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诊断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歼灭 纤维 忏悔 阡陌 见异思迁
B.侥幸 骁勇 妖娆 蹊跷 不屈不挠
C.猝然 憔悴 纯粹 荟萃 鞠躬尽瘁
D.逡巡 竣工 唆使 疏浚 怙恶不悛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生意 望文生义 迁移 潜移默化
B.广大 发扬光大 成功 计日程功
C.意志 闲情逸致 委屈 委曲求全
D.敲诈 敲榨勒索 厉行 身体力行
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契机(指事物转化的机会)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双方的不足之处)
B.欣幸(欢喜而庆幸)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C.谛听(仔细听)
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D.更迭(轮流更换)
屡试不爽(经过多次试验芳没有差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市场经济时代的银行要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加强贷款管理,杜绝久假不归的现象。
B.《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而微的要求。
C.大自然的神秀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绘的,只有设身处地去看一看,才能真正领略到她的魅力。
D.近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西天的云霞一会儿像激起的浪花,一会儿像堆起的棉絮, 不定。
②我这一次没带孩子来,是想专心干点事情,同时也想使耳根 一会儿。
③海伦·凯勒在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同学们受到很大 。
A.变换 清净 激励 B.变幻 清静 鼓励
C.变幻 清净 激励 D.变换 清静 鼓励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建设部拟定了“九五”期间我国将建成住宅12亿平方米,届时全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将达9平方米。
B.凡是在科学和学术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获得成功的。
C.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毁。
D.纵观20世纪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的最具潜力的因素。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创造性活动主要是指对已知材料(知识)的整理、重组过程中发现事物更深层次的联系,是在对已有认识的审视和反思基础上实现的突破和创新,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索活动。因此,如果仅把创造性活动视为不循常规的思维活动,用诸如“类比法”“联结法”等方法来训练思维技能,那么充其量只能使儿童的想象丰富一些,思维灵活一些,并不能保证形成创造性活动的倾向和能力。因为它与主动、能动的探索活动,与艰苦的科研劳动,与为人类造福的精神境界毫不相关,也不具备创造性活动的一般能力。相反,如果使考生沉湎于“思维的游戏”,或者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智力表现,那么就与创造性的培养“南辕北辙”了。
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创造性活动是以美的规律为指导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性活动不仅具有打破常规或新奇性的特点,更具有比以往解决问题的方式、效果更胜一筹的特点,这就是以“美”的规律重新组合“真”的材料,使之不断逼近客观终极真理的过程。因此,对创造性的培养,不仅要使年轻一代有探索和发现“真”的能力,而且要使他们具备感受美和表现美的素养,使之能够将科学和艺术结合,并进一步以美的规律为指导审视和重组真的事物,实现对世界的更高层次的把握。
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具备创造倾向和创造人格。创造倾向指的是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忱,对审美和理论问题的强烈兴趣;创造人格是与为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信念,与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集思广益、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相适应的人格特征。与创造性能力相比,创造倾向和创造人格具有更为关键的作用,这也就是生活中不少智能出众的人最终并未成为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原因。
7.第一段中加点的“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
A.使儿童的想象丰富一些,思维灵活一些,并不能保证形成创造性活动的倾向和能力。
B.使儿童的想象丰富一些,思维灵活一些。
C.仅把创造性活动视为不循常规的思维活动,用诸如“类比法”“联结法”等方法来训练思维技能。
D.用诸如“类比法“联结法”等方法来训练思维技能。
8.对第一段加点的“相反”一词怎样理解,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相反”指的是用“类比法”“联结法”训练思维技能与使用创造法训练思维技能,两种做法完全不同。
B.“相反”指的是“使考生沉湎于思维的游戏”“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智力表现”这种做法所造成的结果与人们预期的培养创造性的目的完全不同。
C.“相反”指的是对“创造性活动”完全不同的两种认识。
D.“相反”指的是通过“类比法”“联结法”训练思维技能的儿童与具备创造性活动能力的儿童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9.本文提出的进行创造性活动应具备的三方面条件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A.思维活动不循常规、想象丰富、思维灵活。
B.打破思维的常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素养、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的能力。
C.新奇的思维、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更胜一筹的效果。
D.创造性能力、创造倾向、创造人格。
10.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创造倾向和创造人格比创造性能力更为重要。
B.创造性活动不是不循常规的思维活动。
C.只进行思维技能的训练,形成不了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D.创造性活动的目的是发现事物更深层的联系、实现对世界更高层次的把握。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乖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先是,中使(太监)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赈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郡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知苏州 擢:提拔,提升。
B.一府大震,皆奉法 奉:遵从,遵守。
C.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劝:劝说。
D.遇钟有恩 遇:对,对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前某事宜行,若止我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其为政,纤悉周密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且令二子给侍
彼且奚适也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帝以郡守多不称职
B.钟佯不省,左右顾问
C.中使(太监)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
D.明年十二月卒于官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况钟“为政纤悉周密”的一组是( )
①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②锄豪强,植良善
③重学校,礼文儒
④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⑤立奏之朝
⑥郡民诣阙乞留
A.①④⑥ B.①④ C.②⑥ D.③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初任苏州知府,面对难治的局面,巧察实情,严惩奸吏,全府上下为之大震。
B.以前,太监侵官,将卒虐民的情形,在当地时有发生。况钟在任期间,这些人都有所顾忌而收敛检束,不敢放肆。
C.况钟在任苏州知府期间重视教育,礼遇文儒,救助寒士,举贤荐能。
D.况钟治理苏州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曾两次因任满离职,当地百姓都向皇上请求,让况钟继续留任,均得应允。况钟死后,当地百姓为了给他建立祠庙,聚集痛哭。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或为匿名书毁亮。
译文:
(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译文:
1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两首诗都是写寻(寻访)人不遇的,你喜欢哪一首?选择你所喜欢的一首,试对诗的内容和写法,作简要赏析。
答: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 。
(曹植《白马篇》)
(2)求木之长者, ;欲流之远者,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王勃《滕王阁序》)
(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
(秦观《鹊桥仙》)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听 泉
韩静霆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受。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环,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那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流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从前只是伴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和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来,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啊是啊,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绿竹林青草地。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环,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醴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19.阅读第一、三自然段,回答:阿炳是怎样“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的?根据文意,分三点对此概括说明。(4分)
答:(1)
(2)
(3) 20.阅读第二自然段,回答:杨荫浏是靠什么“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的?(4分)
答:
21.这篇散文题为《听泉》,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听泉”的含义。(6分)
答:
22.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泉水是灵感的婴儿”是说《二泉映月》是阿炳捕捉到灵感创造出来的。
B.《二泉映月》中的“二泉”是指阿炳与杨荫浏两人,象征了两颗心灵的呼应。
C.小泽征尔对《二泉映月》由衷倾倒的原因不仅仅是虔敬与感激,更是对优美动人的乐曲之美的认同与遐想。
D.“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是说心灵之泉就是第二泉。
E.《二泉映月》是自然与心灵的融合,“淡淡的哀伤”不是音乐家的本意。
六、(12分)
23.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站在讲台上的①是一位曾经②在北大工作了③三年的年轻学者,他④穿着一件大而⑤黑的衣服,用⑥右手持教鞭,正在就关于⑦当前的⑧学术研究问题给与会者作专题报告。
答:必须保留的词语是
24.把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改写成一个对偶短语,作“画卷”的修饰语。(4分)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改写:
25.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连贯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我是一朵白云,
亲情是包容我的蓝天;
我是一棵绿树,
亲情是滋养我的土地。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老作家孙犁有一次登上泰山,见几个年轻人不欣赏风光,却坐在一块巨石上,兴致勃勃地大打扑克。他感叹道:“扑克何处不能打?这泰山风光却能享受几回?”
其实,享受自然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生命中值得享受的东西很多很多。不同的人,对待享受的态度是不同的,享受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你是如何看待享受的?请以“享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高三年级诊断考试
一、1.B(A阡(qiān)陌,见异思迁(qiān);B全不同;C猝(cù)然,其余都读(cuì);D竣工(jùn),疏浚(jùn)。) 2.D(敲诈勒索)
3.A(相形见绌: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4.A(B项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C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D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5.C(三词的区别在于“幻、静、激”较符合句中语境。)
6.D(A在第一分句后加上的“计划”;B去掉“科学和”三字;C在“而”后加上“使之”。)
二、7.C(考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 8.B 9.D(考察综合能力。)
10.B(B项有明显违背常理的错误。)
三、11.C(劝,奖励。) 12.A(A“以”意为“凭借……的身份”;B前“若”为“你们”之意,代词,后者为假若之意;C前者为代词,代况钟,后者为语气词;D前者为并且之意,连词,后者为副词。)
13.A(B项顾问,回顾左右而问;C项官名;D项第二年。) 14.B(考查对文章理解判断能力。) 15.D(D项最后一句明显有误。)
四、16(1)有人写匿名信诽谤(或诋毁、毁谤)邹亮。(“或”“为”“书”“毁”四个词全都译对给2分,译错一个扣1分,译错两个不给分)
(2)平思忠家里一向贫穷,但未曾靠着和况钟有旧交情,对况钟有所求取。(译出大意给1分;“素”“缘”“故谊”“干”全都译对给2分,译错一处扣1分,译错两处不给分)
17《寻陆鸿渐不遇》全诗紧扣诗题,一、二句写“寻”到郊外和郊外环境,“野径入桑麻”一句简洁而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郊外农村图景。三、四句写“寻”到家门,点染出家门口淡雅质朴的景色。五、六句写“不遇”。“欲去”又“问”,生动地写出诗人寻人不遇的心情。
七、八句写邻人回答,明白如话而有情趣。诗人通过对陆鸿渐居家环境的描写和邻人的答话,从侧面写出陆鸿渐的性格、情趣,全诗写得层次井然、流畅和谐。《寻隐者不遇》写得简洁含蓄,明白如话。开头一句因不遇而问,二、三、四句都是童子作答。一问一答,情趣盎然。青松、问者、童子、白云缭绕的远山组合成一幅冲淡、清远的图画。三、四句给人留下邈远的想象空间。隐者虽未遇,但隐者远离尘世,淡远飘逸的形象仿佛浮现在眼前。
(能从内容和写法上作较具体的赏析,给4分;赏析较细致深入者给满分。如有与参考答案不同的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者,可酌情给分。如有创意,给满分)
18(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必固其根本必浚其泉源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五、19(1)他用心灵感受宇宙与自然。
(2)他捕捉住灵感创作音乐,并融入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
(3)他热爱生命与自然。
20学养与人品。与阿炳之间的理解与默契。对文化遗产的钟爱。走进阿炳的心灵并为阿炳的曲子命名。
21用心灵感受,感悟“山中清泉”。听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或听出音乐家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意思对即可)
22BE
六、23①②⑤
24斩断长江五千里,锁住三峡无数峰
25略
七、26
作文提示:以享受为主线,引出人生哲理。
附参考译文: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最初在尚书吕震手下做小官,吕震很欣赏他的才干,推荐他做了仪制司主事,后升任郎中。宣德五年,皇帝因为郡守大多不称职,恰好有苏州等九府缺,命部院之臣举荐有能力且清廉的下属补任。况钟因为有尚书蹇义,胡NFDCE等的推荐,升任苏州知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强横狡猾之徒玩弄法令谋取私利,最为难治,况钟乖传至苏州府。最初办理公务时,群吏围立四周请求判断案牒。况钟假装不晓事,顾问左右,以小吏所想要的方式来判案。吏大喜,以为太守容易被蒙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并责问他们:“不久前某事应该可以实行,你们阻拦我;某事应当停止,你们强要我施行。尔等玩弄国法久矣,其罪当死。”遂立即捶杀数人,并把属下贪污强横庸懒懦弱者尽数斥责。全州皆震,
都遵守国法。他为政纤悉周密。曾经设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设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设纲运簿,防运夫侵盗,设馆夫薄,防止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除豪强,培植良善,百姓以他为保护神。原来时,太监织造采办及购花木鸟禽者接踵而至。太守以下小吏,都遭过他们的笞缚。而卫所的军士常凌虐小民。况钟在时,这些人都收敛起来不敢放肆,即使高官及别省小吏过其地者,都心里面忌惮他。
况钟虽然出身于小吏,但他重视学校,敬重文儒,单门寒士很多人都得到过他的资助,曾有叫邹亮的人献诗于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做匿名书信诋毁邹亮。况钟说:“这是要我快点提升邹亮的名气吧。”立即奏入朝中,召授邹亮为吏刑二部司务,后又升任御史。最初,况钟还是小吏时,吴江平思忠也以吏起家,当上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因此况钟数次请他相见,并且让两个儿子伏侍他,说:“我并非没有仆奴,是想借此报答你的恩情。”思忠家向来贫穷,但从未因为与况钟有旧恩而索取回报,人们都称赞他们两个。
况钟曾经因为母亲丧事而走,郡民到朝廷恳请把他留下。诏起复。正统六年,因任期满应当升迁,郡民两万人请求巡按御史张文昌,让他再留任。诏书下来给他正三品的俸禄,仍管理苏州府。第二年死于任上。吏民相聚而哭,并为他建立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