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中语文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

2014-5-11 0:11:49下载本试卷

高中语文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l-6页,第II卷7-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择题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l.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地方。并将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兆 起 维 为人知 山琼阁

  B.洁 逐 灭 踏实地 枉过正

  C.游 造 防 自怨自 扬顿挫

  D.小 合 收 休与共 雕栏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辩驳 资讯 敝帚自珍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B.破绽 坐标 没精打采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C.矫健 销毁 仗义执言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D.窜改 编辑 轻歌慢舞 偷鸡不成蚀把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为了保证水资源不受污染,有关法规规定,沿河的工厂不得把工业污水____到河里。

  (2)他们两人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一下,让他们彼此熟悉熟悉。

  (3)根治“豆腐渣”工程,____要严格质量管理,____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倾泻    引荐    不仅/还

   B.倾注    引荐    既/又

  C.倾泻    引见    既/又

  D.倾注    引见    不仅/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次校园网络建设,我们尽管想尽了办法,但还是屡试不爽,不得不推迟开通时间。

  B.明园古柏,恬静幽雅,却弄得遍地垃圾,污水横流,大煞风景,实在是焚琴煮鹤

  C.有些消费者盲目崇洋,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宁愿出高价也要买进口货。

  D.为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50多岁的老王也在刻苦学习和钻研计算机技术,大家都夸他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报道,全景式反映三峡移民历程的我国首部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国家行动》,已

    由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完成。

  B.许多胃肠专家认为,空腹时嚼口香糖,会使人感到恶心、头晕、胃疼甚至胃溃疡。

  C.预防非典型性肺炎,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及时治疗患者,这样就可以

    避免群众乱投医、乱服药。

  D.杨教练坚持认为,木适当的增加运动量,运动员的体能就会下降,最终影响tp爱成绩。

6.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的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艺术法则就是如此奇妙,所以,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靠集。’以乐是写哀,以哀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B.美国宇航局6日公布了“勇气”号传回地面的首张高分辨率火星彩色照片。这是该

   火星车寄回的首张火星风光彩色明信片,也是人类探测器迄今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

   球上拍到的最清晰的照片,科学家形容它为“绝对壮观”。

  C.刘褓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D.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子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激透明的。

                 

二.《12分,每小四分)

阅续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家电EVD时代悄然逼进    金振蓉

  VCD、DVD,我国家电产品各领风骚三、五年后,近日,一种被称为EVD的产品在上海广电集团问世。专家称,EVD极有可能成为继VCD、DVD之后的家电市场新宠。

  我国DVD受到国外专利制约的事实,使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家电产品的要求在家电行业显得十分迫切。EVD是“新一代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系统”,去年底通过了国家经贸委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和科技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这是我国自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家电产品。

  新一代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系统是国家经贸委批准的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的结晶,由国内部分骨干家电企业以投资为纽带,由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承担项目研发,上海广电集团等企业进行产业化试点。EVD是家电产品和计算机技术融合的产物,是功能强大、用途广泛的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它集播放高清晰度数字节目的播放机、高保真和有环绕声效果的音响、容量非常大的卡拉OK、录像机、游戏机、机顶盒、可视电话、上网功能以及可以满足一般家庭需要的计算机为一身。此外,它还可以作为检测和演示设备用于数字电视的生产和销售。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将EVD作为国际标准,正式提交给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与VCD和DVD系统相比,EVD的技术优势明显,它填补了国内高清晰度节目光盘存储播放方面的空白,在国内属于开创性成果,尤其是其中所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频压缩技术,能够在相同码率下生成优于杜比AC--3质量的音频,达到了目前国际上音频压缩领域的先进水平。同时,这一技术体系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未来家庭信息网络产品和便携式数字终端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的要求,打破了外国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一统天下”。现在,国外微软公司也在开发集成游戏、影碟机、上网和信息处理功能的产品,其目的就是惜此整合家电和信息产品,进入视听产品和家庭信息网络产品市场。

  我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影碟机市场,据专家预计,从2002年到2005年,EVD单纯作为影碟机应用,其总销量将在1200万台上下。此外,EVD作为数字电视设计生产的辅助产品、高清晰度数字影院的播放设备,相应的市场容量约为160亿元,考虑到EVD对于集成电路等相关产业的带动,EVD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更为可观。专家认为,这类产品近期在国内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00亿元。

  EVD研发的成功解决了我国家电企业在数字音视频产品、家庭网络产品等领域的技术源头问题。目前,EVD系列产品在上海广电集团等企业的推动下,不久将形成产业化规模,这一技术标准不仅得到我国数字光盘产业骨干企业的全力支持,还得到台湾19家大型家电企业的一致支持。EVD成为国家行业及国际标准的进程,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全力推动,同时,EVD的产业化之路,也成为我国在高科学技术产业化领域进行创新的成功尝试。

                

7.下列对EVD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EVD是将家电产品和计算机组装在一起的产品。

  B.EVD是“新一代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系统”,是数字电视的一种。

  C.EVD是功能强大,用途广泛的新型数字化电子产品。

  D.EVD是我国自行研发、不再受专利制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家电产品。

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的“这类产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类产品”指的是影碟机。

  B.“这类产品”指的是数字电视设计生产的辅助产品。

  C.“这类产品”指的是高清晰度数字影院的播放设备。

  D.“这类产品”指的是EVD作为影碟机应用,EVD作为数字电视设计生产的辅助产

    品、高清晰度数字影院的播放设备。

9.相对VCD和DVD而言,下列不属于对EVD技术优势的说明的一项是

  A.填补了国内高清晰度节目光盘存储播放的空白。

  B.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频压缩技术,能够在相同码率下生成优于杜比AC—3质量的音频。

  C.借此整合家电和信息产品,进人视听产品和家庭信息网络产品市场。

  D.考虑了未来家庭信息网络产品和便携式数字终端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的要求。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厂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EVD也会像VCD、DVD一样,在三、五年后被其它产品所取代。

  B.VCD和DVD不能像EVD那样,还可以作为检测和演示设备用于数字电视的生产和销售。

  C.我国研发EVD产品,不仅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可观,而且还能带动集成电路

    等相关产业。

  D.我国家电企业在数字音视频产品、家庭网络产品等领域的技术源头问题,自EVD

    研发成功后可以完全得到解决。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续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l-14题。

  刘晏初为转运使,独陕东诸道。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贱之忧。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日,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蠲(juan)免,某月领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

  吴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晏专用榷盐法(即食盐专卖法)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江岭间去盐乡远者,转官盐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由是国用充足而民不困弊。

  晏于扬子(即长江)置十场造船,每艘船给钱千缗。或言:“所用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日:“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与之屑屑较计锱铢,安能久行乎?异日必有患吾所给多而减之者,减半犹可也,过此则不能运矣。”其后五十年,有司果减半。及咸通中,有司计费给之,无复羡馀,船益脆薄易坏,漕运遂废矣。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二》,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陕东诸道。 领:管理,管辖。

  B.置相望。   递:轮流,交替。

  C.户口善。   息:休息,歇息。

  D.所用不及半。 实:事实,实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江岭间去盐乡远者。

       闻道也固先乎吾。

    B   转官盐彼贮之。

       不求闻达诸侯。

    C   遽与之屑屑较计锱铢。

       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D  有司计费给之。

       而封之膏腴之地。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刘晏理财“以养民为先”的措施的一项是

    ①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

    ②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③及期,曼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

    ④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

    ⑤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

    ⑤有司计费以给之,无复羡馀。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1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叙述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晏理财“以养民为先”,他采取种种措施来让国家获利,却不使百姓特别富裕或    者特别贫困。

  B.刘晏在丰年买进粮食,到歉年再低价卖出,并预先了解各地歉收的情况,及时奏请    朝廷免除赋税和提供救助,他从不等到百姓困窘至极、四处流亡、已经饿死,然后再去赈济他们。

  C.刘晏认为“官多则民扰”,所以采取“简政”措施,只在产盐的地方派役官员,    在其余州县都不再派设任何官员。

  D.刘晏设场造船,开始计费较充裕,后来考虑“虚费太多”,就减少了一半,导致船    只“脆簿易坏”。

                

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

            语文

            第Ⅱ卷(共108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座位号填写准考证最末尾两位数。

四.(18分)

正气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山中 王勃         山中  王维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况属高飞晚,山山黄叶飞。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首诗都写了“山中”的景色,各有什

么特点?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其文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志洁,其行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

                  高三语文二统试卷第7页(共12页)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皇开过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兵车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回北固亭怀古》)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窗花

  我怀念窑洞和窑洞里的生活。而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是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窗花来源于剪纸,而剪纸据说是一种民间艺术,但朴实的村姑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

  今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这当然与农闲有关,但农闲不是根本的原因。冬天是无花的季节。冬季的花如雪莲、腊梅等,在渭北的土派上根本看不到;惟一的自然之花,就是时不时鼓舞的雪花。那时环境还未遭受污染,雪下得特别频繁,动不动就是漫山遍野银妆素裹。夏天少雨,而冬天多雪。窗花渲染着冬雪,可以驱走人们心灵上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给寒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

  窑洞的窗子一般都制作成木格状,上面粘一层白纸。狂风一吹,纸就瑟瑟颤栗,发出蚊蝇般鸣叫的声音。久而久之,纸就扯开一个口子,口子越扯越大,进而纸就变得褴楼不堪。因此,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往窗格上贴纸只是冬天的事,其余的季节。窗格都空空洞洞的。冬天一到,寒流席卷而来,这时就会看到,家家户户所做的首要事情就是从供销社花五分钱,买回一张洁白的大纸,然后和了面浆,再然后就是粘窗纸。而少女和少妇们是最忙碌的,她们摊开五颜六色的纸片,手持一把小剪刀,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张土炕上,开始剪窗花。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谁窗花剪得好,全村人都会跑来观赏,并会得到无休无止的赞扬;而谁的窗花剪得差,人们会看不起她,她心不灵手不巧,严重点儿,她嫁人都有些困难。许多谋人说媒,怀里就揣着姑娘剪的窗花,到了男方家里,先把窗花拿出来。那时候,农村人总是把剪窗花与缝衣服联系在一块儿看的,他们的意思里有这么一个推论:你剪不了窗花,肯定缝不了衣裳;你缝不了衣裳,娶媳妇不威了白娶?媳妇的功用除了生儿育女,就是缝衣做饭了。

  每个冬季来临的时候,村子里都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剪窗花比赛。没有组织者,没有加油助威的锣鼓,但并不影响比赛的认真和严肃。于是在村子里走一圈,就会看到斯有的窗子都五彩缤纷,生机盎然。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窗花的内容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植物,一是动物。人自然归属于动物之列。在无花的日子里,花朵却在窗格上恣肆。如果古人描绘它,会用“花闹窗棂”几个字。的确,束束花朵不但神韵俱备,而且形态上都挺夸张。牡丹有点胖,菊花有点瘦,玫瑰妻妾成群,郁金香携儿带女……意味深长的是,窗花更多的与吃有关,映现着农民们对食物的渴望。麦穗特别肥大,玉米棒籽粒圆满,苹果鲜红杜项,桃子鲜嫩欲滴。也许人们太需要这些东西了。

但现实生活中他们难以得到,于是只有把梦想编织在窗纸上。的确,我曾亲眼目睹过有的幼儿想吃窗纸上的苹果而不能时哇哇啼哭的景象;我也看到过邻家大爷饿得卧床不起凝望窗花时木呆的眼神。窗花,显示着村姑的手艺,也在诠释着庄稼人的梦想。

18.从文中看,那“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在第三段说,朴实的村姑对窗花“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

  耀与自豪”,但后来在第3段又说“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清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窗花”的艺术魁力,简析作者在第七5段中着力描绘冬季剪窗花的情景和夸

  张描绘窗花的形态,有哪些作用与好处?(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以“窗花”为写作对象,目的是为了写“窑洞里生活”的人,写他们从      “窗花”中显现出来的生活寂寞和生活的愿望。

  B.文章写“窗花”在冬天“灿烂”时,以“雪莲”、“腊梅”等来映衬“窗花”的美丽娇艳和斗霜舞雪的品格,形象生动。

  C.第3段写“狂风一吹”之后窗纸“槛楼不堪”的情景,,为下文村里人重视剪窗花    作了很好的铺垫。

  D.“你剪不了窗花,肯定缝不了衣裳;你缝不了衣裳,娶媳妇不成了白娶?”这句话    的意思实际是在说“窗花的神圣”。

  E.文章结尾一段写到幼儿“哇哇啼哭的景象”与邻家大爷“木呆的眼神”,这样写是    为了衬托出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答:[  ] [  ]

                

六.(12分)

2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一句在内容的表达上与全文不和谐。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②他的生活只是痛苦,但他的作品差不多整个只叫人感到快乐。③他的作品是他灵魂的缩影。④后代人听到莫扎特的作品,能够完全认识他的内心,却对于他的命运可能一点消息都得不到。⑤你看他多么沉着,多么高贵,多么隐藏!⑤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给我们留下一个证据,让我们知道他的苦难,他的作品表现出天使般的温柔。

  答:第_____句应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在不改变文字原意的情况下,将下面的文字重组为一个单句。(4分)

  那是好些人从好些不同角落传来的声音。那声音充满了欢喜与赞叹。那声音仿佛在告诉我,那前面的世界,在每一个峰回路转的地方,有着怎样令人目眩神迷不得不惊呼起来的美景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依照示例,从下面三个事物中任意选择两个,各写一段话,要求能反映出该事物的特  点。每句不得超过20个字,可褒可贬,不必讲求平仄和押韵。(4分)

  [例句)镜子:喜怒哀乐全都有,绝不违心说美丑。

  ①圆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压路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路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果泥。

  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也不算晚。

  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

  请以“探索与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可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

相关即为符合题意;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

象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

        语文论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l.C(C组中加点的字全都读yì ;人组中的“鲜”读xiǎn  它四个加点的字均读xiān 

B组中的“角”读jué ,其它四个加点的字均读jiǎo 。; D组中的“戚”读qī ,其它四个加点的字

均读qì )

  2.A(B组中“驰”应为“弛”;C组中‘与”应为“于”;D组中“慢”应为“曼”)

  3.D(“倾注”侧重注入,“倾泻”侧重自上而下急速流泻;“引见”是引人相见使

彼此认识,“引荐”是推荐;①句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4.B(A句中的“屡试不爽”本是指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而不是经过多次试验都

不成功的意思;C句中的“他山之石,可以功玉”意思是借外力来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而

不能用于买卖商品;D句中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多是比喻年轻人大胆勇敢,无所畏惧,一

般不能用在年纪大的人的身上。)

  5.C(A句语序不当,句中“我国首部”应置于“全景式反映…··”之前;B句搭配不

当,“胃溃疡”不是人感到的;D句中“不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有歧义。)

  6.C(“刘勰说得好”后面的逗号应为冒号。)

  7.C(此题是筛选共整合文中的信息,A项应为“是家电产品和计算机技术融合的产

物”;B项中应去掉“是数字电视的一种”的补述;D项中“不再受专利制约”应为“不再

受国外专利制约”。)

  8.D(此题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A、B、C项所表述的均不全面。)

  9.C(此题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C项不是对EVD技术优势的说明,而是对微软

公司所开发产品目的的判断。)

  10.A(此题是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EVD除功能强大、用途广泛、具有明

显的技术优势之外,它还是我国自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家电产品,它不仅不再

像DVD那样受到国外专利的制约,而且它还作为一种国际技术标准,既得到了国内数字光

盘骨干企业和台湾19家大型家电企业的全力支持,又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全力推动,并且

EVD技术体系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未来家庭信息网络产品和便携式数字终端的市场需求以

及技术发展趋势的要求,所以A项认为“EVD也会像VCD、DVD一样,在三、五年后被其

它产品所取代”的推断是毫无依据和不正确的。)

  11.C(此句中的“息”字应解释为“增生,繁殖”。)

  12.B(A组上句中的“其”是指示代词“那”,下旬中的“其”是人称代词“他

们”;B组上下句中的“于”都是介词“在”;C组上句中的“若”是连词“如果”,下句

中的“若”是动词“像,似”;D组上句中的“以”是连词“来”,下句中的“以”是介词

  ‘拿,用”。)

  13.C(①是刘晏为了掌握各地的物价信息;④是表现刘晏的工作作风十分勤奋努力;

⑤不是刘晏所为,而是后来“有司”的行为。)

  14.B(A项中“却不使百姓特别富裕或者特别贫困”不符合原文意思;C项中应是在

其余州县不再派设“盐务官”,而不是完全不派设其他方面的地方管理官员;D项中“虚费太多”

是别人所言,“减少一半”是后来‘有司”所为。)

  15.①每十天或一个月,都要写出当地州县因雨雪而造成丰收或款收的情况报告结转

  运使官署。(2分)

    ②刘晏的事务不论平常还是紧急,一定要在一天之中处理完毕,不让它们滞留过

夜。(3分)

    ③不对,考虑大事的人本来不能吝惜小的费用,凡事必须作长久的打算。(3分)

  16.第一首诗中的“高飞晚”、“黄叶飞”是一派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了“悲”与

  “念”的复杂心情,抒发了作者寓寄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第二首诗中的“白石”、

  “红叶”、“空翠”,色彩鲜亮斑斓而富有变化,是一幅“胜春朝”的深秋图,表达了作者

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悦之情。(鉴赏与表达言之成理即可,6分)

   17.①其辞微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②边庭流血成海水 千村万落生荆杞

   ③斜阳草树 金戈铁马(任选两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错字、多字、漏字,

该句不得分。)

  18.那“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原因是:它可以驱走冬

天的寒意和心灵的干旱,增添生活的色彩和趣味,带来生活的希冀和梦想。(也可直接用文

中的原句作答:它“可以驱走人们心灵上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给寒

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4分)

  19.不矛盾。“从未有过荣耀和自豪”是说明村姑把剪窗花作为了农闲生活的一部

分,很普通。“把窗花看得很神圣”是说明村姑认为剪窗花可以展示自我心灵手巧的价值,

事关日后的幸福。(必须指出“不矛盾”,若另有言之成理的概括说明亦可给分,4分)

  20.其作用与好处有:①突出表现了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梦想;②从艺术的角度,丰富

了“窗花”所蕴含的神圣和灵魂;③说明了窗花的生命力所在,突出了令人难忘的原因。

(另有言之有理的鉴赏概括亦可,6分)

  ZI.C、D(A项说“写他们从‘窗花’中显现出来的生活寂寞”不符合文章主旨;B项

中“以‘雪莲’、‘腊梅’等来映衬‘窗花”’之说不成立,因为原文讲了,“雪莲、腊梅

等,在渭北的土源上根本看不到”;E项说“是为了衬托出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准确。

每答对一项给2分,共4分)

  22.第④句应改为:后代人听到莫扎特的作品,对于他的命运可能~点消息都得不

到,却能够完全认识他的内心。(4分)

  23.那好些人从好些不同角落传来的充满了欢喜与赞叹的声音仿佛在告诉我,那前面的

世界,在每一个峰回路转的地方,有着怎样令人目眩神迷不得不惊呼起来的美是啊!(4分)

  24.示例:圆规:只要立稳一个点,周而复始画圆满。

        天平:今生今世唯独我,公道正直没话说。

        压路机:平生只唱一首歌,哪有不平哪有我。

    (任选两个事物,各写一段话,要求能反映出该事物的特点,每句2分,共4分)

  25作文(60分)评分说明:

  ①宜从叙分切入,上下浮动。

  ②发展等级评分,分解为12个评分点(参见《2003年6月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不求全面,以其中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没有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800字的,每50扣1分。

  【提示】“探索与成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大千世界,会公众生为执著的信仰。

理想的彼岸,向着未知,瞄着成功默默地奋斗着。探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路漫漫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成。探索中有迂

回曲折的坎坷,有无可奈何的挫折,更有绞尽脑汁的辛酸,但正是人类这勇敢顽强。不屈不

挠的无数次探索实践,才创造出了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样的美丽世界。探索需明确的方

向、正确的方法、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需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探索者的目标永远是

下一个。探索者是英雄,失败者亦可歌可泣,探索者可敬可爱可颂。探索是人类一个永恒的

主题。学生可叙写探索者的酸甜苦辣诸滋味,可议探索者的是非成败之感悟,可抒发探索者

的悲壮豪迈之情债……总之,这是一个开放、灵活、普遍的话题。

『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晏起初担任转这使,只管理陕东一些地方。他常常用优厚的报酬招募善于奔跑的人,安排

他们轮流交替地观察,了解和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很远的地方,也要不了几天时间就都能传达

到转这使官署来。各地粮食和货物价格变化情况的权衡比较,完全被控制在他的掌握之中,从而

采取有效措施使国家获得利益,并且使全国各地的物价不再有过高或过低的担忧。刘晏还认为天

下户口不断增多,那么赋税的收入来源就自然会更广,所以他在理财时常把养护百姓作为优先考

虑的因素。他在许多地方分别设置掌管巡察的官员,每十天或一个月,都要写出当地州县因雨雪

而造成丰收或歉收的情况报告给转运使官署。丰收了,官府用高价收购粮食;歉收了,就用低价

卖出粮食,或者用谷物交换农民手中的其他货物来供给官府使用。各地负责巡察的官员一旦发现

有歉收的苗头,就要先报告,说到了某个月份必须减免赋税,到了某个月份必须提供救助。到了

那个时间,刘晏不等待那些地方州县的官员提出申请,就及时泰请朝廷实行减免赋税或提供救

助。刘晏应对百姓的急迫要求,从来没有耽误过时间,他不会等到那些百姓困窘至极、四处流

亡、已经饿死,然后再去赈济他们。因此,他管辖下的地方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各自

的职业,住户和人口都有很大的增长。

  刘晏为人勤奋努力,。事务不论平常还是紧急,一定要在一天之中处理完毕,不让它们滞留过

夜。刘晏用食盐专卖法获得的利润作为国家军事的费用。刘晏认为官员多了就会扰民,所以他只

在产盐的地方设置盐官,收购盐户煮熬的盐转卖给盐商,任他们贩运到各地去卖,其他不产盐的

地方不再设置盐官。那处在江岭之间距离产盐地很远的地方,就转运官盐贮存在那里。有时盐商

不来盐价升高,官府就减价把盐卖给百姓,叫做“常平盐”。这样一来,既让官家获得了其中的

利润又让百姓不再缺乏食盐,因此既能使国家费用充足又能使百姓不受困窘。

  刘晏在长江边设置十个工场造船,每艘船给钱一千给。有人说:“建造一艘船的费用实际上

要不了这钱的一半,白花的钱太多了。”刘晏说:“不对,考虑大事的人本来不能吝惜小的费

用,凡事必须作长久的打算。现在刚开始设置船场,管事的人很久应该先让他们的私人开销不

感到为难,那么这样造的船就坚牢了。如果马上与管事者斤斤计较而降低船价,那造的船又怎么

能够航行得长久呢?他日必定有拉C我所给的多了又会减少的人,减少到一半还可以,如果超过

一半,那么造的船就不能使用了。”这之后五十年,主管官员果然把造船价格减去了一半。到了

成通年间,主管官员接造船实际费用来给钱,不再有一点盈余,所以造的船更加的脆薄易坏,于

是清运也就废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