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中学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15分)
1. 对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如
|
矜
|
胜
D
为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B.项伯杀人,臣活之(使动用法,使――活命)
C.夙遭闵凶(不幸)
D.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地名,今山东省一带)
B.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十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劳累)
C.下流多谤议(卑鄙龌龊)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平常)
4.没有通假用法的一项是( )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零丁孤苦
C.放失旧闻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5.对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而且)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就)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他们)
D.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让步关系,尚且)
二、文言文阅读(30分)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候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臣光曰:高祖丰、沛以来,网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余年,宜矣!
(选自《资治通鉴第十一卷·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
购:重金收买
B.夫忌壮士以资敌国
资:助
C.高祖以丁公徇军中
徇:杀
D.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
多:赞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
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则国家其能久安乎
C.
其孰能讥之乎
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
D.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之所以要缉拿季布,是因为季布在项氏手下为将领时,屡次使高祖身陷绝境。
B.朱家不仅冒险收留了季布,而且为他奔走,辨说道理,当季布最终被赦免后,朱家也名闻天下。
C.丁公当年遇到身处危难之中的高祖,被高祖的好话所打动,不仅没有将高祖杀掉,还主动撤回了军队。
D.当年的仇敌季布最后被封官,有救命之恩的丁公却被找了个借口处死,高祖这样做,是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角度考虑的。
9.下列对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不仅认为高祖处置季布和丁公是必要的和恰当的,而且对处置的深远意义评价很高。
B.司马光认为高祖之所以这样做不是恩将仇报,而是由于“进取”与“守成”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C.司马光认为,高祖将丁公处死的目的是要让天下千千万万的人明白礼义并引以为戒。
D.司马光写这段话的目的是赞扬高祖富有远见、与时俱进的政治才能。
(二) 课内阅读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0、下列各组中加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B 所见明知
实所共见
C
D 谨拜表以闻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愿陛下矜悯愚诚 。
听臣微志 。
实所共鉴
(三) 翻译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13、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求取)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
1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
15、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三、16. 默写(10分)
a)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
b)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c) .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 。
d)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
e) .夫夷以近, ;险以远, 。
f) .尽吾志也, , ,其孰能讥之乎?
g) .大隧之中, ,大隧之外, 。
h)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四、语言运用(10分)
17、.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 完好无损 | 损坏较轻 | 损坏较重 | 损坏严重 |
图书数目(册) | 20000 | 25000 | 40000 | 15000 |
请根据图有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18、《报任安书》的作者是 。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 之《史记》,共130篇,分为本纪、 、 、书、表等五部。鲁迅称其为:
, 。
19、仿照下列诗句的内容与修辞方法,再写一组句子,加点的部分保持不变。(4分)
请不要对我施朱抹粉
施朱则显得太红
抹粉则显得太白
因为我的名字叫——
历史
请
因为我的名字叫——
五、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一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少了。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文化反思”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题卷: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
|
|
|
|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愿陛下矜悯愚诚 。
听臣微志 。
实所共鉴
(四) 翻译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13、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求取)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
1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
15、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六、16. 默写(10分)
a)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
b)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c) 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 。
d)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
e) 夫夷以近, ;险以远, 。
f) 尽吾志也, , ,其孰能讥之乎?
g) 大隧之中, ,大隧之外, 。
h)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17、请根据图有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18、《报任安书》的作者是 。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 之《史记》,共130篇,分为本纪、 、 、书、表等五部。鲁迅称其为:
, 。
19、请
因为我的名字叫——
宝安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2005-9-26
1、 B(A.“故不如”,“像”动词;C.“巴陵胜状”,“美好、优美”;D.“何辞为”“句末助词,表疑问”)
2、 C(形容词用作名词,“不幸的事”)
3、 D(A.古义:崤山以东;B.古义:指辛酸苦楚的处境:C.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4、 D(A.参-骖; B.-零丁--伶仃 C.失—佚)
5、 C(我,自己)
6、C(徇:示众。)
7、D(前句“作为”“身为”,后句“弹奏”;A.动词,到,往;B.因为,由于,介词;C怎么,哪里。)
8、D(并非“找借口”,而是根据丁公当初的表现和自己统治的需要处死的。)
9、D(目的是启示君王吸取高祖的治国经验。)
10、D
11、同情 准许、听任 审察、识别
12、丁公带兵替(为)项羽在彭城的西面追逐围困高祖,(两军)短兵相接,高祖回头对丁公说:“两位贤能之人难道要互相残杀吗?”于是丁公就率领军队回去,汉王刘邦于是也撤军离开。
(“逐窘”“顾”“厄”“引”等词要翻译清楚)
13、假如不明做天子的礼义来教育让他们明白,使得做臣下的对国家不忠却获有大利,那么国家怎么能长久安定呢?
14、15参见课本译文
16、(略)
17、(1)该校80%的图书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
(2)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18、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世家 列传 世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9、参考例(1):请不要对我前呼后拥
前呼则疏远了群众
后拥则阻隔了民情
因为我的名字叫——
人民公仆
参考例(2):请和我保持恰当的距离
太远则显得疏离
太近则显得狎昵
因为我的名字叫——
友谊
20、参见“高考评分标准”
附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乘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干休。”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皇上召见,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
季布的舅舅丁公担任楚军将领。丁公曾经在彭城西面替项羽追逐汉高祖,使高祖陷于窘迫的处境。在短兵相接的时候,高祖感到危机,回头对丁公说:“我们两个好汉难道要互相为难吗!”于是丁公领兵返回,汉王便脱身解围。等到项羽灭亡以后,丁公拜见高祖。高祖把丁公捉拿放到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做项王的臣下不能尽忠,使项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啊!”于是就斩了丁公,说道:“让后代做臣下的人不要仿效丁公!”
司马光说:汉高祖从丰县沛县起兵以来,网罗豪杰,收容失败叛逃的士卒,也是很多的。等到登上帝位,而丁公独自因为不忠而被杀戮,为何呢?因为夺天下与守天下,它们的形势不同。当各群雄争夺天下,人民没有固定的主子,因此来投*的都接受,本来是应该如此。但等到自己做了天子,四海之内,没有谁不是自己的臣下,假如不明做天子的礼义来教育让他们明白,使得做臣下的对国家不忠却获有大利,那么国家怎么能长久安定呢?所以,用治理国家的大义而杀丁公,使天下人都清楚地知道做臣子不忠于国家是不能活下来的;而那些怀有私心结恩义的行为,即使到了能使自己活命的地步,还是要根据大义不赞许(这种做法)。杀了一人,而使天下千万人害怕,他考虑事情难道不深远吗?他的子孙做皇帝有四百多年,就应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