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语文调研考试

2014-5-11 0:11:47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语文调研考试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职    罪    牛   穷兵武   长篇累

B脖   挛    渭    庭     不而走

C庙    该    声    承     接不暇

D益    草    气   纵横阖   断残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纯朴   纯厚朴实   风声   谈笑风生

B求实   实事求是   成功   计日程功

C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

D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遒劲(雄健有力)

牟取暴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巨额的利润)

溘然(忽然,突然)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但自己珍视)

B抱负(远大的志向)

竭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国是(国家大政方针)

不肖子孙(不像子孙的样子)

C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没有做好防备)

慰藉(慰问、勉励)

功亏一篑(比喻只差一点而不能成功)

D数落(谩骂)

越俎代庖(超越职权范围,替别人办事)

悱恻(内心悲苦)

曲高和寡(比喻艺术境界太高,一般人无法欣赏)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福利彩票热销鹏城,各投注点人头攒动,到晚上十点购买福利彩票的队伍仍然尾大不掉。B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C面对困难,我与父母亲齐心协力,三足鼎力,共同支撑着这个家庭。

D不知为什么,如果求人帮忙做别的事,我一定会不好意思,但我开车的技术不高,求人帮忙倒车,却张口就来,大言不惭。

5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商品化的大潮    浮动的人心,由此而    一大堆文字垃圾污染人文环境,现实的窘况    人的良知,价值标准混乱    大众的视线,人类文明史常常在特定的背景下变得    不辨。

A迷惑   产生   启迪   遮挡   美丑

B迷惑   滋生   启迪   遮蔽   真假

C左右   滋生   局限   模糊   良莠

D迷惑   滥造   局限   遮蔽   真假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的关注。

B俄罗斯芭蕾舞剧团在深圳的首次演出,受到特区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恐怕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演出。

C那部电影的结尾真是大快人心,因为日本战犯和中国汉奸都得到了他们应有的惩罚。

D在中国电影亟需突破技术瓶颈的当口儿,张艺谋发动了一场表现主义革命,拍出了《英雄》。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已经吃过转基因食品了。”你可能不相信。但事实上,我们吃的豆油很多是由美国的转基因大豆提炼的,我们平时喝的啤酒所用的菌种(酵母)也很有可能经过基因改良。所以,不知不觉之中,转基因食品已经在我们体内穿肠而过了。

其实如今人类享用的任何一种生物,或多或少都已经经过“基因修整”。但是,过去的千百年来,人们是通过自然基因突变来选择具有某种特定基因、特定性状的生物体,而现在的转基因技术则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直接改变基因结构。

利用这种技术开发出来的食品,产量高、营养丰富、抗菌能力强。但是,这种技术创造出来的新型遗传基因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清除的所谓遗传基因污染,最终祸害人类自身。

一般在市面上出售的转基因食品对人的健康并没有威胁,因为大部分此类食品只是改变了食品的营养结构,例如提高蛋白质含量。真正从人类的利益出发开发的转基因食品对我们是有益的。

当然,这只是就短期而言。如果以一百万年为思考范围,人会不会因为吃了营养结构改变的食品而引起生理结构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对人类又有怎样的意义?以“蝴蝶效应”为类比:纽约一只蝴蝶颤动翅膀,就有可能引起大洋彼岸的一场大风暴。恐龙的灭绝也有可能仅仅是因为它的主要食品中一条基因的改变。

“应该在转基因食品上贴标签,不仅仅出于安全的考虑。”专家说,“如果消费者吃了转基因食品,至少应该让他知情。消费者有选择的权利。”

转基因食品的优势在于产量高、营养丰富,对于面临资源危机的人类,尤其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而且用常规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改变食品营养结构的可能性远远不及生物技术。可以说21世纪唯一有可能解决粮食问题的就是生物技术。

但是如果从整个人类的发展来看,转基因食品未必是我们的福祉。整个生物界都是优胜劣汰进化而来,转基因食品利用的技术却不一定符合进化论原则,也许会破坏几十亿年以来的生态平衡。从进化论角度看,生态平衡中起于青萍之末的微风有可能在进化的尺度上放大成足以毁灭物种的大风暴。

20世纪以来除了核技术之外,转基因是最有争议的科学技术之一。它是人类埋下的自我毁灭的定时百万年的炸弹?抑或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海滩享受日光浴的同时体内就自动生成了营养素?希望是后者。相信随着人类对基因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存的问题会逐步解决。

7对“转基因”“基因修整”“遗传基因污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基因”指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直接改变基因结构。

B“基因修整”指通过自然基因突变来选择具有某种特定基因、特定性状的生物体。

C“遗传基因污染”指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直接改变基因结构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有害影响。D“转基因”是“基因修整”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有可能造成“遗传基因污染”。

8“纽约一只蝴蝶颤动翅膀,就有可能引起大洋彼岸的一场大风暴”一句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可能会因为吃了营养结构改变的食品而引起生理结构的改变。

B恐龙的灭绝有可能仅仅是因为它的主要食品中一条基因的改变。

C生态平衡中起于青萍之末的微风有可能在进化的尺度上放大成足以毁灭物种的大风暴。

D在不久的将来,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我们在海滩享受日光浴的同时体内就自动生成了营养素。

9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益处或危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转基因食品产量高、营养丰富、抗菌能力强,对面临资源危机的人类来说是一个好消息。B转基因技术创造出来的新型遗传基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清除的遗传基因污染,祸害人类自身。

C用常规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改变食品营养结构的可能性远远不及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唯一途径。

D转基因技术不符合优胜劣汰的进化论原则,会破坏几十亿年以来的生态平衡。

10下面的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转基因食品益处不少,也有造成极大危害的可能,作者和大多数人一样,显得无所适从。B如果转基因食品只是改变食品的营养结构,那么在短期内就不会对人的健康构成威胁。

C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都未贴标签,目前消费者还没有选择权。

D由于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的相对贫乏,人类正面临无法解决的粮食问题。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从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不受。黄武中,遣仪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不称,实不敢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有删节

注释:①赵简子,即赵鞅,周舍乃其臣僚,曾于简子门前立三昼夜,简子怪而问之,答以愿为其臣僚以效力。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

不受

B仪累辞让,以恩为

于我心有戚戚焉

C到亲任,专典机密

生孩六月,慈父背

D时同人皆怖畏壹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其次

12加点词古今意义差别最小的一项是(  )

A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

到见亲任,专典机密

B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潦倒新停浊酒杯

D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13下列加点的字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实不敢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B遣仪皖就将军刘邵

胡为乎遑遑欲何

C邻家有起大宅

后秦击赵再

D臣下守职,惧不称

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因为郡相孔融嘲讽他目无尊上,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为傅尽忠,动辄规谏。

译文:                                 

(2)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译文:                                

17赏析下面宋代诗人陈亮的一首五言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注:东君,古代传说中的司花神。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花?这种花在精神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古人云:“诗言志”、“诗缘情”。

请简要分析本诗作者对这种花的情感态度。

答:                                

                                 

                                 

                                 

18默写。(6分)

(1)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2)李商隐《锦瑟》一诗的第三联是:                   

(3)秦观《鹊桥仙》这首词中表达双方情感不受时空限制的两句是: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读书养气

     李建永

转眼年届不惑。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但是“野孩子”的脾气未改,只喜欢读书的“积习”亦未改——恐怕今生今世也改不掉了。只是在读书之余,脑子里时不时地冒出                          “读书究竟有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作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本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取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翻白眼,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选自《新华文摘》2001年第12期,有删节

19文章谈读书养气的道理,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的?请根据文意概括说明。(4分)

答:                                    

                                      

20下面三个形象在文章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1)两脚书橱  (2)垂死挣扎的瘪三  (3)期须九重真  ?龙出

答:(1)                                    

  (2)                                     

  (3)                                    

21“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这一句分别用潮水、大海、泉水、波澜四个形象来比喻韩愈、苏轼、柳宗元、欧阳修四位文学大家散文中的文气或风格。试就其中的一位,结合曾学过的文章,简要谈谈你对这个作家“文气”或风格的理解。(6分)

答:                                     

                                      

22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否定了“为了升学,为了改变命运,为了作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的读书目的,确定了“读书养气”的中心观点。

B“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一句揭示了做人、读书、作文三者之间的关系,三个“什么样的”,在句中重复出现,形成一种直贯而下的语势。

C作者主张“读书养气”,而所谓“气”是后天学养积累的结果。

D文章引用了许多中国古代文学家的诗文来说明观点,这使得全文有了一种书卷气和文化味。

E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侠气、野气、不驯之气、杀气、霸气等都在作者批评之列。

六、(12分)

23下面的句子前后不够连贯,请添加或删减个别词语,使它衔接恰当,意思完整。(3分)

生活充满无限风光同时又密布艰难险阻。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无论是顺水、逆水,只要掌好舵,就不会触礁、翻船。因此,我们要经得起磨练,能够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不是束手无策,应该积极地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摆脱逆境。

答:在            加上(删减)           

24下面是一段新闻报道。请将文字进行压缩,概括为“一句话新闻”。(4分)(要求:30字以内,含标点)

经过港深两地政府三个多月间的多次商榷,日前,两地政府同时宣布:皇岗口岸将于1月27日实现24小时通关。深港两地居民关心的是,24小时通关以后,交通方面如何保证?昨日,记者从深圳市交通部门了解到,我市已在积极着手准备,有关单位已经作出了运力调整的初步方案。据悉,计划在深夜至凌晨开辟12条夜间通道。这12条通道包括:开放出入境旅客通道各4条、出入境汽车通道各2条。此外,过境散客夜间交通接驳也已作出安排。有关方面称,港深间穿梭巴士同步实现24小时行走,凌晨0时至2时,每隔15分钟发一班车;2时至6时30分,每隔30分钟发一班车,保证过境旅客安全、及时抵达口岸旅检大厅。

25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下面是元宵节的两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参照例联,然后依据对联的基本要求,选择其中的一副对出下联。特别要注意上下联同位的字不要重复。(5分)

例:上联  飞龙舞凤成夜色

下联   击鼓踏歌皆春声

(1)

(2)

七、(60分)

26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品位”指物品的质量;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其实,在日常用语中,“品位”也指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请以“品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能仅以“品位”二字作标题),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以“夏日歌谣”为题目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一、1D(A“赎”念shú,其他念dú;B痉、径、胫念jìng,颈念jǐng,泾念

jīng;C前三个“应”念yīng,后两个“应”念yìng。)

2A(“淳厚朴实”可以写成“醇厚朴实”,但不可写成“纯厚朴实”。)

3A(不肖子孙——品行不好的子孙;慰藉——安慰;数落——列举过失而指责。)

4B(尾大不掉——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至指挥不灵;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三足鼎立——像鼎的三条腿那样站立着,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5C(依据上下文语境而定。)

6D(A主谓搭配不当;B有歧义,“他们”指代不明;C成分多余,去掉“中国”即可。)

二、7B(“基因修整”包括自然修整和转基因技术修整。)

8D(题干的引文指一种极小的变化可能引起很大的连锁反应,多指负面反应。D指外在条件引起内在变化,且为有益的变化。)

9A(B将可能性说成现实性;C“转基因技术”和“生物技术”不是同一概念;D将“或然性”说成“必然性”。)

10B(A“显得无所适从”与作者观点不符;C将原文的价值判断说成事实判断;D“无法解决”不合文意。)

三、11A(A均为“推辞”。B第一个为“忧愁”/第二个是“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C第一个“被”/第二个“我”;D第一个“犯错误”或“犯罪”/第二个同现代的“坐”。)

12C(A“姓氏”意为“其姓为氏”;B“多谢”意为“多多劝诫”;D“是非”,动词,“肯定和非议”;“行为”意为“品行是”。)

13B(B均为动词“往”“到”。A“用”,“拿”;目的连词,“来”;C定语后置标志词;“……的情况”;D“在……方面”;“比”。)

14C(①指肯定吕蒙计策,④言清廉朴素,⑤言刚直、正直。可排除①④⑤;③“以恩为戚”意为把恩惠当作忧虑,可看出其谨慎。)

15D(D对原文“时时有所进达”理解有误,应为“经常举荐贤才”。)

四、16(1)担任鲁王傅(老师)时竭尽忠诚,(鲁王)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劝谏。

(2)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

17(1)梅花(从形象和“三弄”[梅花三弄]得出)。

(2)凌寒先放、唤醒百花;传递春讯、不怕冰雪。

(3)作者以梅喻人,爱其形,颂其神。(意思接近即可)

18(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五、19

(1)读什么书,养什么气。(或“从书本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或“读书是养气,是输入”,或“读书是涵养人的综合素质”。)

(2)养什么气,作什么文。(或“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或“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或“写作是综合素质的外化”。)

说明:可用原文语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语句回答。

20(1)比喻读书不消化的人。

(2)比喻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文章时无话可说硬挤也挤不出的人。

(3)比喻厚积薄发(或有思想、有个性、有深度)的好文章。

21能够对四作家中某一位的文气有基本准确地解释给2分(潮——气势宏大;海——博大深沉;泉——纯净明澈;澜——起伏多变);结合具体作品来谈给3分;语言表述简明流畅给1分。

22BD(A原文并未否定这些读书目的,而是幽默地说“均无不可”;C以偏概全,“气”并非只是后天学养的积累,而是先天后天的统一;E理解有偏差,其中“杀气、霸气、蓬勃之气”等并非作者批评的对象。)

六、23在“不是束手无策”前加“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或在原文中删去“能够”二字。

241月27日皇岗口岸将实现24小时通关,接驳交通已提前作好安排。

或:24小时通关,交通不用愁。或:皇岗口岸24小时通关,公交集团出台应变方案。

或:皇岗口岸24小时通关,相关运输业已作出初步应变方案。

25参考下联(1)千家灯火夜如年(2)火树光腾不夜城

七、26略

附参考译文:

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他最初姓氏,开始时在本县当办事员,接着到北海国政府作事,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没有上面的部分,(岂不是民众目无上司?)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把姓改了。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事,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到亲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负责机密文书的办理,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吕蒙图谋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又随孙权出兵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指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

擒杀关羽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军,后来又封为都亭侯,代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兵马,是仪因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的计划。后来曹休受骗率军到达,被打得大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任偏将军,进入皇宫内的尚书台审阅文书。孙权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在武昌镇守,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非常尊敬他,每件事都先征询其意见,然后才实施。此后是仪进封都乡侯。后来他随太子孙登回建业之后,又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把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唯独是仪却说没有听到。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孙权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严厉非常,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辞保持正直而不改变。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是仪担任鲁王傅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规劝;他的处世特点是为上司服务勤勉,与人交往态度恭敬。

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修建的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邻居有一家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问修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的侍从回答说:“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节俭,必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其他人。是仪就是如此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的人,家中没有积蓄。孙权听说之后,特地光临他家,看了他吃的菜饭,还亲自品尝,不禁感慨叹息,立即下令给他增添俸禄,扩大田产和住宅。是仪一再辞让,把受到的恩惠当作忧心的事。

是仪时时举荐人才,却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孙权曾经责备他不谈政事,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下面的臣僚尽职尽责,为臣一直担心自己不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陛下的神思。”

是仪为国家服务几十年,从未有任何过失。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的。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人都像是仪,又何必动用法律条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