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

2014-5-11 0:11:45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

语 文 试 题

总分150分

第Ⅰ卷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

    A.镜(lián)     不(yì)      博闻强(zhì)   模两可(líng)

    B.者(nǎng)     候(sì)      大大样(mó)   揉造作(jiǒo)

    C.傲(jū)       马(nǔ)      刎之交(jìng)   人影幢幢(zhuàng)

    D.骨(quán)    绁(léi)      有介事(shā)   简明要(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本人昨日下午不慎在哈双北路58路公交车上遗失一张图书提货单,有拾到并归还者,本人愿付酬金二百元,决不         

②他的男高低音,在同学中是出了名的,这次艺术节,大家一致推举他代表班级表演,但他      身体不好,说什么也不肯出场。

③看《品人录》可知,其实,就算在封建时代,有识之士      官民关系也曾作为具有进步意义的阐述,有的还曾付诸行动。

    A.失言  推托  关于           B.食言  推脱  对于

    C.失言  推脱  关于           D.食言  推托  对于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人们在追思启功先生的时候,不仅感佩他卓越的书画功力,更感佩他的高尚人品。他不但是文化界的泰山北斗,更是一位谦谦君子

    B.破产重整制度可以使一部分陷入困境甚至绝境的大型企业得以复活,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措施及时得当,就有恢复生机的可能。

    C.真正的艺术家大都超越了世俗利益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跋涉在治艺的寂寞之道上,惨淡经营而无怨无悔,含辛茹苦而终有所成。

    D.尽管老师采用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多种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据我的愚见,斜线号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逐渐被采用,但还没有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认定的一种符号。

    B.中国领导人之所以一再申请,决不作不使用武力的承诺,就是因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这是必须作出的选择。

    C.只要顾客一走到她的柜台,就会立即送去亲切的问候,凡真心要买东西的顾客,她主动当好参谋,决不会空手而归。

    D.学院多次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架起以教师为中心,政工和学生干部为两头的桥,由教师及时反映第一手掌握的情况。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发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发展前景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的议论。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简洁明晰地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度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就会明白:现在就相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正。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平原,传播至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的“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经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英才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5.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增长。

    B.“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文化圈交流的结果。

    C.“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汉字文明影响之处,都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D.“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政客们的“政治圈”。

6.对“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B.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C.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汉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

    D.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

7.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B.世界潮流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史说明汉字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D.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并开始重新认识汉字的魅力。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蒙骜帅师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使者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必反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王①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

(选编自《资治通鉴》)

  注①:“王”为秦庄襄王。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蒙骜帅师魏                  其后秦赵,拔石城

    B.使者信陵君之命               食客三千人

    C.使使者安陵君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客就车

    D.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信陵君      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死,终不敢行                 与日月争光可也

    B.天下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      秦城恐不可得,见欺

    C.君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    古今一体,安在不辱也?

    D.困思虑,失言于君             明治乱,娴于辞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国兵败,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归国,信陵君害怕获罪,不肯救魏,但在毛公、薛公的劝说下,信陵君毅然回国,表现了信陵君的深明大义。

    B.信陵君久攻管城不下,派人给安陵君施加压力,态度强硬,但安陵君以国家大义、父子之伦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并表明了坚持的态度。

    C.缩高面对来自信陵君的压力,没有让自己的儿子背秦归魏,保全了儿子的名节,他担心得罪信陵君而招来祸患,因此以死来表明自己的品德。

    D.信陵君帅五国联军大败秦军,功高盖主,致使秦人施计成功,信陵君被魏王猜忌,于是称病不理政务,日夜沉迷于酒色,几年之后去逝。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面对信陵君妄图利用缩高儿子攻打管城的请求,缩高做出了不卑不亢的回应,请将画横线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

  答: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木兰花  立春日作

陆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矍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注:①瀼(ràng)渡河,水名,在重庆。东西瀼水,流经夔州;瞿塘关也在夔州东南。②旛:幡,是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立春这一天大夫戴旛胜于头上,本宋时习俗,取吉庆之意。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进行描述。(4分)

  答:                                    

                                        

  (2)有评者称,本词表达思想感情与辛弃疾《丑奴儿》中“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到天凉好个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3.补充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所部分。(7分)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列传》)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其志洁,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屈原列传》)

  (3)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4)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5)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泰山赋

李木生

阅历过人类全部世纪的泰山,又在反复地翻检二十世纪,并将其永远保鲜地存入记忆之中。任谁也无法动摇它,更不能贿赂它,泰山就这样铁面无私地记下了一百年间人类真实的生活,包括全部细节。

诺 言的雾霾,专制的恐怖,加上人类易于遗忘的天性,有时会使历史面目全非,甚至会让现实也黑白颠倒。但是泰山在这里矗着,背依次第升高的万里大陆,面临翻卷自如的万里海洋。它无言地裸露着真实,一次次纠正似乎早已板上钉钉的定论。那个指鹿为马的赵高,手大也无法遮天。两千多年来,鹿还是鹿,马还是马。

是哪个星球与地球的野合,孕生了这个地之骄子?一定有过万雷裂变式的幸福的呻吟,一定有过通体红透的痛苦的燃烧,而后在漫天豪雨与倾海怒涛的淬火中,定格成如此超凡脱俗的“这一个”。二十五亿年间,不阿天,不媚世,独立于中国的华北平原之上。

英雄云涌的世纪,它兴奋的情怀里会悬下百架千架的瀑琴,让风弹奏。

更多的是萎琐的时代。萎琐的时代里,它更加不屈不挠地矗立着,让似乎决定一切的统治者看着,到底还有一个站着的;也让跪着的灵魂领略站着的美丽。

泰山在萎琐的时代里呼唤英雄,并信心十足地等待英雄时代的到来。

新的世纪已风驰电掣般地赶来,我们是让风弹奏泰山挂满瀑琴的情怀,还是听泰山那凝重的呼唤?

泰山上的第一块刻石,是立于公元前二一九年的秦泰山刻石。碑文为李斯所书。泰山普经眼睁睁地看着“利欲”二字,怎样地把李斯从一个站立的巨人,变成一团跪着的侏儒。

当秦王下令逐斥各国人才的时候,是李斯挺身而出,直面威烈的秦王,上了千言的《谏逐客书》。也许上书的时候是跪着的,但是他的灵魂却是昂着的。秦王听取了他的意见,团结天下人才,统一了天下。这时的李斯,是巨人的李斯。但是一己的利欲把他的心灵薰瘫了。在秦始皇一命归西,一国命运一死存亡的关头,李斯屈服于赵高的利诱或威逼,弃国家利益于不顾,矫诏政变,让凶残的胡亥登基,最终随落成一个与赵高为伍的小人。

李斯之后才一百多年,在比秦始皇还厉害的汉武帝的强权政治下,司马迁,将一个知识分子的傲岸身躯,站进了《史记》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一部比整个五朝值钱百倍的史诗,为中华民族树起了一个泰山般站立者的形象。

在过去的岁月里,站立的泰山曾蒙受了无数的羞辱。它曾被历代封禅的帝王涂抹得神鬼莫辨,面目全非。但是泰山以沉默相抗,并且不屈地屹立着。站着的泰山,数着一个又一个王朝的覆灭。

从喜马拉雅山到泰山,中国有一道道屹立的山脉,从屈原到鲁迅,中国有一尊尊站立的知识分子,从陈胜吴广到抗日军人,中国有一群群站立的民众。泰山在,站立的种子就会春风吹又生。新的世纪,跪着人与跪着的民族是无法生存的。

时移地易,静观一切又洞愁一切的泰山,从没有四大皆空的幻灭,更没有颓丧。它存在着,与无垠的宇宙一样存在着,与纤如尘埃的百姓一样存在着,热烈的,向上的,像天空一样晴朗,像大地一样深厚。

我常常会想象二十五亿年前的那个泰山诞生的时日,穿透兆亿年的混沌,横空而立,一身的岩浆,燃做红透的旗帜。从此成为人类最古老也最新鲜的歌谣,哪怕梦魇如磐,风雨如磐,都终究在他与旭日的面前败阵。泰山,曾和人类共同经历着一世世生活的沉重和磨难,但它仍然天天以自己屹立的身躯,豁然撑起无垠的天幕,接生旭日,报告光明与希望,也向世界袒开天幕样无垠辽阔的胸襟和胸襟中无比自由的心。

黎明,站在地球之巅的泰山,为宇宙司晨!

(选自2005年第8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4.文章前三段着重刻画了泰山哪两个特点?(4分)

答:                                    

                                      

15.结合文意,理解下面的词句在文中含义。(6分)

①“泰山在萎琐的时代里呼唤英雄”中“萎琐的时代”指的是什么样的时代?

答:                                    

                                        

②“泰山在,站立的种子就会春风吹又生”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                                   

                                      

16.文中对李斯和司马迁的写法有何不同?文章写这两人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7.文章前后两处写到泰山的诞生却不给人重复的感觉,为什么?(6分)

答:                                     

                                      

六、(15分)

18.给下面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4字)。(5分)

    新华网曼谷9月20日电 泰国政变产生的国家管理改革委员会主席、陆军司令颂提上将20日发表电视讲话,称政变时对于恢复国家团结是必要的,他保证将尽快还政于民。

    颂提在陈述发动政变的原因时说,鉴于泰国政治矛盾久拖不决、经济遭受严重伤害、社会长期混乱的现状,泰国海、陆、空三军及警察决定联合发动政变。他表示,国家管理改革委员会“无意独自管理国家”,该委员会“将在君主立宪政体下尽早还政于民”。

    颂提当天下行在会见各国驻泰使节时说,发动政变、取得政权是出于推动国家民主进程的多种考虑,国家管理改革委员会将在两周内任命一个文官政府来管理国家,并将于明年10月举行大选。他还表示,在国外的他信及其内阁成员可以回国。

19.将下列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根据表意连贯的原则排序。(4分)

     无论对于奥运史还是建筑史,2006年9月17日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举世瞩目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今天上午完成了它工程建设中最富有悬念的一道程序——钢结构卸载。                            。再过两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将在这里举办,大约50多块奥运金牌将在这个伟大的建筑中诞生。

  ①中国人能不能把“鸟巢”建起来

②这个奥林匹克建筑史上跨度最大的钢铁结构开始独立承重

③从现在开始,“鸟巢”重达42000吨的钢铁枝蔓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来

④而今天的顺利卸载意味着“鸟巢”建设成功了

⑤几年前曾经有这样一种质疑的声音

20.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分)

    哈尔滨某旅客欲在“十一”黄金周去北京旅游,乘坐飞机还是乘坐火车有些拿不定主意,他咨询了哈尔滨某旅行社。如果你是旅行社的业务员,请根据下面两张时刻表,以“如果选择飞机(火车)”开头,写两段话,简要介绍两种交通工具的优势。要求亲切得体,言之成理。(每句35字左右)

MU3636航班哈尔滨——北京时刻表

航班号

起点站

起飞时间

终点站

到达时间

MU3636

哈尔滨

07:56

北京

09:40

T18列车哈尔滨——北京时刻表

车次

列车类型

始发车站

发生时间

终点车站

到站时间

T18

空调特快

哈尔滨

19:58

北京

08:50

  如果选择飞机,                               

                                         

  如果选择火车,                                

                                        

七、(60分)

21.作文

    根据下面这则寓言故事,联系实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头牛滑落枯井,怎么也拉不上来,主人索性埋掉它,于是向枯井填土,土落牛身,牛没有木然受之,而是迅速做出反应,把身上的一层层“浮土”抖掉,重新站在浮土之上,如此循环往复,枯井填满,牛也就走出了地狱之门。

  人生漫漫苦旅,谁人之身没有浮土,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待它。

参考答案

1.C(A项“棱”读“léng”;B项“伺”读“cì”,“模”读“mú”;C项“倨”读“jù”,“驽”读“nú”,“颈”读“jǐng”,“幢”读“chuáng”;D项“煞”读“shà”,“扼”读“è”)

2.D(“食言”是不履行诺言的意思。“失言”,无意中说不出该说的话。“推托”,借故拒绝。“推脱”,推卸。“关于”“对于”都引进涉及的对象,但“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对于”用于指出对象。)

3.B(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比喻势力大的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余威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A谦谦君子: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现也指明哲保身的人;C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D万变不离其宗;尽客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4.B(A项“愚”是用于自称的谦词。如愚兄。例句中的“我”和表谦称的“愚”犯了重复多余的毛病。C项主要是由于叙述角度不一致而造成成分残缺。它一会儿从售货员的角度说,一会儿又从顾客的角度说。修改的办法有两种,一是从售货员角度说:只要顾客一走到她的柜台,她就会立即送去亲切的问候,凡真心要买东西的顾客,她主动给那些顾客当好参谋,让他们决不会空手而归。第二种改法是从顾客的角度说:只要顾客一走到她的柜台,就会立即收到亲切的问候,凡真心要买东西的顾客,由于有她这个参谋,决不会空手而归。D项有两处语序不当。首先,“架起”的是“政工和学生干部”之间的桥,应把“架起”移到“政工和学生干部”的前面;其次,“第一手”是“情况”的定语,而并非“掌握”的状语,它是直接修饰“情况”的,所以应放到“情况”前面。)

5.C(A项与D项断章取义,文中以韩国抛弃汉字的事件作为“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的例证,这说明韩国应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难道所有的韩国人都必须会汉字吗?因此,A项错误。B项应该是“汉字”而不是“汉字文化圈”故错。)

6.D(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及推断信息的能力。A项可在第二段找到答案;B项可从第四段首句找到答案;C项是对文意的整合,由第二段的末句和第四段讲述韩国社会抛弃汉字的事实推断出C项正确;D项是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错在忽略了运用汉字乐沟通的前提——知晓汉字的共通意思。)

7.B(世界潮流只是曾经“缩小了”、现在则是扩大了汉字文化圈,而且这也不是毛鲁主张的原因)

8.A(A项“伐”都是“讨伐、攻打”的意思,B项“致”的意思分别是“传达”、“招致”,C项“谢”的意思分别是“道歉”、“辞别”,D项“间”的意思分别是“离间”、“从小路”)

9.A(A项是“虽”都是连词,解释为“即使”,B项“徒”都是副词,分别解释为“仅仅、只”、“白白地”,C项“其”分别是连词“如果”和代词“他”,D项“于”都是介词,分别解释为“被”、“在”)

10.C.缩高是为避免信陵君攻打安陵国而自杀的,在客观上体现了缩高的品德高尚;但不能说缩高自杀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品德。

11.信陵君之所以看重(“幸”1分)我,是为了让我出面去进攻管城。而为父亲的攻城作儿子的却守城,这是要被天下人耻笑的。况且我的儿子如果见到我(“臣”1分)就放弃(“下”1分)了他的职守,那便是背叛(“倍”1分)他的国君;作父亲的若是教儿子背叛,也不是信陵君所喜欢的行为。我冒昧地拜两拜(“再”1分),不能接受(“辞”1分)信陵君您的旨令。(句中4个判断句译出,1分;语句通顺,大意正确,1分)

12.(1)次句形象描写“流落”二字。“青衫”言官位之低,“破尽”可见穷之到了极点,“尘满帽”描写出作者在道途中风尘仆仆、行戎未定的栖遑之态,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就活画出一个沦落天涯的诗人形象。身似浮去,飘流不定;愁如春草,割去还生。把抑郁潦倒的情怀写得深沉痛切。

  (2)下片紧扣“立春”二字,以醉狂之态写沉痛之怀,与辛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只是词人借酒消愁,逢场作戏罢了,而内心是很伤感的,表面上说不是我一人偏才能,而实际上词人深深感到时光的虚度。这就在上片抑郁潦倒的情怀上,又添一段新愁。词人强自宽解,故作旷达,哭泣本人间痛事,欢笑乃人间快事,但强颜随俗,把哭脸装成笑脸,让酒红遮住泪痕,这种笑比哭还要凄惨,是强为解脱而写的违心之言,显示出更深一层的悲哀,手法近乎反衬,抑郁之情贯穿始终。读上片,看到的是一个忧国伤时、穷愁潦倒的悲剧人物形象;读下片,看到的是一个头戴银旛,醉态可掬的喜剧人物形象。粗看似迥然不同,但仔细看看他脸上的笑全都是装出来的苦笑,喜剧其实不过是更深沉的悲剧罢了。

13.(1)谗谄之蔽明也(2)举类迩而见义远;故其称物芳(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4)门庭若市(5)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公正阅世,傲然挺立(独立)。(每点2分)

15.①专制的、黑白颠倒的时代;缺乏站立的灵魂的时代(或“缺乏时代精神的时代”)(每点1分,共2分)

②泰山是中华民族不屈服精神的象征(2分),只要精神不倒,就会有许多人敢于反抗(2分)。或“只要不屈的精神存在,站立的中国人就会生生不息,代代传承”。(共4分)

16.第一问,写李斯,将其前后的作为做对比;写司马迁,用汉武帝的淫威衬托司马迁的不屈。(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第二问,将二人正反对照,揭示出泰山“站着”精神的具体内涵。(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17.前面写,侧重赞美泰山诞生的超凡脱俗;结尾写,侧重泰山诞生对人类(民族)的意义。(3分);前后呼应,深化主旨。突出泰山公正独立、坚强不屈的品格,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精神作用(3分)(共6分)

18.泰国(1分)政变领导人(1分)表示将尽快还政于民(2分)(无语病1分)

19.③②⑤①④(两个连对1分,三个连对2分,四个连对3分,五个连对4分)

20.答案略。每个3分,评分考虑表达符合业务员身份,要从游客旅游方便角度出发,要符合客观情况。

参考译文:

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鳌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崐走。信陵君督师追求到函谷关,将秦军压制的关内后才领兵还魏。

魏国安陵人缩高的儿子在秦国供职,秦人让他负责守卫管城。信陵君率军攻管城不下,便派人去见安陵君说:“如果您能遣送缩高到我这里来,我将授给他五大夫的军职,并让他担任执节尉。”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百姓不一定都服从我的命令。还是请使者您自己前去邀请他吧”。于是就委派一个小官引导魏国的使者前往缩高的住地。使者向缩高传达了信陵君的命令,缩高听后说:“信陵君之所以看重我,是为了让我出面去进管城。而为父亲的攻城,作儿子的却守城,这是要被天下耻笑的。况且我的儿子如果见到我就放弃了他的职守,那便是背叛他的国君:作父亲的若是教儿子背叛,也不是信陵君所喜欢的行为。我冒昧地再拜,不能接受信陵君的旨令。”使者回报给信陵君,信陵君勃然大怒,又派使者到安陵君那里说:“安陵国也是魏国的领地。现在我攻取不下管城,秦国的军队就会赶到我这里来攻打我,这样一来,魏国肯定就危险了。希望您能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如果您不肯这么做,我就将调动十万大军开赴安陵城下。”安陵君说:“我的先代国君成侯替魏襄王的诏令镇守此城,并亲手把太府中所藏的国法授给了我。现在缩高推辞不受您要授与他的高位,以此成全他们的父子之义,而您却说‘一定要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来’,如此便是要让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并废弃太府所藏的国法啊,我纵然去死,也终归不敢执行您的指示!”缩高闻听这件事后说:“信陵君这个人,性情凶暴蛮模,且刚愎自用,那些话必将给安陵国招致祸患。我已保全了自己的名声,没有违背作为臣子应尽的道义,既然如此,我又岂安陵君遭到来自魏国内部的危害呀!”于是便到使者居住的客舍,拔剑刎颈,自杀而死。信陵君获悉这一消息后,身着素服避住到厢房,并派使者去对安陵君道歉说:“我真个小人啊,被要攻取管城的思虑所困扰,对您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请让我再拜,为我的罪过向您道歉吧!”

  庄襄王为了挑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遣人携带万金前往魏国,寻找到被信陵君所杀的晋鄙的门客,让他去劝说魏王道:“信陵君流亡国外十年,现在重新担任了魏国的大将,各诸侯国的将领都隶属于他,致使天下的人只听说信陵君这个人,而不知道还有魏王您了。”庄襄王又多次派人奉送礼物给信陵君表示庆贺说:“您做了魏国国君没有啊?”魏王天天都听到这类诽谤信陵君的话,不能不信,于是就令人代替信陵君统领军队。信陵君明白自己第二次因别人的诋毁而被废黜了,便以生病为由不再朝见魏王参与议事,日夜饮酒作乐,沉湎于女色中,过了四年就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