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咱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拂(fó)晓 缱(qiǎn)绻 百舸(gě)争流 殚(dān)精竭虑
B.精悍(hàn) 脸颊(xiá) 一叶扁(piān)舟 身陷囹圄(yú)
C.角(jué)色 信笺(jiān) 海市蜃(shèn)楼 力能扛(gāng)鼎
D.矫(jiǎo)正 泊(pò)位 游目骋(chěng)怀 同仇敌忾(gà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匡扶 玉砌雕栏 失魂落魄 无所适从
B.文身 至高无上 风声鹤唳 卷帙浩繁
C.通谍 前赴后继 声名狼藉 妍媸毕露
D.鄙薄 诚惶诚恐 沧海桑田 永葆生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肩负着严肃使命的文学,自然不再注重“传奇”,不再注重趣味的愉悦,读起来也得正襟危半,跟读经典差不多,不能再那么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
B.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而这里选的《西江月》《鹧鸪天》两首词却都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C.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哥伦比亚号”事故又被人忆起。《中华读书报》所刊<哥伦比亚号”悲剧何以发生》有这样的话:“航天飞机上的五男二女共七位宇航员一道香消玉殒。”
D.在这种情况下,回国人员只能做无米之炊,很难有所作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实际上,在美国所信奉的“民主、自由、人权”背后,不得不支付着沉重的代价。
B.这个结论即使很有依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相当完善的构造、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C.我们常说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幻想是创新的动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不妨从科幻教育抓起。
D.班主任王老师把我们班的几个干部召集到办公室开会,研究校运动会上我班的宣传鼓动工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超导与超流动性
绝对零度就是零下273.16摄氏度。以绝对零度作为零度标准的温度叫做开氏度。开氏度是没有零下的。温度是原子活动活跃程度的一个表现。原子活动越激烈,温度就越高。在绝对零度下,原子已经停止了活动,因此不可能有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度。
在进行低温研究时,科学家最常用的介质是液氦。氦的沸点是零下269摄氏度,而且在常压下不会结冰。因此,科学家通常用液氦来冷冻其他的物体,正如在常温下我们用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一样。
液化氦气是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在1908年完成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成就。昂尼斯同时发现,在低温下,各种物体将会呈现出许多令人惊异的特性。例如科学家在此之前已经知道,水银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是在零下269摄氏度以下时才表现出超导性。目前被称为高温超导材料的是陶瓷材料。在零下150摄氏度时就能成为超导体。是否有常温下的超导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不过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地寻找。
超导体还有另一个特性:当超导体在磁场中被冷却到超导温度时,超导体内部的全部磁场会遭排斥。除了超导体表面之外,材料内部没有任何磁场。这就是所谓的迈斯纳效应,是由德国科学家迈斯纳和奥克森·费尔德在1933年发现的。
低温给科学家带来的惊喜还不只这些。1938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卡皮察以及加拿大科学家约翰·阿伦和奥斯汀·米塞纳发现,在零下271摄氏度时,液氦有着极好的导热性,是铜的200倍。而且,液氦还具有超流动性。
任何液体都有黏度。例如蜂蜜和香波这样的液体就非常黏,流动很困难。另一些液体(例如水)的黏度就小得多。而在零下271摄氏度时,液氦的黏性几乎完全消失了,成为一种超流体。如果将液氦放在一个杯子里,那么我们能够看到液氦沿着杯子壁向上爬升,然后再从杯子口流出来。液氦的这一特性在检验管道的密封性能时特别有用,即使漏洞的直径只有两万分之一毫米,液氦也能从里面静静地流出来。
1995年,美国科学家还验证了由爱因斯坦和印度科学家玻色在80年前提出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科学家们将2000个原子冷却在开氏十亿分之一度的状态下达10秒钟,发现这些原子丧失了自己的特性,完全无法分辨,成为一种“超原子”。原子的这种性状完全符合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的理论。
5.下列对“迈斯纳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超导体在磁场中被冷却到一定温度时,超导材料的部分磁场被排斥。
B.超导体在磁场中被冷却到绝对零度时,超导材料的全部磁场被排斥。
C.超导体在磁场中被冷却到一定温度时,超导材料内部磁场被全部排斥。
D.超导体在磁场中被冷却到绝对零度时,其表面及超导材料内部磁场被排斥。
6.下列不属于“低温给科学家带来的惊喜”的一项是
A.水银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B.某些材料在磁场中被冷却到超导温度时磁场会遭排斥。
C.在零下271摄氏度时,液氦有着超乎寻常的导热性。
D.在零下271摄氏度时,液氦会成为一种超流体。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零下269摄氏度以下时,水银成为超导体。
B.陶瓷材料在高温下才能表现出超导性。
C.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常温下的超导体。
D.原子在接近绝对零度时出现凝聚状态,成为一种超原子。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盲文,完成8—10题。
朱据字于范,吴郡吴人也。有姿貌膂力,又能论难。黄武初,征拜五官郎中,补侍御史。是时选曹尚书暨艳,疾贪污在位,欲沙汰之。据以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过,弃瑕取用,举清厉浊,足以沮劝,若一时贬黜,惧有后咎。艳不听,卒败。
权咨嗟将卒,发愤叹息,追思吕蒙、张温,以为据才兼文武,可以继之,自是拜建义校尉,领兵屯湖孰。黄龙元年,权迁都建业,征据尚公主,拜左将军,封云阳侯。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嘉禾中,始铸大钱,一当五百。后据部曲应受三万缗,工王遂诈而受之,典校吕壹疑据实取,考问主者,死于杖下,据哀其无辜,厚棺敛之。壹又表据吏为据隐,故厚其殡。权数责问据,据无以自明,藉草待罪。数月,典军吏刘助觉,言王遂所取,权大感寤,曰:“朱据见枉,况吏民乎?”乃穷治 壹罪,赏助百万。
赤乌九年,迁骠骑将军。遭二宫构争,据拥护太子,言则恳至,义形于色,守之以死,遂左迁新都郡丞。未到,中书令孙弘谮润据,因权寝疾,弘为诏书追赐死,时年五十七。孙亮时,二子熊、损各复领兵,为全公主所谮,皆死。永安中,追录前功,以熊子宣袭爵云阳侯,尚公主。孙皓时,宣至骠骑将军。
评曰:朱据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七》,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选曹尚书暨艳,疾贪污在位 疾:痛恨
B.一当五百 当:相当于
C.乃穷治壹罪 穷:被迫
D.迁骠骑将军 迁:升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宜以功覆过 欲以客往赴秦军
B.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厚棺敛之 作《师说》以贻之
D.乃穷治壹罪 良乃人,具告沛公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据身材容貌壮伟,力大无比,擅长辩论并爱提出疑难问题。当时选曹尚书暨艳想将贪官污吏淘汰出朝,朱据持有不同意见。暨艳未采纳朱据的意见,结果引火烧身。
B.孙权觉得朱据是个可用之材,屡次提拔了朱据,并召他为附马。朱据为人谦虚和蔼,平易近人,疏财济民。他的俸禄在当时是颇为丰厚的,但常常人不敷出。
C.朱据部屑的军资被工匠王遂冒领,使朱据属下的主管军吏冤死,朱据怜其无辜受冤而死,厚葬了他。结果朱据本人也受连累,多次受到孙权的责问。
D.后来在二宫争权的时候,朱据拥护太子,他言谈诚恳,主持正义,以死相随。于是升迁为新都郡丞。还未到任,却遭到中书孙弘的诽滂。孙权在病重卧床期间,拟了诏书赐朱据死。
第Ⅱ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22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壹又表据吏为据隐,故厚其殡。(3分)
(2)朱据见枉,况吏民乎?(3分)
(3)孙亮时,二子熊、损各复领兵,为全公主所谮,皆死。(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分析。(4分)
13.根据题意填空。(任选3题)(6分)
古人写诗常化用前人诗文,如①一③。
①曹操《短歌行》中的“ , ”就借用了《管仲·形解》中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
②王勃的《滕王阁序》的“ , ,’出自北周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③《宋书·宗悫传·》里“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言在李白的《行路难》中则演化为“ , ”
④杜甫在《 》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三顾频烦天下计, 。”
⑤醉不成欢惨将别, 。忽闻水上琵琶声, 。
(白居易《琵琶行》)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3分)
松子茶
林清玄
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
“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冬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退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温柔海边的细沙,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荚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呜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14.文中说,看到松子“颇能引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结合下文.,指出“情怀”的含义。(4分)
15.当朋友知道我要将松子下油锅后,为什么要“大惊失色”?(6分)
16.作者引用佛眼和尚的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目的是想阐明一个什么道理?(4分)
17.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9分)
(1) 文中说,“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为什么?(4分)
(2)作者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阐发了什么人生哲理?(5分)
六、(15分)
18.下面这段话反映了作者一种冲动的感情、“冰冷’’的心态、低沉的情绪。请你写一段话鼓励他理性地看问题。要求运用呼告、反问、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100字左右。(6分)
有个同学写了这样一段话:面对高考,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作业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我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我将深味这校园里浓黑的悲凉。
鼓励的话:
19.将下面的三个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4分)
①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是一个科学事实。
②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
③海洋地质学家还认为,地中海可能一度是沙漠。
改为:一
20.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5分)
要知道,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无法弥补。要紧的是,我们每个人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赶快为长辈尽孝——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
,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
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这段文字揭示的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写成诗歌和戏剧。
18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兼文学家莱辛说过:“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这是爱因斯坦最喜欢引用的一句格言,他把它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
的确,使人真正感到幸福和满足的,是不断地追求,是追求的过程。充满希望的旅行(过程),要比到达目的地好。
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的生活强者。……他(毕加索)说:‘永姻不会有那么一天……可以说‘我已经完成了工作’,‘明天是星期天’。一旦你的工作结束,便意味着你必须开始新的工作。……你永远都不能说‘结束’两个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第Ⅰ卷(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A拂fú晓;B脸颊jiá;D“湖泊”之“泊”读pō,而在“泊位”中应读bó,表示车船停岸之意同仇敌忾kài)
2.C(“通谍”应是“通牒”,是一个国家通知另一个国家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 “谍”指刺探 敌情,如间谍。)
3.C(“香消玉殒”指女子之死,而且特指年轻漂亮的女子而言,绝对不能用于“五男二女”。)
4.D(A主语残缺。B(t即使、如果”表假设,“因而”所接分句所表述的应该是既成事实的表结果,两种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语混合在一起,造成句式杂糅,应将“因而”改为“仍然”,也可改为“也”。 C“创新能力和意识”语序不当,应为“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9分,每小题3分)
5.C(A项“部分磁场被排斥”不合文意;B项“绝对零度”说法不当,被排斥的是内部磁场;D项“绝对零度”说法不当,表面磁场也未被排斥。)
6.A((1)在昂尼斯发现各种物体将会呈现出许多令人惊异的特性之前,“水银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这一现象就已经被发现。(2)“水银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现象是在“低温”条件下出现的。)
7.B(首先,文章中的“高温超导材料”所说的“高温”是相对于绝对零度而言的,其温度并没有达到摄氏零度;其次,只要低于超导现象产生的临界温度,就会产生超导现象。)
三、(9分每小题3分)
8.C(穷:彻底)
9.A(A项第一句中“以”解释为“用”;“以”解释为“带着”。B项的两个“而”均表转折。C项的两个“之”均为代词“他”。D项的两个“乃”均为“于是”。)
10.D(其他三项在原文中能找到相应的信息,而D项“左迁”是贬官,“孙权在病重卧床期间, 拟了诏书赐朱据死”,说法错误。从原文“因权寝疾,弘为诏书追赐死”看,应为“孙弘代拟诏书追赐朱据死”。)
第Ⅱ卷(120分)
四、(22分)
11.(1)(3分)吕壹因此又上表,认为朱据的部下为他隐瞒实情,所以朱据才为他举行厚葬。(表,上表;厚其殡,为他举行厚葬。)
(2)(3分)连朱据都被冤枉,更何况一般官员和平民呢?(见,被,表被动;况,更何况。)
(3)(4分)到孙亮当政时,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都恢复了领兵权力,后因受全公主的诬陷,均被诛死。(复,恢复;领,领兵;为……所……,被;谮,诬陷。)
以上三句翻译,每句大意1分,一个得分点给1分。
12.(1)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答到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2)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1分),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1分)。用“啼”字既符合黄莺呜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1分),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1分)。
13.①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④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朗,j时茫茫江浸月,主人忘归客不发。(每题2分,每空1分)
五、(23分)
14.(4分)“情怀”指“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
15。(6分)松子外形晶莹细白(2分),是历经冰雪,经过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具有高远的境界(2分);“松子下油锅”,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2分)(要点相合即可)
16.(4分)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意思对即可)
17.(9分)(1)(4分)松子虽小,但和“我们”+样,吸取了日月精华(2分);有时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2分)。
(2)(5分)比喻(1分),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4分)。
六、(15分)
18.内容符合要求(4分),运用3种以上修辞(2分)。
19.示例: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的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可能一度是沙漠。(4分)(内容通顺2分,顺序合理2分,内容遗漏扣1分.)
20.示例: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要求句式相同2分,意思对比3分)
七、(60分)
21.围绕“不断追求”的话题立意。其它按200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o
[参考译文]
朱据,字子范,吴郡吴县人,身材容貌壮伟,力大无比。擅长辩论并爱提出疑难问题。黄武初,入朝拜为五官郎中,补侍御史。那时选曹尚书暨艳,痛恨贪官污吏,想将这批人淘汰出朝。朱据却认为天下三国鼎立,尚未一统,应以功抵过,用人之能,弃人之短,表彰清廉,抵制污浊,才能劝恶从善,肃清吏治。若一味采取贬斥罢黜,恐有后患。暨艳不听,终于引火烧身。 孙权回想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将军们,忧心叹息,追思吕蒙、张温,认为朱据文武双全,可继承他们的职责,于是拜为建议校尉,领兵屯驻湖孰。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建业,召朱据为附马,拜为左将军,封为云阳侯。他为人谦虚和蔼,平易近人,疏财济民,因此俸禄虽很丰厚,但常A
不敷出。嘉禾年间,开始铸造大钱,一个相当于五百小钱,朱据部属的军费每月三万缗,被I匠王遂冒领。典校吕壹怀疑是朱据领取,拷问朱据属下的主管军吏,军吏不承认,冤死杖下,朱据怜其无辜受冤而死,厚葬。吕壹因此又上表:认为朱据的部下替他隐瞒实情,所以来据才为他举行厚葬。孙权多次责问朱据,朱据也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只好等待降罪受罚。几个月后,典军刘助了解情由后,
证明军费是由王遂领的,孙权才恍然大悟,感叹道:“连朱据都被冤枉,更何况一般官员和平民呢?”于是彻底惩治了吕壹,赏赐刘助钱一百万。
赤乌九年(公元246年),朱据升任骠骑将军。二宫争权,朱据拥护太子孙和,他言谈诚恳,主持正义,以死相随。于是贬为新都郡丞。还未到任,却遭到中书孙弘的诽谤。因孙权病重卧床不起,孙弘代拟诏书追赐朱据死,时年五十六岁。到孙亮当政时,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都恢复了领兵权力,后因受全公主的诬陷,均被诛死。永安年间,追录朱据父子的功绩,以来熊之子朱宣承袭云阳爵位,并招为驸马。到孙皓时,朱宣官至骠骑将军。
评论:朱据遭难受挫,因为正义丧生,真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