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08年高三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卷

2014-5-11 0:11:37下载本试卷

08年高三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吞 对 有无恐 犊情深  B. 熟  息 来攘往  晨光

C. 护  邪 奴颜膝  路蓝缕  D.  氲  红 绿草如 万马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辑私    度假村    待价而沽    良莠不齐

B.急躁    兑奖券    浮想联篇    始作俑者

C.影碟    谐奏曲    天随人愿    终生事业

D.震撼    坐标系    得鱼忘筌    融会贯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云南省_______报告HIV感染率居全国之首,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已成该省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②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航天高新技术,成为世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竞争的_______。

③ 任何一种药物都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起作用,常用抗生素的_______大多为6小时。

A.累积  焦点  实效         B.累计  焦点   时效

C.累计  热点  实效         D.累积  热点   时效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及其队员们的坚韧和勇气。

B.这一届金鸡奖究竟鹿死谁手,直到颁奖大会开始的前一分钟,人们仍不知道。

C.奸臣误国之事,史不绝书,但国君们就是不能吸取教训,明辨是非,整治朝纲。

D.起初两人为了筹建拍摄基地,同舟共济,一度创造了中国娱乐界的奇迹,可后来因为利润分成的事,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真让人惋惜。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办好本届亚运会,卡塔尔请来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组织赛事,参与接待,实际上这也是他们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先进管理理念。

B.综合考试是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为目的的考试,命题面向全体考生,总体要求是注重基础知识,加大试题覆盖面。

C.为杜绝以讨要工资为由的闹事事件不再发生,南京市信访局在及时解决问题后,责成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民工权益的新政策。

D.现年69岁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前年年底离职,在联合国欧洲办事处所在地日内瓦定居并安度晚年,从而实现了他多年以来的夙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戏曲与社会经济生活

戏曲在宋代的形成,是和它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进入商品化的市场密切相关的。而在这之前,它尚未进入商品化的市场。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

表演艺术的萌生,在中国是很早的。大约在人类产生不久,原始的表演艺术就产生了。现有的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已无可争辩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例如,和戏曲表演密切有关的音乐和舞蹈的产生,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就开始了。这种原始乐舞大多是人们在劳动或生存之余的自娱自乐。参加者往往是氏族或部落内部的人,他们既是表演者,又是观赏者,与商品化和经济生活完全无关。另外,在原始社会中还有一种乐舞是专为祭祀和巫术活动服务的,参与者一般是氏族中有较高地位的人员。这类活动的功利性、目的性很强。其时,在氏族内部还没有商品的流通。自然和商品经济也谈不上挂钩。

人类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后,这种原始的乐舞也开始出现变化。一种是属于民间的演艺,如迎神、赛会时,乡民们常要进行祭神等活动,同时还表演一些舞蹈等。这类表演不为统治者重视,在史籍中的具体记载不多。但有一点则可肯定,民众系自愿参加,而且都是本乡本土者,依然是自娱自乐为主,基本上是一种民间宗教活动,而不是以经济活动为主。另一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演艺活动。这在史书上记载很多。古代中国崇尚礼乐,每当有重大活动,例如祭祀、燕飨、乡射等,都离不开乐舞的表演。为此,统治者还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员的培养和演出活动。这些人一般是士大夫子弟,出身高贵,没有生活之忧。以后虽有不少奴隶和平民子弟进入演艺队伍,但他们吃的是皇粮,而非卖艺人,因此和商品经济也无多大关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代,虽然演艺活动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基本上仍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没有太多的关系。以民间出现的歌舞戏《踏谣娘》而言,虽说已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表演时也有角色的分工,形式上歌、舞结合,有表、唱和音乐的伴奏,已初具戏曲的雏型,然而它的演出仍然是民众的一种娱乐活动,从其内容来说,主要是抒发人们心中郁积的情绪,与社会的经济生活关系不大。至于宫廷内的演出,是唐代表演艺术的主要方式。统治者在朝廷中设立了庞大的乐舞机构,并从全国各地挑选大量艺术人才进入“教坊”,以满足他们精神享受的需要。艺人的演出在宫廷进行,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与广大的民众没有关系,也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无关。这也正是中国古代戏曲在唐代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戏曲等演艺活动的发展离不开较为宽松和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而宋王朝在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进程中,加强思想和文化统治,尤其是在它与辽、金的连年征战中损兵折将后,更实行崇文轻武的治国方略。自北宋中期以后,“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一派歌舞升平,戏曲在这样的氛围中正式形成了。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战争硝烟的消散,社会经济也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城市商品经济,更呈现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广大农民在土地的买卖中,获得了掌握劳动果实的较多自主权,这直接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这种繁荣的城市商品经济,为戏曲的兴起提供了最好的机遇。

6.下列不能证明宋代以前的演艺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关系不大的一项是( )

A.原始乐舞大多是人们在劳动或生存之余的自娱自乐,参加者往往既是表演者,又是观赏者。

B.宋代以前的民间演艺,民众系自愿参加,而且都是本乡本土者,以自娱自乐为主。

C.民间出现的歌舞戏《踏谣娘》已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表演时也有角色的分工,形式上歌、舞结合,有表、唱和音乐的伴奏,已初具戏曲的雏型。

D.唐代表演艺术演出是民众的一种娱乐活动,主要是抒发人们心中郁积的情绪。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表演艺术的萌生,在中国是很早的。原始的表演艺术就发生在人类产生不久。

B.原始社会专为祭祀和巫术活动服务的乐舞,活动的功利性、目的性很强。

C.统治者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员都是士大夫子弟,出身高贵,没有生活之忧。

D.迎神、赛会时,乡民们举行祭神活动还表演的一些舞蹈等艺术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民间宗教活动,而不是经济活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戏曲是一种表演艺术,只要社会稳定,有了繁荣的城市商品经济就能产生戏曲。

B.在宋以前的阶级社会里,主要有两类表演艺术,一种是属于民间的演艺,另一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演艺活动,它们和商品经济并无多大关系。

C.唐代表演艺术主要在宫廷内演出,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脱离了社会的经济活动。这就是中国古代戏曲在唐代尚未形成的原因。

D.宋以后的戏曲因为需要和商品化的市场紧密相连,因此也就不会再有专门为统治者服务的演艺活动了。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寻事免             坐:因犯……罪
  B.骥受贵等贿故独祥        罪:问罪
  C.大其门曰盗贼之家        署:题写
  D.骥奏闻,帝怒,贻书王      让:谦让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明旦,狼死于其         臣过屠者朱亥
   B. 军高祥盗仓粟,骥执鞫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 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理  从径道亡,归璧

D. 振木铎徇之           木欣欣向荣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骥“持身端恪”的一组是(  )

①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    ②(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

③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  ④骥如期往

⑤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     ⑥晏居虽几席必正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骥关心百姓生活。任户科给事中时发现市场上人们讥笑生意人随便打开他们的行李箱囊就上奏朝廷,制止了这种做法;狼咬死了寡妇的孩子,他曾向城隍神祷告,并深深自责。

B.李骥关心国家的发展。任刑部郎中时曾上书陈述了十多件事,为御史时,陈述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多被采纳。

C.李骥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对无故被伊王府拘禁一事,李骥上书,皇上发怒,最后伊王府中的承奉、长史、典仪都被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理。

D.李骥行为端正严谨,平日闲居在家,即使是矮桌子和席子也一定摆正了。做河阳知府六年后去世,以政绩卓著闻名。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3分)

                                          

  (2)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3分)

                                          

(3)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1)相传孟浩然曾在王维处遇到过唐玄宗,玄宗索诗,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玄宗为什么生气呢?说说你的理解。(4分)

                                          

(2)“松月夜窗虚” 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谨痒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2)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3)杜甫《旅夜书怀》的颔联为: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

(4) 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杨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5)《劝学》中有一处著名比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在《师说》中说的“                            ”,与此意相同。

(6)我国古代骚人墨客的诗文中,“路”的内涵异彩纷呈。比如屈原的《离骚》:“              ,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勃的《滕王阁序》:“        ,等终军之弱冠。”

五、(12分)

16.下面语段中有词语、标点使用方面的错误,请找出4处并加以修改。(4分)

闻此消息,我十分无奈,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青年作者的艰辛劳动就那么轻率地被否定?于是我又打电话垂询这位资深的老编辑,希望他能认真详尽地看看我的书稿,看能否给我再争取一个机会。

                                          

                                                                                    

                                          

17.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然后针对漫画反映的内容写一段评论文字。要求: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不超过60个字。(4分)

                                          

                                          

                                          

18.请根据下面的信息,为主持人介绍的这位专家写一小段正式的简历。(4分)

  在一个文学座谈会上,主持人徐先生向大家这样介绍了一位专家:

  “今天请大家认识一位朋友,是我的朋友,也是大家的朋友了。别看年轻,1962年的,他可是得到过咱们国内有名的专家王宏庆先生真传的,是他的关门弟子。现在已经带研究生了,就在咱们河洛大学。我这位朋友写过好几本书,是专门研究曹雪芹的,有《雪芹家世考》,《<红楼梦>导读》,这本书还在"优秀教育图书"评选中获过奖呢,还有《大观园人物论》,都发行到国外了,评价很高。忘了介绍名字了,和我一个姓,单字名兵,性格开朗,从小家里当男孩子看,家住冰城松花江边。”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语言力求雅致得体。③字数不超过80字。

                                          

                                          

六、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必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唐朝的潭水

邸玉超

唐朝的那池潭水,越千年了,依旧清且涟漪。昨日发现,那潭水经雾雨雪霜几多形态变化,已从永州流到我的舍畔。只是潭中原来那百许头鱼已不见踪影,恍惚的还闪两尾亮儿,疑是柳宗元游移的目光。流水不腐,铁梨木刻印的宋版书虽然已经发黄,但时间的木纹仍然清晰,班驳的是盛水之岸。

人都是有些私心的,能与别人共享的东西不多,似乎惟有苦难与文章,才好共同分享。柳河东先生的文章早年在校时都是读过的,那时心智懵懂,读时囫囵吞枣,读后过眼云烟。体味了人生冷暖,积淀了岁月沧桑,而今重新品味,自然有更深切的感受。

  唐时的永州,是挺偏远荒蛮的。被贬永州的柳宗元,有点山野农夫的样子,茅舍旁栓着倔强而冒失的毛驴,篱畔的野草出没着黑质而白章的花蛇。他的心情一定很糟糕。从古至今,有几人能做到宠辱而不惊的?何况那么显赫的达官贵人。好在文人的优势在失势时真正显现出来了。寄情山水,柳宗元的眼睛立时明亮起来。《小石潭记》,全文仅193字,除去文末记述同游者的文字,实质只有167字,却写活了一溪水,画活了一潭鱼。那溪如鸣佩环,隔着缜密的竹林,老远就能听到其清脆悦耳的声响。汪积成潭,水清至透明,甚至虚无:“鱼皆空游无所倚”。日光直透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为坻、为屿的石上,伴青树翠蔓的倩影摇曳。不着水字,水意淋漓。是写生式的,如同苏俄作家米普里什文写抒情小品,不是凭记忆,而是像画家写生一样,铺纸在潮湿的树桩、光滑的石头上,照着自然界的模样,“在春天口授下写的”。也是写意的,如中国画。顾恺之论画事时说:以形写神。柳先生文中之形色,是描摹自然之形色,又非自然之形色。其情致之清超乎世俗,其意境之远逶迤笔外。先生在文章的结尾借景抒情:“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让人联想到他北望故园,独钓寒江雪时的凄怆心境与感伤情怀。人活着,能看透世事的不多,能看透自己的更少见。能在一杯酒中沉醉,是一种超脱;能为一汪水感动,也算是一种幸福。

 早几年,曾读过著名画家吴冠中画的一幅《观鱼》,画中的池潭群鱼信游,光影婆娑,笔墨技法无以挑剔,只是构图稍显局促,少些意境,尤其画亭上拥挤不堪的观鱼人,似乎粘了些粉气。文有文的不足,画有画的局限。像柳河东先生这样笔致优美、诗情画意兼备的文章,古来也不多见。年前游湖南,未得机会到永州拜会小石潭,甚觉遗憾,稍可弥补的是,在张家界武陵源见到了类似的溪和潭。据说,是吴冠中先生最早发现张家界的秀美风光,才使得这处深藏闺中无人识的人间胜境远播海内外。南国有嘉木,潇湘多才子。凤凰城的沈从文写尽了湘西风土人情,惟独不见永州的山水风物,也许是因为前人柳宗元捷足先登的缘故?喜欢食蚕豆豉和蕨菜的湘籍画家黄永玉,对湘西北的张家界钟爱有加,但不知他画过湘南永州的小石潭没有?难以逾越的不是山水,是古人创造的艺术高度。

 一千二百年前那潭中的鱼可能已成为化石,而那水还活着,在文字的河床汩汩流淌。

(节选自《散文》2007年第7期,有删改)

19.阅读全文,说说“那水还活着,在文字的河床汩汩流淌”一句的含义。(4分)

                                          

20. 作者而今重新品味柳河东的文章时,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请写出其感受的具体内容。(4分)

                                          

21. 文章以浓墨重彩详写吴冠中《观鱼》画面的内容,和其他画家作家未能涉笔小石潭,其用意是什么?(5分)

                                          

                                          

22. 结合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的主旨,谈谈你对超脱和幸福的理解。(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舍弃塑料袋,舍弃不可持续生活方式

陈蓉霞

近日,国家有关部门终于痛下决心,正式下发通知,从今年6月1日起,超市等商场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其实,塑料袋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这几乎已是一种常识。然而,为何大多数消费者不愿对商场免费提供的塑料袋说“不”呢?究其根源,无非是商场的这一惯常做法,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家里也无须再另备垃圾袋。但如此算计,算的是蝇头小利,丢的却是根本大利

日常生活中,一个令人倍感困惑乃至悲哀的现象就是,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我们越来越看重保健养生知识,养生名家洪昭光教授的养生之道为大众津津乐道;各种“人体实用手册”令人眼花缭乱。我们遵循保健专家所言,尽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尽量多做运动,然而,由于各种污染正在悄无声息地渗入我们周围的土壤和空气,我们越是亲近蔬菜水果,亲近体育运动,同时也可能在创造更多的机会,亲近各种污染物。说到利益算计,也许更需算计的是,当我们毫无顾忌地大肆挥霍资源、制造污染的同时,有多少致病因子已在我们周围潜伏。人体的肝脏本来承担分解多余雌激素的功能,然而,由于各种污染对肝脏造成的伤害,再加上环境中来自各种渠道的雌激素含量超标,城市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激增,以至女性不得不发起一个悲壮的“保护乳房”的红丝巾运动。如今迫在眉睫的是女性的乳房,人体中下一个轮到的受害器官会是什么呢?近日媒体报道复旦大学有关专家的研究报告,大量废弃的镉(废电池就是一个重要源头)已对我们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镉对人体具有长期致毒作用和致癌效应,它的靶器官是肾脏。

至少从今年开始,商场提供免费塑料袋的惯例将成历史。但愿消费者在适应新的购物习惯的同时,还能借此机会反思我们生活中的诸多陋习、诸多不当的价值观。比如,光天化日之下,街头巷尾飘扬的“万国旗”是我国城市风景的一大特色。这本是居民对阳光合理利用的好习惯,然而,随着西风东渐,国人听说欧美人大多使用烘干机,很少在户外晒衣。于是,就迫不及待地要与国际接轨。早在2002年,上海就有对晾晒衣物的限制,如今又有人疾呼,要彻底清除这一室外晒衣之“陋习”。不过情况却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外的一些民间环保组织已在提倡户外晒衣,并争取通过“晾衣权利”法案。我们所谓的“文明观”难道只是片面追求与国际接轨,在国际上树个好形象,而不深究其实质?说到与国际接轨,一个德国人指出,我们的建筑物因为省料而格外单薄,于是,冬不保暖夏不保凉,而如今的居民又格外看重生活的舒适程度,为此不得不耗费大量能源。更何况国外还少有空调制暖的做法,理由很简单,只要学过基本的物理学就知道,空调制暖是对能源的极大浪费。然而,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对于能量、资源的野蛮式滥用,我们却早已见怪不怪了。

但愿我们舍弃的不只是塑料袋,更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本文来源:2008-01-10上海《东方早报》)

19.解释文章画线处词语的含义。(4分)

(1)“根本大利”是指:                                          

(2)“一个令人倍感困惑乃至悲哀的现象”是指:                                          

                                          

20.文章列举了哪几种“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试分条陈述。(4分)

                                          

                                          

21.本文的行文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5分)

                                          

                                          

22.你的身边是否存在“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举例说明。(5分)

                                          

                                          

七、(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契诃夫有句名言:“小狗不应该因为有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应该大声叫——就按上帝给的嗓门大声叫好了!”
  请以“小狗也要大声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滕州市高三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 C 【解析】都读bì。A组:“峙”应读zhì(声母误读)。B组:“栖”应读qī(声母误读)。D组:“殷”应读yān(韵母误读)。讲讲异形同音字的知识和辨识方法。

2.D【解析】辑、 篇、 谐 、随 应分别改为缉、翩、协、遂

3.B 【解析】“累计”指加起来计算或总计,强调“计、计算”;“累积”指层层增加或积聚,强调“积、聚积”。焦点,比喻事情或道理引人注意的集中点;热点,指某时期引人注目的地点或问题。“时效”与“6小时”搭配

4. C 【解析】A褒贬色彩不当;B应改为“花落谁家”,“鹿死谁手”是不知政权落在谁的手里之意,现也指不知谁取得最后胜利,获奖用该词不妥;C“史不绝书”指历史上不断有这类记载;D “对簿公堂”意为在公堂上受审,多用于被告。

5.B【解析】A宾语中心语残缺,就在句末补充“的途径”等;C“杜绝……不再……,”双重否定不当;D“多年以来的夙愿”语意重复

二、6.C(注意文句后的句意的转折)7.B(原文中有“大约”,只是表示推测)

8.B(A项中戏曲的产生还有如政治环境等其他条件,C项中只是原因之一,D项强加因果)

三、9. D【解析】让:责备

10.C【解析】A处所,名词/与过组成名词性结构 B表承接/表递进C、到,介词 D、来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连词。

11.A【解析】③说明重教谕 ⑤宣宗过问案件的结果

12.A【解析】错在“时关市讥商旅” ,这里“讥”是盘查、检查之意。

四、(24分)13.(1)下命施礼和都察院共同重新审讯,李骥果然是冤枉的。宣宗于是严厉地斥责了施礼,并恢复了李骥的官职。

(2)自此之后人们都改变了行为,在路上都不去捡别人掉下的东西。

(3)等到李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诬陷李骥迟到,抓起来戴上脚镣和手铐,第二天才被释放。

【解析】偕、讯、切三字各1分,是、咸、道三字各1分,后期、执、桎梏、乃各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附:文言文译文:李骥,字尚德,山东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通过了乡试,进入国学。学习了三年后,担任户科给事中。当时集市盘查行商,把行李箱都翻倒一空,李骥上奏阻止了这个做法。不久,李骥因事获罪而被免职。 建文年间,李骥因人推荐而被起用为新乡知县。他招徕流亡的百姓,给他们农具,由此回归农业的人有数千人。李骥因为母丧而离职,百姓一个接一个奏请挽留他,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永乐初年,(李骥)守母丧期满,改为东安知县。对民众不利的事情,他就向朝廷禀明免去。有一个寡妇因儿子被咬死而向李骥告状。李骥向城隍神祷告,深深自责。第二天早上,咬死孩子的狼死在它的狼窝里。侍郎李昶等人共同推荐李骥,朝廷提拔他做刑部郎中。李骥上奏了十余件事情,很多都被朝廷采纳了。后来因事被牵累,被贬到保安做劳役。
  洪熙年间,朝廷有诏书寻求贤才,李骥被推荐做了御史。他上奏有关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予以采纳。宣德五年,李骥巡视仓场。军士高祥盗取仓里的粟米,李骥抓住了他,并加以审问。高祥父亲的小妾说,高祥与张贵等人一起偷盗,李骥接受张贵等人的贿赂,所以只把高祥问罪。刑部侍郎施礼于是判处李骥死刑。李骥给宣宗上奏章自我辩解。宣宗说:“御史既然擒获了盗贼,怎么肯接受贿赂呢?”下命施礼和都察院重新审讯,李骥果然是冤枉的。宣宗于是严厉地斥责了施礼,并恢复了李骥的官职。这年十一月,朝廷选择大臣二十五人担任郡守,奉有皇帝的敕书上路,李骥做了河南知府。 河南境内盗贼多,李骥特地设立火甲制度,一户被盗,一甲给予赔偿。在犯盗窃罪的人的家门口写上“盗贼之家”四字。李骥又编纂了《劝教文》,摇着铃铛巡行各地去传达。自此之后人们都改变了行为,东西掉在路上都没有谁去捡走。河南有伊王府,伊王多次请托李骥,李骥并不听从。伊王府里的宦官和侍卫残害百姓,又被李骥阻止,伊王于是很怨恨李骥。等到冬至,伊王命令李骥在四更天的时候去府里作陪行礼。李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诬陷李骥迟到,抓起来戴上脚镣和手铐,第二天才被释放。李骥向朝廷汇报,宣宗发怒,写信责备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置。李骥行为端正严谨,平日家居即使是长桌竹席也要摆放端正。他到河南六年后去世,寿七十岁。百姓们来吊丧,都痛苦失声。

14.(1)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实际上一肚子的怨天尤人;表面上说自己一无可取,实际上怨朝廷不能任用自己。(2分)“明主”一词,既有谀美之情,更含怨悱之意。(1分)玄宗正是听出了诗人的怨悱之意才生气的。(1分)

(2)此句看似写景,实则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2分)既与上句“不寐”呼应,又把院落、静夜的空寂与仕途心绪的空虚联系在一起,语带双关,虚实相生。(2分)

《岁暮归南山》赏析:

  约在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他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何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怎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见此诗尽管写得含蕴婉曲,玄宗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结果,孟浩然被放还了。封建社会抑制人才的现象,于此可见一斑。

五、 15.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申之以孝悌之义⑵歌窈窕之章 虽九死其犹未悔

⑶星垂平野阔  匹夫不可夺志也。(4)姜夔:“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5)韩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6)路漫漫(曼曼)其修远兮 ②无路请缨

五、(12分)16.①“轻率”改为“轻易”(或改为“就那么被轻率地否定”)②问号改为句号③“垂询”改为“询问”④删去“老”(或“资深的”)⑤删去“详尽”(4分。每点1分,改对4处得满分。将对的改错了要扣分)

17.示例:讨薪、维权不去求助于法律,却热衷于求助媒体。这既反映出人们法律观念的淡薄,又反映出当今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象解析2分,深层评论2分,共4分)

18.参考答案:徐兵,女,44岁,哈尔滨人。河洛大学研究生导师,师承著名红学家王宏庆先生,以考证《红楼梦》作者身世见长。专著《雪芹家世考》等蜚声海内外。(4分)

六、(18分)(一)19.小石潭里的水永不枯竭,(1分)《小石潭记》在文学的长河里,永远鲜活地流淌,以文学的美感,愉悦着读者。(3分)

20.寄情山水,淡忘仕途失意;超乎世俗,看透事态炎凉;看透自己,寻求人生幸福。

21.运用衬托手法,(1分)表现出《小石潭记》一文笔致优美、诗情画意兼备的特点,(1分)引出自己未能拜会永州小石潭的遗憾,(1分)揭示“难以逾越的不是山水,是古人创造的艺术高度”的文章旨意。(2分)

22.应结合“世事”“自己”谈自己遭遇挫折、失败时获得心灵慰藉的经历或感受。(5分,答案略。中心明确,格调积极,文字流畅可得满分)

(二)19.(1)优美的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健康。(2分)

(2)人们越注重健康,就越可能接近各种污染物。(2分)

20.使用塑料袋;乱扔废电池;使用烘干机;用空调制暖。(4分,每个要点1分)

21.本文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行文结构,(1分)先从现实生活中人们最熟悉的事情入手,引申出其他一些人们不太在意的现象,最后归结出文章的中心,呼应标题。(2分)

这样写既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又可以促使人们反思自身行为,揭示主题的严肃性。(2分)

七、 按2007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评分。建议平均分控制在42分。

【审题导引】这是有寓言色彩的题目,首先要弄懂“小狗也要大声叫”的寓意。“大狗”应该喻指那些生活中的能人,思想领域的智者,学术界的伟人,商界的精英,政坛的领袖等等所有能够称得上强者的人,甚至先天优越的一切人;“小狗”就应该喻指那些平凡的人了,尤其是年轻人。这个比喻鼓励青年人不畏起点低,不怕阅历浅,要敢于大胆创新,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完善自我。也提醒我们思考,面对能人智者、精英领袖,我们凡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是自甘平庸,还是勇于挑战?
  写作此文可以发表议论:人类历史浩如烟海,当今的人如何寻求思想文化的突破?现实社会智者能人比比皆是,如何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面对各种精英强者,我们如何自持?这些都可以成为议论的中心。
  也可以自述勇于开拓、战胜所谓强者、自励自强的经历,也可以编制自甘平庸、不敢展示自己导致恶果的故事,还可以抒发感情,赞颂“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精神。关键是,说理要深刻透辟,用论据说话;记叙要生动,写人要树形象,记事会兴波澜;抒情要真挚,不能无病呻吟,风花雪月,不着边际。
佳作展台】           给自己一片阳光
  上帝给我们同样宝贵的生命,却赋予我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异样的生活形态。有人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有人低贱卑微,唯唯诺诺。有人聪明练达,功业有成;有人才智平平,一生无为。世界因为多样而显出丰富。社会因为不同而有了色彩。
  或许你思维不够敏捷,才华不如别人;或许你衣冠简朴,比不上别人豪华富贵;或许因为你出身贫寒,比不上别人系出名门……如果你只是众生中普通的一员,所有的一切令你几乎不敢面对,那么你是在强者高大的阴影下痛苦抱怨,自甘平庸,还是跳出黑暗,给自己寻找一片阳光呢?痛苦是悲观者的影子,心胸坦荡的乐观者则会从容不迫地转过身子,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明亮灿烂的阳光。就如契诃夫所说,小狗也要大声叫!

我们的生活的确很平凡,平凡得如一块石头,没有美玉表面的柔滑,也无法折射出水晶那样耀眼迷人的光彩。但我们不应也不能因此否定自己,因为我们有着上帝赐给人类的一切,也有与生俱来的顽强和渗入骨髓的坚韧,怎能因为美玉、水晶的存在而感到自卑?我们一定要为自己活着。活出自己的色彩,不因他人的光芒遮掩了自己而自惭形秽。有些人之所以自甘平庸,放弃大声叫的权力。是因为他尚未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尚未懂得走出黑暗,就会收获一片阳光。

许寿裳曾问过鲁迅,为什么使用“鲁迅”这个笔名。鲁迅回答说是取“愚鲁和迅速”之意。他认为自己是比较笨拙的,无论做学问还是做其他的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较好的人,只有更加勤勉,才能收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鲁迅知道自己和天分较高的人比起来不过是一条不具备先天优势的“小狗”,但他豪不气馁,用勤勉大声地唱响自己的人生之歌,不仅亮出了上帝给自己的“嗓门”,而且震惊了文坛,震惊了一群群“大狗”。不要因为自己暂时的渺小而惧怕世界的强大,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你敢于大声地歌唱——按照上帝给你的嗓门,说不定连自己也会吃惊呢!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勇敢地站起来,别理会有人会比自己回答得更好。生活中,面对一个个挑战,坚强地迎上去,别理会也许自己实力不如别人。做了才知道自己也许一样精彩。也许没有机智活泼,却有从容淡定;也许不是黄钟大吕,但做管弦琵琶。
  一处荒原,只要我们开拓下去,就会孕育出崛起;一捧泥土,只要我们肯耕耘,就会孕育出收获;一缕细流,只要我们肯去积累,就会孕育出深邃。怀着一颗敢于唱响自己的心,去努力奋斗,那生命的下一站就会有奇迹发生。所以说,我们凡人哪,不仅要做“会叫的小狗”,而且要做“叫得最响的小狗”——能镇住大狗也说不定呢!至少,走出黑暗,就会收获阳光!
  品评整篇文章笔调轻快,行文自如,即使是议论性的文字也毫不呆板、滞涩。这应该得益于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以及良好的文学积累。全文紧扣一条主线,像涓涓细流一路行去,以其不涩不滞的顺畅观感深入人心。所选择的事例别出心裁,初读颇觉出入意料,再读便发现作者挖掘材料的功夫的确非同一般,准确而独到。这是一篇充满阳光气患的文字,阳光中散播着小狗清脆的叫声,分明是想让所有的人听到。

用笑容迎接每天,给自己一片阳光!

(送给我自己和所有在生活中曾跌倒过的朋友们)
心情是很奇怪的东西,总是莫名的变化,生活也是很难预料的不断变化着。。。
所以,我会一直告诉自己:无论怎样,都要微笑——宁愿笑着流泪,也不哭着说后悔。。。偶有乌云,但是天空总会恢复蓝色。。。

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已
没有人能够永远快乐幸福的过每一天。
让我们成熟的,是经历的,是磨难的。
让我们幸福的,是宽容的,是爱的。
让我们心安的,是理解的,是信任的。

我们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
不知道为何,有些东西就是无法改变。
也许,是因为还没有找到真正的梦想。
也许,还在追求那永远不会有的完美。
待到重新回头看待这一切时,
觉得很多事情都云淡风轻了。

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会在未来走的更加好。
因为抛弃了不必要的包袱,生活才会更美好。
人生如此短暂,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生活呢。
有太多的事情要我们去做,有很重要的人等着我们去珍惜。
不要回头看,前面的世界才更精彩。

我们不能控制他们,但我们可以掌握自已
我要走我自己的路,纵然很崎岖,纵然很陡峭。
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控制我命运的权利。
纵然会困难重重,伤痕累累,但我不会犹豫,不会后悔。
因为在我回首时,我可以指着那条尽是痛苦和泪水的路,
大声地骄傲地说:看,这就是我自己走出来的路!

我们不能预知明天, 但可以把握今天
“森林中有一个分岔口,我愿选择脚印少的那一条路,
这样我的一生会截然不同。”
一条路走的人多了,总会弄得泥泞不堪,总会弄得尘土飞扬。
为何不换一条路走走,也许一切将会是另一种样子。
把握住自己的今天,那么明天绝对会更美好。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对生活微笑,那么生活也对我们微笑。
让我们的心不再压抑,让自由的心灵飞翔,
去迎接那绚丽的阳光,让它在蓝天和白云之间翱翔。

我们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
生命中寻找一个能够真实信任的朋友,就是幸福。
至少,无论在任何时候,无论在做什么事情,无论在面对怎样的环境。
我都知道,有这样一个人,
能够宽容分享我的一切快乐和悲伤,能够看见我的坚强和软弱。
这也是我在寻找的心灵的慰寄,我想,我会幸福的。

舍得给自己心灵一片阳光

佛陀在世时,有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拿了两瓶花要献给佛,并请他开示佛法。佛说:“放下。”黑指放下了左手的花瓶,佛又说:“放下。”黑指放下了右手的花瓶,佛还是说:“放下。”黑指茫然道:“我已经全部放下了,你还叫我放下什么呢?”佛说:“我不是叫你放下花瓶,而是放下你的六根六尘六识。当你把根尘都放下时,你就再也没有什么对待,没有什么分别,甚至你将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是呀,“人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芸芸众生莫能参透。林清玄说:“其实我们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旧精魂罢了。”在这个充满竞争、挑战的社会中,欲望之舟栽着我们前行中,我们每天不断地付出,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肯定。有时甚至还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铭记在心,或抑是小心翼翼地面对自己的工作,以免出错。最终呢,却常常迷失自我,作茧自缚,忘了自己心之所想,忘掉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开在心中的幸福之花。一个人从呱呱堕地到白发皓首,在社会这个试验场中,他(她)的心灵被丰富,被点燃,被引导,同时不经意间也难免被伤害。它需要的是每一天的眷顾,呵护。

只要放得下,就不会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为那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果子耿耿于怀,就能从名缰利锁的欲海中解脱出来,安享心灵的平静与幸福。

想想自己又何妨?抛开一切,找个地方,放慢脚步,释放心灵,听听自己的心音,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让我们的心每一天都沐浴阳光。

关键是要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