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高三语文模拟考试

2014-5-11 0:11:44下载本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高三语文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选择题部分(三大题 共45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试卷类型(A)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一、二、三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四、五、六、七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受  弱不风  捉见肘  

B、静  息事人   缺毋滥  叮

C、虚  头支票  司见惯 

D、板  装作样  一一样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髓  情随势迁   漫不经心  鼎礼膜拜

B、荣辱  兼收并蓄   含辛茹苦  名不副实

C、景仰  集思广议   雷历风行  杂乱无章

D、浏览  盘根错结   直接了当  寥若晨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 高原   环境和频仍的自然灾害,把武警官兵与驻地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联     系在一起。

(2) 活跃的、创新的形象思维能使作家产生   的艺术构思。

(3) 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PDA市场已经历了近两年的低迷,但这个行业仍蕴藏着巨大的市场  

A、险恶  新颖  潜能    B、恶劣  创新  潜能

C、恶劣  新颖  潜力    D、险恶  创新  潜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旅游开发的经济利益,无异于竭泽而渔。

B、他当时欣喜万分,因为这正是多年来一直在处心积虑寻找的、迄今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

C、满足于表面上的花花哨哨、热热闹闹,不居安思危,不未雨绸缪,不研究解决科技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早晚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D、据“互助互补”的原则,训练中要改革单纯的师生交流的形式,为学生多提供   各抒己见、为所欲为的机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只有真正实现两岸直航,只有当上海直飞台湾(仅需1个小时),台胞才能得到切实的方便与实惠。

B、对民俗的淡漠来源于对民俗的不尊重和对民俗权利的损害。

C、此书最吸引人的地方,作者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人生绝望者变成人生成功者  的经历。

D、沈园不知留下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足迹和感叹,而袁鹰又在这感叹上咏出新的感 怀,让人看不出同于一般说情写意的作品。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温馨是一种氛围,                     ,冬季白雪红炉的小屋,春天虽然微寒料峭却有着温温的气息在脚底下上升的原野。

A、犹如鱼在水中感觉到水的惬意,鸟在云中感觉到天的自由,

B、犹如夏季清凉如水的夜晚,秋天桂花飘香的花园,

C、犹如鱼在水中感觉到水的惬意,秋天桂花飘香的花园,

D、犹如夏季清凉如水的夜晚,犹如鱼在水中感觉到水的惬意,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金属疲劳”不容忽视

  金属被广泛用来制作机器、兵刃、舰船、飞机等等。其实,金属也有它的短处。在各种外力的反复作用下,可以产生疲劳状态,而且,一旦产生疲劳就会因不能得到恢复而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实践证明,金属疲劳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据150多年来的统计,金属部件中有80%以上的损坏是由于疲劳而引起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样会发生金属疲劳带来危害的现象。一辆正在马路上行走的自行车突然前叉折断,炒菜时铝铲折断、挖地时铁锨断裂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为什么金属疲劳时会产生破坏作用呢?这是因为金属内部结构并不均匀,从而造成应力传递的不平衡,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与此同时,金属内部的缺陷处还存在许多微小的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会越来越大,材料中能够传递应力部分越来越少,直至剩余部分不能继续传递负载时,金属构件就会全部毁坏。

  早在100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金属疲劳给各个方面带来的损害。但由于技术的落后,还不能查明疲劳破坏的原因。直到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继出现之后,使人类在揭开金属疲劳秘密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并且有了巧妙的办法来对付这个大敌。

  在金属材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是增强金属抗疲劳的有效办法。例如,在钢铁和有色金属里,加进万分之几或千万分之几的稀土元素,就可以大大提高这些金属抗疲劳的本领,延长使用寿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已出现“金属免疫疗法”新技术,通过事先引入的办法来增强金属的疲劳强度,以抵抗疲劳损坏。此外,在金属构件上,应尽量减少薄弱环节,还可以用一些辅助性工艺增加表面光洁度,以免发生锈蚀。对产生震动的机械设备要采取防震措施,以减少金属疲劳的可能性。在必要的时候,要进行对金属内部结构的检测,对防止金属疲劳也很有好处。

金属疲劳所产生的裂纹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然而,也有另外的妙用。现在,利用金属疲劳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料机已经诞生。可以对各种性能的金属和非金属在某一切口产生疲劳断裂进行加工。这个过程只需要1―2秒钟的时间,而且,越是难以切削的材料,越容易通过这种加工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7、下列对金属疲劳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金属内部结构并不平衡,从而造成应力传递的不均匀,有些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

B、在力的持续作用下,材料内部的裂纹会越来越大,能够传递应力部分越来越少,剩余部分不能继续传递负载。

C、在各种外力的反复作用下,一旦产生疲劳就不能得到恢复,并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D、在力的持续作用下,金属内部的应力集中区结构并不均匀,还存在许多微小的裂纹。

8、下列对“金属免疫疗法新技术”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有色金属材料中添加 “维生素”——加进万分之几或千万分之几的稀土元素。

B、用一些辅助性工艺在金属构件的薄弱环节增加表面光洁度,以抵抗疲劳损坏。

C、通过事先引入的办法来增强金属的疲劳强度,以抵抗疲劳损坏。

D、在揭开金属疲劳的秘密后,尽量减少薄弱环节,并且有了巧妙的办法来对付疲劳。

9、下列对金属疲劳的产生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属内部结构不均匀,从而造成应力传递的不平衡,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

B、金属内部的缺陷处还存在许多微小的裂纹,在力的用下,裂纹会越来越大,。

C、在各种外力的反复作用下,金属内部的裂纹会越来越大,能够传递应力部分越来越少。

D、在力的持续作用下,一旦产生疲劳就会因不能得到恢复而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继出现,人类有了增强金属抗疲劳的有效办法。

B、对产生震动的机械设备要采取防震措施,以增加金属抵抗疲劳的可能性。

C、金属内部存在许多微小的裂纹,满足了人们制造的应力断料机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D、金属疲劳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研制开发运用金属的替代材料是必然趋势。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汉七年,长乐宫成。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于是高帝曰: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注:绵蕞(zuì),引绳为绵;束草表方位为蕞。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简易: 简洁易懂。

B、夫儒者难与进取           进取:进攻与获取。

C、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         积德:累积德行。

D、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行为:按照礼法去做。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臣愿征鲁诸生,臣弟子共

    蹇叔之子

B、礼者,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

  罔不势象形,各具情态

C、公所事者十主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拜叔孙通为太常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字的意思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时世人情之节文者也    制订(礼乐)

B、吾不忍公所为         替(叔孙通)

C、吾能此            做到(礼仪)

D、乃拜叔孙通太常        当(太常)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叔孙通“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的一组是

①叔孙通就其仪号

②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③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⑥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叔孙通根据时势的变迁,征召组织儒生、学者为汉高祖制订了朝廷礼仪,受到了汉高祖的信任与赏赐。

B、 叔孙通虽为秦国人,但为了天下的安定,为汉朝制订了一套严整的礼仪,得到了汉高祖认可。

C、 叔孙通为了取信汉高祖,到处网罗儒生和学生,训练朝廷礼仪,终于得到了汉高祖的信任,以得显贵。

D、叔孙通能够与时为变,不顾鄙陋的儒生的指责,采古融今,为汉高祖制订了一套严整的礼仪。

非选择题部分(四大题 共105分)

四、(本大题15分,各小题必须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    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译文:                                

(2)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古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辛夷,木兰树的花)

本诗一、二两句紧扣题目写“鸟稀”“花尽”“花飞”的春残”之景,抒发感情;值得玩味的是诗人“怜”(爱)竹,并把竹子人格化——“待我归”。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

               。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许》)                 ,

               。

五、(本大题18,各小题必须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好 大 一 棵 树

李富强

  人与树有不解之缘。有树的地方可以没有人,但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树。乡里人的门前屋后,田头路边,只要有块空地,总要栽上几棵树,于是人的整个身心就随着枝叶舒展,望着花蕾希冀,品着果实回味。即使无果可吃,后辈儿孙也能在大树底下乘凉。城里人没这福份,只好侍弄花草,聊作慰藉;培育盆景,以为寄托。一旦钱包稍鼓,就到处登因树而生机勃勃的山,游因树而充满灵性的水,观用树盖的楼台亭榭,也看自成一道风景的树。回去时,钱包虽空了,心里却实了,千姿百态的树就常常装饰着钢筋水泥结构中的梦……

  人与树相依相伴也相互依存。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树吸进,经光合作用后,又吐出氧气。"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这气,正是树馈赠的氧气啊。人与树真可谓名符其实的"息息相通",并因此而生生不息。也许受黄帝陵前手植柏树的启示,老人去世后,大都要在墓前植松柏,既预示死者如树长青不老,又昭示着惟有树才能与人共同完成完整而壮丽的一生。于树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改善环境防风御沙等方面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对于人类,对于人所共有的也是仅有的地球,实在是功莫大焉!也许还是受那棵古柏的启示,植树的日子便成了庄严的节日——植树节。这节日,于人,是一种警示,于树,则是莫大的褒奖!

  人是会走的树,树是站立的人。叶是树的手,根是树的脚。枝伸曲如四肢,杆挺拔如身躯。而且树高贵可为官宦,如泰山五大夫松;平易又不失热忱,如黄山迎客松。有人呼之为"柑奴",有人誉之为"孝子"。可见将树比人自古有之。既像人,就有性格:枝柯纤细低垂形若含羞少女,流露阴柔之美;主杆粗壮伟岸俨然彪形大汉,充满阳刚之气。这不是典型的刚柔相济么?树也有感情:沐浴春风,抽芽吐蕊,定有几多愉悦;花团锦簇,招蜂引蝶,不由一番得意;落英缤纷,秋风扫叶,难免伤感之情;硕果累累,冰霜将至,顿作迟暮之思。

及至树倒猢狲散,又是怎样的失魂落魄啊。

  树是人生的生动写照。人之初生,若幼苗破土,稚嫩纤弱,故浇之灌之百般呵护。稍长,则无拘无束枝权横生,故修之剪之以正其身。"树大自直"的说法,实是误人子弟。不知不觉已人到中年,恰如树正当茁壮茂盛。既要开颜色形状各异的花以娱人耳目,又要结味道大小不同的果以饱人口福。叶要能作饲料,枝要宜编筐笼。要承受各方压力,还要竭尽各种责任。而且这一切 都要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当然,庄子那棵无用的树是个例外。这时候,人都喜欢感怀童年,无奈岁月催人老,纵然是"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的上古大椿,照样"犹有竟时"。人就在感喟中不得不步入老年。年老更贵有为。成材之木,自然作梁作栋,即使老朽之木,既不可雕,又遭虫蛀,也要化成一膛灶火,沤成一堆粪土,这样才能瞑目。树与人就这样一起经受风雨,一起感悟炎凉,一起体验生命……当然,树与人毕竟还是有区别的。人是入世的;而树是出世的。树不动就没有颠沛流离的劳苦;树不说,就没有口角是非的烦恼;树不想,就没有贪婪邪恶的欲念。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指的乃是人心。所以,树活着是入定,死了是坐化。等埋入地下,又变成煤,这煤便是树的舍利子,给人温暖,给人光明,如此看来,一棵树,简直就是一尊佛啊。

  其实,树就是树。就是再小的树,在人看来,也是好大好大的一棵树!

19、对“人与树有不解之缘”,作者是从两方面描述的。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

(1)    乡里人:                              

(2)    城里人:                                

20、根据文意,简要回答,“这节日,于人,是一种警示,于树,则是莫大的褒奖”的含义。(5分)

                                      

                                       

21、前面说:“人是会走的树,树是站立的人”,结尾为什么又说:“其实,树就是树。”(5分)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从多个侧面对树的特征进行了描绘,高度赞美了像树一样的壮丽人生。

B、作者以饱满的激情、非凡的悟性和富于理性的思考,深刻揭示了人与树相互依存的道理。

C、全文围绕“人与树相依相伴也相互依存”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展开叙写,意在唤起人们爱树、爱自然,保持生态平衡。

D、“一棵树,简直就是一尊佛啊”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树无苦、无忧、无怨、无欲,

坦然自如,心境如佛的品质。

E、这篇散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意蕴隽永,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六、(本大题12,各小题必须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23、根据下面情景,填写对话。(2分)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说了一句话:“高级轿车送来的牛奶,未必会比破旧马车拉来的牛奶质量高多少。”一位学生嘀咕了一句:“                。”想不到被老师听到了,他笑着回答道:“那么高速公路要是塞车哪?”

24、下面是关于“订刊”的A、B、两种表达方式,哪种好?为什么?(4分)

A、欢迎订刊

亲爱的读者朋友,一年一度的订刊工作已经开始。请您不要忘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到当地邮局办理明年《中学语文教学》的订阅手续。我们将一如既往热忱地为读者朋友服务,为把杂志办得更好而努力。

本刊国内代号:2-32 每期定价:4:00元

如错过了订阅时间,可随时与我刊发行部联系补订。

联系电话:010- 传真:010-

B、订刊通知

一年一度的订刊工作已经开始。请到当地邮局办理明年《中学语文教学》的订阅手续。本刊国内代号:2-32 每期定价:4:00元

答:                       

25、仿写下面的句子。要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相同,内容相近、相关均可。

例句:生活的绳索,紧紧地捆住她像捆住天使。天使却从绳索中飞出来,轻轻落在绳索上歌唱。

仿写:                                    

                                        

七、(本大题60,各小题必须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个武士,年轻的时候,跟随师傅学习剑道,但是,由于技术与经验的欠缺,经常败在师兄弟的剑下。有一天,师傅把他叫到屋子里,用剑在地上划了一条线,问他:“怎样才能让这条线变短?” 武士沉思了许久,也没有悟出答案。这时师傅提起剑在旁边划了一条长线,——以前的那条线立刻短了许多。这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先前的那条线是别人的,你无法决定它的长短,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武士,最明智的做法是如何使自己的线变长。

请以“明智的做法”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语文非选择试题——答题卡

                       

16、(5分)

(1)                                  

(2)                                  

17、(6分)

                                       

  

                                       

18、(4分)

(1)                               

(2)                                

(3)                               

19、(4分)

 (1)

                                   

(2)

                                     

20、(5分)

                                       

 

                                      

21、(5分)

(1)                                     

(2)                                      

22、(4分)

                    

23、(2分)

                                     

24、(4分)

                                         

 

                                          

25、(6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至三题(每小题3分)

题 号

试 卷类 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C

A

D

B

B

C

D

A

C

B

B

A

C

四、(15分)

16、(5分)

(1)叔孙通了解汉高祖对这般人越来越感到厌恶,

 (2)你的所作所为都不合乎古道,

17、(6分)

抒发了诗人爱竹之意和竹的待我之情,赞美那种不为世俗所染的高尚节操。

18、(4分)

(1)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五、(18分)

19、(4分)

(1)乡里人总在空地栽树。

(2)城里人总想去看树。

20、(5分)

人们生活离不开树,因此要不断植树;树对人们的生存及其环境有重大作用。

21、(5分)

树的生长形态、经历与人有相近之处,但是毕竟不是人,因而比人更质朴。

22、(4分)

B  C

六、(12分)

23、“轿车总要比马车快得多。”

24、A好。信息全面,服务周到。

25、情感的浪潮,层层地压着他如压着巨礁。巨礁却从浪潮里站起来,稳稳立在浪潮里傲视。

七、(60分)

26、作文参照高考评改标准。

附:译文

叔孙通,是秦国薛郡人。秦时因为擅长文学被征召,当个待召博士。汉高祖二年,率领五国诸侯之兵向东攻入彭城,叔孙通投降了汉高祖。汉高祖五年,天下已经合并同一了,各国诸侯在定陶(地名),共同尊称汉王为皇帝,叔孙通就拟订种种仪式和称号,汉高祖便将秦朝那苛细的仪式和法令,完全除去,改为简单易行的。这时,那般群臣喝了酒,便争论功劳,酒喝醉了,有的就乱吼乱叫,拔剑击砍挺柱,弄得汉高祖非常烦恼。叔孙通了解汉高祖对这般人越来越感到厌恶,便对汉高祖说:“通常一般念书的儒生很难和他们共谋进取的事,却可以和他们保守成业。臣下愿意去征召鲁地的那些儒生,加上我的学生,共同来制定朝规和礼仪。” 汉高祖说:“将来实行起来,会不会有不好办的地方?” 叔孙通说:“从前五帝的乐章,各有不同;夏商周三代的礼仪,不尽相同。‘礼’吗,是要依循时势的变迁、人情的不同而前来订定他们的礼仪文饰的啊!所以夏商周三朝的礼仪,都是依循前朝的礼仪加以减损增益而可让人分辨它们的异同,使得不相重复。臣下的意见,大致想采些古礼和秦朝的礼仪混杂参考来完成朝仪的制订。”皇上道:“可以去试试看,不过要让它容易被了解,度量我能够做得到的你才拟订。”

于是 叔孙通派人到鲁地去征求得儒生三十多人。鲁地却有二位儒生不肯他走,说道:“你所侍奉的人主已经达十位了,这都是你当面曲意奉承人家,才能够得到的亲贵,现在天下刚刚平定,死的还没有埋葬,伤的还没有复元,又要来制订礼乐。要知道礼乐的所以发生,必须累积百年的德行后,才可以兴盛起来啊!我们不忍心做你所要做的事,你的所作所为都不合乎古道,所以我们不跟你去。你自己去罢,不要污损了我们的人格!” 叔孙通笑着说:“你真是一位鄙陋不达世务的书生啊!不懂得时势的变迁。”便和所征得的三十人一同向西而来,加上皇上左右的学者,以及他自己的学生一百多人,在野外拉起长绳,扎结茅草,表示方位,叫他们在那里排练仪程。练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便来对汉高祖说:“皇上可以前来试看一下。”皇上既来观礼,就叫他们排练行礼的仪式,事后就说:“这些我能做得到。”就命令群臣去学习,这时恰好是汉朝岁首的十月天。

汉高祖七年,长乐宫正好改修完成。于是皇帝坐着天子的专车从寝宫出来,百官们就那着旗帜在传呼清道导引各国诸侯王以下到年俸六百石的官吏,挨次地前来奉承恭贺。而各国诸侯王以下,没有一个不戒惧肃敬的。于是汉高祖说道:“我到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 就任命叔孙通做太常官,另外赏赐他金子五百斤。

——摘自《白话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