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第七次月考
试 卷
总分150分
第Ⅰ卷(30分)
命题人:宗建霞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缉私 舟楫 逻辑 打躬作揖
B.佝楼 楼阁 骷镂 镂骨铭心
C.掂量 惦记 踮脚 拈轻怕重
D.骐骥 豆萁 麒麟 摇旗呐喊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联袂 蓬头垢面 礼尚往来 蚍蜉憾树
B.妥贴 一脉相成 水乳交溶 出人头地
C.狭隘 蝇营狗苟 文过饰非 屈指可数
D.炽热 觥筹交错 媒妁之言 防患未燃.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慕容鲜卑音乐除少量流入南方政权的被译为汉语而得以保存至今,在北方政权留传的大多没有译成汉语仍用鲜卑语演唱而无法流传后世。
B.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形式或原址产权调换的,拆迁人应当按原自住建筑面积每月20元/平方米向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支付3个月的临时安置补助费。
C.在此之前,朝鲜始终坚持朝美双边会谈,拒绝日、韩参加,而美国始终拒绝同朝鲜进行单独会谈,双方僵持不下,一时箭在弦上。
D.班干部严于律己,班上同学才会自觉自律;班干部勤学上进,班上同学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班风才会逐渐好转。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网络运作的自如、开放,使得网络小说在语言、表现手法和和艺术特色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因此,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B.有关部门认为,苏丹红事件并不是由于某个人的故意或疏忽造成的,而是应把责任归咎于供应链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
C.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D.最近,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公布了对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尸体检查所做的初步毒物学化验,基本排除了米氏被毒死的怀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l0题。(12分,每小题3分)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 )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 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 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 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 指示产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稚文化则往往一服而不振。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痔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业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的悲凉的文化含义。
5.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己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己陷入生存危机。
6.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的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就是保持民族的独立,对此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感、紧迫感。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C.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三、(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成字咸熙。其先唐之宗室,五季艰难之际,流寓于四方,避地北海,遂为营丘人。父祖以儒学吏事闻于时。家世中衰,至成犹能以儒道自业。善属文,气调不凡,而磊落有大志。因才命不偶,遂放意于诗酒之间,又寓兴于画,精妙,初非求售,唯以自娱于其间耳。
故所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如孟郊之鸣于诗,张颠之狂于草,无适而非此也。笔力因是大进。于是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至不名而曰李营丘焉。然虽画家号为善褒贬者,无不敛衽①以推之。尝有显人孙氏知成善画得名,故贻书招之。成得书且愤且叹曰:“自古四民不相杂处,吾本儒生,虽游心艺事,然适意而已,奈何使人羁致入戚里宾馆,研吮丹粉而与画史冗人同列乎?此戴逵之所以碎琴也。”却其使不应。孙忿之,阴以贿厚赂营丘之仕相知者,冀其宛转以术取之也。不逾时而果得数图以归。未几成随郡计赴春官较艺,而孙氏卑辞厚礼复招之,既不获已,至孙馆,成乃见前之画,张于谒舍中。成作色振衣而去。其后王公贵戚,皆驰书致币恳请者不绝于道,而成漫不省也。
晚年好游江湖间,终于淮阳逆旅。子觉以经术知名,践历馆阁。孙宥尝为天章阁待制,出金帛以购成之所画甚多,悉归而藏之。自成殁后名益著,其画益难得,故学成者皆摹仿成所画峰峦泉石,至于刻画图记名字等,庶几乱真,可以欺世,然不到处,终为识者辨之。第名之不可掩而使人慕之如是,信公议所同焉。或云又兼善画龙水,亦奇绝也。但所长在于山水之间,故不称云。 (选自《宣和画谱》,有删改)
注释:①衽:衣服前下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善属文,气调不凡 属:连缀
B.皆驰书致币恳请者不绝于道 驰:奔走
C.奈何使人羁致入戚里宾馆 羁:束缚
D.第名之不可掩而使人慕之如是 第:只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父祖以儒学吏事闻于时 敛赀财以送其行
B.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十有一月耳
C.终于淮阳逆旅 故燕王欲结于君
D.然不到处,终为识者辨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成本是唐朝皇族后代,家道中落,还能以儒家道德自守,文章写得不同凡响,磊落有大志,不屑于结交权贵,才纵情于诗酒和画画之中。
B.李成画山水如同唐诗人孟郊鸣唱于诗歌,像书法家张旭颠倒狂放纵飘逸于狂草。在当时凡谈论山水画的人,都必定以李成为古今第一人。
C.李成以善画得名,当时的王公贵戚很多都想用高价购买他的画,但他却认为自己画画是为了个人身心自娱,不是用来赚钱谋利,所以不理会他们求购的恳请。
D.李成死后,他的画更加难得,有些人摹仿他的画几乎达到了乱真的程度,甚至可以蒙蔽世人,这从侧面也说明了人们对他画的爱慕和认同。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然虽画家号为善褒贬者,无不敛衽以推之。(3分)
译文:
(2)尝有显人孙氏知成善画得名,故贻书招之。(3分)
译文:
(3)阴以贿厚赂营丘之仕相知者,冀其宛转以术取之也。(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8分)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 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①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②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3.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2)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3)故曰: ,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子兵法•谋攻》)
五、(22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生命大巡游
①那一年。与家人离旧金山,经西雅图、温哥华,沿加拿大l号公路,直上落基山脉的哥伦比亚冰川。往返十几天,对生命有了大悟。这悟来自我们的路线,确切说更是来自一种鱼——鲑鱼,也就是近年来常在餐桌上出现的三文鱼。
②鲑鱼出生于阿拉斯加至落基山脉间的大片江河湖水中。它们极富灵性。一生充满诗情,它们的生命就是一个极富震撼力的悲剧过程。或许因为体魄劲健,一对雌雄鱼一次产卵即达三四千颗,大约可成鱼八百多条。这些初获胜利取得原初生命的小鲑鱼们在故乡嬉戏着、成长着,长到第10个月,身长七八寸时就不再安于故乡河湖的促狭,于是一双双一对对地雌雄相携,游向横贯加拿大南北的菲莎河。
③菲莎河水深流急、上下奔突,小鲑鱼的命运稍有不测,就有没入河底或葬身人腹之灾。然而,它们痴心不改,奋力前行,一对对披荆斩棘,也要游向太平洋!可当它们游向彼岸,回望自己的兄弟姐妹时,一个八百之众的大家族.此时也就不剩二百个成员了。它们是侥幸者、胜利者,重整旗鼓,振足膂力,从太平洋洋面一路西行,在大起伏、大跌宕中,嬉戏拚搏,直达日本海,再延至中国的东海、黄海……一去4年。
④4年的生命历程,4年的生存体验,不知是心态老化还是心智成熟,它们乡愁如缕想起家来,于是夫妻相携要回故乡了。回归前,它们在太平洋中饕餮狂食,直到腹饱肠肥满身油光之后,它们以似箭的归心,超常的膂力,劈波斩浪,逆水而上。然而毕竟关山阻隔风刀霜剑,加之沿途所遇围捕者的网罗钩钓,经年累月地回游后,能够回到故里者,往往是一个八百口家族剩下的一两对夫妻。但它们矢志不渝,回归故里后,就要完成鱼类与家族的伟业——繁衍子孙,传宗接代。
⑤就在它们由太平洋游入菲莎河,亦即从咸水回归淡水之后,通体健劲的鲑鱼们肤色急剧变化——由灰白而深褐,而赤红。终于,满湖满河都是赤红了。这赤红流荡着、跳跃着、躁动着、狂欢着……这是生命的激荡与狂欢,是生命的呼喊与交响。随着最后的宣泄与完成,它们全部殉情而死。刹那间,上一代一条不剩地赤红着身子葬身故里,下一代以400倍的等比基数,欢歌在父母以生命赋予它们的生命中。不知这些极富灵性的鱼们是否意识到,它们其实是多么孤单多么悲哀,一代一代地,它们将永远串演着前不见父母、后不见子孙的孤绝悲剧。
⑥生命越来越像个谜。正因为它的迷离扑朔,才招来愈来愈多的追寻与拷问。其实,生命之所以为谜,关键就因为有限的生命总想寻求生命的无限。寻觅无着,于是生出多少幻想多少荒诞,多少哲思多少玄机,多少绝响多少慨叹……比照鲑鱼的生命意蕴,其实有形的是身,无形的是魂,鲑鱼们并未因为它们短暂的身体的消亡,就魂消魄散;倒因为它们精神作为的最后行动,而使其族类传之千古,它们的魂魄精神也就永不消散。
⑦相较之下,我们人类有形的生命远远超出它们几千倍,以我们睿智的心性、神奇的劳作,我们无形的生命化成的魂魄精神,能传之久远,生命的无限岂不就在眼前!可惜,随着现代享乐的疯狂趋重,人们越来越淡漠了魂之存在,越来越看重形的膨胀,越来越轻精神而重物质,这不能不是现代人的悲哀。
⑧国人重吃会吃,更讲究补,随着物质的丰富、与国际大社会的链接,我们的餐桌上早已添了这道带洋味的菜:三文鱼。嚼着它桔红色鲜嫩的肉,再佐以豆绿色芥茉的辣味时,不知你是否知道这种鱼的历史和生命的意蕴?
(摘自9月29日《光明日报》李硕儒文)
14、阅读第②—⑤段后,简要概括三文鱼的生命历程。(8分)
答:(1) (2)
(3) (4)
15、试述作者在对三文鱼生命历程的描写中,突出了它们的哪些“魂魄精神”?(6分)
答:
16、试述第⑥段划线句子中“生命的无限”一词在文中的主要意思。(4分)
答:
17、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和作者写作该段的目的。(4分)
答:
六、语言表达(15分)
18.把下列长句改写成语意连贯的几个短句(可调整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今天,旨在保障远东地区的安全、维护双方经济利益和开展反恐斗争的、将在俄罗斯联邦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的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中俄首次大规模军事演习拉开序幕。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上文,在横线上续写相关的内容。(5分)
从根本上说,推行政务公开是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老百姓谋取利益。因此,政府工作大可不必躲避和惧怕老百姓。即使政府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也要诚心接受老百姓的监督,而不能采取讳疾忌医的态度。相反,各级政府如果 ,
就会 。
20.请给下面的新闻加一个标题,要求能够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8个字。
《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房地产市场的暴利,本质上是将城乡居民的辛苦钱聚集到了少数人手里。而这些少数人又将赚来的暴利,通过权钱交易、行贿受贿,拿到大量廉价的土地,继续赚取更多的暴利。这种赢者通吃的局面,不仅使社会财富分配严重畸形,而且形成了一个过分强调自身利益,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不惜破坏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特殊利益集团”。
答: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市有一家颇有名气的“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六年前负债80多万元,现在不仅扭亏为盈,而且发展为拥有19家企业、固定资产近亿元的集团,该公司总经理也成为当地有名的企业家。谈到公司的发展历程,总经理深有体会地说:“要勇于否定自己。”但是离此家公司不远的另一家本来经营得相当不错的公司,由于全盘否定了原来的经营思路、管理办法,却变盈为亏,资不抵债,曾显赫一时的总经理如今举债度日,风光不再。看来,有时候否定自己可以走出一片新天地,有时候否定自己却可能走进一条死胡同。
请以“自我否定与自我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姓名:
班级: 语文试卷答题纸
考号:
四、(23分)11.(9分)
(1)
(2)
(3)
12.(8分)
(1)
(2)
13.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2)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3)故曰: ,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子兵法•谋攻》
14、阅读第②—⑤段后,简要概括三文鱼的生命历程。(8分)
答:(1)
(2)
(3)
(4)
15、试述作者在对三文鱼生命历程的描写中,突出了它们的哪些“魂魄精神”?(6分)
答:
16、试述第⑥段划线句子中“生命的无限”一词在文中的主要意思。(4分)
答:
17、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和作者写作该段的目的。(4分)
答:
18.把下列长句改写成语意连贯的几个短句(可调整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上文,在横线上续写相关的内容。(5分)
从根本上说,推行政务公开是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老百姓谋取利益。因此,政府工作大可不必躲避和惧怕老百姓。即使政府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也要诚心接受老百姓的监督,而不能采取讳疾忌医的态度。相反,各级政府如果 ,就会 。
20.请给下面的新闻加一个标题,要求能够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8个字。
《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房地产市场的暴利,本质上是将城乡居民的辛苦钱聚集到了少数人手里。而这些少数人又将赚来的暴利,通过权钱交易、行贿受贿,拿到大量廉价的土地,继续赚取更多的暴利。这种赢者通吃的局面,不仅使社会财富分配严重畸形,而且形成了一个过分强调自身利益,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不惜破坏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特殊利益集团”。
答:
参考答案
1.D
2.C (A“憾”改为“撼”;B“贴”改为“帖”,“成”改为“承”,“溶”改为“融”;D “燃”改为“然”)
3.B(A,“留传”“流传”位置换一下;C,改为“剑拔弩张”;D,感情色彩不当)
4.C(A,“引起”与“兴趣”搭配不当;B,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
8. D (A“现在已经没有了”太绝对,原文说的是“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B“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C“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似是而非,是对“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的曲解)
9. C (A“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绝对化。B“己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混淆了 已然和将然。原文说的是“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说的是趋势。D “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与文意不符。作者的倾向性是明显的)
10.C(“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在原文中没有依据,作者正是担心东方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世界文化多元化一体化,所以东西方文化之间应该有沟通交流互补,而不是“保护……不受影响”)
8.B(驰,快速传递)
9.B(以,因为;来。而,均表承接。于,在;和。为,表被动;替)
10.A(放意于诗酒、画画是“因才命不偶”,非为“不屑于结交权贵”)
11.(1)然而即使号称是善于评论的画家,也无不尊敬而推崇他。(大意1分,“褒贬”1分,“敛衽”1分)
(2)曾有知名人士孙氏闻知李成善画有名,因此派使致信邀请他。(大意1分,“显”1分,“贻”1分)
(3)暗地用重金贿赂营丘在做官的知心朋友,希望他辗转用计赚取到李成的画。(大意1分,“阴”1分,“宛转”1分)
12.①选择“蜂”或者“峰”都可以。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2分)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仍然有蜂来光顾,实际从侧面烘托(1分)梅花魅力不同一般。(1分)选“峰”,落脚于梅花的高洁的品性;(2分)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仍有山峰来辉映,实际是从侧面烘托(1分)梅的超凡脱俗(1分)。
②尽管诗人目前的处境较为艰难,但仍能坚持自我,(2分)对未来充满信心。(2分)
13.(1)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2)多情自古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4、(1)不安于故乡游向菲莎河
(2)披荆斩棘游向太平洋
(3)夫妻相携回故乡
(4)全部殉情葬故里
15、(1)不满足安逸的生活;
(2)为了追求生命的意蕴,千难万险不回头;
(3)为家族的繁衍勇于献身(以上3点意思对即可)
16、主要指在三文鱼巡游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永不满足,奋斗不息的精神;三文鱼有形的生命只有几年,但它的精神却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17、作用是呼应首段的“生命有了大悟”,使文章结构紧密;(2分)目的是将人类与三文鱼进行类比,慨叹现代人轻精神而重物质的“魂魄精神”的严重缺失。(2分)
18.①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中俄首次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今天将拉开序幕。②演习在俄罗斯联邦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③这次演习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远东地区的安全。维护双方经济利益和开展反恐斗争。(写对一句得1分,二句得3分,三句得5分)
18、参考示例:用智慧润泽学子心田 引领同仁 共绘中语新图
19、能够尊重民意、集中民智,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就会)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和尊重。
20、房地产市场已经形成“特殊利益集团”
参考译文:
李成,字咸熙。他的祖辈是唐朝的皇族,在五代艰难之际,流寓四方,迁地北海以避灾祸,于是成为营丘人。父亲与祖父以儒学吏事闻名于当时。家道中落,到李成时还能以儒家的道德原则自守。善写文章,气韵才调不同凡响,而磊落有大志。因才能与命运不遇时,就纵情于诗酒之中,又寄情于绘画,画技精妙,开始不是求得出售,唯以自娱于其中罢了。
所以他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的形状,一切都吐自胸中,而写之于笔下。如盂郊的鸣放于诗歌,张旭颠狂放纵飘逸于草书,无往而不如此哩。他笔力因此大进。在当时凡谈论山水画的人,必以李成为古今第一,以至于不称他的名字而叫“李营丘”呢。然而即使号称是善于褒贬的画家,也无不尊敬而推崇他。曾有知名人士孙氏闻知李成善画有名,因此派使致信邀请他。李成得信且愤且仅道:“自古以来士农工商不相杂处,我本儒生,虽留心艺事,然宽心而己,哪能让人束缚于帝王外戚宅第,研墨调丹粉而与画史闲人同列呀?这就是戴逵砸破琴拒绝王公贵戚们的原因了。”他拒绝来人的邀请。孙怨恨李成,暗地用重金贿赂营丘在做官的知心朋友,希望他辗转用计赚取到他的画。未过多久就果然赚得数幅画而归。不久李成随郡上的官员赴礼部竞争技艺,而孙氏卑谦厚礼再次邀请他,等到不得己,才到孙氏客舍,李成就看见他以前作的画张挂在客舍中。李成变了脸色指衣而去。其后王公贵戚,都致书送钱恳切请求画者一直没有停止过,而李成全不理会。
李成晚年喜游山玩水,死在淮阳客舍。儿子李觉以经学知名,任职馆阁。孙李宥曾做天章阁待制、京师长官,因此出金帛以购买李成的画非常多,尽心会集而收藏起来。自李成死后,他的名气更大,他的画更难得到,所以学李成的都摹仿李成所画的峰峦泉石,至于刻画图记名字等,几乎乱真,可以欺骗世人,但不到之处,终被行家辨别出来。只有名声的不可掩盖而使人爱慕他如此,确实是人们所认同的。有人说他又兼善画龙画水,也非常奇妙。但他的长处在山水画上,所以不称许他的画龙画水的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