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部分学校高三年级语文调研测试(三)

2014-5-11 0:11:47下载本试卷

部分学校高三年级语文调研测试(三)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摇(yè)     皈依(guī)    木 (nè)    管窥测(lí)

B.连(liè)    水(xián)   追(sù)     兵不刃(xuè)

C.婿(chǎn)  现(tū)     首(qiáo)   毛自荐(suì)

D.悍(piāo)  犊(tián)   商(què)    前后恭(jù)

2.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曲高合寡   辞藻    雕梁画栋    融洽

B.循私舞弊   提纲    真知卓见    斜路

C.改弦更张    严酷    心无旁骛    恣肆

D.变换莫测    营利    越俎代疱    猜恻

3.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老教师陈华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B.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C.她收到一封法国来信,可上面的邮票却不胫而走,不知被谁撕去了。

D.伊拉克长期遭受美国制裁,人民生活异常困难,最近又遭军事打击,真是祸起萧墙。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相信张老师的谈话在徐上华身上会产生        。

②你呀,还不       播种,能指望秋季有好收成吗?

③美国微软集团败诉,国际金融机构迅速作出          。

④这里路面过窄,来往的车辆        有些拥挤。

A.效力  即时  反映  不免

B.效应  及时  反映  不免

C.效应  即时  反应  难免

D.效力  及时  反应  难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出了新的装饰墙,会使我们的城市建设更美好。

B.最近荆州大量出土的文物,说明了我国古代楚王雄霸一方的传说并非子虚乌有。

C.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D.我们常把人生比做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算做是我们不能不花的旅费。

6.依次填入划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组是(  )

巴峡植被厚重,春夏苍翠蓊郁,      ,绚丽多姿;秋冬满山红叶,明快悠远。

不同的地势,有不同的景观。浅浅的流水,       ,豪放大方,一往无前。

①野花盛开,五颜六色     ②五颜六色,野花盛开

③白浪翻飞,晶莹素洁     ④晶莹素洁,白浪翻飞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假如空气中没有尘埃

尘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地壳的自然风化和宇宙间各种天体的运动等等。

目前,全球的降尘量每年已在千万吨以上。在中国,仅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每月每平方千米的降尘量就在100吨以上。

尘埃污染了空气,也给人类带来了麻烦。许多细菌、病毒和虫卵,就是靠着它到处旅行,到处传播疾病。工业粉尘还能使人患上各种难治的疾病。在医院的手术室里,需要无菌操作。尘埃的存在,往往会带来意外。面粉厂里过多的粉尘,又有引起爆炸的可能……尘埃让人讨厌,但是,没有尘埃好不好呢?没有尘埃也不好。

——没有尘埃,太阳射过来的光就得不到反射、散射和折射,地球上就会漆黑一团。由于空气中混合有大量尘埃,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粒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使天空明亮起来。

——没有尘埃,地球表面将会热得不得了,温度太高,不但人类无法忍受,就是地球上的其他物质,也都会被“烤干”。有了尘埃,就使得近地面的低空多了一层保护膜。因为尘埃和水汽的结合可以变成云滴。成片的云滴就组成了厚厚的云层。云层具有“反光镜”的作用:可以将照在其上的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有效的削弱了太阳的威势。同时,尘埃还可以吸收一部分的辐射热,这样就使地面升温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急剧下降。

——没有尘埃,天上的云也很难形成。因为云是悬浮在空中的水滴和冰晶组成的。没有尘埃水汽就无法凝结。尘埃是吸湿性微粒,可以做凝结核,使周围的水汽在它上面凝结,与云雨的形成直接有关。

实验证明:在没有凝结核(尘埃)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要凝结是很困难的。即使空气达到了饱和状态(相对湿度达300%~400%),也还是难以凝结。但只要加上一些吸湿性微粒(如烟灰、灰土等),水汽便会立即凝结。这些微粒能将水汽吸附在自己的表面上,对水汽分子的吸附作用越强,水汽分子越容易在它的表面上聚集。工业区和大城市上空之所以多雾,就是因为城市空气中尘埃较多的缘故。没有尘埃不但成不了云层,下不了雨,而且也产生不了雷电。这样,自然界的一切就将走向今天的反面。

——没有尘埃,宇宙中的许多有害射线都将会毫无阻挡地进入地球表面,并对人类产生致命的威胁……

尘埃,令人讨厌,但又离不开它。因为空气中不能没有尘埃!

7.第三段内“尘埃污染了空气,也给人类带来了麻烦”一句中的“麻烦”是指(  )

A.到处传播疾病       B.往往带来意外

C.增添负担和痛苦      D.给人类带来危害

8.尘埃能促使天上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没有尘埃水汽就无法凝结

B.尘埃是吸湿性微粒

C.尘埃可做凝结核

D.云是悬浮在空中的水滴和冰晶组成的

9.对“空气中不能没有尘埃”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尘埃能抑制细菌、病毒和虫卵的传播。

B.没有尘埃,地球就会漆黑一团,酷热难受。

C.没有尘埃,有害射线就会直入地球,对人类构成生命威胁。

D.没有尘埃就会恶化人类生存环境,甚至灭绝生命。

10.根据文中提供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雷电、污染、摩擦、加热等同尘埃一样具有“令人讨厌,但又离不开它”的特点。

B.尘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如果人类停止活动,空气中将会没有尘埃。

C.尘埃可以吸收一部分辐射热,能起到一定的平衡地面温度的作用。

D.没有尘埃就没有云层,没有云层就没有雷电,没有雷电就没有雨,如没有雨地球就变成了沙漠。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周新决狱

周新,南海人。……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按福建,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蕺。改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监禁详拟,往复待报,多瘐死。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赎。帝知新,所奏无不允。还朝,即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之,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

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鞫之,尽获诸盗。一日,视事,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鞫实,磔僧。一商暮归,恐遇劫,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旦往求不得,诉于新,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商骤归,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妻与所私皆论死。其他发奸NFDAE伏,皆此类也。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节选自《明史·周新传》,题目为编者所加

1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复待报,多死     瘐死:囚犯死在狱中

B.还朝,即云南按察使   擢:提升官职

C.以免淹滞,从之      淹滞:掩埋隐藏

D.令欲拷治之        拷治:拷打,治罪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视印合者       其约,其辞微

B.之狱         身小木印

C.目“冷面寒铁”    武人之蕺

D.商妻有私       奏无不允

13.对各句中“之”字称代的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果雪之         指代冤民

B.独一僧寺有之      指代树叶

C.夜取之         指代“所私”

D.劾罢之         指代县令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周新“善决狱”的一组是(  )

①贵戚震惧

②新召商妻讯之

③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蕺

④新意僧杀人……鞫实,磔僧

⑤视印文合者捕鞫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周新判案,符合科学推理的有“布商案”和“寺僧杀妇人案”,而“商人失金案”、“劾罢县令”等并非科学。

B.本文对周新弹劾不法权贵,安置犯人,善于决狱,惩治贪官诸方面作了或略或祥的叙述。C.本文对周新审案做了较详的描述,这与文章开头“以善决狱称”的论断相呼应。

D.本文在记叙周新判案明察真情的同时,也显示出他有些酷吏色彩,如“妻与所私皆论死” 。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3分)

译文:                         

(2)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2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樽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词中“月白风清”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旧曲重听”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选两小题)(4分)

(1)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韩愈《师说》)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

我非画家

                  冯骥才

近日画兴忽发,改书桌为画案,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笔墨纸砚,友人问我,还能如先前那样随心所欲么?

我曾有志于绘画,并度过15年的丹青生涯,后迫于文学剧创,欲为民族记录心灵历程,遂改道易辙,步了陌生的文坛。然而,叫我离开绘画又何其难。

画者练就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声有色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迷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行之于纸,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须的全部思维过程。

文学的思维也包含着绘画的思维。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无论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到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绘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学都是色彩;绘画是用笔墨写作,画中一点一线,一块色调,一片水墨,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同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页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芒、虚渺,都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文学给予我画的,只是更凝聚的境界,更自由的联想,还有文学的本质要求:不重复。

绘画允许重复,文学不允许重复。

在一种艺术里待久了,易生麻木,今人称之为:感觉疲劳。自己创造的,愈有魅力,愈束缚自己。与之疏远一段时间,相隔一段距离,反而能更好地感觉它;艺术的表现欲望,压抑它反倒能成全它。这样,每每写乏了,开砚捉笔,展现于案,皎白一张纸上好似布满神经,锋毫触之,敏感异常,仿佛指尖碰到恋人的手臂,这才是绘画的最佳状态。放笔纵墨,久抑心中的形象便化做有情感、有呼吸、有灵性的生命,活脱脱呈现出来。

艺术,对于社会人生是一种责任方式,对于自身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

我为文,更多追究前者;我作画,更多尽其后者。

至于画风画法,欲言无多,一任自然而已。风格是一种气质,或是一种生命状态,风格无法追求,只有听任生命气质的充分发挥。若以技法立风格,匠也。

友人说,我还是不愿意你成为画家。

我笑而不答。画家这两个字,对于绘画本身无所帮助。

19.第三段“画者练就一双画眼”中的“画眼”指什么?(作答不超过20字)(4分)

                                         

                                       

20.第五段中写道“画非画,文非文”,在作者心中,这“画”“文”分别是什么?怎样理解“画同文,文亦画”这句话的意思?(6分)

(1)                                       

(2)                                      

21.作者“为文”与“作画”的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是说这心中的画,是完成了绘画创作的全部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B.由于作者离开画坛步入文坛,并且他的文学成就远远大于绘画成就,所以作者说“我非画家”。

C.本文运用比较手法纵谈绘画与文学创作的内在联系,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和哲理思维。

D.本文语言流畅,挥洒自如。词语锤炼,句式选择,修辞格运用,乃至文言词句的活化,都恰到好处。

E.最后两自然段,以“画家”为话题收笔,既呼应了开头,又寄托了作者的情感。

六、(12分)

23.根据下面公式内容,请用一句话说明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4分)

经济效益=

答:                                 

24.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4分)

如果你是大河,           ;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叹息;        ,何必为还没有结出的果实着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地微笑,沉默不语。

25.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0字)(4分)

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作用。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与树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细菌的这种作用,维持了整个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绿意。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险峻的峡谷,低头是万丈深谷、咆哮的急流,抬头是陡峭的石壁、翻腾的云雾,通过峡谷只有几根晃晃悠悠的铁索,时常有行人因为胆怯心慌跌入谷底的事故发生。这一天,又有三个人从这里经过,其中一个健康的人,一个耳背的人,一个眼神不好的人。耳背的人听不到令人恐惧的急流的咆哮,眼神不好的人看不清索道、深谷的险恶,他们互相提醒着、鼓励着平安过去了。而那个健康的人耳边是惊心动魄的咆哮的急流,眼前是血盆大口般的万丈深谷,越听心里越怕,越看手脚越发软,一慌神,跌下了铁索。

请以“面对险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部分学校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一、1.D(舐shì)

2.B(A合→和;B循→徇,卓→灼;C骛→鹜;D换→幻,疱→庖,恻→测。)

3.B(A多指缺乏朝气→老态龙钟;C常喻事情、消息等迅速流传;D指内部发生祸患。

4.D(①“效应”指的是一种现象,对发生的某种情况的反应,所以不对;②“即时”指这一时刻,此刻、马上,不符合语意;③“反映”是动词,不能做“作出”的宾语,而“反应”可作名词;④因为前面已陈述理由了,所以“难免”比“不免”好。)

5.D(A缺乏主语,“开发”前加上“我们”;B“大量”与“出土”调换位置,“古代”与“传说”重复,去掉“古代”;C“重大”与“深远”互换。)

6.B(①应该先陈述要描写的对象,然后进行描写;②空格的句子应该与上一句衔接紧密。)

二、7.D(D较为全面,包括这一段所讲的A、B、C等三种危害。)

8.B(这与云形成的根本原理相关,——水滴和凝结核,尘埃是吸湿性微粒,可使水滴凝结在上面,所以根本原因是它的可吸湿性。)

9.A(B—第5段;C—第10段;D是总结性的句子,而A显然不对,尘埃不仅不抑制反而助长细菌的传播。)

10.C(A“污染”并非“离不开它”;B第1段也说明人类活动只是产生的原因之一,所以停止人类活动还有其它尘埃来源;D云层→雷电,雷电→雨的因果关系牵强生硬。)

三、11.C(“淹滞”是停留延迟之意。)

12.D(A“印文”指小木印上的字,后者“文”指文章、篇章(简约);B前“系”为逮捕,后“系”为系jì,挂;C前“为”是“作、是”之意,后“为”是“替、给”之意;D两者皆为“所”+动词=名词结构。)

13.C(指代埋藏的金子。)

14.C(①③都是说周新因善决狱而闻名的情况;而没有“决狱”的行动,由③排除A、B、C。)

15.A(A项判断“商人失金案”与“劾罢县令”并非科学理由不足,不可轻下论断。)

四、16.(1)京城里甚至有人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总都逃避躲藏。

(2)周新在监牢中向各犯人打听,知道了县令贪污的罪状。

17.既描写了饮酒的实景,又表现了词人怡然自乐的心境。表达了郁勃之气,慷慨之情。

18.(1)落霞与孤鹜齐飞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五、19.敏锐捕捉大千世界中各种形象美感的能力。

20.(1)“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字”(或“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或“用文字作画”)

(2)文学创造与绘画本质相同(或“一样的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

21.“为文”更多追求的是对于社会人生的一种责任方式;“作画”更多追求的是对于自身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

22.BC

六、23.利润越大,经济效益就越好(或经济效益好是因为利润大)。

24.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种子(意思相近即可)25.细菌能分解树木,释放二氧化碳,维持整个地球的盎然绿意。(酌情给分)

七、26.略

附参考译文:

周新是南海籍人,曾任大理寺评事职务,以擅长断案著称。成祖即位后,把他改调为监察御史。他说话大胆,弹劾过许多人,皇戚贵族都很害怕,把他看作是“冷面寒铁”;京城里甚至有人用他来吓唬小孩,小孩儿们都吓得逃跑躲藏。做福建巡按的时候,上奏都司、卫、所不得欺凌府、州、县,府、卫的官员见面时很重礼节。后来做北京巡按,当时有命令无论官吏百姓中的有罪的人还是被流放的囚徒都去耕种北京的荒地,因监督甚严,劳动繁重,许多都死在了狱中。周新奏请圣上跟随着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许他被派遣到那里去,以免延误造成更多的人死亡。皇上答应了他。周新还下令那里边的罪犯若有答应的人都允许收赎。皇帝知道新办事周密谨慎,他所奏请的事没有不允许的,待后来办完事回到朝廷,立即被破格提拔为云南按察使,还未去上任又改为浙江按察史,冤枉的百姓都盼望着他,听说他到来都高兴地说:“我可以活命啦!”周新到之后果然为他们平反昭雪。

刚开始的时候,周新到达那里(的路途中),发现有成大群的蚂蚁阻挡去路,寻着痕迹发现有一个死人躺到榛树丛中,身上挂着一个小木印,周新检验这个木印,方知死者是以前一个卖布的商人;下密令搜查市场的布,看到有印文能与这个相合的立即逮捕,最后所有盗贼都被捕。一天坐案办公时,一阵风把一片树叶吹至案前,这种树叶很与众不同,问左右侍从,得知只有一个寺庙里有这种树叶,寺庙离城很远,但为什么树叶竟然刮至这里,于是周新怀疑僧人谋害杀人,于是就挖开那棵树的树根,果然见一具女尸,事实不容分辩,僧人被正法。有一个商人晚上回家怕遭路匪抢劫,就把钱藏在丛祠的石头下面,回家后告诉了他妻子,第二天去那里却找不到了,于是上诉到新的公府上,新召来商人的妻子进行审讯,果然发现其妻有奸情,商人突然回家时,奸夫仍藏在她的房子里,听见了商人的话就在当夜把钱偷走了。于是某妻与奸夫一起被处死。另外,还有其它揭发罪行果断决案的事例,都是此类神断。

周新穿便服访行部,逆忤了县令,县令本来想拷打他,但听说有一清廉的官差将来就把他先关了起来,周新在狱中问许多囚犯,发现这个县令很贪污。于是告诉狱吏说:“我就是那个按察使。”县令得知后忙谢罪,但周新还是弹劾了他的贪污罪,结果被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