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全国高三第四次大联考语文卷

2014-5-11 0:11:45下载本试卷

全国高三第四次大联考语文卷

命题:浙江省富阳市二中 姚海婴 童新华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 裴广才

第 Ⅰ 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推诿  琐  幔  曲求全  魏救赵

B.辣  力  绽  不得已  梁山水

C.商  跃  凿  之不恭  巢鸠占

D.绳  起  苔  山琼阁  为人知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络  协力同心  顶顶大名  满招损,谦受益

B.肇事  脱颖而出  钩心斗角  疾风知劲草

C.竞技  间不容发  汗流浃背  胁天子以令诸侯

D.端倪  荒涎不经  戳力同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非典”疫情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后,全国各地积极开展________“非典”工作。

(2)青年如果不有效地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那将是对个人青春年华和国家教育________的浪费。

(3)人们________要对质量、花色进行挑选,________要追求品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与修养,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

A.防治  资金  不但/还    B.防止  资金  不单/也

C.防止  资源  不但/还    D.防治  资源  不单/也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尽管一些专家警告,长期使用阿特金斯所创的饮食法减肥可能会对人体有害,许多想瘦身或保持身段苗条的人仍然对此趋之若鹜

B.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叫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C.虽然炎热的夏季早就过去,可怕的秋老虎也已经被秋风赶走,可是特丽珑显示器和钻石珑显示器为占领未来的CRT市场的明争暗斗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D.这里天气的恶劣是出了名的,这不,刚才还是一片晴空,现在竟飘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B.一些宾馆、饭店还成为某些部门非正常开支的重要渠道,给少数腐败分子孕育了堕落的温床。
C.技术创新的浪潮正使我们心前所未有的方式存储、获得和处理有关我们星球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
D.昨日,2003年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刷新了江西省近年两岸招商引资记录,一天下来,台商在赣签订了30亿元的投资项目,为江西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外来动力。
6.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昨天我从你的车库里拿走的那件工具,没用,今天给你送回来了。
B.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给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
C.诚然,家庭在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在对青少年正确对待“自我”的宣传教育上也负有重大责任。
D.记得我们认识她的时候,还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一提起癌症,人们就不禁联想到生命与死亡的较量。多年来,白衣天使们拿起放疗、化疗、中草药等“各式武器”打击癌魔,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如今又有几种重兵器出现在围剿癌魔的战场上,在它们的威慑下,癌魔正在节节败退。
  说起体内的脂肪,不少人就会眉头紧锁,因为过量的脂肪不仅导致肥胖,而且还是多种疾病的诱因。但是,最近,通过一项医疗实验,美国科学家发现,只要稍加改造,脂肪细胞也能变废为宝,具有神奇的功能。脂肪细胞的构造就如同眼前的肥皂泡一样,是中空的小囊泡,外表覆盖着油脂。利用这一特点,科学家们能够把它改造成射向癌细胞的“导弹”。以往,人们常让病毒来充当向人体内输送药物和基因物质的载体,但“恪尽职守”的人体免疫系统常常会把它们当作“入侵者”加以抵抗,造成排异反应。而经过改造的脂肪细胞与人体细胞的结构极为相似,很容易通过免疫系统这一关,有利于抗癌药物顺利抵达病灶处发挥应有疗效。目前,医生已利用脂肪细胞运载一种名叫“阿霉素”的抗癌药物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
  科学家观察发现,肿瘤是一种无限制增生的细胞团伙,自我复制能力极强,如果不加干预,这个团伙就会不断壮大。要想打败它们,我们不仅需要在战略、战术上下工夫,还需要具有强有力的攻击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导弹能紧紧地跟踪目标,并能准确地击中,那么能不能研制出一种武器用来跟踪癌细胞,并且消灭它们呢?
  前不久,一种治疗癌症的激光技术在重庆问世,生际医学界认为,这是人类抗癌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这种新技术的关键就在于它治疗癌症时动用了一种新式武器——“光化导弹”。这种紫红色的液体就是“光化导弹”的“弹头”,名叫血卟啉。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它与恶性肿瘤有着不同寻常的亲和力;第二,它对光、α、β、γ等射线及氧化剂非常敏感。这两个特点就是杀死癌细胞的关键。我们先把血卟啉通过静脉滴进人体,它不久就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恶性肿瘤组织,并与之紧密结合。此时,我们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这些肿瘤,它里面的血卟啉就会产生光化反应,并发出荧光。利用这些荧光我们就可以对肿瘤组织准确定位,然后,用另一种波长的激光进行照射,对光很“敏感”的血卟啉就会使出杀手锏,与激光里应外合,产生出秘密武器单价氧,用它能直接“引爆”杀死恶性肿瘤组织。而且整个过程有惊无险,对人体的正常组织没有任何损伤。
  目前“光化导弹”治疗法已进入临床阶段,为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带来生命与健康。
  如果说脂肪细胞“舍己度人”地运载抗癌药物是打赢了一场地下战,那么“光化导弹”就是里应外合打了一场漂亮的立体战。现在,越来越多的治疗癌症新式武器在临床当中大显神威,为我们降伏癌魔开辟了一条又一条希望之路。虽然我们与癌魔的战斗尚未结束,但可以预言,人类必将成为最终的胜者。
                (《灭癌导弹》作者叶传蔚 2003年6月27日央视国际《发现之旅》)
7.下列对“光化导弹”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光化导弹”是一种紫红色液体,学名叫血卟啉,它可以直接杀死恶性肿瘤且对人体正常组织无害。
 B.“光化导弹”是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激光技术,它最先由我国医学界研制成功并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它在治疗癌症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C.“光化导弹”是以脂肪细胞为载体,以血卟啉为“弹头”的一种治疗癌症的激光技术,目前它将用于临床治疗,给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D.“光化导弹”是利用血卟啉的“亲癌性”和“感光性”特征,从而杀死癌细胞,保护正常细胞的一种激光技术。
8.下列对“光化导弹”灭癌过程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以脂肪为载体将“弹头”血卟啉运入人体,使之与恶性肿瘤组织紧密结合,然后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确定肿瘤组织的准确位置,最后用另一种波长的激光照射,使血卟啉产生杀死癌细胞的单价氧。
 B.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将血卟啉送入人体,使之与癌细胞结合,接着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确定癌细胞的准确位置,然后用另一种波长的激光照射,使血卟啉产生单价氧,从而“引爆”并消灭癌细胞。
 C.通过静脉将血卟啉滴进人体,具有“亲癌”特性的血卟啉随血液循环进入癌细胞,并与之紧密结合,然后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给癌细胞定位,再用另一种波长的激光照射,使血卟啉产生单价氧,从而“引爆”并消灭癌细胞。
 D.采用静注射的方法将血卟啉送入人体,血卟啉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肿瘤组织并与之紧密结合,然后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给癌组织定位,再用另一种波长的激光照射,使血卟啉产生单价氧,从而“引爆”并消灭癌组织。
9.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下列表述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治疗癌症的方法很多,但传统治疗癌症的方法都未能解决“既能杀死癌组织又能保护正常组织”的难题,“光化导弹”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B.以脂肪细胞为载体运载“阿霉素”的治癌方法和“光化导弹”的原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前者打的是“地下战”,后者打的是“立体战”。
 C.脂肪细胞之所以能变废为宝,成为灭癌的功臣,是因为它的结构与人体细胞的结构极为相似,能轻易通过人体免疫系统,将药物送到病灶。
 D.以前,医生常以病毒为载体输送治癌药物,但由于病毒与人体细胞的结构有差异,往往难以通过人体免疫系统这一关,因此治疗效果并不好,接下来尝试着以脂肪细胞为载体,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光化导弹”既能杀死肿瘤组织,又能保护人体正常组织,所以同以病毒为载体及以脂肪为载体的治癌方法相比,具有的优越性。
 B.“光化导弹”既能杀死肿瘤组织,又能保护人体正常组织,这一技术的临床运用标志着人类在与癌症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C.尽管“光化导弹”这一新式治癌武器仍没能从根本上消除癌症给人类带来的恐惧和痛苦,但它的发明无疑为人类的抗癌斗争翻开了新的一页。
 D.“光化导弹”其实是一种激光技术,其先进的治癌理念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必将让人类在不远的将来彻底战胜癌魔。
三、(15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品茗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臣光曰: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盖以高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群臣往往有觖望 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家无虞,利及后世。若良者,可谓善谏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驹自立为楚王      假:代理 
 B.沛公将数千人,地下邳西  略:夺取
 C.而急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趣:同“促”,催促
 D.必待高帝目见语      偶:偶然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悉家财求客刺秦王    ②挟太山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B.①恐又疑平生过失及诛   ②秦王坐章台相如
 C.①沛公拜良厩将      ②霓衣兮风为马
 D.①于是上置酒       ②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良“善谏”的一组是
 A.(1)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2)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
 B.(1)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
   (2)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
 C.(1)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2)今急先封雍齿……则人人自坚矣
 D.(1)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2)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虽无战场厮杀之功,但却凭着在幕后为刘邦出谋划策,逐渐深得刘邦信任,从而被封为侯。
 B.刘邦在封赏上的亲厚友,引起了未被封赏的有功将领的不满,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
 C.未受封赏的诸将私下活动,引起了刘邦的警觉。在这种情况下,他向谋臣张良询问原因并寻求积极的对策。
 D.张良进谏善于因势利导,先以危言耸听之词引起刘邦重视,再适时指出刘邦在封赏中的失误,从而帮助刘邦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统治危机。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臣下对君主应及时进谏,不要拖延,否则就可能酿成更大的灾祸。
 B.启示后世君主,在对臣下朝廷分封奖赏时,切勿因感情用事千万滥赏滥伐。
 C.启发后世臣子,劝谏君主应注意把握时机和掌握分寸,这样会增加劝谏的成功率。
 D.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国君无偏袒私情的过失,臣下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国家就会长治久安。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国家无虞,利及后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倦 夜
               [唐]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2)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3)才须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天品茗真
               鲍尔吉•原野
  天真是人性纯度的一种标志。在成年人身上,即使偶露天真也非常非常可爱。天真并不诉诸知识,大学或中专都不培养人的天真,或者说那里只戕灭天真。天真只能是性情的流露。
  “我醉欲眠君且去”,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惟有李白,如无赖童子。在李白眼里,世事无不美好又无不令人沮丧。这是诗人眼里的生活,但李白赤条条地皈依于美好。他当不上官且囊中缺乏银两,但口出无可置疑之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天才,毋宁说是十足的天真加上十足的才气。我们多么感谢李白不像绍兴师爷般老辣,也不似孔明那么擅逞谋略,不然文学史黯然矣。
  人们说“天真无邪”,言天真一物无不洁之念,如孔子修订过的“郑声”一样。但人生岂能无邪?所谓无邪只是无知而已,像小孩子研泥为丸,放在小盒子里,自以为旷世珍物。所以天真只存在于小孩子身上。每个小孩子都是诗人与幽默家,都讲过妙语。小女鲍尔金娜三岁时,我携她在北陵的河边散步。河水平缓,偶涌浪花,鲍尔金娜惊奇大喊:“小河在水里边。”小河——在——水里边,我想了许多。的确,小河若不在水里边,又在什么里边呢?倘若我们也肯于把小河看作是一位生灵的话。鲍尔金娜还讲过“小雨点是太阳公公的小兵”云云。这些话很有些意思,但证明不了她亦是李白。儿童的天真只由无邪而来,一被语文算术绕缠就无法天真了。可见知识是天真的大敌,因而一位有知识的成年人还保持天真,无异于奇迹。谁也不能说爱因斯坦无知,但他天真,拒绝以色列总统的职务,说自己“只适合于从事与物理学有关的事情”。这种天真,事实上是一种诚实。诚实最接近于天真。齐白石九十岁的时候,翻出自己七十岁的画稿阅读,说“我年轻时画得多好!”人们对此不禁要微笑,七十岁还叫作年轻吗?况且他说自己“画得多好!”对九旬老者,七十岁只能算是年轻,白石老人多么诚实,又多么天真。在他的作品中,有一幅“他日相呼”,画面上两只小鸡雏各噙蚯蚓一端怒扯。没有童心,谁能画出这样纯净的作品呢?
  艺术家的敌人,不外自身而已。自身在浊世中历练的巧慧、诡黠、熟练等等无一不是艺术创作的阻碍。若克服这种种的“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不可能一边争官赚钱,又一边保持天真。老天爷不肯把这么多的能力都赋予一个人。国画家从古到今,反复喃喃“师造化”,所师者不外是一股浑然自在的气势。
  天真之“真”,由“天”而出,即余光中先生说的“破空而来,绝尘而去”,它得乎天性,非关技巧。黄永玉先生在《永玉三记》中,说喷嚏是“一秒钟不到的忘乎所以,往往使旁观者惊喜交集。”说镇定是“到处找不到厕所而强作潇洒的那种神气”。精妙,当然也睿智,但也透出说者在语言背后的天真。睿智或许可以模仿,但天真委实无法模仿。有的诗人,被人喊打惶惶如丧家之犬,原因在诗中不恰当地布置了过多的“天真”。其实,为文之道如为人之道,天真只是其中一路,可通之路又有万千。培根如老吏断案,李敖以骂挂帅,都见不到天真,但均可阅可喜。
  天真有时是诗,有时睿智,有时幽默,有时也是洞见。
  对于天真,最妙的回答是一个孩子为“天真”一词造句,曰“今天真热”。
19、通观全文,作者眼里的“天真”是怎么样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2段说“李白的天才,毋宁说是十足的天真加上十足的才气”,结合原文看,李白的天真表现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理解第3段中的两句话的含义。(6分)
 (1)天真只存在于小孩子身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有知的成年人还保持天真,无异于奇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由李白的“才气天真”写起,写了小女的“无知天真”,写了爱因斯坦和齐白石的“诚实天真”,目的是要告诉读者,天真的形态有多种,只要找准了属于自己的一种就具备了“为人之道”。
 B.天真也是一种创作的风格,艺术家追求的境界,但是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能强行添加进去,它更强调自然,不然就会像有的诗人一样故作天真,而遭人痛骂。
 C.文章开头说“天真并不诸知识”,文中又说“知识是天真的大敌”,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说要天真,就不能要知识,否则天真就和他无缘。
 D.文章围绕“天真”的话题,选取了李白、鲍尔金娜、爱因斯坦、齐白石、黄永玉先生等人有关天真的内容,告诉读者天真是人的性情的自然流露,也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它无法模仿与复制。
 E.综观全文,可以这样认为:李白的天真是诗,黄永玉先生的天真是睿智,齐白石的天真是幽默,小女鲍尔娜的天真是无邪的洞见。
六、(12分)
23、依据给出的文字,续写一个段落,句式大体相同,不超过40个字。(4分)
  友情,是一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跌倒时的真诚的搀扶,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读书也是人生获利丰厚的储蓄。这储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语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大量师新词与社会大变革相伴生”的原因(4分)
  语汇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动因。如果单从现象上看,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汉代、南北朝、“五四”前后和解放初期,都是新词语出现的高峰期。为什么大量的新词会与社会的大变革相伴生?这还需要细细辨析:先秦时百家争鸣,各派思想演说在相互辩难中,促成了大量新概念、新词语的产生;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出现了大量的佛教词语;“五四”前后,西方文化思想、科学技术大量引进,新的政治、科技词语大量涌现;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方面的新词语尤为活跃,如“知识经济”、“资本运作”、“资产重组”、“世贸规则”等等。物理学中的核裂变之际,各种微粒高速碰撞,产生新的微粒,语言现象与之类似。
  答:
25、根据下面的文字和图表,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4分)
  心理学家实验显示,知晓自己的成绩的人,比不知晓者学习的动机较强。美国心理学家布克和诺非尔将两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在前九天,A组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不知道,从第十天起,再用相反的方法对两组学生进

行实验,结果证明请看左图,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5字以内作答)
七、(6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遭遇挫折或不幸时,常常有人作“退一步想”,也就是承认事情是不好的,但又庆幸不算是最坏的。这种思想方法,有人认为是中国人传统的消极的处事哲学,但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面对现实的辩证的思想方法,是积极的。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退一步想”的经历呢?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以“退一步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民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全国高三第四次大联考语文卷参考答案
1、C  A项分别为wěi、wěi、wéi、wěi、 wéi;B项分别为pō、pò、pò、pò、pō;D项分别为piàn、xiān、xiǎn、xiān、xiǎn。
2、B  A项:顶-鼎;C项:胁-挟;D项:涎-诞,戳-戮
3、A  “防止”通常用于坏事情发生之前,“防治”通常用于问题发生之后,既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又采取措施治理已经发生的问题;“资金”指国家用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资或货币,“资源”是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不单”多表并列关系,“不但”表递进关系。
4、A  B项“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是对的,多用来表示不同意或轻视;C项“如火如荼”比喻声势浩大而热烈,是褒义,用于此处感情不当,另外“明争暗斗”也不可能“声势浩大”;D项“沸沸扬扬”意为“像沸腾的水一样”多形容议论纷纷,不能用来形容大雪。
5、D  A项:“至少”与“以上”相矛盾;B项“孕育”和“温床”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存储、获得和处理”应改为“获得、处理和存储”,或“获得、存储和处理”。
6、C  A项“没有”有歧义,可理解为“没有使用”或“没有作用”;B项“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D项“七八岁的小孩”既可指“我们”也可指“她”。
7、D  A项应是“弹头”;B项解释太笼统;C项:原文是“已进入临床阶段”,“以脂肪细胞为载体”的说法也不对。
8、D  A项“以脂肪为载体”的说法不对;B、C两项中的“癌细胞”应为“癌组织”。
9、D  A项:“都未能”一说太过绝对;B项“原理是一样的”说法不对;C项应是“改造过的脂肪细胞与体细胞的结构极为相似”。
10、C  A项中“以脂肪为载体的治癌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B项“决定性”的说法不妥;D项:“光化导弹”只是利用了激光技术,不能说它就是“激光技术”。
11、D  应为“成双”
12、D  两个“乃”都释为“于是”。A项“以”:1“用”,2“而”;B项“见”:1表被动,2看见;C项“为”:1“担任”,2“作为”“当作”。
13、C  ABD中均有与张良“善谏”无关的内容。
14、B  错在“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的表述,原文无此意思。
15、A  错在“臣下对君主应及时进谏,不要拖延”的表述,应为“把握恰当时机劝谏。
16、1恐怕因往常的过失而被猜疑以至于遭到诛杀,所以就相互聚集到一起图谋造反了。
  2使在上者无偏袒私情的过失,在下者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国家无忧患,利益延及后世。
17、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18、1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2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3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19、天真是性情的流露;天真无不洁之念;天真委实无法模仿。
20、世事令人沮丧但他皈依于美好。
21、1儿童的天真是由无邪而来,而成人有种种的“俗”,自然缺少天真。2天真,事实上是一种诚实。诚实最接近于天真。自身在浊世中历练的巧慧、诡黠、熟练等等让人无法企及天真。
22、B D
23、示例:(这储蓄)是发现未知的钥匙,是追求真理的阶梯,是超越前贤的基础,是参与竞争的实力。
24、不同思想文化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答“新思想文化的传播”、“外来文化的引进”或只答出“交流、碰撞、融合”中的一点者给2分)
25、知晓自己成绩的一组,效果高于不知晓自己成绩的一组。  获悉个人的成绩,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力刺激。
26、参照200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