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综合测试
一、(9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qì)合 隽(juàn)永 市侩(kuài) 碑帖(tiè) 浑身解(xiè)数
B.饮(yìn)马 烜(xuǎn)赫 机械(jiè) 狡黠(xiá) 循规蹈矩(jù)
C.羞赧(nǎn) 沉疴(kē) 尽(jǐn)管 埋(mán)怨 满目疮痍(cāng)
D.箴(zhēn)言 璞(pǔ)玉 谙习(ān) 挟(xiá)制 垂涎(xián)三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经过近半年的整治修理,满堂客家大围重新展现出雄浑朴实的气势和精致高雅的韵味。
B.广东将组织有关专家,对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企业涉嫌违法用工行为进行专题探讨,争取完善整个劳动保障体系,从而堵住“盲点”。
C.重庆“钉子户”事件,老百姓有指责开发商的,有声援“钉子户”的,有觉得政府无能的,有批评法院判决不公的,各种言论,不一而足。
D.只要是别人对他唱赞歌,即使是说得牛头不对马嘴,他也很高兴,马上就放松了警惕。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3分)
A.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
B.唱歌不仅能让我们心情愉快,而且还能增强我们身体的免疫能力,所以唱歌是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的一剂“天然良药”。
C.为了让蜜蜂有足够的体力干活,所以蜂农用人造养料、高能食品等喂养蜜蜂,严重损害了蜜蜂的健康,使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D.当上级宣布我们新闻报道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21分)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初,萧荐封德彝于上皇,上皇以为中书令。及上即位,为左仆射,德彝为右仆射。议事已定,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杜如晦新用事,皆疏而亲德彝,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庚辰,叔达皆坐不敬,免官。
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前世唯皇子及兄弟乃为王,自余非有大功,无为王者。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括疵,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
贞观元年六月,辛巳,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薨。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 隔阂
B.叔达皆坐不敬,免官 因……而定罪
C.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 差错、差失
D.何故不复论执 执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皆疏而亲德彝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它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天下之务,当尽至公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6.下列对省略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皇以(封德彝)为中书令
B.会(萧)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
C.(朕)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诸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由于不满萧的独断专横,极力拉拢封德彝,最终使萧得罪了皇上而被免官。
B.上皇为了达到强大宗室、威震天下的目的,大事册封他的宗室,无论他们有功还是无功、年长还是年少。
C.封德彝认为当时没有值得推举的奇才,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向太宗推荐人才,结果受到了太宗的批评而惭愧不已。
D.御史大夫杜淹之所以不和封德彝争辩该不该派“御史就司检校”的事情,是因为他认为封德彝深得大体,令自己心悦诚服。
8.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段断句。(3分)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4分)
②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2分)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3分)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3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
(苏轼《前赤壁赋》)
⑵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白居易《琵琶行》)
⑶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⑷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三、(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快乐经济学
人类所有行为与结果如衣食住行、GDP增长、环境保护等,归根结底都是相对于快乐而言才具有价值的。或者说,人类所有的行为与结果均是手段,快乐才是终极目的。由于经济学是分析人类行为的科学,而快乐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因此快乐应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命题。近年来,国际上快乐经济学(Economics of Happi-ness)的研究方兴未艾,发展迅速。快乐经济学在整体主义价值观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支持下融合了行为学、社会学、实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逐渐成为“直面生活现象”的经济学典范。
从理论机理上讲,快乐实际是基于心身一体性的人脑中枢神经系统电、磁、场等的物理、化学反应现象,最终可通过如血压计一样的“快乐计”来测度。人的主体客观性、类近似性及满足快乐的对象客观性三者大致可完成对快乐测量的理论机理与测量有效性的证明。但在发明出快乐计之前,快乐测量仍是一个难题。目前,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分别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心理学关注对快乐本身测度与追忆的稳定性;社会学主要侧重与主观幸福感测度方法,主要运用一系列关于主体感受的满意度指标来进行主观幸福感测度;经济学中的快乐测度比较注重主客观影响因子的系统性结合,注意一些客观实在性指标的选取,并对心理学、社会学方法有糅合性,但其弱点是对主观快乐测度的稳定性把握不够。如何把几种学科的方法结合起来,形成跨学科研究仍是国内外迄今未解决好的课题。
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即开展快乐指数调查,发现经济增长与国民快乐指数(happiness index)或主观幸福感在一定限度(如人均GDP5000美元)内与快乐增长具有正相关,超过一定限度以后,相关性便显著减弱乃至快乐无增长、负增长。对于这一伊斯特林悖论现象,实际上可运用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所包含的“基于金钱的不同质需要的弱通约、不通约性”原理来解释。即当人们的收入上升到基本需要满足以上层次时,金钱就很难通约其他层次的满足,收入就不再是强相关性的快乐影响因子,而公平与尊重、交往与友谊乃至是自我实现就变得更加重要。这些需要的实现并不要用同等比例的钱来获得,这就是金钱与快乐在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后发生弱相关性的基础原因。当然,环境损害、公平缺失等是其他非金钱原因。然而,尽管需要层次论能够对伊斯特林悖论给以一定的理论解释,但经济增长与快乐增长的相关性演化仍给经济增长提出来一系列的重大课题。如:基于快乐核心价值的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理性限度?经济增长如何持续促进快乐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究竟是以快乐、幸福为核心还是以GDP为核心?如果经济有发展而快乐无提高,则经济增长定然无意义。那么,经济增长又如何能够无限化地正相关于人们的快乐?
(摘自2007年第4期《新华文摘》 题目为编者加)
11.下列与文中说法不相符合的两项是(6分)
A.追求快乐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作为分析人类行为学科的经济学,理应以快乐为其研究命题。
B.快乐经济学的研究融合了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目前快乐经济学研究方兴未艾,发展迅速。
C.人类所有的行为与结果诸如衣食住行、GDP增长、环境保护等所具有的价值就是体现在对幸福、快乐的追求上。
D.快乐实际上是属于脑物质的一种反应现象,它完全可以通过“快乐计”来测度,在仪器的实际运用中,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采用的方法会各有不同。
E.人本心理学家马洛斯的需要层次论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与快乐增长悖论问题作出了解释,但未能说明解决途径。
12.下列对经济增长与快乐增长不一致问题的理解,不恰当的有(4分)
A.相关的调查显示:经济增长与国民快乐指数并非总是呈正相关的变化。
B.从不同需要满足层次看,人们的收入有区别,但金钱往往还是一个影响快乐的主要因素。
C.有的时候,人们的某些需要实现如公平与尊重是不能用同等比例的钱来获得的。
D.金钱与快乐在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后发生弱相关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看重自我实现,环境损害、公平缺失等问题是次要原因。
13.第二段,为什么说“快乐测量仍是一个难题?”(4分)
14.实施多年的假期“黄金周”制度,在拉动需求增长的同时似乎也日显其弊。有人戏称“黄金周”是“遭罪周”,还有专家认为“黄金周”的正面效应已逐步减少,应予取消。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理由。(4分)
四、(15分)
说明: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选择一篇阅读,作答前填上文本序号“(一)”或“(二)”
(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5~17题
列车上遇到的姑娘
[印度]拉斯金·邦德
我一个人独自坐了一个座位间,直到列车到达罗哈那才上来一位姑娘。为这位姑娘送行的夫妇可能是她的父母,他们似乎对姑娘这趟旅行放不下心。那位太太向她作了详细的交代,东西该放在什么地方,不要把头伸出窗外,避免同陌生人交谈,等等。
我是个盲人,所以不知道姑娘长得如何,但从她脚后跟发出的“啪嗒啪嗒”的声音,我知道她穿了双拖鞋。她说话的声音是多么清脆甜润!
“你是到台拉登去吗?”火车出站时我问她。
我想必是坐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因为我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她低低地惊叫一声,末了,说道:“我不知道这里有人。”
是啊,这是常事,眼明目亮的人往往连鼻子底下的事物也看不到,也许他们要看的东西太多了,而那些看不见的人反倒能靠着其他感官确切地注意到周围的事物。
“我开始也没看见你,”我说,“不过我听到你进来了。”我不知道能否不让她发觉我是个盲人,我想,只要我坐在这个地方不动,她大概是不容易发现庐山真面目的。
“我到萨哈兰普尔下车。”姑娘说,“我的姨妈在那里接我。你到哪儿去?”
“先到台拉登,然后再去穆索里。”我说。
“啊,你真幸运!要是我能去穆索里该多好啊!我喜欢那里的山,特别是在十月份。”
“不错,那是黄金季节,”说着,我脑海里回想起眼睛没瞎时所见到的情景。“漫山遍野的大丽花,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到了夜晚,坐在篝火旁,喝上一点白兰地,这个时候,大多数游客离去了,路上静悄悄的,就像到了一个阒无人烟的地方。”
她默默无语,是我的话打动了她?还是她把我当作一个风流倜傥的滑头?接着,我犯了一个错误,“外面天气怎么样?”我问。
她对这个问题似乎毫不奇怪。难道她已经发觉我是一个盲人了?不过,她接下来的一句话马上使我疑团顿释。“你干吗不自己看看窗外?”听上去她安之若素。
我沿着座位毫不费力地挪到车窗边。窗子是开着的,我脸朝着窗外假装欣赏起外面的景色来。我的脑子里能够想象出路边的电线杆飞速向后闪去的情形。“你注意到没有?”我冒险地说,“好像我们的车没有动,是外面的树在动。”
“这是常有的现象。”
我把脸从窗口转过来,朝着姑娘,有那么一会儿,我们都默默无语。“你的脸真有趣。”我变得越发大胆了,然而,这种评论是不会错的,因为很少有姑娘不喜欢奉承。
她舒心地笑了起来,那笑声宛若一串银铃声。“听你这么说,我真高兴,”她道,“谁都说我的脸漂亮,我都听腻了!”
啊,这么说来,她确实长得漂亮!于是我一本正经地大声道:“是啊,有趣的脸同样可以是漂亮的啊。”
“你真会说话。”她说,“不过,你干吗这么认真?”
“马上你就要下车了。”我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谢天谢地,总算路程不远,要叫我在这里再坐两三个小时,我就受不住了。”
然而,我却乐意照这样在这里一直坐下去,只要我能听见她说话。她的声音就像山涧淙淙的流水。她也许一下车就会忘记我们这次短暂的相遇,然而对于我来说,接下去的旅途中我会一直想着这事,甚至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也难忘怀。
汽笛一声长鸣,车轮的节奏慢了下来。姑娘站起身,收拾起她的东西。我真想知道,她是挽着发髻?还是长发散披在肩上?还是留着短发?
“再见!”姑娘说。
她站在靠我很近的地方,从她身上散发出的香水味撩拨着我的心房。我想伸手摸摸她的头发,可是她已飘然离去,只留下一丝清香萦绕在她站过的地方。
……
现在我有了一个新旅伴,也许又可以小施骗技了。
“对不起,我不像刚才下车的那位吸引人。”他搭讪着说。
“那姑娘很有意思,”我说,“你能不能告诉我,她留着长发还是短发?”
“这我倒没注意,”他听上去有些迷惑不解。“不过她的眼睛我倒注意了,那双眼睛长得很美,可对她毫无用处——她完全是个瞎子,你注意到了吗?”
15.小说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16.作品三次写到姑娘的声音,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7.小说中的“我”和列车上遇到的那位姑娘都是盲人,两人似乎都不大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盲人。他们这样做是出于怎样的心理?你对此如何评价?结合文本简析。(6分)
(二)阅读下面传记,完成15~17题。
爱的哲学
1919年的冬天,已经发表了《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去国》等问题小说的十九岁的冰心,在一本杂志上,很偶然地,看到了一个十分新鲜的名字——泰戈尔,当她读着那些关于上帝、神、生命、死亡和不朽的爱等等富于哲理,而又十分清新美妙的词句的时候,这位十九岁姑娘那颗敏感、善良的心里,充满了虔诚的感动。而泰戈尔的思想,同样使她觉得与自己的思想十分合拍:“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她觉得自己的思想与泰戈尔的思想“在‘梵’中合一了。”(《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也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冰心在协和女大理预科这所教会学校里,学习了西方的“梵”学——《圣经》。
东方的哲理诗人泰戈尔的诗句和西方教徒信奉的《圣经》,都对着她歌唱上帝的爱、神的爱、大自然的爱、人类的爱、不朽的爱;歌唱永生、死亡、幸福、受苦、沉默等等。那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在上面生存的世界到底是欢乐的还是烦闷的?年轻的女作家冰心,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于是,她在1920年的八、九月间,连续写了三篇思索性的散文:《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无限之生”的界线》和《画——诗》。
最使冰心费神的是关于人生意义的思索。——既然每一个人的生命,最终都要匆匆地归结为死亡,既然世上所有的惊才、绝艳、丰功、伟业,一遇见死亡,就立即倒下,化为尘土,那么,“这样的人生,有什么趣味?纵然抱着极大的愿力,又有什么用处?又有什么结果?到头也不过是归于虚空,不但我是虚空,万物也是虚空。”(《“无限之生”的界线》)
1921年年初,冰心在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之后不久,发表了一系列的小说:《超人》《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月光》等。其中《超人》引起强烈的反响,小说男主人公何彬,是生活在似寂寞荒凉的古战场一样的土地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患有阴郁症的一位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冰心想用母爱这一个无病不治的药方来医治像何彬这样的患着忧郁症的青年人。这正如她在《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中,想用童心这一个无病不治的药方来医治凌瑜这样的患有厌世症的青年人一样。这是她的善良愿望,她希望像何彬这样的同时代人,能够从苦闷、悲哀、抑郁、幻灭的精神境界中摆脱出来,重新走上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人类的道路。
冰心在为同时代人医治时代病的时候,也把求援的手,伸向了美丽的大自然。冰心认为大自然是灿烂庄严的,而寄居在大自然中的人类,却有许多的烦恼,还人为地造出来了许多的什么贫富、智愚、劳逸、苦乐等等。这种人类社会与美丽的大自然不相和谐的思想,在短篇小说《月光》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月光》中的那位青年维因,他觉得社会是充满了悲凄苦痛的,他本人生活在这个人类社会里,既乏味又无聊,他很想把自己与美丽的大自然调和起来。这种思想发展到极端,就使他想要选择一处极美的风景,在他的内心与大自然高度协调的时候,骤然地结束掉自己的生命。
既然母爱、童心、大自然,都不能完全解除青年人的时代病,那么,烦闷的情绪大概就是永远难以避免的了。每当冰心这位年轻的女哲人想到这里的时候,她就用积极的态度来提醒着自己:“我的心啊!警醒着,不要卷在虚无的漩涡里!”(《繁星•五三》)
有人在熟读了冰心的诗作之后,会说她是一位诗人;而有人在看完了冰心的清新优美的散文之后,又称她是一位散文家;而从冰心以“问题小说”步上文坛看,又称她是一位小说家。无论是她的诗作、散文或小说,在思想风格与艺术风格两方面,都充分地表现出了冰心“这一个”。那就是:有一种互相矛盾的心理,常常困扰着大学时代的冰心——使她在歌颂快乐的时候,也不曾忘记了忧愁;在歌唱幻想的时候,也不曾忘记了失望。这种互相矛盾的心理,逐渐地形成了冰心许多断断续续的思想和观念,于是它们便像深深的流泉一样,从冰心那颗聪慧的头脑里,潺潺地流向她那清秀的笔端。
(节选自《冰心传》作者肖凤)
15.青年时期的冰心其思想主要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她对人生社会有哪些思考?(4分)
16.在这篇传记里,作者对冰心的称呼在不断的变换,请举例说明为什么?(5分)
17. 作者曾在写作本文前征求了传主的意见,冰心只是说:“真。我希望写得能够像我。”你觉得本文达到了冰心的要求吗?为什么?(6分)
五、(15分)
1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与这儿相距十多里的张家湾消水洞的水就是从此洞流出。
②雄伟的高山、清澈的潭水和蔚蓝的天空互为映衬,浑然一体,把峡口装扮得格外美丽壮观。
③这儿就是“红岩洞”。
④只见左边有一个岩洞,形状似象鼻挽水。
⑤走到峡口,左边是象山,右边是狮山。
⑥眼前洞中无大水,洞口潭中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映出两侧倒影。
答: (只填写序号)
19.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词成为汉语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语言现象,其中有不少外来词翻译得绝妙,把音义与汉语结合到极致。仿照下面的示例,从所提供的五个外来词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不超过70字)(5分)
外来词:托福TOEFL、 雪碧Sprite、 波音Boeing、可口可乐cocacola、迷你裙miniskirt
示例:雷达,音译自radar,指无线电波探测装置,它号称“千里眼”。“雷”字,自然让人想到电闪与雷鸣,突出了这种“千里眼”探测速度之快。
20.仔细阅读图片及相关文字,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理念,概括奥运会火炬所体现的最突出的两个特点:(6分)
|
|

⑴
⑵
六、(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节奏越来越快,“速成”、“速递”、“快餐”、“快车”等等触目皆是。日前,更有报道称广州人的步速之快为世界第四。求“快”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日新月异的变化。
与此相反,大洋彼岸的一位学者教授曾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口号:比慢。这个口号颇值得玩味,“慢”是否意味着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不要好高骛远?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6~2007学年度高三综合能力测试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一、(9分)
1.A(B机械xiè,循规蹈矩jǔ,C满目疮痍chuāng,D璞pú玉,挟xié制)
2.A(A修理,使损坏的东西恢复原来的形状作用,一般指机器等,此处应用“修缮”。B项“从而”,连接原因方法和结果目的的连词;C项“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D项“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3.B(A成分残缺,“羞辱”后加上“商家”;C成分赘余,“所以”多余;D句式杂糅。)
二、(33分)
4.D(争辩、争执。)
5.B(连词,都可以做“来”;A项都作连词用,但前者表转接,后者表顺接;C项前者表目的,译为“是为了”,后者表原因,译为“……的原因”;D项都为助词,前者译为“的”,后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6.C(应为“上皇”。)
7.A(文中没有“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由于不满萧的独断专横,极力拉拢封德彝”的意思。)
8.⑴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⑵①封给的爵位已经很高了,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把自己的大公无私显示给天下人吧!②你们(如果)都能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忧虑呢!
【参考译文】
起初,萧向高祖荐举封德彝,高祖任命他为中书令。到了太宗即位,改任萧为尚书左仆射,封德彝为右仆射,二人商定将要上奏的事,到了太宗面前封德彝屡次变易,由此二人之间产生隔阂。当时房玄龄、杜如晦刚当权,均疏远萧而亲近封德彝,萧愤愤不平,于是上密封的奏章理论,辞意凄凉,由此触犯圣意。适逢萧与陈叔达又在太宗面前含怒争辩,庚辰(二十五日),萧、陈叔达皆以对皇上不恭敬的罪名,被罢官免职。
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前世只有皇帝的儿子及兄弟才封为王,其他宗亲如果不是有大功勋,便没有封王的。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东西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已经很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怎么可以劳顿百姓来养护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将宗室郡王降格为县公,只有功勋卓著的几位不降。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封德彝羞惭地退下。
御史大夫杜淹上奏道:“各部门的公文案卷恐有稽延错漏,请求让御史到各部门检查核对。”太宗征求封德彝的意见,封德彝回答说:“设官定职,各有分工,如果真有错失,御史自当纠察举报。假如让御史到各部门巡视,吹毛求疵,实在是太繁琐。”杜淹默不作声。太宗问杜淹:“你为什么不加争辩呢?”杜淹回答说:“国家的事务,应当务求公正,从善而行。封德彝讲的话深得大体,我心悦诚服,不敢有所非议。”太宗高兴地说:“你们如果都能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忧虑呢?”
贞观元年六月,辛巳(初一),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去世。
9.⑴“清”。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⑵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逗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10.
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赋》)
⑵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⑶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三、(18分)
11.C D(C项“……等所具有的价值就是体现在对幸福快乐的追求上”的说法与原文之意有出入;D项,不同学科测度快乐的方法各有不同并非是指“仪器的实际运用”而言,况且“快乐计”还未发明出来。)
12.B D(原文表达的意思是“收入上升到基本需要满足以上层次时,金钱很难通约其他层次的满足”,B项说法与其有出入;“基础原因”不等同于“根本原因”,再者,原文并未指明“环境损害、公平缺失等”是“次要原因”。)
13.因为涉及快乐经济学研究的相关学科对快乐的测量虽自有方法,但总有不足或弱点。而目前还未能做到把几种学科的方法较好地结合起来,形成跨学科的研究。
14.①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快乐,由此,经济社会的种种活动则是实现幸福快乐的手段,经济增长也应该是以快乐为核心价值。(2分)②假期“黄金周”制度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没有保持促进人的快乐同时增长,这样的做法脱离了“终极目的”,其经济增长已不具备“快乐”价值,当然无意义,取消是应该的。(2分)
四、(15分)
(一)小说阅读
15.小说结尾借新上来的乘客之口说出那姑娘“是个瞎子”,巧设突转,戛然而止。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小说在高潮中结束全篇,意味深远,让读者思考回味。(结尾特点2分,效果2分)
16.小说三次写到姑娘的声音:清脆甜润的声音,清脆如银铃的笑声,清脆甜美如山泉的声音。对姑娘清脆的声音、动听的笑声的描写,突出姑娘美好的形象,表达“我”对姑娘的喜爱之情。(3分,指出描写1分,姑娘形象1分,喜爱之情1分)也突出“我”作为一个盲人,并没有失去对美的感受,相反,用耳用心感受美。(2分,“我”是个盲人1分,感受美1分)
17.
答案一: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盲人,是因为他们渴望像普通人一样,能够出去旅行,结交朋友,和陌生人正常的交谈,像正常人一样感受周围的一切,尤其是世间美好的事物、情感。我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乐观向上的。小说中的“我”在列车上大胆的和遇到的姑娘交谈,依靠自己的耳朵和细腻的心感受到姑娘的美,和姑娘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虽然是盲人,但他们不自卑,不埋怨,如常人般感受周围的一切,用心生活。
答案二: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盲人,是因为自身的自卑心理。我认为他们这样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自身的缺陷使他们敏感多疑,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盲人,他们刻意隐瞒,假装可以看得见东西。小说中“我”和姑娘谈话时,曾担心她是否发觉自己是盲人,谈起天气时还假装欣赏窗外的景色。当上来一个新旅伴时,“我”又想着可以施骗技了。这都是因为担心受到歧视和伤害而做的伪装,是自卑心理引起的。
(心理2分,评价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传记阅读
15.⑴青年时期的冰心其思想主要受到的影响有:①泰戈尔思想;②基督教博爱的思想。
⑵她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主要有:①人生的意义是欢乐的还是烦闷的,(或人生的意义是什么)②能否(如何)用母爱、童心、以及自然的美来解除人生的痛苦。(“人生的意义”“母爱、童心、自然美”是关键词)(前后两个问题,每一个问题2分,共4分。)
16.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传主,所以用不同的称呼。(2分)开头称冰心为“十九岁的冰心”“十九岁的姑娘”表现了受到泰戈尔和基督教影响时正年轻;称其为“青年女作家冰心”则说明了冰心在文学上的多方面的成就;而称冰心为“年轻的女哲人”则偏重于表现年轻的冰心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至少举出两个例子,从而说明不同角度,2分,能自圆其说1分)
17.
答案一:我认为本文达到了冰心所期望的真实的要求。(表明观点1分)这首先表现在内容的真实上,本文既充分的表现了传主青年时期所取得文学成就,也不避讳传主在追求探索的过程那种矛盾与苦闷的状态;(内容真实,2分)其次是表达的真实,本文在表现她的文学成就,特别是表现她的矛盾与苦闷时,大量引述了冰心的原著,以翔实的材料来印证当时的思想状态,这都增强传记的真实性。(表达真实,2分)这正是冰心本人的愿望,做到了“真”,就这点而言,本文达到了冰心的要求。(回应问题1分)(不出现内容真实,表达真实,能答到“真实反映当时的矛盾状态,引述原著”此二点亦可)
答案二:认为没达到要求的,只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亦可。
五、(15分)
18.⑤④③①⑥②
19.【答案示例】
⑴托福
音译自TOEFL,是美国的一种外国学生英语水平考试,“托福”是中国人的日常口头语,含有吉利话的意味,考托福,靠托福,寄予了学子们顺利通过考试的美好愿望。
⑵雪碧
音译自Sprite原意为妖怪、精灵。暗指饮料的神奇,雪,有寒意;碧,清澈碧蓝。在大夏天,这样的饮料名,听着就产生喝这种饮料解渴的欲望。
⑶波音
音译自Boeing,指美国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出产的飞机。“波”、“音”是两种在空中传播的物理现象又暗合快捷之意,突出飞机飞行速度之快。
⑷可口可乐
音译自CoCaCola,世界著名饮料。“可口”突出好喝,“可乐”突出喝了给人产生快乐的感受。
⑸迷你裙
译自英语miniskirt,“迷你”为音译,裙为意译。原意为超短裙。翻译为“迷你裙”确实绝妙,点出超短裙的诱人的特点。
20.【答案示例】
⑴材料及燃料的使用都比较环保,体现绿色奥运的理念;
⑵造型及图案设计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特色,体现人文奥运的理念;
六、(60分)
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25-16)分 | 二等(205-16)分 | 三等(15-11)分 | 四等(10-0)分 | ||
基 础等级 50分 | 内 容 25 分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感情虚假 |
表 达 25 分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较工整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难辨 | |
发 展 等 级 10 分 | 深刻 | 丰富 | 有文采 | 有创意 | |
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 ④材料丰富 ⑤形象丰满 ⑥意境深远 | ⑦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⑨文句有意蕴 | ⑩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2有个性色彩 |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要有一点突出者,就可按等级评分,直到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从第2个起计,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
④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