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期语文月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粗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姊妹 床笫 梓里 渣滓 龇牙咧嘴
B.体恤 酗酒 勖勉 絮语 蓄意 煦暖
C.搓手 磋商 蹉跎 撮合 一撮胡子
D.泫然 炫目 眩晕 绚丽 煊赫一时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关照 观照现实 山冈 坚守岗位 B.连播 新闻联播 连接 时空链接
C.公事 公示制度 专心 刻苦专研 D.失实 实时报道 常销 长销产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器是一种使运行中的运输工具、机器等减低速度或停止运动的装置。
②上课的铃声响了,他还对着窗口_________。
③追求成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__________,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更想以老到、
的面孔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和重视。
④事物的发展一旦停滞__________趋于保守,就将走向灭亡,__________为新生事物所取代。
A.自动 入神 时髦 深刻 或 而
B.制动 出神 时尚 深沉 或 从而
C.自动 出神 时尚 深刻 和 从而
D.制动 出神 时髦 深沉 和 从而
4.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
B.影片中男女主角的表演都可圈可点,实在不敢恭维。
C.在世界杯外围赛中国队对韩国队的比赛中,郝海东上演帽子戏法,独中三元,为中国队赢得这场比赛力下头功。
D.到了七月流火的季节,天气逐渐地凉快了,人们感到舒服多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位艺术家成功了;我们在尚未来得及对他的作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以真正了解这些作品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就给予注意,甚至给予过高的评价,凭的是什么呢?
B.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
思想,办事、想问题都应从党和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我们学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老师和勤奋刻苦的学生,今年高考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D.海明威之所以把拳击、狩猎、捕鱼生活写得如此生动,是因为他有过种种这些方面的经验。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沉沉的思索和默默的等待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正酝酿着喷薄欲出的潜质。
A.星芒渐渐稀疏,天色渐渐变浅,月影渐渐淡去,远山也童话般地清晰起来。天地无言,但我知道
B.天地无言,但我知道,月影渐渐淡去,星芒渐渐稀疏,天色渐渐变浅,远山也童话般地清晰起来
C.月影渐渐淡去,星芒渐渐稀疏,天色渐渐变浅,远山也童话般地清晰起来。天地无言,但我知道
D.天地无言,但我知道,天色渐渐变浅,星芒渐渐稀疏,月影渐渐淡去,远山也童话般地清晰起来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7—10题。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我们这个民族得以安身立命的家园所在。但在全球化文明语境紧锣密鼓的21世纪,汉语教育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一问题的产生,其实质正是汉语教育在世界化文明语境下遭遇挑战的本能反应与理性诉求。经济的发展,技术化的推进,总是伴随着文化的渗透。而语言是首当其冲的防线,也是最后防卫的底线。在九流分派、多元汇聚的世界格局互渗生成进程中,一个民族既要有恢宏博大、兼容世界的气度,也要有一种由本能与理性所促成的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与权利。这里有两个最基本的含义:第一,世界语境中的的“自我”在“他者”的对比下应更加彰显突出;第二,世界化的语境,并不意味着消泯“自我”,相反它是不同文化身份的参与交流,这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基本的立场。有了这样的态度与理念,一个民族才可能不会丧失处变不惊、戛戛独造的元气。
汉语作家一直怀有这样的忧思:20世纪以来,汉语写作的“文化身份”,始终是中国文化念兹于心的恐惧。新时期著名诗人于坚深有同感:“对汉语诗人来说,英语乃是一种网络语言,克隆世界的普通话,它引导的是我们时代的经济活动。但诗歌需汉语来引领。汉语的历史意识和天然的诗性特征,导致它乃是诗性语言,它有效地保存着人们对大地的记忆,保存着人类精神与古代世界的联系。”于坚还进一步指出,如果对异族语言表达一味盲从,结果只能导致民族“文化原质的失真。”
网络时代的汉语教育特征,还表现为汉语文本不断的卡通化、图像化。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文字的阅读大量地被图像的阅读所取代。图像以其画面色彩的丰富、逼真和立体生动,在一定意义上虚拟还原了文字的想象,会使阅读趣味盎然。但必须指出,图像只是诠释文本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普及的幼稚方式。一方面图像以一种画面的定格圈定凝固了读者想象,这无疑是对读者想象能力的限定和剥夺;另一方面,当人们一旦把对图像的阅读当成主要的阅读方式之后,读者就会由于读图轻松放弃了文字书面的阅读,从而依赖于读图。图像天生是为儿童和懒汉准备。事实上文字的阅读与图像的阅读根本就是两码事,文字的阅读更是不可能被图像阅读所代替的。因为文字的阅读更具有模糊性、丰富性与包容性,它提供的因人而异的有多种可能的个性化阐释,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个哈姆雷特。而图像阅读则是硬塞给读者一个定格的文本。文字的阅读带给读者的是无边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对于读者来说,书面文本具有一种开放的、多方面而满足其文化阐释与品评兴趣的价值属性。在《三国演义》没有图像文本以前,我们阅读这个书面文本时,曹操、诸葛亮等人物形象,在想象的空间里复活,栩栩如生地浮现于我们的脑屏幕,但我们无法说出他们各自的模样。自从有了图像文本的《三国演义》,想象中的曹操便成了鲍国安的替身,想象中的诸葛亮也被定格为“唐国强”。在这种读图过程中,读者不假思索便接受了二个被告知的“事实”。唯独想象空间里落英缤纷的意象归于死寂,被一个强加于人的虚拟的替身所圈定锁死。 汉语经典文本的诗性特征与人文精神就是这样逐渐消瘦的。因此,在这个读图的时代,我们是应该认真考虑如何拯救阅读这一问题的。
“现代人的自我认识与现代中国人的民族自我认同的危机:不要现代性,殖民;要实现现代性,也‘殖民’——两难。”(张志扬)。在这个“两难”的语境里,我们该如何勘破这个秘密?如何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当然不会因噎废食。
节选自《中华读书报·全球化语境的汉语问题》作者王耀文
7.联系全文看,不属于作者所说的“汉语教育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的一项是
A.全球经济的发展,技术化的推进,总是伴随着文化的渗透。而语言是首当其冲的防线,也是最后防卫的底线。
B.在九流分派、多元汇聚的世界格局互渗生成进程中,一个民族既要有恢宏博大、兼容世界的气度,也要有一种由本能与理性所促成的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与权利。汉语是诗性的语言,如果对异族语言表达一味盲从,结果只能导致民族“文化原质的失真。”
C.网络时代的汉语教育特征,还表现为汉语文本不断的卡通化、图像化。在这样一个读图的时代,文字的阅读大量地被图像的阅读所取代。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汉语经典文体的诗性特征与人文精神将会逐渐消退。
D.汉语现在正处于“两难”的境地:不参与到全球化的现代语境中,就会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就会因为落后而被殖民;而参与进去,文化的自我个性也有可能被全球化语境所吞噬。
8.对汉语写作的“文化身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是一种非网络的语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化的推进,他成了抵御异族文化入侵的首当其冲的防线,也是最后的防卫的底线。
B.在全球化文明的语境中,汉语既具有恢弘博大、兼容世界的气度,也具有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和权利。
C.汉语具备历史意识和天然的诗性特征,是一种诗性语言,他有效保存着人们对大地的回忆,保存着人类精神与古代世界的联系,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是中华民族得以安身立命的家园所在。
D.汉语要融入世界的文明之中,第一要更加突出自己民族的语言特点,第二要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的语言参与世界经济的交流。
9.对“想象空间里落英缤份的意象归于死寂,被一个强加于人的虚拟的替身所圈定锁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的阅读带给读者的无边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没有了,图像阅读则是硬塞给读者的一种定格了的文本。
B.图像只是诠释文本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普及的幼稚方式。图像以一种画面的定格圈定凝固了读者的想象,这是对读者想象能力的限定和剥夺。
C.图像以其画面色彩的丰富、逼真和立体生动,在一定意义上虚拟还原了文体的想象,会使阅读趣味盎然。
D.自从有了图像文本的《三国演义》,想象中的曹操便成了鲍国安的替身,想象中的诸葛亮也被定格为“唐国强”。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著名诗人于坚认为,在全球化语境紧锣密鼓的21世纪,只有保持汉语的历史意识和天然诗性特征,才能够成为克隆世界的普通话,进而引导我们时代的经济活动。
B.文字的阅读如果能够和图象的阅读完美的结合起来,就能够把无边的想象、创造和画面色彩的丰富、逼真、立体生动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更好的阅读氛围。
C.人们一旦开始阅读图象,就会被图象画面色彩的丰富、逼真和立体生动所吸引,从而放弃文字书面的阅读,产生依赖性。
D.“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是文字阅读具有模糊性、丰富性和包容性,能够给读者带来无边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爱好进行多种可能的个性化的阐释。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庾衮字叔褒,少履勤俭,事亲以孝友闻。咸宁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复殆,疠气方炽,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衮独留不去。诸父兄强之,乃曰:“衮性不畏病。”遂亲自扶持,昼夜不眠,其间复扶柩哀临不辍。如此十又余旬,疫势既歇,家人乃反,毗病得差,衮亦无恙。父老咸曰:“异哉此子!守人所不能守,行人所不能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始疑疫疠之不相染也。”
初,衮诸父并贵盛,惟父独守贫约。衮躬亲稼穑,以给供养,而执事勤恪,与弟子树篱,跪以授条。或曰:“今在隐屏(bǐng)先生何恭之过?”衮曰:“幽显易节,非君子之志也。”父亡,作篓卖以养母。母见其勤,曰:“我无所食。”对曰:“母食不甘,衮将何居?”母感而安之。衮前妻荀氏,继妻乐氏,皆官族富室,及适衮,俱弃华丽,散资财,与衮共安贫苦,相敬如宾。母终,服丧居于墓侧。
岁大饥,藜羹不糁,门人欲进其饭者,而衮每曰已食,莫敢为设。及麦熟,获者已毕,而采捃(拾取)尚多,衮乃引其群子以退。曰:“待其间。”及其捃也,不曲行,不旁掇,跪而把之,则亦大获。又与邑人入山橡,分夷险,序长幼,推易居难,礼无违者。或有斩其墓柏,莫知其谁,乃召邻人集于墓而自责焉,因叩头涕泣,谢祖祢曰:“德之不修,不能庇先人之树,衮之罪也。”父老咸亦为垂泣,自后人莫之犯。抚诸孤以慈,奉诸寡以仁,事加于厚而见之义方,使长者体其行,幼者忘其孤。孤兄女曰芳,将嫁,美服既具,衮乃刈荆条为箕帚,召诸子集之于堂,男女以班,命芳曰:“芳乎!汝少孤,汝逸汝豫,不妆疵瑕。今汝适人,将事舅姑,洒扫庭内,妇之道也,故赐汝此。匪器之为美,欲温恭朝夕,虽休勿休也。”而以旧宅与其长兄子赓、翕。及翕卒,衮哀其早孤,痛其成人而未娶,乃扶柩长号,哀感行路,闻者莫不垂泣。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适衮,俱弃华丽
适:嫁;出嫁
B.始疑疫疠之不相染也
相:相互
C.因叩头涕泣,谢祖祢曰 谢:谢罪
D.母见其勤,曰:“我无所食。” 勤:辛劳;劳苦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衮躬亲稼穑,以给供养 稼穑:庄稼;农作物
B.今汝适人,将事舅姑 舅姑:舅父和姑母
C.咸宁中,大疫,二兄俱亡 俱亡:一起逃走
D.毗病得差,衮亦无恙 得差:得以痊愈
13.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不旁掇,跪而把之 ②痛其成人而未娶
B.①疫势既歇,家人乃反 ②乃召邻人集于墓而自责焉
C.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②德之不修,不能庇先人之树,衮之罪也
D.①衮躬亲稼穑,以给供养 ②父亡,作篓卖以养母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庾衮“事亲以孝友”的一组是 ( )
①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衮独留不去 ②其间复扶柩哀临不辍
③毗病得差,衮亦无恙
④母食不甘,衮将何居
⑤分夷险,序长幼,推易居难
⑥痛其成人而未娶,乃扶柩长号,哀感行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庾衮为留下来照顾染上瘟疫、生命垂危的二哥,对劝阻他的诸父兄说“性不畏病”,
疫势过后,衮果无恙,父老连声感叹,相信瘟疫不传染。
B.为供养父母,庾衮不仅亲自参加农业生产,还做些小手艺;不仅全心尽孝,还努力
消除母亲的顾虑。出身富室的妻子也与他共安贫苦。
C.庾衮善待他人,品质高洁。饥荒之年,他拒绝门人送的饭食;拾捡人家收获过的小
麦,也叫子女谦让他人;入山拾橡,也是首先考虑别人。
D.对侄儿侄女,他不仅尽抚养之责,厚待他们,还教育他们识大体、晓大义。侄女将
嫁,庾衮给她置办了嫁妆,还亲手为她做了箕帚,当众教她“妇之道”。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曰:“我无所食。”对曰:“母食不甘,衮将何居?”
译文:
(2)父老咸亦为垂泣,自后人莫之犯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
原因: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答:
18.名句填空:(任选两题,4分)
① ,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
②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高堂明镜悲白发, 。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大山与小溪的对话
——“生与死”的遐想
大山常以巍峨和威严,显示它至高无上的存在和生命的永恒。
她唱着歌儿从大山脚下流淌而过,大山觉得她有点玩世不恭。
大山说:“你不能安静点吗?”
小溪说:“那我的生命就结束了。”
大山不以为然:“你姐姐也是水,她庄淑贤雅,像个大家闺秀,你怎么总是疯疯癫癫地乱蹦乱跳?”
小溪回答:“她是被你锁在山怀里一泓漂亮的死水,永远流不出山峦的闺帏。我不喜欢作姐姐的叠影。”
“湖里有片片白帆。”大山说,“还有游人的彩艇。”
“可是姐姐快乐吗?”溪水询问大山说,“我怎么总听不见她的歌声?”
“她日子比你过得安闲多了。”大山以洪亮的声音回答,“多少游人恋栈忘返,多少照相机为她倩影拍照。”
溪水在乱石中跳蹦着,咯咯地对着大山笑了:“她自由吗?她能像我这么无拘无束地撒欢吗?她知道山外世界的色彩吗?她——”
大山怏怏不快地打断了小小溪流的话:“你要的是哪家的自由?你疯疯癫癫地要流淌到哪儿去?你诞生在大山脚下,就该有山的遗传基因,我站在这儿一动不动,与天上的日月星辰为伍,已然有几千年了。我看见只有咱们这座大山的后代,最安分守己,最克己让人;最文明古老,最恪守山规。”
小溪依然笑着,一束束浪语向大山提出质询:“您是挺高的,高得可以和天穹媲美。可是您看见月亮上有飞船着陆过吗?您看见过您头顶上的‘太空行人’吗?”
大山仿佛得了聋耳症的人瑞,反问脚下的小溪说:“你说什么——你说什么——月亮上只有捣药的兔儿和嫦娥,什么时候有过‘飞船’落脚?几千年来,除了太阳、月亮、星星和云彩出现在我的头冠之上,再没有别的东西比我高了,哪儿有过什么‘太空行人’?”
小溪歌声里出现了几分忧伤,“只知采集昔日天地日月之精华,不知汲吮今日宇宙天穹之甘露,这样下去,您的灵魂会枯萎的,直到没了大山的魂魄!”
,向小溪狂吼道:“站住——你给我停下奔跑的脚步。”
小溪被大山的施威吓哭了。每束跃起的浪花,都是她晶莹的泪雨。是的,她生于斯长于斯,山表里不断奔涌而出的泉水,是生养她的母体;沟壑中挡路的嶙峋怪石,又赋予她一往无前的勇气。但是,像远祖大山那么僵直、一动不动地站立,与其说它活着,还不如说它已然死去。因而,她泪花飞溅地向大山告别说:“不,我没有姐姐的安分,我向往山外的江,山外的河——我要和流淌着的大江、大河并网挽臂,在流动中燃烧自己,发热、发电、发光!”
大山急了,向小溪发出最后告诫:“你知道吗,大江大河最后的归宿是大海,那你就完全没了‘大山家族’、‘山不可移’的本性了!”
小溪的泪雨,化作摇撼山岳的涛声,“再见吧——我的远祖——”
(选自从维熙《穿越梦境》,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9.把下面5句话分别还原到文中甲乙丙丁戊恰当的地方。(只填序号)(3分)
A.“只有流动的东西,生命才能永恒。”
B.巍峨是大山的肖像,威严是大山的华装。
C.“您确实是太老了。”
D.跳跃是山溪的形影腐闹喧哗是溪水的性格。
E.大山愤怒了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20.①结合前后文,理解画线语句“只知采集昔日天地日月之精华,不知汲吮今日宇宙天穹之甘露,这样下去,您的灵魂会枯萎的,直到没了大山的魂魄!”的含义(4分)
②本文可以做中心句的是哪一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通篇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生与死的对话?试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通过大山与小溪的对话,把读者引到两种生命观的对撞中来,使你情不自禁地以小溪的选择作为自己的选择。
B.小溪最终接受了大山的教诲,说明年轻人要多听长辈的教诲。
C.这篇散文的语言比较质朴,通俗。
D.从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中,我们还可以推而广之地想到许多问题及其答案,比如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前途与命运,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一个学说的推陈与出新等等。
六、(12分)
23.在我们现实生活语言中,“手机短信”是一朵美丽的浪花,短小而别有意味。下面是两条短信,请完成问题。(4分)
①. 词语填空:
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美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 你的笑容,祝你新年快乐!
②.仿写句子:
世上本无沙漠,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落下一颗沙子,于是就有了撒哈拉!
24.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但可以天加必要的词语)
苏州城里,有不少这样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石子路面,经夜雨洒过,阵雨洗过,光滑、闪亮的别致的小街小巷。
改为:
25.下面的一则广告,有五处需要修改,请从原文中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
《狂飙英语》自创刊以来就特别深受广大青年学生喜爱,许多读者来信说:“《狂飙英语》给了我纯正的发音,给了我适用的语法,也给了我非常自信。”“《狂飙英语》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
进入2002年以来,杂志市场销路更是一路看涨,许多学生朋友来信反映无法及时买到贵刊,希望我们能满足他们的愿望。为不负众望,我们破例发行了《狂飙英语》前四期的合订本,希望能解广大读者朋友的燃眉之急。
本合订本各地邮局现正零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次开青创会,一位年轻诗人告诉我,一天从湖南某地来了一个人,他挑了一担诗稿请他看。他只用一个小时就看完了全部诗稿,然后问:“你原来是干什么的?”那人答:“我原先是卖鱼的。”他说:“你还是回去卖鱼吧,那对你很合适,但写诗绝对非你所能。”那人问:“为什么?”他告诉他:“你没有做诗的感觉,没有,一点儿也没有。”那人听罢,紧紧抓住他的手,异常激动:“我多少年来,走了很多地方,就等这一句话。可是,我走到哪一个编辑部,他们都不用我的诗,但却都又对我说:你努力吧,以后会成功的。我早开始怀疑自己不是这份料,可是他们都不这么说。这世界上只有你是诚实的。我这就回去,一辈子老老实实地卖鱼营生。”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努力与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1-6 BCBBDC 7-10 ACCD 11-15 BDDCA
16.(1)(母亲)说:“我不想吃什么东西。” 庾衮回答说:“如果母亲连饮食都没有味,我又将怎么生活呢?”
(2)村里年长者也都为此流泪,从此以后,再没有人侵犯他家祖坟。
17.(1)秋暮、衰荷、乱雨、冷月 “无侣”(或“单栖”)
(2)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18.(略)
五.[考点透视]高考对鉴赏的要求只是初步的,大都渗透在阅读理解、分析或阐释的测试中,如文章主旨、意趣的领会,表达技巧和语文运用的作用等较为具体的内容,且多寓于拟好答案的多项选择题中。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设计了4道试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把握和理解、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提取、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分析理解、对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等。
19.甲(B) 乙(D) 丙(C) 丁(E) 戊(A)
20.①结合全文“生”与“死”的意义回答,注意下面的语句:“你诞生在大山脚下,就该有山的遗传基因,我站在这儿一动不动,与天上的日月星辰为伍,已然有几千年了。我看见只有咱们这座大山的后代,最安分守己,最克己让人;最文明古老,最恪守山规。”“是的,她生于斯长于斯,山表里不断奔涌而出的泉水,是生养她的母体;沟壑中挡路的嶙峋怪石,又赋予她一往无前的勇气。但是,像远祖大山那么僵直、一动不动地站立,与其说它活着,还不如说它已然死去。因而,她泪花飞溅地向大山告别说:“不,我没有姐姐的安分,我向往山外的江,山外的河——我要和流淌着的大江、大河并网挽臂,在流动中燃烧自己,发热、发电、发光!”
②我要和流淌着的大江、大河并网挽臂,在流动中燃烧自己,发热、发电、发光!
21.本文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文中多奇妙的联想和浪漫的情调。把生与死沉重的主题,丰富的哲理在威严大山与活泼小溪的对话中巧妙表现出来。
22.AD
【思维发散】
从维熙的《大山与小溪的对话》,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是可以拿着当诗一样读的。在精美的散文中寻求诗的意境,你就会像桃花源入口处的渔人一样,沿着作者的导引身临其境地向前走,最终达到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本文的副题是“‘生与死’的遐想”。“生与死”是被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写烂了的主题,作者却通过巍峨威严而又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大山,与轻盈跳跃而又充满活力向往未来的小溪的问答相对照,把读者引到两种生命观的对撞中来,使你情不自禁地以小溪的选择作为自己的选择:生命在于运动,在于无拘无束地撒欢,“在流动中燃烧自己,发热、发电、发光”!
其实,顺着作者设置的境界再往深里走,从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中,我们完全还可以推而广之地想到许多问题及其答案,比如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前途与命运,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一个学说的推陈与出新等等。
作者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文中多奇妙的联想和浪漫的情调。写生与死,本来是很沉重的。然而作者却以高明的手法举重若轻,将那丰富的哲理,奥妙的思辨,别样的情趣,在威严大山与活泼小溪的“问答未及己”中,巧妙地牵引出来了。这使人想起庄子的文风,感受到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迷人魅力。
这篇散文的文采美,特别是遣词造句的贴切、轻灵、生动,是够我们再三玩味的。22题C项说这篇散文的语言比较质朴,通俗就不对。例如文中一边写大山如何“至高无上的存在”,一边写小溪的“靖闹喧哗”;描写山环里的湖水是“庄淑贤雅,像个大家闺秀”,而作为妹妹的小溪却“总是疯疯癫癫地乱蹦乱跳”;写大山对后代的说教是“最安分守己,最克己让人;最文明古老,最恪守山规”;写小溪对大山的批评是“这样下去,您的灵魂会枯萎的,直到没了大山的魂魄”!这些语言既合说话者的身份,又活泼而深刻。语言美来自反复锤炼,更来自着想超拔。反复咀嚼,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误区警示】
在解答思考题时,首先一定先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文章的思路。明白每段的大致意思就不难把5句话分别还原到文中甲乙丙丁戊恰当的地方。如果先不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就不容易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其次还要学会把握技巧,要从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表达主旨的需要来看艺术技巧的运用,不要割裂二者,孤立地静止地分析表达技巧。
23.①删除 拈帖 打印 ②(略)
24.苏州城里有不少这样别致的小街小巷,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石子路面,经夜雨洒过,阵雨洗过,光滑、闪亮。
25.①、将“特别深受”中的“特别”删去;②、将“非常自信”中的“非常”删去;③、将“销路……看涨”改为“销路……看好”;④、将“贵刊”改为“本刊”;⑤、将“希望……燃眉之急”改为“满足……阅读需要”。注意:要以句号为单位,一句一句地辨析。