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语文测试(二)

2014-5-11 0:11:45下载本试卷

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语文测试(二)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绵(gèn)       (jùn)永

(cāo)      游目(chěng)怀

B.(gōng)养      (nì)死

(huì)       (yíng)茕NFEFD立

C.(zhì)息       (xī)戏

(cuàn)      鬼(yù)伎俩

D.一(piē)       (bèi)理

(fù)        无色无(xiù)

2.下列各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这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话剧,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深刻地揭示了新与旧、美与丑、文明与野蛮等错纵复杂的社会矛盾。

B.在金婚纪念会上,有位老记者问黄叙鸿、刘彩屏:“在这风风雨雨的五十年里,最令您们俩口子刻骨铭心的是哪件事?”

C.广东检验检疫局加强出入境飞机、船泊、列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卫生检疫,做好口岸预防非典型性肺炎的宣传工作。

D.目前,制约广东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快东西两翼和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美国国防部尝称,巴格达战火一旦平息,就必须组建伊拉克临时政府,美英联军有责任    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

②   主观主义者和官僚主义者不知道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极大地    了党的工作的发展。

③大家尽可放心,杨京华这人我了解,他    都不会失信,今天一定会把我们这件事办好,完成任务。

A.保护  妨碍  历来      B.保证  妨害  历来

C.保护  妨害  从来      D.保证  妨碍  从来

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每个单位都要旷日持久地开展学习“三个代表”理论的活动,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深入群众,身体力行地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B.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进一步减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也一定会有所扭转。

C.两年前举行的巴以高峰会,使中东和平出现了曙光;但近来持续加剧的巴以暴力流血冲突,又令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

D.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必须作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的工作作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发现王斌在任区税务局长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竟然贪污了数百万元。

B.李少康在师院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四处搜集和研读有关自动化控制的各种资料,运用最新的技术改革了放映设备。

C.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D.广东国投破产事件暴露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隐患,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提供了教训,向我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

6.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张楞与王玲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大的卖冰棒,二的拾破烂,三的满地爬。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冲天的大火!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有人认为,现在能通过基因修饰或改造延长线虫的寿命,那就有可能通过同样的方式让人类长寿。但是,更多的专业人员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怀疑。因为,线虫与人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机制有极大的差别。线虫只是由大约1000个细胞组成的不到1毫米大小的微小生物。而且它们的细胞没有一个是可以分裂的。此外,人到老年会得各种各样的老年病或顽症,如糖尿病、癌症、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氏症)。但对线虫和果蝇这类低等生物的研究发现,它们到老年时不会得这些严重疾病,而且没有骨骼病,更没有骨质疏松症。因此,有专业人士认为,线虫不是抗衰老研究的理想对象。

既然这样,为什么要把线虫当作衰老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呢?研究人员的回答是,由于它们的寿命很短,可以利用它们来使研究更容易一些,结果更快一些。线虫特殊的生物特性意味着它的寿命具有自然的伸缩性,而且对衰老具有巨大的潜藏的耐受力。比如,当食物稀少时,它会自动进入特殊的冬眠期。在此期间它们停止进食、发育和运动,并且长出一个厚厚的保护性外壳。这样,它们的衰老也就极大地延迟,能够生存70天。这种自然的耐受艰苦环境的潜能使它们比起一般只生存20天的寿命来,超出了3—3.5倍。

研究发现,可以对线虫的称为“时钟”的一类家族基因中的任何一种基因进行调整,由此可以使线虫多活60%的时间。但是,基因突变后的线虫存在着严重的生命质量问题。它们在发育、呼吸、游动、进食、排便等方面都比一般线虫更为缓慢,而且它们几乎总是在昏睡,很少有繁殖能力。

如果改变我们的某种长寿基因,使我们能活到120岁,但却像线虫那样过着一种没有生命质量的生活,更享受不了生活的乐趣,比如,到25岁才有青春期的发育、对异性没有爱的欲望和需求、不能运动、不能娱乐,我们还需要这样的长寿吗?

另一种实验动物——小鼠寿命的研究对我们作了另一种角度的启示,这种动物至少是有脊柱的,也因此比较接近于人,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研究发现,小鼠的长寿基因较少,也没有在线虫和果蝇身上所看到的那些长寿但生命质量低下的现象。当然,小鼠也有所谓的长寿基因,称为IGF—1,它调节着生长激素受体。如果这种基因发生突变,就可以使小鼠的寿命增长80%。但是,如果以此模式来调节人的相似的基因,则是南辕北辙。这正应

了那句老话,对一个人是良药的对另一个人却可能是毒品。相似于能使小鼠长寿的基因对人来说则可能使人患糖尿病,而且短寿。

7.对线虫不是抗衰老研究理想对象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机制与人有极大的不同。

B.线虫老年时不会出现人类的各种各样的老年性病症。

C.线虫具有一种耐受艰苦环境的自然而巨大的潜能。

D.基因突变后线虫的长寿是以降低生命质量为代价的。

8.对“如果以此模式来调节人的相似基因,则是南辕北辙”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调节类似小鼠长寿基因的方式,非但不能使人长寿,反而可能诱发某些疾病。

B.采用调节类似小鼠长寿基因的方式,虽然可以使人长寿,但可能会诱发某些疾病

C.采用调节类似小鼠长寿基因的方式,非但不能使人长寿,反而可能降低人的生命质量。

D.采用调节类似小鼠长寿基因的方式,虽然可以使人长寿,但可能会降低人的生命质量。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能否通过改造基因延长人的寿命的问题上,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

B.即使不进行基因改造,线虫也可能凭借其特殊的生理机制延长寿命。

C.人类已可通过改变基因而活到120岁,但享受不了生活的各种乐趣。

D.改变小鼠的长寿基因,既可延长它的寿命,也不会降低它的生命质量。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科研人员对线虫以及小鼠的研究表明,目前人类对抗衰老的研究仍然难以大有作为。

B.寿命具有自然伸缩性的线虫能延长寿命,因此不具这种特性的人类将无法延年益寿。

C.线虫的基因突变后生命质量下降,说明采用基因突变方式必然会导致生命质量下降。

D.在小鼠研究中出现南辕北辙现象,表明用调节基因的方法延长人类寿命只能事与愿违。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则天朝,奴婢多通外人,辄告其主,以求官赏。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庞氏,其奴所告夜醮,敕御史薛季旭之。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先玉阶涕泣不自胜,曰:“庞氏事状,臣子所不忍言。”则天纳之,迁季旭给事中。庞弃市,将就刑,庞男希NFDCF诉冤于侍御史徐有功。有功览状曰:“正当枉状。”停决以。三司对按,季旭周密其状。秋官及司刑两曹既宣覆而自惧,众迫有功。有功不获得申,遂处绞死。则天召见,迎谓之曰:“卿比按,失出多也?”有功曰:“失出,臣下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愿陛下弘大德,天下幸甚!”则天默然久,曰:“去矣!”敕减死而放于岭南。有功以之去官。月余,复授侍御史。有功俯伏流涕,固不奉制。则天固授之,有功曰:“臣闻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厨者何?势使然也。陛下以法官用臣,臣以从宽行法,必坐而死矣。”则天既深器重,竟授之,迁司刑少卿。时周兴、来俊臣等罗告天下衣冠,遇族者数千百家。有功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时人方之于定国。中宗朝,追赠越州都督,并授一品官,优赐其家。开元初,窦希瑊外戚荣贵,奏请回己之官,以酬其子。

注释:①醮——僧道设坛作法,祈祷或诅咒。

②失出——重罪轻判或有罪不判

③于定国——西汉大臣,掌管刑狱,他断案公正宽和。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告其主       罗:罗织。

B.敕御史薛季旭之   推:审问。

C.停决以        闻:听闻。

D.有功司刑       居:担任。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

B.有功览状曰:“正当枉状。”

C.臣以从宽行法,必坐而死矣。

D.则天既深器重,竟授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奴所告夜醮。

吾属今之虏矣!

B. 先玉阶涕泣不自胜。

冰,水为之,而寒水。

C. 卿比按,失出多也?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为者?”

D. 则天默然久。

作《师说》以贻。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徐有功“好生之德”的一组是(  )

①有功览状曰:“正当枉状。”停决以闻  ②众迫有功,有功不获申  

③愿陛下弘大德,天下幸甚  ④敕减死而放于岭南  ⑤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  ⑥奏请回己之官,以酬其子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润州刺史窦孝谌的妻子庞氏因为家中奴婢的诬告,被判了死刑。庞氏的儿子跑到徐有功那里为母亲鸣冤叫屈。

B.徐有功发现庞氏一案确是冤案,便立即制止了行刑,并向上禀告,三司官员于是重审,最后使庞氏免受刑罚。

C.徐有功在审理庞氏一案时力主从轻发落,冒犯了武则天,因而被革职流放到岭南。一个多月后又官复原职。

D.徐有功由于具有好生之德,富有正直之气,因此颇得时人赞誉,中宗时,出任越州都督,并被授予一品官衔。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时人方之于定国。

译文:                               

(2)臣闻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厨者何?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  画  竹

                  郑  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答: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凭谁问: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王勃《滕王阁序》)

(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没有留住的

                     冯积歧

大概是风把瞎子吹醒了。瞎子走在街道上,风从屁股后面吹来,把清晨的亮光卷起来给他贴在了背后,瞎子的身后是堆积如山的光明,光明就是长上五条腿也跑不到瞎子的前头来。瞎子的前面是塞得严严实实的黑暗,黑暗像丰收了的小麦一样多。

瞎子手里的竹竿是瞎子眼前头的亮点。竹竿在街道上一点,那光亮就像麦苗儿一样旺在了街道上,旺在了瞎子的所过之处。瞎子身后的亮光是瞎子自己播种的。

瞎子手里的竹竿响动着,鸡啄食一样的声音顺着竹竿爬上去,爬上了瞎子的身体,瞎子的身体上长满了声音。瞎子的嘴里念叨着:“一五、一十、二十……”瞎子不是数他把多少光明丢在了身后,瞎子在数他留下的脚印有多少。

街道上最多的是脚印。大人的、小孩的、男人的、女人的,脚印像大雪一样堆了一层又一层。脚印能留住的话,脚印就把街道憋破了,就把街道堵严了,人也休想走过去。可是,脚印生不出根,长不出芽,风一吹,就没有了,就无影无踪了。人以为脚印会留住的。即使不刮风不下雨不晒太阳,人自己的脚印也留不住。人刚一走过去,又有人的脚印牛的脚印鸡的脚印踩上来了,人的脚印被踩乱了,踩塌了,踩死了,踩没了。

瞎子却数得津津有味,他的兴趣很大。大概知道自己的脚印也是留不住的,他才聚精会神地去数。人活在世上,不知道自己的脚印有多少,人就太糊涂了,而人能把自己的脚印弄清楚,人就太聪明了。瞎子不是为了把自己的脚印弄清楚才去数的,瞎子只是为了数一数,数,不停地数。瞎子的脚印是瞎子存在的对应物,面对着自己的对应物瞎子就明白了自己的“在”。

  既然自己在,自己就要活!眼前一片光明的人未必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瞎子每天都要数,他起码知道,自己的脚印哪些是歪歪扭扭的,有哪些像禾苗一样嫩,有哪些像镢头一样硬,有哪些是凹凸不平的,有哪些像狗舌头一样光滑。他起码知道,他在哪一天是踩着虫子、蚂蚁而过的,他在哪一天是绕着猪和狗而过的,或者说,他把那些禽兽挥走之后,照样行走在街道上,行走在人世间。

街道上先是有了瞎子竹竿的响动声,尔后才有了亮光。街道上的亮光是瞎子的竹竿带来的。瞎子无视他身后轻俏的风、骚动的风、肆虐的风。你吹吧,你刮吧,反正人的脚印是留不住的,哪怕你把脚印刮到爪哇国去也罢。瞎子知道,他的脚印被风刮在了头顶,像树叶一样绿,像星星一样亮。瞎子知道,他的脚印在人世间。所以,他每天还是要数,数一数。

19.解释以下语句在文中的含义。(6分)

(1)光明就是长上五条腿也跑不到瞎子的前头来。

答:                              

(2)眼前一片光明的人未必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答:                            

20.为什么说“人活在世上,不知道自己的脚印有多少,人就太糊涂了”?联系文意作答。(4分)

答:                            

21.“数脚印”反映了瞎子怎样的人生态度?分两点作答。(4分)

答:(1)                              

  (2)                            

22.(1)文中“数脚印”这一意象,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答:                            

(2)这种艺术手法对文意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4分)

答:                             

六、(12分)

23.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3分)

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那些不朽的书籍                            

                                     

24.按要求概括下面一段文字。要求:①不超过18个字;②不出现具体数字。(4分)

有的人由于眼角膜变形,而普通眼镜又不够理想,所以需要购买隐形眼镜,这些人约占购买隐形眼镜的1%。有的人为了进行某项运动或因从事某种工作而购买这种眼镜,如进行拳击、游泳等运动或从事飞行、表演等工作,这些人约占20%。有的人是为了外表好看而购买这种眼镜,这类人约占79%。

25.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句子连贯。(5分)

盼着云来,以云絮的温柔擦拭青春的泪滴;                    。青春,是诗是酒是音乐是花蕊是激情。走进青春,               ;走进青春,你就走进了世间最迷人的驿站。走进青春,冰雪便在我们的肌肤上融化,不再结冰;走进青春,                  。

七、(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往墙那边走过去,她总要善意地提醒别人,别走近高墙,但总有人不听。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没有发生任何危险!第四天,老太太不由自主地走到墙根,想看个究竟。然而,危险就在此时发生了,高墙倒塌,老太太被……

提醒别人时往往是容易的,是清醒的;但能做到时刻提醒自己的又有多少人呢?请以“提醒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第八套

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1.D(A“隽”读作juàn;B“茕”读作qióng;C“纂”读作zuǎn。)

2.B(们 口子;A错复杂;C船;D没有错别字。)

3.D(“保证”指确保原来的状况,“保护”指尽量照顾,不受损害,不能与“生活”搭配。“妨害”常用于能够受到损害的对象,如“视力”“健康”等,“妨碍”常用于能够受到阻碍、影响的对象,如“发展”“学习”等。“历来”与“从来”意思相近,但“历来”后面不用否定式。)

4.B(占有职位而不尽职守。A“旷日持久”指荒废时日,拖延很久,多有被迫之意;C“空前绝后”指以前不曾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形容极其难得,独一无二的事物;D“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5.D(A不合逻辑,“贪污”是“不正当的手段”,但决不能用“正当”限制,语法上是搭配不当,逻辑上是限制不当;B成分残缺,“在……下”是介词结构做状语,谓语部分加了一个“他”,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李少康”便没有相应的谓语,删去“他”,或删去“李少康”;C句式杂糅,把“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和“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杂糅在一起,可改为“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或“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

6.C(A“遂”是文言单音词,夹杂在白话文中间,语体色彩不协调,可改为“就”;B“从速交还”有命令口气,不符合“失物启事”的写作目的;D“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一般用于书面语,用在口语交谈中不妥。)

二、7.C(C这说明线虫尽管不是理想的抗衰老研究对象,但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8.A(“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即不能达到长寿的目的,联系最后一句,可知还会带来严重后果:患糖尿病,而且短寿。)

9.C(“人类活到120岁”在文中只是提出的假设,并没有说已经做到,况且“线虫的生物特征和生理机制”与人类差别很大,不能简单套用。)

10.A(B人类延年益寿有其他方法;C说法太绝对化。小鼠的生命质量就没有出现下降现象;D说法以偏概全,不能以此断言调节基因的方法绝对行不通。)

三、11.C(让……听到;禀告。)

12.B(古义:确实。今义:“正处在”或“合理合法”等。)

13.A(都是介词,表被动,“被”。B介词,“在”/介词,“比”;C疑问副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什么”;D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14.D(②有功被众人所迫,不能表达自己的主张。④武则天赦免庞氏死罪,将她流放岭南。⑥窦希NFDAD答谢徐有功,将自己的官职转让给徐有功的儿子。)15.A(B庞氏最后是“敕减死而放于岭南”;C“流放岭南”的是庞氏;D越州都督之衔是“追赠”,即在他死后追封,而非“出任”。)

四、16.(1)当时的人将他比作(汉代的)于定国。

(2)我听说鹿虽然在山林中奔跑,但它的性命却掌握在厨子的手中,这是为什么呢?或:我听说鹿虽然奔跑在山林中,但为什么它的性命却掌握在厨子的手中呢?17.初长的幼竹(竹笋的别称)。用“山”的固定不动与“竹”的生枝拔节作对比,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哲理。或: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这一哲理。

18.(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3)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五、19.(1)瞎子的生活道路充满艰难。

(2)正常人未必懂得生存与生活的区别。

20.因为这种人不知道人生道路怎样走。或:这种人不懂得人生的意义。

21.(1)面对黑暗顽强生活的态度。

(2)严肃认真(不断反省自己)的态度。

22.(1)运用了象征手法。

(2)使本文要表达的人生哲理变得形象而具意蕴。

六、23.那些不朽的书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或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新鲜有用,它们能给我们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24.购买隐形眼镜的原因和人数比例。

25.盼着雨来以雨点的淅沥洗涤青春的烦扰你就走进了人生最美好的花季

情感便在我们的企盼中驻扎不再漂泊

七、26.略

附参考译文:

武则天当朝时,官员家中的奴婢多勾结外人,经常罗织罪名告发自己的主人,来求取朝廷的赏赐。润州刺史窦孝谌的夫人庞氏,被奴仆诬告她夜间请道士作法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命令御史薛季旭审理这件案子。薛季旭认定庞氏诅咒了武则天,于是写下奏章禀告武则天,并事先到宫殿前的台阶上痛哭流涕,做出难以自控的样子,然后说:“庞氏所做的事情,我实在不忍说出来。”武则天接纳了他的审判结果,并提升他为给事中。庞氏被判死罪,马上就要执行死刑,庞氏的儿子窦希瑊跑到侍御史徐有功那里诉冤。徐有功看了他的诉状,说:“这的确是件冤案。”便叫人暂停行刑,并向上禀告。于是三司的官员一同再审,薛季旭把庞氏的案情说得具体细致,就像真的一样。刑部及大理寺的官员由于公开审理担心自己因轻判而丢官,便一起逼迫徐有功维持原判。徐有功没有机会说话,于是庞氏便被判处绞刑。武则天召见徐有功,迎面就说:“你审理案件,为什么有那样多重罪轻判的情况呢?”徐有功回答说:“重罪轻判,是我的小过失;爱惜人的生命,是圣人高尚的品德。希望陛下弘扬圣人的美德,那么天下将十分幸运了!”武则天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你走吧!”于是下旨免除庞氏的死罪,将她流放到岭南。徐有功也因此被革除了官职。一个多月后,武则天又恢复他侍御史的官职。徐有功伏地痛哭,坚持不肯接受旨意。武则天却坚持要授予徐有功官职。徐有功说:“我听说鹿虽在山林中奔跑,但它的性命却掌握在厨子的手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环境使它这样啊。陛下任用我为法官,我因从宽执法,一定会受牵连而获罪致死。”武则天非常器重徐有功,最终还是授予他官职,还升任他做司刑少卿。当时,周兴,来俊臣等人罗织罪名,诬告朝廷命官,遭到灭族的有数千百家。徐有功担任司刑少卿时,含冤得到平反昭雪的人不计其数,当时的人将他比作汉代的于定国。唐中宗时,追封徐有功为越州都督,并追授徐有功一品的官衔,让他的家人享受特殊的待遇。开元初,窦希瑊身为皇亲国戚,非常荣贵,便奏请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徐有功的儿子,以表示对徐有功的酬报。

——选自《大唐新语·卷四·持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