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同步测试

2014-5-11 0:11:10下载本试卷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同步测试

第I卷(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zhòng)绳 糅(róu)   参省(xǐng)   虎兕(sì)

  B.柙(xiá)    椟(dú)   数(shù)罟    饿莩(piǒo)

  C.跂(qì)而望  跬(kuǐ)步   驽(nú)马   锲(qiè)而不舍

  D.弃甲曳(yè)兵 孝悌(tì)   渚(zhǔ)崖   骐骥(jì)

2.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含古今字)的一组 (  )

  (1)是谁之过与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9)望洋向若而叹曰        (10)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1)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12)祝曰:“必勿使反。”

  (1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1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1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⑴⑶⑸⑺⑼⑾⒀⒂       B.⑵⑷⑹⑻⑽⑿⒁⒃

  C.⑴⑵⑶⑷⑹⑺⑽⑾⑿⒀⒃    D.⑵⑹⑺⑼⑽⑾⑿⒀⒁⒂⒃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率尔 庠序 蓼蓝 枯槁  B.饥谨 赈济 暴晒 车舆

 B. 琴瑟 栗粮 须臾 蚊龙  D.彘肩 靛青  跂望 舟辑

4.与“深恶痛疾”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君有疾在腠里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组是 (  )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⑤或百步而后止       ⑥非我也,岁也

  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⑧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⑨今齐地方千里       ⑩“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A.①③⑤⑦⑨         B.②④⑥⑧⑩

C.①②③⑦⑨         D.④⑤⑥⑧⑩

6.对下列句子中“之”宇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⑧填然鼓之          ④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①④/②⑤/③⑥     B.①④⑤/②/③⑥

C.①④/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②③/⑥

7.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文言虚词    (  )

  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④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A.也  矣  以  而    B.矣  也  而  以

  C.以  者  然  而    D.者  也  以  然

8.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肉矣。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矣。

  B.养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C.君将哀而之乎?

  D.然得而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腕、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9.下列文言语句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当的语句,在说法上有较大不同,我们把这类句子叫文言特殊句式(含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又分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主谓倒装等)。对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非我也,兵也。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⑦夫晋,何厌之有?       ⑧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⑨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⑩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A.④⑨/②⑩/⑤/①③⑥⑦⑧     B.①⑦/③④⑨/②⑤⑩/⑥⑧

 C.④⑨/②⑧⑩/⑤/①③⑥⑦      D.①⑦/②⑧⑩/③④⑨/⑤⑥

10.对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孟子》是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了“性善”论,他以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与捍卫者自居,故后世常“孔孟”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庄子》《老子》都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庄周、李耳并称为“老庄学派”。

  D.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当时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学派纷纷出现,在学术思想上各家各派之间有继承,有批判,有发展,从而形成学术繁杂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涪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

 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

 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

 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也。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

  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耽误。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戴:带着。

  D.鸡豚狗彘之畜  畜:畜养。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树之以桑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13.文段中,孟子认为使天下百姓归顺的两条措施是(  )。

 A. 加强 农业,解决百姓温饱;加强法制,积极推行仁政。

 B.加强农业,解决百姓温饱;加强教化,善待老人,改善社会风气。

 c.加强工商业,解决百姓后顾之忧;加强法制,尊老爱幼,积极推行仁政。

 D.加强工商业,解决百姓后顾之忧;加强教育,尊老爱幼,改善社会风气。

三、(21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日:“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日:“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无乃是过与     且言过矣                      

 B.  则将焉用彼矣    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且在域之中矣       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D. 不患贫而患不       既来之,则

15.下列各句中的“是”与例句中的“是”字,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C.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D.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16.对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

  A.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周任有一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就不就其职位。”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做那件事”而一定编个谎言来搪塞的态度。

  C.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财物平均就无所谓贫,上下和睦就无所谓寡,上下相安就没有倾覆之祸。

  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担心季孙氏所忧虑的不在颛臾,而在萧索的高墙之内啊。

17.下面对本文的分析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全文是一篇语录体(或称对话体)的议论文,孔子在与学生冉有和季路(主要是冉有)的对话中,表达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

  B. 孔子用了古代著名史官周任的话指出了冉有作为季氏家臣的严重失职,接着又用一组比喻尖锐地指出冉有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C. 冉有实际上是赞成季氏讨伐颛臾的;孔子尤其不能容忍他的学生在原则问题上的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态度,因而又从品德和政治原则这个更高的层次上对两个学生进行了更加尖锐的批评。

  D. 全文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孔子看穿了季氏讨伐颛臾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削弱鲁国国君的实力,最终篡夺鲁国政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8—20题。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蚊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蟹六麓而二螯,非蛇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8.选出对下列句子加点宇的音、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  )

  A.故不积跬步 (积,音jí,积累)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驽,音nǔ,低劣)

  C.锲而不舍 (舍,音shě,遗弃)

  D.金石可镂 (镂,音lòu,雕刻)

19.选出对下面旬中加点“十”、“一”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骐骥一跃   ②用心一也   ③不能十步   ④驽马十驾

  A.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

20.下面句子正确的意思是  (  )

  ①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①不汇聚小的水流,就没有借以流入江海的办法。

   ②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B. ①不汇聚小的水流,就没有借以流入江海的办法。

   ②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

C. ①不汇聚小的水流,就没有借以形成江海的办法。

    ②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D. ①不汇聚小的水流,就没有借以形成江海的办法。

   ②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

II卷(共90分)

四、(20分)

  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

  戚将军景通,字世显,定远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因功从军政掌印。部使者举孝廉,升江南运粮把总。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①,比输大仓。故有鬻筹②之弊,客以告。作色曰:“景通自结发事君,壹勿欺。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已输仓,不中计,对簿度支③,当降级,所部张千户者怀赢金三百馈之。景通笑曰:“吾以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事白复官。戚勋以总督备倭至,欲引将军为同姓。景通谢曰:“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即自附,玺书之谓何?”卒却之。拜总督备倭,升山东都司佥书,升太守都司掌印。河间治河,久未底绩。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大宁缺佥书一人,部署匈奴内附者,景通言“安荣可”。荣奉百金为寿,目摄之曰:“吾荐贤,故荐君。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荣惭而退。……斑白始有子,曰继光。继光綦履④过庭,将军大诟曰:“童于何知!綦履必锦衣,锦农必肉食,尔父清白,必不尔餍。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既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命绮疏⑤四户,列两楹间。工请益绮疏十二。景通曰:“使吾无得罪于先世,犹聚族于斯,四户足矣。不然,此且不保。”季年画策备胡,累数百牍。      (《续藏书》)

  注:①羡余:古代官吏以无名杂税巧取豪夺,而以赋税盈余名义进贡皇室的部分财物,称“羡余”。②鬻筹:指虚报纳入官仓的粮食数量谋取私利;③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④綦履:绣花鞋。綦,鞋上花纹;⑤绮疏:雕饰花纹的窗户。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至则祛积弊        祛:除去

  B.事白复官         白:(查)清楚

  C.使吾无得罪于先世     使:如果

  D.季年画策备胡       策:(举起)马鞭

2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至则祛积弊,却羡余    斑白始有子

    卒却之          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

  A.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不同。

  B.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也不同。

  C.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相同。

  D.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也相同。

2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8分)

(1)必不尔餍。(2分)

译文:                        

(2)此且不保。(2分)

译文:                        

(3)既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4分)

译文:                           

2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戚景通正直清廉的一组是(3分)   (  )

  ①至则祛积弊,却羡余         ②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

  ③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卒却之   ④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

  ⑤景通言“安荣可”          ⑥命绮疏四户,列两楹间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2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 戚景通升任江南运粮把总,按实际情况征收粮食输入太仓。因过去有虚报粮食数量的作弊行为,而戚景通坚决不这样做,致使输入官仓的粮食不符合账簿数目,因此受到度支官的审问,判罪降级。

  B. 戚景通升任大宁都司掌印,在河间治河之事上扭转了长久未取得成效的局面。举荐安荣为佥书,后安荣献给景通百金祝寿,景通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这种做法,使得安荣惭愧而退。

  C. 戚景通老年得子,但能严格教子。看到继光穿绣花鞋过庭,他生气地训斥。他认为孩子现在锦衣肉食,就会败坏了父亲的清白,将来为将会贪占军队的钱财自求富足。

  D. 戚景通身为高官,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工匠请求增加十二扇花窗,而景通则坚持四扇窗足够,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有合乎祖先的好传统,才能使家庭不衰而长住此房。

五、(12分)

26.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共12分)

  (1).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2) .闻道百,_______________。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4)假舆马者,__________ ,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假于物也。

六(8分)

27.仿下面的比喻、拟人句子,以“我的生命’为描写对象,写出两个句子构排比句。(4分)

  例句:我的生命是一支弱小的蜡烛,虽然不能同日月争光,辉映天宇,却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我的生命是                                                  

我的生命是                                                  

28.根据下列新闻的内容,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5字)(4分)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510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在过去40年间,海表下300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0.31摄氏度,3000米内水温平均升高0.06摄氏度。海洋能够将热量储存数年至数十年,然后释放到大气中。

       

七、作文(50分)

29.题目:有人曾问我:“世界上最长的桥是哪一座?”我思考了很久,才微笑着告诉他:“世界上最长的桥是心灵之桥,你想它有多长,它就有多长……”

  要求:以“建造心灵之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一、1、B  2、C  3、A  4、B  5、C  6、C  7、B  8、C      9、A  10、A

二、11、C2、B  13、B

三、14、C  15、A  16、D  17、B  18、D  19、D  20、D

四、21、D  22、C

  23、(1)  24、D  25、C

五、26、(1)浴乎沂,风乎舞雩 

(2)以为莫己若;(3)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非利足也,而至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

   六、27、(我的生命是)一眼汩汩的泉水,虽然不能同江海争雄,激起波涛却能献出自己,拯救生灵;(我的生命是)是一棵无名的小草,虽然不能与百花争妍,美化世界,却能吐尽绿色,装点春天。

  28、全球海洋温度显著上升。

七、29、(略)

© 2002-2014 灏忚嵎浣滄枃缃�www.zww.cn 鐗堟潈鎵€鏈� 鍏充簬鎴戜滑 鐗堟潈璇存槑 閯侷CP澶�05002343鍙� 姝︽眽甯傚叕瀹夊眬澶囨鍙�:4201502084
鏌ユ壘浣滄枃   瑕� 浣滄枃鎶曠ǹ锛岃鍏� 娉ㄥ唽 鑱旂郴閭: xhzww@126.com 鏀惰棌灏忚嵎 ,浠ュ厤蹇樿 闂绛旂枒 QQ 782880378 鏈夐棶棰樿鐣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