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中学高三新考纲语文组合卷一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秩序 虫豸 耄耋 脍炙人口 栉风沐雨
B.诘问 敏捷 攻讦 趁火打劫 命途多舛
C.鼎彝 疮痍 遗忘 甘之如饴 颐指气使
D.胳膊 戈壁 撂荒 割席分坐 引吭高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宇的一组是
A.失口 矢口否认 顾忌 无暇顾及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国事 共商国是 亟待 迫不及待 五十步笑百步
C.出奇 出奇不意 委屈 委曲求全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D.稽查 挨户缉查 防范 防范未然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他讲写文章要“惜墨如金”、“文不厌改”。前者要求“精约笔墨,词正而理备”,后者要求“反复修改,言畅而意美。”
B.“老师,”我低声说,“您原谅我这一次吧!”
C.在这次艺术节活动中,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富有民族文艺的特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D.人和动物不同,人的注意具有随意性质。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注意。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长期以来,我们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上自己 _自己,以为一合资、一实行股份制,国有企业的性质就不姓“公”了。
②由应试教育训练出来的被动的思维方式,年复一年地___ 着学生正在生长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创造力。
③在今后二三十年中,中国 在一个稳定的条件下发展,经济和科技 会会赶上或超过世界水平。
A.禁锢 消蚀 只要/就 B.束缚 消蚀 只有/才
C.禁锢 消释 只有/才 D.束缚 消释 只要/就
5.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
B.相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志趣爱好,使他们两人早年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现在虽都已是年届花甲的老人,但彼此见面时仍然亲得不可开交。
C.这次,他平时自学的电脑维修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只见他二一添作五,—会儿工夫就把电脑故障排除了。
D.某些用工单位招聘农民工时许诺的工资等待遇根本不能兑现.这种骗人的行为不是卖狗皮膏药又是什么呢?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发射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如能不辱使命,那将标志着人类研制的星际探测器自动化程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B.据有关专家介绍,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禽流感对人类的影响要比动物小得多。
C.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 积极性分不开的。
D.经考古专家20多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系列重大成果,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用计算机模拟逃生
俗话说,人的行为是最无法预料的。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模拟群体恐慌的计算机模型的挑战。群体恐慌现象导致无数人在火灾或人群拥挤中丧生。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运动可以用方程式表达。这一计算机模型可以估计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长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这一复杂数学模型中的各项因子取自工程手册、有关人群灾难的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与正常情况相比,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得多。于是人群挤成一堆,互相推搡,导致出口堵塞。接着,跌倒或受伤的人阻碍了人群的移动,使得人群更为恐慌。在这个时候,人群变得和兽群一样,大家为了求生向前冲,却忽视了其他的出口,因此常常带来悲惨的结果。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和厄特沃什大学以及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运行了一个模拟足球场观众席上逃亡人群的程序。这个包括200人的人群试图通过一个1米宽的出口逃生。他们发现,不安的人群在出口周围挤成了弧形。当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增大时,弧形会逐渐压紧,导致那些被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这些研究者把这种情况称为“欲速则不达效应”。他们说:“在发生火灾时这种情况尤其让人觉得可悲,人们慌乱逃生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生存机会。”他们建议说,除了确保建筑物有足够多宽敞的出口以便快速成疏散人员之外,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还应该在出口之前设置不对称的圆柱,来防止人群形成危险的弧形。建筑设计建筑师应该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这样的开阔处会使人流速度降低大约1/5,因为人们到达开阔地带时总会设法挤到他人的前面去,而当走廊重新变窄时,就会导致危险的拥挤。对于处在恐慌人群中的人员,研究人员建议说,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是逃生的最佳方法
。一方面留心最近的出口,同时注意观察其他人是否也找到了出口。
7.根据文意,对“计算机模拟逃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计算机技术直接帮助人们从灾难中逃生
B.用模拟灾难发生时的情景训练人们逃生的本领
C.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群逃亡时的状况作数学上的测量
D.动用数学手段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逃离现场
8.对文中的有关概念,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含义是相同的均指计算机模拟逃生的程序。
B.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与人群的拥护程度成正比,与人群的疏散速度成反比。
C.“各项因子”中的“因子”与“恐慌因子”中的“因子”不同,它是来自于许多资料的一组数据。
D.“欲速则不达效应”是指人群疏散得越快,越容易导致悲剧的产生。
9.下列表述不属于解决群体恐慌现象措施的一项是
A建筑物要保证出口的数量和宽度
B建筑物出口的前面应设置不对称的圆柱
C在建筑物上建造相对狭窄的出口走廊
D恐慌人群中的人员应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
10.对本篇文章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匈牙利和德国科学家认为可以用方程式精确地计算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运动的时间以及不能逃生者的数量
B面对灾祸,不安的人群在出口周围挤成了弧形,因忽视其他出口而出现伤亡,这实际上是人们的原始求生本能造成的悲剧。
C这一复杂的计算机模型中的各项因子,指的是出口的数量、出口的环境、出口的宽度及位置、人数及其人员构成等因素。
D出口走廊如有开阔处,不仅不利于恐慌人群的逃生,反而会使人流速度降低。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封伦,宇德彝,观州蓨人。父子绣,隋通州刺史。伦少时,其舅卢思道每言曰:“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开皇末,江南作乱,内史令杨素往征之,署为行军记室。素将营仁寿宫,引为土木监。隋文帝至宫所,见制度奢侈,大怒曰:“杨素为不诚矣!殚百姓之力,雕饰离宫,为吾结怨于天下。”素惶恐,虑将获谴。伦曰:“公当弗忧,待皇后至,必有恩诏。”明日,果召素入对,独孤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妻年老,无以娱心,盛饰此宫,岂非孝顺?”素退问伦曰:“卿何以知之?”对曰:“至尊性俭,故初见而怒,然雅听后言。后,妇人也,帷丽是好,后心既悦,帝虑必移,所以知耳。”素叹伏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素负贵恃才,多所凌侮,唯击赏伦。骤称荐于文帝,由是擢授内史舍人。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每有承受,多失事机。伦又托附之,密为指画,宣行诏命,谄顾主心。外有表疏如忤意者,皆寝而不奏。决断刑法,多峻文深诬;策勋行赏,必抑削之。故世基之宠日隆,而隋政日坏,皆伦所为也。宇文化及之乱,逼帝出宫,使伦数帝之罪。帝谓曰:“卿是士人,何至于此?”伦赧然而退。化及早署内史今,从至聊城。伦见化及势蹙,乃潜结化及弟士及,请于济北运粮,以观其变。遇化及败,与士及来降。高祖以其前代旧臣,遣使迎劳,拜内史舍人。寻迁内史诗郎。萧瑀尝荐伦于高祖,高祖任伦为中书令。太宗嗣位,瑀迁尚书左仆射,伦为右仆射。伦素险被(bì,不正),与瑀商量可奏者,至太宗前,尽变易之。由是与瑀有隙。
史臣曰;封伦多揣摩之才,有附托之巧。党化及而数炀帝,或有赧颜;托士及以归唐朝,殊无愧色。当建成之际,事持两端;背萧瑀之恩,奏多异议。大宗,明主也,不见其心;玄龄,贤相焉,尚容其谄。狡算丑行,死而后彰,苟非唐临之勃,唐俭等议,则奸人得计矣。
(《旧唐书·卷六十三》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制度奢侈 制度:规模和尺度
B.然雅听后言 雅:平素,向来
C.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 闲:空闲,清闲
D.使伦数帝之罪 数:列举罪状加以责备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吾结怨于天下 ②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①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
②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①故世基之宠日隆,而隋政日坏
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D.①请于济北运粮,以观其变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素营建仁寿宫,工程规模宏大,奢侈浪费,引起隋文帝的不满,杨素非常害怕。封伦深谙皇后的爱好及文帝与皇后的关系,劝杨素不必担心,结果,正如封伦所言。
B.大业年间,虞世基受到隋炀帝的宠幸。由于虞世基不懂政务,因而失误颇多。但得到封伦的帮助,他日益显贵。
C.宇文化及反叛,逼帝出宫后,让封伦列举炀帝之罪状。在炀帝的严厉斥责面前,封伦惭愧地退下,自此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D.封伦阴险狡诈,行为不端。与推荐自己为官的萧瑀同朝共事,在太宗面前,经常把两人事先商量好的上奏的内容任意改变,导致二人有了矛盾。
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史臣”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家的眼光,辩证评价封伦既有才智过人的一面,又有善于察言观色、投机善变的一面。
B.借用封伦的事例,说明明君、贤相在使用人才时也难免被迷惑。
C.封伦身为隋、唐两朝的大臣,其奸佞行为至唐朝时才被发现,可见炀帝的昏庸,太宗 的英明。
D.启示后世君王,用人时应当从封伦身上吸取经验教训。
四.(18分)
15.将下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杨子之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韩非子·说林上》)
( 1 )其恶者贵,美者贱(2分)
译文:
(2)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2分)
译文:
(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4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7.默写出下列横线上的句子。(任选两句)(4分)
(1)暮春三月, ,杂花生树, 。 (丘迟《与陈伯之书》)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王勃《滕王阁序》)
(3)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 (陆游《书愤》)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带着村庄上路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儿: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只能有出息点。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那是一个炎热的晌午,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 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想丢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里,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炸辣椒。这几道菜都是干的,耐放,很拌饭。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先炒米,炒黄豆、芝麻,炒熟后,用石磨磨成粉,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我陶醉于母亲说的营养时,喝着麦乳精的同学都用同情的眼光看着我。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我又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我既说不好普通话,也说不好省城的方言,说普通话边音和鼻音、卷舌音和非卷舌音分不清;说省城话,走在大街小巷,别人一听,都嗤之以鼻,我为企图抬高自己装腔作势而难受。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作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老乡来后,我打肿脸充胖子招待他们,我怕他们说我小气,说我忘恩负义,我瞧不惯他们的心眼儿,同时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
我在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得感谢利叔,利叔是我同村人,出来许多年了,混出了一点名堂,他常常为帮不了村庄而揪心,给我办事他找到了寄托,他说他不是在帮我,只是给村庄办了点事。在城里我单身了许久,和乡下女子相处惯了,和城里的姑娘总有点格格不入,后来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弥补我的家用,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在了大桌上。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父亲喜上眉梢地来回奔忙,有时难以应急,母亲也还会拿假土鸡充斥,算账时偷偷打点折。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这种感觉很亲切,很暖和,也很自得。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在一起聚会,在街道、在集市、在公园旁若无人地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把名利修炼成淡、成轻,这时,我的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有愿望回一趟村庄,回一道家,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少语,我们走进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在那里久久徘徊,似乎还是在寻找什么东西,是因为过去我们带走太多,所以总认为取之不尽,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一把斧子,那些东西对我们没有用,我们带走的是别的东西,尽管两手空空,带的东西已经很多了,这似乎只有我更知道,而我又只有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我去上路。
(选自《中华散文》2002年第10期,有删节)
18.“带着村庄上路”,文中写到了哪些有关“村庄”的内容?请概括说明。(6分)
19.根据上下文,回答下面两题。(4分)
①“自欺欺人”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②“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从前文看,“累赘”的意思是什么?
20.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当“我”毕业后被安排到城市工作,“我”认为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脱离了村庄。
B.“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这句话表明作者已经把村庄作为一种骄傲,时时提起村庄。
C.本文运用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厚;语言清新,形象生动。
D.文章写带着村庄上路,一方面表现了作者离开村庄的快乐,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摆脱不了村庄的无奈和苦闷。
E.文章以离开村庄开篇,以“我要带着我去上路”离开村庄结尾,首尾呼应,中心突出。
六(12分)
22.根据情境把下面的词语连成一段话(词语可以调整,不少于30个字)(4分)
①用“风、树、雨”表达自己获得荣誉、受到表扬时的心情。
②用“风、树、雨”表达自己遭受挫折、受到批评时的心情。
23.运用下面的三句话,根据提供的语境续写一段文字。语序要恰当,可适当增删词
①你坚持练习写作 ②文章能写得好起来 ⑧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李华的文章写得不好,你劝他一定要坚持练习写文章时,你会这么说:
24.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例如:金钱、书籍等)和喻体,意思完整。(仿写的句子要求与原句句式对应,字数大体相等。)(6分)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储存了大量的学术信息、经济信息和娱乐信息等。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堆积了许多的黄色信息、暴力信息、虚假信息等。
全国重点中学高三新考纲语文组合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A.“耋”读为“dié”,其他均读为“zhì”;B舛读为“chuǎn”,其他均读为“jié”;D.“撂”读为“liào。”,其他均读为“gē”)
2.B(A矢口否认;C出其不意 万事俱备;D防患未然)
3.B(A.第二个句号应移至后引号之外;C.应删去句中的两个顿号;D.应将句中的句号改 为逗号并去掉“即”后的逗号)
4.B(“禁锢”有强力限制的意思,程度过重。“消蚀”有“消除、侵蚀”之意;“消释”指疑虑、嫌 怨、痛苦等消失、解除。“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而“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用在此处 不合语境。)
5.D(A.“上行下效”多用于贬义;B.“不可开交”指无法摆脱或结束,用在这里不合语境;C.“二—添作五”是指双方平分,这里应换为“三下五除二”)
6.A(B.表意不明,“比动物”改为“比对动物的影响”;c.句式杂糅,可将“的关键”或“与”、“分不开的”删去;D.语序不当,应将“整理、研究和发掘”改为“发掘、整理和研究”)
二、(12分)
7.C(A不是指用计算机直接帮助人们逃生。B不是训练逃生的本领,而是提供各项数据,来引起建筑设计方面的注意和提供人们临急之时逃生的策略。D不仅仅是指足球场上发生的危险。而且数学手段又怎能直接有效地帮助人们逃生呢?)
8.D(疏散越快,不就是效果越明显吗?又怎么可以说越容易导致悲剧的产生呢?)
9.C(应是“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广阔的地方”)
10.A(“精确”错,应是“估计出”。)
三、(12分)
11.C(闲:熟习)
12.A(前一个当“替”讲,后一个当“被”讲)
13.C(“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有误)
14.C((“炀帝的昏庸,太宗的英明”有误。)
四、(15分)
15.(1)那个长得丑的很显贵,长得美的很卑贱。
(2)丑的自己知道丑,我也就不觉得她丑了。
(3)品行高尚却能去掉自认为高尚的念头,(这样的人)到哪里去会不好呢!(“行”“贤”“焉”“美”各1分)
16.(6分)诗眼分别是“引”和“衔”。(2分)高飞的大雁带走了心中的忧愁与苦闷,月出山中,就像是山(或“远山”“君山”)为人们衔来了美好与团圆。(或:“引”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字形象地写出了山(或君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2分)“引”和“衔”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或“欢乐”)的心情。(2分)
17.(1)江南草长;群莺乱飞。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句即不得分)
五、(18分)
18.①村庄的贫困、落后(家乡菜、家乡话、家乡老土的作派),②村庄的照看(村庄人利叔的关照、村庄婚姻、村庄土菜馆的弥补),⑧村庄的器物(竹器、粮食、花卉)。(共三条, 每条2分,共6分)
19.①自认为身子离开了家乡就是离开了村庄,但由于受到村庄长期的影响,从本质上讲并没有离开村庄,因为时时事事与村庄的人、事、物有牵连。(意思相近即可。2分)
②虽然出门在外,但仍受到村庄的照看,受到村庄的牵挂。(意思相近即可。2分)
20.作用①对“我”起到陪衬的作用,进一步表现和深化主题。不止我“带着村庄上路”,与村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像我一样的出门在外的人,都这样。②表现村庄人美好的 品质,表现村庄人对我的照看。(每项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21.B.C.(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二项得4分。共4分)
六(12分)
22.①风拂过我微笑的脸庞,两旁的树在“哗哗”地鼓掌。晶莹的雨丝飘落下来,融进我受到表扬后的甜甜的心里。
②风在猛烈地抽打着树,树随之呻吟,大滴大滴的雨点溅到我的脸上,变成了委屈的泪水。(写出风、树、雨J分,写出心情1分。每段2分。共4分)
23.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你坚持练习写作,你的文章一定能写得好起来。(语序1分,语言连贯1分。共2分)
24.示例:
金钱是一个化妆师,可以描出青春、友谊和荣耀。
金钱是一个刽子手,可以杀掉亲情、勤奋和创造。
(写出一个事物正反两个方面,运用比喻,句式对应,语意连贯、完整。每句3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