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中语文毕业班质量检查

2014-5-11 0:11:42下载本试卷

高中语文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工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试卷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

I(共21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l一2题。

中国正在改变英语

  根据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的最新报告,英语正在经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革,究其原因是

受到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式英语的强烈冲击,不断地吸收新词汇,已使英语成为世界混合语。

  中国约有2.5亿民众学习英语,加上日益上升的全球影响力,意味着中国人每天都在制造英文新词。根据报告,逐字翻译的中式英语“很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还有从广东话吃点心的“饮茶”直译过来的drink tea等,现已成为标准的英文词组。更多中式英语还在继续产生,包括从前就已中英混合的如“苦力”(coolie),“台风”(typhoon)等。当这些新命名的单词在网上流通,英文词汇库必然迅速增长。

  “全球语言监督”主席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它现在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这些新词和词组,不用向母语为英语的人士特别解释,都能被理解。

然而也有些中式英语让人感到一头雾水,有些甚至出现在旅游局为景点所贴妁英文标志上,比如许多旅馆印上Scattering(散播),代表紧急出口。或许最无礼的要数Deformed man

toilet(丑陋人洗手间)的标志,它被张贴在中国一些城市供残疾人使用的洗手间门口。

  专家认为,在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翻译显然是有困难的,因为每个汉字都有几种可能的翻译。由于英语的实用性和汉语的微妙性,得出的翻译可能让双方都无法理解。结果产生了许多令人费解的误译,同时也改变了国际英语的味道。当然,这种中国趋势也正在改变人们对英语语言的认知,使人们的思维方式更加色彩斑斓,因为用中文思考问题的确与众不同。

   今天,中国学英语的人几乎相当于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说英语人数的总和,这个数字在未来7到10年还可能翻倍。难怪有人预测,倘若国际英语分崩离析,中式英语很有可能成为最突出的分支。          (节选自2007年1月13日《欧洲新闻》)

l。从原文看,下列不能体现“中国改变英语”的一项是(  )

 A.受到中国式英语的强烈冲击,英语不断地吸收新词汇,已成为世界混合语。

 B.随着中囱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中国.人制造的英文新词使英文词汇库不断增长。

 C.中英两种语言的交流改变了国际英语的味道,正在改变人们对英语语言的认知。

 D.中国学英语的人约有2。5亿,相当于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说英语人数的总和。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的新词和词组,超过任何其他来源,说明它比任何语言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B.有些中式英语一开始让人感到一头雾水,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可能被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逐渐接受。  

 C.英语的实用性和汉语的微妙性,使中英语言的对译产生许多误译,必将削弱汉语和英语的国际地位。  

 D.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多中式英语在继续产生,将成为国际的主流语言,使国际英语分崩离析。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3—4题 

转基因母鸡产下治癌蛋

   英国科学家日前表示,他们已率先培育出携带人类基因的母鸡,它们产卞的蛋可含有多种特殊蛋白质,具有一定的药用潜能,可能会用在对癌症、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的治疗方面。

据英国媒体14日报道,培育世界首只克隆羊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在生物医药方面又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应用新技术,使人类基因与母鸡DNA相结合。母鸡因此产生具有药效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进入鸡蛋中。“用这种新技术生产生物药品将会十分奏效,”苏格兰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卡伦·杰维斯博士说,“这种转基因鸡至今已经培育到第五代。它们仍然能产生高浓度的药效蛋白质。”目前研究所准备着手建立两条转基因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上的鸡蛋含有一种人体干扰素。另一条生产线上的鸡蛋则含有用于治疗皮肤癌的抗体。这种抗体对关节炎也有疗效。此外,他们还计划生产用于对抗其他癌症的鸡蛋。

   科学家认为,在生物蛋白质药品价格昂贵的今天,这项突破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理论上讲,我们可将这项新技术用于多种基因,那些母鸡就会产生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英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研究人员安德鲁说,“从发展潜力上看,这项技术完全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以及多种癌症。”  

   实验中使用的母鸡一年每只可产蛋300个,丰富的药用蛋白质来源为大批量生产特效药物提供了可能。这将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成为广大患者的福音。人们希望这项技术能有助于减少每年的药费支出。        (节选自2007年士月“日《环球时报》)

3.从原文看,下列不能说明“这项突破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的一项是(  )

 A.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在生物医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B.这项新技术用于多种基因,母鸡就会产生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C. 随着技术的发展,这项新技术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以及多种癌症。  

 D.运用这项新技术,将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减少人们的药费支出。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英国科学家率先培育的携带人类基因的母鸡产下的鸡蛋,对治疗癌症可能有作用。

 B.转基因鸡至今已经培育到第五代,产生的鸡蛋含有治疗皮肤癌等疾病的蛋白质。

 C.转基因鸡产生的高浓度的药效蛋白质,含有多种抗体,完全可以攻克多种癌症。

 D.研究所准备建立的转基因鸡生产线,生产的鸡蛋含有能治疗关节炎的人体干扰素。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豁然堂记   徐 渭①

   越中山之大者,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记。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盖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闻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耕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②,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③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  

   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壁,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壁其东一面,今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手,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蒙以壁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竦,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④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⑤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①徐渭(1521~1593),字文长,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②冶尊:娱乐饮酒。③龟龄: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浙江乐清人,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④婴:萦绕。⑤几:指细微差别。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约缭青萦白,峙带澄  髻:像发髻那样

 B.予病其然,悉取西南之  牖:窗户

 C.壁其东一面        直:只

 D,以为莫“豁然”      宜:合适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   无罪而就死地

 B,倚几临,即湖山终席不去     怀王不知忠臣之分

 C.虽近在目前,蒙以壁者耶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吾之见者   少卿视仆妻子何如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豁然堂建在卧龙山的半山腰,此处湖山环抱、会合,青山白水相间。

 B.登豁然堂,游人可远望城墙,近观湖光山色烟云雪月,令人心旷神怡。

 C.本文意在说明人不应过分纠缠于眼前琐碎的利害得失,而应胸怀开朗。

 D.本文思路清晰,先叙越中山水,再写览胜之妙,最后借命名而述怀。

  

第Ⅱ卷(共129分)

四、(32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①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②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

 (注)①弑:古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②后:怠慢。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2分)  

 译文: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3分)  

 译文:                                     

(2)以上文字主要从哪两方面来谈国家问题?孟子持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

 答:                                    

9.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少 年 游  欧阳修

   栏干十二独凭春,睛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点 绛 唇 林 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田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②王孙:代指出门远游

 的人。

(1).这两首宋词被王国维称为“咏春草绝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2分)  

 答:                                      

                                         

(2)这两首宋词运用了不少相同的艺术手法,请指出一种并简要分析。(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桥仙》)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3)杜甫《蜀相》中高度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11.简答。(每题用100字左右作答,四题任选两题)(10分)  

   (1)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义”的一个故事。  

   (2)简述《家》中一个感人的情景。

   (3)简述《巴黎圣母院》中有关卡西莫多的一个故事。

   (4)简述《堂·吉诃德》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

   第(  )题  

答:                                    

                                       

                                        

                                      

   第(  )题  

答:                                     

                                        

                                       

                                          

五、(17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①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②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即。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覆.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 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未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③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 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鸿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要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谊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⑤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烈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气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节选自《长歌当啸》,有删节)

12.第①段中作者说“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浓重的悲剧雾霭”具体指哪些内容?请分点简要回答。(4分)  

 答:                                     

                                            

                                       

                                         

13.第③段为何写到史可法?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14.第④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答:                                     

                                          

                                         

15.请根据原文内容,谈谈你对郑成功的理解。(6分) 

答:                                      

                                        

                                         

                                           

六、(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一17题。  

   清道光19年(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查禁鸦片时,书写了一副对联以自勉。上联化用

《管子·形势解》中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和《尚书·君陈》中的“有容德乃大”,表明了待人接物的态度;下联化用《水经注·河水》中的“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和(孟子》的“至大至刚”,提出了立身行事的原则。林则徐从对人对己两方面着笔,以培养孟子的“浩然之气”为核心勉励自己。

16.请根据以上材料写出林则徐的自勉联或自拟一副自勉联。(4分)

 上联:                                    

 下联:                                     

17.以上材料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分)  

原句:                                      

 改为:                                   

18.借助联想,根据以下诗句猜成语。(任选两小题)(4分)  

    谜面              谜底

 (1)问君能有几多愁                

 (2)桃花潭水深千尺                

 (3)说尽心中无限事                

 (4)藏在深闺人未识                

七、(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写一篇文章。(70分)  

   材料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手?”不问马。——摘自《论语·乡党》

   材料2:2006年8月1日上午7时5分左右,在宝山江杨北路友谊路段150米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行人骑自行车横穿马路,一丰田轿车躲闪不及将骑车人撞飞跌入前方左侧绿化隔离带内。丰田车主旋即下车,急匆匆环视其车,无大碍,神乃定,路边伤者的呻吟却充耳不闻……——现场见闻.

  材料3:呜呼!远闻马厩失火.孔子问人不问马;近观飞车撞人,君子问车不问人。——某评论

[注意]  

   ①作文要与以上材料的内容或含意有关。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文体自选。⑤

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6分)   1.D  2.B

 二、(6分)   3.A  4.A  

 三、(9分)   5.B  6.C  7.B  

 四、(32分)  

 8.(10分)  

   (1)①上下交相追求私利,国家就危险了。(2分)②没有讲“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的人却怠慢他的国君的。(3分)

   (2)主要从利和仁义两方面来谈国家问题。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把功利放在首位,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他主张治国应以仁义为先。(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意思对即可)

 9.(6分) 

   (1)这两首词都借吟春草抒发离愁别绪,但林词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云烟的慨叹。(2分,异同各1分)  

   (2)可从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用典、比喻、渲染等方面作答。(4分,指出手法1分,简要分析3分)  

   答案示例l: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欧词借春草的“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极言春草的绵延无垠和滋生之盛,从而引发离愁别绪;林词借“乱生春色”“萋萋无数”,再现春草遍地茫茫无涯的情景,引发伤春之,情及绵绵离愁。  

   答案示例2:都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欧词连用谢灵运和江淹之典,由眼前的无边草色勾引起无限离恨;林词引用石崇之典,引发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云烟的慨叹。

 10.(6分)  

   (1)忍顾鹊桥归路    又岂在朝朝暮暮  

   (2)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  

   (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11.(10分)  略。(每小题5分,叙述要相对完整)  

 五、(17分)  

 12.朱明王朝在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吴三桂降清,满人入主中原,南明弘光政权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旋起旋灭;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倾覆在即;三次誓师北伐,最后却惨败而归。(4分,每个要点1分,如果只回答“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得2分)  

 13.答案示例:为了衬托郑成功伟大的超越,肯定郑成功扭转时局,为义军找到了一条最好的出路。(3分,如有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14.烘托郑成功激烈的思想斗争;渲染郑成功突围的壮烈气氛;引出下文收复台湾的壮举。(4分,每个要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15.答案示例:郑成功是位骄傲的英雄,又是英雄中的英雄,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超越了单一民族狭隘的视野,开辟了战场之外的战场,实现了大义之上的大义;他在逆境中创造伟业,在绝境中把握住了未采,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永久性的造型。(6分,如有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六、(10分)

 16.(4分,上下联各2分)  

  答案示例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答案示例2:海纳百川,有容德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心自刚。

 17.“以培养孟子的‘浩然之气’为核心勉励自己”改为“勉励自己培养孟子的‘浩然之气”’,或改为“以孟子的‘浩然之气’来勉励自己”。(2分,找出得1分,改对再得1分)    18.(任选两小题)(4分)

   (1)对答如流(2)无与伦比(3)畅所欲言(4)其貌不扬(4分,答对一个得2分)  

   七、(70分)    19.略。(70分)  

[参考译文1]  

   越地的山比较大的,像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几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至于湖,则总称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不可胜数了。郡里的城隍庙,在卧龙山的半山腰上,庙的西面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抱会合的地方。要说这景色像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像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像莹洁的长绢那样清翠。而低头近看可见城墙,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其间树木、草地、田地下沼泽错杂分布,人群、鸟类、房屋相互遮蔽,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桨等工具,散乱地遍布于高地或洼地里;忽而烟云迷蒙,忽而皓月当空,从早到晚变化非常迅疾。在方圆近百里之间,无论巨大的壮伟场面或细微的美好景物,无不全都聚集在人们的衣襟带上。有时来到游船上娱乐饮酒,游人的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就像当年王十朋所描写的“莲女”、“渔郎”,也时时点缀其间。

   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受到外来的刺激或内心的煎熬,遭遇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顾盼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而在这里当官的,每当宴.请过往客人,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只是这座堂修筑得毫无章法,四面都被遮蔽住,仅向西开了一扇小窗,只容得下两个人。客人坐在朝东的主座,就不得不背靠湖山,要观看景色就必须离座转身,等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这是由于放弃了空旷明亮,而自取晦暗闭塞的缘故。我非常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口,而只保留一面东墙没有打通,又让客人改为坐东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对着湖山,直到席终也不会消失。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达到了开阔,摆脱了晦暗而接近于明亮。工程完成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认为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啊。当它被私利所障碍时,只知道我自己的七尺身躯,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他们的痛痒就发生在他眼前,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不就像原先的湖山,虽然近在眼前,却被墙壁遮蔽了一样吗?等到所障碍他的东西去除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痛痒不一定发生在我眼前,反而鲜明得好像无不萦绕在我眼前,不就像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啊!而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全维系在这上面了。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励的啊,难道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我既已为了这些用意而命名这座堂,本是准备公之于众人的,于是依次写下了这篇记。

[参考译文2]

   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对我的国家有什么利益吗?”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为什么一开口定要说到利益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大王如果说,‘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呢?’,大夫也说,‘怎样才对我的封地有利呢?’那一般士人和百姓也说,‘怎样才对我本人有利呢?’上下交相追求私利,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谋杀那一个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谋杀那一个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大夫拥有兵车一千辆;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大夫拥有兵车一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如果把义放在后面而把利放在前面,那么不夺取国君的产业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的人却怠慢他的国君的。大王您只讲仁义就行了,为什么定要讲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