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级语文测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缝纫 烹饪 发轫 光阴荏苒 B.澄澈 盛饭 惩罚 乘人之危
C.隽永 眷恋 豢养 狷介之士 D.癖好 毗连 媲美 否极泰来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怂恿 膺品 老搭档 以敬效尤 识时务者为俊杰
B.谛听 揶揄 假惺惺 一筹莫展 不敢跃雷池一步
C.装帧 恶梦 度假村 振聋发聩 众人拾柴火焰高
D.恫吓 跋扈 家具厂 崭露头角 糟糠之妻不下堂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画画家只要精通事物之规律,意识事物之常理,了解事物之常形,便可左右逢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搜尽奇峰打草稿”。
B.小泉必须悬崖勒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用实际行动反省参拜靖国神社的危言危行,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C.今天,十运会网球女团决赛在南京奥体中心开战,上届全运会冠军湖北队的李娜、李婷不孚众望,以2:1击败了由郑洁、晏紫领军的四川队,成功卫冕。
D.吴家山森林公园位于鄂豫皖三省之间,悬崖上瀑布叠挂,溪水纵横,飞短流长,宛如银河天降。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今,大规模的单身白领群体的产生,是在社会环境与个人生存的双重挤压下人们的婚恋状态发生异化的表现。
B.徐本禹和几个同学的到来,使地处贵州乌蒙山区的狗吊岩小学迅速恢复并加强了必须具备和教学条件和科研条件。
C.失败的教育制度,使缺乏善于思考的人才成为中国迫在眉捷的危机,且造成了学术秩序濒临瓦解、青少年犯罪激增。
D.因反对撤市改区,大冶市部分在职领导干部和退休干部,组织了一起到黄石以“袭警”和冲击党政机关为目标,实施打砸抢堵的严重违法行为。
二、(9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地确立起来。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其中,金钱的形象是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形象。杨家埠、武强和杨柳青的木版年画都是挂满金钱的摇钱树。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拜金主义,在物资匮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年画中另一层民俗内容是在张贴上。民俗是经过约定俗成,最终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定与文化规范。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其张贴的具体部位和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在规定的时间,把特定的年画贴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一种民俗行为。
木版年画往往是广大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至于那种无以数计的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质,记录下大量的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年画是消费品,没人保存,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即使到了20世纪年画走向消亡,仍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如今,只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板,竟然大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存世于中外的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
5.下列关于“木版年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版年画都是用木版印刷的年画,是一种年俗艺术。
B.木版年画是由于民俗的需求才真正确立起来的画种。
C.木版年画从思想内容上说,都是理想主义的图画。
D.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明确了木版年画的概念,阐述了它的主题、题材和功用等,并强调了它的人文价值。
B.木版年画中的金钱现象并非表现拜金主义,它只是农业社会人们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
C.木版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具体部位是有严格规定的,已经约定俗成。
D.木版年画所反映的古代人民的那种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已经过往不复。
7.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
B.从历史上看,木版年画在当时是一种生活消费品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品。
C.木版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许多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这些年画为研究古代戏曲提供了相关资料。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D.尽管木版年画在20世纪已走向消亡,但其遗存仍大量散落于民间,发掘与抢救这份遗产是当务之急。
三、(9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注]:①李全:南宋叛臣。②乡用:重用。③洊(jiàn):再度。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槐严 遇: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 责:谴责。
C.斩以徇师 徇:示众。 D.麾妇人出 麾:挥手使……离去。
9.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太尬父亲很生气,以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译文:
(2) 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译文:
(3)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译文: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间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13.补写出所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唯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2)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特点被评为“诗中有画”,《山居秋暝》的颔联“ , 。”就体现了这一特点。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3)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五、(22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一幅烟雨牛鹭图
汤世杰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①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阵雨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农人大约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棵大树下眼巴巴地等着雨停,还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下抽着旱烟?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又无奈。人有时真是太粗心,为什么就让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中?其实旁边就是一道弯弯的田埂,只几步就能让它站到干一些的地方。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一任烟雨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短毛紧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裸体更像裸体。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嘴,穿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轭,滚圆的牛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水流成线。
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阴绿模糊的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飞盘旋。一动不动的老牛连眼都不眨。白鹭越飞越低了,通红细长的脚爪伸出来,像飞机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老牛“哞”地叫了一声,给老朋友打着招呼:地我刚犁过,有的是虫子!白鹭叽叽喳喳地齐声欢呼,盘旋俯冲终至落定,一如几页湿透的情书,撒在老牛的四周。那只胆大些的竟在牛背落下,单腿而立,引颈而望,活像个临时风向标。然后它开始走动,好似淑女优雅的碎步,在牛背上从尾部踱到双角之间,然后再次返回——或许它眼里的牛背根本不是牛背,怎么走都是一条宽敞的步行街。
面对这个场景,时装设计师或能看到一场山野T台秀:高黎贡山西麓,牛和鹭的联袂献演,是大与小的默契组合,既有静与动的古老元素,也有黑与白的时尚流行。诗人呢,说不定会在便条簿上记下突来的灵感:持重与轻盈相辅相成的野趣,敦实与机巧搭配的哲理,憨厚与灵慧共生的诗情。画家将一幅水墨在心头铺开,顺手拾起《老牛白鹭图》的几个细节:细雨如烟,老牛如定,木犁如船,白鹭如歌,翻开的土垡如波如浪……
我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又像什么都没看到——我在想着那个农人。在远处躲雨的农人一直没有入画,但我相信他一直在场。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有关,他才是那个场景真正的主角。21世纪,风雨中的老牛木犁,暗示的是古老的农耕的伟大。大山下的土地是农人惟一的财富,其实不也是整个人类的唯一财富?那个场景尽管太古老太原始,一无现代文明的气息——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没有杀虫剂,没有汽油味儿,没有订单农业,没有CEO(首席执行官),没有与污染一起抵达的富裕;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我忘情地凝神,仿佛怕它转眼终会消失,就像它所象征的那种生存方式终将消失一样。拍一张照片吧,或者干脆就像我这样,用目光把它留在心中:那是少小离家的游子思念中的家园,在遥远的梦中看上一眼,暗夜醒来,泪水也会悄然洇湿枕角——一片自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怎么都是从简朴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的永远的牵挂。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注]高黎贡山:在云南怒江西部的中缅边界附近。
14.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5分)
答:
15.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答:
16.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6分)
答:
17、文章把“烟雨”称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
六、(15分) 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18.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5分)
答:
19.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5分)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答:
20.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5分)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①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⑤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⑧去年,连战先生也曾来这里拜谒,⑨表达了他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⑩今天,我们共同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⑾瞻仰孙中山先生的陵寝,⑿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答:
七、(60分)
25.作文(60分)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
还有人说……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答题卷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23分)
11(1)译文:
(2)译文:
(3)译文:
12.答:
(2)答:
(3)答:
13.补写出所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唯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2)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特点被评为“诗中有画”,《山居秋暝》的颔联“ , 。”就体现了这一特点。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3)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B项全读chéng;A项荏rěn,其余rèn;C项豢huàn,其余juàn;D项毗pí,媲pì,其余pǐ)
2.D(A项膺—赝,敬一儆;B项跃—越;C项恶—噩)
3.C(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隐晦:(意思)不明显。机体:具有生命个体的总体,也叫“有机体”。肌体: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孤注一掷”和“破釜沉舟”都是“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前者偏重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多含贬义,后者偏重下决心决一胜负,多含褒义。)
4.A(左右逢源,意谓学问的功夫深,则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以比喻处事行文,作书作画等得心应手。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不负众望,不为群众所信服。孚,使人信服。“飞短流长”中的“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不能形容瀑布。)
二、(9分,每小题3分) 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5.C 6. D 7. A
三、(9分,每小题3分) 8. B 9. B 10. C
四、(23分)
11. (9分) 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l)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
(2)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3)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12.(8分) 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13.(6分)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1)恐美人之迟暮
(2)但见群鸥日日来 蓬门今始为君开
(3)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22分)
14.(5分)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
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举例。
第二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和氛围。举例。
15.(5分)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为作者抒情、议论作铺垫。 16.(6分)眷恋古老的农耕文明,为其终将消失而惆怅。
17.(6分)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抒发作者迷茫动感情思。
六、(15分)
18. (5分)略
19.(5分)略
20.(5分)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①处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
⑦处与⑥处对调,或⑥处与⑤处对调。
⑩处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