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B

2014-5-11 0:11:47下载本试卷

试卷类型:B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B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将于明年7月份推出的“市民卡”,除包含现行“社保卡”所具有的医疗、养老等保险功能外,还可以让人享受其他各类公共服务。

B.中国人民在国际间事务中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相尊重,这是与其深受儒学“和为贵”思想影响,形成的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分不开的。

C.本产品容易受潮,用后盖紧,防止结块,并放在干燥处。

D.由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机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本市气象局根据已经掌握的气象资料,   出明天下午有大暴雨天气过程。

②航天博物馆   着的航天模型,详实地记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每一位炎黄子孙参观后,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都会油然而生。

③所有爱国的台湾同胞都   生出双翅,立刻投入祖国母亲的怀抱。

④取民俸禄却不能为民分忧,   你就一点也不感到惭愧吗?

A.猜测 陈设 巴不得 难道

B.猜测 陈列 恨不得 莫非

C.推测 陈列 恨不得 难道

D.推测 陈设 巴不得 莫非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孪生 安排就绪 直截了当 坐收渔人之利

B.牟取 合盘托出 再接再厉 解铃还需系铃人

C.涣散 首屈一指 闻名遐迩 曾经苍海难为水

D.市脍 不假思索 元气大伤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句是

A.去年是“中国烹饪王国游”主题年,广州推出了更多与美食有关的旅游活动,笑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B.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承诺,为了守护患者不遗余力。

C.上海某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组织股民到公司参观,这一做法受到股民的欢迎,也值得其他上市公司效尤

D.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取得了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定当鼎力相助。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品 足 呜 笔墨纸 莺歌

B.富 别 宽 之高阁 守边疆

C.喻 美 睨 穷乡壤 偏袒

D.染 别 生 从如流 前车之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时不我待,只有及时掌握信息,才能抓住机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B.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进一步减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也一定会有所扭转。

C.近年来,《苹果日报》在香港引起的报业大战,直杀得天昏地暗,人仰马翻,使整个报界风声鹤唳

D.今春中国广东省发生的非典型肺炎势如破竹迅速蔓延,涉及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什么叫学术?经典的定义为“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蔡元培先生对此也曾有过明晰的解释:“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术包含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的内容,先要学理,后都有应用,“理”越深,“术”越广。

学术以理性维护。由于务实的意义是显性的、直接的,务虚的意义是隐性的,间接的。因而务虚常因其不切要领而被性急的人们视为子虚乌有,浪费时间。但务虚的价值是意味深长的,学术的务虚,也正如老庄之“无为而无不为”,其中包含了辽阔无边的襟怀,而这首先需要冷静的头脑和远大的见识。另一方面,由于千百年来“理”本身内涵的变化,“理”中的不确定性为“穷理”和“应用”增加了难度。重于“理”,学术易显虚幻;重于“术”,学术则近功利。这都需要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站在个体的角度,就是为术为学,因而应是先有学,才有术,无学则无术。学越深术越广,学为体,术为用。学强调整合性,术强调方面性,学若树大根粗,术才会枝繁叶茂。因此,从客观上讲,学术应该是虚实并存。为了应用,首先要超越具体的应用。广泛深刻的务虚,才有千姿百态、取之不竭的务实。

学术具有相对独立性。学术不能太世俗,太功利化,就必须承认学术的自我发展与相对独立性。社会的政治、经济甚至文化因素一旦过多地干预学术,就会使学术出现摇摆,多走弯路,或者成为一种庸俗的学术。千百年来,学术在曲折中前进。古希腊时代学术在自由发展中度过了一个蜜月阶段,中世纪的学术变成为神而存的工具,悖神的学术惨遭扼杀,便有了布鲁诺的火型、哥白尼的“触犯天规”。文艺复兴又出现了学术自由的耀眼曙光,但随着资产阶级政权的稳固,学术的独立性虽有增加,但其自由度却受到限制。即使到了今日,研究共产主义思想,即使作为一大流派,在西方许多学术场所还是遭人白眼。近现代学术依政治的指挥棒或经济的指挥棒旋转。但学术就是学术,学术是理性的,只有在相对独立之中,学术才能保持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7.文章说“学术以理性维护”,选出不符合“理性维护”的一项

A.以冷静的头脑和远大的见识来认识“学”与“术”的价值

B.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学术,为“学”与为“术”的价值

C.把“学”作为“术”的前提,将“术”作为“学”的目的

D.为“学”要广泛深刻,要超越“为”,以求得为“术”的广阔天地

8.“学术的务虚,也正如老庄之‘无为而无不为’”,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学术的务虚”与道家的观点比较,突出了理论研究的价值

B.理论研究广泛深刻,为实践应用开辟了广阔空间

C.理论研究的意义是隐性的、间接的,因而它的价值常常受到忽视

D.理论研究蕴含着实践应用的价值。老庄的“无为”的“为”对应的是具有隐性、间接特点的理论研究,“无不为”的“为”对应的是具有显性、直接特点的实践应用。

9.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或语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学为体,术为用——“体”是根本,是整体的,指的是理论;“用”是应用,是某一方面的,指的是实践。

B.蜜月阶段——指学术自由发展,不受干预的时期。

C.布鲁诺的火型、哥白尼的“触犯天规”——这是文化因素过多干预学术的结果,使得学术发展遭受挫折。

D.研究共产主义理想,即使作为一大流派,在西方许多学术场所还是遭为白眼——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反动性。

10.选出对本文中心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

A.本文澄清了对于“学术”的种种错误认识,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先要学理,后才有应用,‘理’越深,‘术’越广。”

B.本文从理论上对“学术”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对学术曲折发展历史的反思探讨了学术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

C.本文针对学术研究中的错误倾向,论述了学术研究的思想方法,反对务虚,提倡务实。

D.本文针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甚至文化因素过多干预学术的错误倾向,论述了学术的相对独立性,反对学术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池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②,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则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郄,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释:①高、国、鲍、晏: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②不与:不在其中。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坚以新,士以饱        选:挑选 这里是“经过挑选”,“精锐”的意思

B.吾闻君三而三不成者       封:封赏 这里是“受封赏”的意思

C.君上骄主心,下群臣       恣:放纵 这里是“使……放纵”的意思

D.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 过:过错 这里是“犯过错”的意思

12.对下列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之国:出生的国家

B.甲兵之事:打仗的事

C.大臣内空:大臣内心空虚

D.按兵无伐:按兵不动不要进攻

13.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14.下列句子中,属于子贡劝说田常不要攻打鲁国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 ②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③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④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 ⑤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 ⑥臣请往使吴五,令之救鲁而伐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常想要作乱,但忌惮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就想带兵去讨伐鲁国,名为伐鲁,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

B.当鲁国即将遭受齐国进攻之时,孔子的三言两语,就突出他为保卫祖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

C.子贡的说辞,指陈利害,纵横捭阖,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充分展现了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胸中的韬略和游说的才能。

D.田常之所以改变主意,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吴国比鲁国强大,攻打强大的国家,他作乱的阴谋才容易实现,他自己才会真正受益。

第Ⅱ卷(非选择题 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

译文:                            (2分)

(2)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译文:                            (3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去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想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1)请简要分析本诗领联(三、四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2分)

答:                                   

                                       

(2)领联(五、六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这种思想感情的?

(4分)

答:                                     

                                        

                                       

18.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2小题) (4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乎!  (苏轼《赤壁赋》)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伯爵的土坟  水兵

“按人民的方式生活”,托尔斯泰说。就是这个大贵族出身的人,这个写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被列宁称为“俄罗斯革命的镜子”的大文豪,他的墓称不上墓,而是一堆土。

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没有任何标志。在离莫斯科约有一百余公里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静静地睡着——“我至死将毫不停顿地进行政府认为是恶而我却看作是在上帝面前应尽的神圣义务的事业”——一位连死都不畏惧的老人。他已年过八旬,为了实现他“平民化”的夙愿,为了彻底摆脱所谓“高贵”的贵族生活,他弃家出走,顶着星星,冒着严寒行进在贫穷而广袤的原野上。十天后,因肺炎,他倒在了大旷野的不归之路。依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的庄园。这个庄园是他出生的摇篮,他要回到他最初的家。

他是贵族,地位显赫;他是伯爵,享尽荣华。到了晚年,他要身穿布衣,耕田犁地,要以人民的方式生活,要以爱拯救自己,以自身修养求得新生。

有两则轶事铺展着一颗高贵的心灵。

图拉市准备上演他写的话剧,他去看排演,被看门人拒之门外,误认为是一个好看热闹的“老农”。又一次,在火车上,一位贵夫人把当成搬运夫,差他去盥洗间取回她忘在那里的手提包。他遵命,为此得到五戈比的“茶钱”。当同行的旅伴告诉贵夫人,她差遣的是《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时,贵夫人险些晕过去:“看在上帝的份上,原谅我吧,请把那枚铜钱还给我吧……”托尔斯泰不以为然,说:“您不用感到不安,您没有做错什么事……这五戈比是我劳动所得,我收下了。”

可是,你不要错看了这个宽厚的人,当暴政和不义到来的时候。

1908年5月10日,已80高龄的托尔斯泰在报上读到一则新闻:在赫尔松的斯特里尔比茨墨,12名农民因抢劫一地主庄园而判处绞刑。这使托尔斯泰异常愤慨并陷入沉思,于是,他以《我不能沉默》为题写了惊世骇俗的洋洋万言:

“人类兄弟们!醒悟吧、反省吧,要明白你在干什么。回想回想你们是谁。”

“要知道,你们在成为刽子手、将军、检察官、法官、总理、沙皇之前,你们首先是人。”

“……可是你们在做些什么呢?12个丈夫、父亲、儿子,俄国的生活全靠这种人的善良、勤劳、淳朴来维持,现在他们却被捉了起来,关进监牢,带上脚镣。然后,为了不让他们抓住将要吊死他们的绳子,把他们的手反缚在背心,带到绞刑架下。”

“……人们害怕你们,像害怕刽子手或野兽一样。人们奉承你们,因为他们在心里鄙视你们,憎恨你们,——那是恨得多么厉害啊!”

这篇文章旋即被发表,发表的报纸旋即被查封。沙皇政府旋即逮捕了一批人,有人仅仅因为读了这篇作品而遭到了监禁。

当人民成了政府镇压的对象,当暴政和极权无情地压抑着趔和自由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知识分子的良心,听到他们真诚的怒吼。托尔斯泰、索尔仁尼琴、左拉,还有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他们都曾经呐喊、战斗,以自己独特的声音和不屈的人格为黑暗、不义的世界带来些许亮色。

当生活中突然涌起了太多眼花缭乱的诱惑,当我们还在为几十年的短暂生命中所谓名声、钱财、官位斤斤计较时,当我们为蝇头小利、闲言碎语、无所事事、勾心斗角而苦恼,而沾沾自喜时,是不是太没人之为人的生存内涵了?

托尔斯泰,用博爱、自由、平等、呐喊的一生谱写的墓志铭,深深地刻在在众心上。他是俄罗斯伟大的一部分,那小小土坟是地球上一座巍峨的高山。

(原载《散文》2003年第7期)

19.文章开头“按人民的方式生活”一句,在行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答:                                     

                                        

20.作者在第5段说:“有两则轶事铺展着一颗高贵的心灵。”这两则轶事表现了托尔斯泰高贵心灵的哪几个方面?(4分)

答:                                    

                                    

21.文章倒数第2段所说的“人之为人的生存内涵”应包含哪几点?(6分)

答:                                     

                                     

22.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标题中,“伯爵”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身份,而“土坟”则是一处简易的墓葬。作者是要通过这种巨大的反差,表达对托尔斯泰的最终命运的由衷同情。

B.本文是一篇具有很浓抒情色彩的散文,它以倒叙的方式开篇,侧重写了晚年爱戴之情。

C.作者选择了托尔斯泰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件事:被人错当“好看热闹的老农”,为农民喊冤,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权贵的抗争。

D.倒数第3段,借赞美托尔斯泰,来赞美其他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同时也表现了具有“平民化”思想的知识分子远不止托尔斯泰一人,这深化了主题。

E.文章结尾段,写托尔斯泰身后不会因为没有墓志铭而减弱影响,也不会因为坟墓像土堆而被人们忘记,相反,他简陋的土坟犹如世界上的高峰。比喻恰当且饱含深情。

六、(12分)

2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2分)

①海德格尔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语言大师。

②黑格尔继承了康德“对形而上学学院语言的罗可可式的纤巧的德语化”,把概念语言发展到了完美的境界。

③实际上,这三位西方思想大家分别标志着西方哲学三大阶段。

④海德格尔那里,我们则可以看到一种“原始性语言力量在思想领域中的突发”,海氏致力于开掘词语的命名力量,发展出一种反形而上学学院语言的“半诗性的特殊语言。”

⑤照解释学家枷达默尔看来,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三个伟大的语言天才:古代是亚里士多德,近代是黑格尔,当代就是海德格尔了。

⑥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西方哲学和概念的构造者。

⑦他们在语言上的革命与他们在思想上的创造是一致的。

答:                            

24.阅读下面格言,完成后面的试题 (6分)

(1)自己前进,也能带着其它东西前进的,是水;

(2)能穿透岩石,冲决障碍的,是水;

(3)既能载舟,又能覆舟的,是水。

仿照上面格言,写三句关于“火”的格言。

(1)                                

(2)                                

(3)                                

25.下面表格列出了美国、前苏联和中国第一艘飞船的主要技术指标,请依据这一表格提供的信息简要说明中国第一艘飞船在技术上的进步点。 (4分。不超过50字,含标点符号)

美国水星号飞船

前苏联东方号飞船

神舟号飞船

起飞质量(T)

约1.4

约4.7

7.8

座舱最大直径

1.8

2.3

2.5

电   源

构   形

蓄 电 池

座舱、制动舱

蓄 电 池

再入舱、仪器舱

太 阳 能 电 池

附加段、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

答:我国“神舟”飞船与美国“水星号”、前苏联“东方号”飞船相比,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前,有只海鸟飞落到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隆重地迎接它,在太庙里设宴招待它,奏《九韶》乐曲给它听,摆上牛羊猪俱备的丰盛食品给它吃。海鸟头晕目眩,十分忧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

这是《庄子》里的一则寓言,是说鲁侯只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养鸟,而不是根据鸟的爱好来喂养,结果事与愿违,把鸟养死了。这种情况我们今天仍到处可见。请以“爱好和规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里可用也不可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A(B句“成分赘余”,“际”与“间”重复;C句“语序不当”,“用后盖紧”、“并放在干燥处”和“防止结块”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可将最后两句对调;D句“成分残缺”,可删掉句首的“由于”)

2.C(“推测”是按照一般的事理进行推论、估计,是有一定根据的;“猜测”则一般是指主观的猜想、估计,不一定有什么依据。本句既然说“根据已经掌握的气象资料”,就表明“明天有大暴雨天气过程”是有一定的根据的,那就该用“推测”。“陈列”着重指为展览的目的而按一定的条理排列,多用于展览会、博物馆等;“陈设”则着重指为装饰的目的而按一定的审美观点摆放和布置,多用于住房、会议室等。据此可知本句该用“陈列”。“恨不得”指所希望的事一般不可能做到或不容易实现;“巴不得”则指所希望的是可能做到或容易实现的事情。据文意,“生出双翅”是不可能的事情,故可用“恨不得”。“难道”和“莫非”都是副词。“难道”多用于反问句,表示反问语气;“莫非”则多用天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揣测的语气,一般不表示反问语气。结合④句语境,该用“难道”)

3.A(B组“合盘托出”中的“合”应写作“和”,“解铃还需系铃人”中的“需”应写作“须”;C组“曾经苍海难为水”中的“苍”应写作“沧”;D组“市脍”中的“脍”应写作“侩”)

4.B(A项适用对象不当造成不得体,“笑纳”兴适用于物;C项感情色彩不当造成不得体,“效尤”为贬义词;D项谦敬不当造成不得体,“鼎力”为敬辞)

5.B(全读shǜ A组“呜咽”中的“咽”读yè,不读yān;C组“偏袒庇护”中的“庇”读bì,不读pì;D组“渐染”中的“渐”读jiān,不读jiàn)

6.D(“势如破竹”是指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用在这里,感情色彩明显与语境不合)

二、(12分,每小题3分)

7.A(第一自然段说:“学术包含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的内容”。第二自然段说:“学术的务虚……其中包含了辽阔无边的襟怀,而这首先需要冷静的头脑和远大的见识。”“这”指代“学术的务虚”,指的是理论研究,属于“学”的范畴。选项扩大了概念外延,将“学”误解为“学术”,应改为“学术的务虚”。)

8.C(表述超出了题干的逻辑范畴)

9.D(对语句的理解脱离了语言环境)

10.B(A项,文章没有澄清“对于‘学术’的种种错误认识”,“先要学理,后才胡应用,‘理’越深,‘术’越广”不是中心论点;B项,两句话分别概括文章的主体——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切合文章主旨;C项,主观添加,并错误理解了“务虚”与“务实”的含义;D项,概括偏窄,并错误理解了学术不能“依政治的指挥棒或经济的指挥棒旋转”的含义。)

三、(15分,每小题3分)

11.D(过:责备,非难)

12.C(大臣在外率兵作战,国内王室势力空虚)

13.A(A“移其兵欲以伐鲁”为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他们的”;“幸其成”为第三人称代词,做主谓短语主语“他们”。B均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均为介词“用、拿”;D均连词,表承接关系,“那么”)

14.B

15.A(田常欲作乱而移高、国、鲍、晏之兵攻鲁,不是他自己带兵;目的是转移视线,以消弱强臣势力,不是控制军权)

第Ⅱ卷(非选择题 105分)

四、(15分)

16.(5分)

(1)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2分)

“二三子”和“莫出”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2)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3分)

“加鲁”、“去而之吴”和“奈何”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17.(6分)

(1)将久别的思念和重逢后的彻夜长叙自然连接在一起,(1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

(2)表现了诗人和友人在客馆中叙谈时那种悲凉黯淡的惜别之情。(2分)诗人选用诸如“孤灯”“寒雨”“深竹”“浮烟”这些带有悲凉、孤寂、伤感色彩的意象,渲染了这种惜别之情。(2分。若不够具体,答成“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之类,得1分)

18.(4分)

(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2)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只给两小题评分,每小题两空,补写出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五、(18分)

19.(4分)

既标示了文章的中心,奠定了全文叙事抒情的基调,(2分)又成为全文的线索,限定了文章的选材范围,保证了文章“形散神聚”。(2分)

20.(4分)

①生活俭朴(答:“追求平民穿戴”或“不事奢侈的穿着打扮”也对);②不鄙薄为他人服务;③不摆名人的架子(答“宽厚平等的待人”也对);④机智的幽默感。

共4分,每点1分。

21.(6分)

①不为名利驱遣(答:“不刻意追求名利地位”也对);②辛勤工作,多做奉献;③胸怀宽广;④要有良知和爱心。

共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22.(4分)

B、E(A项错在“最终命运的由衷同情”的表述,就为“伟大人格的敬佩和赞美”;C项错在“选择了托尔斯泰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件事”,“被错学‘好看热闹的老农’”这件事只是“轶事”,算不上“托尔斯泰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D项错在“借赞美托尔期泰,来赞美其他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同时也表现了具有”平民化“思想的知识分子远不止托尔斯泰一人”的表述,应为“在赞美托尔斯泰的同时,也先生了其他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说明具有人类良知的知识分子远不止托尔斯泰一人”)

六、(12分)

23.(2分)

⑤⑥②①④③⑦(⑤是总说,⑥②①④是分述,③⑦又是总结。语意的连贯要考虑前后语句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句子结构前后的照应等。)

24.(6分)

(1)不仅自己燃烧,而且能给其它东西带来温暖,是火;

(2)能带来光明,冲破黑暗的,是火;

(3)既能造福,又能带来毁灭的,是火。

共6分,每句2分。

24.(4分)

起飞质量和座舱最大直径更大,电源系统更先进,构形方面舱数磁加、功能更加齐全。

“起飞质量”、“座舱最大直径”、“电源系统”、“构形”四方面,每方面1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60分)

参照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了他。

子贡就出发了,来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难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而矮小,它的护城河狭窄而水浅,它的国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无用,它的士兵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这样的国家不可以和它交战。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它的城墙高大而厚实,护地河宽阔而水深,铠甲坚固而崭新,士卒精锐而精神饱满,可贵的人才、精锐的部队都在那里,又派英明的大臣守卫着它,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打的。”田常顿时忿怒了,脸色一变说:“你认为难,人家认为容易;你认为容易的,人家认为是难的。用这些话来指教我,你什么用心?”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如今,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多次被授予封号而多次未能封成,是因为朝中大臣们有反对你的呀。现在,你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你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你国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您的功劳都不在其中,那么您和国君的关系会一天天地疏远。这样,对上,您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困难啦。国君骄纵就要无所顾忌,大臣骄纵就要争权夺利,这样,对上,您与国君感情上产生裂痕,对下,您和大臣们相互争夺。像这样,那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险了。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假如攻打吴国不能取得胜利,百姓死在国外,大臣在外率兵作战公室势力空虚,这样,在上没有强臣对抗,在下没有百姓的非难,孤立国君专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请让我为您出使去见吴王,让他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

子贡一挺身而出,就使鲁国得以保全,使齐国产生内乱,使吴国被打败,使晋国强大、越国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