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试卷

2014-5-11 0:11:35下载本试卷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试卷

阅读(80分)

作文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 

为什么生活越好,感觉越糟

林辉

 钱能买到快乐吗?当世界银行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标准来衡量国家财富增长时,这个国家的国民整体快乐水平是否也会上升呢?凭直觉,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因为传统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收入的增加可以让人们满足更多的需求,而得到满足的需求,甚至欲望越多,就会感觉越快乐。在这里,有钱就可以有更多选择,选择余地越大,快乐指数越高。

 然而,心理学家的调查却显示,事情显然要复杂得多。财富与快乐之间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加以考虑,快乐似乎应该和更多的因素有联系。

快乐指数的悖论

  如果1代表“对我的生活根本不满意”,7代表“完全满意”。用这个简单的办法进行调查,被《福布斯》(Forbes)杂志列为美国首富400人的平均快乐指数为5.8,而无家可归露宿街头者的平均指数为2.9。

 但奇怪的是,在过去20年间断断续续的调查中,人们发现居住在寒冷的北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的快乐指数也是5.8。能够拥有5.8这一指数的,还有肯尼亚的游牧民族马赛伊人。马赛伊人大都居住在简陋的草棚内,他们的村落从来没有电力供应,甚至最基本的饮水也十分缺乏,但马赛伊人的快乐指数照样是5.8。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南亚次大陆上,生活在加尔各答贫民窟的人们,尽管对他们来说每天能吃饱饭已是奢望,但他们的快乐指数也达到了4.6。

 更多的研究显示,在大多数北半球国家,尽管过去10年间GDP大幅增长,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却没有明显改善,抑郁和不信任的程度反而有所增加。在日本,自1958年以来人均GDP也实现了惊人增长,但国民的快乐感却一直维持原状。

 最典型的还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人均GDP已经增长两倍,美国社会的进步也呈现出令世人瞠目的效果,其中包括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空前提高;国民的寿命不断延长,生活更加健康;犯罪率越来越低;环境状况也在逐步改善。不过令人诧异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满足感(通过“你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怎样?”的调查得出)却几乎没变。相反,在二战后的50年中,美国抑郁症的发生率竟增加了9倍。而在好莱坞电影中美国人也经常被描写成一边买东西、一边扔东西;一边雇人来清理储藏室、一边腾出空间放置新买东西的烦躁不安的购物狂,仿佛不这样,许多人根本无法让自己开心起来。

他们为什么不快乐?

  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鲁特.维恩霍文通过对欧盟国家的一系列调查后发现:人们的感觉之所以会越来越糟,是因为经济增长导致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于是奢华的生活越来越显得平常无奇,因此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心理满足。

 这或许正是事实的一部分。19世纪的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曾经写道:“人性中存在一种对当前时代的优势加以贬低,而对其不幸加以夸大的强烈倾向。”美国社会评论家格雷格·伊斯特布鲁克在其所著《进步的悖论:生活变好,感觉变糟》一书中也认为,“导致这类不满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想跟上潮流。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渴望得到更多的东西。”另外,伊斯特布鲁克还引用了“崩溃焦虑症”(即担心好日子必将结束)和“目录诱导焦虑症”(即担心一个人无法承受社会的全部好东西)等理论来对这一奇怪现象进行解释。

 另外,过于强调个人奋斗的孤独感同样正在驱赶幸福。“与自己竞争是一件孤独的事”。伊斯特布鲁克引证一位宾夕法尼亚洲立大学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认为虽然人们挣的钱越来越多,但挣钱的过程却往往很孤独——要么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脱离了我们的根本,失去了朋友和家人;要么是在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只身一个人打拼。现代生活某种程序上类似于一个豪华酒店的客房,人们不快乐的原因是“没有人能够和你结伴而行”。调查显示:5年以前3%的美国人认为自己很孤独,今天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3%。

  那么,快乐的感觉究竟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香槟城校区的心理学教授艾德.比纳和宾夕法尼亚洲大学的马丁.塞利格曼深入分析了150份有关财富和快乐的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当经济的改善满足了基本的食宿需求,如让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获得一份门卫的工作时,收入的确是衡量幸福的标尺。但随着财富的不断增长,额外的收入将不再带来多少额外的快乐。相反,快乐是来自良好的人际关系、愉快的工作氛围、自我满足感、对生命意义的感受、以及对社会活动的参与。

如果心理学家在政府的经济班底中也能有一席之地,那么他们会依据这样的例证指出,一旦某个国家达到一定的繁荣水平,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并不能换取更多快乐。相反,维恩霍文教授说,提升公民的幸福感需要减少对经济增长的投资,增加促进自由、民主、信任和公众安全的政策举措。事实上,我们也看到,富裕的国家往往是民主国家,尊重人权,有公平的法律体系、完善的医疗保健制度、以及高效廉洁的政府。所有这一切都是幸福的源泉。

 不过伊斯特布鲁克在他的书中还指出,更加重要的是,每个人必须在内心深处创造幸福,因为财富不可能战胜生命漫无目的的那种感觉。他指出:“人们生活中所真正需要的大多数的东西,诸如爱、友谊、尊重、家庭、名誉和快乐,都是无法定价的,也不可能在市场上出售。”他还运用了最近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经常感激别人、宽恕别人以及对物质条件感到满足的人,比其他人更加乐观和快乐。

 学者还对金钱与快乐的关系作了更有趣的研究,他们发现认为自己现在很快乐的人,多年以后赚的钱往往比当年自称不快乐的人更多。这说明幸福感可以使生产能力、创造性和其他导致收入增加的特长不断提高,而并非(或不只是)收入的提高带来更多快乐。对自身状态满意的人也更容易结婚,并保持稳定和健康的生活状态,而这一切都可以增加人们的快乐感。钱或许不能买来快乐,但快乐可以生钱。

1.第一节“美国社会的进步也呈现出令世人瞠目的效果”一句中, “瞠目”在句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2分)

2.广义的“悖论”是指相互矛盾的观点或结论。本文引言提到的传统经济学观点是:“财富多。快乐程度高。”联系下文的实例看,与此相悖的观点是“____”和“__”。(4分)

3.本文对“为什么生活越好,感觉越糟”的解释,可以从两方面概括。这两方面是:(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列举的快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2分)

 ①满足基本需求的收入   ②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愉快的工作氛围   ④对生命意义的感受 ⑤对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  ⑥公平的法律体系 ⑦完善的医疗保健制度   ⑧高效廉洁的政府 ⑨经常感激别人和宽恕别人 ⑩对物质条件感到满足

(1)如果把上述要素分成两类,属于外在要素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1分)

(2)根据文意,快乐更重要的要素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1分)

5.第三节的小标题应当是:□ □ □ □ □ □ (2分)

6.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你对财富与快乐关系的理解和想法。(4分)

()阅读下文,完成7—14题。(21)

以韩愈为镜   从维熙

  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何故?只因为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笔者应邀去潮州一所大学讲演时,在校园门前看见学校的门楣上,也刻着韩山师范学院的字样。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用生命写下使江河易色的杰作,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因而我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的咏叹,还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似乎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②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县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隽永而名扬天下。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学,在唐宪宗十四年(公元819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的潮州刺史的。笔者昔日曾读过他在被贬官的路上,马过秦岭时留下的诗句。此诗,是写给前来为他送行的他侄子的。其字里行间,除了透骨的悲凉之外,还咏叹地预言,他的一把老骨将埋葬于他出使的潮州瘴江。记得,我年轻时读此诗文时,心中曾充满了对韩愈的同情:韩文公何罪之有?不就是敢于批评皇帝吗,一纸谏文就遭发配潮州之噩运,不知他是否真的埋骨于潮州之畔的瘴江?直到此次潮州之行,才让我对韩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被贬官到潮州的韩愈,不仅没有葬骨于粤东的瘴江,说起来似乎是个神话,他在此为官的时日,这儿的江河易色,竟然统统改为韩姓,这对我产生了强烈的精神震撼。

  ③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官和流放的历史。仅以唐代为例,文人中的李白、白居易、骆宾王、刘长卿、柳宗元、宋之问、张九龄、王昌龄、刘禹锡、元稹……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可以这么说,其中几乎没有一个人的足迹,能与韩愈的生命旅痕媲美。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④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亭。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鳄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维艰。但生性执着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庆年间(1537年),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

  ⑤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奴”的律条。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用白话文解析,就是在饥荒之地,有钱人家能收贫穷人的全家为奴。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因为鳄鱼是没有思想的低级动物;而脖子上顶着脑袋的人,无论是贩奴买方和卖方,都是有思维的活人。韩愈为此付出了比驱鳄之举更为艰辛的努力,一扫沉积于粤东的千年恶习。韩愈早有铭言喻世:“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就是用这种不知疲惫的执着精神,而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的。据地方史料记载,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岭南的“韩青天”。笔者翻阅过始自远古的人文资料,一个仕途败落的文人,能不顾自我伤痛而把疾苦黎民之痛苦放于其上,并拿出全部精力为其解痛者,华夏大地唯韩文公一人也!这是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后的肖像之二。

  ⑥这里必需说明的是,这是韩愈在八个月内的政绩。不知是他的时运不济?还是唐宪宗余怒未消?也许是二者兼有之故吧,他在潮州为官八个月之后,又被贬官到袁州当“芝麻绿豆官”去了。因而,当笔者登上韩山上巍峨的韩公祠时,不禁百感丛生: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理而说,他是个敢作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该怎么形容才准确呢,他堪称中华民族官吏史上的一个奇人,又是人文星空中的一轮皓月!

  ⑦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文为人之德,在韩山绿色环抱中,为他修建了雄伟的纪念祠堂。据知,前国家领导人的胡耀邦,是从不到处随便题辞的,但他却在韩愈祠宇的石牌楼上,亲笔写下了“韩文公祠”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沿石阶攀登约百余米,即韩文公祠宇中的主殿,韩愈雕像之上悬挂着“百代文宗”的牌匾,两个古代侍卫模样的泥塑,站在韩愈两旁陪伴着他的英魂。沿山而上的廊两侧,皆为唐代之后官人和文人对他的评说,始自宋代苏轼,一直伸延到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笔者统计了一下,总共四十块碑文,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至于潮州的本土人士,更是以韩愈曾在此地驻足为荣。与我一同登山的当地文联友人对我说:

  ⑧“千古中的文人至圣,从长安被贬到我们这儿来,成了我们这方水土至高无上的荣誉。”

  ⑨我说:“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文人风骨;愿那些文以进仕者,都能以韩愈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形神!”

7.第①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化用了唐诗人________作品《________》中的诗句。(2分)

8.第③段将韩愈与同朝代失意遭贬的文人作了比较。韩愈跟他们比,有相同点,更有不同点。这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是____________。(2分)

9.第④、⑤两段结尾都用了“肖像”一词,它其实是指韩愈贬官到潮州后的□ □,包括□ □□ □两件事。(3分)

10.第⑤段引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是为了强调_________。(2分)

11.对本文理解和评价不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

A.韩愈贬官到潮州之后,使那儿的山河统统改为韩姓,说起来似乎是个神话。

B.韩愈驱鳄,不仅把潮州百姓从迷信中解放出来,还趁势兴修水利,造福于民。

C.韩愈的诗文和政绩都说明他是一个具有超人文采的浪漫文人。

D.文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赞美了韩愈为文为官之道。

E.文章以记游为主线,生动地描绘了潮州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

F.文章不拘一格,借事抒怀,引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看法。

12.仿写下面第⑥段中的句子(保留加点的词,不要照抄原文)。(2分)

  该如何形容韩愈才准确呢,他堪称中华民族官吏史上的一个奇人,又是人文星空中的一轮皓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属于借代的一项是(  )(2分)

A.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用生命写下使山河易色的杰作。

B.这些文人雅土,一旦丢了乌纱帽或乌纱帽变小了,多表现得心灰意冷。

C.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岭南的“青天”。

 D.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

14.本文的标题是“以韩愈为镜”。从全文看,韩愈“镜”的作用体现在哪两个方面?请作具体说明。(4分)

(三)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5分)

15.填空(任选5空)

 (1)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5)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6)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7)_________________,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7—19题。(8)

[普天乐]平沙落雁  鲜于必仁

  稻粱收,菰蒲③秀。山光凝暮, 江影涵秋。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雁阵惊寒埋云岫,下长空飞满沧洲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

  [注释]①[普天乐] 曲牌名,小令。  ②[鲜于必仁]字去矜,号苦斋,渔阳 (今北京密云西南) 人。元散曲作家。鲜于,复姓。 ③[菰(go)蒲]菰,草本植物,又名茭白。蒲,水草,可做席。 ④[云岫(xiu)]指云雾缭绕的峰峦。 ⑤[沧洲]水边,江岸。

17.“天阔孤帆瘦”一句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是_______;其中“_______”字颇见锻炼之功,状物达意准确而形象。 (2分)

18.根据曲意,末句中的“诗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此曲写秋江暮景,境界开阔,像一幅幅鲜明的风景画依次展现。请选择“雁落平沙”画面(划线句),展开合理想像,作一段场景描写。(80字左右)(4分)

()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7)    

      庄 子

 孔子游乎缁维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

 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鬓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

 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

 客问其族。子路对曰:“族孔氏。”

 客曰:“孔氏者何治以?”

 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秆,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

 又问曰:“有土之君与?”

 子贡曰:“非山。”

 “侯工之佐与?”

 子贡曰:“非也。”

 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

 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拿而引其船,顾见孔子,还乡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进。

 客曰:“子将何求?”

 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

 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

 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

 孔子愀然而叹,再拜而起,曰:“丘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干宋,围于衬蔡。匠不知所失,而离此四谤者何也?”

 客凄然变容曰:“甚矣,子之悟也。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子审仁义之间,察同异之际,观动静之变,适受与之度,理好恶之情,和喜怒之节,而几于不免矣。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今不修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

19.(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被发揄袂      (     )     (2)再拜而进 (     )

 (3)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 (     )     (4)丘不肖  (     )

20.(2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卒相丘也  ②同类相从  ③四者离位  ④而离此四谤者何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不同 

21.(4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甚矣,子之好学也   译文:                  

 (2)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 译文:                      

22.(5分)孔子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是  家学派的大师。庄子在上文中通过渔父的话,对孔子的行为进行了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用文中的观点作答)

23,(2分)试对文中渔父这个形象作简要的分析概括:  渔父                     

 ()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11)

散书后记  

 书将散矣,司书者请问其目。余告之曰:凡书有资著作者,有备参考者。备参考者,数万卷而未足;资著作者,数千卷而有馀。何也?著作者熔书以就己,书多则杂;参考者劳己以徇书,书少则漏。著作者如大匠造屋,常精思于明堂奥区之结构,而木屑竹头非所计也;考据者如计吏持筹,必取证于质剂契约之纷繁,而圭撮毫厘所必争也。二者皆非易易也。

 然而一主创,一主因;一凭虚而灵,一核实而滞;一耻言蹈袭,一尊亨依傍;一类劳心,一类劳力。二者相较,著作胜矣。且先有著作而后有书,先有书而后有考据。以故著作者,始于《六经》,盛于周秦;而考据之学,则自后汉末而始兴者。郑、马笺注? 业已回冗。其徒从而附益之,抨弹踳驳,弥弥滋甚。孔明厌之,故读书但观大略;渊明厌之,故读书不求甚解。二人者,一圣贤,一高士也。余性不耐杂,窃慕二人之所见,而又苦本朝考据之才之太多也,盍以书之备参考者尽散之。

 [注释]①[明堂奥区]指高大深邃的宫殿建筑。  ②[计吏]古代州郡掌簿册登记的官员。 ③[质剂]古代贸易契券的总称。长券叫质,用以购买马牛之属;短券叫剂,用以购买兵器珍异之物。后世的合同本此。  ④[圭撮]古代两种很小的容量单位。 ⑤[郑、马]指东汉末年的经学家郑玄和马融。  ⑥[抨弹踳(chuǎn)驳]批评攻击,错乱驳杂。

24.文章标题为“散书后记”。 “散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表明这篇文章文体的词是“_______”。(2分)

25.上文第一段中涉及两种不同的读书或学习方法:一种强调融会书中的内容补充自己,一种是耗费自己精力求证书中的思想。这两种方法分别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1)□□□□ (2)□□□□

26.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有助于著作的书越多越好,有备于参考的书越少越好。

 B.作者认为著作者注重于思想体系的构建,考据者注重于细枝末节的审校。  

C.作者把著作归于主创主因一类,把考据归于劳心劳力一类。

 D.作者不满郑玄、马融学问过于繁杂,批评诸葛亮、陶渊明读书没有耐心。

27.作者最后说“盍以书之备参考者尽散之”,根据文意概括其理由。(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70)

30.作文

“开心辞典”现场,每过一关主持人总是问选手,继续吗?如果继续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成功,可能实现更大的梦想;一种是失败,退回到你原来的起点,已有的梦想会得而复失。一位选手很幸运,一路答对了9道题,但去掉个错误答案、打热线给朋友、求助现场观众,他都用过了,自己原定的家庭梦想都已经实现。主持人问:“继续吗?”“不,我放弃。”他说。“真的放弃吗?不后悔?”一连问了三次。他连犹豫都没有,笑着回答:“不后悔,因为应该得到的我已经得到了。”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高三语文答题纸

阅读(80分)

作文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 

1.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1分)

5.             (2分)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阅读下文,完成7—14题。(21)

7.诗人_____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2分)

8. 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     ,    和    (3分)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   )(   )(4分)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   )(2分)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5分)

15.填空(任选5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6—18题。(8)

16.手法是_______; “_______”(2分)

17.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4分)

()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7)

19.(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        )        (2)(        )

 (3)(        )        (4)(        )

20.(2分)(   )

21.(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分)      家,     家。进行了         

观点                                        。(用文中的观点作答)

23.(2分)                                          

 ()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11)

24.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1)          (2)         (2分) 

26. (    )(3分)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高三语文

参考答案

  一、(80分)(一)(18分)1.chēng 惊叹;惊讶(2分) 2.财富少,快乐程度也很高 财富多,快乐程度不增反减(4分,各2分) 3.(1)经济增长导致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 (2)过于强调个人奋斗而产生孤独感(4分,各2分) 4.(1)①②③⑥⑦⑧(1分) (2)⑨⑩(2分)(共3分) 5.快乐(幸福)构成要素(快乐感的要素)(1分) 6.略(表述规范,自圆其说)(4分)

  (二)(21分)7.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2分) 8.也曾写出悲悯自怜的诗歌 赴任后便将庶民百姓的冷暖放在首位(2分,各1分) 9.政绩 驱鳄 释奴(3分) 10.韩愈不知疲惫的执着精神(2分) 11.C E(4分) 12.略(加点词不可少)(2分) 13.B(2分) 14.提示:为文为官两个方面。为文的成就。为官的政绩(注意语言的表述和组织)(4分)
  (三)(5分)15.(1)三军可夺帅也 (2)凌万顷之茫然 (3)柳暗花明又一村 (4)飞鸟相与还 (5)浊酒一杯家万里(6)不废江河万古流(7)寄意寒星荃不察(任选5句)

  (四)(8分)16.反衬(衬托) 瘦(2分) 17.乡思客愁(意思相近即可)(2分) 18.要求:突出重点词语(雁群、云岫、沙滩);想像合理(符合清冷、忧郁的气氛);描写生动流畅(4分)
  (五)(16分)   19. 披;两次;从前(刚才);没有才能(4分)

  20. D(2分)(①帮助②相互③离开④遭遇)

  21. 你很好学啊! (2分)(主谓倒装1分,意思准确1分)

  有个害怕自己的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足迹想去掉它的人,抬脚越快而足迹越多。(2分)(定语后置1分,意思准确1分)

  22.儒(1分);道(1分);批评(1分);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2分)(共5分)

  23.渔父在文中是庄子的代言人。他主张“守真”。(2分)

  (六)(11分)24.清 小仓山房集(2分) 25.把书分送出去(舍弃不要) 记(2分,各1分) 26.(1)熔书以就己 (2)劳己以徇书(2分,各1分) 27.B(2分) 28.①二者相较,著作胜于考据或参考;②先有著作,后有书,再有考据或参考;③批评郑、马之流繁杂错乱,羡慕孔明、渊明读书观;④不满于本朝考据之才太多(4分,各1分)
  二、(70分)3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