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练习一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信笺 缄默 掮客 尖酸刻薄 草菅人命
B.惬意 胆怯 提挈 锲而不舍 窃窃私语
C.迄今 地契 堆砌 同仇敌忾 货款付讫
D.耄耋 茂盛 广袤 貌合神离 未雨绸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烦躁 眼中钉 融会贯通 小题大作 黑云压城城欲摧
B.灌输 紧箍咒 针砭时弊 以飨读者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累赘 口头禅 默然置之 五彩缤纷 惶惶不可终日
D.安详 恶作剧 旁征博引 条分缕析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加拿大政府最近发起一项新的运动,___________家庭关掉电视,提醒人们不要迷失在小屏幕前,应该多去户外活动。
②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之辞来与之___________。
③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_______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_______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A.敦促 斡旋 宁可/孰若 B.督促 周旋 与其/不如
C.敦促 周旋 与其/不如 D.督促 斡旋 宁可/孰若
4.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记取这次失败的教训,争取下次实验成功。
B.政治这玩意儿,就像虎口,你看,叶秋萍都会如此下场,谁能料定这些人有朝一日不会狡兔死,走狗烹呢?
C.所以对于寒苦的读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世界。
D.正当越南政府全力对付禽流感的时候,最近其广南省又爆发了口蹄疫,真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5.下面句子中,标点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要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战役”——扫除“黄、赌、毒”、打击假冒伪劣、制止公款吃喝、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为经济建设增加动力。
B.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与会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C.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
D、“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的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们自从听了中央宣讲团的报告以后,他们班级马上开展了“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的活动。
B.宋庆龄同志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兴亡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一生,尤其是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为社会主义造就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C.三峡国际旅行社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2003年第一个季度接待的游客总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5.5%。
D.世界卫生组织虽然解除了对北京的旅行警告,但中国因非典遭受的打击和由此引发的教训是巨大的,目前将继续处于克服非典后遗症和改革社会、政治体系的“后非典”时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7—10题
大气里飘散着黑烟,江河里漂浮着秽物,是很直观的环境污染,但人们很少能注意到自己脚下的土地也正遭受着严重的污染。有的专家说,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土壤的物理特性决定土壤极易被污染,而土壤污染是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一般不易为人们所觉察。跟大气和水体比较起来,土壤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要大很多,但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清除。
美国在上个世纪曾经启动一项超级基金计划,投入200多亿美元净化地下水。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科学家发现,经过交货处理的地下水,水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原因是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使净化后的地下水再次受到污染。由此,土壤污染被当作一个重要的环保课题提了出来。
许多数据表明,即使被公认为环境质量优良的城市公园,了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土壤污染,而在广袤的农村,土壤污染的影响更是早已有所显露。在我国湖南、广西、贵州的某些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相当严重,并导致较大范围的健康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对我国农村和城市土壤污染的范围和程度还无法准确回答,也无法告诉公众土壤对污染的承受力到底有多大,何时会达到极限,以及应在什么时候采取相应措施。
用切断污染源的办法治理土壤污染,只能阻止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国际上处理土壤浸染,以往用化学溶剂淋洗的办法,但这种办法不仅耗资巨大,还有许多其他弊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是植物修复技术,即选取超富集植物(这类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物具有很高的富集效率),栽种到受污染的土地上,利用植物的根系把土壤中的污染发报吸上来,然后收获植物的地上部分,将其焚烧或冶炼,进行二次利用。这类技术成本低,无二次污染,既保护土壤又美化环境。美国已经出现一批研究的推广植物修复技术的公司,有的公司股票已经上市。我国中科院地理科学与环境资源研究所的“环境修复室”,研究这类技术也已有七年之久,还建立了植物修复基地,目前开发的植物修复成套技术,有的已达到国际水平。
7、第一段“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一句强调的意思是
A、土壤污染是看不见的,渐进的。B、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很难治理。
C、土壤污染对生命的危害最直接。D、土壤污染的治理目前还没有可行办法。
8、对第二段文意的分析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在各类污染中,土壤污染最应受到重视。
B、治理土壤污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C、在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中要重视土壤污染问题。
D、美国治理土壤污染的计划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9、根据第三段内容,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湖南、广西、贵州的土壤污染问题最严重。
B、湖南等省对土壤污染已开始了全面调查。
C、一般来说,城市土壤污染的程度比农村轻。
D、我国对土壤污染危机的应对能力相对滞后。
10、下列理解,与第四段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用切断污染源的办法治理土壤污染根本无济于事。
B、用化学溶剂淋洗来治理土壤污染的办法已被淘汰。
C、富集植物能够保护土壤,是因为它有发达的根系。
D、我国的植物修复技术实现产业化,已经为期不远。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每小题3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选自《史记·吴起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道歉 B.起事其子武侯 事:待奉
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尚:臣娶君女 D.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捐:撤除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B.①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C.①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 ②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D.①然行之于楚 ②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用兵”和“刻暴少恩”的一组是
A.①将而攻齐,大破之 ②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B.①卧不设席,行不骑乘 ②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C.①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②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D.①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 ②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将军,又因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猜疑他。吴起为谋取将军职位,就杀掉自己的妻子,以表明他不依附齐国的立场。
B. 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又很有军事才能,就重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兵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C. 公叔做宰相时,忌妒吴起,就向魏武侯进谗,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马上到楚国去了。
D. 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终于在楚悼王死后招致杀身之祸。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充分肯定了吴起的军事才能,其军事著作《兵法》在世上广泛流传。
B. 借用吴起劝说武侯推行仁政,而自己在楚国行事刻暴少恩,说明“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的道理。
C. 司马迁认为正是由于吴起行事残暴狠毒,缺少仁德,才招致在楚国的杀身之祸。
D. 吴起既事鲁君,又事魏文侯、武侯,终事楚悼王,太史公认为他缺乏从一而忠的忠君思想。
第Ⅱ卷 (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时尚的尊称。
(1)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3分)
答:
(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8.默写(任选四小题)(4分)
(1)一骑红尘妃子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者犹可追。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废江河万古流。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2题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许是走得急了些,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好天!” 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 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人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 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 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人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咦呀!” 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子看天。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太阳赤灿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他呆了。他也呆了。
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狗娃!” 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妈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狗娃没回头。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狗娃的双眼溢满浊泪。
19、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狗娃是个报复心极重的人,在监狱中被关五年,仍然不思悔改,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驼爷报复。
B、刀“急不可耐蠢蠢欲动”,“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这些描写,渲染了狗娃急于报复的心理。
C、面对“排成人字形”的雁阵,驼爷和狗娃蓦地都“呆了”,这一描写暗示两人间的冲突得到了解决。
D、驼爷及时提醒狗娃莫忘爹娘,终于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生命价值,且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
E、这篇小说反映了护林工作的艰巨,说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20、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分)
①总觉得这里面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荒诞感
②又倒映在昆明湖如镜的水面上
③站在昆明湖边,我看着天,看着云,看着这一幅园林美景
④皇家园林在这秋阳照耀下显得既庄严灿烂
⑤天高日朗,缕缕白云飘在蓝天
⑥又典雅秀丽
⑦真是一幅“云淡风轻两无心”的悠闲画图
答案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条码”下定义。(可删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①条码是一种特殊符号。
②表示商品信息的数学代码转换而成一组黑白相间的平行线条。
③这种特殊符号是由这些平行线条组合构成的。
④条码一般印在商品包装上或附在商品上。
⑤条码标志商品的身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试以“纪念碑”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各写一个比喻句。每个句子都应和题目的具体要求相吻合。(6分)
(1)以“纪念碑”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并采用至少两种其他景物对它进行衬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纪念碑”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并要求揭示将某一事物(比喻的本体)喻为“纪念碑”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七、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过一个科技片,说蜥蜴是恐龙的同类,恐龙灭绝了,蜥蜴却存活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恐龙体积过于庞大,不便保护自己。蜥蜴小巧灵活,虽然纤弱,却便于隐藏自己,从而得以生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毫不示弱”来形容一个勇敢的人,但时时处处不示弱的人能得一时之利有时却难成为最终的成功者。倒是有些人,凡是忍让,不逞能,不占先,心境平和宽容,能抛除私心杂念,不受外人干扰,做事持之以恒。他们即使遇到打击,也不会万念俱灰,因为心境平和,所以能处之泰然。这种人跑得不快,但能坚持到终点。
向人示威,人人都会,向人示弱却只有少数人才做得到,因为示弱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请以“示弱和智勇”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和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示弱和智勇”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角度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
800 | |||||||||||||||||||
高三语文练习一参考答案
一、1、答案:B(A掮qián,其余读jiān;C忾kài,其余读qì;D缪móu,其余读mào)
2、答案:B(A作一一做;C默一一漠;D失――时) 3、答案:C(敦促:催促。督促:监督催促。斡旋:调解。周旋:交际应酬;打交道或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与其:连词,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呼应。宁可:表示比较两方面的厉害得失后选取的一面,往往与上文的“与其”或下文的“也不”相呼应。)
4、答案:D(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不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行事的借鉴。B狡兔死,走狗烹 比喻大事成功之后,诛杀有功的人。 C可望而不可即 可以望到但无法接近。形容看似可以达到而实际上很难达到。D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比喻刚清除掉一个祸患,另一祸患又紧跟而至或乘隙而入。)
5、B 6、答案:D(A删去第一个“他们”;B“兴亡”指对立的两个方面,“贡献”只能对“兴”,不能对“亡”;C错在“与去年同期相比”与“同比增长5.5%”语义重复,应去掉“与去年同期相比”或“同比”)
二、7、B 8、C 9、D 10、D
三、11 、A 12、C 13、A 14、B 15、D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 喜欢带兵打仗。齐国攻打鲁国时,鲁国想任用吴起做将军,可吴起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因而鲁国猜疑他。吴起想要谋求功名,就杀了他的妻子,以表明自己不依附齐国。鲁国终于任命他为将,率兵进攻齐国,大败齐军。鲁国有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心狠毒辣。他年轻时,乡邻们讥笑他,吴起就杀了三十多个讥笑他的人。鲁国君主猜疑他,吴起就杀掉妻子来谋取将位。鲁国是个小国,却有战胜齐国的名声,那么别的诸侯国就会图谋鲁国。况且鲁卫两国是兄弟之国,而君王重用吴起,就是疏远了卫国。” 于是鲁君不再信任吴起,摒弃了他。
在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要侍奉他。魏文侯询问李克:“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克说:“吴起贪图名声而喜好女色,然而带兵打仗,连著名的司马穰苴也不能超过他。” 文侯就任吴起为将,让他率兵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担任将军,睡觉不用褥席,行军不乘马车,和士兵分担劳苦。魏文侯因为吴起会带兵,于是派他做西河守,以抵抗秦韩两国。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武侯。武侯有次乘船漂流沿西河顺流而下,半途中,武侯回头对吴起说:“山河的险固形势多么壮美啊,这是我魏国的瑰宝。” 吴起回答说:“国家的险固在仁德而不在地势险要。如果您不推行仁政,那么这条船上的人也都会成为您的敌人。” 武侯赞叹说:“好。” 田文死后,公叔接替相位。他娶了魏国公主为妻,忌妒吴起。就对武候说:“吴起是个贤人,我私下担心他没有留魏之心。请试以公主招亲诱引他,用这种办法来考察他。” 吴起谢绝了魏武侯,魏武侯就怀疑吴起没有留魏之心,困而不信赖他了。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了魏国,马上到了楚国。
楚悼王向来听说吴起贤明,一到楚国就任命他做宰相。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冗员,废除那些疏远的王族们的爵禄,用来供养作战的将士。重在强兵备战,摒弃那些宣扬合纵连横到处奔走的说客。国此楚国的贵族都想谋害吴起。等到楚悼王死时,王室大臣就起来叛乱追杀吴起,吴起逃到悼王的尸体旁,伏在尸体上,追击吴起的人于是射杀吴起,同时射中了悼王的尸体。
太史公说:社会上谈论军旅的事,都要引用吴起的《兵法》,这书世上流传很广,所以不在这里论述了,只论述他施用于行事中的实迹。人们常说:“能够做的人不一定能说,能够说的人不一定能做。”吴起劝说魏文候山河之险不如推行仁政,然而他在楚国行事,因为残暴狠毒,缺少仁爱而招致杀身之祸,真是可悲啊!
四、16(1)吴起想要谋求功名,就杀了他的妻子,以表明自己不依附齐国。(2)能够做的人不一定能说,能够说的人不一定能做。
17.(1)“割”字照应上句“剑芒”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作者愁苦之深。(3分)
(2)贬谪之恨,思乡之愁(3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遭贬的愁,二是对故乡的思)
18.(1)无人知是荔枝来(2)一弦一柱思华年(3)草色遥看近却无
(4)业精于勤荒于嬉(5)往者不可谏 ⑹尔曹身与名俱灭
五、
19、BC
20①忠于职守(如“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等)②面对威胁不退缩(如“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等)③坦荡、自信(如“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等)④关心他人(如“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等)⑤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如“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等。
21①“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②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
22 ①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蓝空的日头。 ②A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氛围,使矛盾冲突更尖锐。B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
六、23、正确答案:⑤②⑦④⑥③①
24、答案:条码是一种由表示商品信息的数学代码转换而成的一组黑白相间的平行线条组合构成的,一般印在商品包装上或附在商品上,标志商品身份的特殊符号。
25、(1)参考示例:驿山苍翠,江水澄碧,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深情地注视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注视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映衬恰当、比喻贴切、语句通畅各占1分(2)参考示例:伟大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和苏轼,还有曹雪芹和鲁迅,用他们令人着迷而又撼人心魄的诗文,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纪念碑。(比喻恰当、揭示原因、语句通畅各占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