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级中学2007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2014-5-11 0:11:45下载本试卷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2007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第工卷(选择题共3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强  挛  妆  大相庭  不而走

  B.逶  情  疮  甘之如  养天年

  C.丧   形  龉  含英华  越代庖

  D.女  益  荫  刚自用  路蓝缕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如滚滚洪流不可遏制,近年来,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正逐步得到遏止,反腐败斗争已经呈现出平稳健康、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

  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范,他们是时代的先锋、群众的楷模,是弘扬社会主义伟大民族精神的典型

  C.由于连云港市公安机关领导周密部署,公安干警仪在通缉令发布56小时后就将震惊全国的邯郸农业银行金库特大现金被盗案主犯任晓峰抓获,神勇的公安干警和良好的治安环境成为港城市民评头论足的热点话题。

  D.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行而上学》开卷第一句话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为此目标,《特别文摘》必将以凤凰涅槃的勇气淬火新生,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在进入奥运场馆时会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安全人员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各类“危险人物”。

  C.称歌迷为“粉丝”本无恶意,却让人们有意无意地把歌迷当作某种舞台装置似的“物件”,漠视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期盼。

  D.省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数与前年相比增加了50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因而比前年增长14%。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晚清以降,中国科学家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影响日益彰显。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遭失败,国门被西方以“坚船利炮”打开,一些有识之士敏锐地感知到西方科技的力量,于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尽管时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理解尚很肤浅,但他们确已抓住了西方文化最直观但也是最本质的东西。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但科学方面的影响始终是主线之一。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近代科学家与西方传教士密切合作,历尽艰辛,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知识体系输入中国,堪称“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的实践者。进入20世纪,—在留荦运动中产生的新一代科学家更加活跃。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包括辛女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在内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论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近代科学家不仅是西方近代文化输入中国的桥梁,而且也是创造中国近代文化的主体之一。他们以其独特的视角,研究和整理中国古代文化,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竺可桢、赵元任对传统天文学与星象学的研究;李俨、钱宝琮、严敦杰对传统数学的阐述,王琏、曹元宇、陈文熙对传统化学的整理;丁文江对传统地理学与地质学的查证,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中国传统科技的整理与对近代科学的学习、研究和普及,促进了东方与西方、古代与近代科学技术的汇流,促进丁科学在中国的复兴和发展。对于科学史以外的传统文化,许多科学家也进行过深入的探索。他们以近代科学思想为标准,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和整理,使其蕴含的科学价值得以彰显。

许多科学家都是文理兼通的学者,他们不仅在科学领域研究开拓,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近代中国文化的核心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民主、科学。中国近代科学家对文化上的影响正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其文化思想的各个方面无不显示着近代科学、民主思想的光辉。当然,从总体上看,近代科学家在科学与民主两大时代主题中,更偏重于对科学思想的坚守和弘扬,相形之下,对于民主思想重视程度稍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救国”论者的特点,

            (光明日报,2006年12月11日。有删改。)

4、第一段中,“最直观但也是最本质的东西”是指  (  )

A.西方文化中最直观但也是最本质的东西是西方科学技术力量强大。

B.西方文化中最直观但也是最本质的东西是“坚船利炮”很有威力。

C.中国近代科学家对西方文化最直观但也是最本质的东西理解深刻。

D.有识之士感知到西方科技的力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5.不能说明“中国近代科学家是创造中国近代文化的主体之一”的一项是 (  )

A.近代科学家以其独特的视角,研究和整理中国古代文化,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B.近代科学家不仅在科学领域研究开拓,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C.竺可桢、赵元任对传统天文学与星象学的研究;李俨、钱宝琮、严敦杰对传统数学的阐述。

D,中国近代科学家与西方传教土密切合作,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知识体系输入中国。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但科学方面的影响始终是主线。

B.近代科学家对近代科学的学习、研究和普及,促进了古代与近代科学技术的汇流。

C.近代科学家以科学思想为标准,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掘整理,使其蕴含的科学价值得以彰显。

D.从总体上看,近代科学家在科学与民主两大时代主题中,不重视民主思想。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近代科学家在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见他们在近代文化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B.中国近代科学家积极主动地引进西方文化,可知他们与封建正统人士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C.近代科学家最早实践“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可以说,没有近代科学家就没有洋务运动。

 D.“科学救国”论者对于民主思想的重视程度不够,可以推知,重视民主思想的近代政治家对科学也是重视不够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大亮有文武才略,隋末,庞玉行军兵曹。李密寇东都,玉战败,大亮被禽。贼将张弼异之,执百令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遂定交。

高祖入关,大亮自归,授土门令。方岁饥,境多盗贼。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马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间出击盗,所至辄平。秦王行北境,下书奖,赐马五乘,帛十段。顷之,胡贼大至,大亮度不能拒,单马诣营说豪帅,为分别祸福,贱众感服,遂相率降。大亮杀所乘马与之食,至步返。帝闻之悦,擢金州总管府司马。

贞观初,召授太府卿,出凉州都督。尝有台使见名鹰,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绝畋猎久矣,而使者求鹰。信陛下意邪,乃乖昔旨;如其擅求,是使非其才。”大宗报书曰:“有臣如此,朕何忧!”时突厥亡,帝遂欲怀四夷,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首领拜将军、中郎将。又置降胡河南。诏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以绥大度设、拓设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有也。属者突厥倾国入朝,陛下不即江淮变其俗,而加赐物帛,悉官之,引处内地,岂久安计哉?河西积困夷狄,州县萧条,加因隋乱,残耗已甚。臣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亩,此中国利也。”帝纳其计。

 大亮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对天子争是非,无回挠。至妻子未始见惰容,事兄嫂以礼闻。位通显,居陋狭甚。尝张弼脱其死,及贵,念有以报之。时弼匿不见,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识诸涂,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受。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张口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帝为迁弼中郎将、代州都督。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

十八年,幸洛阳,寝疾,帝亲和药。俄病终,年五十九。将敛,家无珠玉为含,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帝哭为恸。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新唐书·列传二十四》,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末,庞玉行军兵曹  署:代理,暂任

 B.秦王行北境,下书奖  劳:慰劳

 C.尝有台使见名鹰,大亮献之  讽:讽刺

 O.信陛下意邪,乃昔旨  乖:违背

9.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曰求安,未有也  ②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B.①尝张弼脱其死  ②敛赀财送其行

 C.①大亮杀所乘马与之食,至步返  ②吾尝终日思矣

 D.①大亮度不能拒,单马诣营说豪帅  ②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大亮有文才武略,面对众多胡贼,单枪匹马,深入敌营,对胡贼陈述利害关系,使他们相继投降。太宗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提拔他担任金州总管府司马。

B。李大亮生活俭朴,地位显达,住处却极为简陋狭小。死后,家中连口里含的珠玉也没有,只有五斛米、三十端布,皇帝都被感动得恸哭。

C李大亮知恩图报,为了感激张弼释放自己的恩情,不但愿把家里的所有资产让给张弼,而且愿意把自己的官爵让给张弼。

D.李大亮性格刚烈,和皇帝争论是非,不屈不挠。十八年,跟随皇帝去洛阳,生病卧床不起,皇帝亲自给他和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诏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以绥大度设、拓设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3分)

译文:                                

(2)臣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亩,此中国利也。(3分)

译文:                                  

(3)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

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1)“愁闷一番新”中“新”字极妙,试联系前后句意简析之。(4分)

                                   

(2)结尾二句令人联想到苏东坡“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词句,请你谈谈二者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3)其间旦暮闻何物?              。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4)          ,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古渡

                朱以撒

(1)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

(2)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古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荦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古渡是这些劳作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 缓缓而来。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和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河面上飘浮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操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情景,尤其是暮归时分。  

(3)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这纯朴的生活悄悄流逝。  

(4)后来我离开了·这里,由这条脱去油漆露出本色的木船送我到下游的一个渡口,不远处有一条公路,每日有车经过。

 (5)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肆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架。涨水时节,反倒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拍岸。那指指点点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子。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鸟立在船头,纹丝不动。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去。

(6)那一页的生活.已被翻了过去。

(7)有多少依这样的生活场景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仓库里。一旦遇到时机,一抹颜色、一缕气味,都会使这些久远的记忆鲜明而又生动的。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生活在日日向前,是以告别过去的方式、情调、趣味作为标志的。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人们要使怀旧有个引子,只好到这些地方去。可是,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看也罢,不看也罢,没有什么两样。有人曾说过,常常想起过去就意味着心态老了,不过,要感到有味的还真不能脱离怀旧呢!

 (8)过去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是很带有朴素化韵味的。时代的进展,使我们所见到的都变得比以前漂亮和精细。残垣断壁的古宅换成了高楼大厦,长衫对襟也剪裁成了时髦短装,再如家居用具,葫芦瓢、蓑衣、木桶,无不换成了铝合金或塑料制品。变化最多的当属人的形相、人的神情。前不久我特地坐下来,再看一遍黑白影片《鸡毛信》。我并不注重海娃送信的艰辛过程,而是沉浸在那土得掉渣的陕北背景里——那满是沟壑的黄土高坡、愣头愣脑的群羊,还有黑不溜秋的老棉袄。那时节,人的举止、表情,都是那么的朴素实在,拙得有味,土得深厚。这些情景,总是让人想起真实无华的泥土,没有一丁点儿文饰。后来,我又看了几部重拍片,黑白换咸了彩色,演员队伍也换了另一拨,主要角色漂亮多了,动作也表演似的,眉宇间巧多于拙,那种能表现苦难、风霜的背景如--风飘散。在我看来,拍出一些没有时代特征的片子来,让人眼睛看着,情感却无从附着。

 (9)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展开,使人面向电脑,面向新奇繁杂的信息。可是,闲散下来,还是会感到传统的人格心理在变与不变、新与旧之间,有回味不变和陈旧的成分。那历史的神髓、底蕴亦如天地苍冥中来去的飞鸿,究竟难以付之提挈和把捉了,只是常常泛起,成为一种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即便是很寻常的乡间古渡,也概莫能外。

14.作者在第二段中有声有色地描述了记忆中-在古渡见到的一些生活场景,请你用三个短句对这些生活场景进行概述,并说明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答                                    

 

                                   

15.文章第七段中,作者说:“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古渡“与”长桥“各承载了人们怎样的生存观念和生活理想。(5分)

答                                  

 

                                  

16.作者对古渡的人和事念念不忘,有关浓浓的怀旧情绪,同时又说“生活在日日向前”“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展开”。请具体谈一下你对“怀旧”和“向前”的看法。(6分)

答                                  

                                         

17.“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如石碾、木轮车、木纺车、轿子、斗笠等等。作者认为“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                                

 

                                   

六、(15分)

18.根据下面公式内容,请用一句话说明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

  经济效益= 利润+生产成本 = 1+利润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

                                    

19.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5分)

十二月十五日晚上,在电视台体育频道的休息室里,播报员兴奋地与他的朋友聊天:“刚才的亚运篮球决赛是最后一块金牌的角逐了,真是太精彩了。你看了吧?59比44,中国队终于击败了卡塔尔队夺回了冠军。中间卡塔尔曾将比分缩小到3分,那会儿看得可让人紧张了,卡塔尔拉拉队的加油声真是惊天动地。不过还好有王治郅,他发挥得真好,20投13中,一共拿了28分,那可是全场最高分,他真的是中国队夺得冠军的大功臣啊。看来:多哈真是中国的福地,中国取得比上届还多的金牌,加上昨晚的篮球,一共有165块啊!厉害,大厉害了!如果比赛有重播,你一定要看,真的,我没骗你。”

以上文字中,播报员以闲聊的方式将体育信息与私人感受混合陈述。你作为体育记者,请从上列文字中拣选有用的信息,写一则80字以内的体育新闻。这则新闻会在十二月十六日播报,请在写作时注意“时间”的转换。

[记者王聪明/多哈报导]

                                   

 

                                     

20.以形象化的语言描绘抽象的情思,可使读者获得更鲜明的印象、更具体的感动,例如,用“母爱是阳台上晒干的衣服,暖暖的,充满太阳的气味”,比“母爱是世间最温馨无私的爱”更加具体可感。请你仿照上面例句,选取“友情”、“悲伤”、“孤独”其中两种,根据你的体会,进行形象的描写。不可沿用例句的说法。(4分)

                                  

 

                                   

 

七、60分)

21.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只乌龟总想跑赢兔子,于是每天都非常勤奋地练习跑步,可是每次有兔子从它身边跑过时,它却总是追不上。一只小羊问它的母亲:“那不是一只乌龟吗?它为什么那么拼命地想奔跑呢?”母亲告诉小羊:“那就是一只乌龟,但它总认为自己可以胜过兔子。”

久而久之,羊开始嘲笑这只乌龟,别的乌龟也嘲笑它。但这只乌龟毫不气馁,仍然坚持练习跑步。

有一天动物界专门举办了一次乌龟赛跑。出乎意料的是,这只以前一点都不起眼的乌龟竟一举夺魁。

虽然这只乌龟至今仍然无法跑赢兔子,但它却在不知不觉中超越了所有的乌龟。

要求全面理解这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这则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