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语文上学期检测试卷

2014-5-11 0:11:43下载本试卷

高三语文上学期检测试卷

命题人:梁开喜(市教科所) 江献忠(桃源一中) 黄从云(石门一中) 段家庆(澧县二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2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  

第Ⅰ卷(3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时,答案填在第Ⅱ卷卷首答题栏内;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

2.答第Ⅱ卷时,将第Ⅱ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在座位号方格内工整填写好座位号。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南在他的告别演说中,历了自己十年来在推动联合国改革上遭受美国政府的钳制、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挑战联合国权威等种种行为。(shǔ)

B.2009年版的《辞海》增订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纳米”、“神六”等词语会增入其中,但“超女”一词会挡在“栏”之外。(zhà)

C.历史上任何大国的崛起都避免不了“威胁论”的鼓噪,对于此起彼伏的“中国威胁论”,我们如何解释都无于事,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jì)

D.张纪中准备重拍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由于这是一部男人戏,没有多少女性色,所以他会把主要精力放在选择男演员上。(jiǎo)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庄子这位“天仙才子”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B.信息化是工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央高度重视企业的信息化,我们应履行我们神圣的职责,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贡献绵帛之力。

C.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市场上运营的网吧存在着大量使用盗版影像资料的现象,致使出品人的知识产权受到了很大侵害。

D.在隔绝了喧嚣的书房里捧读《山南水北》,它那充满了情趣与智慧的文字,会引领你走进一幅幅笔墨闲远、情趣盎然的山水画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关负责人必须对此进行反思,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B.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就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绝对增长速度,所以我们只能认为“高增长低就业”的断语是轻率的。

C.《广陵散》到嵇康手上就结束了,就像阮籍和孙登在山谷里的玄妙长啸,都是遥远的绝响,我们怎么也追不回来了。

D.人们生活在“物的时代”,因为不断弘扬物质生活的合法性而贬低了精神存在,这使身体的短暂满足成为灵魂逃亡的最新形式。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不但考验双方能否以政治思维跨越专业障碍,甚至也考验双方能否在政治思维内部,以战略前瞻性克服战略不信任。

B.我们要增强社会服务的功能,提高社会管理和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为构造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C.在中国组装生产具有先进水平的“空中客车”,这不仅会提高中国民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而且也将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

D.国家质检总局责成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河北白洋淀国华禽蛋加工厂等生产加工场所的涉嫌产品全部封存,并对其进行抽样检验。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天然气之战”已在各国展开

天然气已成为一种更加环保、便宜以及相对来说较容易获得的石油替代品。美国、欧盟各国、中国和印度等世界能源消耗大国正在为争夺天然气资源展开较量。

问题是,美国和印度,以及日本和欧盟各国离主要产气国都有些远,天然气蕴藏量比较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有伊朗、卡塔尔、也门、俄罗斯、中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委内瑞拉。这些产气国的政局大都不太稳定,而所产天然气又不得不经过某些动荡和危险的地区。

中国和印度一直在迅速与这些国家建立密切联系,以满足将来的需求,美国试图在亚洲与自己都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印度与伊朗签订了一项价值220亿美元的协议。印度还与卡塔尔签订了一项购买液化天然气的协议。

不过,竞争将变得更激烈。随着各经济大国石油的消费继续多于它们所生产或者进口的石油,一场全球能源危机行将发生。据估计,到2025年,现在全球每天840亿桶的石油需求量将增长至1210亿到1300亿桶。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中国和印度也不得不进口大量原油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汽车的需求。印度原油70%依靠进口。在这一背景之下,就不难理解美国为什么要极力反对修建拟议中的全长2575公里的从伊朗经由巴基斯坦到印度的输气管道,尽管这三个国家宣称已就此事达成共识。

尽管新德里(印度首都)和伊斯兰堡(巴基斯坦首都)在其他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一直在设法促成这一项目。伊斯兰堡每年光过境费就可以收取7亿美元。

试图重振大国雄风的俄罗斯对修建这条天然气管道表现出兴趣。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维克托·赫里斯坚科说,他希望伊朗和巴基斯坦能支持与俄罗斯分担项目风险的设想。

鉴于印度与伊朗的微妙关系,新德里一直尝试把沙特阿拉伯作为备选方案来接触。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其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二。新德里还试图修建从缅甸经孟加拉国至印度的天然气输送管道。修建这条管道的原则性协议已经达成。

近来,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还积极发展核能,以减少对天然气和石油的过度依赖。印度去年7月与美国签署了内容广泛的核协议,而巴基斯坦方面的报道暗示,该国正在商讨未来10年从中国购买至少6座核反应堆。此外,芬兰计划修建世界上最大的核反应堆,以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去年,美国总统布什说,美国将鼓励中印提高石油利用率。他说:“帮助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变成更有效的石油使用者,符合我们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这有助于缓解全球石油供应压力,缓解美国国内的价格压力。”

 5.下列不属于“世界能源消耗大国为争夺天然气资源展开的较量”的一项是

A.中国和印度一直在迅速与主要产气国建立密切的关系,以满足将来的需要。

B.美国极力地反对修建拟议中的从伊朗经由巴基斯坦到印度的远程输气管道。

C.巴基斯坦虽然和印度有其他分歧,但也在千方百计地促成伊印管道修建项目。

D.印度不仅与两个产气国签订了协议,还拟修建从缅甸至印度的天然气管道。

 6.下列对“美国将鼓励中印提高石油利用率”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有利于中印两国减少能源消耗量。

B.能够减轻美国国内的石油价格压力。

C.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

D.可以让世界各国石油供应的压力得到缓解。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世界能源消耗大国离主要产气国都有些远,而这些产气国所产的天然气又必须经过某些动荡和危险的地区。

B.中国和印度近年来都在大量进口原油,其中印度进口的原油70%被用于不断增长的汽车的需求。

C.俄罗斯为重振大国雄风,希望伊朗和巴基斯坦能支持与其分担修建伊印远程输气管道项目风险的设想。

D.因为沙特阿拉伯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的第一大原油生产国,所以印度一直尝试把沙特作为备选方案来接触。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石油生产国生产的石油可能大于消费大国所需的能源消费量或进口量,全球能源紧张的状况将会得到改变。

B.鉴于全球每天石油需求量已增至1210亿到1300亿桶,各国正在转向寻求相对较易获得的石油替代品——天然气。

C.积极发展核能,可以消除对天然气和石油的过度依赖,从而缓解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

D.随着天然气资源需求量的增大,为保护自身利益,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会不断得到加强。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叙陈正甫《会心集》① 袁宏道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②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③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释】①陈正甫:时任徽州知府,善谈性理之学。《会心集》,选编一些古人言行录或诗文的集子。叙,通“序”,为……作序。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③正等正觉:正等,即上等。正觉,佛教以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为正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神情:这里指精髓

B.孟子所谓不失赤子 赤子:初生的婴儿

C.愚不肖之近趣也 不肖:没有才能

D.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 非笑:不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品如君,官如君,年壮如君 ②老吾老,以及人

B.①老子所谓能婴儿,指此也 ②善始者实繁,克终者

C.①故虽不求趣趣近之 ②无恒产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D.①故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 ②谓华山洞者

11.下列选项中,全都属于作者所谓难得之趣的一项是

①辨说书画,涉猎古董;寄意玄虚,脱迹尘纷。② 如苏州之烧香煮茶。③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④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⑤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⑥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得之于自然的情趣才是深层的情趣,从学问中得到的情趣往往是受到了种种束缚的肤浅的情趣。

B.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的儿童时代不知道有情趣所以情趣无所不在,这也是人生最快乐的时期。

C.品第卑下,追求的东西势必低下,故而作者对“或为酒肉”“或为歌伎”的“情趣”采取了否定态度。

D.本文通篇言趣,可以推断,《会心集》在编著中,并不是完全按当时社会的正统思想来收录的。

登分栏(由评卷老师填写)

题 号

第Ⅰ卷

总 分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第Ⅰ卷答题处(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座位号

       第Ⅱ卷(114分)

得分

评卷人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21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译文:                                  

  (2)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

译文:                                   

(3)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译文:                                  

14.阅读下面宋诗,根据提示,完成有关赏析。(6分)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宋·林逋

            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③。

阴沉画轴④林间寺,零落棋枰⑤葑上田⑥。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释】①端上人:名端的和尚。上人:和尚的尊称。②底处:何处。③偏:边。④阴沉画轴:阴沉: 黯淡。诗人身处佛地,古木参天而暮色苍茫,眼前图景如一幅褪色的画。⑤枰:棋盘。葑:菰根,俗称茭白根,可食用。⑥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活用水田,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可长菰根,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此诗写景精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三、四句因    、想象奇妙而备受赞赏。后世黄庭坚仿效曰:“田似围棋据一枰”;文同也有“秋田沟垅如棋局”之句;五、六句在    上作了调动,虽不合一般的语法规范,却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可与杜甫《秋兴八首·其八》“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媲美。 (2分)

(2)夕阳西下,农人们荷月带锄回,水面上零零星星飘荡着几块架田,宛如从棋盘上割下的方格。极目天宇,寥廓秋空中,偶尔飞过一只小鸟。深秋时分,地面上升起袅袅炊烟,也带着丝丝寒意。诗中“古寺”“架田”“独鸟”“寒烟”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得分

评卷人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伪小人   韩少功

说真话不容易,让人相信真话也不容易。如果我说不喜欢名牌西装,这话就很难让人相信。很多人惊诧之余,总是从狐疑的笑目中透来诘问:你是买不起就说葡萄酸吧?你是腰缠万贯不想露富?是不是刻意矫俗傲物装装名士?是不是故作朴素想混入下一届领导班子?……他们问来问去,怎么也不觉得这只是个服装的问题。我无论怎样真怎样实地招供,也不会得到他们的核准。这些人不相信也不容忍现在还有人斗胆不向往崇拜不眼睛红红地追求名牌奢华,他们已经预设了答案,只须招供者签字画押。他们不能使招供者屈服的时候,就只能瞪大眼恍然大悟:世故,见外,城府深,这号人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哈哈哈。

他们宽容地大笑,拍拍你的肩膀,表示完全理解并且体谅了你的假话——因为他们也经常需要说假话,这没什么。

  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还有勇气说真话么?你是否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你不想当局长不想贪污公款不愿意移居纽约不喜欢赴宾馆豪宴不在乎大众对文学的冷落也没兴趣在电视台出镜头?这当然不是真话的全部。这些真话当然也不像交通规则可以适用所有的人。问题是这些话在很多人那里,已经排除于理解范围之外,你能向他们缴出怎样的真实?

从来没有通用的真实,没有符合国际标准老少咸宜雅俗共赏敌我兼容的真话。以己心度他人之腹,人们只能理解自己理解中的他人,都有各自对真实的预期。同他人谈话,与其说是想听到真实,毋宁说是更想从对方获得对自己真实预期的印证和满足。正像二十多年前,拒绝奢华之举被发事者坦白为对地主分子的仇恨和对毛主席的忠诚,才会使首长和记者心满意足;而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切行为如果没有基于争名夺利的解释,就很不正常,很不顺耳,很有点世故搪塞之嫌。

时尚握有定义真实的强权,真实总是被某种社会潜意识来选择或塑造。革命的辉煌已经落幕,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真实性不再是无可怀疑。在这个某些人心目中金钱至上的世纪末,当然是俗人庸人小人最能成为真实的标准蓝本。为了活得被别人认可真实,为了获得围观者赏赐的“真实”桂冠,很多人忙不迭地躲避崇高,及时热爱大街上人们热爱的一切,及时羡慕大街上人们羡慕的一切,就是说,必须操着流行的词语一脑门子官司地非利勿视非利勿听非利勿为,用失血的假笑填满每一次交际。如果我们还没有把自己彻底地改造成一张钞票,为了进入某些人的理解,就必须把涉嫌君子的那一部分言行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很有犯罪感地愧对他人。在一个以真实为时尚的时代,人们的真实就这样被时尚没收。在一个以个性为时尚的时代,人们的个性不得不对时尚百般逢迎和绝对臣服。谁敢落在时代的后面?

  大多数人装君子或装小人,无非是在图谋较高的利润回报。在今天,小人的身份几乎是反叛伪道学的无形勋章,而且可以成为一切享受的免费权。只要狠狠心,谁都可以得到。小人无须对自己的行为作罗罗嗦嗦的道德解释,今天与你拉手拍肩亲热友情,要你帮他赚钱帮他扬名也陪着他玩玩感情,明天就可以翻脸不认人,以小人这张超级信用卡来结算一切帐单,了却一切责任和指责。既是小人,当然是可以无情无意无法无天,当然可以说假话造假帐流假泪谈假爱,谁能对小人认什么真呢?——这就是当小人的实惠。他们在物质实惠之后还要把所有被他们利用过的人判为小人,不承认帮助和被帮助有什么不同,不承认人间还有什么好意。因此他们永远不欠谁,走到哪里都潇洒——这就更添了心里实惠。

  除了潇洒,强行把自己装成小人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是主动糟践自己反倒更容易诱钓他人的赞誉。在这个高科技时代,凡事都不能傻干,倘若一开始就把自己端成君子,好话讲得太多,人家一齐要你兑现时岂不作难?因此最好事先要降低对方的期待值,把自己往坏里夸张,夸张到对方不忍心不好意思的程度,到时候兴之所至做了一点不那么小人的事,给对方意外的惊喜,对方便易于产生好感。其实这也是先抑后扬、欲擒故纵的手段,曲线做君子的路线,在实际生活中每每成功行之有效。但恰恰就在这里,很多自诩小人者泄露出自己的不彻底性和不坚定性——他们居然还暗暗想着给人好感,居然暗藏着君子梦。与真君子的不同点只在于,他们策略高明一些,做起来会省力一些,投入少而产出多,是成本更为低廉的君子制作术。

  这样看来,当一个真小人还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当来当去,一走神就还会怀念当君子的虚荣,还会鬼使神差往君子的神位上窜,落下一个“伪”字。这正如某些伪君子一不小心就会暴露出小人的嘴脸,是同样的道理。伪小人作为伪君子的换代产品,是对伪君子的逆反和补充,也是一种文化敌伪势力,伪小人从根本上说与多数人一样,不那么坏也不那么好,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惜的只是,有一样东西失去以后就永远不可复得,那就是他们最常在流行歌中宣言要得到的:真实。

真实是现代人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16.本文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从来没有通用的真实”,止于“  

                ”。该部分的大意是:                

                                      (3分)

17.第5段中,“时尚握有定义真实的强权”的含义是                                    

“把自己彻底地改造成一张钞票” 的含义是                   (4分)

18.根据文意概括:为什么人们强行把自己装成小人?“伪小人”之“伪”体现在哪里?

答:                                        

                                       (4分)

19.为什么“真实是现代人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

答:                                       

                                         

                                      (6分)

得分

评卷人

六、文章赏析(16分)

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6分)

(1)简析《伪小人》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2)简析《伪小人》犀利尖锐的语言风格

(3)简析《伪小人》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得分

评卷人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水从高原流下,由西向东,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

它冲过浅滩,划过急流,越过了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它逆行了那么长,那么久,这是一条勇敢的鱼。”一位年轻人说。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一位老者说。

冰川中有鱼,生活中有你,你是否也想成为冰川中的那条鱼呢?

请以“精神与方向”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 考 答 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A

B

C

A

A

D

D

A

C

C

13.(1)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

  (2)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顾忌,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  

(3)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离情趣越远。

附参考译文:

世上的人最难得的只有情趣。情趣像山上的景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子的姿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在人们羡慕情趣的名声,做出得到情趣的样子,于是有人辨别谈论书画、收藏古董,认为这样就有了清雅的情趣,寄意于玄妙空洞的谈论、摆脱尘俗纷扰去隐居,认为这就是脱俗的情趣,还有更低等的,有人模仿韦应物烧香煮茶,自以为很有情趣。这些都只不过是情趣的表面,与情趣的精髓有什么关系呢?

情趣,如果是从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层的情趣,如果是从学问中得到的往往就是肤浅的情趣。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脸上没有故作庄重的神色,眼睛不专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双脚跳跃不定,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真没有超过此时的。孟子所说的“没有失去孩童淳朴天真的心思”,老子所说的“能够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概都是指这种情况,情趣在最无私心杂念,最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生活在山林的人,无拘无束,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虽然不刻意地追求情趣而情趣却靠近他。愚昧无才能的人之所以有情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品第。品第越是卑下,所以追求的东西就越低下。有的是酒肉,有的是歌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顾忌,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天下的人批评嘲笑他他也不顾,这又是一种情趣。等到年纪越来越大,官职越做越大,品级越来越高,身体像套

着无形的枷锁,心灵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而

离情趣越远。

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谙情趣真谛的人,所以他所编著的《会心集》中的若干人,有情趣的居多,如果没有情趣,即使像伯夷那样耿介有操守,像严光那样清高的,也不收录。呀,谁称得上像正甫君你这样,既有品级,又有官职,年纪又到壮年,却又如此懂得情趣呢!

14、(1)比喻贴切 词序(语序)

(2)答案要点:“古寺”“架田”“独鸟”“寒烟”构成了一种古朴简淡、清雅空寂、辽远幽邃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喜爱之情以及断绝尘想、潇洒物外的恬静心境和闲逸情致。

15.(1)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2)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6. “是成本更为低廉的君子制作术”。  在一个只有争名夺利才被认为是真实的时代,人们争装小人以谋取好处。

17. 真实被时尚所左右;让自己成为一个金钱至上的人。(大意对即可)

18.答案要点:(1)可以得到物质实惠和心理实惠;主动糟践自己更容易诱钓他人的赞誉。(答“大多数人装小人无非是图谋较高的利润回报”亦可。)(2)“伪”体现在这些人既要装小人,居然又暗藏着君子梦。

19.答案要点:(1)说真话不容易,让大家相信真话也不容易;(2)现在很多人认为一切行为只有基于名利的解释才正常;(3)小人能获得种种好处,人们强行把自己装成小人。所以,真实离人们越来越远,从而成为现代人最为困惑的原因。

20.答案要点:(1)本文通过对“真实”含义的剖析,针砭了当前人们争名夺利强装小人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对“真实”流失的痛惜和无奈。 文章借“我”对“名牌西装”的态度以及众人的各种反应,引出了对“真实”问题的深层思考。由“一切行为如果没有基于争名夺利的解释,就很不正常”,人们纷纷追随时尚,躲避崇高,只有俗人庸人小人被认为活得“最真实”等奇怪的社会图景,揭示了不少人忙着去装小人的心理动因和社会根源,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对当今争名夺利的社会现象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揭露和毫不留情的抨击,对正在流失的真实表达了深切的痛惜和无奈。(2)本文的语言犀利尖锐,嬉笑怒骂,入木三分,富于思辨色彩;本文善于运用比喻手法,语言形象生动,亦庄亦谐,含蓄深刻,极具穿透力;本文有多处使用长句,故意省用标点符号,语势急促,信息含量大,诙谐幽默,富有感染力。(3)本文比喻手法的运用准确恰当,新颖独特,富于智慧和创造力。①化抽象为具象。如:“这号人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②化直白为含蓄。如“把自己彻底地改造成一张钞票”。③更深刻地揭示本质。如“小人的身份几乎是反叛伪道学的无形勋章”“以小人这张超级信用卡来结算一切帐单,了却一切责任和指责”等。

21.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