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14-5-11 0:11:42下载本试卷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

  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拿  录  修  开门

    B.巡  镖  使  怙恶不

    C.板  污  连  沾自喜

    D.毁  官  牾  柱中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切磋  思辩  蕴涵  佶舍聱牙

    B.凝冻  喝彩  启事  大相径庭

    C.融和  蹉跎  参与  沦海桑田

    D.糟蹋  战栗  脉膊  水泄不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近年来,全省对乱收费现象进行了专项治理,加大了查处力度,使之得到了有效

    

    ②“9·11”事件后,以色列军方仔细核查了安全防卫系统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疏忽,并呼吁国人保持    

    ③市人大常委会秘书处及时    各区县分会场代表的质询意见,分门别类送交各主管委员会负责人。

    A.遏止  镇静  搜集           B.遏制  镇静  收集

    C.遏止  镇定  收集            D.歇制  镇定  搜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中国市场的前景,使张朝阳对于创业成功充满了希望,不撞南墙

    不回头的执着成就了他事业发展的第一步。

    B.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C.有些国家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

    如深

    D.有人开玩笑说:“犹太金融资本家在豪宅客厅里打个喷嚏,世界上不少银行都将连锁

    感冒。”这可不是骇人听闻,他们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的作用确实非常之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

    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B.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

    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市场经济的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充分

    作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6—8题。

中、西方戏剧与人生

中国戏剧,可用三句话概括指出其特点,即是:动作舞蹈化,语言音乐化,布景图案化。此三者之配合,可谓是人生之艺术化。戏剧不求将人生搬上舞台,但有假戏真做与真戏假做之别。世界即舞台,人生即戏剧,但若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演出,则为真戏假做。但京剧则是把人生艺术化了而在舞台上去演,因此是真戏假做。也可以说中国京剧中之人生比真实人生更有意义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好相反。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其与真实人生之有隔。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真,要使戏剧与人生间无隔。但中国戏剧则只是游戏三味。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写实,因此连阴影也画上。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在神韵,在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

西方宗教是空灵的,也是抽离现实的,因此有他们逼真的戏剧文学来调剂。中国人自幼读经,所讲全是严肃的人生道理。这些全是现实的,因此要有空灵的文学艺术做调剂。不论中西,在人生道路上,一张终该有一弛。如果说母亲是慈祥可爱,而父亲是严肃可畏的,则西方宗教是母亲,文学戏剧是父兄;在中国儒家道德伦理是父兄,而文学艺术是慈母。

中国京剧为要抽离现实,故把人生事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因此,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故有戏剧教人轻松,教人解脱,我们不能说中国京剧不如西方话剧之逼真,这在整个文化体系中之配合各有其分别的地位与意义。

6.能说明“中国艺术共同精神”的一项是                               (  )

A.与现实保持距离,重要在神韵,在意境

B.教人轻松,教人解脱

C.艺术与人生不应有隔

D.把人生事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

7.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京剧把人生世象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是由于抽离现实的需要。

B.中国的戏剧只是起着教人轻松、教人解脱,因为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了。

C.中国京剧的抽象现实的特点,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D.作者认为,中国京剧和西方话剧在整个文化体系的配合中各有各的地位与意义。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与西方画相比,中国画抽离现实,重在神韵,是上乘作品

    B.西方的戏剧文学就像严肃的父亲一样,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演出,所以它叫做假戏

    真做。

    C.中国京剧把人生世象脸谱化、舞台化和音乐化,因此不如西方戏剧逼真。

    D.中西方戏剧各有特色,表现手法、艺术追求各有差异,但表现人生、反映生活的艺

    术目标是一致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词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谦抑。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故,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注:藉田:古代帝王于春耕前耕农田的活动,作出鼓励农耕的样子。②春坊:指太子宫里。

9.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除秘书郎,兼中书省           直:值班,当值

    B.抚弟倒恩义甚                 笃:深厚,真诚

    C.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   畴昔:往时,往昔

    D.岂宜更忝春坊,以时谤          速:加快,加速

2,4,6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   ②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

    B.皇大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  ②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C.①臣以庸才,久逾涯分  ②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D.①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  ②羲之之书晚乃善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岑文本“忠谨”的一组是           (  )

    ①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词甚美

    ②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帏帐之饰

    ③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④非勋非故,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

    ⑤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

    ⑥事母以孝闻,抚弟倒恩义甚笃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岑文本谦虚谨慎,不含慕权势。太子是储君,兼任太子的属官,可以巩固自己的权

    势,但他不愿这样做;对升任中书令也不喜反忧,因为他担心责重位高,不能胜任。

    B.岑文本学识渊博,能够融会贯通,又善于写文章。他所作的《藉田颂》《三元颂》深

    受人们的称赞,因此唐太宗很器重他,让他担任秘书郎,掌管国家的机密。

    C.岑文本廉洁朴素,不看中财富。虽居高官,他却住在低楼简陋的地方,屋里连褥垫、

    账幔之类的装饰都没有;有人劝他置产业,他却为承受朝廷的俸禄多而不安。

    D.岑文本深得唐太宗的信任。这不仅因为他的才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他的忠谨仁厚,

    所以太宗希望他能够多与太子沟通,并且叫他担任中书令,真是用心良苦。

2,4,6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朗,专典机密。(3分)

  (2)非勋非故,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3分)

  (3)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4分)

2,4,6

 

2,4,6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摇。②飞球:杨树籽

  (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世事洞明皆学问,            。(曹雪芹《红楼梦》)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2)            ,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抒怀》)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3)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车赋》)

  (4)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五、(12分)

16.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4分)

①然后悄悄撒向扁舟,撒向村落,撒向群山。

②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③这雨丝,是溪头的越女刚刚从碧水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17.在不同的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对同一内容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到时参加”的意思分别作恰当的表述。(4分)

  (1)在商场的广告里            

  (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            

  (3)在给下级的通知里:            

  (4)办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里通知:            

18.请根据下文提供的信息,对“天然湖”作简要的介绍。(包括标点符号在内,不超过32字)(4分)

在天山高处,可以看到一个面积很大的天然湖。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影水中,把湖山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中,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你站在高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视线的是那闪闪的鳞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没有一点纤尘或者一根游丝的侵扰。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界线非常分明。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祝勇

①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画面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蕴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已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新如琼浆,天气文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邃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有时路旁树枝上堆积的雪太厚了。“刷”地掉下来,落在我的外套上,正是前人所谓“玉堕冰河,沾衣生湿”的情景。我徘徊着我的脚步,拓展着我的视线,一派浓重而神秘的诗情,油然浮上我的心头,使我幽然意远,漠然神凝。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象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怆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兀傲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江寒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和衰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地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中融化了。

19.文中的“雪满”山野,与“国画里的留白”有什么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0.文章说,“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地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中融化了。”请说明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21.文章的中心内容是写雪景,可第⑤段中作者却用了较多的笔墨写《独钓寒江图》及其有关的内容“欢愉”的原因。(6分)

                                         

                                          

                                        

22.文章第二段说:“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作者“欢愉”的原因。(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读与写的变迁

周泽雄

①有一种“智能狂拼”的输入法,特征是可以整句输入,据说句子越长,准确率越高。按我推测,这种输入法按我推测,这种输入法的准确率,是以语言的平庸化为基础的。那些怀揣着“语不惊人死不休”态度的老派型作者,在这种输入法面前必将步步涉险,错误百出。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历史可以虚拟,杜甫、苏轼、张岱等人用上了这种输入法,中国文学几将面临灭顶之灾。相反,那些除了现成滥调就啥也不会的家伙,使唤起它来却能尽享“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快感。  

②令人不安的,当然不是一种输入法,而是其中透露出的平庸化倾向:以速度谋杀质量。

③虽然一直有人赞颂那些天才的文字快枪手,所谓“洋洋万言,倚马可待”,但真正的文学大师往往心照不宣地恪守一个道理:文学是比慢的艺术,艺术的经营容不得“狂拼”的蹄子来撒野。不扯远,近当代的世界文坛也是如此,那些写得最快的,一般也是通俗程度最高的作家,如侦探小说家、武侠小说家等。而类似乔伊斯、普鲁斯特这样的作者,写作永远是缓慢的。  

④古人写得慢,读得也慢;今人写得快,读得也快。举个世俗的例子,如果阁下花了钱去按摩房,你肯定不愿意对方用过于麻利的手法,三下五除二地把你打发。既然你是在享受生活,不管世道如何推崇速度,你都不想减少享受的时间。再以围棋为例,那些每手棋能够用半小时而不是一分钟来思考的人,棋力总是更高一些。难道我们可以嘲笑他们的效率低下?面对美妙的文学作品,读得快不是本事,读得慢才是能耐。  

⑤这是一个资讯时代,信息强权派生出一种风卷残云的阅读倾向,结果,越来越多的读者,竟至越来越习以为常地用对待信息的态度面对文学。这种态度的表象之一,就是一种“关键词”狂潮。依我理解,对文学作品来说,隐匿而不是展示自己的观点,常常是一种更可取也更高明的手段。寻找观点,把骨肉丰满的文学作品浓缩为机械的“关键词”,其实是透露出一种对欣赏之道的不耐烦。我知道,对于志在寻找观众点的网友,他的阅读通常是以“飞流直下三千尺”为基本特色的。把书读薄,固然是一种能耐,把书读厚,何尝不是一种更高明的能耐?

⑥换个角度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这话天经地义,灌肠法是不可取的。同理,字要一个个地写,按说也顺理成章。但“智能狂拼”的设计者却告诉我们,字不必一个一个写,而不妨一句一句来。这当然无可厚非,对于技术进步,我得心存感恩才是。只是我们还应面对一个事实:写字速度的大幅提高,属于一桩计划外改良,该技术可以大大改善文人的作业条件,但对作品的优秀,却完全没有提供承诺。我们也许没有想到,该技术也可能诱人下坠,让人误以为输入速度的提高,可以起到类似缝纫机的发明对裁缝行业所带来的迷人革新。缝纫机的作用原理是:你的脚踩得越快,那条裤线也就越笔直。但是,文学语言与裤线总不宜等量齐观吧?  

⑦阅读的最小单位,同样呈放大之势。古人读书,最小单位是一个个文字,今人读书,最小单位恐怕已有了大幅度提高。律师调看卷宗式的阅读法,是否正在文学读者面前大肆推广呢?当然,话得分两头说,如古人那样把阅读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单个文字的审美上,也会对阅读视野造成损害,不宜培养弘阔的文学气度;但眼下这种大而化之的鲸吞式阅读法,又绝非培养文学大气度的方便法门。弄得不好,还可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导致细微处不见了精神;宏大处亦如一只断线的纸鸢,虽高高在上,终不知魂归何处。

2,4,6

 
(选自2007年2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9.第⑤段“把书读薄,固然是一种能耐,把书读厚,何尝不是一种更高明的能耐?”中的“把书读薄”“把书读厚”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

                                         

                                          

                                         

20.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并分别说明这样写的好处。(6分)

  (1)文学语言与裤线总不宜等量齐观吧?

                                         

                                          

                                         

  (2)弄得不好,还可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

                                         

                                          

                                         

21.文章的标题是“读与写的变迁”,在作者来看,“读与写”有着怎样的变迁?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4分)

                                         

                                          

                                         

22.文中作者说:“对于文学作品来说,隐匿而不是展示自己的观点,常常是一种更可取也更高明的手段。”请你举一熟悉的文学作品对这一观点加以印证。(不超过80字)(4分)

                                         

                                          

                                         

七、(60分)

任何事物都有内外之分,有的外在形式与内涵表里如一,有的则外在形式与内涵达不到和谐统一。内涵不事张扬,若没有犀利的眼睛,善感的心灵,就往往会把它忽略。

请以“内涵”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2,4,6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D(A jī jí qì yī B qūn suō quān C zēhn diàn zhān zhān)

2. B(A“辩”应为“辨”C“沦”应为“沧”D“塌”应为“蹋”或“踏”)

3. B(①“遏制”重在制止、控制,“遏止”重在阻止。从句意和连用的词语看,当用“遏制”。②“镇定”指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忙,“镇静”指情绪稳定或平静。此处的语境不属于“遇到紧急情况”。③“收集”指使聚集在一起,“搜集”指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从句义看,就用“收集”)

4. C(“不撞南墙不回头”,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妥。“并驾齐驱”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但不能用于一个人。“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这里应用“耸人听闻”)

5. A(B项成分残缺,可去掉句首的“由于”;C项句式杂糅,应删掉“靠的”。D项语序不当,“充分”应调至“意识”前。)

二、(9分,每小题3分)

6.A

7.B(把“教人轻松,教人解脱”说成中国戏剧的主要作用错)

8.D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速:招致)

10.B(①见:被②见:同“现”)

11.B(①是指岑文本的文才 ②是指岑文本的人品 ③是指岑文本的孝义)

12.B(岑文本作《藉田颂》《三元颂》是在担任秘书郎之后)

四、(24分)

13.(10分)(1)文本的才已经很有名气,李靖又称赞推荐他,于是太宗任命他为中书郎,专门掌管进中的机密文件。(3分“既”、“称”、“典”各1分)

  (2)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过多地承受了朝廷宠信和荣耀,责任重,官职高,这就是我忧愁、恐惧的原因。(3分。“故”、“滥荷”、“所以”各1分)

  (3)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突然遇到变故毫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施加侮辱也不动怒。因为他抱负宏大,志向高远啊。(4分。“卒然”、“临”、“加”、“挟持”各1分)

14.(8分)(1)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4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在借物(景)抒情、对比烘托、通感上任选一点赏析即可。①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②对此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③通感: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给人“轻飘飘”的感觉。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的不能自主的无奈。(或答:此处的“黄”借代杨花。杨花随春风飘荡,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一个“轻”字便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感觉。)

15.(6分)(1)人情练达即文章  山高月小

  (2)位卑未敢忘忧国      行成于思毁于随

  (3)落红不是无情物      飘飘乎乎如遗世独立

  (4)长使英雄泪满襟      挥斥方遒

五.(12分)

16.(4分)⑤③④②①

17.(1)届时热忱欢迎新老顾客惠顾

  (2)届时恭请贵单位派员光临

  (3)届时务必参加,不得缺席

  (4)到时不能不来啊。(4分。如不得体则该句不得分)

18.(4分)天然湖在天山高处,面积很大,湖面明净,湖面幽静,湖色多变。(共五个要点,少一处扣1分)

六、(18分)

(一)19.(4分)都可以让人发挥想象,使意境更加深远。(2分)国画中的留白手法简洁,意蕴丰厚;(1分)雪野的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可以让人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1分)

20.雪花使“我”感受生命的恬静与温馨,唤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心中充满了生命的热情。(4分)

21.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2分)用具体事例说明雪满山野后更能体味出凛然的生命力。(2分)

22.(1)每当雪至,环境纯粹了,空气清爽,天气清静。

  (2)心灵纯粹,听到雪地轻柔的言语,感受到诗意。

  (3)感受昂扬的生命力,激发自己的热情。(6分。每点2分)

(二)19.(4分)“把书读薄”的意思是快速阅读,仅把握作品的概况和主旨。(或:以对待信息的态度对待文学作品,筛选关键词和作者观点。)“把书读厚”的意思是对文章进行细致的解读,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丰富内涵。(每个2分,意思对即可)

20.(6分)(1)含意是:文学作品创作速度并不能提高文学作品的质量。(2分)采用与缝纫对比的手法,鲜明通俗。(1分)

  (2)含意是:粗略而快速的阅读方式,有可能导致文学作品的丰富精妙之处与作品的主要信息两方面都没有把握的后果。(2分)运用比喻,形象生动。(1分)

21.(4分)由过去的“慢”变为现在的“快”。(2分)作者意在批语当前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领域只注重速度,不顾质量的平庸化倾向,倡导精心创作,认真品读。(2分)

22.(4分)示例:鲁迅小说《祝福》,文中没有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的句子与段落,但通过祥林嫂的悲惨形象的刻画,让我们体会到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体现了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写出作品各得1分,分析准确得位得3分)

七、(60分)

参照2007年山东省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格沉稳文静,容貌气质好,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很好,善于写文章。贞观元年,被任命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兼职。正遇上太宗行藉田之礼,岑文本献上《藉田颂》。等到正月初一太宗亲临宴请百官的时候,文本又献上《三元颂》,文辞很美,文本的文才已经很有名气,李靖又称赞推荐他,于是太宗任命他为中书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文本认为自己出身书生,因此总是很谦逊。平时对旧友,即微贱,文本也一定与他行对等的礼。

文本的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侍奉老母以孝顺闻名,抚养弟侄们情深义重。太宗常常说他“宽宏仁厚,忠诚严谨,我亲任他也信任他”。此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任太子的属官,太宗想让文本也兼任太子的属官,文本拜发两拜,说道:“我凭借平庸的才能,所居官职早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只担任这一个官职,还担心富贵过甚(招致灾祸),怎能再辱列太子的属官,来招致舆论的非议呢?请您允许我一心侍奉您,不愿再希求太子的恩泽。”太宗于是放弃了让文本兼任太子属官的想法,仍然让他五日一参拜太子,皇太子按照宾友之礼,与他答拜,他就是这样被礼遇。不久被封为中书令,回家后面带忧色,他的母亲很奇怪,问他,文本说:“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承受了朝廷过多的庞信和荣耀,责任重、官职高,这就是我的忧愁、恐惧和原因。”亲威朋友有来庆贺的,文本就说:“现在只接受哀悼,不接受庆贺。”又有人劝他置产业,文本叹息说:“我南方一平民百姓,空手进京,当初的愿望,不过做个秘书郎、县令而已。没有战功,仅仅凭着文章官至中书令,这已经到了极点了,承受那么重的俸禄,已经很不安,哪里谈得到再置产业呢?”劝他置产业的人叹息着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