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下)语文期中考试B

2014-5-11 0:11:11下载本试卷

**区**中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质量评估试卷

语 文

说明: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纸上。交卷时,只交答卷纸及作文。

命题者:×××                    

一、识记与积累(2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tà)片   (pào)烙   形(hái)   战战(jīng)兢

B (fú)水   自(xǔ)   仓(jié)   (zhuì)惴不安

C 车(zhé)  (cǎi)媚   (càn)头   畏(xǐ)不前

D 样(mó)   予(jǐ)   (pié)进   牛山(zhuó)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寒暄  踟躇  藕断丝连  沸反盈天

B 通宵  气恼  残羹冷灸  呕心之作

C 甘霖  干涸  声名狼籍  礼上往来

D 忌讳  孤僻  国粹     如愿以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  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

② 我是民国国民,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使我深深地  一切奴才或奴才相。

③ 女人的手指____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A 搓  憎恨 震动           B 抖 憎恨 晃动

C 搓  憎恶 震动           D 抖 憎恶 晃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小说是靠形象说话的,形象是小说的魅力之源。在小说中,不管多么高深的思想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只有化入形象的血肉才能存活。

B 我并不以为我的儿子不会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但纵然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也仍然是太子或王子。

C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的母亲。

D 无论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这才有人不愿剃。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不明白这笑话究竟有几分真?又不清楚这笑话是谁诌的?

B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 我将听不见人们的真正的声音,所能听见的都是低微的、柔婉的、畏葸和娇痴的、唱小旦的声音:“万岁,万岁!万万岁!”

D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6、联系课文内容,选出对下列句子解释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大师”和“发扬国光”都是反语,辛辣地讽刺了“送去主义”者的无耻叛卖。

②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在这副对联中,太平天国的英雄以理发师自喻,表达了睥睨人世的豪情。

③ 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引用“古圣人”的话,一方面为了说明“乡下佬”怕剃光头另有原因,一方面也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

④ 忽然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只要有一勺水我就活命了,救救我吧!”庄周顺着声音看去,原来呼救的是躺在车辙里的一条小鱼。——将涸辙之鲋人格化,意在揭露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⑤ 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是激愤沉痛之语,仍然表现的是对不幸者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社会的憎恨。

⑥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用“洁白”衬托水生嫂心地善良、纯洁。

⑦  “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这其中的“柔软”是有一种薄薄的凄凉,有青春的烦恼,有一种对爷爷吹的曲子中暗示的东西的不满。

A ①③   B ②⑦  C ④⑤  D ⑦⑤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他的小说《祝福》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

B 沈从文的小说笔调明丽流畅,风格秀雅隽永,有“诗体小说”之称。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白洋淀纪事》。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价其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杂文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鲁迅先生创造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填空题(10分)

8、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①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清流激湍,     

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④在《过秦论》中作者认为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的《荷花淀》,被视为“     派”的主要代表作。

⑥《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十九世纪前苏联作家      的短篇名作。

二、 阅读与鉴赏(36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8分)

①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②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③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④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⑤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⑥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9、“无聊生者不生……”这一划线句的正确意思是(  )

A 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B 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 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 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不到他。

10、对文中有关语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第④句中的“百无聊赖的”“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等词语,反映出祥林嫂遭遇的悲惨和社会的无情。

B 第⑤句中的“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表现出“我”的软弱性:虽然同情祥林嫂,但无力帮助她摆脱封建迷信的桎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

C “然而在现世……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这是“我”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我”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 该段最后一句中“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同样是反语,“渐渐的舒畅起来”其实正说明“我”内心的痛苦也在加深。

11、对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冬夜的沉寂,烘托“我”内心的孤寂和沉重。

B 冬夜的景象显示出鲁镇自然环境的沉寂和社会环境的阴冷。

C 冬夜的景象象征着当时鲁镇的人们生活在黑暗和痛苦之中。

D 以冬夜的沉寂显示祥林嫂的死无足重轻,鲁镇人几乎没有什么反响。

12、文中的“我”起什么作用?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即是作者鲁迅,通过写自己的一段经历、见闻,使故事真实可信。

B “我”是串连故事的线索人物,《祝福》的故事情节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串连起来的。

C “我”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是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尚未找到出路,是作者主要批判的对象。

D “我”是作者着意塑造的主要人物。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6题。(8分)

他占有,挑选。①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②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他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 乙,或 丙。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③没有拿来,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

13、依次填人甲、乙、丙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存放  使用  毁灭        B 使用  毁灭  存放

C 使用  存放  毁灭        D 毁灭  存放  使用

14、对划线句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鱼翅吃起来和萝卜白菜的味道差不多,所以不能用来招待贵宾。

B  对待“鱼翅”,要像对待萝卡白菜一样,应该有利于“大众化”,不能只供少数人享用。

C  鱼翅和萝卜白菜的营养价值差不多,所以只能供“平民”享用,而不能供少数人享用。

D  鱼翅和萝卜白菜一样,都是菜,“平民”没有享用过,所以暂时不能用来招待贵宾。

15、对划线句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烟枪和烟灯,虽然落后,但其形式是一种国粹,应该放进博物馆供后人借鉴继承。

B  烟枪和烟灯,只有形式和别国的烟具不同,但其内容很有价值,应该送一点进博物馆,让后人借鉴继承。

C  烟枪和烟灯,只有形式和别国的烟具不同,所以顶多只能送一点进博物馆,作为一种旧形式存放在那里。

D  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与别国的烟具不同,但的确是一种国粹,所以应该背着周游世界,供世人借鉴继承。

16、对划线句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B 强调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C 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与创立新文艺的重要性。

D 强调了新人的产生对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7、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判断正确的是(  )

①素留侯张良     ③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②不如因遇之     ④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8、下列加点词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B 项伯杀人,臣

C 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D 常以身蔽沛公

19、下列加点词古今同义的是(  )

A 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 秋毫不敢有所近

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20、翻译下面这段话。(6分)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1—24题。(8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兵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曰?”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木羲船(船靠岸)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史记·项羽本纪》)

2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问一田父,田父曰  绐:欺骗

B 非吾故人乎      若:你

C 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纵:即使

D 吾知公长者。      长者:年纪大的人

2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有不同的一项是(  )

A 纵江东父兄怜而我  沛公欲关中 

B 我何渡?       何辞

C 今臣有船       籍不愧于心乎

D 所无敌        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2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亡我,我何渡为?           我何面目见

②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           自刎而死

A 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乃”字不同。 

B 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乃”字相同。

C 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乃”字相同。

D 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乃”字不同。

2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与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项羽在身陷重围,兵力将尽时仍能斩将突围,足见其英勇非凡。

B 项羽不愿东渡乌江,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 项羽强调“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是他没有意识到造成失败的自身原因。

D 项羽自刎前,不忍杀死自己的坐骑,更不忍杀死敌人,表现出一种霸王的仁慈。

三、表达与应用(10分)

25、在我们的现实生活语言中,“手机短信”是一朵美丽的浪花,短小而别有意味。下面是两条短信,请在空格上填入相当的词。(6分)

  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美好的心情,复制迷人的风景,  你的笑容,祝你节日快乐。

26、翠翠和水生嫂分别是沈从文的《边城》和孙犁的《荷花淀》中的人物形象,请根据下列两种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以“梦”为重点,选择一个情景扩写成一段文字,不少于30个字。(4分)

  情景一:小溪边  翠翠    梦

情景二:月光下  水生嫂   梦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30分)
   《圣经·创世纪》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洪水过去后,诺亚的后代繁殖得越来越多, 遍布地面。那时候人们的语言、口音都没有分别。人们决定在巴比伦城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上帝是不允许凡人达到自己的高度的,他想:如果人类真修成宏伟的通天塔,那以后还有什么事干不成呢?我要让人类彼此无法沟通。于是,上帝就离开天国来到人间,变乱了人们的语言,使人们形成许多部落,分散到世界各进。

其实,上帝是愚蠢的,他认为变乱了人们的语言就可以使人类彼此不能沟通,同时他也忘记了,说同一种语言的人们也常常无法沟通。

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区**中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质量评估试卷

语文答题卷

题号

总分

(一)

(二)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识记与积累(24分)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二)  填空题(10分)

8、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二、阅读与鉴赏(36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8分)

9、  (2分)10、  (2分)11、  (2分)12、   (2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6题。(8分)

13、  (2分)14、  (2分)15、  (2分)16、   (2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17、  (2分)18、  (2分)19、   (2分)

20、翻译下面这段文字。(6分)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1—24题。(8分)

21、  (2分)22、  (2分)23、  (2分)24、   (2分)

三、表达与应用(10分)

25、(6分)                     

26、(4分)                                

                                      

四、作文(30分)

                            

 

 


 

**区**中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质量评估试卷

答 案

1——7

BACABBC

8、

茂林修竹,映带左右。

吞二周而亡诸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孙犁,荷花淀

契诃夫

9——12

ADCB

13——16

CBCD

17——19

DBC

20、我进入关内,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登记官吏、居民,封闭官库,等待将军的到来。派遣将领守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请您把我不敢忘恩的情况都告诉项王。

21——24

DCCD

25、删除、粘贴、打印

26、只要以“梦”为重点,想象合理,即给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