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模拟练习 一
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靛蓝 安静 靓仔 绥靖政策 画龙点睛
B.揣测 湍急 瑞雪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
C.墨宝 罢黜
狡黠 沉默寡言
黔驴技穷
D.麾下 糜烂 系縻 摩拳擦掌 风靡世界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落 掷地有声
累赘 枉费心机
B.作秀 既往不究 草拟 忧柔寡断
C.传诵 心照不宣
策划 哈雷慧星
D.雷同 立杆见影
耗费 待价而估
3.保持前四个短语的协调,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有应变的________,有______的竞争性,有_______的兼容性,有继承的创造性——这些都是新世纪青年人必备的品质要素。
2,“孙海英是谁?”当吕丽萍得知要与孙海英演绎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竟发出了这样的 。
A.灵活性 协作 个性 质疑 B.适应性 节制 宽泛 置疑
C.灵活性 节制 宽泛 置疑 D.适应性 协作 个性 质疑
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姚明施展百步穿杨的绝技,将队友传来的高抛球反手扣入篮筐,进一步巩固了休斯顿火箭队的优势。
B.同样是种子,有的悠闲地躺在泥土里无声无臭地腐烂掉,有的则倔强地从山石缝隙中挺身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C.这篇题为《难得糊涂》的杂文,不仅牢骚太盛,而且把早已成了笑料的“格言”奉为经典,实为不刊之论。
D.在阿富汗,记者看到那些重新进入乡间小学校的儿童,他们虽然筚路蓝缕身体孱弱,但一双双大眼睛里都闪烁着喜悦之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反病毒专家发现,代号为“犹大”的计算机病毒发作是由接受邮件和共享资源两条路径侵袭硬盘系统感染的。
B.美国人以为迎接他们的会是鲜花和赞美,孰不知伊拉人民给他们的将是炮弹与诅咒。
C.张国荣的自杀令十分酷爱他的影迷感到难以接受,他们从内心希望这个消息不是真的。
D.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将比去年增加26.3%,因此必须大力扭转盲目攀比和拥堵“热门”的倾向,只要毕业生能从实际出发,就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6.填入下面语段中空白处,与上下文衔接很好的一项是
弯弯的森林小道上,守林人停下来,把我领到一棵参天的古树边,用深沉的眼光在告诉我什么,于是,我抬起头。我突然惊讶地发现原来这是一棵刚刚遭到雷火劈伤的古树,
。那些冷冷的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好像在寻找着什么。……
A.树枝丢失了一大半,树顶被削去了,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
B.树顶被削去了,树枝丢失了一大半,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
C.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树顶被削去了,树枝丢失了一大半。
D.树枝丢失了一大半,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树顶被削去了。
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李皋字子兰,曹王明玄孙,嗣王戢之子。少补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十一载嗣封,授都水使者,三迁至秘书少监,皆同正。多智数,善因事以自便。奉太妃郑氏以孝闻。
上元初,京师旱,斗米直数千,死者甚多。皋度俸不足养,亟请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无几,摄行州事。岁俭,州有官粟数十万斛;皋欲行赈救,掾史叩头乞候上旨。皋曰:“夫人日不再食,当死,安暇禀命!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于是开仓尽散之。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天子闻而嘉之,答以优诏,就加少府监。
皋行县,见一媪垂白而泣,哀而问之,对曰:“李氏之妇,有二子:钧,锷。宦游二十年不归,贫无以自给。”时钧为殿中侍御史,锷为京兆府法曹,俱以文艺登科,名重于时。皋曰:“‘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由是举奏,并除名勿齿。
改处州别驾,行州事,以良政闻。征至京,未召见,因上书言理道,拜衡州刺史。坐小法,贬潮州刺史。时杨炎谪官道州,知皋事直;及为相,复拜衡州。初,皋为御史覆讯,惧贻太妃忧,竞出则素衣,入则公服;言貌如平常,太妃竞不知。及为潮州,诡词谓迁,至是复位,方泣以白,且言非疾不敢有闻。 (节选自《旧唐书》)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一媪垂白而泣,哀而问之 哀:同情 B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 劾:揭发罪过
C由是举奏,并除名勿齿 齿:并列,排列 D无几,摄行州事 摄,代理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岁俭,州有官粟数十万斛。 B. 俱以文艺登科,名重于时。
C. 夫人日不再食,当死。 D. 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奉太妃郑氏以孝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 未召见,因上书言理道 相如因持壁却立
C. 及为潮州,诡词谓迁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D. 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0.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李皋“忧民孝母”的一组是( )
①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②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由是举奏。③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④方泣以白,且言非疾不敢有闻。⑤坐小法,贬潮州刺史。⑥皋为御史覆讯,惧贻太妃忧。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皋有赤诚无彩的爱民之人,又有豁出一条命也要救世民于水火的大无畏的勇气。
B.李皋被贬温州长史是因为他估计俸禄不足以养活全家,故意触犯一点小罪以求外调。
C.被贬谪的杨炎对李皋很了解,后来他当了宰相后又重新任用李皋为衡州刺史。
D.李皋对那些身居高位而置老母生命于不顾的”名重一时”的官僚恨之入骨,敢于向朝廷上奏章弹劾,但也遭到了报复。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5题。
明代小说无疑是中国小说史上的高峰。从《三国演义》到《金瓶梅》的近百年时间里,小说的变革与其说是形式、手法的变迁,不如说这个时期“人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群的差异是根本的差异——城镇市民阶层的激增和势力的扩大,会带动一系列的变革。市民的审美趣味大异于以往的英雄时代的审美趣味,世代累积型的写作在逐渐地消歇。随着人群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小说越来越趋向于个人化写作,而个人化写作恰恰是在失去意识形态性的宏伟叙事功能以后,积极关注个人生存方式的结果。
总之,在已经变得多元的明中后期的小说创作中,笑笑生特异的审美体验正属于一种超前的意识——即《金瓶梅》所表现的现代小说思维的意味。
《金瓶梅》为小说写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它不断地在模糊着文学与现实的界限,它关注有质感的生活。这种生活已经无法从道德上加以简单的判断,因为这种生活的道路意义不是唯一重要的,更重要的倒是那个仿真时代的有质感的生活本身。《金瓶梅》给中国长篇小说带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审美体验。这就是它特殊的文化价值。
同时,《金瓶梅》也没有复杂的情节,甚至连一般章回小说的悬念都很少。它充其量写的是二十几个人物和这些人物的一些平实的生活片段。作品中的人物,也几乎没有一个是正面性的,他们不是什么“好人”,但也不是个个都是“坏人”。他们凭着欲念和本能生活,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令人崇敬的行为,在作者毫不掩饰的叙述中,这些没有多少精神追求的人,他们的灵魂并没有隐蔽在一个不可知的深度。尽管这里的生活和人物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当你分析书里面的人物时,却是困难的,而且很难分析出他们的深刻,你的阐释也很难深刻。他们的生活就没有深刻性,只有一些最本真的事实和过程,要理解这些人和这些生活,不是靠阐释、分析,只能是“阅读”和阅读后对俗世况味的咀嚼。
《金瓶梅》的叙事学是不靠孤立的现成的故事来制造氛围。对于叙述人来说,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和最微小的元素,被自由安排在一切可以想象的生活轨迹中。这是笑笑生为我们创造的又一种特异的境界。这里显现出小说美学的一条极重要的规律:孤立的生活元素可能是毫无意义的,但系列的元素所产生的聚合体被用来解释生活,便产生了审美价值。《金瓶梅》正是通过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等人物认识了生活中注定要发生的那些事件,也认识了那些俗世故事产生的原因。笑笑生的腕底功力就在于他能“贴着”自己的人物,逼真地刻画出他们的性格、心理,又始终与他们保持着根本的审美距离。虽然细致的观察与精致的描绘体现了传统美学中“静观”的审美态度,但在创作旨趣和艺术立场等方面《金瓶梅》的确发生了一种本质的转变。
(节选自宁宗一《古代小说中的“另类”》,有删改)
12对第一段中“世代累积型写作”的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
A世代累积型写作符合了“英雄时代”大众的审美趣味。
B世代累积型写作充分展现了意识形态性的宏伟叙事功能。
C世代累积型写作是明中后期小说创作多元格局的组成部分。
D世代累积型写作的成熟是市民阶层激增、势力扩大的结果。
13下列表述与“超前意识”内涵不符的一项是( )
A《金瓶梅》的作者更加关注那个时代有质感的生活,使文学与现实相融。
B《金瓶梅》的作者更加注重于表现人的常态、本能,使作品耐人寻味。
C《金瓶梅》的作者更加注重以虚构的方式表现生活,使作品境界奇异。
D《金瓶梅》的作者更加注重“静观”的审美态度,使自己与人物保持距离。
14下列表述,不属于第四段画线句原因的一项是( )
A《金瓶梅》中表现人物生活,没有复杂的情节,也很少有悬念。
B《金瓶梅》中的人物没有惯常所说的“好坏”,也没有多少精神追求。
C《金瓶梅》中的人物没有令人景仰的壮举,他们的灵魂也并不深邃。
D《金瓶梅》中人物的生活凭着欲念和本能,他们本无深刻性可言。
15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笑笑生审美体验的超前意识,使得市民的审美趣味大异于以往的时代,从而带动了小说创作的一系列变革。
B《三国演义》《红楼梦》先后沿着笑笑生搭建的咀嚼人生况味的阶梯,达到了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高峰。
C小说的发展史证明,能够给读者以深刻印象的作品,并不在于它是否有曲折、复杂的情节和伟大、深刻的人物形象。
D笑笑生的腕底人物的深刻性就在于,他们能表现出自己的社会意识,具有逼真的性格特点和鲜明的社会意义。
第Ⅱ卷(共105分)
五,15分
16,将下面两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②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17,将下面的古诗文名名补充完整(任选四句)。(4分)
①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客至》)
②有如此之势,而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③_________________ 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④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 ______。(杜甫《登高》)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 ______。(姜夔《扬州慢》)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6分)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勘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寒食:清明前一、二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相传为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
(1)“他乡寒食远勘悲”一句中“寒食”一词的含义有哪些?(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书海茫茫
余秋雨
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大海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但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芥末,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如何泅得出来?
到图书馆、书店走走,到街头报刊亭看看,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几年前还在热心地讨论“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我是主张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的,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必须自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泻漏,生命的破碎,将会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为此,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生命已经自立,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变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了。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
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这就像我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看完后绝对不会紧接着看另外一部,而会一个人走在江边,走在小路,沉湎很久。我即便知道其他几部片子并不比这一部差,也舍不得一块儿奢侈地吞噬。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往来熟络的密友?推心置腹的有几个,也就够了。到处拍肩膀搂脖子,累死累活,结果一个也没有深交,一个也对不起。阅读和交友差不多,贪心不得。
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我所说的“感觉不对”,主要是指一些让我们感到某种不舒服的文章,或者做作,或者伪饰,或者炫耀,或者老滑,或者跋扈,或者酸涩,或者嫉妒,那就更要避开。如果我们误会它们了,我们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解除误会。避开了,误会也就不成其为误会。也许我们会出于某种传统的责任感对这种文章予以批评,但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的。也有极少数文章让我们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邪恶和阴毒,才读几句就像吃了一个苍蝇,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
到一个比较正经的年代,应赶快省下精神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哪里还有时间陪着陌生人胡乱折腾?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哪怕这些风这些云是白纸黑字组成的,也是一样。
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19.作者在图书馆、书店和街头报亭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继而又会
“无奈”,为什么?根据文章说明原因。(4分)
答:(1)感到“威逼”的原因:(不超过22字)
(2)感叹“无奈”的原因: (不超过18字)
20.“人们都说身处现代社会必须学得敏锐和迅捷,我却主张加一份木讷和迟钝”这句话表
现了作者的读书观点,请从具体做法和对待读书的态度上加以概括。(5分)
答:(1) (不超过15字)
(2) (不超过16字)
21.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6分)
(1)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2)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
(3)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答:(1)
(2)
(3)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
A.作者将现代社会信息时代的书海描写得既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令人神往;又汹涌混沌、巨浪排空,叫人惊心动魄。
B.对“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作者是不赞同的,而对“开卷有益”的说法确是完全赞同的,认为他同自设禁区一样,是成熟的标志。
C.作者在阐述“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时,忽略了在阅读领域里尚有“感觉极好”而毒性极大,“感觉不对”却有益于身心的书刊。观点虽然不无道理,但从整
体看情彩飞扬,情胜于理。
D.作者认为对“感觉不对”的文章予以批评,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对极少数邪恶阴毒的文章,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这对于以个体活动为特征的阅读,的确是一个好的建议。
E.从全文来看作者对“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泅得出来”是有信心的,并认为今天的好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读书的良好环境,应当倍加珍惜。
六、(12分)
23给下面一段新闻加上引题和正题,注意字数要求。(4分)
(引题)(不超过10个字)
(正题)(不超过12个字)
北京讯 新近成立的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一号公告,直击社会方方面面关注的民航国内航空航运价格。国家发改委官员在此间说,该委初步拟定于今年4月中下旬举行有关民航价格听证会。
发改委官员透露,听证会拟邀请各方面代表15人,包括:消费者代表9人,其中消费团体代表2人,普通消费者代表7人,经营者代表4人,专家学者代表2人。并已委托有关单位推荐、选举参加听证会的各方面代表,其中普通消费者代表将通过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全社会公开征集候选人,消费者自愿报名。
在听证会举行的同时,发改委还将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公布《方案》内容,公开征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并开通了010-的咨询电话。
24下面一段话中有三处赘余,请将其删除。(3分)
究其个中缘由,是因为不久前美国几家有名的报纸竞相披露:目前形单影只、鳏然独居的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正在抓紧一切机会与美国单身女富婆迪安·梅耶尔秘密幽会,而且极有可能把这位美丽富有、早就对戈尔巴乔夫情有独钟的徐娘迎娶回家。
① ② ③
25仿照下面划线句子的形式,另选一个事物作为话题,另写一组句子。要求能和下文衔接,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5分)
萤火虫
并非不知道
最暗的星
也比我辉煌
我还是一闪一闪的飞行
尽管我只有这么一点点光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痕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宿构。
]
答案:1.B2.C(A无B究-咎,忧-优C慧-彗D杆-竿估-沽)3D.4B5.D6.B(观察事物应当先看整体,因此“树顶”一句应当在前,空白后说的是“枝桠”,因此只剩下枝桠一句在最后) 7.C录用8.D9.B10.C11.D12.D13.C14.A15.C
16, (1)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的和颜悦色,(这种人)很少是有仁德之心(的人)。”
(2)孔子说:“治理拥有上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兢兢业业,专一诚信,要节俭(或节约开支)爱人,动用民力一定要根据(或考虑)农时。”
17,①花径不曾缘客扫,_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④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18,(1)点明时令,佳节思亲,生发悲情;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2)反衬。一二句用“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景来反衬“他乡寒食”的“勘悲”,第四句用“不独”说明自己天天过着“寒食”生涯,与世人纪念子推不同,寄寓着作者一种对生活不幸的深深悲哀。
五、19.(1)现代社会信息量迅猛增长,掌握知识难度增大。(2)一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书海无边。
20.(1)放出眼光,敏锐选择,迅速掌握。(2)多一些真诚求知,少一些浮夸卖弄。
21.(1)确立了自己的读书标准的人才是一位成熟的读者。(2)各种读书的时尚此起彼
伏,要坚持自己的读书标准。(3)文化是一种使社会安定、繁荣和发展的力量。
22.BC(B.“赞同”和“不赞同”,作者的思想是辩证的;C.作者并未“忽略”)
23,国家发改委一号公告(引题) 民航运价听证四月举行(正题)
24,①究其个中缘由 删去“其”或“个中” ② 女富婆 删去“女” ③秘密幽会 删去“秘密”
25, 小草 梅花
并非不知道 并非不知道
最暗淡的花 最不起眼的牡丹
也比我鲜艳 也比我浓艳
我还是默默无闻的生长着 我还是傲雪开放
尽管我只有这么一点点绿色 尽管我只有这么一点点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