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中联考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
命题:红安一中 吴怀传 审题:黄州区一中 邱 芸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
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试卷的答题卡上。
3、所有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收卷时,只收答题卡,
不收试题卷。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衬托 始龀 趁火打劫 称身裁衣
D.凛冽 囹固 模棱两可 攻势凌厉
C.旋风 渲染 文采绚丽 眩目震耳
D.贿赂 杀戮 饥肠辘辘 藏头露尾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选集 资料选辑 体力 编写体例 不废吹灰之力
B.画册 出谋画策 衣襟 衣锦返乡 疾风知劲草
C.背景 离乡背井 保持 永葆青春 树欲静而风不止
D.琢磨 捉摸不定 正规 纳入正轨 多行不义必自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国最大的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评出的十大绿色读物之一的《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用照片和叙事,娓娓讲述自然和人类的故事,作者的________比较独特,文章很有新意。
②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各界委员坚决拥护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一致认为该法顺应民心民意,____________全中国人民阻止“台独”的决心。
⑧这件事,他明明做错了,但是他__________不思悔改,__________变本加厉,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至跌入了犯罪的深渊。
A.视点 凸显 不但/反而 B.视界 突显 不但/反而
C.视界 凸显 不但/而且 D.视点 突显 不但/而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与括号内的词语互换的一项( )
A.分析人士认为,持续恶化的伊拉克安全局势和维持驻军的高昂成本逼走了许多铁杆盟
友,驻伊联军阵营已经开始分崩离析(墙倒众人推)。
B,青年人理想高远本是一件好事,但有些人今天听了一首歌,就想当一个歌唱家,明天
听了一场报告,就想当科学家,这山望着那山高,是难以成就一番事业的(见异思迁)。
C.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演讲》中说:“有一种志气,是大家公共的志,众人都向此做去,
便容易成功,所谓众志成城”(众人拾柴火焰高)。
D.针对日本岛根县议会制定的“竹岛日”条例案,为了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地报复日本,
位于韩国南部庆尚南道的马山市议会18日通过了一项“对马岛日”条例案(针锋相对)。
高三语文 第1页 (共10页)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世界银行在华盛顿和世界各地的雇员超过了10万人,年预算大约为90亿美元左右,
用于支持最穷国家,美国是它的主要股东。
B.至昨日止,武汉市公安局警情统计显示,今年2月,武汉110报警台接赌博类警情较
上月同期下降了近一倍。
C.他大学刚刚毕业,工作上困难较多,所以请你多多帮助,因为过去没有搞过这项工作,
上班以前又没有经过学习。
D.美国代表团的一位官员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说:“我们不打算在今年的会议上再提反华
议案。多年来我们一直要求中国进行改革,改善其人权状况,去年他们取得了一些我
们所乐见的进展。”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教育出版社去年11月第一次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首
次选入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两篇武侠小说,分别排在第五
课和第六课,并合并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
B.近几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要求以法律手段反对和遏制“台
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实现祖国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现在制定《反分裂国
家法(草案)》的条件已经具备。
C.针对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高校存在的招生乱收费、违规录取和中介诈骗三大问题,教育
部认为: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局部地区和部分高校,但却严重败坏了招生系统和教育
的信誉。
D.“我们国家排在世界第一的是什么?是人口。13亿人口的沉重负担向13亿人力优势转
变,靠教育,13亿人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还是靠教育”。在谈到教育与构建和谐
社会的关系时,全国人大代表谢佑卿如是说。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第7-10题。
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完成这一使命的是中国人1
2005年1月18日3时1 6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
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科考队在此升起
了一面五星红旗。
中国人的一小步,成为21世纪人类探索自然的一大步。
整个南极大陆98%的面积被平均厚度达2450米的冰体覆盖.好像头上戴了一顶大帽
子,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冰盖”。“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
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从科学考察价值和极地话语权角度来看,南极一共有四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
点和高点。其中三个点已经被美国、法国、前苏联抢占一一美国占据“南极点”,建立了
阿蒙森·斯科特站;法国占据“南极磁点”,建立了迪蒙·迪维尔站;前苏联占据“南极
冰点”,测到了-89%的全球最低气温,建立了东方站。现在,人类在南极仅剩下一个点,
即海拔4000多米的“冰穹A”最高点,在中国科考队之前,国际上还没有直接从地面进入
“冰穹A”展开过系统的科学考察活动。
“冰穹A”地区在冰川、大气、天文、空间科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由
于独特的高原地形特征,冰层水平流动最小,动力过程最为简单,是冰盖动力学观测研究
的最理想区域。而且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冰层中储存着具有全球规模的气候变
高三语文 第2页 (共10页)
化信息和大气本底环境信息,是南极冰盖最理想的深冰芯钻取地点。
这次冰盖考察已经是中国第五次冰盖考察.这无论对于中国还是整个国际南极科考,
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这次科考行动中,中国第一次对东南极的弗里茨湾到西南极的威德尔海,整个4000
多海里的断面进行海洋学调查,包括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等的调查.并已
进行了32个站位的数据采集。
此外,科考队还要进行23个项目的考察,主要是在中山站和长城站两站站区附近的
陆地,冰盖、海冰和海洋上开展不同学科的观测调查等.另外,中国将在750公里和“冰
穹A”建立两个自动气象观测站。这两个观测站的建立将是中国在东南极最大的一个科研
项目.
(节选自《半月谈》2005.2)
7.对“冰穹A”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距海岸线最遥远的海拔最高的一个冰穹。
B.“冰穹A”是国际上还没有进入并展开系统的科学考察活动的地区。
C.“冰穹A”是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取得极地话语权的四个必争之点之一。
D.“冰穹A”是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8.对考察“冰穹A”地区的意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察“冰穹A”地区能在最理想区域观测研究冰盖动力学。
B.考察“冰穹A”地区可以获取具有全球规模的气候变化信息和大气本底环境信息。
C.考察“冰穹A”地区的目的是获取极地话语权。
D.考察“冰穹A”地区在冰川、大气、天文、空间科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9.对“中国人的一小步,成为2l世纪人类探索自然的一大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的一小步”指的是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找到了南极
内陆冰盖的最高点。
B.中国人在五次冰盖考察中对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考察是人类的首个壮举。
C.继美国、法国、前苏联抢占南极极点、冰点、磁点后,中国人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
点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大步。
D.中国人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是21世纪人类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伟大胜利。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极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B.在南极仅剩下一个能考察的点终于被中国人抢占到了。
C.南极冰盖中的“冰穹A”地区是获取全球规模的气候变化信息的最理想的深冰芯钻取
地点。
D.中国在750公里和“冰穹A”建立两个自动气象观测站。这两个观测站的建立将是中
国在东南极最大的一个科研项目。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景帝三年,昊楚反。亚夫为大尉,东击吴楚.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
兵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挑战,终不出。昊楚既饿,乃引而去.亚夫出精兵
高三语文 第3页 (共10页)
追击,大破昊王濞.吴王濞弃其军,与壮士数千人亡走.汉购吴王千金。月余,越人斩吴
王头以告.凡相守攻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大尉计谋为是。归,迁为丞相,景
帝甚重之.上废栗大于,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
也.”上让曰:“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帝趣侯信也!”上曰:“请得与丞相计之。”亚
夫曰:“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
无功,侯之,非约也。”上默然而沮.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亚
夫曰:“彼背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上曰:“丞相议不可用.”
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上居禁中,召亚夫赐食.独置大 ①,无切肉,
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上视而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上.
上曰:“起.”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曰:“此怏快者,非少主臣也!”居无何,亚夫子为
父买工官尚方甲 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②器,怨而上变
告予,事连污亚夫。书既闻,上下吏.吏簿责亚夫,亚夫不对.上骂之曰:“吾不用也.”
召诣廷尉.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
周亚夫以功为丞相,坐争封匈奴降将事病免,心恶之,赐食不置箸,叱之使起,昧于敬礼大臣之义.卒以非罪置之死,悲哉!(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随笔》第十一卷)
[注]①大 :音zì,大块的肉.②县官:指皇帝.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购吴王千金 购:悬赏以求 B.上欲侯之以劝后 劝:劝告
C.庸知其盗买县官器 盗:用不正当手段谋取 D.昧于敬礼大臣之义 昧:违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 ②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B.①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C. ①周亚夫以功为丞相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①坐争封匈奴降将事病免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亚夫遇事有主见的一组是( )
①数挑战,终不出 ②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
③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④陛下侯之,即何以贵人臣不守节者乎
⑤亚夫免冠谢上 ⑥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 五百被可以葬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亚夫用兵有方。抗击吴楚叛军时,他避其锐气,断其粮道,在其饥饿撤退之际以
精兵追击,结果大胜刘濞的军队。
B.周亚夫因平叛有功,迁为丞相,很得景帝重视;但好景不长,又因在太子废立和王
信封侯问题上与景帝意见相左,被景帝疏远。
C. 景帝赐周亚大大块的肉,却不给他筷子;又说周亚夫不配做自己的大臣。这些足见
他对周亚夫已经极度不满。
D. 洪迈认为周亚夫是有功的大臣,对他无罪而死,深感悲痛。认为这是景帝怨恨周亚
夫违忤己意,加罪陷害而造成的悲剧。
高三语文 第4页 <共10页)
第Ⅰ卷答题卡
┌──┬─┬─┬─┬─┬─┬─┬─┬─┬─┬─┬──┬─┬─┬─┬──┐
│题号│l │2 │3 │4 │5 │6 │7 │8 │9 │10│11 │12│13│14│得分│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趣侯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丞相议不可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
寂寞无人见。航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
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
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曰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1) 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______(1分),
词人即景感怀,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在《东坡乐府》中极有艺术特色,请选其一点,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所提示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相关课文的原句(任选两小题)。(4分)
(1)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到五烈士遇害时有一段话是:“原来如此!……”
这里的感叹号和省略号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自居易《琵琶行》中有两句最能表达
这种效果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
劈精肉,蚊子腹内刳(ku挖苦)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这首明朝民歌辛辣地讽刺了官僚豪绅巧取掠夺的丑态。其大意若借用《阿房宫赋》
中的话说,那就是:官僚豪绅搜刮民脂民膏,已经到了“( )( )( )( )
( )”的程度。
高三语文 第5页 <共10页)
(3)大事固然由小事积成,大错误也总是从不起眼的小错误开始的。因此,我们在):作
中绝不可忽视小缺点和小错误。这正像欧阳修在《伶官传序》所总结的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附 耳 细 说
毕淑敏
韩国的古书,说过一个小故事。
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
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
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
一些。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
衣夫答道,十虽是畜类,心和人却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十好那头牛不好,
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来我的评论,那头虽然尽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
里会很难过……
由此想到人,想到孩子,想到青年。
无论多么聪明的牛,都不会比一个发育健全的人,哪怕是稍明事理的儿童,更敏感和
智慧。对照那个对牛的心理体贴入微的农夫,世上做成人做领导做有权评判他人的人,是
不是经常在表扬或批评的瞬间,忽略了一份对心廿灵的抚慰?
父母常常以为小孩于是没有或是缺乏自尊心的。随意地大声喝斥他们,为了一点小小
的过错,唠叨不止。不管是什么场合,有什么人在场,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全然不理会小
小的孩子是否承受得了,以为只要是良药,再苦涩,孩子也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吞下去,
孩子越痛苦,越说明对这次教育的印象深刻.越能够起到单一反三的效力.
这样的父母:实在是想错了。
能够约束人们不再重蹈覆辙的唯一缰绳,是内省的自尊和自制.它的本质是一种对自
己的珍惜和对他人的敬重,是对社会公有法则的遵守与服从.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在无穷
的心理折磨中丧失了尊严,无论他今后所受的教育如何专业,心理的阴暗和残缺很难弥补,
人格潜伏着巨大危机.
人们常常以为只有批评才须注重场合,若是表扬,在任何时机任何情形下都是适宜的,
这也是一个误区。
批评就像是冰水,表扬好比是热敷,彼此的温度不相同,但都是疗伤治痛的手段,批
评往往能使我们清醒,凛然一振,深刻地反省自己的过失,进发挺进的激奋。表扬则像温
暖宜人的淋浴,使人血脉贲张,意气风发,产生勃兴向上的豪情.
但如果是在公众场合的批评和表扬,除了直接对对象的鞭挞和鼓励,还会涉及到同时
聆听的他人的反应.更不消说领导者常用的策略往往是这样:对个别人的批评一般也是对
大家的批评,对某个人的表扬更是对大多数人的无言鞭策.至于做父母的, 当着自家的孩
子,频频提到别人孩子的品行作为,无论批评还是表扬,再幼稚的孩子也都晓得,更是醉翁
之意不在酒的含沙射影。
批评和表扬永远是双刃的剑,使用得好,犀利无比,斩出一条通达的道路,使我们快速
向前.使用得不当,就可能伤了自己也伤了他人,滴下一串串淋漓的鲜血.
我想,对·于孩子来说,凡是隶属天分的那一部分,无论是表崩还是批评,都不必过多
地拘泥于此,就像玫瑰花的艳丽和小草的柔弱,都有浓重的不可抵挡的天意蕴藏其中,无
论其个体如何努力,可改变的幅度不会很大,甚至丝毫无补。玫瑰花绝不会变成绿色,小
高三语文 第6页 (共10页)
草也永无芬芳.
人也一样。我们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比如相貌,比如身高,比
如气力的大小,比如智商的高低……在这一范畴里,都大可不必过多地表扬或是批评。夸
奖这个小孩子是如何的美丽,那个又是如何的聪明,不但无助于让他人有的放矢地学习,把
别人的优点化为自己的长处,反倒会使没有受表扬的孩子滋生出满腔的怨忿,使那受表扬
者繁殖出莫名的优越。批评也是一样,奚落这个孩子笨,嘲笑那个孩子傻,他们自己无法
选择换一副大脑或是神经,只会悲观丧气也许从此自暴自弃.旁的孩子在这种批评中无端
地得了傲视他人的资本,便可能沾沾自喜起来,松懈了努力。
批评和表扬的主要驰骋疆域,应该是人的力量可以抵达的范围和深度。它们是评价态
度的标尺而不是鉴定天资的分光镜。我们可以批评孩子的懒散,而不应当指责儿童的智力。
我们可以表扬女孩把手帕洗得很洁净,而不宜夸赏她的服装高贵.我们可以批评临阵脱逃
的怯懦无能,却不要影射先天的多病与体弱.我们可以表扬经过锻炼的强壮机敏,却不必
太在意得自遗传的高大与威猛……
不宜的批评和表扬,如同太冷的冰水和太热的蒸气,都会对我们精神造成破坏.孩子
和年轻人的皮肤与,廿灵,更为精巧细腻。他们自我修复的能力还不够顽强,如果伤害太深,
会留下终生难复的印迹,每到淫雨天使阵阵作痛.遗下的疤痕,侵犯了人生的光彩与美丽.
山野中一个农夫,对他的牛,都倾注了那样淳厚的爱心。人比牛更加敏感.因此无论
表扬还是批评,让我们学会附在耳边,轻轻地说……
18. 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韩国古书上的一个小故事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形
式说说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何理解文中“批评和表扬永远是双刃的剑”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认为正确的“批评和表扬”应注意那些问题。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关于对青少年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你一定有不少的体会和见闻吧。阅读了这
篇文章后,请以一个受教育者角度,谈谈你对“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应该怎样做
的认识。(60字左右)(6分)
|

高三语文 第7页 (共10页)
六、(12分)
22.下面是对中日美高中生学习生活状况的调查,请以中国学生为陈述对象概括出一
个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
关于平时在校外学习几个小时的问题,美国学生大多回答“半小时”,中国学生的
回答多是“两个小时”,而日本学生则有45%的人回答“几乎不学习”。而表示在校外“几
乎不学习”的美国高中生有15.4%,中国高中生只有8.1%.
另外,“几乎每天与朋友进行电话或短信联络”的人数比例,日本学生是52%,远
远高于美国学生的30.6%和中国学生的6.3%.
在就寝时间上,中国与美国学生约四成在晚间10—11点之间睡觉,只有一成的人
晚上12点以后还不入睡。而日本学生约有六成会在晚上12点以后就寝。凌晨2点以
后就寝的比例,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各为1%左右, 日本学生则为6.7%.
此外,回答“绝不擅自夜不归宿”的日本高中生有23.5%,美国高中生有43.5%,
而中国高中生则为6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为“红土地文学社”写一个通知。要求语言简明,格式合乎
要求。(4分)
(1)会议时间:4月28日下午3时整. (2)会议地点:新教学楼三楼会议室.
(3)会议内容:“五·四”有奖征文活动。(4)与会对象:文学社全体成员。
(5)会议要求:按时到会,遵守会场纪律。
(6)工作安排:文学社各分部成员各负其责,按要求完成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是某县一中校徽,请写一段说明文字,揭示校徽的象征意义。(包括标点不超过
10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5.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800字以上。(3)体裁不限。
高三语文 第8页 (共10页)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B.(分别读lǐn,líng,léng,líng;A项均读chèn;C项均读xuàn;D项均读lǔ)
2、C.(A项废——费;B项返——还;D项弊——毙)
3、A.(视点:观察或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与“照片和叙事”这种方式搭配恰当:视界:
视野、眼界,强调的是视力所及范围。凸显:清楚地显出。与陈述对象“该法”一
致:突显:突出地显出,强调的是在众多之中显现出来,与语境不合。不但/反而:
逆转递进;不但/而且:顺递)
4、A.(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墙倒众人推”,比喻人在危急时,众人随
之加以陷害,与“落井下石”意思相近。)
5、D.(A项“大约”和“左右”重复,应去掉其中一个,“支持”缺宾语,应在“国家”
后加“的发展”;D项下降不能用倍数;C项层次不清,逻辑不明)
6、c.(A项去掉“读本”的书名号,“神奇武侠”的书名号改为引号;B项“活动”后的
逗号改为顿号;D项“靠教育”后的逗号改为分号,“在”前的句号移到引号内)
7.B.(“国际上还没有进入”应为“国际上还没有直接从地面进入”)
8.C.(“目的是获取极地话语权”的理解是片面的)
9.C.(A.“确认找到并登上了”; B.“第五次”“直接从地面进入“冰穹扩展开过系统的科学考察活动。”才·是人类的首个壮举.D,“征服自然”有误.)
10.C.(A “南极地区”应为“冰穹A”; B.“能考察的点”应为,必争之点————从科学考察价值和极地话语权角度来看;D.“将”建立……)
11.B.(劝,应解为“勉励”)
12.C.(都是介词,但①是“因为”的意思,②是“用或拿”的意思。A都是代词,代事,
可译为“这事”。B都是连词,所连接的前后两项动作行为在事理上前后相承,前
一个动作行为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原因,后一个动作行为是前——个动作行为的结果。
可译为“就”“因而”或仍作“而”。D都是介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13,C.(排除⑤⑥,⑤是迫不得已,⑥是其子所为)
14.B.(在王信封侯问题上与景帝意见相同)
15.(1)到这时,众将领才认为太尉的计谋是对的。(4分, “于是”“乃”“以”“为是”各1分)
(2)皇上赶快封王信为侯!(2分, “趣“‘侯信”各1分)
(3)丞相的主张不能采纳。(2分, “议”“用”各1分)
16.(1)永遇乐;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与感慨。
(2)①章法的独到之处,上片前六句正面写燕子楼小园夜景,后六句则追述梦醒之由
和寻梦之行,用的倒装逆挽手法,因其倒装逆挽,突出了小园清幽的夜景,使其
成为上片的主体。
②词人将景、情、理熔于一炉,围绕燕子按情事而发,景是燕子楼小园的清幽之景,
情为词人于燕子楼惊梦后萦绕于怀的黯黯之情,理即由燕子楼关盼的事而悟得的
“人生如梦似幻”之理。然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情中有理,以理化情。
17. (1)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取之尽淄铢。
(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8.①从内容上说,故事能引起下文,是后文的铺垫,同时,“农夫”也是作者肯定的一个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 (共2页)
对象,他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评论一头牛的言行,值得我们今天世上做
成人做领导做有权评判他人的人在表扬或批评他人时效法。
②从形式上说,故事形成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19.①批评能使我们清醒,凛然一振,深刻地反省自己的过失,进发挺进的激奋。但如果
一个孩子从小就在无穷的心理折磨中丧失了尊严,无论他今后所受的教育如何专业,
心理的阴暗和残缺很难弥补,人格潜伏着巨大危机。
②表扬则像温暖宜人的淋浴,使人血脉贲张,意气风发,产生勃兴向上的豪情.但也能
使没有受表扬的孩子滋生出满腔的怨忿,使那受表扬者繁殖出莫名的优越。
20.①要注意“场合”,不要损害人的“自尊心”;
②讲求方法,无论表扬还是批评,让我们学会附在耳边,轻轻地说;
③批评和表扬应该考虑到人的力量可以抵达的范围和深度,不忽视个性差异。
21. 、22.23.(略)
24.(红色的)圆代表旭日东升,象征青年学生朝气蓬勃; 下方左侧四排曲线表示有向上
张力的田径跑道,右侧为一个翘起的大拇指图形,寓示第一中学“第一”之意。校徽
主题是张开双臂拥抱太阳,拥抱明天。
参考译文:
景帝三年,吴国、楚国造反。周亚夫任太尉,领兵向东进攻吴楚叛军。亚庆命冷军队
加固营垒,坚守不出,却派弓高侯等人率领轻装的骑兵部队断了吴楚叛军后面的粮道。吴
楚叛军缺少粮食,吃不饱,想退兵,多次挑战,亚夫始终坚守不出。吴楚叛军饿得厉害就
撤退了;亚夫就派精锐的部队追击,把吴王刘濞打得大败。吴王刘濞丢下了他的部队,和
几千壮士逃走。汉朝悬赏千两黄金来捉拿吴王。一个多月后,越人砍下吴王的头来报告。
亚夫一共同叛军攻守三个月,就把叛军击败,平息了叛乱。到这时,众将领才认为太尉的
计谋是对的。亚夫回到朝廷以后,升为丞相,景帝十分看重他。皇上要废除栗太子,亚夫
为这事坚持同皇上争执,但最终未能说服皇上。皇上因此疏远了他。窦太后说:“皇后的
哥哥王信可以封侯。”皇上责备说: “王信不能封侯。”窦太后说, “皇上赶快封王信为
侯!”皇上说: “请让我同丞相商量这事。”亚夫说: “高帝约定‘不是刘氏宗室的人不
能封王,不是有功的人不能封侯。不按照约定,天下人一起攻击’。现在王信虽然是皇后
的哥哥,但是没有功业,封他为侯,不符合高帝的约定。”皇上默然,阻止了这事。后来,
匈奴王徐卢等五人向汉朝投降,皇上想封他们为侯来勉励后来者。亚夫说: “他们背叛主
子投降陛下,陛下封他们为侯,凭什么责罚那些不守节的人臣呢?”皇上说: “丞相的主
张不能采纳。”于是把徐卢等人都封为列侯,亚夫因此称病引退居家。皇上在宫中,召来
亚夫,赏他酒食。但是只摆上了大块的肉,没有分割好的肉,又不放上筷子。亚夫心里不
高兴,到主席取筷子。皇上看着他笑着说: “这样难道不能满足你的意思吗?”亚夫脱帽
跪地向皇上谢罪。皇上说: “起来。”亚夫于是快步走出宫殿。皇上目送他,悦; “这种
愤愤不平的人不配做我的大臣!”过了没多久,亚夫的儿子替父亲从工官的官署买了可以
做葬器的甲盾五百套。雇来搬运葬器的人认为这活苦,亚文的儿子又不给他工钱,雇来搬
运葬器的人知道亚夫的儿子是使用不正当手段买了皇帝的器用,因为怨恨就紧急向朝廷告
发亚夫的儿子,事情牵连到亚夫。书状让皇上知道以后,皇上下令交付法官审讯。法官按
簿责问亚夫,亚夫不回答。皇上骂他说: “我不需要你回答。”下诏把亚夫交付廷尉。亚
夫就进了廷尉的牢狱,于是他五天不吃东西,吐血而死。
周亚太因为战功做了丞相,因为同景帝争执匈奴降将封侯的事而被免职。景帝心里憎
恨他,赏他酒食却不放置筷子,呵斥他叫他起来,违背恭敬对待大臣的礼仪,最终无罪而
置他于死地,悲痛啊。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