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语文阶段检测

2014-5-11 0:11:46下载本试卷

高三语文阶段检测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强迫 强求 牵强附会 强人所难
B.分开 名分 分庭抗礼 分道扬镳
C.禁军 禁受 忍俊不禁 弱不禁风
D.应该 应届 应运而生 一应俱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烟霭 蜇伏  风烛残年  势均力敌
B.赊账 飘零  浅移默化  咸与维新
C.倾覆 遏制  妍媸毕露  融会贯通
D.年鉴 翰藻  礼尚往来  肢离破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________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无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
 ②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________,从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加以补充和阐发。
 ③它不同于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________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A.以至 堆积  包含   B.以致 郁积  饱含
C.以至 郁积  包含   D.以致 堆积  饱含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家股份公司的管理非常混乱,只是撤掉几个部门经理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B.今晚,圣西罗球场内的几万名球迷掌声不息,振聋发聩,这就是米兰德比的魅力。
C.六十年后,风烛残年的温特斯向自己的后人讲述着诺曼底登陆之后的种种经历。
D.中秋节时回家团圆是中国人头脑中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杨利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不仅是每个航天工作者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尤其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B.药物极易被机体吸收,从而克服了中药吸收慢、见效慢,这是中药系列组方的最大特点。
C.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
D.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许多发达国家曾为此付出过社会伦理道德几乎崩溃的惨重代价。 

6.依次填入下面各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②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
A. ①诗人的艺术构思被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  ②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延续他的正直
B. ①诗人的艺术构思被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  ②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
C. ①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  ②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
D. ①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  ②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延续他的正直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7.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8.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9.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
A.①托物言志②借景抒情③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B.①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②“景中情”和“情中景”③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C.①景中情②情中景③情景互生
D.①“景中情”和“情中景”②情不虚情,景非滞景③情景互生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袁涣,陈郡扶乐人也。郡命为功曹,后辟分府,举高第。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指曹操)。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把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唯公所以训之,则天下幸甚!”太祖深纳焉。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白敫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一》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辟公府,举高第     高第:官吏考核中的高等。
B.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 和亲:和睦亲近。
C.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   教训:从失败中获得认识
D.恕思而后行     恕思: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涣往从之,为布所拘留
B.涣颜色不变
C.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 
D.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吕布击术于阜陵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涣闻唯德可以辱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D.使彼固君子邪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4.以下六句话,分别是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涣崇尚道义、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涣常正议,术不能抗
 ②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③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④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
 ⑤不为白敫 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⑥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袁涣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处处维护刘备的形象,身在曹营而心系故主。
B.袁涣不畏权势,据理力争,审时度势,体察民情,虽然不拘细行,仍然受到人民的敬重。
C.袁涣虽然通晓军事,但是反对不义的战争,力劝曹操不可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
D.袁涣温和坦诚,重义轻利,不炫耀自己邀取功名,对曹操屡有劝谏,受到了曹操的器重。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然敬之不敢不礼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竞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哥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天宝四载,李白在鲁郡送别杜甫、南游江东之前,回到沙丘寓所写。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认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时李白坐永王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之。
 
(1)试分析李诗“鲁酒不可醉,齐哥空复情”的“空”或杜诗“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的“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任选一个角度比较两首诗歌在艺术上的异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歼厥渠魁,协从罔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3)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段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5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
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
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位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
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抷黄土。

19.第一段写道:“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4分)


20.从文章中看,(1)“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2)应当怎样概括周作人文学创作的特点?(6分)



21.作者举德国由一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变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者和创造者,并且担负着改造国民精神的重任。
B.作者认为,今天仍然存在着阿Q主义,这主要表现在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
C.作者认为,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即用鲁迅的思想与妨害民族进取的劣根性作斗争。
D.作者认为,应当客观地评价周作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青年人追求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E.作者认为,对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更需要的还是鲁迅,但也不能因此而排拒周作人。  

六、(12分)
23.将下列五句话按合理的顺序填写在横线上。(2分)
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之间会有这样一段距离?为什么春秋阶段与战国阶段会有这样巨大的差别?为什么中国会如此早熟——在纸张都未发明,文书尚用竹简木片传抄之际,即出现至圣亚圣,而且与孟子同一世纪即出现了秦始皇,且对此后的中国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上述诸问题的背景,前人已经说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解答都有根据,但是没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历史地理的特点。
①加以铸铁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间,影响到农具和兵器等等
②华北黄土地带,耕耘容易
③交通又便利,商业开始互通有无
④农业既盛,人口增加
⑤社会之流动性大 

24.用“维生素E”作陈述对象,改写下面的话。可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众所周知,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自由基,这种自由基对人体有很大的毒害作用,需要不断清除,而维生素E具有这种功能,维生素E极易与分子氧和自由基反应,可防止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对肌体起保护作用。

众所周知,维生素E                             

                                      
25.请另选一事物进行仿写。要求形式相似,意思相同(心中的疑惑)。(6分) 
心中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亮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形的消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是韵的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举办了“2002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物评选活动”。评委们纷纷表达了自 
己的观点。 
金庸:“那些为正义,不国家利益和民族事业而奋斗,甚至牺牲生命的人让我感动。”
敬一丹说:“有时候,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也让我们感动。”
白岩松说:“我们应该让心时时感动;感动之于心,犹水之于花。””
请以“感动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定,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语文小练习参考答案
一、
1.A 2.C 3.B 4.B 5.D 6.C 
二、
7.C  8.D  9.C  10.B
三、
11.C  12.B  13.B  14.C  15.D 
四、
16、(1)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对他以礼相待。
  (2)古人用来争得民众的办法,您已经勤勉地实施了。
17、(1)任选一句,分析切合诗情即可给分。
(2)言之有理,且注意到异同比较就可酌情给分。
18、旧染污俗,咸与维新。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千金散尽还复来。
五、
19阐明了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的重要性
20(1)“器物文化”指吃喝玩乐衣食居行等具体的用具与活动
(2)要点:利用白话的形式/讲究文字技巧/欣赏玩味中国传统的器物文化/抒发的是封建士大夫情调
21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用鲁迅精神批判阿Q精神(或:今天,重铸国民灵魂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
22 AC
六、
23.②④③⑤①
24. 众所周知,维生素E极易与分子氧及自由基反应,具有防止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和清除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很大毒害作用的自由基的功能,因而对肌体具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