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2014-5-11 0:11:10下载本试卷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第Ⅰ卷(40分)

下列1—20题,每道题目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

1.加点的字,字形、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睚眦(yá zì)    (chuǎi)测   (wù)见    喋血(dié xuě) 扣人心(xuán)

B.(miù)以千里  (zhèn)撼   鞭(tà)   洗(dí)   街(fàng)

C.(zhuō)有成效  (yuàn)囿   款塞(kuǎn sài) 休(qì)   城(zhàng)

D.(càn)头    众口(shuÒ)金 耸峙(sǒng zhì) 脑髓(suǐ)   自(xǔ)

2.注意、书写、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永(bǎo保持)生机            通宵达旦(dá dàn直到第二天早晨)

  端倪(duān ní事情的眉目,头绪)      永(chuí将近)不朽

B.淋漓(形容畅快)尽致            摧山(chè裂开)地

  荫蔽(yīn bì掩盖,遮蔽)          肆无忌(dàn放纵)

C.(不平凡,超出一般)有成效        无上(最高)光荣

(崇尚,重视)往来           (guān)(古代帝王的礼帽)堂皇

D.富丽堂皇(形容气势盛大)          言简意(gāi完备,全)

(rǒng)拖沓(形容拖拉,不爽利)   (艳丽)  童(yuán)女

3.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电问我道,“先生或曾为刘和珍写了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B.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C.“叫他认错?门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D.这道峡会不会有几千几万里,会不会直通到海底甚至通到地狱,他不知道,也没有想。

4.与例句所用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A.大自然在冬天邀请我们到火炉边去享受天伦之乐,而且正是乡村才能领略这个季节罕见的明朗的阳光。

B. 报春花、紫罗兰和孟加拉玫瑰躲在雪层下面微笑。

C.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

5.资料引用的类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现在的大青山,树木不多,但在汉代,这里野地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B.还发现了“单于天降”“四夷口服”以及“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文字的瓦当残片。

 C.《正义》引《括地志》云:“五原郡相阳县(《汉书•地理志》作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

 D.因此诗词中就有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如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6.对下面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A. 运用了白描式的肖像描写。

B. 刻画了鲁迅倔强的性格、不屈的斗争精神。

C. 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D.“告白”在文中是告诉、禀告的意思。

7.将下列四句话填在句中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 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③马上扔下背包 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④②③①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9题。

  不仅如此。马克思不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潜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8.对画横线四处“这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个“这样”所指是各不相同的。  B.前两个所指相同,后两个所指不同。

  C.前三个所指相同,第四个另有所指。 D.四个“这样”所指是相同的。

9.对下面语句应着重强调的词语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这样两个发现  ②一个这样的发现  B.①这样两个发现 ②一个这样的发现

  B.①这样两个发现  ②一个这样的发现  D.①这样两个发现 ② 一个这样的发现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文字优美,文学性强。

  B.《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的谋议或辞说。

  C.刘向(公元前77—公元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战国策》、《楚辞》。

  D.先秦,泛指秦代以前。先秦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偏重于记述的诸子散文,一类是偏重于论说的历史散文。

11.对各句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抚孤松而盘桓             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云

  (2)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系:附着

    (3)沛公起如厕              如:往

    (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乘:坐

    (5)素善留侯张良             素:平时

(6)度长絷大,比权量力           度:揣度

(7)赢粮而景从               景:同“影”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快,迅速

(9)数罟不入池               数:密

(10)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就:居,充任

(11)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莫:没有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A.(1)(3)(5)(8)(10)   B.(2)(5)(9)(10)(112)

    C.(2)(4)(7)(11)(12)  D. (1)(6)(8)(9)(11)

12.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固而近于费

  A.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13.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觉今是而昨非

  A.问今是何世        B.自以为是

  C.吾祖死于是        D.是可忍,孰不可忍

14.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为天下笑者,保也?

  (3)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夜缒而出,见秦伯。

  (5)沛公安在?                  (6)王之蔽甚矣!

  (7)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8)大王来何操?

  (9)蚓无爪牙之利,盘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1)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2)忌不自信

(13)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14)无乃尔是过与?

(15)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A.(1)(3)(10)/(2)(6)(7)/(5)(8)(12)(13)(14)/(4)(15)/(9)(11)

  B.(1)(5)(7)/(9)(8)(15)/(2)(3)(6)(12)(14)/(4)(11)/(10)(13)

  C.(1)(3)/(2)(6)(7)(8)/(5)(10)(13)(15)/(4)(14)/(9)/(11)(12)

  D.(1)(3)(10)/(2)(6)(7)(8)/(5)(12)(13)/(4)(14)(15)/(9)(11)

15.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说法的一句是(  )

  A.亚父者,范增也。  B.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一旦山陵崩。    D.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16.下面翻译不准确的一组是(  )

  A.①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登上皇帝的宝座而控制整个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虽然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B.①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派将领守关的原因,是防备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情况的发生。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反过来破坏他,这是不仁义的。

C. 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失的人,授经上等奖赏。

②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他曾)答应给您焦、瑕两两座城,可是(他)早上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来拒秦)。

D.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

Δ

 

Δ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Δ

 

Δ

 

Δ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注:安陵,战国时一个小国,附庸于魏国。)

17.对文中加△的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Δ

 
A.安陵君其许寡人            许:答应

Δ

 
B.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惠:施恩惠

Δ

 

Δ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意:重视,在意。错:同“措”。

Δ

 
D.请广于君               广:扩充,这里是动词。

18.和例句中“直”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五百里哉?

A.系向牛头充炭         B.心口快

C.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D.中通外,不蔓不枝

19.与“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中“轻”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还军霸上         B.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奚疑?

C.固知一死为虚诞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0.与“请广于君”中“请”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王好战,以战喻     B.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C.寿毕,以剑舞      D.老妪力虽衰,从吏夜归

第Ⅱ卷(60分)

按课文规定字数填空(7分)

 

 

 

 

 
21.君子:         。青        ,         ;  ,      ,

 

 

 

 

 

 
        。木直中绳,       ,        。       ,        ,

 

 

 

 

 
      然也。故        ,        ,             ,     

 
      无过矣。(2分)

 

 

 

 

 
22.一夫作难               ,        ,    ?          

 

 

 

 
        。(2分)

 

 

 

 
23.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          ,              ,      

      ;弯弯的            ,             。塘中的     

 

 

 
      ;               ,            名曲。(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4—28题(13分)

(1)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2)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3)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4)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来是乍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忽;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5)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6)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不管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渣……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茫茫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针扎。

(7)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8)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渣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哧地帮助哧哧的人们,把烘肥抛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9)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忽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10)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11)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24.作者用一、二两个自然段写出北京春天的两个特点。

 
①第一个特点是:     (不超过3个字)(1分)

  

 
②第二个特点是:     (不超过3个字)(1分)

 
25.作者对北京的春风有“别样的体会”。这“别样的体会”是 

 
(不超过30个字)(2分)

26.作者用第四、六、七三个自然段写出了江南春风和北京春风各自的特点。这就是:

 

 
  ①江南的春风具有    之美。(不超过2个字)(1分)

 
  ②北京的春风具有    之美。(不超过2个字)(1分)

27.作者写道:起先还“怀念江南的春天”,后来又不愿回到江南。起先写北京的春天成天“刮土”,后来又强烈地“怀念北国的春风”。这样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①的作用是:                               (不超过25个字)(2分)

 
  ②的作用是:                              (不超过25个字)(2分)

28.下面是对文章的评论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各1分)

  A.作者将似乎乏善可陈的北国春风写得如此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爱意,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有一双一般人所没有的善于发现生活美的慧眼。

  B.作者笔下南北两地的春风各有自身的特点,但从个人的好恶出发贬“南”而褒“北”,则明显地暴露出斧凿的痕迹。

  C.作者用“滚滚而来”、“呜呜吹号”、“洪哄呼啸”、“飞沙走石”之类的词语来写北国的春风,这和北国粗犷、莽苍的自然景观是十分协调的。

  D.作者对充满生命力的北国春风的讴歌,其实就是对在改革的春风吹拂下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景象的祖国的讴歌。

  E.作者对江南的春天时而“怀念”,时而不满,对北国的春风时而质疑,时而放歌,这使得文章起伏有致,前后呼应,一波三折。

29.作文(40分)

  所谓“欣赏”,就是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你肯定经历过许多美好的事物,那么,你是否领略到了其中的趣味?

  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这个话题是很宽泛的,比如欣赏永不言败的人生,欣赏在青春中熔炼出的生命,或者欣赏生活、环境与自然,乃至欣赏经历过的点点滴滴……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联想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700字。

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20题,共0分,每题20分。

1(D)  2(C) 3(A)  4(C)  5(B)  6(D) 7(D)  8(B)  9(A)

10(C) 11(B) 12(D) 13(B) 14(A) 15(C) 16(B) 17(B) 18(C)

19(C) 20(C)

21—23题答案略,共7分

21题(2分)错一处(包括写一个错别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2题(2分)错一处(包括写一个错别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3题(3分)错一处(包括写一个错别字)扣1分,扣完3分为止。

24—28题,共13分。

24题(2分)①时间短(1分)②风沙大(1分)

25题(2分)踢开冰封,赶走霜雪,麦苗返青,山桃鼓苞,帮人们撒肥。(意思正确即可)

26题(2分)①阴柔(1分)②阳刚(1分)

27题(4分)①反衬北国春风的巨大吸引力,夯实文章主题。(意思正确即可)(2分)形成巨大反差,突出北京春风强劲的特点。(意思正确即可)(2分)

28题(3分)A、C、E(各1分)

2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