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级1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4-5-11 0:11:43下载本试卷

高三级1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1题为选择题,33分;第12至24题为非选择题,117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   答第1至11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12至24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信笺(qiān) 咋(zé)舌  一炷香      金欧无缺

 B.穴(xué)位 嘀(dī)咕  结骨眼   力能扛(gāng)鼎

 C.针炙     召(zhào)唤 岔路口      出其不意

 D.椽笔     翘(qiáo)首  压轴(zhóu)戏 浊浪涛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冬至过后,气温下降,寒风瑟瑟,在南滨路    的人减少了。

⑵沈从文的《边城》以    的文笔反映湘西的人文风貌。

⑶重庆商报与市劳动局联合组织了一次“讨薪行动”,第一天就有四起欠薪纠纷得到    解决。

⑷本次历代名家书画展由中华博物馆举办,这些作品堪称经典之作,    是赝品可以比拟的。

A、宵夜 简朴 妥善 决不  B、消夜 简朴 妥善 绝不

C、宵夜 俭朴 妥当 绝不  D、消夜 俭朴 妥当 决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意大利科学家对1921年从墓穴中重见天日的但丁头骨进行了精确测量,并制作了一个模型,然后根据头骨模型复原了但丁头像。

 B.任何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都不能作为借口以发动一场动用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大规模战争,为此,我们必须阻止国与国之间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C.大奎看着小栓那美滋滋的样子,感叹道:“还是生一个女儿好啊!”

 D.1月4日,NBA全明星评选投票结果揭晓,来自中国的火箭队中锋姚明以160万张选票高居全联盟之首。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雄的感人事迹都是相似的:公而忘私、勤奋敬业、清正廉洁……我们的社会一直推崇这样的英雄,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甚至还会有这样一点“共识”:凡是英雄,他的感人之处就在于不惜生命的工作。

 B.董其昌说得好:“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艺术家禀赋的诗心,映射着天地的诗心。(《诗纬》云:“诗者天地之心。”)

 C.山口百惠是杨贵妃的后人吗?在日本,真有杨贵妃墓吗?杨贵妃究竟是死于马嵬坡?还是逃到了日本?

 D.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16个莲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风靡全球的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科学家根据在考古发现中提取的恐龙基因,通过生物技术“复活”了恐龙。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这是有可能的吗?生物技术能够使人们重新看到活生生的史前巨兽吗?

先让我们从基因说起。我们都知道,DNA是生物遗传的核心物质,它是由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4种碱基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这些碱基排序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基因,造成了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生物。

而所谓古代DNA,实际上就是指从已经死亡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中获得的DNA。它有两种来源,一是指从几百年,几千年到上万年的没有石化或者没有完全石化的材料中提取的DNA;还有就是从数万年乃至上亿年的化石中获得的DNA。

可以想象,利用考古发现的DNA来“复活”恐龙无疑是个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首先,在古代DNA的获取上,就有极大的偶然性,在很大程度上得靠运气。要知道,经过上千万年,甚至亿万年的地质变迁,想发现一份完整的古代动物DNA,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可以说,基本上是靠运气。假设这第一步困难克服了,我们已经取得了恐龙的DNA,而如何让这些基因片段表达为一个活生生的恐龙,那可就更难了。

我们又得从古代DNA研究说起。首先我们介绍PCR技术,所谓PCR技术,就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英文简称。这项技术是由美国化学家莫里斯及其合作伙伴在1986年创立的。这是一项了不起、划时代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重组DNA的实验中。由于这项技术的应用,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许多古代材料中微量的DNA大量“复制”,使得古代DNA在数量上丰富起来,极大地推动了古代DNA的研究。

古代DNA的研究已经是一个很热门的课题了。人们已经从标本中提取出古代生物的DNA,之后从埃及木乃伊中提取出古DNA,甚至还从1700多万年前的木兰化石中提取出古DNA,甚至还从1700多万年前的木兰化石中提取出化石DNA。这些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在全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古代DNA的研究困难重重。首先,科学家发现,古代DNA不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这就会给研究造成很大的困难。现在普遍认为,古代DNA最多能保存10万年,而骨胶原蛋白、氨基酸及其他生物小分子保存年限相对较长,但仍然是有限的。实验证明,这些年代久远的材料,无论是DNA还是蛋白质,时代越新实验结果就越可靠。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古代DNA的研究只是一个开始,如果要让已经灭绝的恐龙“复活”,还得把恐龙的基因转入细胞,形成恐龙的胚胎,之后培育胚胎仍然是个艰巨的工程。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依照现在的生物科技发展程度,还不足以达到“复活”恐龙的水平。但是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创新,如果假以时日,相信奇迹会出现的。

5、下列对“古代DNA”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古代DNA,就是从古代生物标本和古生物化石中提取出来的古代生物的DNA。

 B.古代DNA也是由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4种碱基构成,但它们的排列顺序与现代DNA不同。

 C.古代DNA 的获取很不容易,除了靠运气,还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

 D.从古代材料中提取出来的古生物DNA 保存时间不够长,如何延长其保存时间还是一个难题。

6、文中说“利用考古发现的DNA来‘复活’恐龙不疑是个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下列不能表明这个工程“复杂而艰巨”的一项是(  )

 A.恐龙生活年代太久远,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其DNA难以完整保存下来。

 B.古代材料中仅有微量的DNA,需要将其大量“复制”,使其在量上丰富起来。

 C.古代DNA最多能保持10万年,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D.把恐龙基因转入细胞形成恐龙胚胎以及培育胚胎,都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

7、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份完整的古代DNA的获得,是“复活”该种古代生物的前提条件。

 B.从化石材料中提取DNA比从没有石化的材料中提取DNA难度要大。

 C.将恐龙基因转入细胞形成胚胎以及培育胚胎比获取恐龙基因难度要大。

 D.科技创新可以创造奇迹,利用PCR技术,人们已经迈出了“复活”恐龙的关键步伐。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化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问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使、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曰:“老人知道者!”厚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也!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何长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选自《清文选·芋老人传》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入坐      延:邀请

 B.书生甲第为相国   用:由于

 C.厚而遣之       资:钱财

 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  著:显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向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亚父,范增也

 B.今烦尔妪一煮芋也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无不同于芋

于是余有叹

 D.又何长言至是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

10、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了“时位移人”的一项是(  )

 ①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 ②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③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④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⑤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⑥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1、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妇,贵而绝其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

 (1)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

译文: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译文:                    

 (3)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译文: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词的上片情景交融,为全词营造出怎样的氛围?请作具体分析。(3分)

答: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句中横线上的空缺部分。(4分)

(1)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2)         ,来吾道夫先路也。(屈原《离骚》)

(3) 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4)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    运动的领袖白居易提出的文学主张。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美生灵

                 张炜

①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这儿水草肥美,让它们长得肥滚滚的,像些胖娃娃。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如果稍稍长久一点端详这张张面庞,还会生出无限的怜悯。
  ②没有比它们更柔情、更需要依恋和爱护的动物了。它们与人类有着至为紧密的关系,它们几乎成为所有食肉动物的腹中之物,特别包括了人类。它们被豢养,被保护,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它们只吃草,生成的却是奶、是最后交出的肉体。它们咩咩的叫声,可以呼唤出多少美好的情愫。它们那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互相倾诉和呼唤,那由于鸣叫而微微开启的嘴巴、上皱的鼻梁都让人感到一个纯洁生命的可爱。
  ③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羞愧,看得不知所措。
  ④人在这种美生灵面前,应该更多的悟想。人一生要有多少事情要做,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走到完美的彼岸。这遥遥无期的旅程,折磨的恰是人类自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这一类的生灵。人类一天不能揩掉手上的血迹,就一天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这是人类的全体未曾被告知的一个大限、一个可怕的命数。在这个命数面前,敏慧的心灵应该有所震栗。
  ⑤温柔和弱小常被欺辱,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它最终仍然具有威慑力和涤荡力。
  ⑥三只小羊跟在它们的母亲身边,那种稚声稚气的咩咩声极为动人,它们的母亲对它们的呼叫几乎充耳不闻。它需要抓紧时间摄取更多养料,以便生成奶水来饲喂它们。它知道这些撒娇声,这嗲声嗲气的求告和呼喊没有多少要紧。三个孩子没有使母亲注意它们,最后就自觉无聊地在一块儿戏耍起来,像赌气似的,离母亲尽可能远一点,用有些笨拙的、粗粗的、像木棍一样的前腿去踢踏绿草;或者是瞅准一个踽踽前行的小甲虫,用毛烘烘的嘴巴去触碰,打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喷嚏……这样的把戏玩了一会儿重又无趣起来,它们就一块向着远方奔跑,一蹿一蹿的,那是学着大羊们奔跑的样子。它们一口气跑到了河边。最后它们返回,从几只大羊的空隙中站直起来——它们想起了母亲,立刻惊慌失措地呼叫起来。它们的母亲也在寻找孩子——它一抬头发现孩子们不见了。母亲的叫声比小羊的叫声要粗重有力多了。这遥遥相对的呼应此起彼伏,渐渐惊动了群羊。所有的羊都昂头发出了叫声,帮一个母亲或三个孩子。后来它们三个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羊群才又开始寻找食物。
  ⑦羊们几乎毫无侵犯性,全身都蓄满了阳光。它们把这温暖和热量分赠人类,人类却对这宝贵的馈赠毫无感谢之情。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羸弱的生命里索取和掠夺,因为他们自己在同类中也常常这样去做。比起很多更弱小的生命来,人类几乎不懂得羞愧。他们更多的时间像羊一样吃草,有机会却要放下草吃羊。他们常常奢谈自然界的所谓“食物链”,却从来不研究自己与其他动植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在整个神奇宇宙的生命链条中,人类构成了多么可怕的一环。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
  ⑧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中,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纪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奥秘。
  ⑨原来它们颔下垂挂的那一绺胡须,远远不是什么滑稽的标志,而是某种深刻的象征。它们正因为对这个世界知晓得太多了,才这样听天由命。
  ⑩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
15、作者将羊称作“美生灵”,从全文看,“美生灵”美在哪里?(5分)

答:                           

                             

                             

16、文章第⑥段对三只小羊的描写有何作用?(5分)

答:                             

                             

                             

17、文中写道:“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联系上下文看,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18、文章结尾写道:“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答:                            

                             

19、作者说:“温柔和弱小常被欺辱,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对这个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人类社会中的事例简要分析。(4分)

答: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20、下面一段话中,暗含一些成语,请从中概括三个出来。(3分)

大学,是我们梦起飞的地方,但是刚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很容易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过分的轻视自己,畏惧与校园里的大师进行交流。我们固然应尊敬仰慕大师的高尚品行,但更当抓住机会去接触了解你所在大学和所在专业的专家学者。其实大师是很愿意与富有青春活力的学生们交谈的。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你的思想性格不知不觉就受到了大师的影响,你发现你已于不经意之间打开了一片天。

                       

21、将下列句子组合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并把排列后的序号写在横线上(4分)

①然而这才不过是三月底

②在这儿却可以听见蝉蛙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夏虫在得意的吟唱

③一到南国,情调便迥然不同了

④夜间草丛和树梢流动着的萤火

⑤北方才是暮春

⑥更给你带来了不少夏天的气息

序号:                       

22、请概括下面一段新闻的主要内容。(15字以内)(4分)

近日,音乐人苏越宣布,由他担任艺术总监的大型舞台剧《九幕·敦煌》已正式建组,今秋首演。该剧总导演将由2004年希腊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帕派约安努担任,余秋雨任文学总监,电影《泰坦尼克号》、《勇敢的心》作曲詹姆斯·霍纳出任音乐总监。

《九幕·敦煌》由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立项,总投资近5000万元,将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对海外宣传的常设文化项目之一,在国内外巡演。为此,幕后主创堪称汇集国际文化名人:除了苏越、余秋雨、帕派约安努和詹姆斯·霍纳,舞剧《大梦敦煌》创作者赵大鸣担任创作总监,制作总监则由日本皇家紫绶褒章获得者、日本知名戏剧导演卷川幸雄担任。

                           

23、光阴荏苒,高中三年即将过去,你认为可以组织一个什么样的活动来表达我们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请就你设计的活动,拟写一份简短的倡议书,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要求:格式正确,主题鲜明,语言有感染力,不得出现真实姓名。不少于60字。

                              

七、作文(60分)

24、请以“沉默”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字数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