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十月)
语 文 试 题
总分150分
第1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凌(1íng)汛 不容置喙(yuán) 笑靥(yè) 翘(qiǎo)首
B.剖(pōu)析 反璞(pú)归真 气概(kài) 暂(zàn)时
C.肱(gōng)骨 不落窠(kē)臼 角(jué)色 聒(guō)噪
D.缜(shěn)密 原形毕露(lǜ) 恫吓(hè) 档(dàng)案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变本加利 伶牙利齿 再接再厉 雷励风行
B.陪礼道歉 人才倍出 既往开来 众口烁金
C.咸与维新 既往不究 心喜若狂 仗义执言
D.形迹可疑 大事渲染 文恬武嬉 精简机构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大拆大建,滥用耕地。
(2)60年前,台湾摆脱了日本殖民统治,从那时起,台湾回归中国的事实不容否定,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不容 ,更不容挑战。
(3)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 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 轻率。
A.防范 置疑 且/失之 B.防止 置疑 但/失之
C.防范 质疑 但/有失 D.防止 质疑 且/有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对“八荣八耻”荣辱观,不仅要耳熟能详,更要使之成为公民的行为准则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美德。
B.涉嫌抄袭事件,花儿乐队的主创人员却是干打雷不下雨,只承认音乐存在“瑕疵”,而拒绝正面回应歌迷的道歉要求。
C.普京总统这次访华,正与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不期而遇。胡锦涛和普京将共同出席中国“俄罗斯年”开幕式和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
D.在作品中设置黑狗这一形象,可谓举一反三,既能为作品结构想到起承转合的作用,又能发挥题意,平添神秘色彩,并且还能有效增加幽默性魅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
B.刚刚去世的著名科学家王选,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他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使得汉字编排技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进了“光与电”的时代,因此被人们称为“当代毕界”。
C.从“民族英雄”一夜之间沦为“科学骗子”,这种大起大落,不仅韩国克隆专家黄禹锡本人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让整个韩国科学界为之蒙羞,更让人类的克隆科学研究遭受了重创。
D.最近,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公布了对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尸体检查所做的初步毒物学化验,基本排除了米氏被毒死的怀疑。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郑和之谜与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提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诞生在欧洲,而不是出自此前科学技术一直领先的中国?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停滞不前的现象大约始于15世纪,也正是在那个时期,还有一个让今天的学者困惑的事件——郑和之谜。
毋庸置疑,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罕见的壮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大大提高了中国在海外诸国的声望。特别是郑和的出使远航是和平目的的,没有征讨和杀伐;而哥伦布等人把掠夺、殖民和屠杀带给了沿途人民。在这一方面,他们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与郑和相比,实有天壤之别。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不仅在时间上要比郑和晚了几十到上百年不等,而且航程、船舶数量及吨位,都远不及郑和船队。但为什么郑和却没有像哥伦布等人那样,对世界历史和文明的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什么更早的郑和宝船却没有把中国较欧洲更早地“载入”工业文明?为什么郑和之后没有郑和,而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呢?
郑和之谜和李约瑟难题有显而易见的共同之处,那就是,中国一度的领先优势并没有保持下去,没有产生更积极的历史影响,而是走向了衰落(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衰落以1433年郑和下西洋活动被罢停为标志,中国古代科技停滞不前通常公认发生在明末清初),而且这种衰落都发生得出乎意料,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这样两件如此相像的事情?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明朝强势的封建秩序下,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得不到正常的发展,因而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和传统航海事业均缺乏新兴社会力量带来的创新活力,缺乏深刻的社会动力,特别是来自经济方面的动力。
明代已经产生了向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自发过渡的种种迹象,但明朝统治者为了稳固其封建统治基础,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因为商业的平等、互利、自主等特点与封建制度的人身依附关系和等级秩序是互相冲突的。活跃的航海贸易自然会带来商品交换的活跃,这是为封建统治秩序所忌讳的。再反观同一时期的欧洲,哥伦布曾经说,“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把灵魂送上天堂”,这就是当时欧洲人的心理写照。新兴的资产阶级更是希望通过航海获得更多的原始积累,当时欧洲的航海行为就整体而言是被一种内在的经济力量所推动的行为。
因此,可以推测,即便郑和早在哥伦布之前就到过美洲,早在麦哲伦之前就实现了环球航行,世界格局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郑和船队与哥伦布船队的最大区别不在于规模与航程,而在于:一个是曾经强大的结果,一个是开始强大的起因。
李约瑟难题早已超出了单纯的学术范畴,这也正是郑和之谜在中国受到空前关注的原因所在。
(节选自《生命世界》)
6.下列对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的根本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朝社会没有新兴的社会动力,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动力。
B.明朝社会缺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得不到正常发展。
C.明朝统治者在强势封建秩序下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D.明朝社会还没有要通过航海来获得原始积累的心理准备。
7.下面是对郑和船队与哥伦布船队所作的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船队以和平交流为目的,哥伦布船队却以掠夺、殖民和屠杀为目的。
B.郑和船队提高了中国在海外的声望,哥伦布船队因其丑行将永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C.郑和船队象征着强盛中国的结束,哥伦布船队却象征着强大欧洲的开始。
D.郑和船队并没有为中国带来工业文明,哥伦布船队却将欧洲带人了工业文明社会。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和船队的和平之旅没能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可见,和平友好的文化交流不能对世界文明史产生积极的影响。
B.中国古代航海业的衰落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停滞不前几乎在同一时期,这说明,没有发达的航海业,便不能有科技的发展。
C.哥伦布的航海是一种内在经济力量所推动的行为,因此可以说,没有来自经济方面的动力,就没有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D.“郑和之谜”已超出学术范畴而备受国人空前关注,这不仅是民族自豪感的反映,更是国人对民族命运深层思考的体现。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基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既至,太祖问征取计。基日:“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太祖大悦。其后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太祖即位,基奏立军卫法,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纲纪。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左丞相善长素昵之,请缓其狱。基不听,即斩之。由是与善长忤。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日:“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日:“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日:“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言不可,日:“宪有相才而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已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日:“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日:“譬之驾,惧其偾辕吲也。”帝日:“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日:“臣嫉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列传十六》)
【注】①为之地:为他说话。 ②偾辕:毁坏车辕。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俦:类、辈
B.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略:完全
C.今宜肃纲纪 肃:严肃
D.由是与善长忤 忤:抵触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若束小木为之,且立
A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①此褊浅殆甚于宪
B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①其后取士诚,北伐中原
C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①宪有相才而无相器
D
②貌恭而不心服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了刘基“相才”和“相器”的一组是
①除高安丞,有廉直声
A
②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①基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
B
②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①谓宋、元宽纵失下,今宜肃纲纪
C
②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
①基不听,即斩之
D
②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基不仅通晓经史,还精于象纬之学,人们把他与诸葛孔明相提并论。
B.刘基了解天下大势,有远见卓识,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成就了帝业。
C.刘基认为宋、元纲纪过于宽纵,以至失去了天下,他建议太祖严肃纲纪。
D.刘基得罪了一些人,为防日后遭报复,巧妙地否决了太祖提名的杨宪等人。
第Ⅱ卷(共114分)
四、(23分)
13.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后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3分)
译文:
(2)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3分)
译文:
(3)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与物多忤。(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8分)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 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4分)
答: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 (4分)
15.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6分)
①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②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出来兮辞》)
③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④请君为我倾耳听: ,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
⑤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兵车行》)
⑥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 。(《问说》)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18题。(18分)
牡丹花水
张丽钧
坐在从兰州开往敦煌的旅游车上,一路不停地喝水。问自己怎么会这么渴,回答竟是,焦渴的大戈壁传染给了我难耐的焦渴。
导游王小姐是个锦心绣口的人儿。在讲当地的风土人情的时候,她说:“你随便到一户人家做客,人家都会把你奉为上宾,用‘牡丹花水’沏了八宝茶来款待你……”我问邻座的燕子,什么叫“牡丹花水”?燕子说她也不清楚。我只好凭空猜想,仿佛就是妙玉给宝玉、黛玉沏茶用的“梅花雪水”吧?从梅花的蕊上小心翼翼地收集点点细雪,融成一掬冰莹的柔水。这“牡丹花水”,说不定就是采的牡丹花瓣上的露水雨水呢。这样想着,禁不住对那“牡丹花水”神往起来。
到了嘉峪关市,我们要用午餐。坐在餐桌边等着上菜的当儿,服务员来上茶了。导游王小姐笑着说:“虽说不是八宝茶,却是‘牡丹花水’,大家一路辛苦,请用茶吧!”我万分惊讶地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看着就要亲口品尝到的“牡丹花水”。但是,不对呀!服务员居然拎了个寻常的铝壶,咕嘟嘟给大家倒着最寻常的茶水。我跟燕子嘀咕道:“开玩笑,这哪里会是‘牡丹花水’嘛!”燕子皱着眉头,一百个想不通的样子。终于,我忍无可忍地唤来了王小姐,问她:“难道,这真的就是你所说的‘牡丹花水’吗?”王小姐听罢,“噗”地笑了。她盯着我问:“你以为‘牡丹花水’是什么神水仙水呀?‘牡丹花水’是咱西北的老百姓对开水的一种形象叫法。你仔细观察过沸腾的水吗?在中心的位置,那翻滚的部分,特别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
我“哦”了一声,双手捧住一只注满了“牡丹花水”的茶杯,眼与耳,顿时屏蔽了饭店中一切的嘈杂。
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怀着怎样一种心情,给一壶滚沸的水起了这样一个俏丽无比的名字?世世代代,老天总忘了给这里捎来雨水。在茫茫的戈壁滩上,草活得那么苦,树活得那么苦,人活得那么苦。有一点浊水就很知足了,有一点冷水就很知足了,但,一个幸运的容器,竟有幸装了沸腾的清水!幸福的人盯着那水贪婪地看,他(她)想,喔,总得给这水一个昵称吧?叫什么好呢?抬头看一眼窗外,院里的牡丹花开得正好,那欣然释放着的繁丽生命,多像这壶中滚沸的水啊!好了,就叫它“牡丹花水”吧。
我的心,在那一刻变得多么焦灼,竟恨不得立刻跑到饭店的操作间去看一眼从沸腾着的水的中心开出的那一朵世间最美丽、最独特的牡丹。这么久了,粗心的我一直忽略着身边最神奇的花开。我从一朵朵盛开的牡丹花旁走过,没有驻足,没有流连。是缺水的大西北给了我一个关乎水的珍贵提示,让我在此生一次平凡的啜饮中感受到了震撼生命的不平凡。
“牡丹花水”,“牡丹花水”。我反反复复默念着你的名字,一个让人心疼的名字,一个让人心暖的名字。人间烟火味里铺展着无尽的梦幻织锦,美好的感恩,由衷的赞颂,既素朴又华丽,既“农民”又“小资”。把所有对生活的祈愿都凝进这一声轻唤当中,让苦难凋零,让穷困走远——我的大西北,愿你守着一朵富丽的牡丹,吉祥平安,岁岁年年。
(选自《散文》)
16.为什么在具体写“牡丹花水”前要写妙玉的“梅花雪水?”(4分)
17.划线的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8.为什么大西北的老百姓要把普通的开水称作“牡丹花水”?(4分)
19.为什么说“牡丹花水”是一个让人“心疼”、让人“心暖”的名字?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六、(13分)
20.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中任选一位,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大致相同,字数可以有所增减)(5分)
向你致敬,冰心。你的《寄小读者》养育了我。从此,什么仇恨也不能把我拉入深渊,唯有童心的向导能把我引入爱的天国;什么困难也不能使我消沉颓靡,唯有乐观的心态能载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答:
21.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4分)
①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②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③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最佳的一条是:——(填序号)
理由:
22.根据文意,仿照画~线的例句,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四句话。
要求:①思想健康。②能与上下文文意衔接、语气连贯。③补写的四句话的句式、字数与例句基本相同。(4分)
回首
那一天,我站在阳光里,面对着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没有像年轻人那样,以呼喊得到自己的回音,只是默默地沉思。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一块回音壁,回荡着各种美妙的声音。
有父母深情的叮嘱, , , , 。
啊,正是这些不断回响着的声音,铸造了我们的灵魂,支撑着我们努力地前行。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国庆的时候
就是中秋的时候
中秋的时候,就是生日的时候
终于十八岁了
想想,有些伤感和无奈
岁月如流水,真可怕
十八岁,是一个好大的分水岭
十八岁,法定就成年了
可是,没有人比我更清楚
依然是一个脆弱的孩子
依然要靠父母,依然要靠朋友,依然要靠……
不过,依靠别人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呢
至少依靠不是什么坏事,总比没有依靠要强
真的,情愿,能做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读了这位同龄人的十八岁生日感言,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请以“靠”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参考答案
1.C A喙huì B概 gài D缜 zhěn
2.D A利→厉 利→俐 厉→励 励→厉 B陪→赔 倍→辈 既→继 烁→铄
C究→咎 心→欣
3.B 防止,预先设法制止;防范、防备,戒备。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一般和“不容、无可、毋庸”等表示否定的词语组合;质疑,提出疑问。但,表转折关系;且,表并列关系。“失之”常与贬义词搭配,“有失”常与中性词或褒义词搭配。
4.A B“干打雷不下雨”比喻只有声势,没有实际行动。可改为“闪烁其词”。C“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与语境不符。D“举一反三”意思是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句中错把它理解为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可用“一举多得”。
5.B A搭配不当,“凝结……劳动成果”可改为“凝结……劳动汗水”;C缺介词,在“不仅”后加“对”;D宾语残缺,“公布……化验”可改为“公布……化验结果”。
6.C 【解析】 注意题干的“根本原因”。A、B、D三项 所述的原因都是C项“统治者在强势封建秩序下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的,均不是根本原因。另 外,B项“缺乏商品经济”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7.A【解析】 原文第二段说:“哥伦布殖民和屠杀带给了沿途人民”,这里说的并非“目的”,而是结果。B见原文第二段“在海外诸国的声望·…一他们将被辱柱上”。C见原文倒数第二段“一个是曾经强大的结果,一个是开始强大的起因”。D见原文第二段“为什么更早的郑和宝船却没有把中国较欧洲更 早地‘载人’工业文明”。
8.D【解析】 “郑和之谜”现今备受国人空前关注,并超出学术范畴,实际上是国人在思考:明代中国科技发展为什么没有领先于世界?郑和为什么没有像 哥伦布等人那样对世界历史和文明的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正是对国家民族命运深层思考的体现。A郑和船队虽然没能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但并不能因此推断“和平友好的文化交流才能对 世界文明史产生积极的影响”。B发达的航海业并不是科技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不能因为“中国古代航海业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停滞不前几乎是同一时 期”,就作此推断。C郑和的航海壮举本身就缺乏来自经济方面的动力。
9.B 略,大致
10 D A将要,副词/姑且,副词;B比,介词/到,介词;C那,表指示/表祈使的语气词,不译;D却,但是,表转折的连词。
11.C A组,“有廉直声”是体现他的操守;B组,“口不言功”是怕 招来祸患;D组,“基不听”,体现他的魄力。
12.D 刘基否决这些宰相的人选,不是出于个人的目的。
【参考译文】
刘基,字伯温,青田县人。刘基小时候聪明异常。元朝至顺年间中进士,(朝廷安排他)担任高安县丞,有廉洁正直的好名声。刘基见闻广博通晓经史,尤其擅长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谈论江南一带的有名人物,首推刘基,认为他可以和诸葛亮相匹敌。
等到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括苍,听到刘基的名声,用厚礼聘请他。到了后来,太祖向他询问征讨攻取的计策,刘基说:“张士诚自己只顾自己,他不值得(你)担心。陈友谅劫持皇帝胁迫下属,名号不正当;他占据了长江上游之地,心里没有一天不想消灭我们,应该先图谋消灭他。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就孤立了,一下子就可平定。这以后北向中原,就可以成就王业。”太祖非常高兴。以后消灭了张士诚,向北讨伐中原,于是就成就了帝王大业,一切按刘基确定的谋略行事。
太祖即位以后,刘基上奏皇帝建议设立军卫法,他认为宋朝、元朝过于宽容放纵失去了天下,现在应该整肃纲纪。中书省都事李彬因为贪污放纵抵罪。左丞相善长向来与李彬亲近,请求暂缓审理他的案件。刘基没有听从(他的请求),当即杀掉了他。从此以后与善长交恶。太祖多次想要加封刘基的爵位,刘基坚决推辞不接受。
当时,太祖因为某件事情责罚丞相李善长,刘基说:“善长是有功勋的老臣,他能够协调各个将领之间的关系。”太祖说:“这个人多次想害您,你竟然替他开脱罪责吗?我将要你做丞相。”刘基叩头说:“这好比换柱子,必须用粗大的木头。如果捆几根细木为柱子,将马上会倾倒。”等到善长被罢官,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和刘基的关系向来很好,刘基却说这样不行,他说:“杨宪有作相的才能,但没有作相的气量。作为宰相,要保持心境像水一样的清明公正,把义理作为执行权力的标准,而不加入个人私见,杨宪却不是这样。”太祖问他汪广洋行不行,刘基说:“这个人气量狭小几乎超过杨宪。”太祖又向他问胡惟庸,刘基说:“好比驾车,害怕毁坏车辕。”皇帝说:“我的宰相,确实没有超过先生的。”刘基说:“我痛恨坏人坏事过于严厉,又耐不得繁杂的事务,担任宰相一职恐怕要辜负皇恩。不用担心天下没有有才能的人,希望圣明的皇上悉心寻求贤才,眼前的这几个人确实没有发现他们适合担当宰相一职的地方。”
洪武三年刘基被授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太祖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封诚意伯。第二年皇上恩赐他归老还乡。刘基辅佐明太祖平定天下,料事如神。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和他人多有抵触。至此以后隐居在山中,只是饮酒下棋,不再谈过去的功绩。洪武八年,病重,过了一个月就病逝了,终年六十五岁。
13.(1)以后消灭了张士诚,向北讨伐中原,于是就成了帝王大业,一切按刘基确定的谋略行事。(3分)
(2)作为宰相,心里应该像一碗水那样公平,把义理作为执行 权力的标准,不加入个人的主观意见。(3分)
⑶刘基辅佐明太祖统一天下,料事如神。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他人多有抵触。(3分)
14.(1)自居易(1分),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1分)。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1 分),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 失所的悲剧。(1分)
(2)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李诗将将士的死 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照。(2分)
15.①未云何龙?②知来者之可追。③长使英雄泪满襟。④钟鼓馔玉不足贵,⑤千村万落生荆杞。⑥非问无以广识。(每空1分)
16.写“梅花雪水”表现“我”对“牡丹花水”的神往,并为下文作铺垫,从而突出“我见到“牡丹花水”竟是寻常茶水时的惊讶。(“神往”2分,“铺垫”1分,“突出……惊讶”1分)
17.起过渡作用。由对事情的叙述、描写,转入对“我” 心理活动的描写(或:由记叙、描写,转入议论、抒情),从而将文章内容推进一层(或:写出作者的感悟)。(“由对……转入对……”2分,“推进一层”或“写出感悟”2分)
18.①因为大西北严重缺水,那里的百姓生活得很苦, 因此,他们把对“水”的期盼寄托在这一命名上。 ②因为大西北缺水,那里的百姓生活得很苦,因此, 他们通过这一命名表达了对上天恩赐的感激之情。③因为沸水翻滚的部分特别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答对①或②得4分。其中“缺水”“很苦”2分,“期盼”或“感恩”2分。答对③只能得2分)
19.“牡丹花水”这一名字,反映了严重缺水的大西北百 姓生活的艰苦,因此,它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名字。“牡丹花水”这一名字,又反映了大西北百姓对美好 生活的祈愿,对自然赋予的感恩,以及面对艰苦环境的旺盛生命力,因此,它又是一个让人“心暖”名字。 表达了作者对大西北艰苦环境的关切,对大西北人民旺盛的生命力和感恩情怀的赞美。(“心疼”2分,“心暖”2分;“关切”1分,“赞美”1分) 。
20.作家与作品对应,得1分;仿写内容与作品相符的2分,句式 (什么……也……,唯有……)符合要求,得2分;没有作品名称不能得分;如果仿写内容与作品名称无关,不管句式如何均不得分。
21.内容与形式方面的特点各2分。①通过“典”与“点”谐音双关,巧妙突出了词典对于学习现代汉语的作用;②以对仗形式,突出了词典规范现代汉语、传播中华文明的巨大价值。③运用排比,突出了词典对于求学与人生的重要作用。
22.有老师谆谆的教诲;有朋友热情的鼓励;有恋人亲昵的呵护;有子女亲切的呼唤。(每句1分)
23.评分标准参照2006年高考要求
【写作提示】 谈到“靠”这一话题,有些学生就立即想到中学生要自立,不能依靠别人;一个国家也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 好自己的国家。殊不知,这样就偏离了话题。话题作文不能完全背离了材料,材料本身就起着限制作用,防止学生“发散”得太远。这则材料是一首诗,诗中讲得很清楚:“不过,依靠别人 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呢/至少依靠不是什么坏事,总比没有依靠强……”显而易见,本文的中心是讲依靠的价值。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结果往往靠不住,“坐吃山空”“望洋兴叹”的情景总时有发生。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事的成就或小事的做成,靠的是坚韧不拔,靠的是踏实苦干,靠的是 勤奋学习,靠的是团结合作,靠的是……因此,这则话题不能背 离题旨,大谈自立、独立的重要性,而应扣住材料所作的限制, 谈人生旅途中依靠的作用。
【佳作展台】
爱,我生命的港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轻舟依山傍水,听黄鹂呜唱,看柳絮飞扬,俨然一幅恬淡的山水画,令人心旷神 怡。“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商人旅客的性命亦依托于伸入浅 海的避风港。心也一样,有了依靠,才不会空虚,有了寄托,才 不会孤寂。
心依泊于家,像爱的港湾,泊着生命的航船,准备着征帆竞发。船上暖意融融,爱,撑起了一片蓝天……
真有些懊悔,贪玩的我5年前错过了父母结婚10周年纪念日。自责也不是,淡忘也不是,小小的失误令我十分不安。10岁的我立下誓言:在父母结婚15周年纪念日时做一件有意 义的事。为了攒足资金,我每晚睡前会向“威尼”的肚子里投5分硬币……时间这样地一年一年流逝,我越长越高,“威尼”越来越沉。
终于有一天,我的第一步计划完成了。手捧沉甸甸的“威 尼”,我心中有溢于言表的激动。
带着沉甸甸的希望、五光十色的,我极其庄重地踏入精 品店。玲珑剔透的工艺品折射出太阳的七色光,悦耳的音乐激起我美妙的幻想。在货架旁,我认真地审视着每一件物品,希 望有一件上乘之作能令我眼前一亮。
走到希望的尽头,生命中的闪光点终于亮了起来——多么可爱的蛋糕!三只小猫偎依在一起,紧紧相靠,在照射灯的照 耀下,几种淡淡的油彩铺开条条彩虹,折射出无尽的爱!
“阿姨,我就要这个。”我很兴奋地说,“您看多有趣:绿色的爸爸,红色的妈妈,黄色的又小又乖的我,我们一家人紧紧地 依靠在甲板上。看,我们的明天多美好啊!”阿姨听得出了神,不知不觉地将蛋糕打好包,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我也很有礼貌地递上了自己的“碎银”。
“这……”阿姨惊呆了。“阿姨,嫌少吗?”“不,不少,还多 些……来,拿枝玫瑰,捎去我的祝福。”店里寂然了,我分明看 见无数双眼睛充满了感动的泪。而我,只能默默地替父母接受 这份祝福。
故事还将继续。当冬天的坚冰消融,生命的航船又将起 锚。靠着这份爱,我们在爱的港湾泊过一个个春秋;靠着这份爱,我将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我在心里默默祈祷:愿我的父母永远快乐!愿天下的父母永远快乐! 愿我们永远靠在这爱的港湾里享受生活的幸福!
【点评】 本文通过记叙来抒情,感情真切,立意积极,构思、描述都较有特色。全文紧扣“靠”这一话题,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开头引用诗句,自然导入主旨“爱的港湾”。中间着重叙写了“我”为父母买礼物的过程,行文流畅。最后一节,照应前文,点明中心,结束全篇。全文线索清晰,结构严谨,表现出较新、较高的思想境界,是一篇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