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文试卷
时量 150分钟 总分 150分
一、 语文基础知识(4题,1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像它那样泽被天下。(不èi)
B、假如他简单地说:“离家两年多了,我很想家”一类的话,就味同嚼蜡了。(jué)
C、但是它不影响宇宙的未来演化,除非直到宇宙坍缩成一种高密度的状态。(dān)
D、他告不成,我还问他个“以尸诈讹”呢!(é)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虽然太阳能量的总和每秒都在递减,然而远在它的熵达到最大值之前,地球上的能源就早已告磬了。
B、所谓得体并不是矫揉造作,更不是虚伪,说些言不由衷的话,那样根本谈不到得体不得体。
C、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不论王公贵族,学术泰斗,还是奴隶百姓,瘪三小偷,都得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谁都不能垄断。
D、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你还想争赢他,他可是我们研究所里的“利嘴“,胳膊拧不过大腿,你还是认输吧。
B、人生道路上,犯错误是难免的,如果犯而不校,那么就一定会陷入错误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C、为了师出有名,赢得国际社会对反伊“倒萨”战争的认可和支持,美国在加紧军事部署的同时,加紧外交活动。
D、听到女儿考上大学的好消息,老李竟手舞足蹈,得意忘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前,记者走访了四个湖南省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请他们谈谈对今年高考“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看法。
B、第四届百事音乐风云榜28日在深圳罗湖体育馆举行,众多明星出席,搜弧娱乐频道进行了全程跟踪图文直播报道。
C、近几年,非法职业中介活动越来越多,每逢节后民工大量进城,就是黑中介机构编造虚假信息,骗取民工钱财猖獗之时。
D、到2007年,我们将在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一个非常光荣,同时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正在为此不懈的努力。
二、 社科文阅读 (4题,12分)
电浆电视是轻、薄型家电产品下代的首选,它的大画屏、高画质、色彩逼真、画面动作流畅、不闪烁等特点,给人们带来了家庭影院的高级享受。同时,它还有数据端子,能外接计算机,除了看电视听音乐外,还可以上网。
据专家介绍,电浆电视是应用日光灯的发光原理制造出来的大型电视荧屏,因为日光灯在通电后,灯内的气体呈电浆状态,其实就是一种电浆照明器。在电浆电视中,装有数十万个细小灯泡,小灯泡内装有惰性混合气体,外在涂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特质。那些类似日光灯的小灯泡就是一个个像素,在电流的作用下,显示出色彩画卷。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个由小日光灯组成的显示器,就是电浆显示器。
当然,电浆显示器与日光灯有所不同,日光灯是以常温液态的少量水银所放出的254mm紫外光照射荧光物质而发光,电浆显示器内的小灯泡并不装水银,只填充氖气之类的惰性气体。在常温下,惰性气体释放出147mm的紫外线,照射荧光物质而发光。由此可见,与传统笨重的显像管电视相比,电浆电视不但显得轻盈了许多,另外还有画面大、全平面且不受磁场干扰等优点。
以常规的尺寸为例,29英寸的显像管电视,机身厚度已超过50厘米,重量超过30公斤,如果画面加大,重量越大。而42英寸的电浆电视,重量仅30公斤,厚度在10厘米以内,同尺度的体积,只有传统显像管电视的1/10,重量只有1/6。不过,对于小尺寸荧屏来说,现在的液晶电视也能达到,只是大尺寸方面是液晶电视所不能及的。况且液晶受到了视角较窄的限制;电浆电视的视角达到了,可供多人从各个角度一同观看。
目前市面上电浆电视最多的是42英寸,更大的有50~60英寸。它的画质优点是高亮度,适合在明亮的室内观看,色彩对比清晰,动态范围大,真实而不闪烁。而且景像切换的时间快、减少讯号干扰,画面的动作流畅。多数电浆电视还增设数据端子,可以外接计算机作为输出工具,在计算机专用宽输出适配卡的作用下,让计算机4:3的画面输出到电视16:9的画面也不产生变质。
遗憾的是,目前的电浆电视还没有扬声器,且音响接口设备都没有,所以要搭配家庭影院的使用者都要自行添置。虽然电浆电视可以外接计算机,但不是所有的计算机都有转接端子,而且其内建的接收器大多是日本规格,如果购买水货或者直接从日本进货,就要买外接的转频器。此外,电浆电视的价格非常惊人,介于1~2万美元之间,显然足以让大多数人打消购买念头。预计在2006年后将全面改为数字节目播出,届时电浆电视的价格就不会很高了。
5、下列对“电浆电视”的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
A、电浆电视是有别于传统晶体管电视的最新一代超轻、超薄型家电产品。
B、电浆电视是根据日光灯的发光原理研制成功的大尺寸荧屏的电视。
C、电浆电视是由日本发明和制造的能连接计算机上网的家用电器。
D、电浆电视是具有大画面、高画质、色彩真、不闪烁等特点的家庭影院。
6、下列对第二段加横线的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电浆电视的显示器实际上就是一种由小日光灯组成的电浆照明器。
B、在电浆电视的显示器里,装有数万个类似日光灯的小灯泡,它们就是一个个像素。
C、电浆显示器内的小灯泡,内装有氖气、氙气之类惰性混合气体在通电后呈电浆状态。
D、电浆显示器里的小灯泡,外涂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物质,用以显示色彩图像。
7、下列对电浆电视优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浆电视重量轻,体积薄,能耗小,且具有抗磁性,不受磁声干扰。
B、电浆电视画面大,全平面,视角达到,人们可以不同角度同时观看。
C、电浆电视画质好,亮度高,色彩清晰,动态范围大,景像切换快、画面动作流畅。
D、电浆电视与计算机联接,能使计算机4:3的画面输出到电视16:9的画面,而画质保持不变。
8、根据文意,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电浆机具有传统电视无可企及的优点,在未来的几年内,它将完全取代传统电视。
B、电浆电视大多配有数据端子,可以外接计算机,上网查阅各种资料,从而达到信息共享。
C、电浆电视的内建接收器大多是日本规格,现在,我国还没有国产的产品。
D、据专家预测,电浆电视价格在2006年后会降到与一般电视相当的水平。
三、 文言文阅读 (4题,12分)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好学,京师诸儒称述焉。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欲详试其政事,以为左冯翊。三年,京师称之。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望之受遗诏辅政,领尚书事。
初,宣帝不甚从儒术,而中书臣官用事。望之以为用宦者,非国旧制,由是大与高、恭、显忤。时,丞相丙吉年老,上重焉,望之奏言:“三公非其人,则三光为之不明,今首岁日月之光,咎在臣等。”上以望之意轻丞相,乃下侍中建章、 卫尉金安、光禄杨恽并诘问望之,望之免冠置对,天子由是不说。望之既左迁,黄霸代为御史大夫。丙吉薨,霸为丞相。霸薨,于定国复代焉。望之遂见废,不得相。为太傅,以《论语》、《礼服》授皇太子。
宣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望之以师傅见尊重。上即位,数宴见,言治乱,陈王事……天子万倚欲以为丞相,会望之子散骑中郎伋上书讼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复奏:“望之前所坐明白,而教子上书,称引亡辜之《诗》,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上曰:“萧太傅素刚,安肯就吏。”显等曰:“望之所坐,语言薄罪,必亡所忧。”上乃可其奏。显等因令太常急围其第。望之语自杀,其夫人止之,以为非天子意。望之以问门下生朱云。云劝望之自裁。于是望之仰天叹曰:“吾尝备位将相,老入牢狱,苛求生活,不亦鄙乎!谓云曰:“游,趣和药来,无久留我死!”竟饮鸩自杀。天子闻之惊,拊手曰:“曩固疑其不就牢狱,果然杀吾贤傅!是时,太官方上昼食,上乃却食,为之涕泣,哀恸左右。
赞曰:萧望之历位将相,籍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不然,望之堂堂,折而不挠,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注:赞:结尾部分的话,相当于总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大与高、恭、显忤 忤:抵制,不相和
B、趣和药来,无久留我死
趣:同“促”,赶快
C、今首岁日月光,咎在臣等 咎:指责
D、并诘问望之 并:一起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1)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 (2)石之锵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1)望之以问门下生朱云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1)望之前所坐明白 (2)妪每谓余曰:“谋所,而母子立兹”。
D、(1)上乃可其奏 (2)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萧望之“折而不挠(屈服)”与“有辅佐之能”一组是( )
A、(1)上以……并诘问望之。望之免冠置对。 (2)教子上书,称引亡辜之《诗》。
B、(1)显等因令太常急围其第。望之欲自杀。(2)望之以师傅见尊重。
C、(1)望之所奏言:“三公非其人,……咎在臣等。(2)经明持重,论议有余。
D、(1)谓云曰:“游,趣和药来,无久留我死!”竟饮鸩自杀。
(2)(望之为左泻翊)三年,京师称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认为萧望之有轻视丞相之意,让几位大臣责问他,可是萧望之态度强硬,引起皇帝不满,望之因而被贬,其御史大夫之职,由黄霸替代。
B、孝元帝有意让萧望之做丞相,恰逢萧望之之子萧伋上书为望之以前的事辩冤,皇帝听信谗言逼迫萧望之自杀,后来又念及师恩,十分悲痛。
C、宣帝生病时,望之受命辅政,行使尚书职权。宣帝去世,太子即位后,望之多次被皇帝宴见,一同商议国家大事。
D、奸臣陷害萧望之的理由是:唆使儿子上书,为上次之事鸣冤,引用《诗经》中的话说明自已的无辜,有失大臣身份,是对皇上不敬的表现。
四、 文言文翻译、古诗文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21分)
13.请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宋有澄子者,亡其缁衣,求之涂。
见妇人衣缁衣,援之而弗舍,欲取其衣,曰:“而以是偿我也。”妇人曰:“公虽亡缁衣,然此吾所自为也。”橙子曰:“而弗如速以偿我矣!昔吾所亡者, 纺缁也;今子之所衣者,禅缁也;以禅缁而当我之纺缁,而岂有所不得哉。”
14.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6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15、古诗文默写。(6分,按要求给分,错一个字就扣分)
(1) ,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分)
(2)实迷途其未远, 。(1分)
(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2分)
(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
。(2分)
五、 文学作品阅读(4题,17分)
这 样 的 攀 登 者
王彬彬
他不愿意与庸众一起在尘埃中呼吸,在泥淖里翻滚,在垃圾堆里觅食。
于是,在一面峭壁上,他开始了攀登。他相信,在峭壁的上面,有清新的空气,有秀丽的风景,有鸟语和花香……
在峭壁上,他艰难地凿出可供手足攀援的洞眼。在每一个洞眼里,他都留下了他的血。
就这样他为自已开辟出一条上山的路。就这样忍着饥渴、烈日、寒风、冷雨……日夜不息地把自已的身体向上缓缓地、缓缓地挪动着。没有人与他为伴。没有。饿了,他随手采一把岸壁上的野草野菜;渴了,他伸出舌头寻找着岩壁上渗出水的潮湿处。倘若能偶然在攀援的途中遇到一处泉眼,他便贪婪地把破裂的双唇紧贴上去,仿佛要把峭壁里蕴藏的水都一下子喝尽。但这样的好运对于他是罕有的,在大多数时候,他只能用舌头舔着粗硬岩壁上的潮湿。舌头一次次地被岩壁的粗硬磨破。有血流出来。岸壁上不仅留下了他手足流出的血,也留下了他舌头流出的血。
不但他的手掌脚板已结了坚硬的老茧,他的舌头上也有一层厚厚的死皮,他已经失去了味觉。
衣衫,已经磨破、撕碎,一片一片地离开了他的身体。他,已经赤身裸体了。只有头发披散下来,风起时,如一面旗帜。而他的身体,也干瘦成一根旗杆。
就这样他为自已开辟出一条上山的路。就这样他忍着饥渴、烈日、寒风、冷雨……日夜不息地把自已的身体向上缓缓地、缓缓地挪动着。
他要将一杆旗帜插上山顶。
许多个岁月过去了。
现在,当他举目向上时,他已经能模模糊糊地看见山顶了。然而,山顶似乎并无清新的空气,并无秀丽的风景,并无鸟语和花香;山顶上似乎也有尘埃,也有泥淖,也有垃圾。
有失望和悲哀袭上他的心头。因为负载着失望和悲哀,他现在感到身体更沉重了。有后悔不时闪电般掠过心头,闪电般短暂地闪电般明亮。
也许,根本就不该开始这样的攀登。也许,还可以退下山去,同一群人一起在尘埃中呼吸,在泥淖时翻滚,在垃圾上觅食。
似乎有意,又似乎无意,他第一次扭头向下,想看一眼山下的路。他惊讶地发现,他已离开地面那么远。而他更惊讶地发现,被他艰难地辟出的上山的路已消失。那么洞眼,在他的手足离开后,很快便恢复了原状。他的血似乎是良药,石头的创伤在他手足移开后立即便长好了。
他的脚下仍是一面峭壁,正如他的头上的峭壁一样。
在头顶的峭壁上凿出洞眼攀登上去,是可能的。然而,在脚下的峭壁上凿出洞眼倒退下去,是不可能的,谁也无法这样做。
现在,他明白了。他攀登的,是一座只容人上不容人下的峭壁;他开辟的,是一条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的道路。
现在,他平静了。他知道自已别无选择,只有奋力向上了。
现在,他已不再举目向上。他已不关心山顶上是怎么世界了。
现在,他惟一担忧的,是死在峭壁上。死在某一次不成功的把身体向上挪动的过程中,或者死在最后一次成功地把身体向上挪的劳作后。如果这样,死后的自已如野人般的身体便会向下落去。尸体的落下不像身体的退下,是不需要路的。而死后的身体落在地面上,落入尘埃中,落进泥淖里,落在垃圾推上,是他所不愿意的。
怎么才以能使死后身体不落下呢?
他想起了披散下来的头发——这飘扬的旗帜。
也许,临死之前,可以在硝壁上凿出一外洞眼,让头发穿过其中悬挂住尸体,像旗帜悬挂住旗杆一样。
那时,岸壁将成为旗杆,而尸体将成为旗帜。
(选自《当代散文精品》)
16、文中“有后悔不时闪电般掠过心头,闪电般短暂地闪电般明亮”一句,三个“闪电般”意思是否相同?如果不同,你分别怎样解释?(3分)
17、“他攀登的,是一座只容人上不容人下的峭壁;他开辟的,是一条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的道路”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18、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文中最后一段“那时,岩壁将成为旗杆,而尸体将成为旗帜”中“旗帜”的含义是什么?(4分)
19、“攀登者”起初认为山顶“有清新的空气,有秀丽的风景,有鸟语和花香……”,后来却发现“山顶上似乎也有尘埃,也有泥淖,也有垃圾”。联系全文,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5分)
六、赏析短文 (16分)
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攀登者”求索
———简析《这样的攀登者》的心理描写
(2)准确形象 简练深刻
———谈谈《这样的攀登者》的语言特色
(3)飘杨的旗帜
———试析《这样的攀登者》的主题思想。
七、作文 (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阳光,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却赋予了它许多新的内涵。现在“阳光”以成了流行用语,如“阳光工程”“阳光通道”“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教育”,还有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等。可见人们对阳光的热爱与渴望。
面对如此多的“阳光”,你一定也有自己关于“阳光”的故事,一定有对“阳光”的看法。试以“阳光”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卷
选择题(42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翻译鉴赏默写题(21分)
13、
。(9分)
14、
。(6分)
15、 ① , 。(1分)
② 。(1分)
③ , 。(2分)
④ , 。(2分)
阅读题(17分)
16、 。(3分)
17、
。(5分)
18、
。(4分)
19、
。(5分)
赏析短文(16分)
360 |
作文(60分)
400 | |||||||||||||||||||
800 | |||||||||||||||||||
1000 |
语文参考答案
一、1――4
1、 C (tān)
2、 A(告罄)
3、C (A 胳膊拧不过大腿:比喻弱小的敌不过强大的。用于势力、力量的对比上。B 犯而不校:别人冒犯自己也不计较。C 师出有名:出兵有正当的理由,后喻行事有理。D 得意忘言:既已领会其意旨,则不再需要表意之言词。后亦引申为彼此默契,心照不宣。)
4、D (“四个湖南省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有歧义;“第四届百事音乐风云榜”与“举行”主谓搭配不当;
“每逢 ……就是……之时”主宾搭配不当。)
二、5――8
5、 B(A,“最新”“超轻、超薄”文中并未肯定;C ,文中没有说“电浆电视”是日本发明制造的;D ,“电浆电视”不是“家庭影院。
6、A(显示器不是照明器)
7、A(文中未提及“能耗小)
8、B(A,“完全取代”无据; C ,文中未提及“没有国产的产品”;D ,“会降到与一般电视相当的水平”无据。)
三、9――12
9、 C(咎:罪过,过失,应该是名词)
10、C((1)“所”字结构;(2)地方,名词。A,都是定语后置标志;B,都是“用”的意思,介词;D,都是“于是”“就”。)
11、D(A,“教子上书,称引亡辜之《诗》”是奸佞之人对望之的诬陷;B,“望之以师傅见尊重”说明望之被尊重的原因是曾为皇上之师;C,“望之奏言:‘三公非其人,则三光为之不明,今首岁日月之光,咎在臣等’”是望之对丞相丙吉的议论。)
12、B(“皇帝听信谗言逼迫萧望之自杀”错,皇帝没有想到有此结果。)
四、13---15
13、宋国有个叫澄子的人,遗失了他的黑衣服,就沿着路(1分)去寻找。
他看见一个妇人穿着黑色的衣服(1分),就上前去扯住不肯放手(1分),想拿走她的衣服。澄子说:“你把这件(1分)黑衣服还给我呀。”妇人说:“你虽然丢了黑色的衣服,但这件却是我自己做的(1分)呀。”澄子又说:“你不如快点把衣服(1分)归还我吧!我原来遗失的,是黑色的夹衣,现在你所穿的,是黑色的单衣,用黑单衣来抵(1分)我的黑夹衣,你难道还有什么划不来吗(2分)!”(画线的为给分点)
14、第一问两个要点。
(1)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
(2)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三个要点。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
(2)“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高雅;
(3)“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15、(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觉今是而昨非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4)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五、阅读题 16--19
16、不同。第一个形容“快”,第二个形容“短”,第三个形容“亮”。(3分)
17、①攀登者不愿意与庸众在一起,随波逐流;即使在追求过程中(或人生道路上)遇到艰难坎坷,也应该勇敢地向目标迈进,不可半途而废。攀登者只有坚持理想、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难、奋然前行才不会与世俗为伍。②在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这句话也表现了攀登者从犹豫、彷徨到坦然、坚定的心理变化。(共5分,意思对即可)
18、“旗帜”象征攀登者的精神:追求者即便失败或死亡,他的经历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就是生命价值的体现,是激励后人前进的精神源泉。(共4分,意思对即可)
19、这样写,是一种前后照应的手法,也为下文体现攀登者的勇敢和执着作了铺垫。攀登者追求美好的人生目标,但现实往往不尽完美。但是,即使所有的追求都不一定有美好的结果,仍然需要执着追求。这样写更能体现攀登者的执着和生命意志的顽强。(共5分,意思对即可)
六、赏析短文 20题
20、(1)“攀登者”的求索
——简析《这样的攀登者》的心理描写
赏析要点: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写了攀登者在攀登途中由希望、憧憬到犹豫、彷徨,再到坦然、坚定的心理变化过程,刻画了一个为追求理想在痛苦的探索历程中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先驱者形象。
①攀登者“不愿与庸众一起在尘埃中呼吸,在泥淖里翻滚,在垃圾中堆上觅食。”于是,他选择了追求,为自已的人生确定了奋斗目标。
②攀登者在发现自已在峭壁上已走投无路时,在周围残酷的环境对他施加压力时,他有过“失望和悲哀”,甚至“后悔”,但“死后的身体落在地面上,落入尘埃中,落进泥淖里,落在垃圾堆上,是他所不愿意的”,于是他毅然选择了向前,选择了在无尽的失望中继续为早已破灭的梦想而奋斗。这种奋斗中的“失望和悲哀”、“后悔”,体现了一种人性的真实。
③自从明白自已攀登的“是一座只容人上不容人下的峭壁”,攀登者觉得“自已别无选择,只有奋力向上了”。他别无选择,使用权他成了慕尼黑人心目中的一面旗帜,成为后继者追求理想的精神力量。
文章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再现了攀登者在攀登途中痛苦的心灵探索历程,使攀登者的形象有血有肉,读来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2)准确形象 简练深刻
——谈谈《这样的攀登者》的语言特色
赏析要点:整体风格是准确形象,简练深刻。
①在峭壁上,“凿出、开辟、挪动”等动词准确地描绘出攀登者攀登的过程,简练深刻地表现了攀登者意志的玩强。“有后悔不时闪电般掠过心头”一句话“掠”字,准确而又细腻地表现了攀登者内心瞬间的后悔,用词很简练。
②“尘埃、泥淖、垃圾”,“空气、风景、鸟语花香”,“烈日、寒风、冷雨”,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攀登者厌恶的庸俗生活、追求过程的艰难险阻。
③“头发披散,风起进,如一面旗帜。”“岩壁将成为旗杆,而尸体将成为旗帜。”“岩壁”比喻艰难坎坷的人生之路,“旗杆”、“旗帜”采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了攀登者不畏艰险阻的伟大,也表明攀登者勇敢追求理想的精神,已经成为后继者追求理想的精神源泉。
(3)飘扬的旗帜
——试析《这样的攀登者》的主题思想
赏析要点:文章运用象征的手法,着意描写“攀登者”在路途上艰险磨难以及他的心理活动,塑造了一个不甘于平庸和污浊的生活,一心追求理想,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先驱者形象。
①“他艰难地凿出可供手足攀援的洞眼”,“用惟一的双手扣紧泥土,把唯一的身体匍匐悬崖”,只有攀援向上,才能拥有“无限风光在远方”的理想未来。不惜笔墨描写攀登者艰难开凿,在于突出攀登者的勇敢和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②他“开辟的是一条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的道路。”“忍受着饥锇、烈日、寒风、冷雨”。依稀觉得那山顶的峭壁上面,并无“清新的空气,秀丽的风景,鸟语和花香”。也许攀援的尽头是万物皆空,但山在那儿,得继续攀援,远方在那儿,得继续行走。这是行进者的诺言。攀登者心理的变化,暗未生命意志的顽强。
③“在硝壁上凿出一处洞眼,让头发穿过其中悬挂住尸体”,我们看到攀登者“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看到攀登者对生命意志的敬畏和提升。
攀登者启示人们坚持理想、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奋然前行,让生命不断的博击奋时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