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第三次段考
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考号信息点涂黑。
第一卷 客观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募捐 mù 蓦然回首 mù 剽悍 piāo 虚无缥缈piāo
B.熨帖yù 钟灵毓秀yù 方便biàn 便宜行事biàn
C.高亢háng 引吭高歌háng 档案dàng 安步当车dàng
D.信笺jiān 间不容发jiān 校对xiào 惟妙惟肖xi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落 惹事生非 深孚众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提纲 山清水秀 坐阵指挥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赌博 闲情逸致 甘败下风 一言以蔽之
D.家具 蜕化变质 推崇备至 磨刀不误砍柴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B.商家骗子得了一次,骗不了一世,天下没有哪家店只靠一锤子买卖而做大的。
C.现在有些青年人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津津乐道,对中国许多传统节日则是数典忘祖。
D.这几年来,这个省重视道路建设,现在已形成了纵横捭阖、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的魅力,在于它斗智斗力,充分展现了人们的博弈技巧;围棋的魅力,还在于它源远流长,完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说围棋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
B.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05全国投诉情况汇总》,对去年消费者的投诉情况进行了盘点,移动电话、商品房等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C. 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矢志不移,传为千古佳话。
D. 目前我国的听证制度还很不完善。哪些公共事务要组织听证,什么样的人有资格组织听证,听证会应该走怎么样的程序?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此并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比往年大幅度增长。
B.受快餐文化的影响,真正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中学生并不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就显得非常重要。
C.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文学界就散文运动的得失、散文的可能走向等问题提供了一个争论和思考的平台。
D.贾平凹的长篇力作《秦腔》敏锐地捕捉到社会转型期间农村巨变中的时代情绪,是对正在消逝的乡村的一曲挽歌。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海啸,大海的“呼吸”
①向池塘投入一块石头,可以产生一系列同心圆的涟漪。海啸就类似于这些涟漪,只是产生海啸的不是石头而是具有更大能量的地理运动,如海底山体滑坡,海洋岛屿的塌陷,火山爆发,地震等都有可能引起海啸。
②到目前为止,引起海啸最常见的原因是海底地震。海底地震通常发生在消亡地带,这里是新的板块产生、旧的板块消亡的地方。当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的边缘相互卡住时,就会慢慢积聚能量。当两个板块互相分开后,由于能量突然释放就会造成海底断裂,部分海底上升,部分海底下沉。海底地壳的强烈运动搅动了海水,使海面上涌起巨大的波浪,海啸也就诞生了。2004年岁末,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洲板块的交接处由于相互挤压, ,引发了里氏9级地震,板块垂直位移达10米,将巨量海水排出海床,引起巨大的搅动,将海浪推出数千千米,造成印度洋海岸8国超过17万人死亡。
③在广阔的海洋里,海啸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500千米,几乎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但是当你从飞机的舷窗向下望去时,你根本就不可能把海啸和海风引起的海浪区分开来。这是因为海啸波在深海远洋中传播时,尽管波动速度很快,但波高却不是很大,一般只有几米,且每个波峰之间大约间隔数百千米。轮船上的旅客很害怕海啸经过,其实在远离海岸的大洋中行驶的船即使遭遇海啸也只会轻微地摇晃。因为海啸的波浪动量很大,所以海啸在穿过很长的距离后损失的能量相对来说就很小。1960年发生在智利海岸线上的地震引起的海啸,在花了22小时穿过了16000千米的距离到达日本海岸后,“雄风不减”的巨浪仍然使停泊在港湾的船只和沿岸的各种建筑设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④海啸即将袭来时,大海先来一次“深呼吸”,海水迅速退落,数十分钟之后,海水又骤然上涨。当海啸抵达海岸的时候,由于那里海底比较浅,海啸的速度被迫减慢,同时海浪像手风琴一样折叠起来,形成一座巨大的“水墙”,可以达到几十米高。最后,呼啸着的巨浪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海滩,猛扑陆地,涌入城市。
⑤当海啸形成之后就没有办法阻止它移动了,但是仍然可以想办法减少其造成的损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5年成立了国际海啸情报中心(这个机构着重关注环太平洋国家),日本政府投资了数十亿日元修建海啸防御工程(例如修建混凝土高墙以抵消海啸波浪的冲击力);日本和美国都有海啸报警系统。在日本和美国,海啸报警系统的基础是地震检波仪。当检测到海底出现大的、浅的地震时,就可能出现海啸。但是这个方法并不是很准确,常常会发出错误的警告,因为并不是每次地震都会引起海啸。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海啸报警装置被换成了安放在海底的压力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在其上路过的轻微的海啸。日本和美国都相继在其海岸线下沿着电缆线放置了一系列海底压力传感器,当这些传感器检测到海啸时,安放在旁边的浮标就会通过卫星将信号传到海岸上。
⑥尽管像引发印度洋大海啸那样的地震目前仍无法预测,但地震监测系统却可以计算它们的强度和位置,便于地震学家预告哪些地方可能遭到海啸袭击。由于地震波在地球上的传播速度大于海潮在海上推进的速度,这样的系统可在海啸发生前几小时发出警报。1993年当海啸袭击日本海岸的时候,听到报警之后人们就迅速离开了家,转移到高山上去了。这次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的里氏9级地震是40年来最大的地震,美国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测出这次海底地震并试图发出海啸警告,但是该地区没有官方报警系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夏威夷中心主任查尔斯·麦克里里说:“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我们无法同那个地方的任何人取得联系。”
(选自《大自然探索》2005年第二期,有改动)
6.根据原文意思,最适合填入文中第②自然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A.亚洲板块猛烈滑落 B.印度洋板块猛烈滑落
C.印度洋板块急剧上升 D.两大板块同时急剧上升
7.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海底地震发生后,地震学家可以通过地震监测系统计算它的强度和位置,从而预告哪些地方可能遭到海啸袭击。
B.几乎是喷气式飞机速度的海啸波在深海远洋中传播时,它的波高一般只有几米,每个波峰之间大约间隔数百千米。
C.海啸即将袭来时,海水会从海岸线迅速退落,波浪也变得不规则。
D.因为地震检波仪常常发出错误的警告,所以日本和美国的海啸报警系统被换成了海底压力传感器。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海啸生成时,停泊在港口的船只和靠近海岸的船只应该快速驶向大海,离岸越远,安全系数就越大。
B.海啸袭来时,跑到高处和原地躲避是到目前为止最有效的对抗海啸的两个办法。
C.海底地震都发生在消亡地带,因为这里是新的板块产生、旧的板块消亡的地方。
D.如果印度洋周围的国家有海啸报警系统,那么这次海啸将不可能发生。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就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八月己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恐老生不出战,乃将数骑先诣其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者,以激怒之。老生果怒,开门出兵,背城而阵。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北宋曾巩《唐论》)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引师趣霍邑 趣:开往
B.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 仗:兵器
C.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 发:拿出
D.及将旋,谓左右曰 旋:凯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率兵略徇西河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B.①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C.①遇小敌即班师 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D.①收群盗以图京师 ②作《师说》以贻之
11.下列各项都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①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 ②折节下士,推财养客
③关中豪杰争走赴义 ④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⑤冲断其军,引兵奋击 ⑥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
⑦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 ⑧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A.①⑤⑦ B.①②④ C.②⑥⑧ D.③⑦⑧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李世民善于收买人心,十八岁时就领导了李氏集团推翻隋朝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显示了卓越的才能。
B.在战争中,李世民善于分析敌情,恰当部署,抓住了敌人的要害,速战速决,出奇制胜,凭借突出的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钦佩。
C.选文赞美了李世民青年时期的英雄事迹;曾巩的评论强调了唐太宗是唐朝所有的皇帝中最突出的,其治国状况也是最隆盛清明的。
D.曾巩在评论中对李世民极为推崇,认为古代的帝王是圣明的,而唐太宗的功绩与他们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0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2分)
译文:
(2)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3分)
译文: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苏轼《赤壁赋》)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①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1)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 ”的来源。文学史上所称“唐宋八大家”除了苏轼外,还有:韩愈、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 、 。(2分)
(2)第一句中的“清”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
(3)有人认为苏轼在《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流露出的心态与本诗相近。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2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4分)
(1)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秦观《鹊桥仙》)
(2)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3) , ;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 进
(1)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2)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3)“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4)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5)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6)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16、文章开头,作者是如何描写司马迁塑像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文段(2)中,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段(5)“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一句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
答:“提升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根骨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以“天地苍茫一根骨”为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0.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联系本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4分)
六、(13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条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前一段时间,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一些中小学的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令老师们大蹙眉头,不法分子在学校周围向学生兜售有淫秽或不健康内容的书画、音像制品,还有的把电子游戏厅开设在学校周围……日前,旅顺警方重拳出击,对滋扰学校的不法分子给予坚决打击,对学校周边的各种摊点加以彻底清理,对电子游戏厅一律取缔。通过整顿,现在全区56所中小学校园秩序井然。
| | | | | | | | | | | | | | |
22.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只写序号)。(3分)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气。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23. 将下边一个长句改写成三个连续的短句。(6分)
白宫慎之又慎地公布了自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以后就一直东躲西藏的萨达姆近日在其家乡提克里特一座简陋建筑物里被美军逮捕的消息。
(1)
(2)
(3)
七、(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有过这样的求职经历:好不容易轮到自己投简历,招聘负责人只翻了翻就还给他,理由是缺少实践经验。
材料二:有甲乙二推销员奉命去南洋某岛国销鞋。甲回来垂头丧气,说该岛土人全都赤足,不习惯穿鞋,没有需求,鞋在当地没有市场。乙回来却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该岛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首先开拓者将可获得极大成功!”
在这里,甲根据经验认为无市场,而乙却不囿成规,展开创造性思维,从而得出潜在市场的结论。
请以“经验与创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5-2006学年度番禺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段考
语文科试题参考答案及说明
一、
1、B (A蓦读mò,C亢kàng, D校jiào。)
2、D(A惹是生非B坐镇指挥 C甘拜下风)
3、D(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4、B(A冒号具有总结上文的作用,用在此处,与后文的“所以说”重复,应将冒号改为句号;C“北海边”后的句号应删去,在引号后加逗号;D连续问都应该用问号。)
5、B(A成分残缺,应在“教育”后面加上“支出”等内容;C逻辑错误,“提供了”表结果而不是目的,应去掉“了”字;D介词“对”使用有误,应删去。)
二、
6、B(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不过出题方式略有变化。分析上下文,“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的边缘相互卡住……互相分开后,部分海底上升,部分海底下沉”是指属于大陆板块的海底上升,属于海洋板块的海底下沉,所以可知A、C、D错。)
7、D(海啸报警系统包括地震检波仪和海底压力传感器等,它的基础是地震检波仪。原文是“海啸报警装置被换成了安放在海底的压力传感器”,“装置”不等于“系统”。)
8、A( 据“其实在远离海岸的大洋中行驶的船即使遭遇海啸也只会轻微地摇晃”、“使停泊在港湾的船只和沿岸的各种建筑设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可知A项对。有同学可能句“修建混凝土高墙以抵消海啸波浪的冲击力”择B项,但对大海啸来说,这种方法没有用,只能尽力跑到安全处,“躲避于混凝土高墙后”错。C项,原文为“海底地震通常发生在消亡地带”,“当检测到海底出现大的、浅的地震时,就可能出现海啸”,题目表述错在“都”“就会”的绝对化上。D项,海啸生成后,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削弱它,报警系统只能减少损失,不能说“海啸将不太可能发生”。)
三、
9、C(应为“放下”。悬门是城门外层的闸门,平时悬起,敌人攻城时放下,以加强防御)
10.、C(A乃:副词,就;B何:疑问代词“什么”;C即:①副词,就;②动词,靠近;D以:连词表目的,“来”)
11、B (③从侧面表现李世民善于收买人心;其他都是表现其军事才能)
12、D(不合原意,应为“唐太宗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译文】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名讳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她的母亲是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高祖守太原时,太宗十八岁。当时隋朝的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起义。经常纡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等到起义时,太宗就率领军队攻占了西河,攻克城池。大军又向西进发到贾胡堡,隋朝的将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驻扎在霍邑,来抵抗起义的军队。恰逢雨下了很久,起义军的粮食已经用尽,高祖和裴寂商量暂且撤军回太原,再来谋划以后的起义。太宗说:“本来我们举兵起义,是要来拯救苍生的,应当先进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到小小的敌人就要撤退,恐怕跟从我们起义的人很快将解体。回去守住太原区区一个城,这也只是当强盗而已,又凭什么能自我保全?” 高祖不采纳他的意见,急忙命令军队撤退。太宗于是在帐外哭泣,哭泣的声音在帐内也能听到。太祖召见他,问他原因,太宗回答说:“现在我们凭正义的名义起兵,前进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后退回去就一定解体。我们的军队解体了,又有敌人在后追击,死亡很快就到了,因此悲伤。”太祖这才领悟,不再要求退兵。、八月已卯,雨停了,高祖率领军队向霍邑进发。太宗从南园率领两骑兵从险峻的山坡上冲下来,从中间冲击斩断隋朝的军队,率兵奋勇拼杀,敌人大败,各自丢下兵器逃跑。随军放下悬门,老生拉着绳子想把悬门拉上去,被太宗军队斩死,于是平定了霍邑。
义军到了河东,关中的豪杰争相奔来归顺义军。太宗请求让起义军入关,攻下永丰仓,发粮食来赈济穷困贫乏的人,收服关内各路盗贼来谋求进军京师。高祖认为他的计策很好。不就平定了京城,高祖辅佐政务,被授予唐国内史的官职,改封为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又被封为右元帅,统领十万军队,占领了东都。等到要凯旋的时候,太宗对手下的人说:“贼军见我们回去,一定会追赶我们,我们要多处伏击来等待他们。”不久隋朝将领段达率领一万多人从后面赶来,经过三王陵的时候,伏击着的唐军出来攻打他们,段达大败。高祖称帝,任命太宗为尚书令,进而封他为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开始他在唐朝建立以来的第一战攻打仁杲……仁杲请求投降。不久各将领来贺喜太宗,趁机问他:“当初大王在郊野大战打败了敌军,可是敌军的主帅还占据着城池,大王您没有攻下城池的战具,只是带领骑兵追逐,也不依靠步兵,就一直迫近城下,大家都怀疑您不能攻破,可是竟然攻下了那城池,是为什么呢?”太宗说:“这是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来逼迫他,使他的计策来不及展开,因此攻克它。如果不赶快追赶敌军继续攻打,那么城池就不能攻占了。这可以说是取得成功的谋划,各位都看不到(这一点)吗?”各大将说:“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取代隋朝的是唐,唐朝更换了十八位君主,统治将近三百年,治理最清明的没有比得上太宗做皇帝那个时候。(他)屈折自己,听从劝谏,心地仁厚,爱惜百姓。有统治天下的志向,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又有将天下治理得清明的效果,但是又因为他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所以还不能和古代贤能的帝王并称,不能称为统治最好的时候。
四、(20分)
13、(8分)
1)散发财物来给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谁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2分,推,散发;莫,没有谁)
2)(统治)将近三百年,政治上没有比太宗做君主的时候更清明的了(3分,垂,将近;治,治理得好,政治清明;于太宗之为君,比太宗做君主的时候)或政治清明的没有比得上太宗做君主的时候。
3)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3分,状语后置1分,渔樵1分,意动用法1分)
14.[古诗鉴赏](8分)
(1)“号”;柳宗元、苏洵、苏辙(正确填出2空或3空得1分,正确填出4空得2分,只答对一处不得分。)(共2分)
(2)答出“情景交融”1分。具体阐述(实写雨后山冈幽静,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上,一片澄明的境界;暗写诗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悠闲)2分。如在具体阐述中包含或暗含“情景交融”的也可得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共4分)
(3)面对困难坎坷开朗乐观,不气馁颓丧的心态。(2分)
15、(4分,任选两题,全答按前两题给分。)
(1)楼般夜雪瓜洲渡。银汉迢迢暗度。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玉不琢,不成器
五、(21分)
16、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变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了的司马迁的形象。(共4分。突出他的眼神和胡须,2分;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了的司马迁形象,2分)
17、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知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灾祸就是必然的。(共6分。强权社会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2分;骨气、血性,良心2分;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2分)
18、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2分)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著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2分)
19、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共3分。借喻1分;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1分;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1分。)
20、①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3分)
②应举出恰当的例子。(1分)钟南山和钟南山们可谓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包括两弹一星功勋专家 邓稼先、数学家陈景润、著名作家朱自清、老舍、经济学界泰斗陈岱孙、于光远等,他们对民族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深厚情怀,爱国家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人生历程和思想是一笔巨大财富。
六、(13分)
21、参考答案:旅顺警方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4分)
22、参考答案:④②①⑤③⑥。逻辑顺序(3分)
23、(6分)
(1)自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以后,萨达姆就一直东躲西藏;
(2)近日,萨达姆在起家乡提克里特一座简陋建筑物里被美军逮捕;
(3)白宫慎之又慎地公布了萨达姆被捕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