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第15周段考高三级语文试卷
学校: 班别: 姓名: 座号: 评分:
第一卷(45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遒劲(jìng) 渲染(xuàn) 三缄(jiān)其口
B.荫(yìn)庇 穿凿(záo) 和衷共济(jì)
C.跻身(jī) 悄寂(qiāo) 汗流浃(jiā)背
D.怃然(wǔ) 怪癖(pǐ) 审时度(duó)世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昏愦 众口烁金 脉搏 首屈一指
B.悔咎 闻过饰非 炮制 趋之若鹜
C.展转 严惩不贷 凑巧 再接再厉
D.寒暄 察言观色 陷阱 世外桃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9日1时,流星雨爆发,耀眼的火流星 天际,流星雨持续了几个小时。
近几年,各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在联手
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他的眼光非常
,一眼就看出对方的畏怯。
A.闪烁 开拓 尖厉 B.闪现
开辟 尖厉
C.闪烁 开辟 尖利 D.闪现
开拓 尖利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目前,我国总体形势很好。但也要看到,我国仍面临着扑朔迷离的国内外环境,影
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B.余秋雨对自己的主题分析已经入木三分,有振聋发聩之用。
C.9月11日,美国国内班机遭恐怖分子劫持,撞毁了纽约世贸中心,
罹难者达数千人,
真是祸起萧墙。
D.他的笔试成绩名列前茅,但在面试时,表现出知识面窄、沟通能力差的情况。很明
显,他只是把考试的5门课的知识掌握得瓜熟蒂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形成壮观的流星雨,取决于彗尾残留物质的多少和地球大气层的厚薄等条件。
B.学校让学生亲身参与艺术审美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
力,塑造完美人格。
C.基因工程成果直接运用于临床医学还为时尚早,但有一定的危险性。
D.现在,里明顿女士出版回忆录的决定更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重新引发关于情报部
门的前负责人是否应该终生受保密协议限制的决定。
6.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病痛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最残酷、最强大和最无情的敌人
②它从人刚刚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人们的脚步
③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疾病,人类一大半“正常死亡”都可以避免
④病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敌人
⑤与这样的敌人战斗,人类自身的意志、毅力和高贵性才得以展现
A.①⑤④③② B.②④①⑤③ C.④②③①⑤ D.①②④③⑤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科学与艺术
王禹民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邀请李可染、吴作人等画家为物理的前沿学科当题作画。绘画的主题是“量子引力”、“粒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
李可染先生为表述“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这个当代物理学的主题,画了两头公牛角斗的场面,题为《对撞生新态》,既生动形象,又幽默风趣。吴作人先生为“二维强关电子联系统”而作的《无尽无极》的画,即像阴阳鱼,又像两颗彗星,且只有两笔,简洁而对称。我们的老艺术家懂得了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思想,为古老的中国画开拓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这也说明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自然科学研究本质及其最高使命,是从纷纭杂陈的一团混乱中整理出贯穿于其中的不变规律和井然秩序。与此相仿佛,艺术创作活动的本质和最高使命也是从万千现象的零乱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
两三百年来,英国水彩画家所关注的是光与暗的关系,是河流、山脉、树丛和海浪的运动,以及云彩的形成和变幻。康斯太布尔的组画《英格兰风景画》就真实生动地展现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的景色。而在透纳和法国画家柯特曼的笔下,海洋呈现出一种永远在作不停的颠簸的运动。
无独有偶。透纳的同乡和同时代人、植物学家布朗,于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到浮在水里的菌类孢子在作不停的运动。孢子越小,运动越剧烈。后来人们把这种骚动称为布朗运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参与了相关研究,并进而揭示了分子运动的奥秘。
那么,“布朗运动”和“透纳运动”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可以说布朗所描绘的运动是一幅数理科学的风景画;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是数学和物理概念。透纳所描绘的运动则是一幅艺术的风景画;使用的语言是色彩和线条。本质上布朗和透纳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画笔的画家。
布朗运动是大自然深层结构的微观运动;欣赏它的壮丽既要用到心眼,也要用到肉眼。透纳运动是大自然表层结构的宏观运动;惊叹它的雄伟同样要肉眼心眼并用。
科学风景画是抽象思维的结晶;艺术风景画是形象思维的结晶。两者各司其职,但又通过神经进行交流、合作和互补。一个完整和谐、全面的人,应该同时能欣赏、赞叹并创作出这两种类型的风景画。热爱科学,同时也热爱艺术,才是完美人性的表现。
(选自《中学生阅读》)
7.由李可染、吴作人的事例,引出如下结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老艺术家懂得尖端科学的基本思想,用古老的中国画表达了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概念。
B.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
C.科学和艺术都是为了从纷纭杂陈的现象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
D.物理学家请著名画家作画,用具体形象把抽象的物理概念表述出来,居然表达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真是天下奇闻。
8.对福楼拜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学和艺术是两个不同门类,各自发展到顶峰,然后回头相互照应,汇聚在一起。
B.科学和艺术虽属不同类型的思维形式,但它们又是相同的,其活动本质和最高使命是相仿佛的。
C.科学和艺术分别是按照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都能发展到巅峰。
D.科学和艺术最初是不相融的,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只有发展到终点,结束时,它
们才能融为一体。
9.根据文意理解“布朗运动”和“透纳运动”的区别,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两者描绘的对象不同,一是菌类孢子不停的运动,一是海洋呈现出的不停运动。孢
子运动剧烈,海洋运动只是颠簸。
B.两种“风景画”运用的思维形式不同,因此,一是抽象思维的结晶,一是形象思维
的结晶。
C.两者所运用的语言有别,一是数字物理概念,一是色彩和线条。
D.两者所表现的层次结构不同,一是深层结构的微观运动的壮丽的科学风景画,一是
表层结构的宏观运动的雄伟的艺术风景画。
10.以下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艺术家用中国画表达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概念,为古老的中国画开拓了“柳暗花明
又一村”的前景。
B.本质上布朗和透纳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画笔的画家。
C.一个完整的和谐、全面的人,应该同时能欣赏、赞叹微观与宏观两幅“风景画”。
D.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必须既热爱科学,又热爱艺术。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毕士安字仁叟,代州云中人。乾德四年举进士。雍熙二年,诸王出阁①,慎择僚属,士安迁左拾遗兼冀王府记室参军。太宗诏谓曰:“诸子生长宫廷,未闲②外事,年渐成人,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卿等勉之。”端拱中,诏王府僚属各献所著文。太宗阅视累日,问近臣曰:“其才已见矣,其行孰优?”或以士安对。上曰:“正协联意”。俄以本官知制诰,淳化二年,召入翰林学士。大臣以张洎荐,太宗曰:“洎视毕士安词艺践历固不减,但履行远在下尔。”
李沆卒,进士安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入谢,真宗曰:“未也,行且相卿。”士安顿首。真宗曰:“朕倚卿以辅相,岂特今日。然时方多事,求与卿同进者,其谁可?”对曰:“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臣驽朽③,实不足以胜任。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真宗曰:“闻其好刚使气。”又对曰:“准方正,慷慨有大节,望身殉国,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积,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为流俗所喜。今天下之民虽蒙休德,涵养安佚,而西北跳梁④为边境患,若准者正所宜用也。”真宗曰:“然,当藉卿宿德镇之。”未阅月,以本官与准同拜平章事。士安兼监修国史,居准上。准为相,守正嫉恶,小人日思所以倾之。有布衣申宗古告准交通安王元杰,准惶恐,莫知所自明。士安力辩其诬,下宗古吏,具得奸罔,斩之,准乃安。
士安端方沉雅,有清识,酝藉,美风采,善谈吐,所至以严正称。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
[注]①出阁:皇子离开都城前往自己的封地作藩王。②闲:通“娴”,熟习。③驽朽:比喻才能低下。④跳梁:强横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宰相者,必有其器 器:气度。,度量。
B、正协朕意 协:协助,和。
C、进士安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入谢 谢:感谢
D、当藉卿宿德镇之 藉:凭借,借用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大臣以张洎荐 ②俄以本官知制诰 以:因为
B.①然时方多事 ②然,当藉卿宿德镇之 然:然而。
C.①乃可居其位 ②具得奸罔,斩之,准乃安 乃:才。
D.①所至以严正称 ②若准者正所宜用也 所:……的地方
13、对下列加点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才已见矣,其行孰优?” 其:均代王府僚属
B. 或以士安对 或:有人
C. 小人日思所以倾之 所以:……的原因
D. 此其素所蓄积 此:代前文所说寇准的“方正”、
“慷慨有大节”等优秀品质
14、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士安“有清识”的一组是
① 或以士安对。上曰:“正协朕意。”
② 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
③ 臣驽朽,实不足以胜任。
④ 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
⑤ 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为流俗所喜。
⑥ 士安力辩其诬,下宗古吏,具得奸罔。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15、下列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毕士安谦虚谨慎的品质。宋真宗要任命他做宰相,他表示自己才能低下,实在不足以胜任,以为寇准是最合适的人选。
B.表现毕士安正直无私的美德。辅佐王子期间他就因品德出众而被太宗赏识,在入相问题上,认为寇准是难得的宰相之才,强于自己,因而竭力推荐 ,并且在寇准受到诬陷时为他申辩。
C.说明毕士安深受皇上的宠信。在辅佐诸王子的僚属中,太宗认为毕士安才德都是最好的;真宗时又任命他为宰相,国家大事倚重于他。
D. 说明毕士安很善于识别人才。宋真宗要任命他做宰相,他认为寇准忠义兼备,善断大事,具有宰相的才能,虽然好刚使气,但主持正义,疾恶如仇,是最合适的宰相人选。
第二卷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 洎视毕士安词艺践历固不减,但履行远在下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第不为流俗所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分)
闻 雁
韦应物
故固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
(2)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18、默写(六句任选四句)(4分)
(1)问渠哪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2)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4)跫音不响, ,你的心灵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5) ,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6)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寂静的独语
——纪念肖邦逝世150周年
肖邦的音乐具有一种无法道明的特别气质。乐声幽扬飘来,听上去似乎是作曲家一不小心,让人窥见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孤寂沉思。当然,音乐没有具体明确的语义,谁也说不清楚,肖邦的自言自语究竟说了什么,但肖邦音乐所独具的表达口吻,几乎一开始就会在听者的音
乐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迹。
肖邦所钟情的表达媒介只有一个——独奏钢琴。一个人独自坐在钢琴键盘前,从手下流出的音符自然具备私密性,与上百人合奏交响曲的千军万马之势迥然相异。虽然肖邦远非首创钢琴独奏的第一人,但在他的手下,钢琴在历史中第一次被转型——成了倾诉个人心境的最佳手段。
交响曲、歌剧这类“宏大叙事”的代表性体裁因而在肖邦的创作视野中全然消失,就连奏鸣曲、协奏曲、变奏曲这些在传统中占据钢琴作品中心地位的大型曲体,在肖邦的创作生涯中也一律被置于边缘地带。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有暗示性标题,和绝没有具体景物描绘意图的“小型”作品。这样做不仅需要艺术上的眼力,而且需要道德上的勇气。因为在肖邦时代,除他以外,没有任何一个重要音乐家终其一生固守这种“私人叙述”的写作思路。舒曼在早年似乎是肖邦在音乐上的同道,但人到中年后,终于没能摆脱德奥根深蒂固的交响乐传统的强大吸引力,拼命在言不由衷的交响语言漩涡中挣扎。至于李斯特,虽然也热衷于钢琴音乐的潜能挖掘和性格拓展,然而更多是为了博取外表的辉煌与廉价的掌声,因而与肖邦独语的趣味恰恰形成对比。
肖邦因此踽踽独行。他身为著名钢琴家,但却完全不像其他炫技大师, 不仅在成名之后拒绝旅行演出,甚至很少举行公开音乐会。另一方面,他又违反常规,作品的体裁类型看上去更像是炫技大师为自己实际演出而写作的一些应景小品。据说,肖邦年轻时在华沙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曾对这位天才横溢的后生寄予厚望,希望他日后能在波兰民族歌剧的创建上一展宏图,但日后的事实令他失望。肖邦似乎很早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天然禀赋,他命定属于一个孤寂的抒情世界,排斥人声鼎沸的喧哗与凯旋。
奇怪的是,他真的非常喜欢歌剧,旅居巴黎时晚间经常去观赏歌剧。众所周知,他最欣赏的同代作曲家是以优美旋律著称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贝利尼。然而,意大利歌剧中的华美咏叹和醉人的旋律转至他的笔下,却没了舞台上的灼热气息,变成了清冷而细腻的内心婉唱,如泣如诉、丝丝入扣。再如肖邦对巴赫音乐的独特吸收。肖邦终身崇敬这位日耳曼先辈无与伦比的深刻逻辑与清晰思维,虽则巴赫的神性音乐世界与他自己飘逸的音乐风格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然而,恰是巴赫对位精神的肖邦变种,肖邦作品中无所不在的复调穿插与线条出没,正源自肖邦对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自幼便如庖丁解牛般的纯熟运指体验。
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艺术构造出一个独特的想象世界,它与现实世界相平行,但与现实世界又绝不相同。肖邦只是肖邦,在音乐的丛林中,他选择了一条幽僻的小径并最终到达了“罗马”。
19. 肖邦在音乐上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答:
20.“他选择了一条幽僻的小径并最终到达了‘罗马’”,联系全文,这句话该作怎样的理解?(4分)
答:
21. 文中第三段写舒曼和李斯特,第五段写贝利尼和巴赫,两段同样是写“其他音乐家”,在表现手法和写作目的上有什么不同?试阐述之。(4分)
答:
22.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4分)
A. 这篇文章以肖邦的艺术成长道路为线索,用生动跳脱的形象性语言,勾勒了肖邦丰富独特、寂静凄美的艺术世界,由衷地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B. 第一段中“听上去似乎是作曲家一不小心,让人窥见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孤寂沉思”,“一不小心”恰恰点明了“自然”是肖邦音乐艺术的鲜明特点之一。
C. 肖邦在现实生活中的“私秘性”需求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所以他把独奏钢琴作为倾诉个人心境的最佳手段。
D. 文中第四段,作者运用了对比和类比的手法,目的是说明肖邦的个性、气质决定了他与其他炫技大师的不同,但在选择作品的体裁类型时,更像是炫技大师。
E. 最后一段总体评价了肖邦的艺术成就,并揭示出艺术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即艺术必须反映现实,同时又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
六、(12分)
23. 以“上课勤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常跟同学讨论”作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添减字词,不得改变原意。(2分)
这一学期,她竞赛连连获奖,成绩突飞猛进,主要是因为她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勤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常跟同学讨论等。
上课勤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常跟同学讨论,
24. 为了表达的通顺连贯,下面的一段话中有三个句子的句式需要改动,请指出并加以改正。(6分)
①小洁和小建正在马路中间玩耍,②一辆卡车疾弛而来。③小洁在危急关头使劲一推,④小建被推到了路边,⑤而卡车却撞倒了小洁,⑥躺在路上再也爬不起来。⑦小建连忙把小洁背起来,⑧把他送到了附近的知名的一家医院。
第( )句改为:
第( )句改为:
第( )句改为:
25. 仿照第一个句子,再造两个句子并填在横线上。(4分)
野草说:“像我一样吧,平凡但自信。”
流星说:“像我一样吧,短暂但美丽。”
只要我们多加留心,自然处处能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七、(60分)
26. 作文:
社会上不时会涌现一股股潮流,大到移民潮、出国潮,小到跳舞潮、染发潮,形形式式,不一而足。有的潮流能引导领历史发展的方向,也可能改变时代的命运;有的潮流能影响集体的兴衰,也可能改变个人的前程。个人于潮流中,有的推波助澜,有的逆潮而动,有的会成为弄潮儿,有的却被潮流淹没……关于“潮流”,你能想到什么?
请以“潮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悄(qiǎo) 2. C (A 烁—铄;B 闻—文 D 园—源) 3. D(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呼暗。闪现:一瞬间出现;呈现。开辟,强调从无到有地打通、创建。“开拓”是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尖历”,形容声音高而刺耳。形容眼光尖锐,应用“尖利”。)4.B (A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错综复杂”含语境,“难于辨认”不含语境。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恐怖分子所为,非美国内部。瓜熟蒂落: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会成功。) 5. B (A 单起双承。前面是“壮观”后文是“多少”、“厚薄”,应去掉“少”和“薄”。 C “但”改为“并”是递进关系。 D “引发”与“决定”配搭不当) 6C 7D 8B 9A 10D11B12C 13C 14A 15B
16、①张洎与毕士安相比,文才阅历固然不差,但操行就差得远了。(3分)
②只是不被世俗喜欢。(2分)
17、(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
18、
(1)为有源头活水来
(2)层林尽染
(3)星垂平野阔
(4)三月的春帷不揭
(5)不畏浮云遮望眼
(6)枯松倒挂倚绝壁
19. ①肖邦具有艺术上的眼力和道德上的勇气,(1分)以独奏钢琴为倾诉个人心境的最佳手段,固守“私人叙述”的写作思路;(1分)(共2分)
②禀赋奇异,独守孤寂,排斥人生的喧哗与凯旋;(2分)
③善于吸收异质音乐,化为己有。(2分)
20. 肖邦坚持自己的艺术个性,(2分)抒发内心的孤寂沉思,(1分)并最终取得了成功。(1分)
21. 第三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肖邦具有道德上的勇气。(2分)第五段直接叙写典型事例,表明肖邦善于汲取其他音乐家的艺术营养。(2分)
22. B、E(A. 不是以肖邦的艺术道路为线索;B. 文中未谈生活的私秘性;D. “更像是炫技大师”是对文意的曲解)(答对一个得2分,答案超过两个该题不得分,共4分)
23. 上课勤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常跟同学讨论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她在这一学期竞赛连连获奖,成绩突飞猛进。(或:上课勤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常跟同学讨论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她在这一学期竞赛连连获奖,成绩突飞猛进的原因)(2分)
24. 第4句改为:把小建推到了路边
第5句改为:而自己却被卡车撞倒了
第8句改为:把他送到了附近的一家知名的医院(6分)
25. 略(选取事物要注意是“自然”的启示)(4分)
26. 作文(按高考标准判分)(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