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08年高考语文热身训练题

2014-5-11 0:11:37下载本试卷

08年高考语文热身训练题

                        2008.5

一、本犬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米    直   概   便宜从事

  B.苛求   柯枝   呵护   百舸争流

  C.遏制   揭发   歇息   竭尽全力

  D.狙击   诅咒   趔趄   人为刀俎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

 A.我总感觉许三多胸无城府,倔强而且认真,有什么说什么,有点傻傻的,但很实在。

 B.看了《达芬奇密码》,发觉丹布朗的杰出叙述才能总能让你对接踵而至的突发事件坦然接受。

 C.5·12汶川大地震让很多夫妻生死相隔,同时这一巨大的苦难也让活下来的恋人们相濡以沫,共度   难关。

 D.虽然贝克汉姆影响力下降,不过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小贝身后的足球新贵们虽然收入猛  涨,但要追上“万人迷”还有一段距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北京时间5月22日,西部半决赛第一场在洛杉矾进行,洛杉矶湖人队在最多落后20分的情况下被  逆转获胜。

  B.“鸟巢”自4月18日首次测试后,其运行团队共收集了上千条整改意见,经过一个月的认真分析和整改后,将于今天全方位亮相。

  C.昨日,微软CE0鲍尔默公开否认将再度出价治购雅虎,但承认正与雅虎就其他形式的合作展开谈判,  并不排除可能部分收购雅虎业务。

  D.王老吉,这个平民化的国饮,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股全新的风尚与潮流,同时也是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还有其突飞猛进的销售额所引来的众人惊异赞叹的目光。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胡杨沟是库鲁克塔格山的一处山谷,其景色奇美而闻名            走出胡杨沟的南面,豁然一片无边际的大戈壁滩坦露眼前,由此向东前进则到达原子弹试验时留下的大片营房废墟。

①山谷中部有一泉眼,清澈甘甜,是罗布泊边沿地区难觅的一处可饮用水  

   ②由于有泉水,地面潮润,山谷的岩缝石砾长着茂盛的芦苇丛,春夏一溜墨绿 

   ③而秋冬之际,山谷的芦苇呈金黄色,与彩色的岩壁相辉映,衬之以清泉,成了荒漠中的胜景

   ④山沟宽10~20米,地上满是彩色的岩砾  

   ⑤走出山谷进入大戈壁前,这是最后一个补充水源的地方

  A.①⑤④③②        B.④①②③⑤  

  C.①⑤②③④        D.④①⑤②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一-9题。

知 化

  凡智之贵也,贵知化也。人主之惑者则不然。化未至则不知,化已至,虽知之与勿知一贯也。事有可

以过者,有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则胡可以过?此贤主之所重,惑主之所轻也。所轻,国恶得不危?身恶得不困?危困之道,身死国亡,在于不先知化也,吴王夫差是也。子胥①非不先知化也,谏而不听,故吴为丘墟,祸及阖庐②。

  吴王夫差将伐齐,子胥曰: “不可,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夫吴、越之势不两立。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不苦其已也,且其无伤也。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猖③,虽胜之,其后患未央。”

  太宰嚭曰:“不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国者,齐、晋也。君王若伐齐而胜之,徙其兵以临晋,晋必听命矣!是君王一举而服两国也,君王之令必行于上国。”  

  夫差以为然。不听子胥之言,而用太宰嚭之谋。  

  子胥曰: “天将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胜。天将不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不胜。”夫差不听,子胥两祛高蹶④而出于廷,曰:“嗟乎!吴朝必生荆棘矣。”  

  夫差兴师伐齐,战于艾陵,大败齐师,反而诛子胥,子胥将死曰: “安得一目以视越人之入吴也?” 乃自杀。夫差乃取其身而流之江,抉其目,着之东门,曰:“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

  居数年,越报吴,残其国,绝其世,灭其社稷,夷其宗庙,夫差身为擒。夫差将死曰: “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见子胥于地下!”乃为瞑以冒而死。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大夫,其父伍奢受诛于楚,子胥逃吴。②祸及阖庐:夫差父吴王阖庐, 名光,本句是说夫差败于越,宗庙夷灭。③猖:大猪。④两祛高蹶:两手牵举其衣,高举足而大踏步的走,形容含着怒意。    

5.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事有可以者  过:犯错误

  B.夫差以为然    以为:认为  

  C.反而诛子胥  反而:相反

  D.其目,着之东门  抉:挖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人主之惑者不然    使君王战而胜  

B.夫吴、越势不两立     女胡视越人入我也

C.虽胜之,后患未央    绝其世,灭社稷

D 夫差取其身而流之   为螟以冒而死

7.下列句子每三句编为一组,全都能表现伍子胥有远见的一组是(  )(3分)  

  ①夫吴、越之势不两立  ②是君王一举而服两国也  ③天将不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不胜

  ④吴朝必生荆棘矣  ⑤安得一目以视越人之入吴也? ⑥居数年,越报吴,残其国,绝其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化”就是指知道事物的发展变化,作者认为智者“贵知化也”,伍子胥就是这样的人;而糊涂的国君则“化未至则不知”,吴王夫差就是这样的人。

  B.伍子胥认为越国对吴国来说,好比心腹之疾,虽然没有发作,但危害很大;齐国对于吴国来说,好比疥癣一类的小病,用不着急于把它治好, 所以不主张吴王伐齐。

  C.太宰嚭认为,如果吴国能够打败齐国,再调动齐国的军队来威慑晋国,晋国必然会听从命令,这样吴王就能一举征服两国,实现吴王称霸中原的野心。  

  D.吴王夫差好人喜功,听信太宰嚭的蛊惑,一味想要称霸中原,他不听伍子胥的忠告,兴师伐齐,与齐国战于艾陵,结果被齐国打败。  

 9.断句和翻泽(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第二自然段的画线句子断句。(3分)

  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  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国者,齐、晋也。(3分)

                                              

                                              

②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见子胥于地下! (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眼眉儿 左誉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1 )这首词上片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感情?(2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与杜甫的《月夜》相同,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杨花落尽子规啼,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参差荇菜,                       ,寤寐求之。 (《诗经·关雎》) 

(4)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二、本人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一15题。

                   大学文化的力量  尹明华

  ①文化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它是独立的,又是可以被理解、被接受和加以欣赏的。共处于一种比较 的环境,不同丈化相互能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共存相融而绝无替代的必要和可能,并且,自我演绎和深入 创造的理由朴素而充分。因此,无论是未名湖畔的思想,还是水木清华的理想,或是旦复旦兮的梦想,共 同的价值追求并不妨碍我们去体味其中的差异,让人在心仪已久之际又可以进行选择。这是大学文化的魅 力!

  ②大学精神究竟向我们传递了怎样的文化力量?

  ③大学造就了许多丈明的知识先驱,缔造了许多让人景仰的思想的丰碑。能够接受各种出色思想的熏 陶,经常聆听名家教授的直面教诲,无疑是一段不可复制的重要的人生过程。但是,勤奋的背诵、惊人的 记忆和准确地复述前人的思想,并非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对纷繁社会现象的应对,对复杂现实关 系的处理,往往取决于某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或者是对多种思维方式的比选换乘。这种把握思考的能力, 是我们独立处世并且可以避免人生失败获得成功的利器。为此,今天我们感谢大学,不仅仅是我们获得的 记忆中关于思想容量的规模性存储,而且是一种始终拥有的自我判断的价值情思和独立思考的文化境界。

  ④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书本的海洋。大学不仅培育了我们求知的兴趣,还催生了我们对书籍忠贞不渝 的情感,使我们甘愿与书籍结为伴侣从而摆脱漫漫人生旅途中的孤独。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知识会被淘 汰,而我们对书籍的兴趣绝不能丢失。如果有人认为在大学里接受的知识已经可以受用终生了,而不必在 走出校门之后继续保持求知的状态,那么几乎可以断言,这将会遭遇平庸苍白而难有事业建树、甚至几近 失败为人生。二百年前的英国物理学家赫胥黎曾经预言,未来文化的消亡并非由于文化专制主义而是因为 娱乐化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因为拥有多元的求知选择,或者能够以娱乐替代求知而会放弃读 书,没人读书也就没有人写书,这样,文化自然就会走向消亡。因此,在许多时候有许多人花费许多精力 读许多书,把读书视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这应该校视作是一个社会、一座城市极为珍贵的兴旺向 上的文化形态。为此,今天我们感恩于大学,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大学赐予我们的独一无二的对知识的 热爱和阅读鉴赏的能力。

  ⑤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想象力是大学存在的理由。大学为许多受教育者提供了想象的灵感,知识在 这里被赋予想象力的传授。为此,大学既不缺乏相同的观点去抚慰疲惫的心灵,又时常有独树一帜的见解 去刺激缺乏活力的思维。从文化的立场看,运用想象力去获取知识,知识才不会是纯粹的知识。知识作为 个人技能,才能激发创新诉求;作为社会建构,才能引发创新冲动;作为话语叙事,才能充盈创新特质。 运用想象力去辨察事物,事物将不再是纯粹的事物,它被赋予产生丰富思考和进行改造的全部可能。为此, 今天我们感念于大学,不仅仅是因为获得的职业化知识教育,让我们知道许多“是什么?”,而且是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内心深处从此被唤醒的、并且可持续产生的创造性智慧和生活的激情。

  ⑥古往今来,有许多人生理想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理想的正确,而是理想者使用手段的正确。著名教 育家亨利·纽曼早就说过,大学不能保证培养出名人天才,大学训练是达到一种伟大而平凡目的的手段。 正确地运用手段和运用正确的手段抵达理想的彼岸,是大学精神立人的根本。因为比起其他社会机构,大 学是传授人才必需的技术手段的专业领地。然而懂得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去实现人生的理想追求, 又往往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它是使个人成就获得社会本质认可并能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为此今天,我们 感怀于大学,不仅仅是因为人生理想的壮观与崇高,而且是那每一次让我们有可能产生链接理想与现实捷 径的重大发现。

⑦大学,是社会的一面旗帜;大学精神,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圣洁光环;大学精神的文化力量,在她时 时被我们触摸的深层温度的表层,还可以有以下通俗浅显的表达。  

⑧一种特立独行的思想;一种深远巨大的影响;一种兼容并收的氛围;一种穿行时空的光芒:一种刻  骨铭心的境界;一种运行人生的能力;……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大学文化的魅力在予它向每个人传递了文化力量。

  B.不同文化共存相融而绝无替代的必要和可能是因为它们有自身的不同优势。

  C.只是学会勤奋的背诵,拥有惊人的记忆和能够准确地复述前人的思想是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的。

  D.根据赫胥黎的预言,在当代,文化还没有消亡是因为娱乐化时代还没到来。

  E.从文化的立场看,如果不运用想象力去获取知识,知识只是纯粹的知识。

  F.大学精神立人的根本是训练人拥有达到一种伟大而平凡目的的手段。  

13.下列各项不属于大学教会我们的是(3分)

  A.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    

  B.阅读鉴赏的能力

  C.职业化知识

  D.人生理想

 14.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分析作者引用赫胥黎预言的作用是什么?(4分)

                                              

                                                                                              

                                                

 15.根据文章的③一⑥段,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出从文化的角度看,大学究竟教会了我们什么。每一点不超过8个字。  (5分) 

  答: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各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涂黑选做题的题组号(一)或(二)后面的信息点,再作答。不涂的或涂错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18题。

最后一趟生意

  这是一个战火和硝烟密布的国家,有一次轰炸结束以后,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出现在沙

漠上空。  

  哈伊是一个出租车司机,这天正开着他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使,道路的两旁,处处可见

坐满外国士兵的坦克车。哈伊边开车边在心里咒骂: “该死的战争!”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集市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哈伊转头看看驾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让他

感到欣慰,他自言自语的说: “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我把最后一趟生意做完。”

  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旁停着不少坦克,不少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站在路旁。一个外国士兵伸手

示意让他停车,哈伊定了定神,停下了车。这几天,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首都出来,所以现在路上      

除了坦克,就剩下他一辆车了。  

  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有一个为首的,弯下腰,又看了看他,问道: “你从哪来?到哪里去?”  

  哈伊笑了笑,用那士兵能听懂的语言,不太流利的回答:“长官,我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

  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问道:“战争几时才能结束?”    

  “快了,我们的军队很快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神情挺满意,他看到了车里的相框,问:“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大。”    

  哈伊看了看那外国士兵,仍然微笑的回答说:“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了,我不想干了。”

  那个士兵大概是很久都没遇上对他微笑的本地居民了,所以他的心情不错,靠在车窗上,说:“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老,你就可以放心的回来开车了。”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士兵摇摇头,说: “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他忽然想起什么,问:“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你的妻儿呢?”

  哈伊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士兵,还有他身后其他拿着枪的外国人,一字一句地说道:“天堂。”  

  哈伊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因为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间滑落的烟头。  

  然后,哈伊按下了引爆炸弹的按钮。

  注:故事背景为美国入侵伊拉克时期。  

16.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趟生意”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  (4分)

                                               

                                                                                            

                                                                                             

                                              

17.相框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18.你如何看待哈伊的自杀性袭击行动与外国士兵对哈伊的亲切态度?(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1题。 

                  马云的江湖(节选)  上善若水

  1964年,马云出生在杭州一个普通家庭。儿时的他是个顽童,对学习不上心,是老师、同学心目中的 逃课高手。那个时候他痴迷于武侠,尤其是金庸的小说。他梦想里的偶像是《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他觉得“无招胜有招”是一件最拉风的事情。

  他的转变是在进入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之后,从那个时候开始,马云拼命地学起英文来。他想知道,  在大洋彼岸究竟有些什么自己不了解的新奇的东西。然后他在学校当了7年的教师。所有人都认为,这个  曾经是顽童的他开始“改邪归正”,会从事一份稳妥而平淡的工作直到老去,可是,马云心里依旧不能遗忘自己的那个关于“江湖”的梦想。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个投入经商和创业的浪潮里去,他的心里逐渐萌生出一个想法,自己要不要去走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生活之路。他知道,那条路正是他所喜爱的路,尽管险象环生,却无比有趣。

  为此,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开始接一些翻译的工作,并且在西湖发起了第一个英语  角,不过,起初因为名气的原因,翻译社的生意并不是太好。为了能坚持下去,把自己这条江湖路走好,  马云不得不到义乌去背一些小商品回来卖,依靠这个利润来维持翻译社的运营,那段日子是最艰辛的,稍  微犹豫,就可能放弃,可他从未想过回到原来的路上去,哪怕一秒。

  1995年,翻译社终于渐渐做出名气,有人慕名来雇用马云去做一件事一一单枪匹马到美国去收账。收  帐之行,除了惊险外,马云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那就是在西雅图他第一次登录了国际互联网。好奇的马  云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了“chinese”的关键词,但是搜索结果却是一片空白。

  那个时候电脑正在中国慢慢普及,这个没有任何资料一片空白的“chinese”的网络市场会有多大?马  云几乎掩饰不住自己这种发现后的快乐。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他开始飞快地在脑子里  构建自己在这个江湖上的行走蓝图,他似乎都能看到自己最终博得侠士名声时的样子。他找到了自己新的  江湖,他想自己可以在这里做到无招胜有招。  

  回到中国后,他开办了自己的网站一一中国黄页。他选择的服务对象是企业,他觉得,互联网的便捷  性会让它成为企业最好的展示平台。当时公司每个月的利润是700元,费用是200元,马云又一次沦落到  了要砸锅卖铁的地步。这个国内第一企业信息网引起了当时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的注意,他来过玫瑰园小  区,对着几台电脑和十几个人,问马云:“你估计这个公司会做到多大?”

  马云认真地说:“我想,起码市值50亿美元。”  

  马云如今回忆起来说:“张书记当时没有笑,估计是憋住了。但我是绝对有信心的,因为我做的事情我自己清楚,一定会有潜力,有市场!”

  1997年,是中国互联网大热的一年。马云受到邀请,到北方去做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  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当时不少人要他也去做门户网站。

  马云说:“门户现在是有样可模仿,有迹可循,所以大家比拼相当激烈,而我做B2B是无迹可循,是无招胜有招啊!”阿里巴巴时代的马云,是激情而霸气的。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出自于他,意思是,就算面对四十大盗,最后胜利得到宝藏的还是我。  

  到现在为止,马云都觉得激情是最重要的东西。他害怕自己有一天会被琐碎的事情磨灭了创业的激情,  干脆把自己儿时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在他的公司里,有丐帮,有少林,有武当,有黑木崖,这些一个个有  着江湖气息的名称让他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了一段江湖经历。在保证了自己、激情的同时,马云给所有员工的环境也都是一个江湖的环境。阿里巴巴当时给其团队带来的就是愉悦的心情和奋斗的动力。 

  不过,互联网很快迎来了一个低潮期,所有媒体都在报道一一互联网是个大泡沫。“江湖”上一时间开始风雨飘摇,员工们或多或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失去了信心。这时只见马云端上一杯啤酒,坐在会议室里对大家说:“(1)最好喝的啤酒,就是要带着泡沫去喝!”

  好喝的啤酒果然被能坚持的马云尝到,他的阿里巴巴逐渐得到了全球商业机构的认可,一大批名牌企  业在他那里做广告,做主页。在国内,许多原材料企业甚至把阿里巴巴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供货窗口。

  2003年,将B2B(英文Busines s-to-Bus ines s的缩写,指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已经做到炉火纯青的马云投资开设了C2C(英文consumer-to-consumer的缩写,指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的业务,他把这个新  的网站叫做淘宝。如果说过去的阿里巴巴针对的是商业企业,而这次淘宝的客户群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网  络使用者。从B2B到C2C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这无招却创造了他在江湖上的神话。

公司里有人说:“我们做大了,干脆淘宝开始收费吧,凭着交易的费用,我们就能成富翁。”马云的理由是:“(2)要当伟大的淘金者,就不要光看到山边零碎的金子,等你拣满了口袋,那么就等于你放弃了山顶的金矿。”                 (摘自((读者》2008年第3期)

19.马云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锋人物,他的语言却非常有文学色彩。请分别简析文中划横线两个句子的  意思及对表现传主个性的作用。(4分)

                                              

                                                                                              

                                                                                            

                                               

20.作者在文中把马云的互联网事业称为“马云的江湖”,请分析其原因是什么。(5分)  

                                              

                                                                                              

                                                                                            

                                                                                            

                                               

21.马云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请概括原因,并就其中你最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五、本人题2小题,共12分。

22.论坛留言主要是对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焦点新闻人物发表自己的随感。阅读下面的材料,作  为关注时事、牵挂灾区人民的当代中学生,一定想在网上发表你对这件事的感受。请你写一段给这个获  救孩子的感言,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6分)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 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像古人行跪拜礼,身体被压得变形。

  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大约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被救出来 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包裹小孩的被子里,塞着一部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了的短信一一“亲  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写给孩子:                                          

                                              

                                                  

 23.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回答问题。 (6分)

文本框:

 

(1)请为这幅漫画取一个有意味的标题                     (3分)

(2)这幅漫画讽刺了一种                    (的社会现象)(不超过8个字)。(3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渎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把人生比喻为运动会,把抱有不同生活目的、不同追求的人比喻成四种人: 竞赛者、喝彩者、观看者和经商者。对此你有哪些启示?

  要求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袋。

2008届高三测试卷答案语文

 1.C  2.B  3.C  4.D  5.C  6. D  7.D  8. D

 9.(1)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

 (2)①君王的命令不能在中原各国通行的原因,是由于齐国和晋国的缘故。

 ②死者如果有知觉的话,我有什么脸面到地下去见伍子胥!

 参考译文:

  大凡智慧的可贵,责在知道事物的变化。头脑糊涂的君主却不是这样,变化没有发生就一点不知道,变化已经发生,虽然知道又和不知道是一回事。事情有可以失误的,有不可以失误的,如身死国亡这样的事,那怎么容许有失误呢?这是贤明君主重视的,糊涂君主不重视的。不重视,国家怎么会不危亡?

  自身怎么会不遭绝境?国危身困的道理,身死国亡的后果,在于不能预先知道事情的变化,吴王夫差就是这样的。伍子胥不是没有预知事情的变化,规劝(夫差)而不被采纳,所以吴国变为废墟,乃至殃及死去的(祖先)阖庐。

  吴王夫差准备攻打齐国,伍子胥说:“不行!齐国与吴国,风俗习惯不同,言语不通,我们占有齐国的土地不能居住,占有齐国的人民不能役使。而吴国和越国,土地相连,边界相邻,田园交错,连成一片,风俗习惯相同,言语相通,我们占有越国的土地能够居住,占有越国的人民能够役使。越国对于我们也是这样。吴国和越国之间势不两立。越国对吴国来说,好比心腹之疾,虽然没有发作,但它的危害很大而且是在身体之内啊。齐国对于吴国来说,好比疥癣一类的小病,用不着急于把它治好,它不会危及生命。现在放弃越国而去攻打齐国,这好比畏惧老虎却去刺杀大猪,虽然取得胜利,那之后的祸患是无穷的。”

  太宰嚭说:“不行!君王的命令不能在中原各国通行的原因,是由于齐国和晋国的缘故。君王若攻伐齐国而战胜它,调动它的军队来威慑晋国,晋国必然会听从命令!这样一来,君王一举而征服两国,君王的命令必然能在中原各国通行。”

  夫差认为正确,不听伍子胥的话,而用太宰嚭的计谋。  

  伍子胥说:“天要亡吴国的话,就使君王进攻而取得胜利;天要不亡吴国的话,就使君王进攻而不能取得胜利。”夫差不听。伍子胥两手提起衣服,大踏步走出朝堂,说道:“哎,吴国殿堂必定要生荆棘了!”

  夫差发兵攻打齐国,在艾陵交战,大败齐国军队,回来就诛杀伍子胥。伍子胥将死的时候说:“句吾!怎么才能让我用一只眼睛来看越国人进攻关国啊!”于是自杀。夫差就将他的尸体投入江中,挖出他的眼睛,悬挂在东门上,说:“看你怎么能看到越国人进入我们的国土!”

  过了几年,越国向吴国报仇,破坏了吴国的国都,绝灭了吴王的后代,毁坏了吴国的社稷,铲平了吴王的宗庙,夫差自己被擒。夫差将死的时候说:“死者如果有知觉的话,我有什么脸面到地下去见伍子胥!”于是用黑布蒙面而死。  

  10.(1)答案:这首词上片写作者眼前的景色。通过杏花寒、斜月、栏杆、燕子、征雁、画角等意象,表达了思乡怀人的感情。上片勾勒出一幅早春黄昏图,杏花寒、斜月渲染出凄凉的氛围,栏杆、燕子、征雁、画角等意象,引发了游子的思念。

  (2)答案: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与杜甫的《月夜》相同,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写作者眼前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早春黄昏图,渲染出凄凉的氛围,为下片作了充分的铺垫。上片是实景,下片想象幻想的虚景。“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想象此刻在家乡闺中人对作者的思念情形,人在窗前迎风眺望,对这春景洒泪生闲愁;“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联想两人分别时的情形,闺中人泪水盈盈,眉似春山,脉脉含情,难舍难分的样子一直镌刻在游子的心中。  

  11.答案:(1)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2)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3)左右流之。窈窕淑女(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2.答案:C E

   13.答案:D  

   14.答案:赫胥黎预言警告了世人“以娱乐替代求知而会放弃读书”“写书”,文化会走向消亡。因此,读书很重要,而大学正教会了我们怎样读书。引用赫胥黎预言从反面论证了读书的作用及我们应该感恩大学的原因。

  15.答案:①大学教会我们怎样思想;②大学教会我们爱知识及怎样读书;③大学教会我们学会想象;④大学教会了我们实现理想的手段。

  16.一是实指,因为这的确是哈伊作为出租车司机做的最后一笔生意;二是虚指,他是哈伊在人世间最后与入侵的外国士兵同归于尽的行动。

  17.文中三次写到相框,第一次写相框碎了,暗示哈伊的妻子、儿女在战争中被杀:第二次是外国士兵留意到了那相框并提到自己的小孩,说明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是疼爱自己的儿女的;第三次写哈伊“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说明哈伊为替妻儿报仇,已决心赴死。从内容上看,对相框的几次描写,主要是突出哈伊采取自杀性袭击的原因及战争的残酷;从结构上看,是起到线索的作用。

  18.哈伊被迫采取战争的方式来对抗战争,是十分无奈的行为,而个体的力量在战争中也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但当自己的妻儿都保护不了时,爱的精神支撑他成为复仇的使者时,这种力量也不容忽略。外国士兵由于很久都没遇上对他们微笑的本地居民,再加上他们一直以为他们所从事的是正义的事业,所以他们也向哈伊表达好感,但最终却送了命。这正说明战争对两国无辜百姓的伤害有多重,他们面对的都是一场悲剧!热爱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19.句(1)的意思是尽管互联网有泡沫,但我们也要看到其诱人的前景。这句话反映了马云有独到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句(2)的意思是只有懂得舍弃小的利益,才能有大的收获。这句话突出了马云懂得取舍的性格。 

  20.(1)马云喜欢看武侠小说,小说中险象环生却无比有趣的江湖带给马云创业的激情;(2)马云给公司的员工创设了江湖的环境,把武侠小说中的梦想和激情映射在他的公司里。

  (3)借鉴江湖中“无招胜有招”的法则,马云在互联网各个发展阶段中都能超越别人,取得突破。

  21。马云成功的原因有:(1)永远想办法保持自己的激情;(2)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坚持不放弃;(3)有独到的眼光,“无招胜有招”;(4)懂得取舍。

  看法:结合其中的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22.略

  23.(1)答案示例:和我一样(或:独具只眼)  

  (2)答案示例:心理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