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林觉民•与妻书》课堂练习卷

2014-5-11 0:11:11下载本试卷

(说明:本试卷为课堂练习之用,强调文言文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巩固掌握,强调文言句式的辨析掌握,试图以试卷样式激发学生学习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使学习更深入有更好的效果。同时,试卷上设立“文学小卡片”、“资料采撷”“拓宽视野”等栏目,让学生从时代的角度加深理解作品思想的内容。)

林觉民·与妻书》课堂练习卷

试卷设计  李寿锋

走近作者林觉民

①辛亥革命先驱者林觉民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林觉民(1887-1911)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1907年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起义时,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

②伟人也有美丽感人的丈夫柔情

(《与妻书》摘抄)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灵魂

(《与妻书》摘抄)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与妻书》课堂练习卷

(课堂或自修45分钟完成)

解释重点字词

意映卿卿(  )如晤(  ):

①吾今以(  )此书(  )与汝(  )永别矣!吾作(  )此书时,尚(  )为(  )世中(  )一人(  );汝(  )看此书时,吾已(  )成为阴间(  )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  )下(  ),不能书(  )竟(  ),而(  )欲搁(  )笔。又恐(  )汝不察(  )吾衷(  ),谓(  )吾忍(  )舍汝(  )而死,谓(  )吾不知(  )汝之(  )不欲(  )吾死也,故(  )遂(  )忍悲(  )为(  )汝(  )言之(  )。

概括段意                    

①概括段意答案:忍悲以此书与爱妻陈意映诀别

解释重点字词

②吾至(  )爱汝!即(  )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  )死也(句式:   )!吾自(  )遇(  )汝以(  )来,常(  )愿(  )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然(  )遍地腥(  )云(  ),满街狼犬(  ),称心(  )快意(  ),几家能够(  )?司马青衫(  ),吾不能学(  )太上(  )之(  )忘情(  )也。语(  )云(  ),仁者(  ) “老(  )吾老(  )以(  )及(  )人之老(  ),幼(  )吾幼(  )以(  )及(  )人之幼(  )”。吾(  )充(  )吾爱汝之心(  ),助(  )天下人(  )爱(  )其所爱(  ),所以(  )敢先(  )汝而死,不顾(  )汝也。汝体(  )吾此心(  ),于(  )悲啼(  )之余(  ),亦(  )以(  )天下人(  )为(  )念(  ),当(  )亦(  )乐(  )牺牲(  )吾身(  )与汝身(  )之福利(  ),为(  )天下人(  )谋(  )永福(  )也。汝其(  )勿(  )悲(  )!

概括段意                     

②概括段意答案:至爱爱妻陈意映之情推及以天下人为念,决心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解释重点字词

③汝忆(  )否四五年前某夕(  ),吾尝(  )语(  )曰:“与(  )使(  )吾先死也,无宁(  )汝先(  )吾而(  )死。”汝初(  )闻言而(  )怒,后经吾婉(  )解(  ),虽不谓(  )吾言为是(  ),而(  )亦无辞(  )相答(  )。吾之意(  )盖(  )谓(  )以汝之弱(  ),必(  )不能禁(  )失吾之悲(  ),吾先死留苦与(  )汝,吾心不忍,故(  )宁(  )请汝先死,吾担(  )悲(  )也。嗟夫(  ),谁知(  )吾卒(  )先(  )汝而(  )死乎(  )!

概括段意                    

③概括段意答案:一忆往事(夫妻情话),表达不忍“以汝之弱,不能禁失吾之悲”,“宁请汝先死”,自担其悲的至爱之情

解释重点字词

④吾真(  )不能忘汝也(  )!回忆后街之屋(  ),入门(  )穿(  )廊,过(  )前后厅,又三四折(  )有小厅,厅旁一室为(  )吾与汝双棲(  )之所(  )。初婚(  )三四个月,适(  )冬之望日(  )前后,窗外疏梅(  )筛(  )月影(  ),依稀(  )掩映(  ),吾与汝并肩携(  )手,低低(  )切切(  ),何事不语(  ),何情不诉(  )!及(  )今思之,空(  )余(  )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  )逃家(  )复归(  )也,汝泣(  )告(  )我:“望(  )今后有远行,必以(  )告妾(  ),妾(  )愿随君行(  )。”吾亦既(  )许(  )汝矣。前十余日(  )回家,即欲乘便(  )以(  )此行之事语(  )汝,及(  )与汝相对(  ),又不能启口(  );且(  )以(  )汝之(  )有身(  )也,更恐(  )不胜(  )悲(  ),故(  )惟(  )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  )!当时余心之悲,盖(  )不能以(  )寸管(  )形容(  )之(  )。

概括段意                    

④概括段意答案:二忆往事(初婚情好、爱妻近况),表达“余心之悲”“吾真不能忘汝”的死别深情

解释重点字词

⑤吾诚(  )愿与汝相守以(  )死。第(  )以(  )今日事势(  )观之(  ),天灾可以(  )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  )民可以死,吾辈(  )处(  )今日之(  )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  )乎(  )!抑(  )汝能之(  )乎(  )!即(  )可不死,而(  )离散(  )不相见,徒(  )使两地(  )眼成穿(  )而(  )骨化石(  ),试问古来(  )几曾(  )见破镜能重圆,则(  )较(  )死为(  )苦也。将奈之何(  )?今日吾与汝幸(  )双健(  );天下人人不当死(  )而(  )死(  ),与不愿离(  )而离(  )者(  ),不可数计(  );钟情(  )如我辈(  )者(  ),能忍(  )之(  )乎(  )?此吾所以(  )敢率性(  )就(  )死(  )不顾(  )汝也!吾今死无余憾(  ),国事成(  )不成(  ),自有(  )同志者(  )在(  )。依新已五岁,转眼(  )成人(  ),汝其(  )善(  )抚之(  ),使之肖(  )我。汝腹中之物(  ),吾疑(  )其女也(  ),女必(  )像(  )汝,吾心(  )甚慰(  );或(  )又是男(  ),则(  )亦教(  )其以(  )父志(  )为(  )志(  ),则(  )我死后,尚有(  )二(  )意洞(  )在(  )也,甚幸(  )甚幸(  )!

⑥吾家后日(  )当(  )甚贫(  ),贫(  )无所苦(  ),清静(  )过日(  )而已(  )。

概括段意                    

⑤⑥概括段意答案:愤激面对“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的现状,表达慷慨赴死的决心;立下遗嘱,表达望子“以父志为志”的殷切情怀

修辞: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修辞:   )

解释重点字词

⑦吾今(  )与汝无言(  )矣!吾居(  )九泉之下(  ),遥(  )闻(  )汝哭声,当(  )哭(  )相和(  )也。吾平日不信(  )有鬼,今则(  )又望(  )其真有。今人又言(  )心电感应(  )有道(  ),吾亦望(  )其言是实(  ),则(  )吾之(  )死,吾灵(  )尚(  )依依(  )旁(  )汝也,汝不必(  )以(  )无侣(  )悲(  )!

概括段意                    

⑦概括段意答案:希望“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劝慰妻子“不必以无侣悲”

解释重点字词

⑧吾平生未尝(  )以(  )吾所志(  )语(  )汝,是(  )吾不是(  )处(  )。然(  )语(  )之(  ),又恐(  )汝日日(  )为(  )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  )不辞(  ),而(  )使(  )汝担忧,的的(  )非吾所忍(  )。吾爱汝至(  ),所以为汝谋者(  )惟恐未尽(  )。汝幸而(  )偶我(  ),又何(  )不幸(  )而生(  )今日之(  )中国!吾幸(  )而得汝,又何(  )不幸(  )而生(  )今日之(  )中国,卒(  )不忍(  )独善其身(  )!嗟夫(  )!巾短情长(  ),所未尽者(  )尚有(  )万千(  ),汝可摹拟(  )得(  )之(  )。吾今不能见汝矣(  )!汝不能舍(  )吾,其(  )时时(  )于(  )梦中寻我乎(  )!一恸(  )!

⑨辛亥三月念(  )六夜四鼓(  ),意洞手(  )书(  )。

⑩家中诸母(  )皆通(  )文(  ),有(  )不解(  )处(  ),望(  )请其(  )指教(  )。当(  )尽(  )吾意(  )为幸(  )!

1911年4月24日

概括段意                    

⑧⑨⑩概括段意答案:信末表达“吾爱汝至”深情,临别嘱托“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 感情伤恸,决心坚定。

句式:

1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句式:   )

2吾今不能见汝矣!(句式:    )

3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句式:   )

扩展阅读 问题探究——

可以换个角度看《与妻书》吗?

三篇与妻书,一缕天下情

作  者:北方影武士

阅读批注:深圳闲书生

有时候,历史会轻轻刻下一个名字,又慢慢抹去,让你知道这个人的一点事迹,却不知道他(她)最后的结局。我们会记得秋瑾,记得她的秋风秋雨愁杀人,却不一定会记得她的夫君。(是啊,有谁会记得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有谁会记得秋瑾的丈夫?能换一个角度看《与妻书》吗?)

我只依稀记得她婆家姓王。

秋瑾烈士在一个平静的日子,告别了她一生的秋风秋雨,可是这样的秋风秋雨,依旧会淋湿生者的梦,对吗?(会淋湿生者的梦吗?)也许那人又有三妻四妾,深夜里偎红依翠,又可以呼卢喝雉,深夜里招朋唤友,但是也有可能,他只是辗转无眠。(秋瑾的丈夫会这样吗?)

以前看国产故事片《华陀与曹操》,记得郑乾龙先生饰演的华佗,在临终前对壁题诗,最后一句:“不负天下兮负云卿”。(云卿是他妻子的名字,由我心爱的女演员,如花似玉的龚雪小姐扮演。)

是的,总有些苦涩的宿命,让你不负天下却负了一人,天下人的名字你都不晓得,因为你不期待人家的感恩,可是这一个人的名字你恨不得记到来世,因为你自知亏欠了人家。

(不负天下兮负云卿——林觉民有华陀这样的愧疚遗憾吗?)

以前在课堂上谈到《与妻书》,那正是《大话西游》悄悄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年代,我说《大话西游》的精神,逃不出那一篇《与妻书》,学生们沉默了。我想我也许是专制而迂腐的,非要用自己心目中的经典,去命名人家心目中的经典,但是后来在作业中,我的确看到了一个孩子是这样概括《大话西游》的——“一朝风月,万古长青。”

不错,《与妻书》就是这样,一朝风月,万古长青。

关于林觉民烈士的发妻陈意映女士的生平,我在报章杂志中见过报导,依稀记得是有个遗腹子的,那孩子后来长大了,还接受过民国政府的抚恤津贴,后来成长为一个知识人才,为旧中国和新中国都效了力。

但是陈意映女士一生如何度过的,我不知道(是啊,陈意映女士一生该如何度过?)。迫使我去思忖这件事情的,是齐豫的《觉——遥寄林觉民》,因为歌里清晰地责怪着: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离去。(陈意映女士会这样责怪丈夫吗?)

是啊,对于那个只能把缱绻了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的女人,我们这些历史的受益者,我们这些后世的幸存者,我们能说些什么呢?(我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又想到了《神雕侠侣》中的黄蓉,那似乎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正好佐证怡红公子的著名论断——结婚就是让一个女人由珍珠变成鱼眼睛。她干涉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她不理解郭襄的小女儿情怀,她袒护砍掉人家一条手臂的郭芙——可是有一条,她是随夫君郭靖一起守襄阳到死的。人家是少年子弟江湖老,而他们两个是少年子弟襄阳老。黄蓉是个智计百出的女人,可是在这件事情上她没有藏奸耍滑,她从满头青丝守到了美人迟暮。她没有夫君那么高的襟怀境界,可她信任他的选择。从《倚天屠龙记》中可知,他们最后是在城破之日双双力战而死的。

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对照一下被她破坏了爱情,阻隔了相逢的著名情侣——杨过和小龙女吧,他们心里是只有彼此的,襄阳城的百姓很晚很晚才进入他们的视野。他们为了让爱侣活命,都可以去刺杀郭靖,他们明知道郭靖一死,襄阳必是不保,蒙古兵必是屠城,成千上万个更年轻的杨过更痴迷的小龙女,都会覆巢之下无完卵——他们两个几乎没有去考虑。这种目中无人的爱情,是不可以拿去比拟郭靖黄蓉的。

陈意映是不幸的,因为她本来不想选择独生(从与妻书中可以看出她是希望林觉民再去奔走时带上她的),可是别人深挚而残酷地替她选择了独生。而黄蓉是幸福的,她与爱人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不是每对情侣都敢幻想的境界,这是把一世的结发夫妻做成了一世的结义兄弟。(陈意映是不幸的——别人深挚而残酷地替她选择了独生。陈意映是这样感受自己和丈夫的吗?)

想到这里,不由得又要重申自己对王家卫一部影片的热爱——

《东邪西毒》里面没鞋穿的杀手洪七最后是甩下这么句话给带他入行的欧阳锋——“谁说不能带着老婆闯荡江湖啊!”他就这么带着老婆上路了,生死都作一处想。

多少侠士英雄痛楚抉择的事情,洪七眉头也不皱一下就解决了,我只能学金圣叹来赞一句:“佛!真佛!”

(难以想象,林觉民会带着家眷陈意映去赴死——他毕竟不是侠客可以带着老婆闯江湖。陈意映对“革命”并不知道多少啊!她只是愿意和丈夫在一起。仅此而已,对吗?)

其实最早关注《与妻书》,是因为童安格的歌《诀别》,总难忘他那清泠泠的一声唱:“夜冷清,独饮千愁万绪”,还有最后的一句慨叹:“常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可是,后来在他的所有CD或者VCD专辑中,我找不到这首歌,我只是在网上找到了歌词而已。我迷恋那清朗的男声在歌终人散之际,重新读起“意映卿卿如晤”。

其实我喜欢在所有人的歌声中听人唱起辛亥,咏叹共和,我也希望更多的歌者,能够象罗大佑一般,偶尔问起黄花岗上的七十二个烈士。

《辛亥双十》《碧血黄花》《国父传》,那些台岛出产的主旋律影片,台词的朴质,基调之高亢,终是难得。血沃中原肥劲草之后,谁不期望寒凝大地发春华?心事浩茫连广宇之后,谁不宁肯于无声处听惊雷?

最后要致敬的歌词,来自李建复的《重逢》专辑,来自河北音像出版社引进的一套“文艺民歌时代”,这套专辑值得隆重推荐,每一张专辑的封面都是素淡黄衬上一张铅笔素描的面孔,笔触中完全看得到时代的划痕,以及对成长岁月的感恩。

《意映卿卿》,其实这是同样主题的三首歌曲中我最心许的一首,虽然它是最晚被我听到:“曾经我的笔沾满你的情/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钟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曾经我的眼充满你的泪/然而/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率性如我/又怎能抛下此愿”

一切的道理就这样被说尽了。

(陈意映、秋瑾的丈夫、黄蓉——把这样三个人放一起,还行吧?)

(《三篇与妻书,一缕天下情》原来是三首歌曲啊!——欣赏一下吧)

①诀别

词:童安格、刘虞瑞

曲:童安格

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 思国心情

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口白)

意映卿卿如唔:

吾今以此书与当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觉——遥寄林觉民

齐豫词曲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再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惓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

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让你就这样地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地付出都化作纸上的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③意映卿卿

许乃胜词

苏来曲

意映卿卿

再一次呼唤你的名

今夜我的笔沾满你的情

然而

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

钟情如我

又怎能抵住此情

万万千千

意映卿卿

再一次呼唤你的名

曾经我的眼充满你的泪

然而

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

率性如我

又怎能抛下此愿

青云贯天

梦里遥望

低低切切

千百年后的三月

我也无悔

我也无怨

慕毅飞:为林觉民塑像的蒙羞而羞

来源: 新华网

这是一件发生在林觉民故乡福州的事件,一个省会城市,为了改建一个公园,毁掉了一座据说已经不甚美观的林觉民塑像。两年来,塑像的残部,一直废弃在一座公厕旁的杂草丛中,“塑像的脸部完好,目光坚毅地看着前方;而它的胸膛以下的地方则被烧出一个空洞,空洞里是烂树叶、荔枝壳等一些废弃物(7月18日新华网)”。而“因为上厕所要花3角钱,所以许多人把小便拉在烈士塑像上”(7月16日《海峡都市报》)。

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叫人羞愧难言的?林觉民,这位24岁为辛亥革命献身的黄花岗烈士,他那荡气回肠的《与妻书》,凡读过高中的人都不会忘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这就是他临刑前留给世人的肺腑之言。他“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家庭的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了……后人拿什么来记念他?特别是烈士故乡的福州人,用什么来表达应有的敬意呢?

花草树木是美的,但先驱的精神和灵魂应该更美;想不到福州的公园却容不下他,一个“水文化”的城市雕塑,就有十足的理由取代了烈士的塑像。少一个塑像,并不会削弱烈士的伟大;真正的丰碑,留在青史里,矗在后人的记忆中。要拆就好好地拆,何止于毁而弃之,且弃在公厕旁的乱草中?斯人已逝,音容犹在,如此糟贱,记念没了,只剩下亵渎!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不堪入目的一幕,竟能在福州延续了整整两年。两年来,有多少福州人经过这里,他们何至于什么感觉都没有?更有甚者,是谁,把自己的良知与血性,都混在了污辱先驱的垃圾与便溲中。最后,是一个退休工人向媒体作了通报。此前,决定拆毁塑像的领导呢?指挥公园改建的干部呢?此后,负责环境卫生与城市管理的人员呢?他们的良知与血性都到哪里去了?

  鲁迅去世时,郁达夫愤而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令人羞愧的是,郁达夫要是掉转头来,看到了毁弃在乱草丛中的林觉民塑像,他今天又会怎么说呢?(2004年0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