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二学期复习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短信“垃圾”及思考
王静 崔莲花
①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一项有关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使用短信的被访者每天平均发送的短信大约为5.19条,接受的短信息大约为5.32条,来往的短信总量达到10.51条。而短信使用频率最高的年青群体,每天来往的短信数量则达到了24.23条。
②如此庞大的短信来往,究竟都在传达什么信息?调查显示,在各个网站纷纷抢夺短信订阅市场的同时,使用短信方式接受股票信息的人却只占3.1%,而经常用短信接受“黄段子”的人却高达8.7%,在20至25岁这一年轻群落里,这个数字甚至达到了14.4%。有51.2%的被访者经常用短信发送“一般的笑话”,60.1%的使用者经常用短信“闲聊”,而经常用短信进行工作沟通的人只有39.4%。
③随意问候、闲聊、一般笑话、黄段子……每天“飞”在城市上空的短信电波中,一半以上都是这类“无目的”的信息,“无聊”已经成为发送短信的标志心情。
④按全国年预期短信量600亿条计算,每一天,我们的城市里都有价值1000多万元的短信在上空穿梭,其中有几百万条这样随着笑话、闲扯等可有可无的信息而“无聊”掉了。
⑤为什么垃圾短信会有如此巨大的发送量?一位所谓的“拇指”族说,自己只在处理不紧要的事情时才会使用短信,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来和自己熟悉的朋友闲聊天或者互发笑话来娱乐一把。这是“拇指一族”的典型心态。
⑥手机短信的出现,给予人们许多自由:情感宣泄的自由、文字创作的自由、网络交际的自由,但是,在不知不觉中,短信也使人陷入了个体存在的绝对不自由中。手机短信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把你卷入一个不安宁的世界中,短信将人类异化了。
⑦我们常常被手机短信所束缚,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控。在使用心理上,越来越多的短信用户,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短信强迫症”或“短信焦虑症”。他们习惯了这种交流方式,习惯了随时处于交流或“等候交流”的状态。如果长时间没有收到短信,或者在原本应收到短信的时候没有收到短信,就会产生被遗弃、被排斥的受挫感和孤独感,从而焦虑烦躁、坐卧不安,严重的甚至会长时间失眠。他们的神经已经牢牢地被短信所掌控。即使没有严重到患上所谓的“短信强迫症”或“短信焦虑症,在接受信息上,短信用户的个体存在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也被短信剥夺了。当人们将号码告诉别人的同时就出卖了自己的自由。麦克卢汉说道:“电话是时间和空间难以抵抗的入侵者,以致高级行政人员只有在进餐时,才能免除电话铃声的侵扰。”短信的一大特点是可暂储性。当用户关机或不在服务区时,它可以暂储在短信服务中心,一旦用户开机,便可以收到短信。因此,短信具有一定的“强迫性”。
⑧为了使人们能够更多、更快地使用短信通讯,各种名目繁多的短信网站应运而生。这些短信网站就像快餐店一样,将各类名言警句、祝语贺词汇集起来,无论对象是谁:父母、亲友、恋人;无论什么时节:生日、节日、纪念日;无论什么内容:祝福、搞笑、整人,甚至是荤段子,应有尽有。在这里,人们不必费脑子去思考,无需用情感去酝酿,只要像挑选商品一样,各取所需。短信在这时,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快餐文化。不能说这种在网上拷贝下来的内容一点意义都没有,但是,发送者的诚意和真心,却难免因这机械式的拷贝而大打折扣。久而久之,无论多么美妙的诗句、亲密的话语,或许都会逐渐地苍白惨淡——也许这就是机械复制时代的悲哀吧。我们因为拷贝别人的语言,弱化了说话和思维的功能,也就丧失了自由,丧失了自己。
⑨短信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短信给中国百姓带来的自由到底有多大伸缩维度?到目前为止,恐怕没有人能够给予一个确切的定论。应该说,短信方兴未艾,还拥有相当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现在就对它定论也为时尚早。那么,就把这个问题留给后来者去评说吧。有一点是肯定的,就像计算机一样,手机及手机短信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秩序和习惯,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崭新的交流模式。生活于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我们,所能做的和所需要做的,兴许也就是享受短信自由而不要陷入其掌控,不要被异化而已。
(选自《文汇报》2008.1.13,有删改)
1.第②③④三段运用一系列数字,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⑦段,对“短信具有一定的‘强迫性’”,作者分别从□□□□和□□□□两个角度进行阐述的。(4分)
3.第⑨段,对于短信的“利弊”,文中说“到目前为止,恐怕没有人能够给予一个确切的定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4分)
A.把发送短信当作娱乐是,当前“拇指一族”的典型心态。
B.引用麦克卢汉的话,是为了借此说明短信具有“强迫性”。
C.网站提供丰富的短信内容,体现了“快餐文化”的优越性。
D.调查显示:短信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拇指”族的年青群体。
E.“一颗不定时炸弹”比喻短信对人们的干扰是随时随地的。
F.全文对短信的“利弊”进行了思考,并以此作为文章主线。
5.文末与第⑥段都提到了“异化”一词。请你说说“异化”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用哪两方面内容,说明了短信对人类的“异化”?(4分)
⑴“异化”在文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方面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落花枝头
谢大光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亭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的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的,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落花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昨天,也许它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气息,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成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在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替代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秋风秋雨中,它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还是这个定庵,在另一首落花歌中,就曾经发出“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的感慨。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拆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如同这缀着晨露的石榴树,花果同枝,生机蓬勃。每个人都应该是一朵花,该开时,尽心竭力地开,该落时,坦坦荡荡地落,无论是翘立枝头,还是俯身泥土,都不忘培育新生的使命。这样,我们的事业就会新陈代谢,永葆青春的活力。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将会委托黄鹂向春天告诉些什么呢?……
(选自《散文精品选》有改动)
6.“定庵”是______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______________(人名)的号。(2分)
7.第①段写江南“浓云尚未散开”的天气和“若有若无的雨丝”,作用是:(4分)
⑴以“浓云尚未散开”的天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衬托。
⑵以“若有若无的雨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铺垫。
8.第④段中,连用五个“有的……”排比性的句子,具体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9.第⑤段,“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的原因是:(3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⑥段,“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拆和抗争”,其“曲折”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 ) (4分)
A.文中用上元之夜的“灯市”,比喻赏花时节人多花繁。
B.文中引用古人关于落花的诗句,都是感伤的、哀婉的。
C.作者通过赞颂落花,表达了不忘培养新生使命的思想。
D.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主要记叙了欣赏石榴花的过程。
E.本文一反写落花的伤春之感,语言激昂,颇有感染力。
F.文题《落花枝头》,实际表达的是“枝头落花”的意思。
12.文末说“多情的落花将会委托黄鹂向春天告诉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意,补充一段“告诉”的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意: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
13.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⑵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⑶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⑷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⑸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论语•公冶长》)
⑹_____________,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⑺斩木为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6题。(8分)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秦娘桥②,风又飘飘,
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③调,心字香④烧。流光容易把人
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①吴江:吴淞江别名。②秋娘渡与秦娘桥:吴江一带的地名。③银字笙:镶着银字的笙管(乐器)。④心字香:制成心字形的香。
14.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明确地表现出诗人因沿途所见的景物而引起的愁绪。(2分)
15.对词的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词中“秋娘渡”、“秦娘桥”两个地名连用,表示出诗人乘舟前进的行程。
B.“楼上帘招”一句,借飘拂的酒幌,暗示诗人下船登岸至酒楼饮酒之事。
C.“风又飘飘,雨又潇潇”既写出对风雨的视觉感受,又体现触觉的寒意。
D.“银字笙调,心字香烧”两句,写诗人想象自己回家后的安逸生活场景。
16.从这首词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举出词中最明确的词句来说明(不用展开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也。青州刺史范之子。太和中,为尚书主客郎。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秉法清勤,引为治书侍御史。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治,蛮民诣阙讼其刻峻,坐免官。久之,行①河南尹,寻即真。肃宗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②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③。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与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储兵积粟,以为边备。未几,除安南将军、御史中尉。
道元素有严猛之称。司州牧,汝南王悦④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匿于悦第,时还其家,道元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之,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是时雍州刺史萧宝夤反状稍露,悦等讽⑤朝廷遣为关右大使⑥,遂为宝夤所害,死于阴盘驿亭。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穆,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选自《魏书•酷吏传•郦道元传》)
[注释]①行:这里是“代理”的意思。②沃野、怀朔……御夷:均为镇名。③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郡县驻防地仍准许使用古城邑名称。④司州牧,汝南王悦:汝南王,名元悦,当时担任司州牧。⑤讽:暗中劝谏。⑥关右大使:官名,处理雍州地区的事务。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引为治书侍御史 ( )
累迁辅国将军 ( )
行河南尹,寻即真( )
时论薄之 ( )
18.下列加点词“为”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2分)
A.于人为可讥 B.遂为宝夤所害
C.我为鱼肉,何辞为 D.不足为外人道也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蛮民诣阙讼其刻峻,坐免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悦启灵太后请全之,敕赦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对全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2分)
A.郦道元多次升官,都与御史中尉李彪的提拔有关。
B.郦道元父亲曾任青州刺史,后又升任尚书主客郎。
C.郦道元执法苛严威猛,对违法的人和事毫不留情。
D.郦氏兄弟俩与世人不能和睦相处,多有猜忌之心。
21.汝南王元悦“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与郦道元“为宝夤所害”有什么关系?请做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忠良有异
吴兢
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言其阿①党亲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其事,乃言者不直②,彦博奏称,征既为人所道,虽在无私,亦有可责。遂令彦博谓征曰:“尔谏正我数百条,岂以此小事,便损众美?自今以后,不得不存形迹③。”
居数日,太宗谓征曰:“昨来在外,闻有何不是事?”征曰:“前日令彦博宣敕语臣曰:‘因何不存形迹?’此言大不是。臣闻君臣同气,义均一体④。未闻不存公道,惟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⑤此路,则邦国之兴衰,或未可知。”
太宗瞿然改容曰:“前发此语,寻已悔之,实大不是,公亦不得遂怀隐避。”征乃拜而言曰:“臣以身许国,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欺负。但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太宗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⑥,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独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太宗曰:“君但莫违此言,我必不忘社稷之计。”乃赐绢二百匹。
(选自《贞观正要•直谏》)
[注释]①阿党:偏袒。②不直:不实。 ③不存形迹: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形迹,仪容、礼貌。④君臣同气,义均一体:大意为:君臣同气相连,利害关系一致有如一人。⑤遵:循,沿着。 ⑥显号:显赫的谥号。
22.文中“同遵此路”的“此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3.文中最能表现魏征忠贞为国,正直无私形象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分)
24.对唐太宗“因何不存形迹”的批评,魏征认为“此言大不是”。根据文意,对魏征这样说的理由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因为这样发展下去,只能使忠臣受身诛夷,君陷于大恶。
B.因为这样说,客观上会助长小人的嚣张气焰,陷害无辜。
C.因为它只能造成大臣惟事形迹,不顾国家,于国事无益。
D.因为已查明告发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就不应再文过饰非。
25.请分析,魏征所说的“忠臣”和“良臣”不同点又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对魏征的“良臣”你是怎样看的?请谈谈自己的想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 作(70分)
27.古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经历了一段“曲折”以后,观赏到美景的喜悦之情。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以“‘曲折’后的乐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诗歌)。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期终卷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6分)
1.“无聊”已经成为发送短信的标志心情(2分)
2.使用心理;接受信息(4分,各2分)
3.短信虽然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但是手机及手机短信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秩序和习惯,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崭新的交流模式,短信方兴未艾,还拥有相当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所以还不能给它一个确切的定论(2分)
4.C、F(4 分,各2分。C不是说“优越性”,文中是在批评快餐文化;F全文主要是谈短信的“弊”,有思考,但不是主线)
5.⑴“异化”在文中的含义,是指人类被手机和手机短信所掌控(控制),成了手机的奴隶,而不是主人(2分);⑵一是用我们常常被手机短信所束缚,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控的内容来说明;二是用我们拷贝别人的语言,弱化了说话和思维功能的内容来说明(2分)
(二)(22分)
6.清;龚自珍(2分,各1分)
7.⑴为下文石榴花的“点点火红”作衬托(2分);⑵为后文“水珠洒落下来”仿佛“花儿果儿们的泪水”作铺垫(2分)
8.具体表现了石榴花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的千姿百态(3分)
9.⑴落花曾为花蕊挡风遮雨,孕育新生;⑵落花不留恋枝头的繁华,让果实替代它原来的位置;⑶落花将自己和大地融为一体,滋养明年的花(3分,各1 分)
10.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2分)
11.C、F(4分。A用上元之夜的“灯市”比喻石榴花鲜亮,B引用古人关于落花的诗句也有高昂的,D这是一篇抒情散文,E本文语言不是激昂的)
12.两方面内容:其一、新的春天里,石榴枝头将会繁花灼灼,硕果累累;其二、落花的凋谢,是新陈代谢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永葆青春的活力(大意相同或言之有理即可) (.4分,各2分)
(三)(5分)(任选5空)
13.⑴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⑵秋风萧瑟;⑶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⑷江州司马青衫湿;⑸失之东隅;⑹不耻下问;⑺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5分,每空1分。多答以前五空计分)
(四)(8分)
14.一片春愁待酒浇(2分)(易错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但此句是写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不是写乘舟所见的沿途春光)
15.B (此句是写舟中所见两岸酒旗飘拂,而非登岸入酒楼) (2分)
16.①表现了诗人的浓烈的思乡之情,如“何日归家洗客袍”(客袍,在客地穿的衣服);②表现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岁月催人,应该珍惜时光的感情,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4分,各2分)
(五)(16分)
17.引荐、推举;连续;不久;轻视、看不起(4分,各1分)
18.B、D (2分。A作动词“是”用;C作语气助词用;B、D均为介词)
19.⑴土著人到朝廷告发郦道元为官苛刻严厉,他(因这件事)犯罪被罢官(3分。要点:蛮民、诣、阙、讼、坐、通顺,各0.5分);⑵元悦(汝南王)禀告灵太后,请求(灵太后)使丘念保全,(太后)下令赦免丘念(2分。要点:启、全之,敕、通顺,各0.5分)
20. C(2分)
21.汝南王元悦建议朝廷让郦道元担任关右大使,别有用心。郦道元素来有苛严威猛的名声,执法严厉,让他去处理雍州地区的事务,必然要与已有谋反之心的雍州刺史萧宝夤产生强烈冲突,汝南王元悦是借萧宝夤的手杀死了郦道元(3分)
.
参考译文: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是青州刺史郦范的儿子。太和年中,担任尚书主客郎。由于郦道元执法清正勤勉,御史中尉李彪推荐他担任治书侍御史。(郦道元)连续升任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在担任东荆州刺史时,郦道元)以威猛的手段来治理,当地土著人到朝廷告发他(为官)苛刻严厉,他(因这件事)犯罪被免官。很久以后,他代理河南尹职务,随后正式任职。肃宗将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各镇合并改为州,这些郡县的驻防地仍准许使用古城邑名称。(又)诏令郦道元拿着皇帝赐的节仗兼任黄门侍郎,与都督李崇筹划州郡(官员)的设置,裁减人员,决定去留,储备兵马,屯集粮草,来作为边境防备。不久,郦道元升任为安南将军、御史中尉。
郦道元素来有苛严威猛的名声。(当时)司州牧,汝南王元悦宠爱身边的近臣丘念,常与他起卧同室。到了选任州官时,多听由丘念(办理)。(平时)丘念藏在元悦府第中,有时回自己的家,郦道元逮捕丘念投入监牢。元悦禀告灵太后请求保全丘念,(太后)下令赦免丘念。道元冒死抗命,并趁机揭发元悦的罪行。这时候,雍州刺史萧宝夤已稍稍露出谋反的形迹,元悦等人暗中劝谏朝廷派遣郦道元为关右大使(处理雍州事务),于是(郦道元)被萧宝夤所害,死在(上任路上的)阴盘驿站。
郦道元喜爱读书,广泛阅览奇书。(他)为《水经》撰写40卷作注,撰写《本志》13篇,又作《七聘》以及其他许多文章,都在世上流传。然而,兄弟之间不能和睦相处,又相互多有猜忌,被当时舆论看不起。
(六)(13分)
22.不存公道,惟事形迹(2分)
23. 臣以身许国,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欺负(2分)
24.C (2分)
25.不同点是,所谓“忠臣”只顾自己的虚名,而不顾君王、国家。甚至导致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毁灭;而“良臣”能让自己得到美好的声誉,又能使君王获得显赫的谥号,子孙富贵传世,福禄无边(3分)
26.魏征的“良臣”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想到的只是君王和自己的子孙后代,而不是想到为人民、为国家做一个有贡献的臣子 (或者,因为时代的原因,当时的君王就是国家的代表,魏征能想到国家的利益,也确实能算作一个良臣)(3分)
参考译文:
贞观六年,有人告发尚书右丞魏征,说他偏袒自家的亲属。唐太宗便派御史大夫温彦博查究这件事,发现检举的事不真实。温彦博上奏太宗说,魏征既然被别人评头论足了,虽然没有徇私,但也应该受到责备。于是,太宗让温彦博对魏征说:“你曾上谏我数百条(有益) 建议,哪能因为这点小事,便损害了那么多的美誉! 从今后,你再也不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了。”
过了几天,太宗问魏征:“昨天你在朝廷外面,听说过有什么不对的事情?”魏征说:“前天陛下让温彦博向我宣布上谕‘为什么不注意言行举止’,这话说得非常不对。我听说君臣同气相连,利害关系一致有如一人。我从来未听说过,做臣子的心里不想着国家的公正道义之大事,而只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果君臣上下,都沿着这条路,那么,国家的兴亡也就难以预料了。”
太宗听后,吃惊地变了脸色,说:“上次我说过此话,很快就后悔了,这话确实不对。希望你不会因此萌生隐言不发、凡事退避的想法。”魏征躬身下拜说:“我以身许国,(决心)做正直的事,一定不敢欺瞒辜负于陛下。但愿陛下让我做一个良臣,而不是做一个忠臣。”太宗问道:“忠臣与良臣有什么区别吗?”魏征说:“良臣既能让自己得到美好的声誉,又能使君王获得显赫的谥号,子孙富贵传世,福禄无边。而忠臣自己受诛杀不说,还使君王名陷大恶之中,家庭和国家都遭到毁灭,独自留得“忠臣”的虚名。由此说来,这两者的差别太大了。”太宗说:“你只要不违背今天说的这些话,我一定不会忘记国家大事。”于是,赐给魏征绢二百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