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语文复习测试题2

2014-5-11 0:11:39下载本试卷


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既使   乐此不疲    撩开    丁是丁,卯是卯

  B.事由   功败陲成    面事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撰文   前拒后恭    搭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D.陷阱   眉清目秀    谙熟    冒天下之大不韪

2.依次填入下列横肉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过了许多许多年,人们还是常常追溯那个    的故事,不能忘怀那些善良的人们。

②想要写好文章,必须认真观察思考生活,在脑子里建立一个   丰富的素材仓库。

③“村村通”工程,大大改善了山区的交通状况,    有力地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A.长远  储藏  进而  B. 久远  储藏  从而

C.长远  蕴藏  从而  D.久远  蕴藏  进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于“无人监考”的建议,同学们见解不一,议论纷纷,无所适从,学生会准备组织大家认真讨论一下。

B.要多观察,勤思考,精心构思,要不然,你以为一写就能写出洋洋万言,落笔时便又有空洞无物之感了。

C.他在想心事,他不知道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把他的心事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让大家能够理解他,原谅他。

D.他这个人心直口快,嘴上没有把门锁,刚才的话也是想什么到就说什么,言不由衷,你可千万不要介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当时,人们对空间和时间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是空间和时间是无限可分的;二是空间和时间是由不可分的小段组成的。

B.山东省提出“抬龙头,摆龙尾,全身动”的经济发展战略,旨在建设海上山东,促进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全面发展。

C.杨绛先生写的《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杰出长篇小说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D.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这个现实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受“纬向环流”影响,进入10月份以来我市缺雨,据气象部门测算,创1961年以来同时期的历史纪录。

 B.公路、铁路、民航等部门,挖掘运输潜能,合理安排运力,确保春运畅通,确保不出现旅客滞留现象发生。

 C.昨日,市政府通报了25处污染源和87处垃圾死角,并对此问题提出明确要求,“谁污染就追究谁的责任”。

 D.是牺牲环境发展经济,还是争取发展经济和环保双赢,这是关系到保证我市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部不变。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度的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比,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节选自冯骥才《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6.从原文看,下列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民俗方式

   B.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的传统精神

   C.一种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D.一种文化形态和历史精神的体现

   7.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况的一项是

   A.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几乎一模一样

   B.商品经济时代的城市文化造成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变异

   C.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许多民间艺术转化为旅游对象

   D.认真开展原生态民间艺术的普查与记录已迫不及待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的改变,终将导致民间艺术的消亡

   B.古老文化的原始形态保护得越好,民间艺术越能得以延续

   C.为了保护民间艺术,应当禁止将民间艺术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D.加大旅游经济投入,将改变旅游业中民间艺术严重变异的状况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胡励,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励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励操笔立成,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育之,自是学业日进。昉尝谓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里,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何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励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①上游,称其程文为“元化格。”

皇统初,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励性刚直无所屈。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砺欲就坐,桢责之,砺曰:“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桢曰:“汝他日为省吏当何如?”砺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桢壮其言,改谢之。

改同知深州军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砺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飞语曰:“某日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海陵问其故,砺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砺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②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悼惜之。年五十五。

(《金史》卷一百二十五)

注:①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②扈从:随从护驾。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日必将名世         名:闻名

B.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   直:通“值”,报酬

C.桢壮其言,改谢之       谢:道歉

D.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竟:竟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定之学校河朔冠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其旧劳,故使卿副之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励知弊,悉罢去       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D.朝服跪,见君父礼也     择师教之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胡砺性刚直无所屈的一组是()

①砺操笔立成   ②砺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 ③砺知其弊,悉罢去。  ④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⑤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 ⑥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砺从小就喜爱学习,后来得到韩昉的帮助,同韩昉的儿子在一起接受教育,进步很快,天会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

B.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设宴,斥责胡砺就坐不懂礼法,胡砺认为自己是政府官员,同时又是今天宴会的宾客,理当就坐。

C.胡砺任深州军州事期间,将各县按例设置的弓箭手全部免除不用,每年为老百姓减轻钱币五千余万的经济负担。

D.刑部侍郎白彦恭的官职虽然比胡砺低,但因为他过去的功劳,被任命为宋国岁元使,胡砺做他的副手。

第Ⅱ卷(共114分)

四、(21分)

1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励操笔立成。(3分)

 

 ②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4分)

 

 ③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②飞球:杨树籽

  (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

 

  (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及至始皇,                    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

  (2)二十四桥仍在,        。念桥边红药,    。(姜夔《扬州慢》)

    既自以心为形役,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五、(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

待月黄昏后

江文湛

  待月黄昏后的心情使人觉得时间是漫长的,应约的人又是那么的姗姗来迟,及至相见又会忘却了时间,欢娱夜短期盼天长我在终南山种梅花已有数百株,每年待梅花发,那正如待月黄昏后的心境

古有以梅为妻的雅人,那叫梅妻鹤子。可以想见,在那枝柯横斜、梅瓣纷扬的梅林中,伴着闲鹤,呼吸着香韵宜人的清气,超凡脱俗,不娶也罢。我想那雅人在同梅的朝夕相处中悟到了清幽、高洁、素雅、疏狂的梅品,能以梅为妻,那妻也定是:温慧、娴雅、清和、率真的至美佳人了。

相传唐以前秦中渭水多竹,终南盛梅。而如今,终南寻梅却是桩难事了,人们甚至认为秦岭非梅花之乡。抱着试试的态度,我于终南别墅种梅已有五载,经年培育,居然奇迹般长势拙秀,花发弥狂。为此,每年从二月始,我会厮守着终南别墅中的梅树,天天亲望,日参数巡,直到落缨缤纷,怅然若有所失。

梅树坐花当在腊月,草籽般的花芽密密地布满了枝桠。然后经冬数九,霜雪酷寒,似漫漫无期;三九过后,苦寒中的梅花已开始了萌动,那着花的弱枝亦会几经霜寒变得纵横穿插、多姿多态。此时我也进入了待月般的心境。欢娱夜短期盼天长这是一种时间的相对论,谁能将美好留住,久久浸淫于欢娱而不觉度日如年?又谁会将短暂的欢娱延长如年地度日?

立春以后的梅树,也像人一样知觉到春光即临。遇睛空万里,暖洋洋地享用着可爱的日光;遇阴风雪霜,则默默地呈受着严寒,那如麦籽般的花芽会静静地随着寒风摇曳,隐忍着,积蓄着万种风情伺机待发。雨水过后我越发往园子里跑得勤了。清晨从床上爬起来就奔向园子,午间会端上老碗,将午饭吃在梅枝间。一日我去城里办事,三五日后事毕我急急入山,急忙地奔到梅间,忽见那如豆的花苞疏疏密密的花苞已如豆了,从此这如豆的花蕾牵魂似的竟使我食不香、坐不宁,真可谓“为爱梅花月,经宵不肯眠”。  

每逢此季,气候常有不测,前年的春天山杏伴着梅花竞相开放,满园春色,心也雀跃。突然一场呼啸的寒风,山中居然飘起的大雪。暗雪萧萧,经寒漫漫的机遇使我目享梅将雪共春的佳境,白梅与雪不辨,绿梅寒蕊冷香,而被雪掩映的红梅则如美人额上的血痣,荒寒一点红,足以酬天地,一夜的风雪直显出了玉骨冰心的梅品。相形之下杏花就惨多了,虽然我连夜给它包上防寒外衣,当年杏子还是颗粒无收。今年梅杏竞春的季节又来到了,我又真个地操起心来,每日晨起,必定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心情也像天气一样时阴时阳、时欢、时郁,这样的心境在一两月中度过,多么美好的时光竟变得漫漫、悠长了。

待真的花季到来,你眼巴巴地瞅着那一树树的繁花转瞬间落缨而去反倒使人惆怅起来。板桥有诗:留春不住由春去……明岁早些来,烟花待剪裁。……”

16.文章开头说“我在终南山种梅花已有数百株,每年待梅花发,正如待月黄昏后的心境。”文中哪几处体现了作者“待梅花发”如同“待月黄昏后”的心境?(6分)

17.文章第四自然段说,“欢娱夜短”、“期盼天长”这是一种时间的相对论,从心理角度看,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6分)

18.文章第六段是如何描写梅杏竞春的景象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外?(6分)

19.文章结尾引用郑板桥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六、(11分)

20.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4分)

    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墩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正确排序是:                

21.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许,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她像一支“飞天之箭”带着中华民族美丽的梦想和良好的祝愿奔向广寒宫,她展示和见证了一个迈向创新型国家的坚定脚步,托起中华民族腾飞的梦想,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请你写一副对联表达祝贺和赞美。(3分)

  举例:

    ①嫦娥带笑飞天去;华夏挟威傲世来。

      ②寰宇无云,为嫦娥让路;苍天有月,给华夏执灯。

22.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这幅漫画的含义(30字以内)。(4分)

  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漫画的标题:(2分)              

漫画的含义:(2分)              

七、(60分)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那大锁就啪的一声开了。铁棒奇怪的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啊!”

2.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我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 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

3.以“目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注意:

(1)将第一个题目自行命题,写出开头,必须得出观点。(100字之内)

(2)将第二个题目自行命题,写出开头和结尾,写一段运用事例的论证,明确写作主旨。(300字左右)

(3)对第三个题目写出详细的提纲。包括题目、观点、篇章结构和论据。

附加题:

1、为了更有力的突出表达效果,请将下面一段文字中划线部分改成以“如果……就……”为关联词的否定句。(3分)

美国要求中学生阅读38部课外名著,其中有莎士比亚剧作,也有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只有阅读中外名著,才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进步。

改写:                                   

                                     

2、采用下列句子中“当×××说……,我懂得了……”的句式,造两个类似的句子。每个句子不超过30字。(5分)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                                  

                             ;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协调一致,使句子富有气势。(只填序号)(3分)

74年前的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①中华民族步入无边暗夜, 亿万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14年的浴血奋战,14年的饱受凌辱14年的流血牺牲14年的奋起抗争,我们终于胜利了。

答:                      

4、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3个短句。(4分)

  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答:①                                    

                                  

                              

第六周周测答案

一、

1 D(A.既使——即使 B.功败陲成——功败垂成: 面事——面世、面试、面市C.前拒后恭——前倨后恭)

2. B。长远:时间长。用于现在至将来的时间。久远:时间长。可用于过去和将来。注意“久”字。储藏:保藏、存放。储,存放。蕴藏:积蓄而未显露或未发掘的。蕴,包含、蓄积。进而:连词,表示进一步的行动。从而:连词,表示进一步的行动或结果。

3.C(A“无所适从”,形容不知依从谁的话好,不知该怎么办。“适”,去、到。“从”,跟从。应该用“莫衷一是”,形容无法判断是非好坏。“衷”,折中、决断。“是”,正确、对。B“空洞无物、“空空如也都有空空的,没有东西之意。但“空洞无物”重在“无”,一般适用于文章、议论。“空空如也”“空”,适用对象广泛,可以形容心理。这里应该用“空空如也”。D“言不由衷”,形容说的不是真心话。“由”,自、从。“衷”,内心。应该用“有口无心”。)

4.B(A并列分句没有逗号,不用分号。分号改为逗号。C《记钱钟书与围城》应为《记钱钟书与<围城>》。D“……是,……还是”是选择问,“必然”、“漠然置之”后面改为逗号。)

5. C。  A.主语残缺。在“创”前加“降雨量”。B.句式杂糅。改为“不出现旅客滞留现象”或“旅

客滞留现象不发生”。D.两面对一面。删去“保证”。

二、

6.B 【解析】B项指的是对“民间艺术”的对待方式,而不是对“民间艺术”的阐释。 

7A【解析】解答此题,一要审准题干,二要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的主要内容上,弄清基本概念、关键语句等。 

8.B【解析】A、C、D三项传递的信息过于片面,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有曲解或狭义理解原文的意思。B项符合题意。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竟:最终)

10.B(A是/治理;B因为;C它,指代前面所说的做法/其中;D表修饰的连词/表承接的连词)

11.C(①是表现胡励的文才;③是胡励革除深州辖县的弊端;⑥显示胡励对所面临形势的正确估计)

12.B(“行台平竟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设宴”错,是到漕运官署赴宴。另外,“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的大意是今天不是在官府,而是在宴会上,大家只行宾主之礼就可以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人。少年时期非常好学。天会年间,金军攻占黄河以北地区,胡砺为金兵所掠,行至燕地时,逃跑藏到香山寺,与寺中雇工混居在一起。韩昉遇见他认为他是一个奇才,让他写诗来显示他的志向,胡砺提笔一挥而就,情致清静温和,胡砺十分高兴,于是收于门下,与他的儿子一起接受教育,从此学业一天天进步。韩昉曾经对人说:“胡砺才学进步很快,将来一定名显天下。”天会十年,考中状元,授予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过了很长时间,改任定州观察判官。定州的学校是河朔地区最好的,聚居到那里的读书人常常数以百计,胡砺督学不倦,经他指点的学生,均成为多校骨干,时人称胡砺考试示范文章为“元化格”。

皇统初年,胡砺任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他刚正不畏权势,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前往汴京,路过真定府,到漕运官署赴宴。胡砺即将就座时,高桢却斥责他不懂礼法。胡砺道:“高公在公府,礼节当在百官之上,今日的酒宴自有宾主之礼。”高桢很不高兴,说:“你他日当省吏,又该怎样?”胡砺答道:“在官行事,有什么可怕的。”高桢对他的话极为赞赏,马上向他道歉。

胡砺改任同知深州军州事,兼任朝奉大夫。深州郡守残暴凶狠,蔑视下属同僚,胡砺经常用做人的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府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砺。深州辖有五县,各县按惯例都设置了弓箭手,多者百余人,少者也有六七十人,每年向百姓征收钱币五千余万作为雇佣弓箭手的报酬。这些弓箭手大都是市井的无赖,以偷盗抢掠闻名。胡砺得知后,全部免除不用。随即就有流言传来:“某月某日,将杀胡砺。”有人让胡砺早做准备,以防不测。胡砺神情从容,说道:“盗贼需要的不过是钱财,我这里一贫如洗,还准备什么?”并且在夜间尽撤关卡哨兵,官署最终平安无事。

第二次补任翰林修撰,提升为礼部郎中,当时朝廷典礼大多由他裁决定夺。海陵王被晋升为平章政事,百官在朝廷上向他祝贺,纷纷行跪拜大礼,只有胡砺不跪。海陵王讯问其中的原因,胡砺以朝廷的有关法令回答他,并且说:“穿着朝服跪拜,这是拜见国君的礼节。”海陵王听罢,不由得心服口服。从此,他对胡砺更加器重。天德初年,第二次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同修国史。因为母亲去世辞官守丧,服丧结束又任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正使,海陵王对胡砺说:“彦恭的官职比你低,因为他过去的功劳,所以让你做他的副手。”后来升为翰林学士,改任刑部尚书。伴驾到开封得病,海陵王多次派人前去慰问,终病逝,海陵王为他深深哀悼惋惜。享年五十五岁。

四、(21分)

13.(1)韩昉遇见他认为他是一个奇才,让他写诗来显示他的志向,胡励提笔一挥而就。(3分,每个分句1分,意思对即可)

(2)胡励经常用做人的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府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励。(4分,前两个分句各1分,后一个分句2分,意思对即可)

(3)盗贼贪图的不过是钱财罢了,我这样贫穷,还防备什么?(3分,每个分句1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

(1)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意思相近即可)(2分)

(2)在借物(景)抒情、对比烘托、通感上任选一点赏析即可。①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杨花的随风飘扬,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②对比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③通感: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给人“轻飘飘”的感觉。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的不能自主的无奈。(或答:此处的“黄”借代杨花。杨花随春风飘荡,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一个“轻”字便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感觉。)(4

15(1)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波心荡  冷月无声  年年知为谁生  奚惆怅而独悲  蓝田日暖玉生烟

五、(22分)16.①作者每年从腊月始,就厮守着梅树,天天亲望,日参数巡。

  ②雨水过后越发往园子里跑得勤了。

  ③花苞如豆时竟会食不香、坐不宁。

  ④到了梅花竞春的季节,就操心起来,心情也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⑤待真的花季到来,瞅着一树树繁花转瞬间落英而去反倒惆怅起来。

  (共6分,答出4点满分,少一点扣2分,扣完为止)

17.“时间的相对论”指人沉醉于欢娱时,对时间长短的感知有心理上的相对性(2分);因为人已沉醉其中,所以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2分);因为情之所系而为之忧为之喜,所以也会觉得两厢厮守的时间很久很久(2分)。

18.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写的(2分);先以雪衬梅,写出梅在雪中的色彩意态,然后对比梅与杏在相同环境中的不同姿态(2分),从而突现了梅凌风傲雪,坚强不屈,玉骨冰清的品质(2分)(意思对即可)

19.表达了作者看到春去花落而产生的无限惋惜之情(2分);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盼来春再赏花的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六、20.①⑤②④③(“读书”是全段的中心话题。①、⑤句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读书是一种智慧的行为,所以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故先①后⑤;②、④句阐述第⑤句,从读书的内容谈到读书的感受,故先②后④。第③句“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总结合段)(4分)

21.(3分)参考答案:

  ①崛起中华,喜坐神舟游霄汉;震惊世界,傲携嫦娥奔广寒。

②思君千载,终携嫦娥奔月去;梦我九天,始坐神舟腾空来。

③寰宇无云,为嫦娥让路;众生有目,看华夏开天。

④寰宇无云,为嫦娥让路;清风有意,送星箭飞天。

⑤嫦娥奔月,寂寞广寒红袖舞;火箭上天,浩茫壮志碧霄歌。

⑥嫦娥奔月,寂寞广寒红袖舞;三甲升天,苍茫大地火龙喧。

⑦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太空摘星神州火箭奔月球。

⑧思君千载,终携嫦娥奔月去;圆梦九重,要攀丹桂摘星还。

⑨思君千载,终携嫦娥奔月去;梦我九天,始坐神舟腾空来。

⑩中国航天圆国梦;世界科技叹我强。

22.(4分)

标题: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2分)

漫画的含义:我国儿童失学现象严重,只靠个人助学难以解决问题。(2分)

七、

附加题答案

1.如果不阅读中外名著,就不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不能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进步。(3分)

2.答案示例: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人应具有反抗精神;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的重要。(5分。只有1个句子符合要求的给2分)

3.②①④⑥③⑤(解答本题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来切入。仅②①正确得1分,仅④⑥正确得1分,仅③⑤正确得1分。)

4.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2分),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1分),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