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语文五月第二次压轴考试

2014-5-11 0:11:38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语文五月第二次压轴考试

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本卷1—12题为选择题,共36分;13—23题为非选择题,共114分。请把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卷上所指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憔                    翡    心力交

B.惭        围      赠      乏    振聋发

C.陌       徙      维      蹁    旗取将

D.干       家      弹     算    放浪形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告罄    捅漏子      恣意妄为    翻手为云,复手为雨

B.撕杀     大路货      再接再励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

C.针贬     座佑铭    划地为牢   视而不见,听耳不闻

D.辑私    破天荒    郑重其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中国步手枪射击队奥运选拔赛开局阶段,枪手们的成绩差强人意;在选拔赛进入中段后,队员们开始争相展现自己的实力,陕西小将郭文珺和来自江苏的张鹏辉双双打破世界纪录。

B.数十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把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心空前地凝聚在一起,华夏儿女风雨同舟、共赴危难,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弘扬和光大。

C.科学家借助卫星图像证实,位于南极洲西部地区的威尔金斯冰架突然崩裂,一块面积相当于7个美国纽约曼哈顿区的400多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科学家解释说,气候变暖首当其冲

D.“水立方”这座由港澳台同胞等捐助的现代水乐园,已被英美建筑师评为“21世纪十大现代建筑之一”,外表美轮美奂,内部更是处处体现高新技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老师在讲评试卷时告诉我们,出现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运用得不熟练所造成的。

B.本届青歌赛原生态决赛中,我省土苗兄妹的《吊灯笼》、巴东《撒尔荷》双双晋级,成为参赛入围人数最多的团队。

C.令两会代表不解的是,医疗保险改革,“既要让人看得起病,又要控制不必要的医疗开支”,目的如此明确,为什么有关领导会感到方向不清呢?

D.铁路部门出巨资在北京、上海、郑州、武汉、长沙等中心城市间开行45对中长途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快速列车,不仅为了社会效益,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铁路部门的经济效益。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  )

A.4月18日,音乐剧《音乐之声》将在江城上演。昨日,剧中女主角“玛丽亚”和修女嬷嬷的扮演者来汉与喜欢这部音乐剧的观众见面。

B.投资26.6亿元的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以东湖为中心,连通东湖、沙湖、杨春湖、严西湖、严东湖、北湖6个湖泊(水面面积62.6平方公里),并与长江通连,构建生态水网湿地群,江湖相济,死水变活。

C.昨日,青海省博物馆馆藏的232件(套)明清时代文物,与武汉观众见面。此次展览名为《雪域明珠——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展》,是武汉博物馆本月免费开放后引进的新展,将持续至5月10日。(每周五闭馆)

D.央视文艺中心主任朱彤解释道,之所以如此安排,主要目的是提升青歌赛的综合素质、考试总体水准和品位、同时期望参赛选手能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中国嫦娥启程奔月

  嫦娥一号由结构,热控,供配电,制导、导航与控制,推进,数据管理,测控和数据传输,定向天线以及有效载荷等九个分系统组成。其中有效载荷搭载8种共24台件月球探测仪器,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任务,其他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的保障系统。

与一般的人造地球卫星只需同时进行两体定向不同,嫦娥一号的探测目标是月球,所以不仅要保证其所携带的科学仪器对准月球,星上的太阳电池翼对准太阳,同时还应将它的定向天线对准地球,从而使嫦娥一号在环绕月球的过程中,在限定时间内把自身工作状态的信息和科学仪器的探测数据及时发回地球。由于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空间位置随时都在改变,而且比较复杂,三体定向技术上的难度很大。经过反复研究,最终采取三轴稳定的姿态控制方式,以满足遥感探测的需求。

经过研究发现,月球在短波谱段辐射比较均匀,这表明如果观测月球的紫外谱段,月面明暗反差会有所改善,也就是说能够“看”清楚月面大部分的地形地貌。因此,嫦娥一号采用紫外敏感器作为眼睛盯着月球,一旦发现嫦娥的正面不对着月球,就会随时作出调整。

当嫦娥一号绕月正常飞行时,其太阳电池翼吸收阳光。当嫦娥一号飞行至地球的背阴面时,由于经历的时间较短,其热控制分系统能够根据之前收集的热量进行适当调整。当卫星进入月食环境后,真正考验热控制分系统的时刻到了。由于须经历长达5小时的寒冷环境,科研人员在热控制分系统中采用了导热管技术,这种特殊导热管可以把发热量大的仪器的热量传导到不发热的仪器上,使冷热面的温度得以均匀化。当用蓄电池给嫦娥一号提供能源时,其产生的多余热量可以通过导热管散布到卫星的各个面,这就使蓄电池的温度得以控制而正常工作。

  嫦娥一号搭载了一台CCD立体相机和一台激光高度计,联合完成绘制月球立体地图的任务。月球南北纬70度以上的南北极地区光照较弱,立体相机很难得到清晰的图像,但激光高度计在南北极的探测点足够弥补了CCD相机的不足,从而就能获得覆盖整个月球的地形图,包括人类探月活动从未涉及的月球两极区域 。迄今为止,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等从未在探月过程中使用过可以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和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微波遥感技术,所以嫦娥一号上的微波探测仪是世界上首次在探月卫星上装载的微波遥感装置,以实现对月球表面更为细致深入的探测。为了能够接收从遥远的嫦娥一号上传来的探测数据,地面系统建设了两座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空间探测地面站,即密云地面站和昆明地面站,拥有我国目前口径最大、接收能力最强、能够完成深空探测卫星数据接收任务的50米天线和40米天线。通过这两个天线接收嫦娥一号发送回来的所有探测数据。

  嫦娥一号特意携带了30首由公众投票选出的中国乐曲如《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不忘向人间播放这些优美的旋律。不过这些乐曲信号不能直接听到,只有通过地面应用系统接收、处理,我们才能够清晰地欣赏到这些从嫦娥一号传来的天籁之音。

                      (摘自《科学世界》2007年11期)

6.下列对“嫦娥一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一号由九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主要都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任务。

B.嫦娥一号采取三轴稳定的姿态控制方式,使嫦娥一号在环绕月球的过程中,在限定时间内把自身工作状态的信息和科学仪器的探测数据及时发回地球。

C.嫦娥一号的热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导热管技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D.嫦娥一号采用紫外敏感器来观测月球的紫外谱段,以便随时对自身的位置作出调整。

7.依据原文,属于嫦娥一号最关键技术的应该是(  )

A.微波探测仪                        B.热控制分系统的研制

C.三体定向                         D.激光高度计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其他人造地球卫星一样,嫦娥一号在三体定向技术上遇到很大难度。

B.以往人类探月活动从未获得过覆盖整个月球的地形图。

C.热控制分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嫦娥一号在月食环境中保持温度平衡。

D.由于从未装载过微波遥感装置,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对月球表面的探测始终未能进行。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采用的是紫外敏感器,嫦娥一号会将月面的地形地貌完整地传达到空间探测地面站。

B.在探月过程中使用可以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和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微波遥感技术,将使嫦娥一号获得许多人类以前从未获得过的月球信息。

C.九大分系统使嫦娥一号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分系统就象人体的“五脏六腑”一样,缺一不可。

D.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也加入到世界新一轮的探月热潮当中来,是因为探月的意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月球的考察,它同时还具有重大的技术、政治、军事意义。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广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王安石

苏君讳安世,字梦得。其先武功人,后徙蜀,蜀亡,归于京师。今为开封人也。庆历五年,河北都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信都欧阳修以言事切直,为权贵人所怒。当是时,权贵人连内外诸怨恶修者,为恶言欲倾修,锐甚。天下汹汹,必修不能自脱。苏君卒白上曰:“修无罪,言者诬之耳。”于是权贵人大怒,诬君不直,使为殿中丞、泰州监税。然天子遂寤,言者不得意,而修等皆无恙。苏君以此名闻天下。嗟乎!以忠为不忠,而诛不当于有罪,人主之大戒。然古之陷此者相随属,以有左右之谗,而无如苏君之救,是以卒至于败而不寤。然则苏君一动,其于天下,岂小也哉?苏君既出逐,权贵人更用事,凡五年之间再赦而君六徙,东西南北,水陆奔走辄万里。其心恬然,无有怨悔。遇事强果,未尝少屈。盖孔子所谓刚者,苏君矣。

苏君之仁与智,又有足称者。尝通判陕府,当葛怀敏之败,边告急,枢密使取道路戍还之卒再戍仪渭,于是延州还者千人至陕,闻再戍,大怨,即讙聚谋为变。吏白闭城,城中无一人敢出。君徐以一骑出卒间,谕慰止之,而以便宜还使者。戍卒喜曰:“微苏君,吾不得生。”陕人曰:“微苏君,吾其掠死矣。”有令刺陕西之民以为兵,败亡者死。既而亡者得,有司治之以死,而君辄纵去,言上曰:“令民以死者,为事不集也。事集矣,而亡者犹不赦,恐其众相聚而为盗。惟朝廷幸哀怜愚民,使得自反。”天子以君言为然,而三十州之亡者皆不死。其后知坊州,州税赋之无归者,里正代为之输,岁大家数十。君钩治使归其主。坊人不忧为里正,自苏君始也。

选自《王安石散文集》,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为殿中丞、泰州监税        绌:降职

B.盖孔子所谓刚者,苏君矣       殆:大概

C.于是权贵人大怒,诬君不直      以:拿、用

D.里正代为之输,岁大家数十      弊:弊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君“仁厚”和“智谋”的一组是

A.①其心恬然,无有怨悔          ②遇事强果,未尝少屈

B.①惟朝廷幸哀怜愚民,使得自反      ②以便宜还使者

C.①修无罪,言者诬之耳          ②坊人不忧为里正

D.①水陆奔走辄万里            ②天子以君言为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安世面对权贵人对欧阳修的诬陷,敢于仗义执言,最终使天子醒悟,欧阳修也死里逃生。

B.苏安世在被贬逐后的第五年,天下再次大赦,但苏君却已是六次被贬,东西南北,水程陆路东奔西走达到万里。他的内心恬然安然,没有怨恨后悔。

C.在士卒相聚造反,官吏吓得白天紧闭城门,城中没有一人敢出来走动时,苏君从容地单骑走到士卒中间,劝止他们造反,并且随机应变打发了使者。

D.做坊州知县时,苏安世能够革除积弊,使得“坊人不忧为里正”,显示了他的高才。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当是时,权贵人连内外诸怨恶修者,为恶言欲倾修,锐甚。(4分)

译文:                                    

(2)然天子遂寤,言者不得意,而修等皆无恙。(3分)

译文:                                    

(3)既而亡者得,有司治之以死,而君辄纵去(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不 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本诗写于作者客居成都的初期。李生指李白。匡山指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四川绵竹。此时李杜二人已有十五年未见面了。

(1)诗中描写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作出分析。(4分)

答:                                     

                                       

(2)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本诗在抒情方式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5.填空(6分)

(1)《西厢记》长亭送别时所渲染的秋景图是“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劝学》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阿房宫赋》中叙述陈胜、吴广等起义一举毁灭秦王朝的语句是“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迟迟不出场的诗句是“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 “唐初四杰”之一的   写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既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的最远处,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视野中最高的天顶;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就是    的原型。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秃 的 梧 桐

                     苏雪林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些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作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碑。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两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上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风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地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6.开头说,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惋惜地认为“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请叙述这样说的理由。(4分)

  答:                                          

                                            

17.“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和人们的认识不同,作者的依据何在?(4分)

  答:                                         

                                             

18.(1)从文题看,“梧桐是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但作者写到秋风中的其他植物,有什么作用?(2)通观全文,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这些材料的?(6分)

 (1)作用:                                        

 (2)线索:                                       

19.这篇散文,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请选取文章所具有的某一方面的特点,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六、(12分)

20.平衡的膳食结构什么样?最近,卫生部委托中国营养学会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出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见图),指导中国人合理膳食。请概括说明宝塔的内容(不超过60个字)(3分)

注:宝塔中的数字为每人每日摄入量,答案不需要列举数字。

答:                          

                                        

                                           

21.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两个《边城》中的人物,字数不要求完全相同。(4分)

水是沈从文作品中温柔的部分。他自幼便陶醉在对于水的联想之中:“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考,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小说《边城》中沅江流域的水手箱子岩下划龙船的汉子                                                  ,无不与水结缘。

22.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成功跨入深空探测的新领域,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开始成为现实。请根据相关资料和实况提示,写一段广播稿。要求:(1)想象合理;(2)语句连贯,语言富有表现力;(3)符合广播稿的特点;(4)不得少于80字。(5分)

【相关资料】

(1)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位于群山深处的山谷里。

(2)除位于北京的飞行控制中心和位于西昌市内的指挥控制中心外,青岛、厦门、喀什还设有测控站,太平洋上有两艘“远望号”测量船,北京、上海、昆明、乌鲁木齐还有首次在航天器测控中引入的4个大型天文射电望远镜。

(3)搭载“嫦娥一号”卫星的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实况:“……5、4、3、2、1!”“点火!”轰!)                  

                                       

                    (实况:火箭飞行时发出的轰鸣声)                                             

                                       

                                       

(实况:“发现目标!”“跟踪正常!”“星箭分离!”)                 

                                       

                                       

(实况:欢呼声、鼓掌声)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灿烂的阳光可以驱走自然的黑暗,心灵的阳光可以扫除心房的阴影。人应该保持心灵的快乐。快乐是一种心情,快乐是一种修养,快乐是一种境界。

请以“心灵快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 (都念kuì;A依次为cuì  cù cuì cuì cuì; C依次为qiān qiān xiān qiān    qiān;D依次为hé hé  hé  hé  hái)

2. C  (应为“针”“座铭”“地为牢”“听不闻”。A项中应为 “捅子”“手为雨”,B项中应为“杀”“再接再”“各表一”, D项中应为“私”)

3.C(“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这里是要表达气候变暖是“罪魁祸首”,与语境不符。A“差强人意”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这里是与选拔赛中段的良好成绩比较而言的,符合语境。B“风雨同舟”,比喻共同经历患难。D“美轮美奂”,形容房屋建筑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4.C(A句式杂糅,应删掉“所造成的”;B搭配不当,应在“成为”前加上“由他们所代表的湖北队”;D成分残缺,应在“重要的目的是”后加“提高”一词。)

5.D(第二个顿号应该改成逗号。)

二、(12分)

6.A(应该是: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任务,其他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的保障系统)  

7.C(只有实现三体定向,才能有正确的飞行方式,才能保证星体上安装科学探测仪器的一面始终朝向月球,满足遥感探测的需求,进而开展正常的工作)

8.B(人类探月活动从未涉及月球两极区域, 所以从未获得过覆盖整个月球的地形图。A项与原文“与一般的人造地球卫星只需同时进行两体定向不同”的说法不符;C项说法不全面,它还要解决飞至地球背阴面时的温度平衡问题。D项应为美国、欧洲等未能对月球表面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探测)

9.A(应为能够“看”清楚月面大部分的地形地貌)

三、(9分)

10.D(弊:败落,败坏)

11.B

12.B(原文意为“一共在五年之间,大赦两次而苏君却六次被贬”)

四、(24分)

13.(10分)(1)在这个时候,当权者联络朝廷内外怨恨欧阳修的人,制造谣言想搞垮欧阳修,声势很大。(“怨恶”1分,“为恶言”1分,“锐甚”1分,句意1分。)

(2)然而天子终于醒悟过来,诬陷者没有得志,而欧阳修等人都平安无事。(“寤”1分,“得意“1分,句意1分。)

(3)不久,有些逃跑的人被抓了回来,官吏判他们死刑,但是苏君立即把他们放走了。( “亡者”1分,“治之以死”1分,句意1分。)

14.(8分)(1)诗中的李白是一个怀才不遇、纵酒销愁、飘零抑郁的诗人形象。(2分)“敏捷诗千首”与“怜才”一句说明了李白的才情。“佯狂”与“酒一杯”写出了李白内心有无限悲愤,外在的痛饮、狂放不羁不过是他内心痛苦的另样表现。“世人皆欲杀”、“飘零”写出了李白无人理解的孤寂和生活上的艰难。(2分)

(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深的同情和牵挂,希望李白能在晚年回到四川,过上安稳的日子。(2分)在抒情方式上最大的特点是直抒胸臆,质朴自然的语言,看似平常,却最能表达深厚真切的情感。(2分)

15.(6分)(1)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戍卒叫,函谷举/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王勃 保尔·柯察金

五、(18分)

16.(4分)①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②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各2分)

  17.(4分)①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②虽然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各2分)

 18.(6分)(1)作用:①渲染花木生长的肃杀严酷的环境,衬托秃的梧桐的傲然挺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②使秃的梧桐体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在周围环境中有了普遍意义,从而拓展和升华了文章中心。(各2分)(写其它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给4分;只答“衬托”或“深化中心”,缺乏分析,给2分)

(2)线索: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2分)(答“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或“以作者的感情发展为线索的”给1分)

 19.(4分)从以下几个方面的任何一方面分析都可以。①托物言志。赋予了梧桐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生命力,揭示了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②欲扬先抑。作者一开始先极力描写梧桐濒临枯死的状态,以及恶劣的环境,“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在这种状态下,梧桐居然透出许多绿叶,突出了梧桐顽强生命力这一主题。③侧面衬托。作者为了把主题表现得更深广,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像空间,除了正面歌颂梧桐外,还从侧面烘托梧桐的顽强生命力。“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但它们最终都禁不住西风而“瑟瑟地悲叹”,跟乐观坚强的梧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一次歌颂了梧桐的顽强。④运用类比。挣扎在荒草里的大理菊、早枯萎了蔓的牵牛花,还有连理花、凤仙花都在冷冷凉露中顽强地活着,开出花朵来,显示出生的力量,作者歌颂它们,其实也在歌颂梧桐,使得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意义。⑤首尾呼应。开头借路人发出的惋惜声落笔,“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结尾再次写人们的惋惜,“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回应开头。但作者并未就此结束,一句“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即使这株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六、(12分)

20.(3分)宝塔分五层,利用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谷类薯类、蔬果类、肉蛋类、奶豆类和油盐等食物在每日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指出分五层1分;“谷类薯类、蔬果类、肉蛋类、奶豆类、油盐类”列举顺序不能颠倒或打乱1分;“所占比重”1分。句子不通顺扣1分)

21.(4分)示例:茶峒渡口(酉水河边、白水河边、碧溪岨边)撑渡船的爷爷 , 碧溪岨边情窦初开的(清纯美丽的)翠翠 , 碧溪崖上月夜唱歌的傩送 , 为情所困外出闯滩的天保 。(每句2分)

22.(5分)示例:(实况:“……5、4、3、2、1!”“点火!”轰!)一声令下,操作手果断地按下红色“点火”按钮。数秒钟之后,烈焰四起,声震山谷。(实况:火箭飞行时发出的轰鸣声)长三甲火箭如一条白色的巨龙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很快钻入云层;隆隆巨响在天地间回荡。(实况:“发现目标!” “跟踪正常!”“星箭分离!”)与此同时,位于西昌市内的指挥控制中心大厅内灯火通明,回荡着来自各个测量站点和“远望号”测量船的报告声。显示屏上,上百个显示装置闪现着火箭的飞行轨迹。(实况:欢呼声、鼓掌声)当卫星成功入轨的消息从北京飞控中心传来时,指挥控制大厅内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参试人员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有的留下了喜悦的泪水。

(第一处可侧重写发射时的声音, 1分;第二处可侧重写火箭飞行之形,1分;第三处可侧重写指挥控制中心大厅内和来自各个测量站点和“远望号”测量船的报告声以及显示屏上显示火箭的飞行轨迹,2分;第四处可侧重写人们的反应。1分)

七、(60分)23.(60分)(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苏君讳安世,字梦得。他的祖先是武功人,后来迁移到蜀地,蜀国灭亡后,划归京城,现在是开封人。庆历五年,河北都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信都欧阳修因为议论国事恳切直率,被当权者所恼怒,在这个时候,当权者联络朝廷内外怨恨欧阳修的人,制造谣言想搞垮欧阳修,声势很大。天下议论纷纷,以为欧阳修必定不能脱离干系。苏君最后报告皇帝说:“欧阳修无罪,说那些话的人是在诬陷他。”于是掌权者大怒,以不公正诬蔑苏君,降他的职让他去任殿中丞、泰州监税。然而天子终于醒悟过来,诬陷者没有得志,而欧阳修等人都平安无事。苏君因此名闻天下。啊!把忠诚的人当作不忠诚的人,而诛杀没有犯死罪的人,是天子特别应该当心的。然而古时候的人君蹈此覆辙者接连不断,因为有左右小人的谗害,而没有像苏君这样的人救治,因此最终导致败亡而不能醒悟。那么,苏君的这一举动对于天下的影响,难道还小吗?苏君被贬逐以后,治权者轮换着掌握大权,一共在五年之间,大赦两次而苏君却六次被贬,东西南北,水程陆路东奔西走就达万里。他的内心恬然安然,没有怨恨后悔。碰到事情仍然刚强果敢,没有丝毫的屈服。孔子所说的刚毅,大概指的就是苏君这类人吧。

苏君的仁厚与智谋,还有足以称道的。他曾经为陕府的通判官,当葛怀敏失败的时候,边境告急,枢密使命各路防守期满应还家的士卒继续驻守仪州、渭州,于是延州还家的士卒上千人回到陕府,听说要再驻防,非常怨恨,就齐声吵闹聚集在一起商量要反抗。官吏吓得白天紧闭城门,城中没有一人敢出来走动。苏君从容地单骑走到士卒中间,劝止他们造反,并且随机应变打发了使者。士卒们高兴地说道:“没有苏君,我们就不能活命了。”陕府的人说:“没有苏君,我们大概就会因掳掠而死了。”有命令征召陕西的百姓去从军,逃跑的人要处以死刑。不久,有些逃跑的人被抓了回来,官吏判他们死刑,但是苏君马上把他们放走了,向皇帝报告说:“判处人死罪,是因为事情没有办妥。现在事情已经成功了,而逃跑的人还是不予赦免,恐怕他的同伙互相聚在一起做强盗。希望朝廷怜下等平民,使他们能够自己改过。”天子以为苏君的话是对的,因而三十州逃跑的士卒都没有被处死。以后做坊州知县,坊州税赋收不上来的部分,原先都是里正个人代为交纳,每年使几十户大户人家倾家荡产。苏君改变了管理方法使这部分赋税归还其主,坊州人不担心做里正,是从苏君做知县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