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2014-5-11 0:11:44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2.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它小题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漏   邪  麻大意   肉复生

B.病  墙  含情脉脉  马厉兵

C.羁縻   谤  奢浪费  无弱兵

D.根   米  渭分明  不而走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装璜  震撼  轻诺寡信  蜗角虚名

B.奖掖  盅惑  寸草春晖  叠床架屋

C.苍穹  告罄  初现端倪  明正典刑

D.谄媚  安详  年高德劭  黄梁美梦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刚过了几天      的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②释义是一部词典的灵魂,一个词如果释义不      ,往往导致读者的理解产生偏差。

③年轻的父母们不可对自己的孩子一味      ,这对他的成长很不利。

A.清净  正确   溺爱

B.清静  准确   宠爱

C.清静  正确   宠爱

D.清净  准确   溺爱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和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如何解决困扰公众和社会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众议纷纷,莫衷一是,以至于高强部长表示这个问题“目前尚无灵丹妙药可以解决”。

B. 一次性产品推动了经济增长,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由此而产生的消费观念却冲击了过去人们敝帚自珍的价值观。

C. 就业求职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高校许多即将毕业的中文系研究生眼里,大学对外汉语教师这一职位炙手可热

D. 古人十分推崇君子之交,而真正的友谊是要经受时间的考验的,所以人们常说“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副食品的极大丰富和人们餐饮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并向中青年伸出魔爪。

  B.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建立新的公平合理的社会经济秩序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实现各国的经济繁荣。

  C.巴厘岛爆炸事件后,台湾民航业经营状况比“9·11”事件过后还糟糕,而春节大陆包机给走下坡路的台湾航空业带来了希望。

  D.“两会”代表提出的能否取消六环公路收费的建议若被采纳,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到郊区投资,还可以提高公路的使用率。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t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紬为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x

tx《北齐书·袁聿修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吏以下,爰鳏寡孤幼     逮:及,到

  B.府省为奏,敕许之       报:报告

   C.时望多相器待,其风鉴      许:称赞

   D.敬承来旨,吾无然        间:嫌隙,不满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御史不到信州

A.

秦王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立碑

B.

于是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瓜田李下,古人

C.

得无教我猎虫

一日之赠,率不思

D.

一宫之间,气候不齐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聿修)解代还京   B.(聿修)在郎署之日

C.(彦深)虽人才无愧   D.(邢劭)遣送白紬为信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聿修为官廉谨的一组是

①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

③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

④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⑤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十八岁就担任本州

中正官,后不断升迁,在北齐历任清要之职。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离职时、百姓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并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

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途径兖州,特意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紬。

第Ⅱ卷(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1]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2],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3]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1]湖北漕:荆湖北路掌管钱粮的转运副使。

[2]长门事: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以后的居所。陈皇后幽居长门,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为她写《长门赋》,以悟主上。

[3]玉环飞燕:杨玉环,唐玄宗的爱妃,后被赐死;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自杀。

①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能”二句,感叹春光难以禁受风雨摧残,春色短暂,转眼即逝,令人无奈。

B.“惜春”两句,“怕花开”与“落红无数”委婉地抒发了词人惜春和伤春的情怀。

C.“天涯芳草无归路”,是说词人认为绵延无边的芳草阻断春归路,春天被留住了。

D.“君莫舞”几句,写了杨玉环赵飞燕的结局,含警告当权小人不要得意忘形之意。

②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写景,词人依次表现了惜春,留春、怨春的情感,缠绵婉转、一唱三叹。

B.   下片用典,以三个美人遭妒为喻,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的苦闷,辞情抑郁,回肠荡气。

C.   上片结尾几句,词人以蜘蛛吐丝结网来表达挽留残春的心情,写得曲折哀婉。

D.   下片结尾几句,写危楼日暮景象,蕴含着词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

③这首《摸鱼儿》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词风上看,一首含蓄委婉,一首凝重深沉。请结合诗句对这两首词的风格作简要分析。

《摸鱼儿》:                                   

                                        

                                       

《永遇乐》: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4题限选作3题)(6分)

①苏轼《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②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翠峰如簇。           ,背西风,酒旗斜矗。

③韩愈《师说》: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④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4.4亿年前,地球进化历史上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三分之二左右的物种毁于一旦。最新研究表明,这次进化灾难的罪魁祸首可能是当时的伽马射线大爆发。它破坏了地球的臭氧层,使得太阳紫外线肆无忌惮地辐射,给当时的地球生物带来了致命伤害。

研究小组负责人、美国堪萨斯大学天文学家阿德里安·梅洛特介绍说,这次生物灭绝被称作“奥陶纪大地灭绝”,在进化史上5次最为严重的大灭绝中排名第二。“对于这次生物灭绝,之前比较流行的理论解释是由冰期到来所致。但我们研究后认杰,有非常有力的间接证据可以说明,伽马射线爆发才是真正原因。”

该研究小组中有多位来自美国宇航局的知名天文学家,他们在美国天文学协会大会上报告了这一最新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说,奥陶纪化石记录显示,当时三分之二的物种“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但化石也表明,那场持续时间长达50多万年的冰期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梅洛特说,伽马射线爆发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两种现象。

伽马射线“袭击”地球时,会破坏地球大气层平流层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的氮的氧化物(如二氧化氮)及其他化学物质,使得地球被一层“棕褐色的烟雾”包围,臭氧层也遭到严重破坏。这时,紫外线强度比正常情况要强至少50倍,足以使地表生物丧命。这一时期,大多数生活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生物,尤其是海洋浅水生物几乎都灭绝了,而深水生物则幸免于难,这也是“伽马射线说”的有力佐证。

伽马射线的第二个影响就是,大量氮的氧化物的形成使得地球大气层温度下降,地表降温,进而导致冰期的来临。在这次生物大灭绝之前,地球上“超乎寻常的温暖”。

梅洛特说,突然出现的冰期使得气候专家们甚至根本找不到一个科学的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他们需要(某种解释)从这段冰期中跳出来,伽马射线就能做到这一点。”

梅洛特说,在地球45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几乎可以肯定它曾“数次”受到伽马射线爆发的袭击,“每隔几百万或几千万年,就会有一次危险的伽马射线爆发。

不过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古生物学家热尔·利普斯认为,用伽马射线来解释奥陶纪生物灭绝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14.下列对“伽马射线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奥陶纪大灭绝”有两种理论解释,伽马射线爆发是其中后起的一种科学假说。

B.伽马射线破坏了臭氧层,致使超常强度的紫外线有可能给地球生物带来致命伤害。

C.伽马射线是奥陶纪地球生物灭绝的祸首,但深海中的生物在这次灾难中得以幸免。

D.由于气候专家们没能够找到科学的模型,所以“冰期到来”不属于“伽马射线说”。

15.从文中看,哪些证据可以说明伽马射线爆发是4.4亿年前生物灭绝的真正原因?

                                  

                                   

16. 伽马射线对地球大气有哪些影响?     

                                  

                                  

17.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4.4亿年前的伽马射线大爆发,引发了地球上持续时间长达50多万年的冰期。

B.三分之二的物种“突然消失”,记录在化石中,说明伽马射线爆发的时间很短。

C.深水生物在伽马射线爆发时幸免于难,表明海水能吸收一些能量,缓解破坏。

D.多学科学家的通力合作,有可能进一步推动对奥陶纪生物大灭绝现象的研究。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路停

柯灵

①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除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卿,会增加紧张和疲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让你歇一歇腿,缓一口气。----大都市中公共交通之拥挤,令人望而却步。满眼摩天大楼,马路宽广整洁,但你休想找个“民亦劳止,汔可小休”(《诗经·大雅·民劳》)的机会。你不惜破费悭囊,走进咖啡馆去,买个片刻安闲,那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②在故乡,村庄市镇之间,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两个路亭,专供行人憩坐。----路亭建筑简陋,地位常据着往来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许是四根石柱,四角顶,四面通风,犹如在中国画里常见的茅亭,雅有古意,不过顶上盖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许和农家近似,长方形,但三面砌墙,一面临空,当路的两壁开着无门的门框,设备却大体一样,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简慢,请君稍息。

③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

④赶市的村夫农妇,或者担着辛苦经营的菜豆瓜果、鱼米柴草到街上求售;或者提篮挑筐,到街上去买办日用杂物、农事工具;或者因为借贷无门,挟些不值钱的衣物破烂上当铺去质钱……每天清早,朝阳初窥田野,便沐晨风,带晓雾,从村里出发,哼哼唧唧,形成行列,快步赶上镇去,直要到事毕功成,事倍功半,或者事败功亏,才循原路赶回村里。

⑤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乘兴而去,常常败兴而归。心情懊丧,双脚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双倍的压力。幸而半路有个路亭,排闼迎人,容他们且住为佳,使身心暂时有个着落。吹一阵凉风,扯一阵闲话;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不巧遇上意外的天气变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荫庇,聊避风雨。试想这对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温煦的抚慰!

⑥路亭所处的位置,不但富于实用价值,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引人入胜。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更可以接待天涯沦落的流浪人,无处投宿时借此歇夜;对田头劳作的农民,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时刻,可以静坐进餐,冬避朔风,夏避炎阳。有的高踞岭背,峰回路转、两村交界之处,翼然一亭,挺秀如画。山行较平地费力,行人跑到岭上,大都气息咻咻,汗流浃背,在路亭的石条凳上坐憩片刻,听山风苏苏。从树梢掠过,投下一身清凉。有的筑在河滨,面临盈盈的流水,傍着霭霭的绿荫,便利行人随意歇脚,等待摆渡或过往的船只。……

⑦离我老家不远,有两个路亭,是我幼年踪迹最频之处,年齿渐长,得闲还常去盘桓。大江沿有个过渡亭,好像建筑得特别讲究,地位大,墙壁石凳,整齐可观,临河还有宽广的双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映中,那时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场。亭前石柱上,刻着两副对联,记得其中的一副是:

山色湖光,四时佳兴。

早南晚北,廿里官塘。

⑧对联虽然并不高明,但山色湖光,并非虚语,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却无非是“稍安勿躁”、“小坐何妨”之类。这样“风雅”的对联是例外。不过疲倦的行人,谁也不计较这些。

⑨“修桥铺路造凉亭”,在乡间是标准的善举。出钱的也许未必全出于体贴行人的苦辛;但对倦乏的旅人,这可真算得是一种值得感谢的功德。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路亭可能早晚要进历史博物馆,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

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文章以“行路难”引出路亭,然后依次写路亭的外形、作用、布局及未来,行文自然流畅,层次清晰。

B.作者把“民亦劳止,汔可小休”自然地运用到行文中,表露出作者对现代都市中找不到休息之处的行人的关爱之情。

C.文章引用过渡亭亭柱上的两幅对联,目的是揭示路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彰显出过渡亭“特别讲究”。

D.本文用语简洁,造句精短,使语言节奏明快;恰当地使用口语、俗语,化用古语,读来既明白晓畅,又古朴典雅。

E.随着社会发展,路亭迟早会彻底消失,作者对此感到惋惜和不满,渴望把路亭的风貌和品质写进建筑史。

19.结合文意,解释第③段中“(路亭)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的含义。

                                       

                                         

                                        20.从第⑥段看,路亭是怎样布局的?概括回答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路亭的布局的?

                                          

                                        

                                        

                                       

21.作者深望用最美的笔墨描述路亭,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22.下面是两段内容关联的文字,其中第二段文字顺序混乱。联系第一段文字,将第二段带序号的句子合理排列,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句子的序号)(3分)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一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部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①   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于平直简约

②   把整个一座古镇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

③   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可见其对水的依逐

④   古镇的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挨挨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的一条。

⑤   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

答:                 

23.俗语(谚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既简练形象,又充满理趣。请至少选用下面五个俗语中的两个写一段话,阐明一个生活的道理。(3分,50字左右)

①东方不亮西方亮 ②不到黄河不死心  ③酒香不怕巷子深  ④打退堂鼓  ⑤干打雷不下雨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某市妇联“儿童和家庭工作部”,以一份名为“城市发展与家庭道德教育”的调查表,对全市986户家庭进行了调查。在2612份有效问卷中发现,只有30%的学生认为坐公交车不买票、在公共建筑上随意刻画违反了道德规范,40%的学生认为“吸毒”危害健康,46.1%的未成年人认为“诚实就意味着吃亏。”调查还发现,42.5%的小学生崇拜黑客,近80%的未成年人在网上看过与性有关的不健康的内容。

同样是这份最新调查统计,不少父母虽然主观上将“道德教育”排在第一位(52.8%);但客观上,在现实中的家庭教育任务排序,却是“智力开发和提高学习成绩”(46.4%)高居首位。

①   这项调查结果显示:(30字以内,标点不占格)(4分)

                                       

                                       

②   请用亲切得体的语言,给迷恋上网的青少年朋友发一条劝诫的短信。(2分)

答: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下面是全国妇联最近公布的“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问卷调查的结果。

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前10位:

1.毛泽东  2.父母  3.周恩来  4.雷锋   5.刘翔

   6. 成龙   7.任长霞 8.刘胡兰   9.董存瑞 10.杨利伟

而一年前由一家媒体进行的同样的调查,结果如下:

1.毛泽东  2.成吉思汗  3.孙中山  4.成龙   5.李小龙

  6. 杨利伟  7.黄继光   8.雷锋    9.林则徐   10.袁隆平

根据这两份调查的结果,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似

tx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B   2.C  3.D  4.A  5.C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B.(这里的“报”应该是“回复”“批复”)

7.B.(两个“为”字都是介词,可讲成“给”,其他三项,A两个“竟”字,前者表示“竟然”,后者表示“得……终了的时候。”C两个“所”字,前一个指代谨慎对待的事,后一个是“处所”的意思。D两个“而”字,都是连词,前者表顺承关系;后者表示转折关系。)

8.C(此处省略的应该是“聿修”)

9.C(①句是他为官之前,由于品性而深受赏识;③句是由于他的政绩,爱到百姓爱戴;⑤句是说他受到信任。)

10.D(“特意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与袁聿修为官谨慎不相符。)

【参考译文】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人无争,深受尚书崔休的赏识。十八岁时,作了本州的中正官,不久,又兼任尚书度支郎,还历任五兵郎中、左民郎中等。t

齐后主天统年间,出京担任信州刺史,信州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他为政清简,不需说话州内就治理好了,从州内的官吏以下,直到鳏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后主武平年间,朝中御史全都出京巡视诸州,梁,郑,兖,豫等州与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围,御史们都检举揭发出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到他任满解职还京时,全州包括僧人在内的百姓,赶来送别的填满道路,有人带来美酒与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争着要远送他一程。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给他立碑,收敛绸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来撰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同意。

袁聿修自小平和温润,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最有规矩法度。他以名门之子历任清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他在郎署的时候,正好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就结为朋友。赵彦深以后遭到淘汰,被遣放回家,由于无人拜访,大门口都长上杂草,只有袁聿修还因为老交情,到赵彦深家探问往来。赵彦深得到重用后,仍感念甚深,因此,袁聿修虽然无愧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但他历任要职,也与赵彦深的援引有关。后来袁聿修官至吏部尚书,当然还是靠自己才干声望所致。x

他在官廉洁谨慎,当时很少能和他相比的。东魏、北齐时期,尚书台郎多不免于相互送礼,袁聿修在尚书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尚书邢劭与袁聿修有旧交,每当在尚书省开玩笑时,常称袁聿修为清郎。武成帝大宁初,袁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他经过兖州时,邢劭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劭派人送去白紬作礼物。袁律修退还白紬不受,给邢劭写信说:“今日经过您处,与平日拜访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微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邢劭也欣然领会,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敬承来信之意,我并无不快,您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作了清正的少卿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大自然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不因为尧而存在,不因为桀而消亡。人们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用度,那么天就不能够使他贫困;衣食完备而又活动适时,那么天就不能使他遭到祸害。人所遇到的天时与太平时期相同,而所遇到的灾祸却与太平时期不一样,人不可以因此而埋怨天,那事物的客观规律就是这样的啊。

12.①C  ②B 

 ③《摸鱼儿》分析时应扣住“含蓄委婉”。《永遇乐》分析时可抓住视野开阔、气象恢宏、悲壮慷慨诸特点中一点或几点进行分析。凡能结合诗句说出两首词风格的不同,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语句通顺,即可给满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13.①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②千里澄江似练   归帆去棹残阳里

③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④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14.D

15.⑴化石记录显示,三分之二的物种在奥陶纪伽马射线爆发时“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

⑵化石表明,持续时间长达50多万年的冰期是从奥陶纪伽马射线爆发时开始的。

⑶奥陶纪伽马射线爆发时,深水生物曾幸免于难。

16.⑴破坏地球大气平流层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的氮的氧化物。

⑵严重破坏臭氧层。

17.B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8.C  E

19.①路亭能使生理和心理压力很大的人,身心暂时有个着落。②路亭能让人的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

20.①路亭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 ②路亭有的高踞岭背 ③路亭有的筑在河滨(从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两个方面)

21.①赞美路亭特殊的风貌和品质。②在物质文明突飞猛进的现代,呼吁对人身心的关怀。

22.④③①⑤②

23.要发:至少用上两个俗语,两个俗语能共同说明一个道理,语句通顺。

24.①(某市)青少年道德现状堪忧,家庭教育中主观认识与现实行为脱节。②略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