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册语文新教材期中复习(一)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
2.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语言。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阅读能力培养释要。
这个单元学习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我们知道,由于每个读者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个性气质的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从这个角度看,阅读小说的过程,就是对作品再认识的过程。比如,对《红楼梦》主题的看法就众说纷纭,这正如鲁迅先生在他的《〈绛洞花主〉小引》一文中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因此,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看法;同时,阅读小说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一方面要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另一方面也要有自己的思考。例如,生活在文明开放的现代社会中,学生对《祝福》所批判的封建礼教观念感触不强烈,对祥林嫂因再嫁所受的歧视和迫害难以理解。这就需要引导他们在了解作者思想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作品中的这些重点和难点展开深入探究,获得自己的认识。
本单元小说题材内容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要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他们的认识。《祝福》揭示封建思想和人性的对立,重点是文明和人性的启蒙;《边城》讴歌山村田园生活的质朴、纯真,与庸俗、堕落的社会形成对照;《荷花淀》以战争为背景,赞扬人性美、弘扬爱国主义,揭示中华民族战胜侵略者的精神力量;《装在套子里的人》则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概括生活中某一类人,反映社会现实。
本单元小说所反映的内容与当代生活都有一定的距离,尤其离学生生活较远。教学这些课文,应力争突破过去陈旧的解读思路,用当代观念予以审视,拉近距离。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所作所为,学生现在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不过,从这个人物身上,可以挖掘出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人类共性的因子。
二、基础知识聚焦
(一)文学常识
1.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毛泽东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给后人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作,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日、俄、德、法、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坟》《南腔北调集》等。
2.契诃夫(1860—1904)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1890年,他到政治犯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带阁楼的房子》(1896)、《农民》(1897)、《在峡谷里》《新娘》(1903)。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
3.孙犁(1913—) 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1944年赴延安,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孙犁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嘱咐》;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汛报告集:《农村速写》又有散文集、论文集等。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水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4.沈从文(1902—1988)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风凰县人。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金介甫著《沈从文论》)。他的作品被译成日、美、英、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日、韩、英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5.“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宋朝朱熹称之为“四书”。
(二)词语集解
1.寒喧:(问)寒(问)暖.
2.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3.踌躇:①犹豫②停留③得意的样子。
4.仰仗:依靠,依赖。
5.俨然:①形容庄严②形容整齐③形容很像。
6.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7.惴惴: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8.宽宏大量:形容人度量大。
9.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10.辖制:管束。
11.周济:对贫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12.撮合:从中介绍促成(多指婚姻)。
13.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
14.六神不安:古人指主宰心、肝、肾、脾、胆六脏之神,泛指心神,形容心神不宁。
(三)本单元能力培养重点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它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思想、情感、心理状态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进行具体的艺术描写。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刻画、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具体描写,是小说的三个要素。欣赏小说,可以相应地分为三个方面,即欣赏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体味其思想内容、生活情趣和艺术特色。而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根据本单元学习重点的安排,主要应掌握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的方法与切入点。
欣赏人物形象,可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和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一是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欣赏小说的语言,必须细细咀嚼,细心品味,通过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之处,领悟其言外之意、含蓄之美,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1.欣赏人物形象
当我们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上时,环境与情节就成为赏析人物形象的依据。
(1)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
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矛盾的两个方面,在那个时代,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而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人心冷漠问题,又有社会事业落后问题。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主要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分析时必须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得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领悟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丛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对社会、历史,我们的认识越深刻,那么,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认识社会环境。
(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2.欣赏小说的语盲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特殊的吸引力,就在于语言的魅力。揣摩是欣赏的基础,在揣摩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欣赏小说语言的美感。如何欣赏小说语言,我们认为可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
(1)细细咀嚼品味,进入美感享受。
在初读的基础上,以欣赏语言为目的慢慢读,细细晶,向茅盾学习,“第一遍最好很快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篇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的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
(2)细心玩味,发现其不易察觉的妙处。
(3)联系语境,想像情景,欣赏语言之美。优秀小说描写的人物语言总是高度个性化的,欣赏时要听其言,想其人,知其心,更要看作家如何把握人物的身份与个性,借助什么样的场合让人物表现出来。
(4)领悟小说的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美。
小说是用形象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如《祝福》中当祥林嫂捐过门槛,满以为赎了一世的罪名,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却仍然说:“你放着吧”,祥林嫂的反应是“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这样的语句,作家示其形,而会其神,蕴含丰富,使祥林嫂的心理活动尽现其中,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5)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风格是在将小说语言的整体感受和相比较中感知的。鲁迅凝练深刻,契诃夫幽默简练,孙犁清新明丽,沈从文则古朴而典雅。
二、单元测试
(一)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执著(zhuó) 搭讪(shān) 炮烙(1ào)
B.勾(gōu)当 玷(diàn)辱 间(jiàn)或
C.荒谬(miù) 形骸(hái) 讥诮(qiào)
D.拓(tà)片 笨拙(zhuó) 癖(pì)好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执拗 孤癖 沸反盈天 揣揣不安
B.懈殆 纯粹 稿木死灰 诚惶诚恐
C.吮吸 涎皮 相形见绌 战战兢兢
D.草窠 聘礼 破斧沉舟 藕断丝联
3.下列各组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说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②“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他一面走出门道,到楼梯门口去,一面说:“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
B. ①得啦,孩子,你给我生路,我有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
②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
C. ①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
②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还提起祥林嫂。
D. ①她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②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吴军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同事来庆贺,街坊来讨喜糖,亲朋来要酒喝,闹得满城风雨。
B. 他躺在被子底下,小心翼翼,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C. 但老船夫却做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
D. 倪萍的煽情本领傲视群英,任凭曹颖等江湖小辈怎样克隆,也只能望其项背。
5.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有一个新的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叫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来了。他是和他的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过了不久,华连卡就和大家熟悉了。
②有一个新的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叫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来了。他的姐姐是和他一起来的。过了不久,华连卡就和大家熟悉了。
③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道:“翠翠,我就来,我就来!”一面心中自言自语:“翠翠,爷爷不在了,你将怎么样?”
④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有点儿埋怨、带着娇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道:“翠翠,我就来,我就来!”一面心中却自言自语:“翠翠,爷爷不在了,你将怎么样?”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指出下列语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鲁四老爷的书房窗下案头上,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说》和一部《四书衬》。——通过环境描写,揭示鲁四老爷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阶级本质。
B.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倒装句式突出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关心、担忧之情。
C. 祖父用拳头把自己腿重重地捶着,且笑着……——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表现了爷爷套不出翠翠对唱歌人态度的着急心情。
D. 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别里科夫怕冷、虚弱的性格。
7.下列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是
①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②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③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A. ①交待了人物的生活环境,表现人物命运的必然性;②以寂静的环境衬托祥林嫂死的悲凉;③以祝福的盛况反衬祥林嫂命运的悲惨。
B. ①交待了时间;②交待了天气;③祥林嫂死于祝福。
C. ①交待人物的生活环境,表现人物命运的必然性;②③都是以环境来反衬人物的命运。
D. ①②③都是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来交待社会背景,揭示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8.下面的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呐喊》 茅盾——《子夜》
B.孙利——《芦花荡》 巴金——《家》
C.契诃夫——《变色龙》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
D.沈从文——《边城》 屠格涅夫——《红与黑》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祝福》写于1924年,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后收人《彷徨》。
B.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而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人。他与英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C. 沈从文是现代小说家,他的小说取材范围广泛,但以写湘西一带的风土民情而见长。语言流畅,形式多变。
D. 孙犁,现代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是“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与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齐名。
(二)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10—13题。
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
汤潜夫
这是一位孤独的年轻画家,除了理想,他一无所有。
为了理想,他毅然出门远行,来到堪萨斯城谋生。起初他到一家报社应征,想替他们工作。编辑部周围有一个较好的艺术氛围,这也正是他所需要的。但主编阅读了他的作品后大摇其头,认为作品缺乏新意而不予录用。这使他感到万分失望和颓丧。和所有出门打天下的年轻人一样,他初尝了失败的滋味。
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替教堂作画。可是报酬极低,他无力租用画室,只好借用一家废弃的车库作为临时办公室。他每天就在这充满汽油味的车库里辛勤工作到深夜。没有比现在更艰苦的了,他想。
尤其烦人的是,每次熄灯睡觉时,就能听到老鼠吱吱的叫声和在地板上的跳跃声。为了明天有充足的精力去工作,他忍耐了。也许是大累了,他一沾着地板就能呼呼大睡。就这样一只老鼠和一名贫困的画家和平共处,倒也使这个荒弃的车库充满生机。
有一天,当疲倦的画家抬起头,他看见昏黄的灯光下有一对亮晶晶的小眼睛。是一只小老鼠,如果是在几年前,他会设计出种种计谋去捕杀这只老鼠,但是现在他不,一只死老鼠难道比活老鼠更有趣吗?磨难已经使他具备大艺术家所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微笑着注视这只可爱的小精灵,可是它却像影子一样溜了。窗外风声呼啸,他倾听着天籁的声响,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好歹有一只老鼠与他为邻,它还会来的,像羞怯的小姑娘,带着这种信念,他埋头工作。
那只小老鼠果然一次次出现,不只是在夜里。他从来没有伤害过它,甚至连吓唬都没有。它在地板上做着多种运动,表演精彩的杂技。而他作为惟一的观众.则奖它一点点面包屑。渐渐地,他们互相信任,彼此间建立了友谊。老鼠先是离他较远,见他没有伤害的意思,便一点点靠近。最后,老鼠竟敢大胆地爬上他工作的画板,并在上面有节奏地跳跃。而他呢,决不会去赶走它,而是默默地享受与它亲近的情意。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荚好的境界。
不久,年轻的画家离开堪萨斯城,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这是他好不容易得到的一次机会?他似乎看到理想的大门开了一道缝。但不幸的很,他再次失败了,不但因此穷得毫无分文,并且再度失业。
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在黑暗里苦苦思索,他怀疑自己的天赋,怀疑自己真的一丈不值,他在思索着自己的出路。终于在某天夜里,就在他潦倒不堪的当儿,他突然想起了堪萨斯城车库里那只爬到他画板上跳跃的老鼠,灵感就在那个暗夜里闪了一道耀眼的光芒。他迅速爬起来,拉亮灯,支起画架,立刻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物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平凡地诞生了。灵感只青昧那些思考的头脑。
这位年轻的画家就是后来美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才华横溢的沃尔特·迪斯尼。他创造了风靡全球的米老鼠。谁能想到,曾经在那间充满汽油味的车库里生活过的小老鼠,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影片的祖宗。米老鼠足迹所至,所受到的欢迎让许多明星望尘莫及,也让沃尔特·迪斯尼名噪全球。
堪萨斯城那间充满汽油味的车库,沃尔特·迪斯尼先生后来评论它说,至少要值100万美金。其实那里没有什么,只有一只老鼠.那是上帝给他的.上帝给谁都不会大多。
10.这位孤独的年轻画家“怀疑自己的天赋.怀疑自己真的一文不值”,为什么?
11.文中写到“灵感只青睐那些思考的头脑”,为什么?
12.如何理解“最伟大的动物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平凡地诞生了”中“平凡”的含义?
13.下列是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三项是
A. 文章写到沃尔特·迪斯尼多次失败的经历,从结构上看,是推动情节展开,为他下面的成功蓄势和作铺垫。
B. 文中画线句“它还会来的……”这心理描写与下文“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遥相呼应的。
C. 沃尔特·迪斯尼之所以能与车库里的小老鼠建立友谊,是磨难已改变了他的性情。
D. 沃尔特·迪斯尼评价堪萨斯城那间车库的小老鼠值100万美金。
E. 纵观全文,沃尔特·迪斯尼名噪全球正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诗:“梅花香自苦寒来”。
F. 车库内,沃尔特·迪斯尼与小老鼠相互信任的那一段详写,很重要但稍稍偏离了主题。
参考答案
(一)1.C 2.C 3.C 4.C 5.B 6.D
7.A 8.D 9.B
(二)10.(1)到报社应征,作品缺乏新意不被录用。
(2)替教堂作画,报酬极低,只好租借一家废弃的车库作办公室。
(3)被介绍到好莱坞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再次失败。(意思对即可)
11.画家一直在苦苦思索自己的天赋、价值、出路,才会有米老鼠的诞生。
12.(1)米老鼠诞生自一位潦倒不堪的年青画家之手。(2)米老鼠的原型是一只车库的小老鼠。
13.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