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二学期基础知识训练(六)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和煦 自诩 熏陶 殒身不恤 B.朔风 别墅 吮吸 毁家纾难
C.按揭 押解 捷径 断碑残碣 D.瓢泼 飙升 剽窃 分道扬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当时,反对者和担心者都提出,涨价后乘客会减少,司机收入会降低。但是,有关人士信誓旦旦地说,刚涨价时乘客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过了短暂的适应期后还会恢复。
B.程菲已经创造了历史,她的下个目标或许就是成为继马燕红后中国第二位世锦赛和奥运会女子双料冠军。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我们刮目相待。
C.随身听市场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回想当年我们还听着磁带机的时光,看看现在手里小巧的MP3播放器,不能不感慨光阴荏苒,而市场也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
D.在中国,以“文化”为名的活动越来越多了。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大概也可称作“文化 周”,因为全国各地靠谱不靠谱的种种“文化节”简直令人应接不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的进程中,沃尔玛面临的一个关键性挑战就是搭建一个足够广阔的销售网络,把价格降到最低,从而在与当地连锁超市的竞争中形成优势。
B.美国大学一向非常重视本校和其他高校之间的体育竞赛。球队既关系到一所大学的荣誉,也是吸引生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往往越是有名的大学,对自己球队的重视程度就越高,资金投入也越多。
C.根除成年人的陋习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而对于青少年,父母的身体力行无疑是一剂良药。
D.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变得日益狭窄,这成了一个焦点问题。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种高于天的理想, , , , ;这种崇高的理想, , , , ,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①领导红军度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②不怕流血牺牲 ③能够在万分复杂的形势中制定正确的战略
④使得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面对任何困难无所畏惧
⑤使得广大红军、指战员 ⑥勇往直前,前赴后继 ⑦能够以洞若观火的眼光审时度势 ⑧面对强大而凶恶的敌人
A.⑤⑦⑥④⑧②③① B.④⑧②③①⑤⑦⑥ C.④②⑥③①⑧⑦⑤ D.④⑦③①⑤⑧②⑥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国学不是一个“圈”
已故作家王小波讲过一个驴和马的故事,大意是:驴来到草原上,看到了马,以为是表亲,于是快乐地奔了过去。草原上的马却从没见过驴这玩意儿,以为是魔鬼,便被吓得一哄而散。这里的驴,说的是“源于西方的智慧”,马指的就是国学。
如今的驴早已在草原上疯狂繁殖,看似取代了马的主宰地位;被驴吓着的马,开始联络草原上所有“原生动物”,一致对抗反客为主的驴。这样说,是因为想起了日前近百名学者组建“乾元国学博客圈”的事。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看上去不仅是振兴国学,还大有拯救世界的架势了。
何谓国学?按照主办者博客给出的定义,乃“一国所有之学也”。且不说“一国所有之学”是什么概念,仅从标准答案来看,范围就大得吓人,先秦诸子是国学、魏晋玄学是国学、隋唐佛学也是国学,明清小说还是国学。这么一来,国学看上去就像是一家大超市,至于卖的是什么, 倒在于其次了。问题是,无论去哪家超市,肉和蔬菜能一个价吗?将咸菜当鸡肉卖,你愿意吗?
我的意思是,传统文化里头既有绩优股也有垃圾股,捆绑销售并非弘扬国学的出路。
再来看这百来号学者,有搞儒学研究的,也有拿考古铲的,听说还有研究历代名人命数的。如今却被博客“圈”在了一起。如此学者拉郎配,在圈里是“鸡同鸭讲”,对外恐怕也只有各说各话。这个博客圈如果是一个学术交互平台的话,其中很多学者基本构不成对话关系,即便作为一个统一学术品牌,其宣传效果也颇值得怀疑。
进而言之,学者并不一定要高高在上,独来独往,学术研究却注定是孤独的事业,于精深微妙之处,其中甘苦喜乐,惟有自知。所谓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近乎学者的最高境界。以此来看,有些国学研究者还是太浮躁了些,以至于抵受不住时尚的诱惑。
当然,学术研究是孤独的事业,搞学术却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画地为牢。学术既是个体创造的结果,也是知识的联合体。国学一旦形成圈子化,也很可能走向学术的集体自杀。
我并不怀疑国学——我更愿意称之为传统文化——的价值,但我认为,近代以来国人在对待传统文化上,一直徘徊在自卑与自大的极端情绪之中,从未有过平等、宽容、开放的文化自信。
西学渐入过程中,国学灭亡论载沉载浮,一直没有消停过。如果说其中体现的文化危机感还有一点价值的话,却也附着了一种文化自卑感、虚无感乃至幻灭感。此外,博客圈主办者提到,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称:“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到孔夫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姑且不论这句话的真实性,因为西方学者的一句赞辞而沾沾自喜,不免体现出了某些国学家的文化自大心态。而无论是自卑、虚无、幻灭,还是骄虚的自大情绪,均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常心态。
“打倒孔家店”喊了近百年,孔子依然微笑着与我们相对;唐诗宋词元曲,红楼水浒三国,也一直是国人的精神盛宴。——国学并未衰亡,何来复兴之说?其真相就在于,近代以来我们关于传统文化的种种争论,一直无法摆脱文化冲突论窠臼。但是,与其说中西文化处于截然对立的冲突之中,毋宁说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流过程。历史的进程,也已经毫无疑问地证实了这一点。在这样的情势下,无论是国学衰微说,还是文化冲突论,都应该尽早申请破产。
博客的本质是自由与开放,学术交互的要件是平等与宽容,而所谓国学博客圈的一切特征,不仅与博客精神相背,也偏离了学术之道。在全球化格局下,国学研究者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种不无褊狭的文化观。——国学不是一个“圈”,学术更不能自我封闭。否则,真的要像王小波先生所说的那样:“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
12.下列属于作者认为“振兴国学”的提法不妥的理由的两项是(4分)
A. 国学里优劣掺杂,笼统提“振兴”并非弘扬国学的出路。
B.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称要“到孔夫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C.“打倒孔家店”喊了近百年,孔子依然微笑着与我们相对。
D. 唐诗宋词元曲,红楼水浒三国,一直是国人的精神盛宴。
E.国学不是一个“圈”,学术研究不能自我封闭,画地为牢。
13.下面是组建“乾元国学博客圈”所反映的错误认识,不属于作者看法的有(4分)
A.文化骄傲自大心态 B.自卑虚无的文化心态
C.中、西文化冲突论 D.高高在上的研究态度
14.根据文中“国学不是一个‘圈’的意思,作者认为应该如何进行国学研究?(6分)
15.分点列出作者反对“乾元国学博客圈”的理由。(4分)
姓名 座号 班级
题号 | 1 | 2 | 3 | 4 | 12 | 13 |
答案 |
|
|
|
|
|
|
瓷都中学高三语文第二学期基础知识训练(六)答案
1.B(A、xù xǔ xūn xù;B、shuo shù shǔn shū;C、jiē jiè jié jié;
D、piáo biāo piāo biāo )
2. C(A.“信誓旦旦”,誓言恳切诚挚。语境中没有发誓的意思,应改用“言之凿凿,”“言之凿 凿”指话说得非常确凿。B.“刮目相待”改变老眼光,用新眼光重新看待。语境中没有重新看待的意思,应改用“拭目以待”“拭目以待”指的是对事物关注,期待。D.”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用以形容来人或事物太多,应付不过来。从语境来看,应改用“目不暇接”,“目不暇接”,形容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眼睛来不及观看。)
3.B(A.不合逻辑,应在“搭建”前加上“能否”。C.成分赘余,应把“地开展”去掉。D“越来越 激烈”与“课业负担”搭配不当,“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意思有交叉。)
4.D(先说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制定长征这一战略,故先选④⑦③①,再说红军长征战胜重重困难,故选⑤⑧②⑥。)
12.【解析】CD。有人之所以提出“振兴国学”,是因为其认为“国学衰微”,因此答案可从原文倒数第二段中找到。(4分,每项2分)
13.【解析】D。作者认为,近百名学者之所以组建“乾元国学博客圈”,是不能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把这种正常的交流视为“冲突”,并因西方文化的东渐而认为国学已经式微,作者认为这反映了这些学者在文化心态上的自卑和虚无。但他们又为西方学者的一句赞辞而沾沾自喜,这又是一种骄傲自大的文化心态。因此A、B、C三项都是作者的看法。D项是为了说明“学术研究却注定是孤独的事业”,不宜搞轰轰烈烈的“圈子”,并非说这些学者“高高在上”。(4分,答案全对得4分,否则不得分)
14. 答:国学(传统文化)不能固步自封,画地为牢。(或“国学研究应该抛弃狭隘的文化观”或“国学研究不能自我封闭”)(2分)国学研究应树立文化自信,(2分)应持平等与宽容的态度。(2分)
15.答:①对国学范围的界定不利于国学的弘扬;②成员构成庞杂,无法形成学术交互关系;③是一种抵制不住时尚诱惑的浮躁心态的表现;④圈子化的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将使学术走向集体自杀;⑤是一种自卑虚无或骄傲自大的非正常的文化心态。(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