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二次统考试卷
(3月15日)
语 文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分三卷,甲卷为必考题,乙卷为选考题,丙卷为附加题。其中丙卷(第9、10页)由选考历史的考生完成。理科总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文科总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甲卷(必考内容,共142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蒙古长调
巴音博罗
①听蒙古长调就像站在夏季辽阔无边的草原上,穹庐似野,青草波及心灵,羊群俨然天外使者,到人间布施福音……唱歌的人有福了,而倾听者的眼睛亮如星辰。听蒙古长调又犹如在静静长夜,风空空地掠过飘浮不定的牧村,瓦罐里的奶茶飘出浓郁的香气,这时候谁小心翼翼擦亮一根火柴,照亮了蒙古刀鞘上镶嵌的宝石。当然,你也会看到烈酒辣过喉咙时汉子们脸上的酡红,他们会把酒苗直接栽到胃里,看着它生根发芽,慢慢长成大树。你也会看到姑娘们腮边的萨仁花,以及土地一样宽厚仁慈的老额吉手边的那盏马灯……
②也许我的天性中与蒙古人有着非常相近的质地吧,作为女真人的后裔,听蒙古长调仿佛回了一趟远及天际的故乡,那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就像祖父活着时将宽温的手掌安放在幼时我的脊背上。草场,篝火,瓦罐,敖包山,牧鞭上的日子,牧羊女用力抖开的长长的绿腰带。蒙古人骑在马上的姿势非常动人,好像帆船在海浪上起伏。蒙古人眯着眼睑的瞭望也异常让人着迷,望与不望的模样都酷似气度不凡的王者。特别是蒙古摔跤手在得胜或比试前跳的那种山摇地动的步子,摇摇摆摆,得意忘形而又威风凛凛,真神力无比的勇士也。
③80年代,我在油画家韦尔申的作品里,第一次吃惊于蒙古男人那富于特点的典型脸形——细眼长面,刚毅仁厚。我当然知晓血统和遗传基因的作用,但蒙古人骨子里那种与生俱来的豪放旷达而又略带忧郁的性情却是后天的养育和凝聚,像勒勒车深深的辙痕。
④我的朋友——散文家鲍尔吉·原野在其文章里曾提出聆听蒙古民歌的三重境界:刚刚听到蒙古民歌的人,听出的是悠远,是第一楼台;听出蒙古民歌的苍凉悲抑,乃第二楼台;而进入第三重境界,才会听见蒙古人那绸子一样柔软的心肠。他还说:“长调,像族人在背上的行囊中装进尽可能多的什物,又像是魔术师从口袋中拽出无穷尽的彩带。”他说得极是。但蒙古长调肯定与传统的中国审美观不同,它既不是拿腔作势的戏曲舞台上的拖腔,也非咏花弄月才子佳人式的吟哦。它是原始的,荒凉的,辽阔的,雄奇的,且又带有某种神秘色调的质朴的咏唱——内心剧烈涌动而出口成歌时又分外委婉无言,仿佛无话可说,只有千年万载的伫望,只有彻头彻尾的沉醉,只有长歌当哭的感念……那蒙古民族的游牧史、征战史和迁徙史又如长河落日的悲壮一瞥。
⑤寒霜在马头琴弦上凝挂,弱顺的羔牛跪食母乳,而鹰在天庭上沉雷般笼罩着,一动不动……良久,听歌者感思至深,腮边温热,淌下泪来;听歌者的心像是飞累了的翅膀,急着要找一根树枝歇歇脚;听歌者的全身像是被热乎乎的温泉水泡过,舒筋活血,补气提神,他现出一副幡然醒悟的样子,重活过来的样子……他泣,他悲,他无助地落入忧伤——他像做过一回弯弓射雕的蒙古汗王! (节选自《散文·海外版》)
1.文章开头说“听蒙古长调就像站在夏季辽阔无边的草原上”,文章结尾说听蒙古民歌者“像做过一回弯弓射大雕的蒙古汗王”,联系全文,简要表述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6分)
答:
2.文章第2段中写蒙古人动人的骑马姿势、望与不望的模样以及摔跤手山摇地动的步子是为了表明什么?(4分)
答:
3.读了这篇散文,你对蒙古民族有怎样的了解?请加以归纳。(4分)
答:
4.有人说,文章第4段里作者用中国传统的戏曲与蒙古长调作比较,目的是对前者的否定,对后者的肯定。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阐述理由。(6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共34分)
(一)古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抉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日:“我曾受汝家钱物否?” 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曰:“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达罕谕丞相安童日:“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竟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瓣乎?”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
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宽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 张雄飞传》,有删节)
【注】壅:堵塞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六年,拜御史中丞。 拜:担任
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 用事:掌权
C.忽辛遂伏辜。 辜:罪
D.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识:标记
6.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 )(3分)
①搜抉蠹弊,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黜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B.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C.忽辛犯罪,世祖下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忽辛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安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辩白。
8、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l)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8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答:
(三)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三岁为妇, _________,___________。 靡有朝矣。 (《诗经·氓》)
(2)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斯是陋室, 。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不愤不启,____________。 ,则不复也。 《论语》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佣工/佣金 殷切/殷红 改弦更张/少不更事
B. 刹那/古刹 伺机/伺候 惊魂甫定/果园苗圃
C. 怃然/忤逆 熨斗/熨帖 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D. 包扎/扎实 压轴/轴承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
1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福利彩票投注点人头攒动,至晚上七点购买彩票的队伍仍然尾大不掉。
B.初春校园,学校举办篝火晚会,师生们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欢乐围绕在每个人身
边。
C.段祺瑞利用进步党的所谓“人才内阁”作为垫脚石,梁启超成了他的“帮手”,火中取栗中,就被抛弃了。
D.《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而微的要求。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B.大量事实表明,90%的长期吸烟者,记忆力和嗅觉灵敏度都明显迟钝和减退。
C.进入冬季以来,天津水上公园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雪上、冰上娱乐项目深受市民欢迎。
D.冼星海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过去不仅起过重要的作用,就是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4.读下面这段文字,从消费者的角度提一条建议,不超过20字。(3分)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相关部委及各地人民政府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自今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就此,记者探访发现,超市方面反应积极,而消费者反响不一:反对、质疑、呼吁、建议,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15.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在横线处仿写出适当的诗句。(6分)
我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
; 那凛然的正义,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四、写作(70分)
16.请以“心中的彩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乙卷(选考内容,共18分)
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中的题目。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反求我心悟人生
梁衡
①佛教在中国,许多人信,许多人不信。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角度。但不管信还是不信,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从东汉传入中国,已存在了两千多年。不但存在,还有发展,甚至发展之后又再传回它的故乡印度,季羡林先生称之为文化史上很少见的宗教“倒流”。不但有“倒流”,还有“横流”,它又从中国传到日本,传到欧美等地,几乎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这说明什么,说明它有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世界,特别是解释人生和人的心理。另外,还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具有宽容与创新的精神。它没有排外、自闭,也没有盲目膜拜,自卑自怯,而是开放吸收,兼容并蓄,进而改革创新。中国古代之佛教早已不是印度之佛教,现在之佛教也不是过去之佛教。
②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又新创几宗几派,已无人能说清。特别是禅宗经六祖革新之后,禅与佛几乎是两个概念。佛教与其他宗教之大不同处是不搞神秘化,强调自我体验,我心皆佛,人人可立地成佛;不宣传神主救世,而强调自度度人。有宽忍、无私、利他、和谐的一面,是积极的。中国文化在佛教西来之前,便有道,强调无为,重自然规律;有儒,强调自强不息,济世救民;再加上佛的慈悲,中华文化就三足鼎立,巍然浩然,源远流长。至今中国许多名山、市井的古庙里,都三教共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在人们平常的处世用事中也常常是进为儒,守为道,退为佛,像是一套武术的攻防进守,又像是一个人,时而兴奋时而沉静。所以,如林则徐这样的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而他那副名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你已无法确指这里是儒、是道、还是佛。文化,是很有意思的事,就像一道好菜,当你细品其色、香、味时,已无法说清,其中是哪一种料在起作用。
③对佛的体验有一句话讲得最通俗明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自己去体会吧,说出来的就不算是佛,这大概就是禅味,其实是哲学。当年爱因斯坦与波尔两位大物理学家争论物质能不能准确测量,直到死谁也没有说服对方。爱氏说能,波氏说不能,叫“测不准原理”。比如用温度计测水温,你看到的温度是水加上温度计及环境的温度而已不是水的准确温度。有一次毛泽东接见外宾,赵朴初陪同,客人未到,毛即风趣地说:“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佛教有没有这个公式?”赵答:“有。”是又不是,说不准,是哲学。佛教传入中国后得华夏文化之灵,浴神州风土之情,是佛教,即非佛教,是名佛教。就像波尔的那支温度计上的温度,是水温,即非水温,是名水温。它已是哲学、文学、艺术、政治、人生修养等等的一种混合体了。一部红楼梦,有人读情,有人读理,有人读阶级斗争。一部佛教,更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读不完的书。你看,像梁启超、胡适、鲁迅这样的大家都曾苦心研究佛教,鲁迅还出资刻过佛经。而李叔同、金庸等作家、艺术家则干脆皈依佛门。这是佛教的妙处,每个行为都能在它的思维下找到一种实现的方法,每个人都能在它的背景下找到一个自我。山西隰县小西天寺里,有一副对联:“佛即心,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即心即佛;因即果,果即因,种甚因,结甚果,是因是果。”当我们谈佛说禅时,其实是在探寻自我,研究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这种含义是说不很准的,也是“测不准原理”。我心茫茫,佛法无边,唯其不准,才有大用,才有发挥的空间,两千年不衰,天地间永驻。我们对佛千万不敢太认真,烧香拜佛,求其显灵;或打坐入定,求其忽通,那不是佛的本意。列宁说,真理不可太死板,也不能太灵活。至于掌握到一个什么样的度,还是那句话,饮水人冷暖自知,你自己慢慢去品吧。
(节选自《人民日报》)
17.作者认为传入中国以后的佛教“是佛教,即非佛教,是名佛教”,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化儒、道、佛三足鼎立,巍然浩然,源远流长。
B.佛教能使每个行为都可在它的思维下找到实现的方法,每个人都可在它的背景下找到自我。
C.佛教得华夏文化之灵,浴神州风土之情。
D.佛教已成为哲学、文学、艺术、政治、人生修养等等的一种混合体。
1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横流”是普遍现象,莎士比亚的戏剧可以传到中国来,中国的儒学也可以传到欧洲去。
B.对外来文化,我们既不要一概排斥,也不要盲目膜拜,而应该开放吸收,兼容并蓄,进而改革创新。
C.较之于其他宗教,作者认为佛教不搞神秘化,但在谈及对佛的体验时,作者却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测不准”、“说不准”这些模糊语言加以表述。可见只有像李叔同、金庸这样的文化精英才懂佛用佛。
D.佛教不宣传神主救世,而强调自度度人,谈佛说禅,其实是在探导自我,研究“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因此,只要心中有佛,就有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19.为什么在作者看来,“一部佛教,更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读不完的书” ?请联系全文分条概述。(6分)
20.请概述作者梁衡写作此文的“用意”。(6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8分)
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中心证明,脐带中含有大量PCB(多氯化联苯)的婴儿在辨认面孔、集中注意力和整体智力水平上都不如正常婴儿。匹兹堡大学的赫伯特·内德勒曼对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县216名被少年法庭宣判的青少年和206名少年犯进行了检查。他在上个月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说,违法和骨骼中铅含量过高有明显关系。
含有机磷酸脂的杀虫剂的生产是神经性毒气转为民用的一种尝试。其中最著名的两种——陶斯讼(Dursban)和大利松(Diazinon)自1965年和1956年就一直在市场上销售。在某些“雷达”牌喷雾器和“黑旗”牌杀灭蟑螂和蚂蚁的产品中能够找到陶斯松的活性成分“毒死蜱”(Chlorpyfos)。经过重新研究后,环保局于上周宣布,禁止在家庭中使用“毒死蜱”,限制在西红柿、苹果和葡萄种植过程中使用这一成分。环保局发现,陶斯松也许会对脑部造成伤害;在某些情况下,儿童对这一物质的吸入量可能会高过安全剂量的100倍。
大利松可能将是环何局加以限制的下一个产品。该机构进行的一项初步分析发现,在房屋的“边边角角”喷洒杀虫剂,会使儿童吸入高于安全剂量250倍的大利松。
人们试图对化学物质加以控制,化工企业倾向于采取自我规范的做法,但行不通。环保局曾设法让业界以这种方式对一种含有铬酸砷铜(CCA)的杀虫剂进行控制,但最终失败了。在加压处理木材时会使用CCA,所以甲板和运动场设施中通常含有一物质。环保局的研究人员在70年代后期提出,CCA会对孕妇和儿童造成特殊的威胁,因为空混合了3种毒害神经的化合物。
多年以来,对汞污染负有主要责任的火力发电厂和垃圾焚化厂一直在设法抵制对汞加以控制。环保局曾在1996年得出结论:超过160万的美国人面临汞中毒的危险;但业界游说集团说服机构推迟一年时间才公布这一报告。这份报告支持目前的汞含量并不安全这一说法。但是,主张加强控制的人并不期望政府马上采取措施。佛蒙特州民主党参议员帕特里克·莱希说:“因为,汞在华盛顿有一批支持者。”
环保局1977年禁止了PCB的生产,但这种化合物却一直阴魂不散。珍尼特·钱皮恩和其他大约5000人正地起诉设在圣路易斯的Solutia——这家公司以孟山都工厂名义一直在安尼斯顿生产PCB。原告要求该公司就生产与污染有关的材料进行赔偿。
17.下列表述中,不能作为化学物质对人类危害的证据的一项是 (3分)
A.脐带中含有大量多氯化联苯的婴儿,整体智力水平有缺陷。
B.青少年违法和骨骼中铅含量过高有明显关系。
C.“毒死蜱”使用在蔬菜水果上,容易被儿童吸收。
D.甲板、运动场设施中含有CCA会对孕妇和儿童造成特殊威胁。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生产含有机磷酸脂的杀虫剂,是神经性毒气转于民用的实例。
B.陶斯松、大利松和“毒死蜱”用于“雷达”“黑旗”等杀虫剂中。
C.人们喷洒杀虫剂会使儿童吸入高于安全剂量的化学物质。
D.环保局曾做出超过160万美国人面临汞中毒危险的结论。
19.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 ,第二部分说明 。(6分)
20.根据文意,分条概括控制化学物质非常困难的事例。(6分)
丙卷(加试内容,共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毛遂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愿君以遂备员而行矣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矣左右未有所称诵是先生无所有也曰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断句。(6分)
2、写出该语段所名含的两个成语。(2分)
答:
3、从全文看,毛遂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
(二)名著名篇阅读(15分)
4、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骑救幼主,被后人敬仰并尊奉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就是关羽。
B、《女神》作品的表现形式自由多变,依感情的变化自然地形成“情绪的节奏”,实践了郭沫若自己关于“绝端的自由”的创作主张,使诗的形式得到了完全的解放。
C、《边城》中,翠翠的爷爷答应了大老天保的提亲,但后来发现翠翠喜欢的是二老傩送,最终在懊悔和无奈之中离开了人世。
D、“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桑提亚哥永不言弃的硬骨头精神。
E、《家》是巴金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这个缘故而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中学毕业时被迫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表姐,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5、虽然身处金钱万能的社会,生活在嗜钱如命的老葛朗台身边,欧也妮的个性并没有被金钱所扭曲,相反她对金钱相当淡漠。请列举两件反映欧也妮淡漠金钱的事情,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6、《雷雨》的戏剧语言能够充分展示戏剧人物的个性特征,请举出两个细节简要说明。(4分)
答:
(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15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①消费,这个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从被排斥、压抑到恢复、兴盛,已经走到了二十多年的历程。
②虽然改革开放整体上取得了人民消费水平巨大提高的伟大成就,但宏观消费总量布局却出现了不平衡。收入差距的扩大,直接表现在消费水产的贫富悬殊上。这种不平衡,离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宏观上未能实现科学消费。
③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国度,消费却存在着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切实际地推行“一次性”消费,甚至是对资源掠夺式的消费,导致一些稀缺资源告罄。
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在消费中追求奢华,摆阔气、讲排场,使本来就短缺的资源更为紧张,对有些资源讲,甚至把下一代的资源都消费了,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
⑤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在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尚未脱贫的情况下,还存在相当数量的过度消费。这种过度消费,超过人的正常需要,劳动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甚至为零,不但不利于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加重了生产的负担,浪费了资源,扩大了收入分配不公的负面效应。
⑥科学消费的实现,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综合治理。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还未引起政府的足够注意。在确立国家发展战略时,应该同时确立可持续消费战略,这一战略的确立从指导思想上使科学消费成为全社会的心智模式。
⑦自主创新不仅是在生产领域实现,也应该在消费领域实现。没有消费领域的创新,生产领域的创新就会失去动力。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倡导消费的自主创新,传承中华文明,开创中国自己的消费新模式。
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中,要确立消费中的荣辱观。大力提倡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环保光荣、污染可耻;理性光荣、愚昧可耻;利他光荣、损人可耻。
⑨科学消费要得到社会的赞许和鼓励;不科学消费要受到舆论奶的批评和限制。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是科学消费能够实现的必要环境。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4期《论科学消费》)
7、本文揭示了我国目前非科学消费的一些现象,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这些现象的具体内容。(8分)
答:
8、根据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政府在引导科学消费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7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