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

2014-5-11 0:11:46下载本试卷

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据    采       身自好

B.贯    学       杯盘狼

C.句   职    案   穷兵武

D.荟   憔    火   鞠躬尽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谋取    牟取暴利    源流    渊远流长

B.黯淡    暗然无光    焕然    涣然冰释

C.直言    仗义执言    棘手    痛心疾首

D.壁画    金璧辉煌    餐具    与时俱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杂志社邀请了部分师生代表参加座谈,如何将刊物办得更好听取了师生们的意见。

B.这些文明成就积淀在文化中,又通过教育传给新的一代,从而使新的一代获得比前代更高的新的起点。

C.书法不仅能传达诗文的意趣,而且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体悟出书法家的人格魅力,因而点燃鉴赏者心灵深处爱的火花。

D.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

4.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1)政协会议上,他指摘社会弊病,侃谈历史发展,言辞     ,没有隐晦,更没有哗众取宠。

(2)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哪个企业敢公开       诚信,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会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3)近几年来,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正逐步得到      ,反腐败斗争已经呈现出平稳健康、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A.急切  蔑视  遏止   B.急切  鄙视  遏止

C.激切  蔑视  遏制   D.激切  鄙视  遏制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减负”的关键在于把握“度”,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定要减下来,但要防止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

B.近来学术界出现了一种不好的风气,一些人对他人的研究成果采取“拿来主义”,在别人的论文上大言不惭地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C.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流血冲突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

D.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救灾物资络绎不绝地送到新疆地震灾区,灾民们有了欢声和笑语。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B.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C.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天喝温的或凉的白开水,能很快被人体吸收,补充机体所需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是一种方便简捷的美容和养生之道。

D.借助DNA遗传物质测定技术得以确认身份的这一消息或许在意料之中,而“哥伦比亚”号7名宇航员中惟一外国公民的遗体是否能在近日返回故里的消息尚未得到美国航天局的确认。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科学与艺术的联姻

            曹雪春

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大约从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就隔膜起来。

分道扬镳使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给两者带来困窘。本来,人的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司形象思维功能和综合功能,二者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接合胼胝而传递信息,交互作用。然而,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且目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容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患有神经过敏症,荷兰的伟大画家梵·高则患有抑郁症。

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便涉猎于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事业的创新。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正因为如此,当今的一些科学大师、艺术大师都力图推翻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篱,实现两者的大融合。

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成果吗?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寻求真理的普遍性和富有意义。(有删节)

7.对文中列举物理学家牛顿患神经过敏症和画家梵·高患抑郁症的意图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说明科学和艺术分道扬镳既能取得辉煌成就,又会给两者带来困窘。

B.为了阐明只要长期潜入科学深宫或艺术象牙塔就会目无旁顾从而产生恶果。

C.为了证明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往往使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

D.为了更好地佐证左脑和右脑专司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功能未能接合和综合运用。

8.对“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

B.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关系决定了艺术和科学追求富有意义事物的特点。

C.只要科学和艺术两者结合在一起,它们就要受情感和智慧的制约。

D.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创造是完全一样的。

9.下列对科学和艺术能够结合的依据,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左右脑半球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接合胼胝而传递信息,交互作用。

B.在人类文明的早期,科学和艺术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且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C.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

D.科学与艺术的藩篱是人为造成的,事实上艺术和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不能分割。10.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时间太长会使科学家和艺术家倍感孤寂和厌倦。

B.文章从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姻缘关系阐述了两者分与合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C.作者提出的科学和艺术必将结合的规律是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一致的。

D.科学和艺术的融合已经初见端倪,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二者将会再次联姻。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苗裔也。叔喜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所。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

会陈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也,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1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王长者不德  倍:背离,背叛

C.然孟舒自钳  髡:剃去头发

D.士争临城死  敌:敌人,仇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进言田叔等十余人/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B.公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徐公能及君也

C.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片纸抛落……展玩不可晓。睹促织,隐中胸怀

13.下面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赵午等皆自杀      B.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

C.孟舒不能坚守        D.汉与楚相距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

①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⑤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为起用孟舒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了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重新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其先,齐田氏苗裔也。(2分)

译文:                          

(2)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3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  晴

王 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诗的前两句是如何写春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第四句是“神来之笔”,你如何理解?谈谈你的看法。(4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和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谈笑间,       。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其志洁,其行廉。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司马迁《屈原列传》)

(3)君不见,青海头,                 ,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航  船

               罗 多

①看,大海的寂寥。一道无法穿越的线封锁着它;这道线与整个穹隆连在一起,只在海滩处留下空隙。一艘船,意志高昂,带着隆隆的轰鸣驶离了海岸。西斜的太阳,温和的云朵,阵阵海风催人远行。船在前进,在空中留下黑色的烟尘,在海上留下白色的浪花。前进,行驶在平静的波涛上。它驶到海天交接处,穿越那道界线。只剩下高高的桅杆依稀可见;这最后的迹象也终于消失了!那无法穿越的线又变得神秘莫测!谁能否认它的存在呢?它就在那里,那是实实在在的分界,那是深渊的边沿。然而它的后面仍是茫茫沧海,浩翰无垠。大海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在它的另一端,是将它与别的海面隔开的陆地,太阳为它们涂上了不同的色调,那里生活着不同的种族;神奇、宽广的土地,高尚、完美的世界,或者已被开拓,或者荒无人烟。在这浩瀚之中有着船舶起锚的码头。它们或许在那里停靠,然后便在无限的天地中各奔前程,而且一去不复返,如同那条已经通过的大海的界线一样:虚无缥缈,一切都在那里消失……

②总有一天,注视那同一条神秘的线,你会看到一缕袅袅升起的青烟,一面旗帜,一根桅杆,一个似曾相识的船体……这是那返航的船只!它回来了,犹如一匹忠于牧场的骏马。它或许比离去时更加可怜,体重减轻了;或许被肆虐的波涛伤害了;然而它也可能平安无恙并满载珍贵的收获凯旋。在它强劲脊背上的褡裢中也许带来了热带的奉献:醉人的香料,甜蜜的柑橘,像太阳般闪光的宝石或者柔软的、光彩夺目的毛皮。作为运去的货物的代价,它或许带来了心地更加淳朴、意志更加顽强、臂膀更加粗壮的人们。光荣和幸福属于航船!如果它来自勤奋之邦,或许带来了炼好的铁器,用来武装劳动的双手,要么它运来的也许是织好的毛线或者贵重金属制成的、用来装点世界的完美的饰物;或者是一块块青铜和大理石,人类的艺术为它们注入了生命的气息,或者是一沓沓纸张,通过微小铅字的痕迹,引来具有思想的人民。光荣和幸福属于航船!

③请你稍加注意,一个思想,你将它排除,或者它自行消失,你再也望不见它;天长日久,它又在你心灵的明媚的阳光下出现,然而已经变成和谐、成熟的意念,变成了能以整个辩证法的力量和炽热的激情来展开的说服力。

④你曾阅读过一本令人深思的书,你又置身于人群和事物的纷纭混乱之中;你忘却了那本书所留下的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终于明白,尽管是无意地、不假思索地翻阅,那本书也在你的心灵中发挥作用,以致你整个的精神生活都受它的制约并按照它的要求而改变。

⑤你在体验一种感觉。它在你是匆匆过客,其他的感觉要抹掉它的余味和记忆,宛如一个海浪冲去前面的海浪留在海滩上的痕迹。总有一天你会感到一种巨大而又令人折服的激情从

你的心灵中溢出,你会意识到那一连串的内心活动来自那被遗忘的感觉。正是这内心的活动将这个感觉变成你自身的全部力量所遵从和依傍的中心,如同茂盛的藤蔓顺从地缠绕在一条柔软的绳索周围一样。

⑥这一切事物都恰似航船:起程,消失,然后又满载而归。

19.文章开头说“看,大海的寂寥。一道无法穿越的线封锁着它”,这道“无法穿越的线”有什么特点?(4分)

答:                                      

                                         

 20.根据文意,谈谈你对下面两个句子含意的理解。(4分)

(1)犹如一匹忠于牧场的骏马。

答:                                       

(2)如同茂盛的藤蔓顺从地缠绕在一条柔软的绳索周围一样。

答:                                       

21.第②段中作者两次说“光荣和幸福属于航船”,试分析概括作者这样说的三点原因。(6分)

答:(1)                                    

(2)                                      

(3)                                        

22.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借助视觉形象的变化,描绘了航船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远航而去和从海外归来的情景,仿佛把读者也带到了海边观望,使读者感同身受。

B.文中的航船是勇敢无畏地进行探索的象征,文章借航船的形象,表明只要不畏人生艰难,勇敢前进,就能取得成功。

C.文章列举某一个思想、某一次阅读、某一种感觉等对一个人的影响,表明生活中的任何一种遭遇和感觉,都有可能在未来的人生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D.文章由航船而人生,按照由实而虚的顺序结构全文,使文章的主旨逐步升华,从而水到渠成地在文末作出了结论。

E.作者采用与读者直面交谈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认识,抒发自己的感情,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并与读者交换了凝望航船的感受。

六、(12分)

23.下面的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它完整连贯。(2分)

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先生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他将黑斑蛙的红细胞的核移入事先除去了核的黑斑蛙卵中,最后长成了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的蝌蚪。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4分)

善恶有报也是健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它意味着社会效率,因为社会效率要仰赖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要调动积极性,就必须对有益于社会的行为给予奖赏,对危害社会的行为给予惩罚;它意味着社会秩序,因为社会秩序的诸多要素,诸如害群之马的铲除,形成的社会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人心的顺畅,均与善恶有报有着因果关系。

                                       

                                         

25.另选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手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树                                 

自从呱呱坠地                              

就学会                                 

如何站成顶天立地的汉子                          

任凭雀鸟聒噪去罢                             

看我独臂擎起                               

一座天空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寻找,寻找失落的东西,寻找渴求的东西,寻找对手,寻找知己,寻找理解,寻找财富,寻找精神家园……

请以“寻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一、1.D(A项“拮据”、“反诘”、“洁身自好”中的加点字全读“jié”,而采撷(xié);B项中“籍贯、学籍、杯盘狼藉”中的加点字读“jí”,慰藉(jiè);C项句读(dòu),“渎职、案牍、穷兵黩武”中的加点字都读“dú”。)

2.C(A项的“渊远流长”应改为“源远流长”;B项“暗然无光”应改为“黯然无光”;D项中“金璧辉煌”应改为“金碧辉煌”。)

3.B(A项的“对”表示对象,应改为表示范围的“就”;C项“因而”是所以的意思,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联词,应该改为表示承接关系的“从而”;D项中“由于”表示因为,应该把“于”去掉。)

4.C(在(1)中急切:非常迫切,常用来形容心情、需要等。激切:(言语)激烈而直率,由主语“言辞”可知应选“激切”;(2)中的“鄙视”、“蔑视”都表示轻视,看不起。鄙视:常指看不起某人,蔑视后面可以跟像“困难”等抽象的词,根据其宾语“诚信”,可知应选“蔑视”;(3)遏止:强调“止”,即某种现象、情况等已经停止,不再发生。由后一句话可知“腐败现象并没有停止”。)

5.A(A项“矫枉过正”: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B项“大言不惭”:指说大话而毫不感到惭愧。这里用来修饰“署上自己的名字”显然是不对的;C项“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将来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这里用来修饰“威胁”显然是不恰当的;D项“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连,连续不断。句子主语为“救灾物资”,因此应该将其改为“源源不断”。)

6.D(A项从题中“由于”统领整个句子是不恰当的,应该在“形成了……”前面加上一个“便”字,来引领后面的结果;B项属于动宾不搭配“规模”应该用“扩大”,“学科”应该用“开设”;C项“白开水”做“能很快被人体吸收……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的主语,但不能做最后一句话的主语,因此应在“是一种……之道”加一个“这”替代“每天喝温的或凉的白开水”。)

二、7.C(由牛顿和梵·高两个事例前的“一些潜入科学深宫……乃至心理畸形”可见这两个例子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A项中并不是为了说明能“取得辉煌成就”的;B项用唯一条件性句子“只要就……”太绝对化;D项不太准确,它并不是为了说明“它们未能接合和综合运用”,而是为了说明 “它们未能接合和综合运用的不良影响”。)

8.A(这句话体现的是科学与艺术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与“情感和智慧”无关,排除B、C选项;D项“科学和艺术创造是完全一样的”这种表达本身就是错误的。)

9.B(B项的“且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纯属无中生有。)

10.D(A项,由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可知应把“分离时间太长”改为“绝对分离”;B项文章中并未阐述两者分与合的现实原因;C项的叙述是无中生有。)

三、11.D(敌:动词,对抗,抵抗的意思。)

12.B(A项中“乃”都是副词,“于是”的意思;B项第一个“何”是代词,“什么”的意思,第二个“何”是副词,“怎么”的意思;C项“所以”都是代词,表示“……的原因”;D项“然”是副词,“不过,但是”的意思。)

13.D(相距:相对抗或相对峙。今义:相互的距离。)

14.B(①说的是田叔的品性;③表明他的忠义;⑤与他无关。)

15.D(D项孝文帝事先并没有想任用孟舒。)

四、16(1)他的祖先是齐国田家后代(后裔)。

(2)大理侍奉(对待)皇上的礼节十分周到了,如今这样对待大王,请允许(让)我们造反。

17(1)诗的前两句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写春(或紧扣住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象征春色的“花”字来写春)。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吐露出一片惜春(叹春)之情(或扫兴、失望、惋惜之情)。

(2)这一句是面对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满怀惜春之情的诗人展开的一种奇妙联想,似乎阳春“有脚”,她不在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一经点化,全诗意境完全不同,小园、蜂蝶、春色焕发出异样的神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意思对即可)

18(1)樯橹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

五、19和整个穹窿连在一起,神秘莫测;永远在遥远的边际,不可靠近和超越。(意思对即可)

20(1)运用比喻手法形象说明航船忠于起碇的港口,又回到了出发处。

(2)比喻自身的全部力量遵从和依傍着昔日被遗忘的感觉。(意思对即可)

21(1)航船造就了淳朴、顽强、粗壮的人们。

(2)航船促进了世界各地物质的交流。

(3)航船促进了世界各地精神文明的交流。(意思对即可)

22AC

六、23在最后一句前加上一个主语“这种混合卵”或“这两者结合的卵”(或在最后一句前加上“使之”)。

24人心的顺畅,社会凝聚力的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害群之马的铲除。(语序2分,短语格式协调2分,1和2短语要结合在一起,位置可调换;3和4短语要结合在一起,位置可调换)

25评分点可从修辞、句式、物象及寄寓的情感方面考虑;仿写要完整。

七、26.作文评分标准参见2003年高考评分标准。

示例:

找寻自我

第一部分:强调找寻自我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1)人们常常迷失自我,迷失生活方向

(2)学着找寻自我①②③(详)

(3)找寻自我的意义

第三部分:写出“找寻自我,就是为了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这层含义总结全文。

附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他的祖先是齐国田家的后代。田叔喜欢剑术,在乐巨公那里学习黄老的剑术,田叔为人正直,洁身自好,喜欢和朋友游玩。赵国人推举赵相赵午,赵午到赵王张敖的住处言论,赵王让他作郎中一职。

碰到陈豨造反,汉七年,高祖亲自去消灭了他,路过赵国,赵王张敖亲自拿着托盘让汉高祖就餐,非常恭敬地以礼相待,汉高祖傲慢地坐在那里骂他。这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都很恼怒。便对赵王说:“大王对待皇上的礼节已十分周到了,如今他却这样对待大王,请允许让我们造反。”赵王咬破手指说:“我的祖国失掉了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地位也卑微了,你们这样说话真是死不得葬啊!你们怎么能这样说,以后不要再说这些话了!”接着贯高等人说:“王是长者不背叛道德。”最终私下里一块儿谋划杀汉王。恰巧这件事被发现了,汉王下诏书逮捕赵王及那些造反的大臣。因此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是贯高被拘囚,这时汉王又下诏书:“赵国有敢追随赵王的,将会全家三辈有罪。”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脱去官服剃去头发,自称是赵王的家奴,便跟随赵王到了长安,贯高的事被查明以后。赵王张敖才得救离开,被贬为宣平侯,赵王拜见汉高祖替田叔等十余人进言,汉高祖都召见了他们,与他们谈话,发现宫庭里的大臣才能没有比他们更好的了。汉高祖便都授予他们郡守、诸侯等官职。田叔在汉作太守十余年。

孝文帝掌权以后,召见田叔问他:“你知道天下谁是长者吗?”田叔答道:“我怎么能够知道呢!”孝文帝说:“你就是长者,应该知道的。”田叔点头说:“原来的云中太守孟舒应该算是长者了。”当时,孟舒因为敌人的大量入侵,偷盗抢劫很多,而云中的情况尤为严重,而罢免了官职。孝文帝说:“先皇把孟舒派到云中做太守已经十多年了,敌人曾经一侵入,他便不能坚守,为此士兵已有几百人战死,难道长者就是杀人吗?你怎么能说孟舒为长者呢?”田叔叩头说:“这就是孟舒为长者的原因。贯高等人谋反,皇上明确地下诏,赵国敢有追随赵王的,家里三辈将有罪。然而孟舒却自己剃去头发,跟随张敖到他所去的地方,能够为赵王而死,自己怎能知道成为云中太守呢!汉楚相对峙,士兵们都很疲惫。匈奴冒顿刚刚征服了北夷,又来边疆为害,孟舒知道士兵疲惫,不忍心出城说打仗。士兵们争着到城下拼命抵抗,就像儿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哥哥一样(毫不顾惜自己的性命),因此才死了几百人。孟舒怎能因此而驱除战争呢!这就是孟舒成为长者的原因。”于是孝文帝说:“孟舒是贤相啊!”又召令孟舒作云中太守。

后来,汉景帝时,田叔做了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