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4-5-11 0:11:39下载本试卷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 文 试 卷          

◇命题/尤红春(T:)

第一卷(选择题,3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片/关   宿仇/星宿  跷/另辟径  可告慰/强人意

B.笔/枕  那/古  候/机报复  犯而不/本课程

C.的/相  防/  范/大大样  层叠出/瑕瑜互

D.谓/相  哽/吞  铜/乳未干  擢发难/见不鲜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盛夏的深夜,学生们都沉睡在香甜的美梦中了,这个临近大河的校园里却蛙声阵阵,沸反盈天

B.与13亿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的《物权法》,历时五年,经过八次审议,从分歧严重的争论到达成共识,3月16日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表决通过。

C.备受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机使用者的政策即将呼之欲出

D.冯小刚的贺岁片《天下无贼》在泰州上映时,票房率大增,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几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出现沙尘暴、酸雨等气候异常现象,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比过去都严重得多。

B.青年的思想道德状况,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青年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我们的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

C.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D.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随着冻土路基、冻土区桥梁、涵洞、隧道、房建、管线等工程的顺利施工,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高原多年冻土最长的青藏铁路,如今堪称“世界冻土工程博物馆”。专家称,青藏铁路穿越世界上最复杂的冻土区,不少冻土工程措施都是国内外首创,可谓集冻土工程之大全。

于7月1日试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目前全球穿越永久性冻土地带最长的高原铁路,这条铁路处于多年冻土区的线路就长达550公里。而冻土对温度极为敏感,随着温度的变化,它会“发胖”或“变瘦”。

据了解,冻土在寒季就像冰一样冻结,随着温度的降低体积会发生膨胀,建在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被“发胖”的冻土顶得凸起;到了夏季,融化的冻土体积缩小,路基和钢轨又会随之凹下去。冻土的冻结和融化反复交替地出现,路基就会翻浆、冒泥,钢轨会出现波浪形高低起伏,对铁路运营安全造成威胁。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组组长、冻土科学专家张鲁新说,冻土虽然在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也存在,但他们是属高纬度冻土,比较稳定。青藏铁路纬度低,海拔高,日照强烈,而太阳辐射对冻土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加上青藏高原年轻,构造运动频繁,并且这里的多年冻土具有地温高、厚度薄、热融发育等特点,其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

据了解,青藏铁路有111公里线路铺有一种特殊的路基,即在土路堤底部填筑一定厚度片石,上面再铺筑土层的路基。这种多孔隙的“片石层通风路基”为国内首创。它是效果较佳的保护冻土措施,好似散热排风扇,冬季从路堤及地基中排除热量,夏季较少吸收热量,起到冷却作用,能降低地基土温度0.5摄氏度以上。

全长11.7公里的青藏铁路清水河特大桥横架在可可西里冻土区,它是一种“以桥代路”的保护冻土措施,铁轨飞架而过可以不惊扰冻土。青藏铁路“以桥代路”桥梁达156.7公里,占多年冻土地段的四分之一。张鲁新说,如此大规模采取“以桥代路”措施,在世界上也是首次。

青藏铁路有的冻土路基两旁插有一排排直径约15厘米、高约2米的铁棒,这就是热棒。它是一种高效热导装置,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从地面下端向地面上端传输,反向不能传热,可以说是一种不需动力的天然制冷机,专家称之为冻土病害的“青霉素”。大规模使用热棒可以保持多年冻土处于良好冻结状态。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黄弟福说,青藏铁路建设中创造性地采取了解决冻土施工难题的相应对策:对于不良冻土现象发育地段,线路尽量绕避;对于高温极不稳定冻土区的高含冰量地质,采取“以桥代路”的办法;在施工中采用热棒、片石通风路基、片石通风护道、通风管路基、铺设保温板、遮阳篷结构等多项设施,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堪称集世界冻土工程措施于一身。因此,运行在青藏铁路上的列车时速将达120公里。

4.下列关于青藏铁路堪称“世界冻土工程博物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高原多年冻土最长的铁路。

B.青藏铁路冻土工程多而复杂,施工中集世界冻土工程措施于一身。

C.青藏高原冻土具有地温高、厚度薄、热融发育等特点,其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

D.青藏铁路在冻土上建起的路基、桥梁、涵洞、隧道、房建、管线等工程项目最多。

5.下列关于“片石层通风路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片石层通风路基”是在多孔隙的“片石”上面再铺筑土层的路基。

B.“片石层通风路基”为国内首创,可以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

C.“片石层通风路基” 能降低地基土温度0.5摄氏度以上,有效抑制冻土融化。

D.“片石层通风路基”冷却原理好似散热排风扇,冬季有助于散热,夏季较少吸热。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气温升高,冻土热涨“发胖”;气温降低,冻土冷缩“变瘦”,威胁铁路营运安全。

B.青藏铁路,是目前全球穿越永久性冻土地带最长的高原铁路。

C.大规模采取“以桥代路”措施,保护冻土,我国首创。

D.热棒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利用它可以保持多年冻土处于良好冻结状态。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青藏铁路建设虽创造性地采取了解决冻土施工难题的相应对策,但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B.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主要是为了提高列车时速。

C.青藏铁路建设冻土问题的彻底解决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技术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D.虽然冻土对温度极为敏感,但因环境恶化导致的全球变暖不会影响冻土的变化。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好违时绝俗,激诡之行。与河内王奂亲善。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至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络绎,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供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拂衣而去。

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后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是时西羌叛,黄巾作难,制诸府掾属不得妄有去就。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

中平二年卒于家。遗令敕其子曰:“吾生于昏暗之世,值乎淫侈之俗,生不得匡世济时,死何忍自同于世!气绝便敛,敛以时服,衣足蔽形,棺足周身,敛毕便穿,穿毕便埋。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坟封高下,令足自隐。勿令乡人宗亲有所加也。”于是三府累行论谥,曰宜为贞节先生。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如此十余年,结草室而居焉    ②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B.①惟与弟共辩论路             ②暮春之初,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C.①好违时绝俗,激诡之行        ②今老矣,无能

    D.①后辟太尉府,狷急不能众俗    ②丹不忍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范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的一组是

    ①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

    ②冉见奂车徒络绎,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

    ③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

    ④议者以为待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

    ⑤后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

    ⑥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只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冉极有个性,尽管与河内人王奂的关系密切,但并不因为王奂做官而攀附他,等到王奂远行到异地为官,也只是在路边见上一面就离开了。

    B.桓帝时,曾任命范冉担任莱芜长,但因母亲去世,范冉并没有去就任。后来有人提议让他担任侍御史的官职,他又一走了之。

    C.范冉甘于清贫生活,家里住的很简陋,生活窘困,他却若无其事,言谈和表情依旧,因此乡人也以歌讥讽他。

    D.范冉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着奢侈风气的混乱社会,活着不能匡世济时,死后也不肯和世人一样,因此临终之时,他吩咐儿子自己的丧事一切从简。

             第二卷(主观题,130分)             

四、(29分)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3分)

  (2)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3分)

  (3)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3分)

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从内容和结构两角度简析“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13. 据课文内容默写。(12分)

①往者不可谏,           

②君子坦荡荡,           

           ,思而不学则殆。

④默而识之,              ,何有于我哉?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如琢如磨。

⑦八佾舞于庭,                   

⑧士不可以不弘毅,          

⑨己所不欲,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映山红

闵 文

暮春,在江南水乡的庭院,竟邂逅映山红。它被安置在方丈之地,前有池后有石,左有梅竹右有庭廊,草丛、紫藤等占满了它周围的空间。它在这闹市之中小巧玲珑的人造景观中作着陪衬,作着点缀,作着阳春白雪中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个音符。修剪整齐而丛密的绿叶间开几朵暗红的喇叭花朵,中规中矩,小心翼翼,含蓄内敛,不一张扬。那几个含苞欲放的骨朵,正按部就班地耐心等待,等首批花凋谢后它再绽放。

我禁不住几分悲哀,想起家乡大别山的映山红。那本是狂野奔放的花,映着云霞燃着激情红透春末夏初季节的花。

春分已过,大别山漫山遍野是映山红的天下。那殷红的骨朵,点点滴滴,洒遍群山。宛如有一场红雨,又像点点音符,滴在五线谱上,奏响春之歌,灌木的嫩牙像雀舌,和煦的春风像软绸。

一场春雨,几阵春风,那花朵仿佛一夜醒来,还带着昨日的梦,站在你面前。崖畔上,沟坎旁,道路边,一两株,三五朵,倒挂着,斜倚着,亭亭直立着,含露乍开,笑脸迎人,仿佛一支优美的晨曲,一首抒情的小诗,又像少女微笑,像来自远方的亲切的问候……

清明后,再几番春雨,它便排山倒海卷着红潮来了。山岭上,沟谷里,万绿丛中,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有的红得热烈,像着了火;有的红得娴静,临之而不惊;有的质朴,像土生土长的乡下姑娘;有的娇艳,像浓妆艳抹的城市小妹。无论哪一种红,从地底下红出来,从心里头红出来,大大方言,端端正正,朴朴实实,以它的纯情和本色保你如痴如醉。此时,假如你乘车进山,会看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如云,如霞,如诗,如歌,如铁扇公主挥火焰山,火苗呼呼作响,如十万八千天女洗罢脸,对此齐倒胭脂水。汽车在无边花海中追波逐浪,心在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真觉得飘飘欲仙。假如你乘船从水库进山里,几十里碧水,水上万山红遍,水下倒映群山,山上的红映在水里,水下的红映在天上——水上水下俨然一个红彤彤的世界。

映山红学名杜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相传望帝化鸟,杜鹃啼血,是杜鹃鸟啼出的血把它染红了。民间流传许多关于它的悲剧故事。相传一位狠心的晚娘叫亲生儿子和前妻之子同去深山种芝麻,芝麻发芽以后才能回家,她给亲生独生子一颗生芝麻种,粒小,给前妻之子一颗熟芝麻种,粒大。不料途中亲生儿羡慕哥哥的种子大,要和他换,忠厚的哥哥答应了。后来自然亲生儿永未回家,这晚娘伤心而死,魂化杜鹃鸟,夜夜泣血,染红杜鹃花。在大别山的深山里,野岭密林中独户人家,春天的后半夜,万簌俱寂,每每梦醒,山泉潺潺,松涛瑟瑟,下弦月临窗,总能听到屋后古树间凄凉哀怨的杜鹃鸟叫声——“我,儿,错过!我,儿,错过!”夜夜达五更,寡妇起彷徨。“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声音,白居易听过,文天祥听过,迁客骚人,游子思妇,无不闻此心惊肠断。

映山红性脆,上山打柴,几乎所在的树条都能拧弯来做捆柴的“腰带”,惟独映山红不能——一拧就断,宁折不弯。近年它的根被做成各种艺术造型的根雕,装点了人们的生活,但它的花叶装饰小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它是随打开的人一道进城的,还是江南土生土长的呢!

热情纯朴、充满悲剧情调和平民色彩的映山红啊,虽时过境迁却似曾相识。久别重逢,触景生情,不由人不感慨。       

(选自《苏州日报》)

14.结合语境,简述“音符”在下列两句话中的具体含义。(4分)

  (1)作着阳春白雪中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个音符

    答:                                

  (2)又像点点音符,滴在五线谱上,奏响春之歌。

    答:                                 

15.“我禁不住几分悲哀,想起家乡大别山的映山红。”说说“我禁不住几分悲哀”的原因。(4分)

  答:                                  

                                       

16.文章题为《映山红》,为什么却宕开笔墨写杜鹃鸟以及“迁客骚人”对杜鹃鸟引发的种种感慨?这样写有什么深意?(5分)

  答:                                  

                                       

17.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对映山红的赞美之情?末段作者的“感慨”与这种思想感情有何关联?(5分)

  答:                                  

                                       

六、(13分)

1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只填序号)(4分)

  ①椰林一眼望不到边,林中遍生青草。

  ②在林的另一端,有一条莹洁的小河。

③映在水中,连水也是浓绿色。

④饭后在椰林中散步。

⑤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绿得很浓。

⑥水平如镜,水上有独木舟静静地横着。

  答:                                  

19. 请你给下面这则寓言写一段“画外音”,揭示它蕴含的人生哲理。(标点之外,不超过40字)(5分)

小骆驼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这么长?妈妈说:为了挡风沙。小骆驼又问: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呢?妈妈说:为了储存水和养料。小骆驼继续问: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妈妈说:为了在沙漠里长途跋涉。小骆驼很高兴,但它又问:“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呆在动物园里,而不是去沙漠远足呢?”

答:                                    

                                       

20.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语意。(4分)

白春礼院士把“青年”的英文大写YOUTH进行了巧妙的解释:Y像小树,意味着青少年正处于发育发展期,需要不断茁壮成长;O        ;U       ;T像一个戴帽子直立行走的人。很多青年都获得了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但学位的获得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不能被荣誉压弯了腰,还要直立行走;H像一个单杠,希望青年在工作之余,保持良好的体魄,更好地为国家民族作贡献。

答:O                                  

    U                                 

七、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第一次月考答案

1.C(Achā相同,依次为 kǎ / qiǎ,sù /xiù,qī/xī,chā;  Bchà相同,依次为luò/lào,chà,cì/sì,jiào/xiào;C依次为shì/sì,dī/tí,mó/mú,xiàn/jiàn;Dxiù相同,依次为chēng/chèn,yè/yàn,xiù,shǔ/shuò)

2. B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喻关系密切;呼之欲出” 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泛指文学作品的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凤毛麟角”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3. B (A项后一分句搭配不当,“严重”不能陈述“影响范围、持续时间”;C项杂糅;D项不合逻辑,应说成“五折、四折甚至三折”)

4.B(综合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可得出)

5.A(并非“片石”有孔隙。)

6.A(气温升高,冻土“变瘦”;气温降低,冻土“发胖”) 

7.A(B项“主要为了提高列车时速”错;C项“彻底解决”错;D项“不会影响冻土变化”错)

8.A(A项①是“才”的意思;②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B项都为“在”;C项都为“做,干”;D项都是“因为”。)

9.D(③是说范冉上朝佩戴韦皮是为了提醒自己。⑤说范冉应召到司空府就职。⑥是说民间歌谣对范冉家里穷的描述。)

10.C(乡人的歌谣并不是讥讽他)

11.

(1)等到王奂升为汉阳太守,将要启程,范冉才与弟弟步行,携带了麦子做的酒,在路边设坛来等候王奂。(3分。句意2分,“赍”1分。)

(2)现在您要到千里以外的远方,相见无期,所以就轻装赶来等候您,来跟您道别。(4分,一句1分。)

(3)范冉自己首先主要动交待罪行要求辞去官职,天子下诏书特地赦免他不予治罪。(3分。句意2分,“首”“原”各1分。)

12.

(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感情基调。(2分)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词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2分)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情景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分),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

13.答案略

14. (1)比喻盆景映山红渺小卑微,毫不起眼,在江南水乡的美景中只起到一种陪衬、点缀作用。(意思对即可,2分)

  (2)肯定了大别山映红在“奏响春之歌”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它热情奔放、激情四溢的特点,映衬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思对即可,2分)

15.家乡的映山红原本热烈奔放,充满活力,(2分)现在却成了江南庭院中的盆景,中规中矩,小心翼翼,含蓄内敛,不事张扬,作者对这种改变禁不住感到悲哀。(2分)

16.先写映山红赞其外形之美和内在品质,因同名又写到杜鹃鸟,叙其感伤凄凉故事,再引起白居易、文天祥等著名诗人的有关杜鹃鸟诗句,环环相扣,承接自然。(2分)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氛围,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也增加了作品的人文底蕴。(3分)(这是答题思路,意思对即可)

17.对比。(1分)文章写江南庭院的的映山红“中规中矩,小心翼翼,含蓄内敛,不事张扬”,对其悲剧色彩的境遇充满同情;下文写家乡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热情洋溢,字里行间充满赞美之情。前后对比鲜明,寄托深远。(2分)作者在文末触景生情,点明映山红的内在品质,使主旨更加鲜明突出,是前文映山红极尽赞美的归结和升华。(2分)

18. ④①②⑥⑤③(4分,见错无分)

19.(4分)参考答案: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关键是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 或: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展现一个人的才能。

或:如果没有施展才能的环境和机会,天才、人才和庸才就没有区别。

[答案要点:才能(潜能);环境(机会;舞台)。如果只体现一个方面,给2分;只谈骆驼,不给分]

20. 示例:O像太阳,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

  U像一个空水杯,我们要不断吸取营养,同时要谦虚谨慎。(形式上采用比喻,内容上紧扣青年的特点;每句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范冉喜欢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做违背常理的事情。

与河内人干王奂关系密切。王奂后来担任考城令,考城和外黄接壤,王奂多次写信邀请范冉,范冉没去,等到王奂升为汉阳太守,将要启程,范冉才与弟弟步行,携带了麦子做的酒,在路边设坛等候王奂。范冉看见王奂的车子和仆从络绎不绝,于是不去招呼王奂,只同弟弟在路边相互辩论。王奂听出范冉的声音,立刻下车与他对面作揖。王奂说:“赶路匆忙,不是畅人叙别情的地方,可一起到前面的亭子住下,叙叙别离之情。” 范冉说:“您以前在考城时,我很想跟着您,但由于我身份低贱,就自己同富贵的朋友中断了往来。现在您要到千里以久的远方,相见无期,所以就轻装赶来等候您,来跟您道别。如果我跟着您走,就会被人讥笑为羡慕权贵了。”随即站起身告辞,挥衣而去。

桓帝时,任命范冉担任莱芜长,因母亲去世,没去上任。后来他被太尉府召用,因为性情急躁不能从俗,所以他在上朝时经常佩戴韦皮提醒自己。有人提议想让他担任侍御史,他因此跑到梁国、沛国一带隐居起来以逃避。范冉用小车推着妻子孩子,靠捡拾维持生活,有时他住在客店,有时靠在树荫下面过液。这样过了十多年,才搭了一个草屋子住下。他住的地方很简陋,有时粮食吃光了,生活窘困,但他若无其事,言谈和表情依旧。乡人歌唱他说:“锅里生尘的是范史云,锅里长鱼的又是范莱芜。”后为三公府同时召用,于是他接受了司空府的任命。这时西羌反叛,黄巾作乱,天子下令各府的佐吏不得随便离开。范冉自己首先主动交待罪行要求辞去官职,天子下诏书特地赦免他不予治罪。

中平二年,在家中逝世。他留下遗言吩咐儿子说:“我生在社会混乱的年代,遇到奢侈无度的风气,活着不能对当世有所匡正补救,死后怎么忍心和世人一样1我一断气就赶紧收敛,收敛时穿我平时的衣服,衣服够遮住身体,棺柩够容纳身子就行,收敛完立刻挖墓穴,挖好墓穴立刻埋葬。墓前的祭奠,干饭凉水,吃的东西,不要放入墓中。坟堆的高低,能够遮掩就可以了。不要给乡人和宗族亲戚增加负担。”这时,三公府累计范冉的事迹讨论他的谥号,大家都说应当谥为贞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