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
语文(第八模拟)
【试题评析】本套试卷立足《考试说明》,紧扣考纲;关注2003年高考,力求创新。语基部分注重教材,注重使用,注重生活。文言文选自《三国志》中周瑜的传记,他目光远大,才能卓越,忠心耿耿。社科文阅读讲述的是“伪书”的问题,注重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散文《寂寞红柳》启示我们从红柳身上汲取精神营养,追求高贵、脱俗之美。诗歌鉴赏侧重风格的把握和诗意的体验。作文的话题是“沟通”,切合当前的现实生活和国际形势,很有时代性。原创95%以上。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肚脐 荠菜 大雪初霁 人才济济
B.靛蓝 安静 绥靖政策 画龙点睛
C.蜿蜒 筵席 垂涎三尺 荒诞无稽
D.黯淡 罢黜 一片黛绿 黔驴技穷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绵密 洗尽尘滓 五彩缤纷 湮没不闻
B.接洽 锱铢必较 困兽之斗 无以附加
C.搪突 蛊惑人心 轻歌慢舞 含辛茹苦
D.精粹 凭心而论 煞费苦心 娇奢淫逸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缱绻(形容感情好,难舍难分) 待人接物(与人与物交往相处)
谲诈(奸诈) 义气相投(志趣和性格互相投合)
B.告罄(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 妍媸毕露(好与丑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
桀骜(形容性格倔强) 穷兵黩武(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侵略战争)
C.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 无稽之谈(指非常滑稽的言论)
缄默(闭口不说话)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教训)
D.朔日(农历每月三十) 古道热肠(形容待人淳朴厚道、真挚热情)
问难(反复责问、辩论) 快人快语(指人说话速度快)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让观众能在观看中自由驰骋于自己艺术的想象,潮剧《张春郎削发》突破樊篱,不把人物脸谱化,不让人物对观众耳提面命。
B.关于知识产权问题,双方在经过长达20个月的九轮磋商之后,终于缔结了城下之盟。
C.这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自从他当上厂长后,经过他三年处心积虑地经营,终于扭亏为盈,走出了困境。
D.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别开生面,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美国“9·11”事件给全球股市带来巨大_________。
②_________地说,与其动员各届为“希望工程"捐款,不如先把那些“腐败轿车"捐上。
③2003年9月6日在台湾当局支持下,“台独”分裂势力策划在台北举行了所谓“台湾正名”的游行。少数“台独”分子蛊惑人心,_________将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决没有好下场。
A.振荡 坦率 企图 B.震荡 坦率 妄图
C.振荡 直率 妄图 D.震荡 直率 企图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卡夫卡的巨大功绩在于重建并改造了传统小说的"戏剧性"结构。
B.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搜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沙岩打制而成的。
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6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将率先推行使用"代币式"非接触IC卡车票,无需与闸机接触,乘客通行速度将会大大提高。
二、(12分,每小题3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①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物、典籍。有些文物、典籍的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称为赝品。典籍中的赝品,学术界称为“伪书”。
②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有伪造假古董以谋利的;有的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的(如汉初以黄帝命名的书);宗教经典多假托得自龙宫、仙山洞府以骗取信徒(如大乘空宗典籍,道教典籍)。如果揭示出伪书出现的时代,伪书即成为可信的材料。《列子》一书托名列御寇作,经过研究,此书非列御寇作,它出于魏晋时代,反映了魏晋时期的一种流派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子》一书用作研究魏晋时代思潮,有它不可取代的价值。放在先秦是伪书,放在魏晋就不伪。
③与世俗典籍并行的佛教、道教典籍中也有不少“伪经”。持正统观点的信仰者,为了保持宗教的纯洁性,不能容忍“泾渭杂流,龙蛇并进”的现象存在。如果抛开正统观点,从客观研究的立场着眼,查明伪经出现的时代、作者(作者可能是某一人或某一流派),用它来说明作伪的时代以论证某时代思潮,找出它流行的地区以了解其传播的范围,其史料价值比号称“真经”的还矜贵。
④有幸生为近代人,可以不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有可能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一切“伪书”、“伪文献”,从而剖析它、驾驭它,使它为我所用。俘虏兵用好了,和正规军同样发挥战斗作用。好像对待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液、废渣三废一样,经过综合治理,收回利用,即可变废为宝。一切物质都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自己的位置。谁要说某种元素是有害元素、无用元素,那是无知。
⑤人们习惯所指的伪书、伪经,无非是说它不是所标榜的那种作品。若确凿地指出它的来历,摆在应当安放的位置上,它就是“真书”“真经”,一点也不伪。《老子》说过:“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子》二十七章)。这是说,只要善于用人,根本没有无用的人(弃人);只要善于用物,根本没有无用的物(弃物)。弃人和弃物,不过是那些未被认识,未被发现,没有派上用场的人和物罢了。这一层道理,一经说破,不难理解。
⑥伪书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在于它的伪,而在于它有充实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不可替代的。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最后找到归宿,在历史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从此摘去了伪书的帽子。
⑦历史上有更多的不伪的书,号称学术著作,却没有学术性;号称科学著作,却缺乏科学性。因缘时会,也曾流行过一阵子。时过境迁,便被人遗忘得干干净净,因为这类“真作品”内容空洞,价值不高,不具备充当“伪书”的资格,日后自然无人提起。这种自生自灭的不伪的作品是大量的,它曾大量产生,大批消逝。主持这个淘汰选择的是广大读者。靠了这个权威最大的裁判者,才使得伪书得以正位,劣而真的作品得以自然消亡。天地间之大公无过于是者。
7.下面对“伪书”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伪书是指那些有充实内容,且不可替代,并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最后找到归宿,并在历史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学术著作。
B.伪书是指典籍中的赝品。学术界认为,那些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的文物典籍,即是“伪书”。
C.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如伪造假古董以谋利;为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假托得自龙宫、仙山洞府的宗教经典等。
D.伪书,没有学术性,缺乏科学性,时过境迁,会被人遗忘得干干净净,因为它内容空洞,价值不高。
8.“伪书并不全伪”,可作为其论证依据的一项材料是( )
①《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等虽为伪书,但它们毕竟反映了上古时代人们对自然和医学的一种粗浅的认识,所以对研究上古时代人们的情况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②《列子》出于魏晋时代,虽经研究不是列御寇所作,但它反映了魏晋时代的一种流派思想,用来研究魏晋时代思潮是一种可信的材料。
③查明“伪经”的作伪时代以论证某时代思潮,找出它流行的地区以了解其传播范围,其史料价值比号称“真经”的还矜贵。
④伪书有不可替代的充实的内容,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就能在历史文献中找到它恰当的“一席之地”。
⑤有许多号称学术著作和科学著作的“真作品”内容空洞,价值不高,不具备充当“伪书”的资格,这也说明了“伪书并不全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9.第④段中说“俘虏兵用好了,和正规军同样发挥战斗作用”,对其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伪书”“伪文献”对于传统的观点来说,不属于符合时代、经得起考证的文物、典籍,不能算典籍中的“正规军”。
B.“伪书”“伪文献”往往伪而不劣,如果摆在它本来应当安放的位置,就可能对我们研究某时代思潮提供与真书、真文献一样的价值。
C.如果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一切“伪书”、“伪文献”,从而剖析它、驾驭它,使它为我所用,就可能会“变废为宝”。
D.传统观点认为真书、真文献才是能够对我们考察某个时代提供最切实可靠的依据的“正规军”,“伪书”“伪文献”虽然也能发挥同样的作用,但毕竟只是“俘虏兵”。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伪书对它所标榜的那个时代来说是伪,对它所确凿出现的时代来说是真。
B.持正统观点的宗教信徒不能容忍许多伪造的佛教、道教典籍中虚构的内容和宗教故事,是因为其荒诞无稽的内容玷辱了宗教的纯洁性。
C.伪书因其不可替代的充实的内容而引起人们的关注,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成为真正的历史文献,就不再是“伪书”。
D.广大读者对历史上的各类作品进行淘汰选择,出现“真”汰“伪”存的现象说明了在历史长河中衡量作品的最公正的尺度乃是它的内容和价值。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途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从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三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大计不如迎之。瑜曰:“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权纳其议。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权遂遣瑜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操军败退。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所用。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 耳目:刺探消息的人
B.尚当横行天下 横行:纵横驰骋
C.今曹新折衄,方忧在腹心 腹心:心腹之人
D.外有张鲁寇侵 寇侵:盗贼入侵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B. 吴中皆呼为周郎
故姓是溪为冉溪
C.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D.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13.对下列各句中省略的成份,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术听之。(瑜)遂自居巢还吴。
B.(策)授(瑜)建威中郎将,即与(瑜)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C.(刘备)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刘备、鲁肃)遂共图计。
D.(刘备、关羽、张飞)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周瑜“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
①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②求为居巢长,欲假途东归。
③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④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⑤得蜀而并张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和孙策是同年,关系密切,这是周瑜后来为孙权效力的原因之一。
B.周瑜本想投靠袁术。袁术让他的从弟取代了周瑜叔父的太守位置后,周瑜就投奔了孙策。
C.众人主张投降曹操,周瑜却主张迎战曹操。结果周瑜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操。
D.周瑜认为曹操新败,暂时不会对东吴用兵,就建议孙权进取西蜀,收服张鲁,进而谋取中原。
第Ⅱ卷(共10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求为居巢长,欲假途东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刘方平是盛唐一位不很出名的诗人,存诗不多,但这首小诗却写得别具一格,试结合具体的语言分析其诗歌风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宋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享有盛誉的名句,实际上刘方平几百年前就在《月夜》诗中成功地表现过这种诗意体验,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的分析评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出塞》诗中有两句涉及李广的诗,意思是说若是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那里守卫,就绝对不会让胡马越过阴山一步。这两句诗是_______ , 。
(2)同样是写夕阳,叶剑英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抒发了革命者的乐观情怀,而李商隐的“_______,_______”反映的却是消极颓唐的情绪。
(3)潇洒是一道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静的潇洒,“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仿写两句话,要求与画线句一致))
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寂寞红柳
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林,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荫,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色,车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松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
同行的新疆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红柳。
端详这在大漠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这一份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兀地让人想起刑场上的视死如归,想起身处绝境之中的从容镇定,想起蛮荒之远也处变不惊,也让人联想起壮汉胸前素手的抚摸,想起干涸心田清泉的滋润……
我不知道有无关于红柳的民间传说,如果以我猜想,她该是侠骨柔肠的女子宁死不屈的灵魂的再现。她要在这天地之间,留下她的凄清哀婉,她的绝唱,在甩下一串潇洒和浪漫后,昂起头嫣然一笑,毅然决然地走向天涯,走向大漠深处,在蓝天旷野中,在无人注目欣赏的孤城绝域,以自己的一腔热情照耀天地,将微笑将柔情留存在天地方圆之中。
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一抹深绿丛中散发出来的美丽,粉紫的细细的叶子,衬出柳枝的翠绿和旷野的落寞,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她把她的惊人的美丽和执著、倔强,留在这天地之间,宁愿与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繁嚣的江南内地水草丰茂之处留连,那儿有着太多的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朋比为奸,只是为了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内心不得安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灵的安静使人更为高贵和脱俗的了。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
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们的天地啊,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另一种颜色和性格。
19.本文以“寂寞红柳”为题,请根据文意写出“红柳”的象征意义,说说作者为什么用“寂寞”来修饰“红柳”。(4分)
答:_________
20.文章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端详大漠荒野中的红柳,为什么“禁不住怦然心动”“难以释怀”?联系全文回答。(4分)
答:________
21.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在文中的含义。(6分)
(1)她该是侠骨柔肠的女子宁死不屈的灵魂的再现。
答:_________
(2)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
答:_________
(3)是天地之间的另一种颜色和性格。
答:_________
2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头,作者先正面描写红柳的恶劣生存环境,用以衬托红柳高贵的品格。
B.文章第四段中的“大漠瀚海”和“江南内地”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前者意味着寂寞与清贫,后者意味着名利与贪欲。
C.本文的主旨是:赞叹和歌颂红柳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讲条件、不图索取、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的品格。
D.本文启示我们要从红柳身上汲取精神营养,鄙视物欲膨胀、利欲熏心的自私心态,追求高贵和脱俗之美。
E.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物喻人,文章的末段就是文眼的所在。
六、(12分)
23.依照下面的句子形式,请以“情”为中心词,另用新的词语(如亲情、爱情、师生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4分)
友情常在顺境中结成,在逆境中经受考验,在岁月之河中流淌伸延。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5分)
调查问题:你喜欢看张艺谋的新片《英雄》吗?
调查对象:某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
调查时间:2002年岁末
调查方法:无记名投票
参加人数:388人
调查结果统计:
情况 | 喜 欢 | 不喜欢 | |||
已看 | 复习紧张没有时间去看 | 家长不同意去看 | 票价太高没有看 | ||
人数 | 22 | 52 | 64 | 54 | 196 |
比例 | 5.7 | 13.4 | 16.5 | 13.9 | 50.5 |
调查结果所反映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18个字)(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40个字)(3分)
25.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中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3分)
人类在真、善、美的追求中,美不仅是原点,同时也是终点,它如同人类心灵的情感种子,始终为人类文明默默生根、开花和结果。万物从大到小,从活到死,都是那样美得令人惊叹、惊喜,并充满不解之谜。包括一个水稻叶面的微观世界,几百倍、几千倍、上万倍地放大后,感觉一层又一层的微观世界在推进,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完美结构和特征。它们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而真实的。从中我们发现科学和艺术不仅都关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也都探索生命的结构和秩序。美位于真、善、美之首,美居于生命精神最深处。
人不可能超越自然,人只有深入大自然的心灵深处,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体验大自然的搏动,方能领悟美的真谛和精神。今天科学宏观和微观的无限视野已经为艺术打开了观照自然的心灵通道,使抽象艺术离开自然表面而接近自然原理的表现,在超越肉眼的电子显微镜下得到印证。
美没有标准,没有意志,没有终点,艺术与科学只有在拨开世俗物化的迷雾中,拜访那无人涉足的寂静与虚空,让人性与自然能与美进行对话,才可能有所发现和创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沟通是理解的前提。人与人之间,通过沟通可以相互理解;上代与下代之间,通过沟通可以缩小代沟;不同民族之间,通过沟通可以取长补短;不同种族之间,通过沟通可以和平共处;不同国家之间,通过沟通可以相互尊重……多一份沟通,人们就多一份理解,社会就多一份宽容,世界就多一份和平。
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体裁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八)
1.D(A项中“大雪初霁"与“荠菜"这两个都读jì;B项中的“安静"与“绥靖政策"这两个都读jìng;C项筵席、蜿蜒这两个都读yán。)
2.A(B项中应为“无以复加";C项中应为“唐突"、“轻歌曼舞";D项中应为“平心而论"、“骄奢淫逸"。)
3.B(A项中“待人接物"是指与别人交往相处;其中“物"为“人物、人们"之意;C项中“无稽之谈"是“荒诞无根据的话",而“稽"是“查考"之意。“不足为训"是“不能当作法则或典范";D项中“朔日"是指“农历每月初一";“快人快语"是指直爽人说直爽话,其中“快"是“爽快、痛快"的意思。)
4.D(A项中耳提面命:拉着耳朵当面教导。形容严格要求,谆谆教诲;B项中的“城下之盟"运用错误。是敌军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和约;也指遭受侵略时,被迫与敌人签定的和约;C项中的“处心积虑"是指图谋已久,费尽心机含贬义。)
5.B(“震荡"指动荡,对外界产生影响;“振荡"即“振动"通过一个中心位置,左右摇摆,是自身运动,一般不对外界产生影响。“股市"用“震荡"恰当。“直率"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坦率"多用于形容人的言语、态度。“妄图”指狂妄地谋划,有不可实现的意思;“企图”意为图谋、打算。)
6.C(A项中“重建并改造"不符合逻辑顺序,应前后颠倒一下;B项中句式杂揉,“其中有……"与“……是……"句式混在一起,把“有"字去掉或“是”前加“它们”;D项中主语残缺,第二分句无主语,按原句表达成“地铁……无需与闸机接触"不合理,可在“无需"前加“这种车票"或在“推行使用"后加“的"。)
7.B(A.不是所有的伪书都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最后找到了归宿,并已经在历史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C.阐述的是“伪书的出现”情况,而非对“伪书”本身的解释;D.“会被人遗忘得干干净净”“内容空洞,价值不高”说的是有些“没有学术性”和“缺乏科学性”的所谓“真作品”。)
8.B(排除①⑤。①《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等伪书成于汉初,反映了汉初时期人们对自然和医学的一种粗浅的认识,所以用来研究汉初人们的情况有不可取代的价值;⑤有许多号称学术著作和科学著作的“真作品”内容空洞,价值不高,不具备充当“伪书”的资格,这只能说明这些“真作品”的无价值,并不能说明“伪书并不全伪”。)
9.D(传统观点认为真书、真文献才是能够对我们考察某个时代提供最切实可靠的依据的“正规军”,但并没有认为“伪书”“伪文献”也能发挥同样的作用。)
10.B(持正统观点的宗教信徒不能容忍许多伪造的佛教、道教典籍中虚构的内容和宗教故事,是因为不能容忍“泾渭杂流,龙蛇并进”的现象存在,这有损宗教的纯洁性。)
11.B(A.耳目,耳朵和眼睛;C.腹心,内心;D.寇侵,侵犯。)
12.C(A.介词,“到”;B.“是”;C.表被动/所字结构;D.连词,“并且”。)
13.D(应为刘备一人。)
14.D(①体现瑜、策关系密切;④说明瑜受到重用。)
15.B(周瑜没有投靠袁术的意思。)
16.(1)所以请求担任居巢的长官,想借路回到江东。
(2)加之依仗父兄建立的功业,占据着江东这个地方。
17.(1)①首二句写月夜之景,注重明暗对比和构图,富有画意,语言平实清丽、淡雅隽永;②“新”与“偏知”呼应,蕴含了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那种新鲜欢愉之感,新颖、细腻、独到,富有生机和情趣。(3分)
(2)末句“虫声新透绿窗纱”写敏感的虫儿首先感知春天的信息,从而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春气暖,虫先知,诗人在“新透窗纱”的“虫声”中感到春天的来临,感受细腻敏锐,贴近生活,富于哲理,落笔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与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18.(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3)示例:“凌寒独自开”是一种凄婉的潇洒,“沙场秋点兵”是一种壮烈的潇洒。
19.①“红柳”的象征意义:淡泊名利、甘守清贫、坚持操守的人。②用“寂寞”修饰“红柳”,突出了红柳身处恶劣的生存环境,而耐得住寂寞、心灵安静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20.因为红柳身处险恶环境,却自由、散漫而不失昂扬、美好乐观,使作者感慨万千,浮想联翩。(意思对即可)
21.(1)作者用拟人、比喻的方法突出表现红柳的妩媚和柔情及顽强、执著、倔强专注的内在气质。(2)感叹红柳甘心艰苦、安贫乐道,追求心灵纯净的至高境界。(3)丰富多彩的世界不能没有“红柳”,“红柳”精神永存。
22.CE
23.例:亲情常在欢乐中孕育,在痛苦中含笑绽放,在人生之路上散发芬芳。
亲情常在阳光下成长,在风雨中接受涤荡,在关爱之河中起伏荡漾。
爱情常在一瞬间迸发,在岁月中积累沉淀,在漫漫人生中维系升华。
爱情常在浪漫中酝酿,在现实中饱受磨砺,在人生旅途中相濡以沫。
24.(1)喜欢和不喜欢《英雄》的人数基本持平。(2分)
(2)喜欢《英雄》的因时间、家长管束、票价等原因而没能去看的占绝大多数。(3分)
25.人类通过科学和艺术才能领悟美的真谛和精神。(3分)
26.【参考例文】
假如我是你
面对多情的你,一簇彩霞飞上脸颊,一颗勃勃的心深深地震颤了。
假如我是你,心灵的桥啊,我一定把自己架在朋友的心里。让快乐、幸福的光环把我们共同环绕,生活的苦乐哀愁让我们共同承担,让脆弱的心坚强起来,让孤单的心温暖起来,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没有隔膜,没有距离,两颗跳跃的心紧相连,我们的爱溶解世间的苦和恨、对与错,和着心灵的节拍,伸出你我的手臂,拥抱友情的光芒,我们一起高歌,一起曼舞,让世界萦绕爱的祝福,让人们从心灵上获得爱的滋润、情的呵护。
假如我是你,心灵的桥啊,我一定把自己架在父母的心里。因为有代沟,我需要你。我站在这头,父母就在那头,彼此都能走进心田。我要站在桥上看烈日下父亲躬耕的身影,站在病床边,看母亲焦急的神情,我还要看听到一声“爸爸、妈妈”后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在这里,我要告诉他们我的秘密;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请教人生的难题;在这里,我要大声告诉他们我爱他们,还要和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快乐。我要让他们站在儿子的心间看尽人间美景,望尽天涯奇色。让他们饱醮岁月沧桑的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
假如我是你,心灵的桥啊,我要把自己架在世界人们的心里。和平、回归、繁荣、昌盛,让伊拉克国土重新恢复往日的生机,让美国人听听世界人民的心声,让和平的信鸽衔着嫩绿的橄榄凌越高原与荒漠,盘旋在世界人们的心里,让我们静下心来享受岁月馈赠的快乐、幸福,让人们在灵魂深处引起共鸣:世界——需要——和平!
心灵的桥架在你、我、他的心上,让迷途的人在这里想念生命的长久与壮阔,让苦苦跋涉的人从这里涌向象牙塔,让人们都把自己的快乐与世界共享。
人们啊,拉起手吧,跨越心灵,跨越代沟,跨越国界,架设这心灵的桥,让我们心心相贴,让她化作天边的彩虹,七彩光芒永照心间。
【参考译文】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地的人。当初,孙坚发动正义之师讨伐董卓,把家迁到了舒地。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是同年的人,惟独和他的关系最好。周瑜把路南的屋宅给孙策居住,经常到彼此家中去问候母亲,互通有无。周瑜的叔父周尚做了丹阳的太守,周瑜前往探望。不久,袁术派自己的堂弟袁胤取代了周尚的太守,他们回到了寿春。袁术想让周瑜担任将领,周瑜看到袁术最终成不了大器,所以要求担任居巢的长官,想借路回到东吴。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并给他二千士兵,五十匹马。当时周瑜二十四岁,东吴的人都称他周郎。后来跟随孙策攻打皖城,占领后得到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国色天香。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孙策死后,孙权主事。周瑜带兵前去吊丧,于是留在东吴,凭着中护军的身份同长史张昭一起掌管东吴的大小事情。十三年九月,曹操进攻荆州,刘琮率众投降。曹操得到了刘琮的水军,步兵水军共有数十万人。东吴的将士听了后非常害怕。孙权召见大臣们,询问对策,大家都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投降曹操。周瑜说:“将军凭着雄才大略,加上依仗父兄留下的功业,占据江东这个地方,土地方圆千里,军队精锐,物资充足,英雄安居乐业,应当驰骋天下,替汉家除去坏人,何况曹操是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投降呢?”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时刘备被曹操打败了,正想领兵渡江南下,和鲁肃在当阳相遇,于是共同谋划抗曹大计。孙权派周瑜同刘备合力对付曹操。两军在赤壁相遇。曹操的军队大败而退。孙权封周瑜为偏将军,兼领南郡太守;封刘备为左将军,兼领荆州牧。周瑜上书说:“刘备凭借英雄的气概,并且有关羽、张飞勇猛的将领辅佐,一定不会长久被人所用。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把刘备召到京城来,多为他建一些宫殿,多给一些美女和器物,让他沉湎于其中;把关羽.张飞两人分开,各放一个地方,大事就可以定了。现在却给这么多的地方他们,并把他们一起放在战场上,恐怕就像蛟龙得到云雨一样,最终不是池中之物。”孙权考虑到曹操在北方,为了对付他必须广揽英雄,又担心刘备最终难以管制,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这时候刘璋是益州的长官,他的外面又有张鲁的侵犯。周瑜到京城见孙权,说:“现今,曹操刚刚打了败仗,正是元气大伤,还不能兴兵对付将军您。我请求与奋威将军一起进攻益州,并且吞并张鲁;让奋威将军留守益州,与北方的马援结成同盟;我回来后与将军一起据守襄阳,制约曹操,这样北方就可以图取了。”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周瑜回到江陵做准备,可是走到巴丘就病死了当时年仅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