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卷
语 文
第Ⅰ卷(选择题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反诘 攻讦 狡黠 孑然一身 声嘶力竭
B.谐调 采撷 携带 度长絜大 挟仇陷害
C.荟萃 花卉 沸腾 自惭形秽 不容置喙
D.侥幸 剿除 打扰 矫揉造作 转弯抹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谩骂 张皇失措 轻歌曼舞 迅雷不急掩耳
B.和蔼 行云流水 卑躬曲膝 初生牛犊不畏虎
C.刚愎 风靡一时 如法炮制 放之四海而皆准
D.部署 陈词滥调 批沙拣金 多行不义必自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固然很多,比如媒体 真相之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从。
②最近,某出版社刚出版的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占满两页的 表,这可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③目前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并不很丰富,但仍然让他们期待, 课外活动使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了。
A.透露 勘误 终究 B.披露 刊物 终究
C.透露 刊误 毕竟 D.披露 勘误 毕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竹影听出了她话中带刺,有些恼火,不等她说完,便反唇相讥:“我当然比不上你,我又不会花言巧语地讨好别人!”
B.你别光呆在上面发愁,应该深入到战士中去,把问题提出来,发动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C.要向读者说明的是,我们责任编辑只能对书籍的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其他问题如纸张的优劣、书价的高低等就望尘莫及了。
D.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打破了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的、吃大锅饭的经济体制,人们不再是躺在国家财政上过日子了。
5.下列句子中标符号的作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B.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上最美的。
C.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布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D.她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牡蛎和某些棘皮动物中,可以提取抗癌物质,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现,前途不可估量。
B.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博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对这次精彩的表演评价很高。
C.记得我们认识她的时候,还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D.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用生活取代教育,因为生活毕竟带有零散性,并且还含有消极的东西。
二、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开启火星的发射窗口
允许发射探测器的时间,称为发射窗口,亦称发射时机。探测器的发射窗口是根据航天任务和外界条件限制而确定,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如为了探测火星,使探测器与这个地球的比邻星接近或相遇,就必须在地球与火星处于一定的相对位置的某个时间区段内,从地面向火星发射探测器,这个时间区段就是发射窗口;若错过这段时间,地球与火星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发射窗口和飞行路线也随之改变。
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可选用多种飞行路线,其区别仅在于初始速度的不同。为了节约能量,通常采用初始速度最小的飞行路线,并将其称为最佳轨道或最小能量航线。科学家认为,最佳轨道只有一条,就是外切于地球轨道、内切于火星轨道的双切式椭圆轨道,它是奥地利科学家霍曼于1925年提出来的。故又称为霍曼轨道。该轨道以太阳为焦点,近日点和远日点分别位于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上,轨道的长轴等于地球轨道半径与火星轨道半径之和,探测器飞经两个切点的时间等于全轨道周期的一半。霍曼轨道可以节省火箭能量,探测器从地球到达火星需要259天。
由于地球和火星都在绕太阳运行,故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在不断变化。当它们的距离最近时,即太阳、地球、火星处于同一条直线上,称为相冲。两次相冲之间相隔的时间叫做会合周期,火星与地球的会合周期为780天即26个月,因此每26个月才有一次沿霍曼轨道发射探测器的发射窗口。鉴于轨道形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发射窗口的时间区段可持续几十天之久,所以仍给发射探测器留下了少许自由度。
探测器沿最佳轨道飞往太阳系其他行星,其发射窗口以火星机会最少,水星机会最多,每隔116天就出现一次;飞往金星的机会每隔584天一次;飞往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机会分别为每隔399天、378天、370天、368天和367天一次。这些数字就是地球与上述行星两次相冲的间隔时间,即会合周期。
(原载《大众科技报》)
7.第一段中,关于“发射窗口”的理解和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
A.地球与某个星球,按一定周期接近或相遇,这是将探测器发射出去的最好时间区段,这个特定时间区段,就是发射窗口。
B.测定火星的发射窗口,是为在一特定时间区段将探测器向火星发射,在这个时间区段内,地球与火星处于一定的相对位置。
C.错过了发射窗口,地球和某个星球的相对位置就会改变,探测器的飞行路线就无法确定,这就不能成功地发射探测器了。
D.选择发射窗口,制约着探测器的航天任务和它的飞行路线,如若改变了发射窗口,航天任务和飞行路线也就应随之而改变。
8.对第三段有关内容,理解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每相隔26个月,太阳、地球、火星就会有一次处于同一条直线上的机会,这时,也是它们最为“亲密”的时机。
B.地球、火星都沿着各自的轨道、围绕着太阳运行,所以,太阳、地球、火星三大星球的位置,总在不断变化中。
C.沿霍曼轨道发射探测器的窗口26个月出现一次,因会合周期不变,沿其他轨道发射探测器的窗口也以26个月为周期。
D.霍曼轨道的形状改变,其允许范围越大,给发射探测器留下的“自由度”就越大,这也意味着发射窗口开得越大。
9.根据文意,给“霍曼轨道”下定义。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按照发射窗口的机会由少至多,依次填出星球的名称。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③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新序·杂事四》
注:①劬:qú 勤劳;②窳:yǔ 懒惰;③惄:nì 忧思。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 搔:通“骚”,扰乱
B.楚亭旦而行瓜 行:巡视
C.此梁之阴让也 让:谦让
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信:守信用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B.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因具以闻楚王 因击沛公于坐
D.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 )
①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 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14.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第Ⅱ卷(共108分)
四、古诗文阅读与名句填空
15.翻译下列句子。
(1)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3分)
(2)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2分)
(3)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3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 直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
[注]夜直:即为值夜班。此时宋神宗已决定采纳王安石的意见,实行新法。
(1)第三句“春色”指什么?诗人为何感到“春色恼人眠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元嘉草草,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6) ,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水·凤凰·沈从文
沈从文曾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
的确如此。且不说14岁以前的沈从文是在故乡凤凰小城的一条沱江里泡大的,即便14岁以后到20岁离开湘西去北京“碰运气”以前,他也一直流浪于沅水上下游的各个大小水码头。他最留连忘返的是那里的一条条湿漉漉的河街,最看不厌的是那些水上人的作息,最不能忘情的是这些水上人相吵相骂相爱相谑的言行。
对沈从文性格塑造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故乡——凤凰的那条清丽秀美的沱江。他在这里的日光下,认识了大千世界稀奇的色,微妙的光,以及万汇百物的动与静。他在这里尤其学会了思索与想象。为了能同这里的自然亲近,他学会了逃学,学会了游泳,甚至学会了撒谎。逃学、撒谎被学校或家庭任何一方发现后,少不了都是一顿体罚,但他却从不因此而懊悔。因为体罚虽限制了他“乱跑”的自由,想象却生出了翅膀,使他凭经验想到了河中鳜鱼被钓起后泼刺的情形,想到了满天放飞的风筝,想到了山里歌呼的黄鹂,想到了树上累累的果实……他认为他的一生,之所以“不安于当前事物,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都应当溯源于这份因为要亲近自然而养成的逃学习惯,以及在逃学的处罚中炼就的爱思索爱幻想的品性。
15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凤凰,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那一川藏着梦幻般美丽的沱江水。15年后的今天,为寻梦我又来到了凤凰城东门沱江转弯处的沙湾水面旁,沿着被堆翠凝蓝的崖岸染绿的河水,我走进沈从文故居的仓屋,我仿佛看到被雨水浇得如落汤鸡的似的小从文,正被罚跪在这房中的一个角落。可他竟能从檐溜的滴沥声中做着横海扬帆的美梦,口中还喃喃自语:“孤独一点寂寞一点算什么,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一个你自己。”或许是拥了这份倔强,这份自主与从容,这个生长于偏僻小城里的野精灵,20多年后,才奇迹般地震动了大中国的文坛,成了“凉派文人的重镇”。
走完了86年艰难坎坷的人生旅途,沈从文又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凤凰故里。他的骨灰一半抛到了沱江的沙湾,一半撒在了沙湾不远处的高崖边。这里没有墓圈,没有坟丘,只有一块从山崖上掉落下来的五彩石,周围生长着杂树绿竹和虎耳草,地面上是一片散落的鹅卵石。就着五彩石两侧不大的光面,一面刻着根据沈从文手迹略略放大的四句偈语:“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另一面刻着沈从文的妻妹张允和女士撰写的一首诔辞:“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首诔辞其实是一首“藏尾诗”,把句尾的四字连起来,就是“从文让人”。是的,沈从文从来都是“让人”的,从来都是默默的承受着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的。但沈从文又是极为坚定极为自信的,他生前手书的四句偈语,分明明确地警示着世人:谁如果不按照他的思索,去思索他和他笔下所描绘的人,谁就别想真正地理解他和认识他所塑造的“人”!伫立于这块最不像坟墓的坟墓前,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沈从文如下的话语:人生是一本永远翻看不完的大书,我只是翻看得太快,看到了许多不该看到的内容,我得好好地休息一会了。于是这位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的自然之子,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永远与高崖为伴,聆听着沱江那美妙动人的水声。
水造就了沈从文,水赋予沈从文水的性格。水似乎最柔弱,其实最刚强。它既能随方就圆又能决堤溃防;既兼容并包又泾渭分明。它在温柔平静中隐伏着澎湃的热情。它能粘合住最卑微的人生,又能幻化出多彩的云霞。水就是沈从文。
[注]诔辞,列述死者德行功过的文字。
18.请概括回答:清丽秀美的沱江成就了少年沈从文怎样的品性?(4分)
答:
19.从全文看,你怎样理解沈从文是“自然之子”?(4分)
答:
20.文中偈语和诔辞印证了沈从文的性格特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答:
21.就这篇文章的某一角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自拟正副标题。
(1)主题及思想表现。
(2)艺术特色。
(3)沈从文形象赏析。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传,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有一股特别灵验的泉水,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但穿着考究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居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腿,我知道我的那条腿是永远也不可能再拥有了,我只是想告诉上帝,没有一条腿后,我的日子仍然充满了生机。”
的确,人的一生中总会失去许多,但同时也会拥有许多。拥有许多,固然令人欣喜,而失去呢?面对失去的事实,你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呢?请以“面对失去的事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试题提供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高三第六次月考答卷
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1 | 12 | 13 | 14 |
答 |
9.
3分
10. 3分
15.
(1) 3
(2) 2
(3) 3
16.
(1)
3分
(2)
3分
17.(1) ,
(2)
(3) ,
(4) ,
(5) ,
(6) ,
18.
答:
4分
19.
答:
4分
20.
答:
4分
21 | |||||||||||||||||||
22 | |||||||||||||||||||
■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B.(A黠xiá,其余为jié;C沸fèi,其余为huì;D扰rǎo 其余jiǎo)
2.C.(急——及;B曲——屈;D批——披)
3.D.(披露:暴露;透露:泄露。勘误:作者或编者更正书刊文字上的错误码。刊误:修改错误。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终究;毕竟,终归。)
4.C.(“望尖莫及”意为远远落后,追赶不上)
5.B.(A项问号误用,是陈述句,不能用问号);C项引号误用,“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是文件,应该用书名号;D.项感叹号的误用,“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是一句话,中间不能用感叹号)
6.D.(A.“发现”和“推广”交换位置;B.句式糅,“对”字前加“观众”;C歧义)
二、
7.B(A缺少方向性,应加状语“向某星球”。C应为“飞行路线也随之改变”,不是“无法确定”,也不是说“就不能成功地发射探测器了”。D颠倒了主次,完成航天任务是根本,其他事项均为此而确定,不能因发射窗口改变,任务也改变)
8.C(霍曼轨道仅指从地球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最佳轨道,“其他轨道”涵盖范围过大,其“会合周期”本来就不一致,更不会都是26个月。)
9.由霍曼提出的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最佳轨道(或最小能量航线、最节省能量的航线)(3分。关键词语:霍曼、向火星、最佳,每点1分)
10.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水星(3分。必须是“由少到多”。错一处减1分,减完3分为止)
三、
11.C(让:责备)
12.D(两个“于”字都是介词,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可译为“和”“同”“跟”等。其他三项,A项两个“以”字,前一个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因为;后一个也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用、把。B项的两个“乃”字都是副词,前一个表示前后紧密相接,就;后一个表示转折,竟然,却。C项的两个“因”字,前一个是连词,于是;后一个是介词,趁机。)
13.B(楚王惭愧,请求与梁结交,称说梁王,均因“报怨以德”而起。第一、五句是报怨以德的做法,第三句是报怨以德的想法。)
14.C(错在“请他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望文生义。“请交于梁王”意思是请求与梁王结交。)
参考译文
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忌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是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翻动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救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查看,才知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忧虑)。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捣乱的人,他们莫非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所以说,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别人已经做错了事,哪里值得效仿呢?
15.略
16.
(1)春色既指时值初春,又指王安石久蓄改革之志,曾向仁宗皇帝上《万言书》,倡言改革,未被采纳,而神宗即位,才使他获得了实现抱负的机会,所以他更觉得“春色”的美好。“春色恼人眠不得”是说在这新春之时,自己终于有了千载难逢的君臣际遇,即将一展宏图,无数往事、感慨事、紧要事一齐涌上心头,因此只有用“眠不得”三字才能表达这种兴奋的心情。
(2)末句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花好月圆,原是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喻,何况诗人是在皇家的宫禁之中,来领略花的芬芳,月的清阴,当然也就更加赏心悦目了。
17.
(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至于幽暗昏感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4)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6)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18.(1)亲近自然 (2)爱思索爱幻想 (3)倔强、自主、从容 答出1点给1分,答出3点给4分。
19.①从小倾心自然②自然对沈从文的品性影响很大③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④死后魂归自然 答出1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20.偈语是沈从文的自我评价,反映出沈从文的刚强,极为坚定极为自信。(2分)
诔辞是沈从文妻妹对他的评价,揭示出沈从文一生让人,默默地承受着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2分)意思答对即可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B D )
A.文章开篇引用沈从文曾说过的话,一方面揭示出水对于沈从文“有极大关系”,开宗明义,引出话题;另一方面也点出了全篇行文的线索。
B.本文进述了沈从文人生的三个阶段:14岁前在沱江里泡大,14到20岁浪迹于沅水上下游,20岁后离开湘西闯荡文坛。强调了凤凰的那条沱江对他性格的影响。
C.本文兼取引用和叙述的写法,时而让沈从文站出来评说、讲述自己的人生感悟;时而从作者角度陈述沈从文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述”中有评论,“述”中有观点。
D.“最流连忘返”“最看不厌”“最不能忘情”,作者连用三个“最”字,既写出了沈从文对故乡之水和水上之人的挚爱;同时,也概括了深从文一生文学创作的内容。
E.作者想象深从文的少年生活,深情地描写他的墓地,讴歌他如水的个性,既展示了“水、凤凰、沈从文”之间的相契相容,也抒发了作者对沈从文由衷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