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做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 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 作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两河文明
近几十年来,在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的考古遗址。于是,有人借用一个老词儿,称中国的上古历史是又一个“两河文明”。
中国的“两河”,比原来常说的“两河”,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要长得多,两岸也辽阔得多。中国的“两河文明”需另有个说法。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历史上有苏美尔等古老文明发祥,两河合力浇灌,养育出灿烂成就。两条河流在人文发展上有明显的“一体化”特点。
中国的黄河、长江,在养育早期文明方面,很难说一体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不同,是两大类各自成长的原始文化,互不统属。即使到了铜器时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人文关系也不是那么清楚。最早何时共尊一个王权,还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不过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
在中国早期国家阶段,所知力量最大的王权,即夏朝和商朝,都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夏王权势力是否曾到达长江流域,历史学家对此多抱怀疑态度。商朝的势力到没到长江,本来也是否定的人多,赞成的人少,但是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一些有利于赞成派的观点,问题开始变得有趣。
首先是1974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现,各种铜器、陶器的风格与郑州商朝都城遗址的相同。根据这些实物证据推测,很可能是黄河流域商朝的一支贵族率人来到这里筑城定居。如果这位贵族不是偶然来到这里,而是履行商王的一项部署,那么我们可以说黄河流域商朝的王权到了长江。
不过,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政治意义,必须有更实际的经济、军事或信仰的说明,才站得住。无端的邻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在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犹如惊人重笔勾勒出长江流域的铜器文明,最有名的当属江西新干大洋洲、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在考虑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战略意义时,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在长江中游的发现尤其值得注意,它可能提示着北方早期王权凯觎长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不成商朝,商王朝对于铜矿资源的控制一定不吝代价。所以一些考古学家推测,盘龙城商朝据点与控制长江中游的铜矿可能有关系。经济的需求(铜矿)导致政治行为(诸侯据点),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在史实上也很有可能,也许黄河与长江的政治结合就是这样开始的。
1.联系全文,下列对“另有个说法”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在人文发展史早期“一体化”的特点不明显。
B.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文化上互相统属,政治上共尊一个王权。
C.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一体化”过程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
D.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合力浇灌,共同养育出灿烂的文化成就。
2. 下列是对“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两河流域辽阔宽广。
B.中国两河之间相距遥远。
C.黄河流域的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各自成长,各成体系。
D.统一不仅要有政治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有经济上的需求。
3.下列可作为推测两河“共尊一个王权”的最重要证据的一项是 ( )
A.商王朝曾派人率部到盘龙城筑城建立据点。
B.在湖北黄陂发现的盘龙城据点有重要战略意义。
C.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
D.长江中游地区发现了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茂,字休远,太原祁人也。祖深,北中郎司马。父天生,宋末为列将,以勋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茂年数岁,为大父深所异,常谓亲识曰:“此吾家之千里驹,成门户者必此儿也。”及长,好读兵书,略究其大旨,性沈隐,不妄交游。身长八尺,洁白美容观。齐武帝布衣时,见之叹曰:“王茂年少,堂堂如此,必为公辅之器。”
高祖义师起,茂私与张弘策劝高祖迎和帝,高祖以为不然。高祖发雍部,每遣茂为前驱。师次郢城,茂进平加湖,破吴子阳等,斩馘万计,还献捷于汉川。从高祖东下,复为军锋。
江州刺史陈伯之举兵叛,茂出为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给鼓吹一部,南讨伯之。伯之奔于魏。时九江新罹军寇,民思反业,茂务农省役,百姓安之。四年,魏侵汉中,茂受诏西讨,魏乃班师。六年,迁尚书右仆射。固辞不拜,改授侍中。时天下无事,高祖方信仗文雅,茂心颇怏怏,侍宴醉后,每见言色,高祖常宥而不之责也。十一年,进位司空。茂辞京尹,改领中权将军。
明年,出为江州刺史。视事三年,薨于州,时年六十。高祖甚悼惜之,赙①钱三十万,布三百匹。茂性宽厚,居官虽无誉,亦为吏民所安。居处方正,在一室衣冠俨然,虽仆妾莫见其惰容。姿表瑰丽,须眉如画。出入朝会,每为众所瞻望。
初,茂以元勋,高祖赐以钟磬之乐。茂在江州,梦钟磬在格,无故自堕,心恶之。及觉,命奏乐,钟磬在格,果无故编皆绝,堕地。茂谓长史江诠曰:“此乐,天子所以惠劳臣也。乐既极矣,能无忧乎!”俄而病,少日卒。 赙①:赠送
——《梁书卷九 列传三》(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为大父深所异 大父:祖父
B.每遣茂为前驱 前驱:前锋、先锋
C.高祖方信仗文雅 文雅:文学之士
D.在一室衣冠俨然 俨然:庄重严肃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高祖信任、恩宠王茂的一组是(3分) ( )
①成门户者必此儿也 ②每遣茂为前驱
③给鼓吹一部,南讨伯之 ④出入朝会,每为众所瞻望
⑤此乐,天子所以惠劳臣也 ⑥赙钱三十万,布三百匹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王茂才几岁时,被长辈称赞说:“这孩子是我们家的千里马,光宗耀祖扩大门庭的一定是这孩子啊。”后来王茂担任列将,凭借功勋官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B. 江州刺史陈伯之举兵反叛,朝廷派王茂出任都督江州诸军事兼江州刺史,并赐给鼓吹礼乐一部,让他到南方讨伐陈伯之。王茂不负所托,赶跑了陈伯之。
C. 当天下安定后,高祖开始信任文学之士,使王茂等武将心中很不高兴,王茂酒醉后,常常把不满表露于言色,高祖于是渐渐疏远了王茂。
D. 王茂在江州刺史任上,曾梦见钟磬从架子上掉下来,他认为钟磬是皇上赐予的,无故掉在地上,说明皇上不信任自己了,因此心忧成疾不久就病故了。
7.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好读兵书,略究其大旨,性沈隐,不妄交游。(4分)
(2)时九江新罹军寇,民思反业,茂务农省役,百姓安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8~9题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 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释】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
8. 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简析“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匀”“弄” 二字的妙处。(4分)
9.本诗采用何种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
(1)在《赤壁赋》中,作者对客所吹洞箫之声作了精彩的描写,觉得“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 那样哀怨、悠长,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2)元嘉草草,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回朕车以复路兮, 。步余马于兰皋兮, 。(《离骚》)
(4)彼童子之师, , 。 (韩愈《师说》)
(5)李煜《虞美人》词中以比喻手法将愁思形象化描写的两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道大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l1~l 4题。
雁的悲剧
中英杰
天要黑了,一群南飞的雁落在湖畔。饥饿、劳累和寒冷让他们非常难受。
雁儿们望着西沉的太阳,情绪低落,昏昏欲睡。这守夜的雁奴,便自然摊在最新丧偶的寡妇名下。为什么这样安排,不大清楚。打孤雁,便是他们那个王国的宗法。越是凄苦义务越多,连睡觉的权利也要贡献出来。不过雁奴似乎无意去计较那不公平的待遇,她伶俐地站在土丘上,机警地歪起脑袋,一只耳朵捕捉危险的信息,另一只耳朵倾听在草堆栖息的伙伴的动静。啊,那一对对夫妻多么幸运,或许正在梦中憧憬着明天能落在食物丰盛的好地方吧!
夜渐深沉,风声凄紧,一种古怪的声音远远传来,几个小黑点仿佛在朦胧中闪动,这是梦吗?不对,昨天不就是这样的小黑点夺走了我最亲爱的伴侣吗——从那里喷出一股火焰,铺天盖地的沙子打过来,于是它张开臂膀遮住我的胸脯,一刹那间便从天上掉进了无底的深渊。她不禁慌忙发出本能的警号:“伙伴们醒醒呀,危险——”雁儿们骚动了,纷纷探出头来,可是大家什么也没有发现,那古怪的声音和小黑点霎时隐没了。
“我们睡得好好的,你瞎诈唬什么!”“想你死鬼了吧!也不害臊! “这家伙一准是患神经病了,给她治治……”
那群因未能吃饱而满心怨恨的小生灵,立时鼓噪起来,扑过去拔她的毛,拿她出气。她本想申辩的,不过,最好还是把头埋起来吧,说不定这还真是我自己的过错呢!
好久好久,喧闹平息了,傻瓜们又渐渐进入梦乡。这倒霉的哨兵才把脑袋从泥草里拔出来,忍住浑身的伤痛,跛着脚重新爬上土丘。哎呀,不好啦!那些小黑点又闪出来了,还有几条绳子在晃动!发警报吗?假如又跟方才那样闹鬼呢?他们会把我杀死的。最聪明的办法,当然就是趁那些黑洞洞还没有喷出火来的时候独自逃走,藏到安全的角落去……
可是,此刻她绝不再怀疑她的眼睛了,那巨大的网子明明正在顺风的方向拉起来,乌黑的枪口却从逆风的方向迅速逼近。
“逃命吧——逆风飞呀——”那可怜的雁奴大声嘶喊起来,衔起一块泥巴拼力掷过去。
在发出震耳欲聋的第一声巨响的同时,傻瓜们全部逃跑了。只剩下这悲惨的守夜者,她也想飞,可是扑腾了两下,原地不动了——那羽毛早已被同伴们拔光了。当她侧起垂死的头,望着已重新集合起来的人字形队伍在自由的天空向南飞去的时候,一只大手掐住脖子把她拎起来:“瞧这只没有毛的丑鸟,就是它坏了事!”
“狠狠的煮!拿它下酒!” (选自《动物的情节》,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雁奴”是本文着力塑造的形象,作者通过雁奴的不幸命运,表达了对它的无限同情,从而引发了读者深切的思考。
B. 雁奴的伴侣是在保护自己的团队时壮烈牺牲的,可这个团队却对牺牲者的亲人给予了不公平的待遇,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C. 文中的雁群是一个以强欺弱、缺乏爱心的群体,在这样一个群体中,像雁奴这样忠于职守、正直善良的个体遭受欺辱是必然的。
D. 雁奴的伙伴认为雁奴的报警完全是故弄玄虚,有意制造紧张空气,雁奴因此遭受“拔毛”之痛,她再也没有报过警。
E. 当又一次危险到来后,大雁们个个脱身以逃,只有雁奴,为了掩护伙伴,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最后成了捕猎者的美味。
12.试分析文章划线句“她侧起垂死的头,望着已重新集合起来的人字形队伍在自由的天空向南飞去”所蕴含的深意,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
13.试就本文写作特点,选择两点作简要的分析。(6分)
14.从全文看,“雁的悲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结合全文做深入探究,并分条陈述。(9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1~l4题。
中国民间组织员工的福利状况调查
2006年12月,我国正式注册的民间组织接近32万家,从业人员300万。到今年10月31日,民间组织专职人员已达425万。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基金会工作人员使用的都是国家行政或事业编制,经费由政府下发。1991 年后,才开始逐步使用社会团体编制。现在有的基金会尽管使用事业编制,但其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也全部由基金会自行承担,如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有21 名专职工作人员,虽然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即将申请下来,但管理上依然采用劳动合同制,所有员工福利均由基金会自己承担。
民间组织的特点是民间性、自愿性、公益性和非盈利性,我国民间组织有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按照国际规则,国际上的民间组织(NGO)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由志愿者发展而来的,慢慢过渡到全职人员,从业人员的福利和保险一般是社会统一负担,其本身参与NGO工作的志愿特点比较明显,不存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也就是说,并不把在NGO从业当成“饭碗”来看待。
国内的民间组织发展与国际NGO 有很大不同,社会各层面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到民间组织就业,并称这为“非主流就业”,从业者也把这种就业当成谋求自身利益和发展的途径,这就有悖于公益组织的志愿特性。尽管一些基金会希望人们不要把志愿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但客观上,许多人还是把为基金会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为基金会工作获得的补贴是他们惟一经济来源。在现在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许多人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无奈之下放弃应有的权利。他们为民间组织工作,却没有正式的编制、没有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甚至一部分人没有劳动合同。
根据北京市社团编制处处长殷邯雪向《公益时报》提供的数据计算,北京平均每个社团仅有0.62个编制,也就是说北京的大部分民间组织工作人员没有编制。有一个助学项目办公室,有工作人员13个。这13人中,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只有5人,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都是非正式员工。
殷邯雪表示,民间组织不为员工申请编制的主要原因是出于成本的考虑:给员工申请编制,就得为他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样机构本来紧张的经费支出就更高了。我国民间组织尚处于发展的起始阶段,国家层面对于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也并不明确。民间组织工作人员管理不规范的现状,与民间组织自身发展程度紧密相连,特别是该机构的经济状况。“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组织,自身有能力承担相关费用,但就是不给工作人员应有的待遇。”殷邯雪说。
给正式编制就要付出相应成本,而与此对应的是,民间组织又是大量需要工作人员的。正如殷邯雪所说,非营利组织的生命力就是做活动和项目,人员充足,项目活动做得好,社会效益好,才能吸引更多的捐赠。
“公益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成本不应该由公益组织自己来承担。”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绩效评估研究室副主任袁娟在接受《公益时报》采访时说。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培锋则认为,如果一个人与一个机构,形成事实劳动关系,那么该机构就应该为这个人缴纳相应的保险。
袁娟表示,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有赖于全民保障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的全覆盖不应该遗漏民间组织工作领域。政府已经看到了公益性民间组织的特殊性,民政部已经设立了促进民间组织发展的专项基金,部分地方政府更是走在培育民间组织发展的前沿,主动用政府财政补贴民间组织在现有人力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全力保障从业人员利益。
“这是一个好的方向。”袁娟说,“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保问题也应该纳入政府采购服务的资金中,毕竟,尽可能减少民间组织善款的内耗,充分发挥公益性特点,才是民间组织走向壮大的出路。 (节选自2007年12月18日《公益时报》)
11.对国内民间组织员工福利得不到保障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国家对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并不明确。
B.国家对民间组织工作人员管理不规范的现状。
C.民间组织本身经济不景气,不愿意承担。
D.就业压力大,员工无奈之下放弃权利。
E.个别有经济能力的组织故意不提供待遇。
12.国内与国外民间组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分)
13.这则新闻主要使用了何种调查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个例子?其作用是什么?(6分)
14.对于“民间组织员工社会保险是否应该由民间组织自己承担”这个问题,袁娟和刘培锋有不同的观点。你支持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9分)
第Ⅱ卷 表达题
|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 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强调的是人性的发现和回归,是人生经过轰轰烈烈的成功或者大起大落之后的盖棺定论,而成就、业绩反倒是第二位的了。
B. 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西部开发也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不能削足适履,一味照抄沿海经验。
C. 如果你能听从老中医的劝告,增强自信心,抓住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坚持锻炼,不气馁,长此以往,你口吃的毛病一定能得到矫治。
D. 强调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是要自怨自艾,也不是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是打开秦始皇陵墓的时候了》的文章,立即广泛引起关注,跟帖评论者很快也分成赞成和反对的两大阵营。
B. 这种名贵的木材纹理匀称,木质坚硬,又不怕虫蛀,是造船、雕刻和制作各类家具的上等材料。
C. 由于越来越重的升学压力和课业负担,日益狭窄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使现在的中学生很少有生活的体验。
D. “人类安全”对APEC会议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涉及反恐、自然灾害、疾病、能源安全等领域,与会者将把它作为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进行积极的沟通和讨论。
17.下面是上个世纪一家五代人的姓名,请参照下面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4分) 示例:
(1)曾祖父一代(二十世纪初):李守仁、李守义、李守信
(2)祖父一代(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
(3)父亲一代(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
(4)儿女一代(六七十年代):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
(5)孙子孙女一代(八九十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
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20字以内)
18.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语段完整。(4分)
奥运会既是体育的盛会,也是美的盛会,每一个体育项目几乎都是美的展示:举重是拔山盖世之美, ,花样游泳是芙蓉出水之美, 。
19.作文评分误差抽样调查表(每空3分,共6分)
作文编号 | 001 | 002 | 003 | 004 | 005 | 006 | 007 | 008 | 009 | 010 | |
阅卷 老师 | 大学教师 | 中等 | 下等 | 上等 | 上等 | 中等 | 下等 | 下等 | 中等 | 下等 | 中等 |
中学教师 | 上等 | 上等 | 下等 | 上等 | 中等 | 中等 | 上等 | 下等 | 下等 | 中等 |
上表是某省关于教师作文评分误差的抽样调查结果,用两句话来概括图表反映的问题。
(1) 。(30字以内)
(2) 。(15字以内)
六、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有一张结实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
|
2. D(任何地区的统一必须具备这两需求。这不能成为中国两河统一难于西亚的原因)
3. D(“政治意义,必须有更实效的经济说明”,“铜矿遗址”就是一种经济文明;而且这些“铜矿遗址”是“商周时代”的。A项只是一种推测,不是证据;B项具有战略意义不是证据;C项虽“有铜器朝代的重要遗址”,但如果不能确证这些遗址的风格与北方王朝的相同,都不足以证明北方势力已到达黄河流域)
古诗文阅读
4.答案: D.俨然:整齐
5.答案:C.
6.答案:B. (A.王茂的父亲担任列将,凭借功勋官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C. “高祖于是渐渐疏远了王茂”文中无据。 D.“说明皇上不信任自己了”错。)
7.(1)译文:喜欢读兵书,大略通晓兵书中的大义,性格深沉稳重,不胡乱结交朋友。(“略究” “沈稳”各1分,句意2分)
(2)译文:九江郡刚刚遭遇兵祸,老百姓渴望回乡务农,王茂简省劳役致力于农业生产,老百姓很安定。 (“罹” “反”“务农省役”各1分,句意2分)
8.“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
9. 本诗采用对比手法(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2分)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4分)
10.(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及行迷之未远 /驰椒丘且焉止息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文学类文本
11.(每个2分,共4分)A、 C
12.雁奴具有善良、有爱心、负责任的美好品德,当她看到她的伙伴安全脱身,在天空中组成人字形队伍向南飞去时,她倍感欣慰。这句话充满了雁奴对伙伴的关爱和祝福之情。这样写含蓄动人、意境悠远,有很强的感染力。(只要意思对即给分)
13.开放性答案,要点提示:
①作者通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的是雁,却让读者联想到人间的某些矛盾和悲剧,主题深刻。②写了群雁的语言——“瞎诈唬什么!”“不害臊!”“给她治治”和动作——“鼓噪”“扑”“拔”,表现了它们自私、冷漠、缺少同情心、残忍的丑恶形象。③雁奴报警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表现了她善良、负责任的性格特征。(只要能准确说出两点就可得满分)
14.①不公平的“宗法”制度,王国的宗法,越是凄苦义务越多,连睡觉的权利也要贡献出来,因此孤雁成为守夜的雁奴;②缺乏警惕性和信任,不辨是非的愚蠢;③缺少同情心,残忍冷酷地攻击善良的哨兵;④自私逃命,害了守夜孤雁,最终也会影响雁群的安危。
实用类文本
答案:11.(每个2分,共4分)选B、C。(B、民间组织工作人员管理不规范,非国家对民间组织工作人员管理不规范。C是无力承担)
12.(每点3分,6分)国内民间组织工作人员靠组织的福利保险等谋生;国外的有社会福利保险,无需把在组织工作当作饭碗。
13.(6分)举例法是新闻调查常用的方法。(2分)运用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和助学项目办公室的例子(2分)。具体说明民间组织的福利来源和编制情况(2分)。
14.(9分) ①支持袁娟的观点。同国际接轨;符合民间组织公益性、非盈利性的特点;社会保障的全覆盖不应该遗漏民间组织工作领域。②支持刘培锋的观点。我国民间组织刚起步,民间组织本身应该暂时负担;有付出才有回报,回报后可以壮大自身;组织相对于个人更有力量,有责任为自己员工谋利。(理由每条2分,如无明确观点该题不得分。此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
语言运用
15.B(A项“盖棺论定”,意为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只有到了生命终了才能做出结论。据句中“人性的发现和回归”应该用“返璞归真”。C项“长此以往”意为“老是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故错误。D项“自怨自艾”原指自己怨恨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后单有悔恨之意。此处宜用“妄自菲薄,’)
16.B(A项语序不当,应为“引起广泛关注”; C项滥用介词,淹没主语,去掉“由于”或“使”;D项主客颠倒并成分残缺,应为“‘人类安全’对APEC会议来说是……它涉及……”。)
17.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
18.解析1、时代性。每届奥运会都会掀起一股奥运热潮。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更是引起了全球华人的广泛关注,有关奥运的话题也是层出不穷,关于奥运的消息更是成为社会一个个热点、一个个焦点。本题关注社会的发展,紧扣时代的脉搏,充分体现了时代性的特点。2、综合性。本题既考查语言的连贯,也考查仿用句式;既考查修辞,也考查审美。3、隐蔽 性。本题在审题时必须高度关注它的隐性要求。仔细分析例句,可以发现它至少隐含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用了暗喻修辞。“举重是拔山盖世之美”“花样游泳是芙蓉出水之美”均隐含了暗喻的修辞。
下列句子因不含暗喻修辞也就都不符合要求:乒乓球是小巧玲珑之美;女子体操是轻盈优雅之美;马术是纵横驰骋之美;跨栏是奔跑跳跃之美。
二是本体必须是奥运会的一个项目,且表述上必须准确,不能笼统含糊。如把“短跑”“中跑”“长跑”说成是“赛跑”“跑步”,看上去大家都能理解,但“赛跑”“跑步”显然不是奥运会的一个项目,因此并不符合要求。
三是“美”有不同。“举重是拔山盖世之美”体现的是一种阳刚之美,“花样游泳是芙蓉出水之美”体现的是一种阴柔之美。因此,所拟写的句子前者必须能体现一种阳刚之美,后者要能体现一种阴柔之美,只有这样,整个句子才显得前后对称,才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
四是丰富性。奥运项目有28个大项302个小项,这也就预示着本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善于联想与想象,应该是可以写出丰富多样的“美句”来的。
参考例句:
跳高是鱼跃龙门之美;三级跳远是飞鸿踏雪之美。
短跑是风驰电掣之美;花样滑冰是蝴蝶翩飞之美。
19.【分析】 这是一份抽样图表,对信息归结和推断时,要对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在哪些作文评分上相同、哪些不同。从样本中看出整体情况,求出概率,管中窥豹,得出结论。回答时有的学生表述为“意见比较一致”,过于笼统;有的学生回答为“对2、3、7号作文卷评分有明显误差”,显然学生不理解什么叫抽样调查。
【答案参考】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⑴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对60%(或近2/3)的作文在评分时存在明显的误差,⑵其中30%(或近1/3)评分误差很大。
20.作文,参照高考作文平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