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08届第二学期基础知识训练1

2014-5-11 0:11:38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语文第二学期基础知识训练(一)080228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倩影(qiàn) 告罄(qìng) 栉风沐雨(jié) 呕心沥血(ǒu)

 B.框架(kuāng) 确凿(záo) 桀骜不驯(xùn) 从容不迫(cóng)

 C.给予(gěi) 瘦削(xuē) 无济于事(jì) 载歌载舞(zài)

 D.卓越(zhuó) 氛围(fēn) 荒谬绝伦(miù) 味同嚼蜡(jiáo)

2.下列各句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听说我们学校最近有人事变动,主管教学的教务处主任将另有重用。相信这个消息绝非空穴来风

 B.小姐,买一张汤姆汉克斯的巨幅艺术照吧,将它挂在您的卧室里,一定会让你的卧室蓬荜生辉

 C.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你不能理解我们公司的宗旨,那就请另寻高就吧。

 D.他想通过出售这种假冒伪劣产品多挣儿个钱,不料,被有关部门查出,不仅被没收了非法所得,他本人还进了拘留所,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新型激光光动力疗法作为一种精确制导、定向爆破的高科技医疗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许多血管瘤患者解除了“心腹之患”。

 B.今天的青年学生担负着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C.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呢?只要是稍有常识的人,就不会对此提出异议。

 D.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上,我曾一度徘徊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因为听说学理科大学毕业后更有机会到国外去发展。

4.、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本书记载了陈毅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业迹,刻划了他可敬、可爱的形象,再一次激起了人们对这位革命前辈的深切怀念。

 B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然而由于争权夺势,曹丕不是竟然依仗权势,威逼曹植,要他在七步之内吟成一首诗,否则便"决不姑恕"。

 C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许多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去世后,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是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D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以为是正确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携书单来到购书中心,按图索骥,终于买到女儿需要的教材。

B.其实,对于孩子的睡眠问题,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看,还是从社会的呼声看,早已引起了足够的关注。

C.中国斯诺克神奇小子丁俊晖虽然再次无缘世界锦标赛决赛,但他的防守控制能力和坚韧意志均有较大提高,相信明年他一定会美梦成真。

D. 倡导并鼓励多写多演现代戏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否则,不写不演现代戏,就难于抵制一些不健康的甚至低级庸俗的东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花卉)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作者)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

12.下面各项是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文中所说的趣味是指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B.中国咏花诗词反映人生,但它是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直接表现的。

C.表现主观感情的创作是欣赏自然的活动,不过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

D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属于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花卉)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

E.因为创作中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的规律,故而我们欣赏那些状景诗词时,较容易得到美的享受,如食雅梨,入口便化。

F.创作的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符合人们欣赏时直接感知形象的需要。

13.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吟之未终,皎然在目的艺术效果。

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惟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

C.范成大舍其形而摹其神的《霜天晓角》脉脉花蔬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D.戴叔伦的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14.本文作者把中国咏花诗词大致分成两类,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两类诗词的特点,并依据文意简要说明读者在欣赏这两类诗词时的不同方法。(5分)

15、下面两句写花的诗词分别属于文中所说的哪一种创作层次,请简要分析。(4分)

1)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杨显志《临江驿潇湘秋雨杂剧》(2分)

2)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2分)

 

 

 

 

 

 

 

 

 

 

姓名      座号      班级     

题号

1

2

3

4

5

12

13

答案

瓷都中学高三语文第二学期基础知识训练(一)答案

1.D/A项“栉风沐雨”的“栉”读zhì;B项“框架”的“框”读kuàng;C项“给予”的“给”读jǐ。

2.B/A项:“空穴来风”比喻传言不是完全没有来由的。使用恰当。B项:“蓬荜生辉”表示因别人来访或得到别人诗文书画等赠品而感到荣幸。谦词,用在此处敬谦失当。C项:“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思想主张不一样,就不必在一起商议。D项:“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3.A/B项成分残缺,应在“强国”后补上宾语“的重任”。C项多重否定失当,应删除“不是”。D项句式杂糅,要么说“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要么说“在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上”,不能杂在一起说。 4. B(A,要表达的意思是缺点难免,结果表述为没有缺点难免了。C,主语残缺。D, "花园"应和"天山" 相比。)  5A(B缺主语,应去掉“对于”;C搭配不当,“意志”与“提高”不能搭配;D重复赘余,“否则”与“不写不演现代戏”语意重复。)

二、阅读

12. DF  A.搞错了主体对象(不应是咏花诗词)。文中所说的“趣味”是指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B 不是直接表现,是曲折表现。C.不是“欣赏自然”,而是“感情物化” E.因果不当。

13. A【解说】 A项属于“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并非“‘传神’地再现”。

14.(1)物境(形似)/ 传神(神似)(2分)

(2)直接感知形象/通过联想来意会(需要沉潜涵咏,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3分)

15(1)句属“物境”,直接描写菊花的色彩、形状,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菊花的形象;2分 (2)句属神似,诗人用拟人手法写海棠不惜胭脂妆容,独立雨中,读者可以想象海棠在雨中卓然独立,婀娜多姿的形态。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