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2014-5-11 0:11:36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2008.4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l至4页,第Ⅱ卷5至l0页,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填在试卷上。

     3.第Ⅱ卷的所有答案均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减(xuā)    桎(gù)    羞(nǎn)     一丘之(hé)

B.整(chì)    弱 (qiān)   染(jiān)    靡之音(mí)

C.优(luè)    拘泥 (nì)    装 (dīng)    声文坛(fěi)

D.度(cǔn)    闻(fěi)    揄(yé)     孝忠义(d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装潢    必竟   毕恭毕敬   百尺竿头,更近一步

B.宣泻    简朴   精兵减政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C.荟萃    表帅   率性而为   翻手为云,复手为雨

D.针砭    闲暇   闻名遐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人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些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开始着手解除那些工龄即将满十年的员工的劳动合同,以       未来的经济补偿风险。

 ②华天饮食服务公司由于狠抓管理,杜绝铺张浪费,三个月下来,仅办公经费一项就   

 了五十万元。

 ③北京市知名食品企业与北京食品研究所,历时近两年,研发了200多个样品,从中   

  第一批“新北京特产”。

 A.规避  结余  遴选       B.回避  节余  遴选

 C.规避  节余  筛选       D.回避  结余  筛选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减少了旧本中拖沓冗长的回放交代,以几分钟的舞台呈现,对全剧情节做了有力铺垫,收到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

 B.首都北京因为“身份”特殊,经常会实施交通限行措施,限行原因包括举行重大节日活动、召开重要会议、举办重要赛事等,不一而足

 C.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最高女祭司娜芙普利都点燃了奥运圣火,她神情庄重颐指气使地将火炬传递给了第一火炬手亚历山大。

 D,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当地各级领导殚精竭虑,含辛茹苦,始终奋战在第一线,赢得了老百姓的广泛称赞。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满足旅客出行,营造和谐春运,北京站推出了特色售票服务项目,针对不同对象开设各种购票窗口,为旅客购票提供了方便。

 B.由于本市对擅自夸大疗效、严重欺骗消费者的药品采取了暂停在京销售的强制措施,使本市去年药品严重违法广告率下降了5%。

 C.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图书馆因经费不足,订阅报纸杂志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很难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D.他说《末代皇帝》剧中真实的部分基本都出自于他的作品,不真实的部分则是编剧颠倒黑白,无中生有,纯属编造了大量情爱故事。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一10题。

  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入人①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今捲捲然②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

  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荆佽非③犯河中之难,不失其守,而天下称勇焉。

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

  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罢④而不为用,出而鬻之。”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

  故田子方隐一一老马而魏国载之,齐庄公避一螳螂而勇武归之,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文王葬死人之骸,而九夷归之;武王荫喝人⑤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越王勾践一决狱无辜,援龙渊⑥而切其股,血流至足,以自罚也,而战武士必其死。故圣人行之于小,则可以覆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矣。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J①入人:与世人和谐。

     ②捲捲 (quán)然:勤苦貌。

     ③佽(cì)非:人名。

     ④罢(pí):通“疲”,疲劳,病弱。下同。

     ⑤暍(yē)人:中暑的人。

     ⑥龙渊:宝剑名。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伸       诎:同“屈”

B.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之      载:拥戴

C.武王暍人于樾下           荫:树荫

D.越王勾践一决无辜          狱:案件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

 A.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故万举而不陷

 B.  此物故非西产

     

赢缩、卷舒,与物推移

 C.  失其所与,不智

    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D.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不失其守,而天下称(之)勇焉

 B.罢武闻之,知(田子方)所归心矣

 c.(齐庄公)回车而避之

 D.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焉)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能具体表现“行小覆大”“审近怀远”的一组是

 ①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

 ②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

③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

④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

⑤齐庄公避一螳螂而勇武归之

⑥武王荫喝人于樾下……而天下怀其德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内有操守,外能与物推移,即使处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也不会陷于失败的境地。

 B.田子方用丝绸赎回了病弱的老马,表现了他的怜悯之心,老弱的军人因此归附于他。

 C.作者用螳臂当车的故事,表现了齐庄公对“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行为的否定。

 D.文王葬死人之骸、勾践自罚等事例表现了圣人慎重对待身边的事,可以使远方的人归附。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5分)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颜氏家训·勉学》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①一③题。(10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①从体裁角度看,这◇◇诗都是       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2分)

②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3分)

③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5分)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7题)。(7分)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②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③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苏洵《六国论》)

④六朝旧事如流水,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

⑤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               。(苏轼《石钟山记》)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⑦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⑧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⑨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一16题。

         

印章源流

印章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中,发现棺椁两厢整齐地堆放着一排排竹笥,每个竹笥都用绳索包装捆扎,在捆扎接结的地方都用青泥团包裹着,青泥团上有很清晰的凸起印文——车大侯家丞,这便是古代使用印章的遗迹。

中国使用印章的历史,从考古所得的遗存看,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河南安阳商代墓葬遗址中曾出土过印章,印面是四角内收的方形,称为亚字形,印文是小鸟的图像。这种印章在春秋战国时也很普遍,称为肖形印。中国的文字经历了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书体演进阶段,印章肇始于篆书盛行的时代,篆书字体的构成适宜镌刻,以至于形成以篆书为主的制印传统,再加上印章制作的工艺特点,因而印章艺术又称为篆刻艺术。

有人认为印章只是实用的符号,或不过附属于书画作品的点缀,“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能苟同。印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生存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在先秦时代,礼乐信义的伦理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占支配地位,印章曾作为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中国的旧制是帝王用者曰玺曰宝,官吏曰印、秩卑者曰钤记,其制度严明,秩序井然。帝王用玺的制度为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沿袭。皇帝的玉玺成为皇权交替、册封的凭据和镇国之宝,玉玺作为国之重器被礼敬珍藏。

  我国唐代初期就建立了宫廷收藏艺术品机构,凡经皇帝看过的收藏品,都加盖“贞观”年号印章,作为内府收藏的记号。此后相继沿制,使收藏鉴赏印逐渐形成专门的印种,在追求与书画艺术协调一致中,转为匠心经营的艺术创作,收藏印的出现,对促进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元代是文人画形成的时代,文人画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流行在绘画作品上加诗文题跋及钤盖作者姓名、字号、别号及诗词格言印章。

  明清以降,石质印材的发现为大批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文人、书法家、画家参与篆刻创作提供了契机,也因此推动了篆刻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形成。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流行于市面的闲章常有奇趣:或摘取诗句或引用典故,或直抒胸臆。艺术印章是明清篆刻艺术繁荣的标志,明清两代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篆刻艺术的同步发展。


14.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肖形印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它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B.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印章篆刻艺术既有实川价值,也有文化艺术价值。

C.在追求◇书画◇术协调一致的过程中,收藏鉴赏印逐渐成为专门的印种,,

D.印章发展到明清,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文人雅士个人的情趣和审美追求,

15.简述作者不同意把印章当作“雕虫小技”的理由。(3分)

16.篆刻艺术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它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一20题。

在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

             裘山山  

                            

①八月,我又去了西藏。当我从成都那片常年灰暗阴沉的天空下,走进高原的阳光里,一眼看

见那片熟悉的蓝天,呼吸到那缕清冷的、却是无比新鲜的空气时,我就知道自己一直在渴望着与它重逢。我忍不住张开整个身心对它说:你好,西藏!

②神奇的高原带着一种永恒的苍凉站在我的面爵,这苍凉中蕴含着人类难以征服的力量,蕴含着我无法了解和进入的神秘。广袤的天空下,人和土地的比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天空和大地

永远在目光的最尽头相逢,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博大和苍凉。

③但对于常人来说,这种博大和苍凉常常会令内心产生恐慌,,在一次去往日喀则的途中,我们停车在路边。左右两侧是漫漫的沙砾地,目力所及处几乎没有一丝生命的痕迹,我独自远离了汽车和同伴,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突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感到自己很渺小,渺小到只剩下一个念头。在这片土地上,人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活下去。我因此崇敬那些能够活下去的人,崇敬那些从生下来就被搁置在这儿并能够活下去的人,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美的风景。

④他们独自行走在路上,从偏远的土墙泥屋走向高高山顶的喇嘛寺庙,他们也许衣衫褴褛,也许饥肠辘辘,但他们目标明确,步履沉稳,他们的目光越过人类的头顶直视天边,他们用前半生辛勤劳作,后半生去走朝圣的路。我之所以说“走朝圣的路”而不说“去朝圣”,是因为他们往往死在路上。

⑤所以每当我看见他们独自行走,或一走一‘拜时,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敬意和感动,就会问自己:什么是你的朝圣之路?这个时候就会感到自己的俗处,只能从人的生存本能夫考虑,没有一种能在大自然面前保持镇静和平衡的精神世界,没有一种能与这自然对应的坚定信仰。

每每行走在渺无人烟、旷达无垠的高原,每每看见旷野中偶尔闪现的绿树和灌木,每每看见牛粪镶嵌在围墙上的藏民院落,每每看见猎猎飘扬在路上、河上、山顶上的五色经幡,甚至每每看见从山上横冲下来漫过公路的泥沙,我常会觉得自己被放逐了,因此而淡化了生存以外的欲念。人一旦从种种欲望中挣脱出来,从种种俗利的淹没中挣脱出来,就会感觉到—种彻底置身于自然的舒畅。在这种时候,人的心灵往往会抹去岁月的泥沙,以纯净的声音和自然对话。

⑦记得在去往藏北草原的途中,我一直静静地望着起伏无尽的草原和草原尽头的雪山。山顶艮白很硬,山下的草地却很绿很柔和:我久久地注视着,忽然觉得心里有些异样。雪山和草原在那—刻呆现出一种奇异的光亮,仿佛在回应我的心境。我觉得心里一阵阵发热,几乎落下泪来。我知自己在那一刻.与自然融合了,在那一刻与自然有了真诚的对话。这是一种对故乡的情感,它令我倍觉亲切。

⑧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这世间有一种使我们—再惊奇而且使我们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遥远、最陌生的地方发现一个故乡,并对那些似乎极隐秘和最难接近的东西产生热爱。

⑨在这个地球上,能使人产生故乡感觉的,不止那方渗透着血脉的泥土,还有一片能与你心灵月通的天空。也许在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自然并不只是个客观存在,而是具有神性和灵魂的自然。在这里,与自然的对话,就是与灵魂的对话。

⑩是的,西藏,它是我灵魂的故乡。

⑾从西藏归来,忽然之间就淡漠了许多欲望。临走之前的种种念头和怨艾,仿佛都被那高处的风吹走了,只留下一种单纯的感觉。

⑿重新走在纷纷攘攘的都市,重新见到一一张张熟面孔,重新听到一一些熟识的和生涩的消息,令我感到我被甩出原生活轨道的这段时间,这里是多么的热闹而又无聊。我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上,又夹在了走时看的那本书中间。

⒀西藏给予我的启示,似乎无法带出西藏。它超重,超大,以至使我无法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一份才产带在身边,只能经常攀上去,感受它,然后搁下它。

⒁它如同故乡一一样无法携带呵。但它的气息已随我而来,我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嗅着它的气息而生活,抵御都市对我的中伤,待到它的气息渐渐弱小时,我会再次踏上与它重逢的旅途,一次又一次。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对西藏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B,“最美的风景”,既指这里的人们是土地上风景的组成部分,也赞美了他们顽强的生命力。

C.文中“神秘”“神性”“喇嘛寺庙”“经幡”等词语,都暗示了宗教对作者灵魂的净化作用。

D.作者引用黑塞的话,强调心灵的故乡隐藏在陌生而遥远的地方,它使人们感到惊奇而幸福。

E.“都市对我的中伤”,指纷纷攘攘的都市生活会让人产生许多欲望和怨艾,污染人的心灵。

18.作者为什么会对那些朝圣的人们充满敬意和感动?(4分)

19.第⑥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作者为什么把西藏比作“灵魂的故乡”。(6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①一②题。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验也进行8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

①此实验的目的是(不超过20字)(2分)

②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不超过20字)(3分)

22.许多广告是语言运用的经典,阅读下面两则广告,任选其一(也可另选一则自己熟悉的广告),参照示例,对其创意及效果进行评价。(5分)

示例: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某奶粉广告)

这则广告从奶粉的制作过程人手,可谓别出心裁。寥寥12字,明白晓畅,又对举鲜明。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奶粉纯正自然的品质,让人过目不忘。

①我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事可做。(瑞士手表广告)

②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北大方正激光照排印刷技术广告)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发我们的联想或感悟,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儿句诗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不得答在试卷上)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则

一、15分,每小题3分

1.A  2.D  3.C  4.B 5.C(A成分残缺。"满足"后应加"需要","营造"后应加"氛围"。 B缺主语。D句式杂揉。应将"了大量情爱故事"删掉,或删去"纯属"。)

二、15分,每小题3分

6.C(让(安置)……到树阴下)

7.A(两个"虽"字都是连词,表假设,即使。其他三项,两个"战"字,前一个是连词,所以;第二个是副词,本来,原来。两个"与"字,前一个是介词,"跟""同";后一个是动词,相当于"结交""亲附"。两个"必"字,前一个是副词"一定""必定":后一个是连词,"如果真的"。)

8.B(这里应是"罢武")

9.D(①是"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的人的表现;③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总结,包括正反两个方面;④只是表明田子方见到老马表示感慨,还没见到他的行为。)

10.C("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是御者说的话;齐庄公并没有否定蛙蝉的做法,反而赞赏它的勇气)

三、22分

11.谚日/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元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

多/见识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5分,共10处断句,错2处扣1分,"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可断可不断)

12.①七言绝句(或七绝、绝句)(1分);送别诗(1分)

②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1分);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1分);虽处异地,情感相通(1分),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

③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2分)

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像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

(共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语言表达1分。如关键字书写有误、语言表达不简洁、不到位,比较点不清晰等,不得分。

13.①奈何取之尽锱铢 ②望帝春心托杜鹊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④但寒烟衰草凝绿

⑤森然欲搏人⑤楼船夜雪瓜洲渡⑦气吞万里如虎③纵豆寇词工⑨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7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四、10分

14.C(3分)

15.①它被作为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

②它是中国封建社会严明制度、井然秩序的体现。

③它是皇权的凭据,是国之重器。

(3分,每点1分)

16.①在篆书盛行的时代,以篆书为主的制印传统形成。

②唐代收藏印的出现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③明清篆刻艺本风格的多样化标志着篆刻艺术的繁荣。

 (4分,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五、18分

17.C  D(4分)

18.①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

②他们有坚定的信仰

③他们有执著的追求

④他们没有俗利和杂念

(4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照抄原句,分数减半。)

19.渲染环境的博大苍凉;表现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生命力的顽强;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

(4分,每点1分)

20.西藏是一个能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地方;西藏让人淡漠生存以外的欲望,使人的心灵变得单

纯宁静;西藏成为人抵御城市中伤的精神力量。(6分,每点2分)

六、10分

21.①研究反馈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或"研究反馈方式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2分〉

②及时反馈学习结果,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3分)

(如答:反馈频率和成绩提高成正比例关系,得2分。)

22.①能说出广告的创意。(2分)

②能恰当地评价广告的表达效果。(2分)

③语言表述准确。(1分)七、60分

23.依据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附:文言译文

通晓事理的人,外在的行为会发生变化而内心思想不会变化。外在的行为变化,是为了与世人和谐相处,内在思想不变化是用来保全他的身心。因此内心有了固定的操守,外部就能够曲伸变化;或长或短,或卷曲或舒展,与外物一起变迁,因此即使有一万次举动也不会陷入失败之中。(人们)尊重圣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能像龙一样善于变化。现在的人,苦苦地恪守一种节操,推行一种德行,即使达到粉身碎骨的程度,也还不能改变初衷,是因为他们对小的利益看得很清楚,而在大的道理上却被壅蔽了。赵宣孟在桑树荫下救活了饥饿的人,天下称颂他的仁惠;楚国的侬非面对江中的恶龙果敢地冲了上去,没有失去他的勇气,天下人称赞他的勇敢。因此看一个人具体的行为,就可以评价他的思想了。

回子方在路上看到一匹老马,深有感触地叹息了一声,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一匹什么马?车夫回答说;"这原是您家里喂养的一匹马,因为年老体衰,不中用了,所以把它拉出来卖了?。"田子方说:“年轻的时候贪图它的力气,老了就抛弃它,这是仁德的人所不愿做的。”于是用五匹丝绸把它赎了回来。老病军人听到这件事,都衷心地归附田子方。

齐庄公出外打猎,看到有一只昆虫举起它的脚要击打庄公的车轮。庄公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什么虫子?"回答说: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螳螂。这种虫子,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它不自量力并且轻敌”庄公说:"这要是一个人的话,必定是天下最勇敢的人了。于是齐庄公便掉转车头躲开了它。那些勇敢的人听到这件事,都知道自己应该为谁效死力了。

因此田子方同情一匹老马,而魏国人拥戴他;齐庄公避开一只螳螂,而天下勇士归附他;商汤王让祷告的捕鸟人把网撤去三面,而四十个国家朝拜他;周文王用礼节安葬死人骨骸,而九夷都来归附;周武王把中暑的人安置在树荫之下,左手抱着他,右手给他煽扇子,而天下的人怀念他的恩德;越王勾践一次断案错杀无罪之人,拿起龙渊之剑切开自己的大腿,血流至脚,用来自我惩罚,而战斗的武士有了必死的决心。因此圣人在小的地方的行为,就可以影响到大众;慎重地对待身边的事情,就可以使远方的人归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